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9章 年代文世界19
關燈
小
中
大
這個年代鄉下蓋房子也就這樣,再覆雜也覆雜不到哪裏去,不像後世的小樓房,需要鋼筋水泥。
而這裏也是比較和平的地方,從古至今也沒有什麽地震洪水之類的,所以房子地基都不需要挖的太深。
唯一一點需要技術含量的,大概就剩下挑選一根好木頭做房梁?
哦,這也不需要安西費心。
農村人對於這個都有著超前的意識,好木頭對於他們來說,是必須儲備的東西。
安家在好些年前就存了一些好木材,安西的房子建起來後用了一些,最近又淘換了一些,已經夠用了,就是給每個房間都換上新的家具都夠用了。
所以其實,安西也沒幹多少事,畢竟他也不是真正的設計師。
就算是真正的設計師,農村的房子也用不上。
安西主要是給泥瓦匠們介紹了一下,新房子的格局是怎麽設計的。
其實也沒什麽,主要就是中間是正堂,左右各兩個房間,房間前後都裝上窗戶。廚房放在正堂的後面,廚房再開一個小門,連接後院。
前院可以種上一兩顆果樹,果樹下擺個桌椅。等樹木長大了,不僅可以乘涼,也可以遮擋部分陽光。
後面開辟出一塊菜地,廚房需要什麽,後院都可以種上。這樣一來,不僅打理方便,還便於采摘。
另外就是,如果有需要的話,還可以建個雞圈豬圈啥的,只不過現在不允許私人養殖,所以暫時用不上。
安忠家聽完安西的介紹,覺得這樣建造比較簡單大方,而且寬敞明亮,也就都改成這樣了。
花了十來天的功夫,兩座新房子都建好了,一水的青磚綠瓦,看的村裏人羨慕不已。
不過村裏人也沒說什麽酸話,主要一來有安西在,他們受了安西的好處,現在也正是對安西帶著濾鏡的時候。
二來安家會做人,每天來做工的,不僅會包一頓午飯,還有下午點心。
午飯有肉有魚,這在這個年代很難得了,有些人家一年到頭都不沾葷腥,就是之前農忙的時候,家裏也不見得舍得買肉。
因此在安家幫工,天天有肉吃,他們是非常高興的,幹起活來也是幹勁十足。
而下午的點心,就是安西另類的補貼了。
安西特意花大價錢買了不少桃酥餅,凡是過來幫工的,下午點心都會發兩塊,這些他們不會吃,一般都是放在口袋裏,帶回去給自家的孩子。
幹累了坐下來休息一會兒,喝個茶水很正常,但是像安西這樣發點心的,卻是從來沒有的。
所以不管心裏怎麽想,明面上大家都稱讚安西大方,對他也都是笑臉相迎。
對於安家一連建了三座房子的事,也都打消了嫉妒的心思,誰讓人家厲害呢。
不過人家吃肉,也沒忘了讓鄉親們喝口湯。
吃人嘴軟,算了算了,不說了。
還是好好幹活吧,指不定什麽時候自己也能建一座這麽漂亮的大房子呢。
房子建好,家具那邊也都打的差不多了,已經陸陸續續搬進了新家。
農村的家具不講究美觀,實用就行,大桌子長凳子,高大的衣櫃,實用的箱子,結識的木床,然後就是一些桌椅擺設。
這些都弄完之後,就可以搬到新家居住了,當然,請客是必不可少的。
這次,不僅僅是請幫工的人,基本上村裏每家每戶都會出一個人,拿點東西過來,算作溫家的禮品,這也是下河村慣有的規矩。
這次辦席是安家早就計劃好的,溫家的同時,也是為了把安西介紹給村裏,算是正式落戶了。
因此這次的席面準備的非常充分,土豆燜肉,米粉蒸肉,丁菜烀肉,骨頭湯……
可謂是非常隆重了。
其實通過之前安西幹的幾件事,村裏還真沒有不認識他的,現在他可是下河村的大紅人,就是三歲的小娃娃也是知道他的。
但知道歸知道,為了顯得鄭重,安支書還是堅持讓安西在酒席上正式露個面。也是和下河村的村民做個宣布。
那就是,從這一天起,安西就是下河村的人了。
他和那些外來的知青是不一樣的,他就是本地人,未來不管他去哪,在下河村,都有他的一地之席。
作為本地人被接納,和作為知青被接納是不一樣的。
即使現在下河村的村民和知青們普遍相處的不錯,甚至還有幾家結成了姻親。但也不能讓他們真心的把知青當自己人,沒有事還罷了,萬一有個什麽問題,就容易出現排外的情緒。
而安西……
安支書私心裏覺得這個侄子太能鬧騰了,別看他長得斯斯文文,平日裏行事好像挺穩重的。
但其實呢,他回來之後幹的這一件件事,每一次都在挑戰自己的心跳。
引來大量的魚,吃金貴的大米,寫文章掙錢,現在甚至還攛掇自己開工廠了。
那是一般人能幹的活嗎?
