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敬蜀漢。”
關燈
小
中
大
【同年夏天,魏國果派鐘會、鄧艾、諸葛緒等大舉伐蜀,劉禪收到消息,這才急急忙忙派遣張翼、廖化、董厥等前往拒敵。】
【姜維雖竭盡全力將魏國大軍擋在劍閣,可惜沒料到鄧艾偷渡陰平直奔成都,成都此時是季漢國都,劉禪與一眾大臣皆在城內。】
【諸葛亮之子,諸葛瞻領兵戰鄧艾,戰死綿竹。】
蜀漢(劉禪登基時期)
諸葛瞻看到這一幕,下意識扭頭看了一眼身邊老父親凝重的臉色,狠狠松了一口氣。
還好還好,日後的我沒有投降。
【光祿大夫譙周力排眾議,主張投降,以此保全蜀國與劉姓。】
【劉禪先是猶豫,想要帶著朝廷跑去南中,被譙周又是‘你去了之後南中土著會服你嗎’,又是‘你跑了魏軍不會追嗎’,連敲帶打,洋洋灑灑說了一大堆話,中心思想就是‘打不過,趁著你現在還有城有地投了吧,這個時候投待遇最好’,很多人心裏都想投降,便沒人出來反駁譙周的‘南中不安全’論,劉禪一看,大家都是這個意思,便像當年虛心接納相父的話一樣,虛心接納了這個意見,決定投降。】
【劉禪的兒子北地王劉諶激烈地表示反對,言應當父子君臣背城一戰,同死社稷,絕不能屈膝投降,否則九泉之下怎麽有臉見先帝。劉禪不同意,於是,北地王劉諶先將妻子子女殺死,再自盡於先帝劉備靈前。】
【但其實,成都本該有軍隊的,在鄧艾奇兵天降之前,南中監軍霍弋就請求帶兵增援成都了,可劉禪以對敵方案已定為由,拒絕援軍。】
【外無援軍,內多投降,於是鄧艾完成了他人生中的高光——奇襲成都,一舉滅蜀。】
明朝。
於謙的目光鎖定在天幕上,抿唇不言。
身邊倏忽走過來一人:“於卿……”
於謙連忙回身,行禮:“主上。”
他面前皇帝名為朱祁鈺,於北京守衛戰中臨危受命,登基為帝,抗擊外敵。
朱祁鈺的聲音不高,顯得有些柔和,又有些弱氣:“若卿當時在成都,可能如之前守衛北京那般,力挽狂瀾?”
於謙仔細想了想,搖頭:“難以成功,臣只有殉國一條路可走。”
“嗯?為何?當時成都不是還有帶甲將士十萬二千?與北京何異?”
“明之京營當時雖為羸馬疲卒,卻也能戰,然蜀之成都軍,能打的盡數被諸葛瞻帶走去迎戰鄧艾了,留下來的,都非可戰、敢戰之人。二者不可比同。”
朱祁鈺睜著眼睛,亮閃閃地盯著於謙,飛快地汲取知識。
他是從宗室上位,明朝宗室自永樂之後,和當豬養也沒差多少,所以,他因著上一任皇帝出現意外,好運地坐上龍椅,特別怕將明朝帶到萬劫不覆之地。
劉禪的心情他特別能體會,尋常人負責一個小隊都能害怕自己把這個隊伍帶歪,拖累所有人,何況是肩負一個國家?
他要學習,他必須學習,汲取知識,飛快成長。
於謙撫撫美須,好似未曾察覺新帝的念頭,緩慢的語速也仿佛是這位五十來歲的中老年人的日常說話習慣。
“其二,守衛北京乃上下一心之舉,並非所有人都愛國,單從利益來講,攻明之部隊乃蠻夷,朝堂上許多大臣都不願意在蠻夷手下為官,也不確定蠻夷是否會重用他們,在臣逼著他們對敵,毫無退路的情況下,他們自然能為了生存而拼命。然而,攻蜀之軍乃曹魏,都是漢人,降曹魏並不丟人,曹魏對於降者亦頗有優待,蜀後主又非是能臨危壯大士氣之人,彼時,蜀漢朝廷人心浮動,思降頗多,又如何能戰?”
