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姜維:該死的豎閹!活該一世無卵!
關燈
小
中
大
衛青猜對了,但此刻衛青寧可自己沒有猜對。因為他們陛下又開始為他拉仇恨了。
劉徹特別驕傲:“仲卿果然猜對了!”
這不重要,重要的是後面這句——
“滿朝文武皆不如大將軍啊!”
衛青:“……”
滿朝文武如不如我不知道,但滿朝文武的眼風有多像刀子,我現在就體會到了。
【劉禪是放飛自我了,但幸好還有上一代的老人在。這些老人是真的對昭烈帝劉備忠誠不渝,得知劉禪開始享樂後,立刻上疏進諫,也不管自己會不會被現任皇帝反感記恨——畢竟這孩子是真的壓抑了好多年。】
【“陛下,這是你身為帝王的責任!”】
【“尋常人家可以肆意玩鬧,可陛下你肩負萬民,受萬民供養,怎能妄為!”】
【“陛下!莫要忘了先帝!忘了丞相啊!”】
【聽著耳邊撕心裂肺的話語,劉禪這個老實孩子又是心虛,又是愧疚,訕訕回宮。】
【此時,蔣琬雖是諸葛亮接班人,卻終究不如諸葛亮在蜀的地位,諸葛亮敢直接行使相父權利,對劉禪進行要求,《出師表》中通篇都是‘宜’‘不宜’,正是不止把劉禪當皇帝,還是當子侄的證明。可蔣琬沒辦法這麽做,因此,很多事情必須劉禪表態,他手中也開始有了君王的權力。】
“要出事了。”唐朝,唐高宗李治看到這裏,敏銳地察覺出來季漢在諸葛亮一死,就存在了一個大問題——
劉禪這個皇帝,能在朝堂中起作用了。
同樣一件事,諸葛亮可以直接替劉禪處理了,事後再和劉禪掰開了解釋:我這麽做是因為巴拉巴拉……那些大臣的心思是巴拉巴拉……陛下以後遇到這樣的事可以巴拉巴拉……
蔣琬不行。
蔣琬可以處理軍國大政,卻無法逾矩,遇到需要做出判決的事情,他要呈給劉禪,由劉禪批準,雖說劉禪對他的呈表無有不允,可終究是不一樣的。
而且,蔣琬在朝臣中的威望不如諸葛亮。
所以,諸葛亮剛死,在劉禪治理下,就立刻冒出了魏延謀反案。
【魏延、楊儀是諸葛亮北伐時的左膀右臂,二人素來不合,已經發展到拔劍相向地步,有諸葛亮在其中調和才沒讓事態升級。但諸葛亮一死……】
【畫面裏,魏延砰砰砰拍著案幾:“丞相的遺囑是退兵?不可能!絕對不可能!丞相入蜀之後一直為北伐而辛勞,如今戰況正好,又怎會因自己死亡而致使北伐功敗垂成!我知道了,是楊威公那豎子不想北伐,只想偏居一隅,私造遺囑!不然,倘若丞相密令姜伯約、費文偉、楊威公那斯自帶兵撤軍,而我魏延斷後,以丞相之謹慎,又怎會連通知我一聲都無,讓那豎子派人告知我!”】
【隨後,視頻開始回放劉備死後,魏延在季漢的地位。】
【前軍師,征西大將軍,涼州刺史,漢中太守,封南鄭侯,假節鉞。由諸葛亮一手提拔。】
【魏延沒想那麽多,他和楊儀不合,就先入為主認為是楊儀在以權謀私,然後,他搞了個騷操作——】
【率軍焚燒棧道,先一步切斷楊儀歸途。】
【火光之中,楊儀滿臉臥槽。】
【下一息,畫面變動,是劉禪收到了魏延和楊儀的上表,雙方都表示:】
【“陛下!魏延/楊儀謀反!”】
【面對這兩份表,劉禪滿臉懵逼:“怎麽突然就謀反了?”若是有為的皇帝,便自己判斷了,但劉禪……再次翻出《出師表》。】
【“侍中、尚書、長史、參軍……願陛下親之信之……嗯嗯!明白!那就問一下侍中和長史吧!”】
劉備簡直心有餘悸:“軍師,幸好你留了出師表。”
諸葛亮瞧了瞧主公,雖然不忍心,卻還是言簡意賅地:“但出師表不教人怎麽應對黨爭。”
劉備嘆氣。
對,黨爭。阿鬥那傻孩子沒看出來,他們這些旁觀的倒是看得一清二楚。魏延和楊儀的矛盾出於他們的性格,一人性矜高,一人性狷狹,都是脾氣一上來,誰都不給臉。以前有諸葛亮壓著還好,不至於到不死不休的地步,可諸葛亮一死,魏延和楊儀就像是抓住機會,一定要把對方置於死地。
本來,這事要有人調和說不定也就壓下去了,但,最該負責調和的皇帝沒能力調和,而有能力做到的蔣琬沒那個威望,以前我們聽丞相的,那是陛下相父,可你蔣琬算什麽,都是大臣,你就比我們高貴?
