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王耽美小說網

第154章

關燈
賈代化早在在先前帶著五千人馬回營的孟白那裏得知張賈要把北戎人引向平州城,好讓喬南自己收拾亂攤子。按著他的計算, 張賈的人用不了多長時間, 便可將北戎人引向平州軍, 那時回撤至行營,正午時分怎麽也該到了。

偏偏直到日落西山, 才有斥侯來報, 說是張賈帶隊回營了, 賈代化命令號兵吹號,帶著全營兵將,一起到營門處迎接。

眼看著隊伍遠遠而來,賈代化臉上止不住的笑意, 他已經看出來了,這次帶回來的戰利品不少。難怪張賈這麽長時間才帶隊回營,敢情是不知道糧草已經運來了一部分,打掃戰場去了。

隊伍越走越近, 張賈打馬快跑兩步, 到賈代化身前二十步左右滾鞍下馬:“將軍,末將未能完成鈞令,請將軍責罰。”

賈代化也很無奈呀, 只看著張賈帶回來的兵士受傷情況,他便知道這貨沒把北戎人完全引向平州軍, 而是硬碰硬跟人幹了。

他才只帶了三千人呀,要不是自己早給平州許進送了封信去……後果賈代化不光不願意想,也不敢想, 更不是想的時候。

“張將軍請起。”賈代化十分鄭重的伸手扶起張賈,現在可不是相互埋怨的時候,還得大肆宣傳一下張賈的功績:“你以三千人對抗北戎近萬人,還能取勝,正是我西北軍臨危不懼、遇強更強、以少勝多、誓把北戎人抗於邊線之外的典範,何罪之有?!”

張賈有點兒敢相信的看了賈代化一眼,發現人一臉真誠,不由興奮起來:“將軍,你不知道,那北戎的阮垓,本來可以帶著五千多人逃走的,咱們的人一唱那個大刀向北戎人的頭上砍去,可把那小子氣壞了,回頭又跟咱們幹上了,最後只帶走了兩千多人。”

如此真是大勝了。賈代化臉上卻沒有什麽笑意,而是沈痛的問:“四營傷亡情況如何?”

就算是勝仗,在這樣的冷兵器時代,傷敵一千不自損八百,也不會一點兒傷亡也沒有。張賈的神色也黯淡下來:“四營先由孟白帶隊撤回五千人,末將此次帶回兩千三百二十九人。”

也就是說,有六百八十名兵士在此戰之中犧牲了。相對於去年的十去其七,此戰無疑是雪恥之戰,可是賈代化知道事情沒有那麽簡單。

阮垓是北戎的二皇子,很受北戎王那古都信重,養成了心高氣傲的性子。這次吃了這麽大的虧,一定會想法子向西北軍報覆。這次軍中斷糧北戎人知道的那麽及時,賈代化不得不防。

“兒郎們!”賈代化猛地轉身,面向迎接張賈等人的西北軍:“我們的同袍,我們的兄弟,為國殉身,現在,讓我們接自己的兄弟們回營!”

“接兄弟們回營!”西北軍一起喊出了這一句,默默的看著那些被蓋住面孔的兄弟們。別的營還好一點兒,四營的兵士的眼圈都有些發紅。這六百八十人,有近六百人都是新調入西北軍的,他們剛剛熟悉起來,馬上就是死別。

安置好死去的兵士,再將戰利品分發到各營之中,賈代化便想給死去的兵士們開一個追悼會——太/祖的經驗告訴賈代化,追悼會很能凝聚軍心。

他的這個想法,得到了所有將官的支持,哪怕是那十幾個被陳明收攏的將官,也覺得此法可行——當兵之人刀頭舔血,許多有至死連個名姓都沒有記住。現在行營裏為死難之人開追悼會,正可一安活人之心。

見無人反對,賈代化便派人去各鎮收集棺木,並在西北行營的東南方向,劃出了一塊地方,讓四營的兵士開始修墓地——自己的兄弟,自己親手讓他入土為安,沒有什麽比這更能安定軍心。

入土為安,是任何朝代的中國人都抱守的觀念,以往戰死的兵士如何安置賈代化不管,這之後的西北軍,將會有自己的墓地,逢年節全軍要一起祭奠,賈代化還是能保證的。

追悼會這一日,陳明也回到了西北行營。看著一個個四人擡著的棺木被放進墓坑之中,每名兵士往各坑一鍁一鍁的填土,趕來的陳明一句話都沒有說,沒人知道他在想什麽。

每個墓前都立了一塊木牌,因為就算是征集了附近所有的石匠,還是沒辦法一下子刻完如此多的碑文。隨著石匠們被征集,西北軍再一次抗擊北戎,傷亡近七百殺敵近八千的事跡,也迅速的在西北地方傳播,還有越傳越遠的趨勢。

