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章 勢門攤牌(三)
關燈
小
中
大
王允之說晉朝貴女離婚不用經過丈夫同意, 並非信口雌黃,而是有很多案例支持。
亂世的一大特點是法律與道德都難以再起到有效約束作用,更多情況下會讓位給權勢。
所以既有《孔雀東南飛》裏劉蘭芝與焦仲卿的悲劇, 又有遍布南北朝史書的悍妻妒婦事跡,兩者的區別就在於前者多是貧家女出嫁, 後者多是豪門女下嫁。
東晉士族女郎主動與丈夫離婚最有名的例子, 莫過於幾十年後, 謝安的弟弟謝鐵之子謝邈娶高平郗氏女, 但在娶妻之前, 謝邈先納了妾,並且不曾知會妻家。郗氏女過門之後發現丈夫竟然未娶妻先納妾,不由大生怨懟, 留書與謝邈告絕,自己返回娘家。
這樁離婚案的後續發展非常慘烈。
謝邈懷疑絕婚書並非出自郗氏之手,而是門生代替郗氏所作, 門生一怒之下投靠孫恩, 最終在吳郡被孫恩叛軍攻破之後, 謝邈滿門遇害,就此絕後。
當時謝安、謝玄都已經去世, 陳郡謝氏的地位有所下降, 不覆當軸士族實力,但相比高平郗氏來說, 還是謝氏門第更高。
在這種情況下, 郗氏女仍舊毅然決然地與丈夫和離, 可見東晉士族階層的和離在一方有強烈意願的情況下一般能得到承認。雖然兩族之間很可能因此而結仇, 但和離本身會成功。
而王家當前的地位遠高於謝家, 如果想與謝家離婚, 甚至不需要經過謝家同意。
這就像謝家當軸時期,謝安不滿王珣猜嫌,直接讓女兒與王珣離婚,又把弟弟謝萬的女兒也接回家,與王珣之弟離婚。
總體來說,情況分為兩種,一種是當事人強烈希望和離,就如郗氏女的案例,另一種是當事人未必有和離意願,但家族中人覺得應該和離,譬如王衍把已經成為太子妃的女兒接回家,以及謝安之女的案例。
而無論哪一種,和離過程中都基本不會受到對方的阻礙,只要一方鐵心想離,就一定能離成。
王瑯自己忖度,如果她真想和離,那擺事實講道理把原因說清楚,離婚手續就算完成了。不過謝安是她心目中的宰相人選,無論結婚還是離婚,最好還是能保持良好的關系,因此王瑯傾向於一動不如一靜,保持現狀,等待對方熱情自然冷卻。
而王允之持樂觀態度:
“其實山山你完全不需要有所負擔,如果婚事對謝家不利,謝裒根本不會來提親,他只要敢上門,就是覺得這樁婚事值得他冒險一賭。”
王瑯微微一怔:“有利嗎?”
王允之很不樂意聽到這個問題,在他看來能和妹妹做一日夫妻已經足夠成為理由,但王瑯明顯還有顧慮,他不得不從客觀情理角度為妹妹解釋:“你想想看,就算你帶走孩子,對謝家也不算損失。只要你放他和離,他完全可以再娶一個後妻,該怎麽過還怎麽過。那時你的孩子感念他是生父,一定會對他存一分情誼,等於他多了一個王家的孩子,何樂而不為?”
上門找兩人說事的王悅進入廳堂時正聽到這一句,不由笑著搖頭:“人家都是勸和不勸分,哪有淵猷你這樣做兄長的。”
晉人隱私觀念極弱。生人登門要先送名刺,經由中人引見,親朋好友登門卻可以不經通報,直接進入府中。
比如王戎去女婿裴頠家,一路不經通報徑直走到女兒女婿的臥室。女婿裴頠和他的女兒都不在意,很自然地下床重新安排座位,和他賓主相對。
王瑯商議密事的時候會特意讓婢女到外間守門,今日的事卻算不上很秘密,因此和哥哥直接在廳堂談起,不曾關窗閉戶。
內宅仆從未得吩咐,又知道王悅的身份非同一般,便直接領他去廳堂找宅中主人,因此聽到兄妹兩人說話。
雖然未曾聽全,但他何等伶俐,略想一下就明白了前因後果,混入話題。
王允之有些不滿:“勸分勸和,要看分好和好,豈可一概而論?”
王悅毫不生氣,如常笑道:“如果山山只是想要孩子跟她姓王,是分是和其實都無妨。”
王允之看他:“願聞長豫高見。”
王悅微笑:“淵猷不知賈謐事乎?”