朱祁鈺依舊沒有吭聲,只認真聽著。
他大概懂了。之前,他以為北京保衛戰能成功,是因著由君到民都不想亡國,方才能夠眾志成城,如今看來,不想亡國確是真,可促成此想的緣由,卻並非完全是為了大明。
有人忠於大明,不想讓明朝覆滅。
有人權衡利弊,發覺投降去草原並不能過得多好,倒不如保住大明,讓自己繼續當人上人。
有人害怕蠻夷破城後燒殺搶掠,而他們通常是會被搶掠的對象,因此絕不能讓城被破。
利益……利益……
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他作為皇帝,就要想明白要滿足旁人哪些利益,才能讓國家過得更好,卻又不能只滿足同一批人,要學會保持平衡。
朱祁鈺感覺眼前迷霧被稍微剝開,漸漸露出治國本質,正有些小驕傲於自己看得透徹,心頭突然沒來由地一跳。
朱祁鈺瞳孔猛然一縮。
他想起來他那個被敵軍送回來,如今成為太上皇,被他囚禁起來的親兄長。
之前他覺得把對方關起來就可以了,沒必要趕盡殺絕,但此刻,朱祁鈺驀忽意識到——
這天底下,難道還有比從龍之功更大的利益?
於謙仍在說,說了人心,說了利益,還說了蜀漢為小國,完全抵擋不住曹魏這樣的大國,就算這一次擋住了,也沒辦法次次擋住。曹魏家大業大,它可以輸很多次,國力完全支撐得起這些消耗,而蜀漢只要輸一次,就是滅頂之災。
最後,於謙說:“後主守不住國,非後主之罪,乃關公丟荊州之罪,乃昭烈帝夷陵大火,葬送國力之罪,天幕怎能怪後主?”
他不解。
真要說敗家,昭烈帝劉備才應當是那個敗家的吧?
於謙本以為播放到劉禪投降,這個盤點就該結束,等待第二天的盤點了。但他驚訝發現,畫面仍在繼續。
難道說……
【畫面變動,視頻裏,突然冒出激烈的鼓聲。】
【“咚咚咚——”】
【那是戰鼓在激昂,那是血液在撞擊。】
【視頻飛快掠過一個個人,一處處畫面,細節方面有所模糊,只是讓看客了解到……】
【蜀漢的開國之主,是征戰一生,不論顛沛流離還是高坐明堂,仍然初心不改,堅持要覆興大漢的昭烈帝劉備。】
【蜀漢的丞相,是先帝駕崩後,堅持其遺志,接過重擔,嘔心瀝血,竭盡全力也要五次北伐,最後身死營旅的忠武侯諸葛孔明。】
【蜀漢的政治面貌,始終是侍衛之臣不懈於內,忠志之士忘身於外。】
【蜀漢的權臣為北伐而費盡心血。】
【蜀漢的反賊是為了堅持北伐而被說謀反。】
【蜀漢的對朝臣清算是因其不支持北伐,動亂人心。】
【蜀漢的臣子們——】
【大將軍鄧芝:為大將軍二十餘年,身之衣食資仰於官,不茍素儉,然終不治私產,妻子不免饑寒,死之日家無餘財。】
【大將軍費祎:家不積財。兒子皆令布衣素食,出入不從車騎,無異凡人。】
【上將姜維:宅舍弊薄,資財無餘。】
【為何蜀漢有志之士如此之多?為何蜀漢政局如此清明?為何蜀漢臣子做官不是為了銀錢權勢?】
這一刻,不光是和蜀漢同屬於一個朝代的各方勢力震驚了,就連其他朝代的人,眼底都浮現出奇異之色。
要知道,同一名帝王治下,能有一個清廉的高官,就值得史筆大書特書了。蜀漢朝堂裏居然能夠接連不斷出現這樣不為錢財做官的臣子?!
他們是為了什麽?當官不撈錢,是為了什麽?
理念?信仰?
什麽樣的理念,什麽樣的信仰,才讓他們前仆後繼,自然而然地作出此等違背人性好享樂的舉動?
【視頻中,一個人的聲音嘶破嗓子,震撼長空——】
【“興覆漢室!還於舊都!”】
【“漢賊不兩立!王業——”】
【“不偏安!!!”】
此聲,天下震動。
就連曹魏陣營裏,夏侯淵作為蜀漢敵人一方,作為“漢賊不兩立”裏面的“賊”,心口都不由自主隨著這嘶聲,用力一跳。
這些人,不僅僅是喊口號,他們是真的為了覆興漢室,為了自己的理念搭上一輩子,從錢財到時間,從健康到壽命。
如那鄧芝,不是一年兩年,是整整二十年!
