第37章 勾心鬥角
關燈
小
中
大
1563年3月召開的英格蘭國會, 再次確立、並鞏固了瑪麗的攝政地位。
但上下兩議院,因民族情感等一系列原因,並未對“立瑪麗·斯圖亞特為王儲”發出明確呼籲, 伊麗莎白也就順理成章的忽略了這個難題。
瑪麗很能理解國會議員們支持舊主、排斥“外國人當政”的想法。眼下實權在手, 她暫時還不用太心急, 慢慢造勢比較妥當。
她也饒有興趣的,看著一部分“忠貞愛國”的“有識之士”,會議上頻頻向女王逼婚。
“前任女王瑪麗的婚姻, 於國家而言, 可謂一場災難。現在,陛下您的婚姻遲遲不定,亦給英格蘭帶來了嚴重困擾。”聖保羅大教堂的祭司長搖頭晃腦,慷慨陳詞。“若您的父母也如您這般想的話,怎會有您的出生?嗚呼!若無婚姻, 吾等眾人, 又從何而來?”
本只打算出場露個臉、沒打算久待的伊麗莎白,面色一沈,幹脆不理會他。然而,上下議院還有不少高調的議員, 呼籲聯名上書請願, 求女王早日成婚,或者, 幹脆指定繼位者。
於是伊麗莎白氣呼呼的拂袖而去——當然,名義上,她僅是按照原計劃回後殿休養。這時,她的心腹塞西爾,不得不站出來提醒大家, 女王今非昔比,無法閱讀那些冗長的文字。他懇請議員們耐心等待,他保證政府終究會好好處理這些問題。
其實議題的後半部分,關於制定繼位者,瑪麗倒挺喜歡——反正樞密院諸權貴正傾向於她;伊麗莎白也並無其他好選擇,且不敢和她立即撕破臉。但攝政王以大公無私的態度,作出公開聲明:“願女王陛下三思……如盡快成婚,誕育子孫後代,可為未來增添更多保障,消弭眾人的阻礙和疑慮……”
嗯,作為觀禮外賓的弗朗索瓦,把她的話深深記在心裏。於是,他放棄了不少夜間娛樂,在攝政王的臥室裏努力耕耘,希望早日造人成功。
瑪麗一邊享受,一邊喊累。少年的體力喲(弗朗索瓦還沒滿二十歲呢)……又是才開葷,連續作戰,她真有點吃不消了。
所以從現在開始……正式“就寢”前,瑪麗試圖跟他多說些別的,把精力分散一點點。
“新晉的萊斯特伯爵,羅伯特·達德利,終於正式進入樞密院。諾福克公爵很不開心,但無可奈何。兩人之間,從來就有許多矛盾……至於塞西爾,過去有些排斥這個後輩,如今則態度暧昧……”
瑪麗的原意,是同他討論英格蘭朝堂關系——盡管攝政王夫弗朗索瓦,其實並不亟亟在英格蘭幹政。然而老婆說話,他總會認真的聽,並陪她好好想一想。
“嗯,伊麗莎白不顧病軀,親自出席了冊封儀式。畢竟,這是她最親愛的“羅賓”呢。”
弗朗索瓦很沒形象的伸了個懶腰——反正簾子擋著,沒侍從看見——而後把手枕在腦袋下方。“相當的情深義重。”
瑪麗“噗嗤”笑道:“看來英格蘭女王對情人的私下稱呼已流傳開來……不過,你的關註點,怎麽都在那上面?”
弗朗索瓦擡手,點了點她豐潤的嘴唇。“你明明也看到,那位陛下,在冊封儀式中,一直握著、舍不得放開他的手,還忍不住撓了他的脖子。雖說有看不見臉、希望以此確認他的借口;但她也沒對其他人這樣做……既然她如此投入,就別怪大家將之當作桃色新聞了。”
弗朗索瓦的話,倒是給瑪麗提了個醒。“或許,這正是伊麗莎白想要的結果?”
“嗯?”