啊?!
安支書指著安西的額頭,啰啰嗦嗦說了很久,翻來覆去就是一個意思。
安西太不讓他省心了!
安西摸摸自己的鼻子,頗有點不好意思。
他好像一直都是這樣,做事天馬行空,想一出是一出。
出完了主意,又喜歡偷懶,索性他的運氣一直不錯,從林如海,到花滿樓,到安支書,總是有人能給他背鍋。
當然,安西安慰自己,如果不是有這些人在,可能他也不會想著去幹,直接就找家工廠進廠了嘛。
安支書是不知道安西這些小心思的,要是知道,他得氣死。
想來想去,安支書都舍不得這樣一個能帶著村裏人發家致富,又能給自己一次機緣的計劃。
最後,咬咬牙,幹了!
之後,安支書就積極的往縣裏跑。安西不知道他是怎麽運作的,反正在大半個月之後,他拿回了一張許可證。
是農產品加工許可證!
安支書當然不會大大咧咧的說自己要建廠,他只是申請讓村裏人自己對農產品進行加工,加工之後的產品再賣給收購站。
經過他的三寸不爛之舌,以及掛羊頭賣狗肉的說法,他終於拿到了那張許可證。
但這並不意味著,他就得到了上面的支持。
上面只是被他纏的沒辦法了,又覺得這也是一個改變的機會,就睜只眼閉只眼而已。
但除了這一張許可證之外,其他什麽都沒有。
沒有資金,沒有建廠的地址,沒有人員,一切都得從頭開始。
索性安支書拿到了下河村一塊空地使用權的審批,在這塊地上,不管村裏拿來建什麽,上面都不會管,都是合法的。
之後,安支書就想盡了腦細胞,終於編出了一套合理合法的說法來,用來忽悠村民和知青們。
縣裏收購站收購農產品之後,還要自己加工,尤其是一些容易腐爛的,耗時耗力不說,縣裏也沒那麽多人手。
所以上面的領導決定,讓村裏自己進行加工,加工之後的農產品再賣給收購站,給收購站的同志們減少一點工作量。
報酬就是,加工後的農產品可以提高一點收購價格。
能提價村民們自然願意,因此想都沒想就答應了。
至於幹活,農村人誰會吝惜一點力氣,多掙點錢才是大事。
安支書看他們都表態了,就接著忽悠。
這種方法是從來沒實行過的,縣裏的領導信任下河村,於是把這個艱巨的任務交給了下河村。
完了,安支書還帶頭喊起來口號。
‘我們多做一點,國家就能少做一點。’
‘不怕苦,不怕累,一切為了社會主義。’
‘……’
而這些口號,在這個年代,就像雞血一樣,瞬間讓村民們熱血沸騰。
就是一些號稱自己是知識分子,看不起鄉下人的知青,也被安支書的話說的心潮澎湃,決定幹出一番大事業來。
有了冠冕堂皇的理由,安支書就能毫無障礙的調撥人手,在第二次播種的時候,依然分配出十來個人去建廠房。
當然現在也不叫廠房,而是‘村裏產品加工房’。
畢竟這些東西不是農民們的,不好放在哪一家做,而村委會也沒有這麽大的房子。
至於建房子的錢,就直接用了之前賣稻米的,有賣魚的錢入賬,村民們倒也沒提出異議。
事情就這麽順利的決定下來。
在村民忙得熱火朝天的時候,安西依然老神在在的家裏癱,不過現在換了個地方,不再是大伯家,而變成了自己家,這就癱的更舒服了。
他還順便邀請了劉洪銘和張賀偉一起搬了進來,三人分攤家務,輪流做飯,安西空閑的時間就更多了。
沒什麽事幹的安西,這段時間的文章產出量驚人,因此每隔兩三天,村民們就能看到郵差往他們村子裏來,每次一過來,都給安西帶來三四封信,又帶走三四封。
而也因此,下河村漸漸出名了。
一時間,好像很多人都知道了這個原本名不見經傳的村子。
這裏山好水好風景好,這裏人傑地靈百姓安康,關鍵這裏還有各種美食的傳說。
好像整個村子的人都擅長廚藝,都能做出各種既美味又滿是溫情的食物。
食物在這個年代本就是百姓最關註的東西,更何況還是帶著這麽有趣故事的食物。
所以漸漸的,下河村的美食就成了省裏市裏所有的百姓,茶餘飯後的談資。
你要不知道,你都落後了。
可是……
下河村的美食到底是什麽味道呢?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
而這裏也是比較和平的地方,從古至今也沒有什麽地震洪水之類的,所以房子地基都不需要挖的太深。
唯一一點需要技術含量的,大概就剩下挑選一根好木頭做房梁?