理想主義者的光輝,照亮著整個蜀漢。
縱為敵人,也不免尊敬。
縱是隔著時空,也不免動容。
前前後後,蜀漢有多少人為了這兩句話付出生命?
漢朝。
劉徹腦子裏“嗡”的一聲,那些畫面好似一柄重錘,狠狠地敲砸在他心上,砸得他心神劇蕩。
這是大漢啊,到底有多大的魅力,才讓人不甘心它的逝去,想要將之追回,至死不渝。
而這樣子的大漢——他是其中在位的一任皇帝!
驕傲之色暈在眉眼之間,劉徹幾乎想要讓胸腔的那口氣震蕩出去——
他是劉徹!是這大漢的皇帝!
明末。
崇禎皇帝朱由檢倒了一杯酒:“敬蜀漢。”
明初。
洪武大帝朱元璋:“敬蜀漢。”
明初。
潁國公傅友德:“敬蜀漢。”
秦朝。
並不知道自己的秦朝是怎麽滅亡的始皇帝政舉起酒杯:“敬蜀漢。”
秦國。
同樣不知道他費盡心思扶起來的秦國怎麽滅亡的商鞅:“敬蜀漢。”
宋朝。
趙匡胤:“敬蜀漢。”
蜀漢。
劉備眼中含淚,起身,拱手一彎腰。
多謝……
唐朝。
長孫無忌:“蜀漢啊……確實當敬一杯。”
漢朝。
蘇武在冰天雪地裏朗聲大笑:“大漢!這就是我大漢啊!”
東漢末年。
郭圖:“唉……”
**。
溥儀苦笑一下,也往地上倒了一杯酒:“理想主義者啊……真像。”
——凜凜人如在,誰雲漢已亡?
【但是……】
宋仁宗趙禎擦掉淚水,擡起頭:“但是?”
【魏元帝封劉禪為安樂公,宴上,司馬昭特意令人演唱劉禪故國,蜀地之歌舞。蜀之舊臣愴然落淚,獨劉禪喜笑自若,無動於衷。】
【司馬昭問其:“頗思蜀否?”】
【劉禪樂呵呵回:“此間樂,不思蜀。”】
“?!”
劉備平地踉蹌,臉龐通紅,呼吸急促,似乎要喘不過氣來。
“主公!”
“父!”
諸葛亮和劉禪連忙上前攙扶,但劉備已經無法對他們的擔憂作出安撫了,心口上的劇痛占據了他的整個世界,“此間樂,不思蜀”這句話攪進他的血肉裏,字字割肉,句句削骨。
“劉阿鬥!”
劉備不敢置信:“劉阿鬥!你怎麽敢的!你怎麽敢的!!!”
【成都投降前的最後一場戰役,發生在綿竹。】
【蜀軍由上到下浴血死戰,寧死不降,後來晉國對此戰的描述是:伏屍蔽地,血流丹野。】
天幕在播放畫面,劉備將拳頭捏緊,像是絞鏈拉扯到了極致,猛然一彈,胳膊往天上揮,衣袖攜動風聲。
他指著天幕,聲聲泣血:“那麽多人為了蜀漢犧牲一切,你作為蜀漢的皇帝,怎麽敢說這樣的話!!!”
【諸葛瞻父子殉國。】
【張飛之孫張遵殉國。】
【黃崇其父在魏國官至車騎將軍、儀同三司,若黃崇投降,在魏國也能當個高官,過上好日子,但,其亦是殉國。】
【漢中守將蔣賦、王含,黃金谷守將柳隱,孤懸敵後,對魏軍殊死抵抗,致使魏軍糧道不暢。】
“那劉禪呢?”