瑪麗越想越覺得是那麽回事。“這些日子來,她一副很重感情、渴求慰藉的模樣,積極招待哈布斯堡的特使,仿佛她真想要找個丈夫來依靠。她又時常要求達德利陪伴她……偏偏面對國會時,對婚姻諱莫如深,不肯給任何實質承諾……”
她總結道:“這些看似分裂的行為,也許因為她正在猶豫;也許,不過是一種障眼法。”
瑪麗自信的道:“不過不要緊,無論如何折騰,她的最終目標,仍是奪回‘自己的’權力。我非常清楚……所以要認真應對的,其實只有達德利。”
弗朗索瓦撓了撓她的脖子。“你說的很對,我全部讚同。”
然後他欺身壓過來。
嗯,隨著在倫敦停留日久,弗朗索瓦對伊麗莎白及英格蘭局勢的評價,越來越和妻子趨於一致。他也越發欽佩她的洞察力——法國王儲不知道她有外掛——並感懷於天主對世事的玄妙安排。相應的,他也對未來充滿信心。
——反正瑪麗一定會處理得很好。
瑪麗呢,盯著他近在咫尺的緊閉雙眼,完全沒有數睫毛的心情。
法式熱吻,名不虛傳……
她會窒息的唔唔……
只可惜,本月,法國王太子依舊未能心想事成。因為第二天,瑪麗的月事就再次到訪了。
而後第三天,法蘭西傳來的一件駭人新聞,更令這對小夫妻暫時無心造人。
那便是:吉斯公爵遇刺身亡。
**********************************
弗朗索瓦·德·吉斯,第二代吉斯公爵,孔武有力,驍勇善戰。他和親弟弟洛林紅衣主教夏爾·德·吉斯,一將一相,把持著瓦盧瓦宮廷,可謂權勢滔天。
1563年初,這位制造了瓦西慘案的頑固舊教徒,在鎮壓國內異端的一次小小征途中,遭到了胡格諾派覆仇者襲擊。盡管醫師全力救治,他還是因為失血過多,在六天之後去世。
吉斯家族的頂梁柱,忽然倒下了一根。這對法蘭西政壇來說,乃是一場不小的地震。
首先,王室總管蒙莫朗西,再次受到重用,重新獲得法國王室統帥的位置。
曾在聖康坦戰役中被俘、《卡托-康布雷齊和約》簽訂後被贖回的蒙莫朗西,這幾年來頗不痛快。他當年的失敗,有吉斯公爵奪回加萊的英雄行為作對照,著實慚愧。為此,回國後他“自動”辭去統帥職務、讓位於吉斯公爵。好在亨利二世真心寵信他;瓦倫蒂努瓦夫人為了勢力平衡,也願意幫他說話;這位王室總管,才繼續“厚著臉皮”效力宮廷。
如今吉斯公爵身故,他於是揚眉吐氣,從政敵那裏拿回了“原有的職位”。
與蒙莫朗西同擔聖康坦失利的外甥、海軍元帥科利尼亦大大松了口氣。
吉斯兄弟作為堅定的天主教擁躉,這些年氣焰囂張,排除異己不遺餘力。科利尼因其及親屬的新教傾向,近來為亨利二世所不喜,受盡大權臣打壓。舅舅蒙莫朗西,盡管是舊教徒,但在宗教問題要溫和得多,且一直頗看重自己,恰給了科利尼的希望——不用夾著尾巴做人,不必被邊緣化,真是太好了。
亨利二世則再次陷入暴怒。自弗朗索瓦正式迎娶瑪麗以來,朝堂上吉斯兄弟可謂一家獨大,他其實頗為擔憂——這位君主愛好平衡之術,更不時想再度提攜“摯友”蒙莫朗西;但這個“均勢機會”的到來,亦意味著對他的嚴重冒犯:胡格諾派負隅頑抗,行刺過王儲,現今又害死了他的大臣!
法國國王怒不可遏,咆哮聲在寢宮內回蕩:“這些罪不可恕的家夥!該全部放到火刑架上去烤!”
被捕刺客的供詞,更令亨利二世咬牙切齒。他表示,他背後的指使者,是王室宗親——波旁家的孔代親王。
“先王和我一貫優容他們,他們竟還如此違逆、偏要向著那些異端邪說!”