現在皇帝又拿著兩封表來問大臣:“你們說,他們到底誰謀反啊?”
你這樣問,就算不想站隊,也得站隊了啊!不吭聲,或者兩頭作保的墻頭草會兩邊都得罪,吭聲就只能挑一個人為他做保證。
【彼時,仍任侍中的董允和仍任長史的蔣琬對視一眼,齊聲道:“陛下,我等認為,延有疑,儀無罪。”】
【這就是站隊。】
以前諸葛亮在的時候沒人敢玩站隊,玩黨爭,一個兩個不管服不服氣,都被諸葛亮壓制得嚴嚴實實的。
但他一死嘛……
【魏延和楊儀的事情鬧得轟轟烈烈,一會兒是禁衛軍北上幫助楊儀,一會兒是魏延派兵阻擊楊儀,到最後,二人下場,竟是一人被斬首,夷三族,另一人在自鳴得意後,被朝廷中人排斥,得了個閑職養老,又因口出惡言,說自己不如投降魏國,朝廷震怒要抓捕他,他走投無路,落了個自盡下場。】
【二人這種下場誰都沒能料到,劉禪更是滿臉茫然——】
【怎麽就死了呢?相父在的時候,朝堂不是這樣的啊,朝堂都很和氣的!】
【本就青黃不接,人才雕零的季漢,白白損失兩大人才。此為劉禪所敗。】
劉備張張嘴,想要嘆氣,卻又嘆不出來。
突聽得門外一聲怯怯:“父……”
劉備望過去,見是小少年時期的劉禪,對方低下頭,期期艾艾地說:“是我沒、沒做好,父,我、我沒能……”
這怎麽能怪他呢。
劉備走上前,對著忐忑的兒子,輕拍他肩膀。
“你已經盡力了,阿鬥。”
【再之後……】
【侍中陳祗與閹人黃皓互相表裏。】
【行都護衛將軍諸葛瞻與輔國大將軍南鄉侯董厥合作,奪姜維兵權。】
【大將羅憲與黃皓不和,被貶為巴東太守。】
【如此總總,數不勝數。】
【當時季漢朝堂有多亂呢?曹魏那邊,原本的戰略是“先吳後蜀”,軍隊主力集中於江北防線,其帝多次親征伐吳,待吳帝孫權去世後,魏國還發起東興之戰,攻打吳國。】
【但當季漢接二連三出問題,君臣失和,朝政混亂之後,魏國察覺到這是一個好時機,毫不猶豫改變戰略,從‘先吳後蜀’改為‘先蜀後吳’。】
【劉禪確實已經盡力了,可當他坐在一國之主位置上時,無能即是原罪。】
【更何況,他一路錯信,確確實實造成季漢之亡。】
【姜維聽聞鐘會於關中治兵,於是上書給劉禪,讓他調兵遣將以作準備,而劉禪身邊的宦官黃皓跟劉禪說:“陛下放心,臣找大巫蔔問過鬼神了,敵人不會來的!所以不用派兵過去了!”】
【劉禪……信了。】
同樣在看天幕,並且恰好是這個時間點,在外面打仗的姜維:?