他這麽一說,王允之和王瑯都反應過來。
賈謐是西晉末年一度權力滔天的人物,包括石崇、潘岳、陸機、陸雲、左思在內的二十四人都奉承他,被稱為他的文章二十四友。其中潘岳,也就是後世裏視為美男子代表的潘安,與以豪奢聞名的石崇兩人特別諂事賈謐,每次賈謐出門,兩人看到車架揚起的塵土就開始下拜。
而賈謐本叫韓謐,就是那個每次父親宴客都躲在窗後的小女兒賈午與賈充掾屬韓壽的長子。
因為賈充的兩個兒子都在嬰兒時夭折,只剩兩個女兒,賈充的妻子郭槐就把自己小女兒賈午和韓壽的兒子過繼給她夭折的長子賈黎民,繼承賈充的爵位。
本來即使賈充無子,也應該從賈氏旁宗中挑選一子,過繼給賈充,絕沒有過繼外孫的道理。
但郭槐偏愛自己的女兒,希望賈充的繼承人身上仍有郭氏血脈,硬是壓下所有異議過繼外孫,並宣稱這是賈充生前的意思。
賈充人都死了,自然沒法跟她辯駁。而晉武帝司馬炎竟然也因此同意,讓韓謐改姓為賈,繼承賈充的魯公爵位。
王悅道:“山山身上本來就有縣侯爵位,無人繼承自是可惜,要一個孩子姓王襲爵是正當要求,又有武帝旨意在先,聖上沒理由不同意。”
王瑯心想這話說得有一定道理,但司馬炎下的這道詔書當時就遭到譏諷,認為是一道亂命,不算值得被效仿的那類先例,而且她的權位也比不上賈充,不值得被破例,真想實施,得等她打下成漢或者洛陽,功勳足夠壓倒世人議論之後。
又聽王悅問:“我能有幸先知道淵猷在考慮哪家兒郎嗎?”
王允之挑眉:“怎麽,你有要推薦的人選?”
王悅道:“有,但我懷疑與淵猷在考慮的是同一人。”
王瑯不由大奇:“他連長豫兄長那裏都探過口風了?”
王允之瞥她一眼:“當心他在詐你。”
王悅忍不住莞爾:“我來之前確實不敢妄語,但既然淵猷與山山已經在考慮,那麽我想應該就是謝家三郎了。他之前寫過一封信給我,說的是牡丹生長到一定程度,需要進行分枝,然後才會開得更加艷麗繁盛,還附上了分枝之法,我沒有回他,不過那封信文采不錯,無怪阿父想授他佐著作郎。”
王瑯心想晉朝這些名士講話真是太過隱晦,唯一的好處大概是話不說開,外人完全聽不懂,即使拒絕也不傷情面。
反正她是沒看出牡丹分枝和謝安想娶她之間有什麽關系,估計王悅本來也不太肯定,直到今天上門才確認了他的意思。
想想同為瑯邪王氏,婚姻之事也該問問對方的意見,王瑯也不覺得不好意思,直言道:“長豫兄長猜的不錯,確實是謝安,不過我不準備答應。”
王悅眨了眨眼睛:“我還以為他已經與山山定情才敢來寫信,難道竟是一廂情願?”
王瑯遲疑了一下:“也不能說是一廂情願。”
王悅道:“其實我原本也考慮過山山的婚事該如何辦。最好的辦法莫過於立功之後向聖上請求旨意,仿照天家招駙馬之例,為山山招一個人來尚主。異姓封王有禪代之憂,封個縣主總沒那麽大阻力,甚至不實封,只儀同縣主即可。”
公主是皇室血脈,相當於君。駙馬不能說娶公主,只能說尚公主,就是因為駙馬是皇帝的臣子,公主是皇帝的血脈,對外姓而言相當於君,臣不能娶君。
他說到這裏,王瑯和王允之都相信他確實認真想過這件事,並且想出了一個可實施的方法。
“不過如果是謝家三郎,事情就簡單多了。我記得他籍在會稽?”
最後一句問的是王瑯。
王瑯輕輕點頭:“是在會稽。”
王悅一拊掌:“善。”
王允之睨他:“善在何處?”