如果說瓦盧瓦王室有哪些尾大不掉的問題,波旁家族絕對名列前茅。這個家族,與瓦盧瓦同為卡佩王朝(公元987年~1328年)的旁系。當年,因卡佩主支男嗣斷絕,同父系中血緣最近的瓦盧瓦伯爵得以成為法國國君。然而,瓦盧瓦後裔不太能生兒子,王位已多次在其堂親間轉移;波旁與其同宗,男丁更為興旺,漸漸構成了王室的威脅。
波旁之名,則來源於法國中部、波旁領地的女繼承人。法王路易九世之子羅貝爾與之結婚,生下的後代稱皆以封地為姓(聽起來簡直像入贅)。此後,波旁子孫繁衍眾多,不少旁系亦封爵。弗朗索瓦一世時期,主支的查理·德·波旁公爵叛國,於1527年戰死。他的名字自此從族譜中抹去,爵位和領地被收回;旁系旺多姆公爵,則承繼了第一宗親的位置。
獲得波旁主支地位和部分領地的老旺多姆公爵,於1537年去世。他的長子安托萬繼承爵位和土地;次子後來受封為孔代親王——一個空有頭銜、並無“孔代”封地的宗室親王。
作為宗親,安托萬和孔代親王並不那麽心向中央。安托萬恰恰又因娶到納瓦拉女繼承人讓娜,加冕為納瓦拉國王——這個地處法、西之間的納瓦拉王國,祖上也曾闊過,但後來國土被西班牙蠶食,疆域縮窄,大不如前,到底還是瘦死的駱駝——更有了與瓦盧瓦們對抗的底氣。
納瓦拉女王讓娜極有主見,堅韌自強。她審時度勢,先前已公開投入新教之懷抱,也一度說動丈夫改變信仰。
於是乎,原本國土淪喪、在夾縫中茍延殘喘的納瓦拉,因為和法國宗親的聯姻,擴大了影響,教西班牙多有顧忌,同時也仿佛成為值得瓦盧瓦們提防的“實力藩王”;又因為其君主信奉新教,籠絡到大量胡格諾派,人流湧入,正變得興旺起來。
史上,法國宗教戰爭持續多年,“割據政權”納瓦拉要負不小責任。那一場場內戰,部分是信仰鬥爭,部分是城市自治勢力的反抗,部分,卻是領主貴族們為一己私利而對抗中央、分裂國家。
其實安托萬本人性格懦弱,糊塗輕信。他雖曾被讓娜說動,不久又按國王和吉斯們告誡,改回舊教;他揚言要把信新教的妻子關進修道院,卻又管不住她率部眾“流亡”……
只安托萬一個,波旁家很難在法國境內掀起太大波浪。然而作弟弟的孔代親王,乃是不安分的主。他跟嫂子志趣相投,勇敢高舉信仰的大旗,不時為法蘭西的胡格諾派吶喊助威。
哦,若是真實歷史中,這個時期,沒有亨利二世的震懾,孔代親王已在跟巴黎公開作戰了——國王是尚未成年的查理九世,權臣環伺,正需要宗親助他“清君側”。
現在呢,在位君主仍是經驗老道的亨利二世,孔代親王暫且還不敢公開對抗。然而,暗地裏,諸多小動作並不少。
不過,遣人刺殺吉斯公爵這種事,是否真是他幹出來的,還有待調查。因為那個經歷過嚴刑拷打的胡格諾派刺客,不久前改了口供——這回,他攀扯到了科利尼。
“絕對沒有的事!”蒙莫朗西在亨利二世面前極力為外甥擔保。“這一定是誣陷!陛下,他和安德洛雖然犯過些糊塗,但我常常督導、約束他……他不會這般胡作非為。”
亨利二世也覺得科利尼沒這麽大膽——再說有蒙莫朗西替他打包票呢。法蘭西國王仍比較相信,是那個“飛揚跋扈”(據洛林紅衣主教形容)的孔代親王,制造了這起案件。
和亨利二世想法類似,吉斯家族也依舊把孔代親王列為頭號嫌疑人。
“孔代親王他……他一定是為了報覆父親!”十三歲的新吉斯公爵亨利淚痕未幹,聲音嘶啞。
同弗朗索瓦急匆匆趕回法蘭西的瑪麗,看著慘兮兮的表弟,惻隱之心油然而生。她憶起前任吉斯公爵神氣十足、爽朗大笑的模樣,胸中無不淒涼。
她微紅了眼,望向另一個舅舅。與她更親密的洛林紅衣主教解釋道:
“波旁家這幾位,仗著宗室身份,素來自命不凡。他們明明多年於國無功,偏偏在王儲婚儀等一系列場合,都妄想大出風頭,好壓倒我們這些衷心報效的親眷……這些年的齟齬,的確可能是他們報覆我們的理由。”
報覆,報覆,誰報覆誰啊。瑪麗腹誹。且不提從前吉斯兄弟得勢時蔑視波旁宗親……新教徒刺殺吉斯舅舅,除了宮廷內部,外面都說,這是“為瓦西慘案死難者討回公道”呢。
內戰,就是這樣,在一次次你來我往的報覆中升級。
大概,接下來,吉斯家族將引導深受挑釁的亨利二世,加重處罰,再燒死一批新教異端?