我說怎麽左等右等,軍隊都不來。該死的豎閹!活該一世無卵!
……
“好蠢。”
秦二世時期,趙高側臥在榻上,一手支著臉,語氣尖酸刻薄:“和胡亥一樣蠢。”
……
宋朝。
太後劉娥冷靜地評判:“可惜董允去世得早,不然以董允之性,得知此事,必然會將黃皓重重責罰,就連劉禪,也會被其訓斥。”
諸葛亮死後,董允是唯一敢訓斥劉禪的人了,劉禪想要多納幾個妃子,被董允按回去,說後妃之數有十二人已經足夠了。劉禪想要聽黃皓的攛掇,被董允按回去,黃皓還不敢對董允做什麽,董允活一天,他就夾著尾巴過一天。
可惜,董允也早死,不然季漢的衰亡不會那麽快到來。
……
明朝。
第二任皇帝朱允炆看著天幕,心中害怕。
“哎呀,這就是錯信的下場,幸好我不信閹人,只信方師、齊師、黃師。”
這麽想著,他讓人將方孝孺、齊泰、黃子澄三人召進宮,開口就是商議削藩之事。
對此,這三人給出了兩個截然不同的策略。
“先對付燕王,燕王在諸王中勢力最強,削藩應當由強到弱。”
“非也!燕王要放在最後對付,先對付其他王爺,方能讓他害怕,達到不戰而屈人之兵的效果。”
他們都看向朱允炆,希望朱允炆能夠拿主意。朱允炆坐在椅子上,向著三位肱骨之臣微笑,他的眉目清雋,本是俊朗青年,卻被眉眼間那股志得意滿破壞了氣質,整個人都顯得過於自得。
當皇帝當然要像他這樣當,大權在握,臣子只是討論策略,拿給他做決定,而不是像劉阿鬥那般,不會識人用人,誰的話都聽。
朱允炆在心中小小拉踩了一下劉禪,這才作出沈吟之色,片刻後,對方孝孺三人說:“朕認為,削蕃應當由弱到強,周王與燕王一母同胞,就先從周王開始吧,正好敲打敲打我那四叔。”
“唯!”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
劉徹特別驕傲:“仲卿果然猜對了!”
這不重要,重要的是後面這句——
“滿朝文武皆不如大將軍啊!”
衛青:“……”
滿朝文武如不如我不知道,但滿朝文武的眼風有多像刀子,我現在就體會到了。
【劉禪是放飛自我了,但幸好還有上一代的老人在。這些老人是真的對昭烈帝劉備忠誠不渝,得知劉禪開始享樂後,立刻上疏進諫,也不管自己會不會被現任皇帝反感記恨——畢竟這孩子是真的壓抑了好多年。】
【“陛下,這是你身為帝王的責任!”】
【“尋常人家可以肆意玩鬧,可陛下你肩負萬民,受萬民供養,怎能妄為!”】
【“陛下!莫要忘了先帝!忘了丞相啊!”】
【聽著耳邊撕心裂肺的話語,劉禪這個老實孩子又是心虛,又是愧疚,訕訕回宮。】
【此時,蔣琬雖是諸葛亮接班人,卻終究不如諸葛亮在蜀的地位,諸葛亮敢直接行使相父權利,對劉禪進行要求,《出師表》中通篇都是‘宜’‘不宜’,正是不止把劉禪當皇帝,還是當子侄的證明。可蔣琬沒辦法這麽做,因此,很多事情必須劉禪表態,他手中也開始有了君王的權力。】