【劉禪,封安樂縣公,食邑萬戶,賜絹萬匹,奴婢百人。】
“阿鬥。”
劉備眼角處的皮膚,好似有水液潤濕。
“你可以平庸,你可以不懂朝政,你甚至可以不北伐,不抗曹,不殉國,但你不能……你不能……”
劉備好似想要怒吼,但最後,他也只是哽咽出聲:“你不能說出這樣的話啊。誰都可以說,唯獨你不能說啊。”
不管你是為了保命,還是為了消除司馬昭的戒心,都不能用這句話來達成目的。
不然,他那些老夥計,那些後輩,從燦爛少年到花白暮年,將一生都奉獻給蜀國,為之殫精竭慮——
他們,又算什麽呢?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
【姜維雖竭盡全力將魏國大軍擋在劍閣,可惜沒料到鄧艾偷渡陰平直奔成都,成都此時是季漢國都,劉禪與一眾大臣皆在城內。】
【諸葛亮之子,諸葛瞻領兵戰鄧艾,戰死綿竹。】
蜀漢(劉禪登基時期)
諸葛瞻看到這一幕,下意識扭頭看了一眼身邊老父親凝重的臉色,狠狠松了一口氣。
還好還好,日後的我沒有投降。
【光祿大夫譙周力排眾議,主張投降,以此保全蜀國與劉姓。】
【劉禪先是猶豫,想要帶著朝廷跑去南中,被譙周又是‘你去了之後南中土著會服你嗎’,又是‘你跑了魏軍不會追嗎’,連敲帶打,洋洋灑灑說了一大堆話,中心思想就是‘打不過,趁著你現在還有城有地投了吧,這個時候投待遇最好’,很多人心裏都想投降,便沒人出來反駁譙周的‘南中不安全’論,劉禪一看,大家都是這個意思,便像當年虛心接納相父的話一樣,虛心接納了這個意見,決定投降。】
【劉禪的兒子北地王劉諶激烈地表示反對,言應當父子君臣背城一戰,同死社稷,絕不能屈膝投降,否則九泉之下怎麽有臉見先帝。劉禪不同意,於是,北地王劉諶先將妻子子女殺死,再自盡於先帝劉備靈前。】
【但其實,成都本該有軍隊的,在鄧艾奇兵天降之前,南中監軍霍弋就請求帶兵增援成都了,可劉禪以對敵方案已定為由,拒絕援軍。】
【外無援軍,內多投降,於是鄧艾完成了他人生中的高光——奇襲成都,一舉滅蜀。】
明朝。
於謙的目光鎖定在天幕上,抿唇不言。
身邊倏忽走過來一人:“於卿……”
於謙連忙回身,行禮:“主上。”
他面前皇帝名為朱祁鈺,於北京守衛戰中臨危受命,登基為帝,抗擊外敵。
朱祁鈺的聲音不高,顯得有些柔和,又有些弱氣:“若卿當時在成都,可能如之前守衛北京那般,力挽狂瀾?”
於謙仔細想了想,搖頭:“難以成功,臣只有殉國一條路可走。”
“嗯?為何?當時成都不是還有帶甲將士十萬二千?與北京何異?”
“明之京營當時雖為羸馬疲卒,卻也能戰,然蜀之成都軍,能打的盡數被諸葛瞻帶走去迎戰鄧艾了,留下來的,都非可戰、敢戰之人。二者不可比同。”
朱祁鈺睜著眼睛,亮閃閃地盯著於謙,飛快地汲取知識。
他是從宗室上位,明朝宗室自永樂之後,和當豬養也沒差多少,所以,他因著上一任皇帝出現意外,好運地坐上龍椅,特別怕將明朝帶到萬劫不覆之地。
劉禪的心情他特別能體會,尋常人負責一個小隊都能害怕自己把這個隊伍帶歪,拖累所有人,何況是肩負一個國家?
他要學習,他必須學習,汲取知識,飛快成長。
於謙撫撫美須,好似未曾察覺新帝的念頭,緩慢的語速也仿佛是這位五十來歲的中老年人的日常說話習慣。
“其二,守衛北京乃上下一心之舉,並非所有人都愛國,單從利益來講,攻明之部隊乃蠻夷,朝堂上許多大臣都不願意在蠻夷手下為官,也不確定蠻夷是否會重用他們,在臣逼著他們對敵,毫無退路的情況下,他們自然能為了生存而拼命。然而,攻蜀之軍乃曹魏,都是漢人,降曹魏並不丟人,曹魏對於降者亦頗有優待,蜀後主又非是能臨危壯大士氣之人,彼時,蜀漢朝廷人心浮動,思降頗多,又如何能戰?”