而國王本人態度究竟如何?
瑪麗迄今還沒能和公公說上太多話,倒是婆婆對她頗有撫慰。凱瑟琳頻頻哀慟王室失去了一位忠實的好親戚,宮廷失去了一位國之棟梁,法蘭西失去了一位民族英雄(吉斯公爵奪回了加萊呢);直言陛下要采取嚴厲措施……竟都沒怎麽關心兒子兒媳相處種種。
莫非真將事情激化……天子一怒,流血漂櫓,浮屍千裏?
然而冤冤相報何時了。
不過,瑪麗這回猜錯了。
亨利二世此番盛怒,因另一位“封臣”的死,驟然按下了暫停鍵。
——是他的堂親,波旁主支的旺多姆公爵,納瓦拉國王安托萬。
作者有話要說:英格蘭國會上真有人這麽對伊麗莎白逼婚來著。伊麗莎白跟達德利也真這麽暧昧過來的。情節均參照《伊麗莎白傳》。
波旁的歷史,參考度娘百科。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
但上下兩議院,因民族情感等一系列原因,並未對“立瑪麗·斯圖亞特為王儲”發出明確呼籲, 伊麗莎白也就順理成章的忽略了這個難題。
瑪麗很能理解國會議員們支持舊主、排斥“外國人當政”的想法。眼下實權在手, 她暫時還不用太心急, 慢慢造勢比較妥當。
她也饒有興趣的,看著一部分“忠貞愛國”的“有識之士”,會議上頻頻向女王逼婚。
“前任女王瑪麗的婚姻, 於國家而言, 可謂一場災難。現在,陛下您的婚姻遲遲不定,亦給英格蘭帶來了嚴重困擾。”聖保羅大教堂的祭司長搖頭晃腦,慷慨陳詞。“若您的父母也如您這般想的話,怎會有您的出生?嗚呼!若無婚姻, 吾等眾人, 又從何而來?”