“要出事了。”唐朝,唐高宗李治看到這裏,敏銳地察覺出來季漢在諸葛亮一死,就存在了一個大問題——
劉禪這個皇帝,能在朝堂中起作用了。
同樣一件事,諸葛亮可以直接替劉禪處理了,事後再和劉禪掰開了解釋:我這麽做是因為巴拉巴拉……那些大臣的心思是巴拉巴拉……陛下以後遇到這樣的事可以巴拉巴拉……
蔣琬不行。
蔣琬可以處理軍國大政,卻無法逾矩,遇到需要做出判決的事情,他要呈給劉禪,由劉禪批準,雖說劉禪對他的呈表無有不允,可終究是不一樣的。
而且,蔣琬在朝臣中的威望不如諸葛亮。
所以,諸葛亮剛死,在劉禪治理下,就立刻冒出了魏延謀反案。
【魏延、楊儀是諸葛亮北伐時的左膀右臂,二人素來不合,已經發展到拔劍相向地步,有諸葛亮在其中調和才沒讓事態升級。但諸葛亮一死……】
【畫面裏,魏延砰砰砰拍著案幾:“丞相的遺囑是退兵?不可能!絕對不可能!丞相入蜀之後一直為北伐而辛勞,如今戰況正好,又怎會因自己死亡而致使北伐功敗垂成!我知道了,是楊威公那豎子不想北伐,只想偏居一隅,私造遺囑!不然,倘若丞相密令姜伯約、費文偉、楊威公那斯自帶兵撤軍,而我魏延斷後,以丞相之謹慎,又怎會連通知我一聲都無,讓那豎子派人告知我!”】
【隨後,視頻開始回放劉備死後,魏延在季漢的地位。】
【前軍師,征西大將軍,涼州刺史,漢中太守,封南鄭侯,假節鉞。由諸葛亮一手提拔。】
【魏延沒想那麽多,他和楊儀不合,就先入為主認為是楊儀在以權謀私,然後,他搞了個騷操作——】
【率軍焚燒棧道,先一步切斷楊儀歸途。】
【火光之中,楊儀滿臉臥槽。】
【下一息,畫面變動,是劉禪收到了魏延和楊儀的上表,雙方都表示:】
【“陛下!魏延/楊儀謀反!”】
【面對這兩份表,劉禪滿臉懵逼:“怎麽突然就謀反了?”若是有為的皇帝,便自己判斷了,但劉禪……再次翻出《出師表》。】
【“侍中、尚書、長史、參軍……願陛下親之信之……嗯嗯!明白!那就問一下侍中和長史吧!”】
劉備簡直心有餘悸:“軍師,幸好你留了出師表。”
諸葛亮瞧了瞧主公,雖然不忍心,卻還是言簡意賅地:“但出師表不教人怎麽應對黨爭。”
劉備嘆氣。
對,黨爭。阿鬥那傻孩子沒看出來,他們這些旁觀的倒是看得一清二楚。魏延和楊儀的矛盾出於他們的性格,一人性矜高,一人性狷狹,都是脾氣一上來,誰都不給臉。以前有諸葛亮壓著還好,不至於到不死不休的地步,可諸葛亮一死,魏延和楊儀就像是抓住機會,一定要把對方置於死地。
本來,這事要有人調和說不定也就壓下去了,但,最該負責調和的皇帝沒能力調和,而有能力做到的蔣琬沒那個威望,以前我們聽丞相的,那是陛下相父,可你蔣琬算什麽,都是大臣,你就比我們高貴?
現在皇帝又拿著兩封表來問大臣:“你們說,他們到底誰謀反啊?”