賈代化對此持放任態度,想讓他做了好事不宣傳是不可能的,現在還不是他發力的時候,此時要關心的是皇帝的態度。

所以賈代化對陳明的回歸,表示了歡迎,正與所有高級將官一起,聆聽陳明帶回的聖訓。

陳明面對大家熱切的目光,覺得有些擡不起頭來:“此番進京,我只面聖了一次。聖人對西北行營很是關愛,命我等不可放松巡邊,務必不給北戎可趁之機。”後頭再也無話可說。

這就完了?大家你看看我,我看看你,最後目光還是集中在陳明身上:兄弟,你知不知道去京城是做什麽的,哪怕冬天已經快過去了,這冬衣帶回來它不會壞,留著下一個冬天穿也是好的。

陳明的頭更低了。說實話,這一次進京他也很失望。說來他是帶著野心到西北行營的,皇帝給他的命令是盡快收攏西北軍心,將賈代化架空或是取而代之。

可是進了西北行營才發現,賈代化帶兵自有他的一套,哪怕人在京中,那些老將官們也按著西北軍規行事,讓他這個掛著都統之名來的人,都沒有可發揮的餘地。

等賈代化回營,行事一招一式皆無可指摘之處,還常有出人意表的地方,讓各地調來的兵士們,很快的有了身為西北軍的意識,整個西北軍融為了一體。

在這種情況之下,陳明很難有什麽做為,不然他也不會同意賈代化讓他進京討要冬衣。以他想來,自己這個皇帝親命的都統在西北軍舉步維艱,為了讓他在西北軍中立足,也為了讓西北軍的人都認識到他在皇帝心中的不同,皇帝也該一聽到他的請求,便催著兵部將冬衣讓他帶回西北軍。

並沒有。皇帝面對他的時候,除了剛才那幾句場面話外,就是問他在西北軍收攏人心做的如何,可拿住了賈代化的把柄。聽說他已經快被西北軍孤立了,皇帝便對著他破口大罵,一點兒也沒有給他撐腰的意思。

至於兵部那裏,說的就是戶部不給銀子,他們也無法可想。而戶部更直接,說是當日皇帝並沒有明確答應過賈代化,所以這銀子他們不能撥給兵部。

這麽被人推來推去,想再面聖連牌子都遞不進宮去,陳明不得不請見首輔大人。要知道,他可是首輔舉薦給皇帝的,這下子首輔該幫一幫自己了吧?

首輔對他還算客氣,說出來的話也很讓人熨帖,就是不能提正事,一問冬衣便顧左右而言他。問得急了,首輔才輕輕來了一句:“聖人的內庫失銀至今都沒有下落,哪裏有心思理會這樣小事。”

兩套冬衣,在貴人們眼裏的確是小事,可是在陳明眼裏,卻是了不得的大事——他進京賈代化只交給這麽一個差事,辦不成的話便是自身不堪大用。自己的品級已經被賈代化降了一級,不立這個功,怎麽升得上去?

又在京中蹉跎了一個來月,陳明連首輔的面都難見了,就知自己此次想立功難於上青天,回營後還不知賈代化怎麽對自己冷嘲熱諷呢。

聖人,這是又想讓自己跑,又不給自己草吃。陳明心裏有了這樣的明悟。所以任別人怎麽看,都只低頭想自己的心事,不多說一字。他走的時候帶了幾個人、多少東西,回來的時候還是幾個人那麽些東西,將官們便知冬衣無望,把目光從陳明身上轉向賈代化。

早知道是這麽一個結果,賈代化並不覺得該高興:“陳將軍一路辛苦了,還請回帳內休息一下。”

陳明望向賈代化,發現人家並沒有嘲諷自己的意思,不由覺得汗顏:“末將無能,未能……”

賈代化搖了搖頭:“聖人不待見西北軍,由來已久,非是陳將軍的緣故。只是冬衣,眼看著冬日要過去了,大家挺一挺也就過去了。只有這糧草,才是燃眉之急。”

糧草也出問題了?陳明這下子不急著走了,直接問起賈代化出了什麽事。李森見賈代化的面色沈重,自己開口講喬南如何扣下十日的糧草不發,還用被賊人盜走搪塞之事,說給陳明聽了。

大家在中軍帳內議論紛紛,結合著陳明無功而返之事,覺得喬南是不是得了誰的命令,才敢如此大膽行事。陳明張張嘴想替皇帝辯解兩句,又無從辯起——北戎犯邊已經開始了,若是糧草再出這麽一次事兒,怕是西北軍不用北戎人攻打,自己就要亂起來了。