本只打算出場露個臉、沒打算久待的伊麗莎白,面色一沈,幹脆不理會他。然而,上下議院還有不少高調的議員, 呼籲聯名上書請願, 求女王早日成婚,或者, 幹脆指定繼位者。
於是伊麗莎白氣呼呼的拂袖而去——當然,名義上,她僅是按照原計劃回後殿休養。這時,她的心腹塞西爾,不得不站出來提醒大家, 女王今非昔比,無法閱讀那些冗長的文字。他懇請議員們耐心等待,他保證政府終究會好好處理這些問題。
其實議題的後半部分,關於制定繼位者,瑪麗倒挺喜歡——反正樞密院諸權貴正傾向於她;伊麗莎白也並無其他好選擇,且不敢和她立即撕破臉。但攝政王以大公無私的態度,作出公開聲明:“願女王陛下三思……如盡快成婚,誕育子孫後代,可為未來增添更多保障,消弭眾人的阻礙和疑慮……”
嗯,作為觀禮外賓的弗朗索瓦,把她的話深深記在心裏。於是,他放棄了不少夜間娛樂,在攝政王的臥室裏努力耕耘,希望早日造人成功。
瑪麗一邊享受,一邊喊累。少年的體力喲(弗朗索瓦還沒滿二十歲呢)……又是才開葷,連續作戰,她真有點吃不消了。
所以從現在開始……正式“就寢”前,瑪麗試圖跟他多說些別的,把精力分散一點點。
“新晉的萊斯特伯爵,羅伯特·達德利,終於正式進入樞密院。諾福克公爵很不開心,但無可奈何。兩人之間,從來就有許多矛盾……至於塞西爾,過去有些排斥這個後輩,如今則態度暧昧……”
瑪麗的原意,是同他討論英格蘭朝堂關系——盡管攝政王夫弗朗索瓦,其實並不亟亟在英格蘭幹政。然而老婆說話,他總會認真的聽,並陪她好好想一想。
“嗯,伊麗莎白不顧病軀,親自出席了冊封儀式。畢竟,這是她最親愛的“羅賓”呢。”
弗朗索瓦很沒形象的伸了個懶腰——反正簾子擋著,沒侍從看見——而後把手枕在腦袋下方。“相當的情深義重。”
瑪麗“噗嗤”笑道:“看來英格蘭女王對情人的私下稱呼已流傳開來……不過,你的關註點,怎麽都在那上面?”
弗朗索瓦擡手,點了點她豐潤的嘴唇。“你明明也看到,那位陛下,在冊封儀式中,一直握著、舍不得放開他的手,還忍不住撓了他的脖子。雖說有看不見臉、希望以此確認他的借口;但她也沒對其他人這樣做……既然她如此投入,就別怪大家將之當作桃色新聞了。”
弗朗索瓦的話,倒是給瑪麗提了個醒。“或許,這正是伊麗莎白想要的結果?”
“嗯?”
瑪麗越想越覺得是那麽回事。“這些日子來,她一副很重感情、渴求慰藉的模樣,積極招待哈布斯堡的特使,仿佛她真想要找個丈夫來依靠。她又時常要求達德利陪伴她……偏偏面對國會時,對婚姻諱莫如深,不肯給任何實質承諾……”
她總結道:“這些看似分裂的行為,也許因為她正在猶豫;也許,不過是一種障眼法。”
瑪麗自信的道:“不過不要緊,無論如何折騰,她的最終目標,仍是奪回‘自己的’權力。我非常清楚……所以要認真應對的,其實只有達德利。”
弗朗索瓦撓了撓她的脖子。“你說的很對,我全部讚同。”
然後他欺身壓過來。
嗯,隨著在倫敦停留日久,弗朗索瓦對伊麗莎白及英格蘭局勢的評價,越來越和妻子趨於一致。他也越發欽佩她的洞察力——法國王儲不知道她有外掛——並感懷於天主對世事的玄妙安排。相應的,他也對未來充滿信心。
——反正瑪麗一定會處理得很好。
瑪麗呢,盯著他近在咫尺的緊閉雙眼,完全沒有數睫毛的心情。
法式熱吻,名不虛傳……
她會窒息的唔唔……
只可惜,本月,法國王太子依舊未能心想事成。因為第二天,瑪麗的月事就再次到訪了。
而後第三天,法蘭西傳來的一件駭人新聞,更令這對小夫妻暫時無心造人。
那便是:吉斯公爵遇刺身亡。