哦,這也不需要安西費心。
農村人對於這個都有著超前的意識,好木頭對於他們來說,是必須儲備的東西。
安家在好些年前就存了一些好木材,安西的房子建起來後用了一些,最近又淘換了一些,已經夠用了,就是給每個房間都換上新的家具都夠用了。
所以其實,安西也沒幹多少事,畢竟他也不是真正的設計師。
就算是真正的設計師,農村的房子也用不上。
安西主要是給泥瓦匠們介紹了一下,新房子的格局是怎麽設計的。
其實也沒什麽,主要就是中間是正堂,左右各兩個房間,房間前後都裝上窗戶。廚房放在正堂的後面,廚房再開一個小門,連接後院。
前院可以種上一兩顆果樹,果樹下擺個桌椅。等樹木長大了,不僅可以乘涼,也可以遮擋部分陽光。
後面開辟出一塊菜地,廚房需要什麽,後院都可以種上。這樣一來,不僅打理方便,還便於采摘。
另外就是,如果有需要的話,還可以建個雞圈豬圈啥的,只不過現在不允許私人養殖,所以暫時用不上。
安忠家聽完安西的介紹,覺得這樣建造比較簡單大方,而且寬敞明亮,也就都改成這樣了。
花了十來天的功夫,兩座新房子都建好了,一水的青磚綠瓦,看的村裏人羨慕不已。
不過村裏人也沒說什麽酸話,主要一來有安西在,他們受了安西的好處,現在也正是對安西帶著濾鏡的時候。
二來安家會做人,每天來做工的,不僅會包一頓午飯,還有下午點心。
午飯有肉有魚,這在這個年代很難得了,有些人家一年到頭都不沾葷腥,就是之前農忙的時候,家裏也不見得舍得買肉。
因此在安家幫工,天天有肉吃,他們是非常高興的,幹起活來也是幹勁十足。
而下午的點心,就是安西另類的補貼了。
安西特意花大價錢買了不少桃酥餅,凡是過來幫工的,下午點心都會發兩塊,這些他們不會吃,一般都是放在口袋裏,帶回去給自家的孩子。
幹累了坐下來休息一會兒,喝個茶水很正常,但是像安西這樣發點心的,卻是從來沒有的。
所以不管心裏怎麽想,明面上大家都稱讚安西大方,對他也都是笑臉相迎。
對於安家一連建了三座房子的事,也都打消了嫉妒的心思,誰讓人家厲害呢。
不過人家吃肉,也沒忘了讓鄉親們喝口湯。
吃人嘴軟,算了算了,不說了。
還是好好幹活吧,指不定什麽時候自己也能建一座這麽漂亮的大房子呢。
房子建好,家具那邊也都打的差不多了,已經陸陸續續搬進了新家。
農村的家具不講究美觀,實用就行,大桌子長凳子,高大的衣櫃,實用的箱子,結識的木床,然後就是一些桌椅擺設。
這些都弄完之後,就可以搬到新家居住了,當然,請客是必不可少的。
這次,不僅僅是請幫工的人,基本上村裏每家每戶都會出一個人,拿點東西過來,算作溫家的禮品,這也是下河村慣有的規矩。
這次辦席是安家早就計劃好的,溫家的同時,也是為了把安西介紹給村裏,算是正式落戶了。
因此這次的席面準備的非常充分,土豆燜肉,米粉蒸肉,丁菜烀肉,骨頭湯……
可謂是非常隆重了。
其實通過之前安西幹的幾件事,村裏還真沒有不認識他的,現在他可是下河村的大紅人,就是三歲的小娃娃也是知道他的。
但知道歸知道,為了顯得鄭重,安支書還是堅持讓安西在酒席上正式露個面。也是和下河村的村民做個宣布。
那就是,從這一天起,安西就是下河村的人了。
他和那些外來的知青是不一樣的,他就是本地人,未來不管他去哪,在下河村,都有他的一地之席。
作為本地人被接納,和作為知青被接納是不一樣的。
即使現在下河村的村民和知青們普遍相處的不錯,甚至還有幾家結成了姻親。但也不能讓他們真心的把知青當自己人,沒有事還罷了,萬一有個什麽問題,就容易出現排外的情緒。
而安西……
安支書私心裏覺得這個侄子太能鬧騰了,別看他長得斯斯文文,平日裏行事好像挺穩重的。
但其實呢,他回來之後幹的這一件件事,每一次都在挑戰自己的心跳。
引來大量的魚,吃金貴的大米,寫文章掙錢,現在甚至還攛掇自己開工廠了。
那是一般人能幹的活嗎?