就算自己可以借此攻訐賈代化治軍不力,成功的取而代之,一支沒有糧草的軍隊,自己能帶得好嗎?軍隊不聽自己的指揮,自己做了西北行營的主將,也會讓西北行營開國後不讓北戎人跨防線一步的神話被打破,皇帝頭一個要追究的就是自己。

皇帝的想法與陳明差不多,他也剛剛收到賈代善與馮唐兩人同上的頭一道奏折,氣得連忙召集內閣閣老與戶部尚書一起到養心殿議事。

閣老們早已經看過這份由兵部代呈的折子,此時見皇帝發火,還得先勸他息怒——光發火有什麽用,還得想想怎麽安撫西北軍的好。五萬大軍斷炊三日,會引起什麽後果沒有人敢想。

現在他們盼望的就是賈代化在西北軍中的威望,可以讓西北軍多撐幾日。

“這個喬南,該誅九族。”皇帝對自己任用的喬南,恨的咬牙,不知道輕重的東西,你延遲一兩日還好,延遲這麽些日子,賈代化能輕易認下才怪呢。

剛打發走一個要冬衣的陳明,又出了個扣糧草的喬南,這些人是覺得他這個皇帝做的太省心了嗎?

“萬幸馮唐識大體,已經重新運送糧草直接去西北行營了。”張閣老覺得馮唐處理還算得當,當著皇帝的面讚揚了一句。

這話並不能讓皇帝眉頭舒展開來:“榆林距西北行營,至少要走八日。”加起來就是近半個月的時間。西北行營真等著榆林的糧食送到,能活一半兒都不錯了。

柳閣老道:“馮唐此次運糧之前,已經有下一批糧草先行運出了。如此不出五日,西北行營便可收到糧草。”

戶部尚書心裏苦笑,這裏他位最微,還是聽聽就好。從來沒聽說已經固定設營的邊軍,每十日一供應糧草的。哪怕他從來沒打過仗,可是青黃不接四個字還是知道的,那時正是北戎犯邊最猖獗的時候。

萬一在西北行營斷炊的節骨眼上,北戎人犯邊了怎麽辦?

“稟聖上,兵部接西北八百裏加急戰報,北戎犯邊,平州軍大勝。”小太監尖利的嗓子,這時讓人聽了頭皮一陣陣發麻。戶部尚書不安的向四下望了望,生怕自己剛才不小心把心中所想說出來了,讓大家覺得他是烏鴉嘴。

“喚兵部尚書進殿回話。”皇帝的心也忐忑起來,忙召兵部尚書晉見。

兵部尚書滿面喜色:“聖人大喜。北戎二皇子阮垓帶一萬人進犯平州,被西北軍協同平州軍大敗於平州城外五十裏處,殺北戎人近七千餘人。大勝呀聖人。”

皇帝的臉色終於帶出笑意:“開年便得如此大勝的消息,平州軍做的不錯。”說著伸手,戴權從兵部尚書手裏接過奏折,躬身呈到皇帝手中。

看著看著,皇帝的面色不好看起來,再看幾眼,已經把奏折摔到了地上:“喬南誤事多矣!”

首輔停上一停,才敢從地上撿起奏折,看完後默默遞給身邊的次輔,自己一臉便秘色的不語。次輔看罷,也不說話,再遞給權閣老。等幾位閣老傳罷,最後柳閣老竟把奏折遞給了戶部尚書。

雖然是兵部拿來的奏折,可是閣老即遞到自己手裏,戶部尚書也就看了,開始的事情與兵部尚書奏報的相同,問題出在最後一段話上:

當是時,西北軍四營在平州城外五十裏處野外生存訓練,正面與敵相接。平州軍得報後,先遣兩千人協同作戰,後由主將許進再率七千人增援,大敗北戎軍。

據西北軍張賈言,西北軍所以野外生存訓練,為軍中糧草不足,只好野外求食,以防兵士知情後,軍心動蕩。平州軍已經分一半糧草,即日送達西北行營。

就算是戶部尚書,看後臉上也火辣辣的。這哪裏是平州軍主戰西北軍協同,分明是西北軍替平州擋了一劫,原因就是平州知府壓了人家的糧草。

被人以德報怨的滋味,還真是讓人酸爽。戶部尚書拿著這重逾千斤的奏折,不知道是該送回禦案之上,還是自己繼續捧著,為難的看向柳閣老。

柳閣老默默接過奏折,又依次將之傳到了戴權手中。皇帝面沈似水,看都不想再看那奏折一眼:“議一議吧,喬南應該如何處置。”

“稟聖人,榆林守將八百裏加急。”小太監的聲音又突兀的響起,讓殿內所有人的心頭都是一突,除了皇帝沒有一個人敢擡頭。戴權心裏想的便是,等晚間一定要把這個小太監送到暴室去,真真是個沒眼色的。