朱祁鈺依舊沒有吭聲,只認真聽著。
他大概懂了。之前,他以為北京保衛戰能成功,是因著由君到民都不想亡國,方才能夠眾志成城,如今看來,不想亡國確是真,可促成此想的緣由,卻並非完全是為了大明。
有人忠於大明,不想讓明朝覆滅。
有人權衡利弊,發覺投降去草原並不能過得多好,倒不如保住大明,讓自己繼續當人上人。
有人害怕蠻夷破城後燒殺搶掠,而他們通常是會被搶掠的對象,因此絕不能讓城被破。
利益……利益……
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他作為皇帝,就要想明白要滿足旁人哪些利益,才能讓國家過得更好,卻又不能只滿足同一批人,要學會保持平衡。
朱祁鈺感覺眼前迷霧被稍微剝開,漸漸露出治國本質,正有些小驕傲於自己看得透徹,心頭突然沒來由地一跳。
朱祁鈺瞳孔猛然一縮。
他想起來他那個被敵軍送回來,如今成為太上皇,被他囚禁起來的親兄長。
之前他覺得把對方關起來就可以了,沒必要趕盡殺絕,但此刻,朱祁鈺驀忽意識到——
這天底下,難道還有比從龍之功更大的利益?
於謙仍在說,說了人心,說了利益,還說了蜀漢為小國,完全抵擋不住曹魏這樣的大國,就算這一次擋住了,也沒辦法次次擋住。曹魏家大業大,它可以輸很多次,國力完全支撐得起這些消耗,而蜀漢只要輸一次,就是滅頂之災。
最後,於謙說:“後主守不住國,非後主之罪,乃關公丟荊州之罪,乃昭烈帝夷陵大火,葬送國力之罪,天幕怎能怪後主?”
他不解。
真要說敗家,昭烈帝劉備才應當是那個敗家的吧?
於謙本以為播放到劉禪投降,這個盤點就該結束,等待第二天的盤點了。但他驚訝發現,畫面仍在繼續。
難道說……
【畫面變動,視頻裏,突然冒出激烈的鼓聲。】
【“咚咚咚——”】
【那是戰鼓在激昂,那是血液在撞擊。】
【視頻飛快掠過一個個人,一處處畫面,細節方面有所模糊,只是讓看客了解到……】
【蜀漢的開國之主,是征戰一生,不論顛沛流離還是高坐明堂,仍然初心不改,堅持要覆興大漢的昭烈帝劉備。】
【蜀漢的丞相,是先帝駕崩後,堅持其遺志,接過重擔,嘔心瀝血,竭盡全力也要五次北伐,最後身死營旅的忠武侯諸葛孔明。】
【蜀漢的政治面貌,始終是侍衛之臣不懈於內,忠志之士忘身於外。】
【蜀漢的權臣為北伐而費盡心血。】
【蜀漢的反賊是為了堅持北伐而被說謀反。】
【蜀漢的對朝臣清算是因其不支持北伐,動亂人心。】
【蜀漢的臣子們——】
【大將軍鄧芝:為大將軍二十餘年,身之衣食資仰於官,不茍素儉,然終不治私產,妻子不免饑寒,死之日家無餘財。】
【大將軍費祎:家不積財。兒子皆令布衣素食,出入不從車騎,無異凡人。】
【上將姜維:宅舍弊薄,資財無餘。】
【為何蜀漢有志之士如此之多?為何蜀漢政局如此清明?為何蜀漢臣子做官不是為了銀錢權勢?】
這一刻,不光是和蜀漢同屬於一個朝代的各方勢力震驚了,就連其他朝代的人,眼底都浮現出奇異之色。
要知道,同一名帝王治下,能有一個清廉的高官,就值得史筆大書特書了。蜀漢朝堂裏居然能夠接連不斷出現這樣不為錢財做官的臣子?!
他們是為了什麽?當官不撈錢,是為了什麽?
理念?信仰?
什麽樣的理念,什麽樣的信仰,才讓他們前仆後繼,自然而然地作出此等違背人性好享樂的舉動?
【視頻中,一個人的聲音嘶破嗓子,震撼長空——】
【“興覆漢室!還於舊都!”】
【“漢賊不兩立!王業——”】
【“不偏安!!!”】
此聲,天下震動。
就連曹魏陣營裏,夏侯淵作為蜀漢敵人一方,作為“漢賊不兩立”裏面的“賊”,心口都不由自主隨著這嘶聲,用力一跳。
這些人,不僅僅是喊口號,他們是真的為了覆興漢室,為了自己的理念搭上一輩子,從錢財到時間,從健康到壽命。
如那鄧芝,不是一年兩年,是整整二十年!