你這樣問,就算不想站隊,也得站隊了啊!不吭聲,或者兩頭作保的墻頭草會兩邊都得罪,吭聲就只能挑一個人為他做保證。
【彼時,仍任侍中的董允和仍任長史的蔣琬對視一眼,齊聲道:“陛下,我等認為,延有疑,儀無罪。”】
【這就是站隊。】
以前諸葛亮在的時候沒人敢玩站隊,玩黨爭,一個兩個不管服不服氣,都被諸葛亮壓制得嚴嚴實實的。
但他一死嘛……
【魏延和楊儀的事情鬧得轟轟烈烈,一會兒是禁衛軍北上幫助楊儀,一會兒是魏延派兵阻擊楊儀,到最後,二人下場,竟是一人被斬首,夷三族,另一人在自鳴得意後,被朝廷中人排斥,得了個閑職養老,又因口出惡言,說自己不如投降魏國,朝廷震怒要抓捕他,他走投無路,落了個自盡下場。】
【二人這種下場誰都沒能料到,劉禪更是滿臉茫然——】
【怎麽就死了呢?相父在的時候,朝堂不是這樣的啊,朝堂都很和氣的!】
【本就青黃不接,人才雕零的季漢,白白損失兩大人才。此為劉禪所敗。】
劉備張張嘴,想要嘆氣,卻又嘆不出來。
突聽得門外一聲怯怯:“父……”
劉備望過去,見是小少年時期的劉禪,對方低下頭,期期艾艾地說:“是我沒、沒做好,父,我、我沒能……”
這怎麽能怪他呢。
劉備走上前,對著忐忑的兒子,輕拍他肩膀。
“你已經盡力了,阿鬥。”
【再之後……】
【侍中陳祗與閹人黃皓互相表裏。】
【行都護衛將軍諸葛瞻與輔國大將軍南鄉侯董厥合作,奪姜維兵權。】
【大將羅憲與黃皓不和,被貶為巴東太守。】
【如此總總,數不勝數。】
【當時季漢朝堂有多亂呢?曹魏那邊,原本的戰略是“先吳後蜀”,軍隊主力集中於江北防線,其帝多次親征伐吳,待吳帝孫權去世後,魏國還發起東興之戰,攻打吳國。】
【但當季漢接二連三出問題,君臣失和,朝政混亂之後,魏國察覺到這是一個好時機,毫不猶豫改變戰略,從‘先吳後蜀’改為‘先蜀後吳’。】
【劉禪確實已經盡力了,可當他坐在一國之主位置上時,無能即是原罪。】
【更何況,他一路錯信,確確實實造成季漢之亡。】
【姜維聽聞鐘會於關中治兵,於是上書給劉禪,讓他調兵遣將以作準備,而劉禪身邊的宦官黃皓跟劉禪說:“陛下放心,臣找大巫蔔問過鬼神了,敵人不會來的!所以不用派兵過去了!”】
【劉禪……信了。】
同樣在看天幕,並且恰好是這個時間點,在外面打仗的姜維:?
我說怎麽左等右等,軍隊都不來。該死的豎閹!活該一世無卵!
……
“好蠢。”
秦二世時期,趙高側臥在榻上,一手支著臉,語氣尖酸刻薄:“和胡亥一樣蠢。”
……
宋朝。
太後劉娥冷靜地評判:“可惜董允去世得早,不然以董允之性,得知此事,必然會將黃皓重重責罰,就連劉禪,也會被其訓斥。”
諸葛亮死後,董允是唯一敢訓斥劉禪的人了,劉禪想要多納幾個妃子,被董允按回去,說後妃之數有十二人已經足夠了。劉禪想要聽黃皓的攛掇,被董允按回去,黃皓還不敢對董允做什麽,董允活一天,他就夾著尾巴過一天。
可惜,董允也早死,不然季漢的衰亡不會那麽快到來。
……
明朝。
第二任皇帝朱允炆看著天幕,心中害怕。
“哎呀,這就是錯信的下場,幸好我不信閹人,只信方師、齊師、黃師。”
這麽想著,他讓人將方孝孺、齊泰、黃子澄三人召進宮,開口就是商議削藩之事。
對此,這三人給出了兩個截然不同的策略。
“先對付燕王,燕王在諸王中勢力最強,削藩應當由強到弱。”
“非也!燕王要放在最後對付,先對付其他王爺,方能讓他害怕,達到不戰而屈人之兵的效果。”
他們都看向朱允炆,希望朱允炆能夠拿主意。朱允炆坐在椅子上,向著三位肱骨之臣微笑,他的眉目清雋,本是俊朗青年,卻被眉眼間那股志得意滿破壞了氣質,整個人都顯得過於自得。
當皇帝當然要像他這樣當,大權在握,臣子只是討論策略,拿給他做決定,而不是像劉阿鬥那般,不會識人用人,誰的話都聽。
朱允炆在心中小小拉踩了一下劉禪,這才作出沈吟之色,片刻後,對方孝孺三人說:“朕認為,削蕃應當由弱到強,周王與燕王一母同胞,就先從周王開始吧,正好敲打敲打我那四叔。”
“唯!”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