皇帝氣樂了:“宣。”

兵部左侍郎喘著粗氣進了大殿,加意看了自己的主官一眼,發現尚書大人的臉色十分不悅,再不敢多看,先向皇帝請安再說。

皇帝不耐煩:“說吧。”一看就不是什麽好事,請安就真能安了不成。

兵部左侍郎向上頓了下首:“榆林守將八百裏加急,奏平州知府喬南扣押西北行營糧草,至糧草失竊之事。”說完,把奏折高高舉過頭頂。

剛才那份奏折只讓大家覺得打臉,現在這份就是要命。皇帝強壓著摔東西的沖動,由著戴權呈上奏折,看完後還是直接摔到地上:“混帳,誤國的混帳。”

所有人心裏想的是,這個喬南把那麽多的糧草給藏到哪兒去了,他又是哪裏來的這麽大的膽子?

“著兵部、吏部派能員,去平州把此事給朕查個清楚。”皇帝勉強穩住了心神,知道此事不給西北軍一個交待,是過不去了。不管賈代化在西北行營的威望多重,十來日不吃飯的兵士,也不會再把他放在眼裏。

總不能讓西北行營的兵都去做什麽野外生存訓練,不說冰天雪地的可行不可行,朝庭丟不起這個臉,北戎人也不會給西北軍這個機會。

首輔站出來道:“臣啟聖上,只由兵部、吏部派員,只怕難以平西北軍心。臣請派一位閣老,親去安撫西北軍。”

剩下的四位閣老心裏無不罵首輔狡詐,這去西北的苦差事,怎麽也落不到他身上,他才站著說話不腰疼。

一向和稀泥的權閣老率先站了出來:“聖上,如果不拿出喬南如何處置、西北軍糧如何供應的法子,別說臣等去西北,就是哪位王爺親去,西北軍心還是要亂呀。”有比閣老身份還貴重的,你還是派他們去吧。

戶部尚書幾乎沒笑出聲來,這權閣老平日打太平拳,是因為別人沒招惹到他身上。現在看出來了吧,不管是喬南的舉薦還是十日往西北守軍一送糧,首倡的都是首輔,權閣老不就沖著他去了?

張閣老聽後也向皇帝躬身:“臣覺得權閣老言之有理。眼看開春在即,北戎又新吃了大虧,必定會再次犯邊。這軍糧十日一運之法,實在不可再行了。”

首輔被他們兩個說的紅頭脹臉,眼睛不斷的看向次輔。這一殿的人只有次輔知曉,喬南是自己舉薦的沒錯,可是往西北守軍十日一送糧草,卻是聖人示意自己提出來的呀。

次輔如同修了閉口禪一樣,看都不看首輔一眼,讓首輔心裏一嘆,自己剛才話說的急了,沒想到最有可能被派往西北的,就是次輔。

場面不能一直冷著,首輔不得不自己站出來與權、張兩位閣老分辯道:“去歲江南秋收平平,這糧征集不易。西北雪大路難行,運一斤糧上去就要消耗十兩(舊十六兩為一斤)。民夫征調也不易。”

“正因為此,才該征調足夠的民夫,一次將糧草運送到西北。似現在這樣路途上都是民夫,官兵保護起來也有困難。糧費兩起,還要防著北戎人突然越境或是西北悍匪劫糧。實在是得不償失。”柳閣老見次輔不給首輔助陣,也下場了。

皇帝聽的頭又疼起來:“糧草運送隨後再議,先說說喬南之事。”

“臣啟聖人,”戶部尚書現在聽到花銀子就心疼,那喬南弄丟了西北軍十日的糧食,還得由戶部想法子彌補,怎麽想都不甘心:“這喬南先扣押、後至糧草失竊,實在是罪大惡極,正該如聖人所言,誅其九族。”

“臣附議。”

“臣附議。”

“臣也附議。”

…………

除了首輔外,四位閣老、戶部尚書、兵部尚書還有兵部左侍郎,都表示了附議將喬南誅九族,聽的皇帝與首輔心裏很不是滋味——喬南是首輔做考官時的門生,而讓喬南不時壓一下西北軍糧草的命令,則是皇帝下的密令。

喬南犯下如此大錯,勢必不能等到調查的人到,就得口不能言,不然真問出命令是皇帝下的……皇帝心裏定下主意,以目示意首輔。

幾年的君臣下來,首輔領會皇帝的意圖自是強於他人。得了皇帝的眼神,首輔眼底閃過一絲不甘,卻不得不俯首:“臣也附議。臣舉薦權閣老去西北行營。”老東西,你不是最先跳出來嗎,去不去可由不得你。舉薦了你,次輔才不會與自己心生芥蒂。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