啊?!
安支書指著安西的額頭,啰啰嗦嗦說了很久,翻來覆去就是一個意思。
安西太不讓他省心了!
安西摸摸自己的鼻子,頗有點不好意思。
他好像一直都是這樣,做事天馬行空,想一出是一出。
出完了主意,又喜歡偷懶,索性他的運氣一直不錯,從林如海,到花滿樓,到安支書,總是有人能給他背鍋。
當然,安西安慰自己,如果不是有這些人在,可能他也不會想著去幹,直接就找家工廠進廠了嘛。
安支書是不知道安西這些小心思的,要是知道,他得氣死。
想來想去,安支書都舍不得這樣一個能帶著村裏人發家致富,又能給自己一次機緣的計劃。
最後,咬咬牙,幹了!
之後,安支書就積極的往縣裏跑。安西不知道他是怎麽運作的,反正在大半個月之後,他拿回了一張許可證。
是農產品加工許可證!
安支書當然不會大大咧咧的說自己要建廠,他只是申請讓村裏人自己對農產品進行加工,加工之後的產品再賣給收購站。
經過他的三寸不爛之舌,以及掛羊頭賣狗肉的說法,他終於拿到了那張許可證。
但這並不意味著,他就得到了上面的支持。
上面只是被他纏的沒辦法了,又覺得這也是一個改變的機會,就睜只眼閉只眼而已。
但除了這一張許可證之外,其他什麽都沒有。
沒有資金,沒有建廠的地址,沒有人員,一切都得從頭開始。
索性安支書拿到了下河村一塊空地使用權的審批,在這塊地上,不管村裏拿來建什麽,上面都不會管,都是合法的。
之後,安支書就想盡了腦細胞,終於編出了一套合理合法的說法來,用來忽悠村民和知青們。
縣裏收購站收購農產品之後,還要自己加工,尤其是一些容易腐爛的,耗時耗力不說,縣裏也沒那麽多人手。
所以上面的領導決定,讓村裏自己進行加工,加工之後的農產品再賣給收購站,給收購站的同志們減少一點工作量。
報酬就是,加工後的農產品可以提高一點收購價格。
能提價村民們自然願意,因此想都沒想就答應了。
至於幹活,農村人誰會吝惜一點力氣,多掙點錢才是大事。
安支書看他們都表態了,就接著忽悠。
這種方法是從來沒實行過的,縣裏的領導信任下河村,於是把這個艱巨的任務交給了下河村。
完了,安支書還帶頭喊起來口號。
‘我們多做一點,國家就能少做一點。’
‘不怕苦,不怕累,一切為了社會主義。’
‘……’
而這些口號,在這個年代,就像雞血一樣,瞬間讓村民們熱血沸騰。
就是一些號稱自己是知識分子,看不起鄉下人的知青,也被安支書的話說的心潮澎湃,決定幹出一番大事業來。
有了冠冕堂皇的理由,安支書就能毫無障礙的調撥人手,在第二次播種的時候,依然分配出十來個人去建廠房。
當然現在也不叫廠房,而是‘村裏產品加工房’。
畢竟這些東西不是農民們的,不好放在哪一家做,而村委會也沒有這麽大的房子。
至於建房子的錢,就直接用了之前賣稻米的,有賣魚的錢入賬,村民們倒也沒提出異議。
事情就這麽順利的決定下來。
在村民忙得熱火朝天的時候,安西依然老神在在的家裏癱,不過現在換了個地方,不再是大伯家,而變成了自己家,這就癱的更舒服了。
他還順便邀請了劉洪銘和張賀偉一起搬了進來,三人分攤家務,輪流做飯,安西空閑的時間就更多了。
沒什麽事幹的安西,這段時間的文章產出量驚人,因此每隔兩三天,村民們就能看到郵差往他們村子裏來,每次一過來,都給安西帶來三四封信,又帶走三四封。
而也因此,下河村漸漸出名了。
一時間,好像很多人都知道了這個原本名不見經傳的村子。
這裏山好水好風景好,這裏人傑地靈百姓安康,關鍵這裏還有各種美食的傳說。
好像整個村子的人都擅長廚藝,都能做出各種既美味又滿是溫情的食物。
食物在這個年代本就是百姓最關註的東西,更何況還是帶著這麽有趣故事的食物。
所以漸漸的,下河村的美食就成了省裏市裏所有的百姓,茶餘飯後的談資。
你要不知道,你都落後了。
可是……
下河村的美食到底是什麽味道呢?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