王悅笑道:“淵猷何必明知故問,山山即將授會稽內史,以後便是會稽郡民的官長。謝家那位小郎拒絕了阿父的征辟,謝尚書又沒有爵位給他繼承,便是一介白身。一旦約為婚姻,一個是郡官,一個是郡民,難道還能讓民越過官嗎?到時候便比照駙馬尚主之例,禮儀上略作降等,總不會在地位上使山山落入下風就是了。”
王瑯輕輕“啊”了一聲,聽懂了他的意思,但不確定世人是否會認可他的邏輯。
只聽王悅繼續道:“此事也不算創舉,幾十年前就有過先例,而且不是偏遠之地、蠻夷之民,而是就在徐州,約婚雙方都是士族。”
女子為一州刺史的先例,經過謝安的宣揚,如今已經算世人皆知。但那次事跡並未得到官方承認,而是州郡吏民的私自推舉,李秀本人出身蜀地士族,但寧州在晉人看來約等於蠻荒之地,和王瑯的情況畢竟不可同日而語。
婚姻雖然是兩姓之間的私事,但對士族來說,是與仕宦同等重要的大事,用偏遠地方的例子難以讓人信服,因此王悅特意強調了最後一句。
王允之微微蹙眉:“幾十年的徐州有這等異事,我為何會一點沒有耳聞。”
瑯邪郡屬於徐州,論起來,瑯邪王氏都是徐州人。雖然王允之、王瑯早早隨父親渡江,對徐州沒有記憶,但和徐州人士的往來依然密切,如果徐州境內真發生過這樣的事,他應該聽說過才對。
王悅沒有讓他多等,正色介紹道:“泰始元年,太原王渾出任徐州刺史,於當地娶瑯邪顏氏女為後妻。成婚當日行交拜禮,新婦已向他下拜,等他回禮答拜,在場觀禮之人卻紛紛說‘王侯州將,新婦州民,恐無由答拜’,王渾於是沒有答拜。”
“我猜觀禮之人不會無緣無故拿這件事阻撓拜禮,一定是出自他前妻鐘氏次子王濟的授意,王濟事後以交禮未成,不算夫妻為借口,根本不承認父親這個後妻,公然稱顏氏為顏妾。而顏氏忌憚王渾門貴,雖然深感恥辱,但也不敢接回女兒,與王渾離婚。”
“且不論王濟之舉是否符合禮儀,又出於什麽動機,但他用的理由卻非常適合山山。如果謝家有意結親,完全可以要求謝氏比照此先例行六禮。”
“太原王渾是海內名士,門第清貴,他都認可照做的理由,足以壓服悠悠之口,謝家也沒有拒絕的理由。若是山山覺得有以權勢壓人之嫌,就退一步要求夫婦同時交拜,舉案齊眉,亦顯我王家大度,山山意下如何?”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
亂世的一大特點是法律與道德都難以再起到有效約束作用,更多情況下會讓位給權勢。
所以既有《孔雀東南飛》裏劉蘭芝與焦仲卿的悲劇, 又有遍布南北朝史書的悍妻妒婦事跡,兩者的區別就在於前者多是貧家女出嫁, 後者多是豪門女下嫁。
東晉士族女郎主動與丈夫離婚最有名的例子, 莫過於幾十年後, 謝安的弟弟謝鐵之子謝邈娶高平郗氏女, 但在娶妻之前, 謝邈先納了妾,並且不曾知會妻家。郗氏女過門之後發現丈夫竟然未娶妻先納妾,不由大生怨懟, 留書與謝邈告絕,自己返回娘家。
這樁離婚案的後續發展非常慘烈。
謝邈懷疑絕婚書並非出自郗氏之手,而是門生代替郗氏所作, 門生一怒之下投靠孫恩, 最終在吳郡被孫恩叛軍攻破之後, 謝邈滿門遇害,就此絕後。
當時謝安、謝玄都已經去世, 陳郡謝氏的地位有所下降, 不覆當軸士族實力,但相比高平郗氏來說, 還是謝氏門第更高。
在這種情況下, 郗氏女仍舊毅然決然地與丈夫和離, 可見東晉士族階層的和離在一方有強烈意願的情況下一般能得到承認。雖然兩族之間很可能因此而結仇, 但和離本身會成功。
而王家當前的地位遠高於謝家, 如果想與謝家離婚, 甚至不需要經過謝家同意。
這就像謝家當軸時期,謝安不滿王珣猜嫌,直接讓女兒與王珣離婚,又把弟弟謝萬的女兒也接回家,與王珣之弟離婚。
總體來說,情況分為兩種,一種是當事人強烈希望和離,就如郗氏女的案例,另一種是當事人未必有和離意願,但家族中人覺得應該和離,譬如王衍把已經成為太子妃的女兒接回家,以及謝安之女的案例。
而無論哪一種,和離過程中都基本不會受到對方的阻礙,只要一方鐵心想離,就一定能離成。
王瑯自己忖度,如果她真想和離,那擺事實講道理把原因說清楚,離婚手續就算完成了。不過謝安是她心目中的宰相人選,無論結婚還是離婚,最好還是能保持良好的關系,因此王瑯傾向於一動不如一靜,保持現狀,等待對方熱情自然冷卻。
而王允之持樂觀態度:
“其實山山你完全不需要有所負擔,如果婚事對謝家不利,謝裒根本不會來提親,他只要敢上門,就是覺得這樁婚事值得他冒險一賭。”
王瑯微微一怔:“有利嗎?”