理想主義者的光輝,照亮著整個蜀漢。
縱為敵人,也不免尊敬。
縱是隔著時空,也不免動容。
前前後後,蜀漢有多少人為了這兩句話付出生命?
漢朝。
劉徹腦子裏“嗡”的一聲,那些畫面好似一柄重錘,狠狠地敲砸在他心上,砸得他心神劇蕩。
這是大漢啊,到底有多大的魅力,才讓人不甘心它的逝去,想要將之追回,至死不渝。
而這樣子的大漢——他是其中在位的一任皇帝!
驕傲之色暈在眉眼之間,劉徹幾乎想要讓胸腔的那口氣震蕩出去——
他是劉徹!是這大漢的皇帝!
明末。
崇禎皇帝朱由檢倒了一杯酒:“敬蜀漢。”
明初。
洪武大帝朱元璋:“敬蜀漢。”
明初。
潁國公傅友德:“敬蜀漢。”
秦朝。
並不知道自己的秦朝是怎麽滅亡的始皇帝政舉起酒杯:“敬蜀漢。”
秦國。
同樣不知道他費盡心思扶起來的秦國怎麽滅亡的商鞅:“敬蜀漢。”
宋朝。
趙匡胤:“敬蜀漢。”
蜀漢。
劉備眼中含淚,起身,拱手一彎腰。
多謝……
唐朝。
長孫無忌:“蜀漢啊……確實當敬一杯。”
漢朝。
蘇武在冰天雪地裏朗聲大笑:“大漢!這就是我大漢啊!”
東漢末年。
郭圖:“唉……”
**。
溥儀苦笑一下,也往地上倒了一杯酒:“理想主義者啊……真像。”
——凜凜人如在,誰雲漢已亡?
【但是……】
宋仁宗趙禎擦掉淚水,擡起頭:“但是?”
【魏元帝封劉禪為安樂公,宴上,司馬昭特意令人演唱劉禪故國,蜀地之歌舞。蜀之舊臣愴然落淚,獨劉禪喜笑自若,無動於衷。】
【司馬昭問其:“頗思蜀否?”】
【劉禪樂呵呵回:“此間樂,不思蜀。”】
“?!”
劉備平地踉蹌,臉龐通紅,呼吸急促,似乎要喘不過氣來。
“主公!”
“父!”
諸葛亮和劉禪連忙上前攙扶,但劉備已經無法對他們的擔憂作出安撫了,心口上的劇痛占據了他的整個世界,“此間樂,不思蜀”這句話攪進他的血肉裏,字字割肉,句句削骨。
“劉阿鬥!”
劉備不敢置信:“劉阿鬥!你怎麽敢的!你怎麽敢的!!!”
【成都投降前的最後一場戰役,發生在綿竹。】
【蜀軍由上到下浴血死戰,寧死不降,後來晉國對此戰的描述是:伏屍蔽地,血流丹野。】
天幕在播放畫面,劉備將拳頭捏緊,像是絞鏈拉扯到了極致,猛然一彈,胳膊往天上揮,衣袖攜動風聲。
他指著天幕,聲聲泣血:“那麽多人為了蜀漢犧牲一切,你作為蜀漢的皇帝,怎麽敢說這樣的話!!!”
【諸葛瞻父子殉國。】
【張飛之孫張遵殉國。】
【黃崇其父在魏國官至車騎將軍、儀同三司,若黃崇投降,在魏國也能當個高官,過上好日子,但,其亦是殉國。】
【漢中守將蔣賦、王含,黃金谷守將柳隱,孤懸敵後,對魏軍殊死抵抗,致使魏軍糧道不暢。】
“那劉禪呢?”
【劉禪,封安樂縣公,食邑萬戶,賜絹萬匹,奴婢百人。】
“阿鬥。”
劉備眼角處的皮膚,好似有水液潤濕。
“你可以平庸,你可以不懂朝政,你甚至可以不北伐,不抗曹,不殉國,但你不能……你不能……”
劉備好似想要怒吼,但最後,他也只是哽咽出聲:“你不能說出這樣的話啊。誰都可以說,唯獨你不能說啊。”
不管你是為了保命,還是為了消除司馬昭的戒心,都不能用這句話來達成目的。
不然,他那些老夥計,那些後輩,從燦爛少年到花白暮年,將一生都奉獻給蜀國,為之殫精竭慮——
他們,又算什麽呢?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