**********************************
弗朗索瓦·德·吉斯,第二代吉斯公爵,孔武有力,驍勇善戰。他和親弟弟洛林紅衣主教夏爾·德·吉斯,一將一相,把持著瓦盧瓦宮廷,可謂權勢滔天。
1563年初,這位制造了瓦西慘案的頑固舊教徒,在鎮壓國內異端的一次小小征途中,遭到了胡格諾派覆仇者襲擊。盡管醫師全力救治,他還是因為失血過多,在六天之後去世。
吉斯家族的頂梁柱,忽然倒下了一根。這對法蘭西政壇來說,乃是一場不小的地震。
首先,王室總管蒙莫朗西,再次受到重用,重新獲得法國王室統帥的位置。
曾在聖康坦戰役中被俘、《卡托-康布雷齊和約》簽訂後被贖回的蒙莫朗西,這幾年來頗不痛快。他當年的失敗,有吉斯公爵奪回加萊的英雄行為作對照,著實慚愧。為此,回國後他“自動”辭去統帥職務、讓位於吉斯公爵。好在亨利二世真心寵信他;瓦倫蒂努瓦夫人為了勢力平衡,也願意幫他說話;這位王室總管,才繼續“厚著臉皮”效力宮廷。
如今吉斯公爵身故,他於是揚眉吐氣,從政敵那裏拿回了“原有的職位”。
與蒙莫朗西同擔聖康坦失利的外甥、海軍元帥科利尼亦大大松了口氣。
吉斯兄弟作為堅定的天主教擁躉,這些年氣焰囂張,排除異己不遺餘力。科利尼因其及親屬的新教傾向,近來為亨利二世所不喜,受盡大權臣打壓。舅舅蒙莫朗西,盡管是舊教徒,但在宗教問題要溫和得多,且一直頗看重自己,恰給了科利尼的希望——不用夾著尾巴做人,不必被邊緣化,真是太好了。
亨利二世則再次陷入暴怒。自弗朗索瓦正式迎娶瑪麗以來,朝堂上吉斯兄弟可謂一家獨大,他其實頗為擔憂——這位君主愛好平衡之術,更不時想再度提攜“摯友”蒙莫朗西;但這個“均勢機會”的到來,亦意味著對他的嚴重冒犯:胡格諾派負隅頑抗,行刺過王儲,現今又害死了他的大臣!
法國國王怒不可遏,咆哮聲在寢宮內回蕩:“這些罪不可恕的家夥!該全部放到火刑架上去烤!”
被捕刺客的供詞,更令亨利二世咬牙切齒。他表示,他背後的指使者,是王室宗親——波旁家的孔代親王。
“先王和我一貫優容他們,他們竟還如此違逆、偏要向著那些異端邪說!”
如果說瓦盧瓦王室有哪些尾大不掉的問題,波旁家族絕對名列前茅。這個家族,與瓦盧瓦同為卡佩王朝(公元987年~1328年)的旁系。當年,因卡佩主支男嗣斷絕,同父系中血緣最近的瓦盧瓦伯爵得以成為法國國君。然而,瓦盧瓦後裔不太能生兒子,王位已多次在其堂親間轉移;波旁與其同宗,男丁更為興旺,漸漸構成了王室的威脅。
波旁之名,則來源於法國中部、波旁領地的女繼承人。法王路易九世之子羅貝爾與之結婚,生下的後代稱皆以封地為姓(聽起來簡直像入贅)。此後,波旁子孫繁衍眾多,不少旁系亦封爵。弗朗索瓦一世時期,主支的查理·德·波旁公爵叛國,於1527年戰死。他的名字自此從族譜中抹去,爵位和領地被收回;旁系旺多姆公爵,則承繼了第一宗親的位置。
獲得波旁主支地位和部分領地的老旺多姆公爵,於1537年去世。他的長子安托萬繼承爵位和土地;次子後來受封為孔代親王——一個空有頭銜、並無“孔代”封地的宗室親王。
作為宗親,安托萬和孔代親王並不那麽心向中央。安托萬恰恰又因娶到納瓦拉女繼承人讓娜,加冕為納瓦拉國王——這個地處法、西之間的納瓦拉王國,祖上也曾闊過,但後來國土被西班牙蠶食,疆域縮窄,大不如前,到底還是瘦死的駱駝——更有了與瓦盧瓦們對抗的底氣。
納瓦拉女王讓娜極有主見,堅韌自強。她審時度勢,先前已公開投入新教之懷抱,也一度說動丈夫改變信仰。