王允之很不樂意聽到這個問題,在他看來能和妹妹做一日夫妻已經足夠成為理由,但王瑯明顯還有顧慮,他不得不從客觀情理角度為妹妹解釋:“你想想看,就算你帶走孩子,對謝家也不算損失。只要你放他和離,他完全可以再娶一個後妻,該怎麽過還怎麽過。那時你的孩子感念他是生父,一定會對他存一分情誼,等於他多了一個王家的孩子,何樂而不為?”
上門找兩人說事的王悅進入廳堂時正聽到這一句,不由笑著搖頭:“人家都是勸和不勸分,哪有淵猷你這樣做兄長的。”
晉人隱私觀念極弱。生人登門要先送名刺,經由中人引見,親朋好友登門卻可以不經通報,直接進入府中。
比如王戎去女婿裴頠家,一路不經通報徑直走到女兒女婿的臥室。女婿裴頠和他的女兒都不在意,很自然地下床重新安排座位,和他賓主相對。
王瑯商議密事的時候會特意讓婢女到外間守門,今日的事卻算不上很秘密,因此和哥哥直接在廳堂談起,不曾關窗閉戶。
內宅仆從未得吩咐,又知道王悅的身份非同一般,便直接領他去廳堂找宅中主人,因此聽到兄妹兩人說話。
雖然未曾聽全,但他何等伶俐,略想一下就明白了前因後果,混入話題。
王允之有些不滿:“勸分勸和,要看分好和好,豈可一概而論?”
王悅毫不生氣,如常笑道:“如果山山只是想要孩子跟她姓王,是分是和其實都無妨。”
王允之看他:“願聞長豫高見。”
王悅微笑:“淵猷不知賈謐事乎?”
他這麽一說,王允之和王瑯都反應過來。
賈謐是西晉末年一度權力滔天的人物,包括石崇、潘岳、陸機、陸雲、左思在內的二十四人都奉承他,被稱為他的文章二十四友。其中潘岳,也就是後世裏視為美男子代表的潘安,與以豪奢聞名的石崇兩人特別諂事賈謐,每次賈謐出門,兩人看到車架揚起的塵土就開始下拜。
而賈謐本叫韓謐,就是那個每次父親宴客都躲在窗後的小女兒賈午與賈充掾屬韓壽的長子。
因為賈充的兩個兒子都在嬰兒時夭折,只剩兩個女兒,賈充的妻子郭槐就把自己小女兒賈午和韓壽的兒子過繼給她夭折的長子賈黎民,繼承賈充的爵位。
本來即使賈充無子,也應該從賈氏旁宗中挑選一子,過繼給賈充,絕沒有過繼外孫的道理。
但郭槐偏愛自己的女兒,希望賈充的繼承人身上仍有郭氏血脈,硬是壓下所有異議過繼外孫,並宣稱這是賈充生前的意思。
賈充人都死了,自然沒法跟她辯駁。而晉武帝司馬炎竟然也因此同意,讓韓謐改姓為賈,繼承賈充的魯公爵位。
王悅道:“山山身上本來就有縣侯爵位,無人繼承自是可惜,要一個孩子姓王襲爵是正當要求,又有武帝旨意在先,聖上沒理由不同意。”
王瑯心想這話說得有一定道理,但司馬炎下的這道詔書當時就遭到譏諷,認為是一道亂命,不算值得被效仿的那類先例,而且她的權位也比不上賈充,不值得被破例,真想實施,得等她打下成漢或者洛陽,功勳足夠壓倒世人議論之後。
又聽王悅問:“我能有幸先知道淵猷在考慮哪家兒郎嗎?”
王允之挑眉:“怎麽,你有要推薦的人選?”
王悅道:“有,但我懷疑與淵猷在考慮的是同一人。”
王瑯不由大奇:“他連長豫兄長那裏都探過口風了?”
王允之瞥她一眼:“當心他在詐你。”
王悅忍不住莞爾:“我來之前確實不敢妄語,但既然淵猷與山山已經在考慮,那麽我想應該就是謝家三郎了。他之前寫過一封信給我,說的是牡丹生長到一定程度,需要進行分枝,然後才會開得更加艷麗繁盛,還附上了分枝之法,我沒有回他,不過那封信文采不錯,無怪阿父想授他佐著作郎。”
王瑯心想晉朝這些名士講話真是太過隱晦,唯一的好處大概是話不說開,外人完全聽不懂,即使拒絕也不傷情面。
反正她是沒看出牡丹分枝和謝安想娶她之間有什麽關系,估計王悅本來也不太肯定,直到今天上門才確認了他的意思。
想想同為瑯邪王氏,婚姻之事也該問問對方的意見,王瑯也不覺得不好意思,直言道:“長豫兄長猜的不錯,確實是謝安,不過我不準備答應。”
王悅眨了眨眼睛:“我還以為他已經與山山定情才敢來寫信,難道竟是一廂情願?”
王瑯遲疑了一下:“也不能說是一廂情願。”
王悅道:“其實我原本也考慮過山山的婚事該如何辦。最好的辦法莫過於立功之後向聖上請求旨意,仿照天家招駙馬之例,為山山招一個人來尚主。異姓封王有禪代之憂,封個縣主總沒那麽大阻力,甚至不實封,只儀同縣主即可。”
公主是皇室血脈,相當於君。駙馬不能說娶公主,只能說尚公主,就是因為駙馬是皇帝的臣子,公主是皇帝的血脈,對外姓而言相當於君,臣不能娶君。
他說到這裏,王瑯和王允之都相信他確實認真想過這件事,並且想出了一個可實施的方法。
“不過如果是謝家三郎,事情就簡單多了。我記得他籍在會稽?”
最後一句問的是王瑯。
王瑯輕輕點頭:“是在會稽。”
王悅一拊掌:“善。”
王允之睨他:“善在何處?”
王悅笑道:“淵猷何必明知故問,山山即將授會稽內史,以後便是會稽郡民的官長。謝家那位小郎拒絕了阿父的征辟,謝尚書又沒有爵位給他繼承,便是一介白身。一旦約為婚姻,一個是郡官,一個是郡民,難道還能讓民越過官嗎?到時候便比照駙馬尚主之例,禮儀上略作降等,總不會在地位上使山山落入下風就是了。”
王瑯輕輕“啊”了一聲,聽懂了他的意思,但不確定世人是否會認可他的邏輯。
只聽王悅繼續道:“此事也不算創舉,幾十年前就有過先例,而且不是偏遠之地、蠻夷之民,而是就在徐州,約婚雙方都是士族。”
女子為一州刺史的先例,經過謝安的宣揚,如今已經算世人皆知。但那次事跡並未得到官方承認,而是州郡吏民的私自推舉,李秀本人出身蜀地士族,但寧州在晉人看來約等於蠻荒之地,和王瑯的情況畢竟不可同日而語。
婚姻雖然是兩姓之間的私事,但對士族來說,是與仕宦同等重要的大事,用偏遠地方的例子難以讓人信服,因此王悅特意強調了最後一句。
王允之微微蹙眉:“幾十年的徐州有這等異事,我為何會一點沒有耳聞。”
瑯邪郡屬於徐州,論起來,瑯邪王氏都是徐州人。雖然王允之、王瑯早早隨父親渡江,對徐州沒有記憶,但和徐州人士的往來依然密切,如果徐州境內真發生過這樣的事,他應該聽說過才對。
王悅沒有讓他多等,正色介紹道:“泰始元年,太原王渾出任徐州刺史,於當地娶瑯邪顏氏女為後妻。成婚當日行交拜禮,新婦已向他下拜,等他回禮答拜,在場觀禮之人卻紛紛說‘王侯州將,新婦州民,恐無由答拜’,王渾於是沒有答拜。”
“我猜觀禮之人不會無緣無故拿這件事阻撓拜禮,一定是出自他前妻鐘氏次子王濟的授意,王濟事後以交禮未成,不算夫妻為借口,根本不承認父親這個後妻,公然稱顏氏為顏妾。而顏氏忌憚王渾門貴,雖然深感恥辱,但也不敢接回女兒,與王渾離婚。”
“且不論王濟之舉是否符合禮儀,又出於什麽動機,但他用的理由卻非常適合山山。如果謝家有意結親,完全可以要求謝氏比照此先例行六禮。”
“太原王渾是海內名士,門第清貴,他都認可照做的理由,足以壓服悠悠之口,謝家也沒有拒絕的理由。若是山山覺得有以權勢壓人之嫌,就退一步要求夫婦同時交拜,舉案齊眉,亦顯我王家大度,山山意下如何?”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