於是乎,原本國土淪喪、在夾縫中茍延殘喘的納瓦拉,因為和法國宗親的聯姻,擴大了影響,教西班牙多有顧忌,同時也仿佛成為值得瓦盧瓦們提防的“實力藩王”;又因為其君主信奉新教,籠絡到大量胡格諾派,人流湧入,正變得興旺起來。
史上,法國宗教戰爭持續多年,“割據政權”納瓦拉要負不小責任。那一場場內戰,部分是信仰鬥爭,部分是城市自治勢力的反抗,部分,卻是領主貴族們為一己私利而對抗中央、分裂國家。
其實安托萬本人性格懦弱,糊塗輕信。他雖曾被讓娜說動,不久又按國王和吉斯們告誡,改回舊教;他揚言要把信新教的妻子關進修道院,卻又管不住她率部眾“流亡”……
只安托萬一個,波旁家很難在法國境內掀起太大波浪。然而作弟弟的孔代親王,乃是不安分的主。他跟嫂子志趣相投,勇敢高舉信仰的大旗,不時為法蘭西的胡格諾派吶喊助威。
哦,若是真實歷史中,這個時期,沒有亨利二世的震懾,孔代親王已在跟巴黎公開作戰了——國王是尚未成年的查理九世,權臣環伺,正需要宗親助他“清君側”。
現在呢,在位君主仍是經驗老道的亨利二世,孔代親王暫且還不敢公開對抗。然而,暗地裏,諸多小動作並不少。
不過,遣人刺殺吉斯公爵這種事,是否真是他幹出來的,還有待調查。因為那個經歷過嚴刑拷打的胡格諾派刺客,不久前改了口供——這回,他攀扯到了科利尼。
“絕對沒有的事!”蒙莫朗西在亨利二世面前極力為外甥擔保。“這一定是誣陷!陛下,他和安德洛雖然犯過些糊塗,但我常常督導、約束他……他不會這般胡作非為。”
亨利二世也覺得科利尼沒這麽大膽——再說有蒙莫朗西替他打包票呢。法蘭西國王仍比較相信,是那個“飛揚跋扈”(據洛林紅衣主教形容)的孔代親王,制造了這起案件。
和亨利二世想法類似,吉斯家族也依舊把孔代親王列為頭號嫌疑人。
“孔代親王他……他一定是為了報覆父親!”十三歲的新吉斯公爵亨利淚痕未幹,聲音嘶啞。
同弗朗索瓦急匆匆趕回法蘭西的瑪麗,看著慘兮兮的表弟,惻隱之心油然而生。她憶起前任吉斯公爵神氣十足、爽朗大笑的模樣,胸中無不淒涼。
她微紅了眼,望向另一個舅舅。與她更親密的洛林紅衣主教解釋道:
“波旁家這幾位,仗著宗室身份,素來自命不凡。他們明明多年於國無功,偏偏在王儲婚儀等一系列場合,都妄想大出風頭,好壓倒我們這些衷心報效的親眷……這些年的齟齬,的確可能是他們報覆我們的理由。”
報覆,報覆,誰報覆誰啊。瑪麗腹誹。且不提從前吉斯兄弟得勢時蔑視波旁宗親……新教徒刺殺吉斯舅舅,除了宮廷內部,外面都說,這是“為瓦西慘案死難者討回公道”呢。
內戰,就是這樣,在一次次你來我往的報覆中升級。
大概,接下來,吉斯家族將引導深受挑釁的亨利二世,加重處罰,再燒死一批新教異端?
而國王本人態度究竟如何?
瑪麗迄今還沒能和公公說上太多話,倒是婆婆對她頗有撫慰。凱瑟琳頻頻哀慟王室失去了一位忠實的好親戚,宮廷失去了一位國之棟梁,法蘭西失去了一位民族英雄(吉斯公爵奪回了加萊呢);直言陛下要采取嚴厲措施……竟都沒怎麽關心兒子兒媳相處種種。
莫非真將事情激化……天子一怒,流血漂櫓,浮屍千裏?
然而冤冤相報何時了。
不過,瑪麗這回猜錯了。
亨利二世此番盛怒,因另一位“封臣”的死,驟然按下了暫停鍵。
——是他的堂親,波旁主支的旺多姆公爵,納瓦拉國王安托萬。
作者有話要說:英格蘭國會上真有人這麽對伊麗莎白逼婚來著。伊麗莎白跟達德利也真這麽暧昧過來的。情節均參照《伊麗莎白傳》。
波旁的歷史,參考度娘百科。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