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王耽美小說網

第72章

關燈
“回太後娘娘, 皇貴妃已經離開。”

武嬤嬤回了話。

皇太後瞧著武嬤嬤的神色,她問道:“你倒是心軟了?”

聽著皇太後這般講,武嬤嬤點點頭。

“太後娘娘, 皇貴妃終是您的親侄女兒。奴婢也是怕,傷了皇貴妃的體面, 亦是傷了您的體面。”

武嬤嬤知道是世人的俗。

皇太後出身武氏一族,還給武氏一族掙來一個承恩公府的名頭。

皇貴妃是皇太後的嫡親侄女,在外人瞧來,這一對姑母是一體的。

“哀家的體面是天子給的。”

皇太後說的肯定。

“至於哀家這一個侄女兒,不提也罷。”

皇太後是一臉的失望。

對於皇貴妃她幫襯的夠多, 只是越幫襯了, 也是越失望了。

特別是皇貴妃失了皇後之位。

“眼下什麽情況?嬤嬤,你也看出來了一些吧。這一回是遇著大事兒,不管是二皇子的早殤, 還是天子遇了投毒一事。這皆是大罪。長春宮裏的人手居然被提走。這只能說明了蓉兒是沒本事的。”

皇太後說的肯定。

“太後娘娘, 您……”

武嬤嬤小聲的尋問道:“您可有什麽吩咐奴婢們做的?”

“做什麽?”

皇太後輕輕搖頭。

“如今要亂起來。咱們且在壽康宮裏穩坐著, 看一看情況。哀家老了,還能有多少好活的。如今的體面, 也是天子看了嫡母的名份上, 給的一點子孝道。真記計較起來,哀家這一個嫡母名份,也是擔得屈。讓天子委屈, 誰讓哀家是一個繼室。”

皇太後嘴角有嘲諷。

這不是嘲諷了別人,而是嘲諷了自己。

皇太後一直看得明白。

當年太宗皇帝的後妃中,不凡有生有皇子的。

可太宗的元後過逝了,太宗想安穩後宮。冊立了她這一位無子無寵的妃子。

她靠的是什麽?

靠是識趣。

至於子嗣?

皇太後自個兒親生不敢奢求。

初入宮闈之時,皇太後就遭了別人的暗手, 那是落過一胎。

沒法子有親生的骨肉。

皇太後就安份的投靠了元後,投靠元後,給對方做了伐子。

也是借著元後的威勢,她覆了仇。

再後來,就是老實的不爭寵,不爭一切。

可能是不爭的態度。

又或者說她的投靠讓元後受用了。那些年裏,她受了元後的點拔與提協。

元後歿了。

太宗皇帝就是冊立她為繼後,跟天上掉了餡餅似的。

她做了繼後。

做的還算有底氣,有太宗皇帝的支持。

至於說,未來如何?

皇太後就是做了一合格的嫡母。哪一位太宗皇帝的子嗣,她都不會慢待了。

名聲,就是皇太後的追求。

事實上,太宗皇帝駕崩後。

她就是憑著皇後的名份,榮升為了皇太後。

在後宮榮養。

她靠著天子的孝道名份,可謂是立了腳跟。

可這些都有一個前題,要她識趣,能跟天子演了皇家的母慈子孝。

如果打破了母慈子孝這一局。

那麽,對於皇太後而言,沒有好處,只有大大的壞處。

天子是太宗皇帝的嫡子繼承大位。

天子是元後生的嫡次子,她這一位嫡母認真計較起來只是繼母。

皇家講規距。

可皇家又是最不講規距的地方。

這裏是弱肉強食。

規距,是一種保護。

一旦打破了規距,就註定打破了這一層保護。

皇太後能安穩在壽康宮裏得了天子的孝順,那靠的就是皇家的規距。

所以,她不可能,也不會為了皇貴妃就去壞了規距。

“太後娘娘。”

武嬤嬤說道:“奴婢明白您的意思。奴婢給長春宮的皇貴妃娘娘遞一話兒,讓皇貴妃安心的靜養。”

“太後娘娘您的做法,亦是為了承恩公府。您在,承恩公府就是穩固。您才是承恩公府的底氣。”

武嬤嬤自然聽懂了皇太後的意思。

“且罷。她是安份也好,不安份也罷。還看天子後面的處置吧。”

皇太後嘴裏這麽說。

其實,皇太後更清楚著,她不求情,才是對的。

真是求情了,主是傷了天子的感情。

母子情份,這總歸還經營。

一旦壞了,那才是大大的失策。

後宮不安寧。

京都同樣是氣氛壓抑的。

繡衣衛的出動。

還有暗衛的輔助。

這裏面的動作太大了。

正統帝要結果。

李公公一定要給一個結果。

這自然就是發了狠。

乾清宮。

正統帝看著李公公呈上來的匯報。

正統帝看的仔細,也看的認真。

看完後,正統帝揉了太陽穴。他頭疼。

太宗皇帝有九子。

正統帝是最年幼的,是元後的嫡次子。

在元後過逝了。

太宗再是寵幸了妃子,卻也沒有再留了子嗣。

當年元後的病逝,裏面自然也有玄機。

要說有人暗害?

那沒有人敢的。

可到底還是元後操持後宮,做一位賢後。

這是真真做了賢惠人。

這一位賢後就是自己把自己逼得狠了。在太宗皇帝上位前,元後是陪了太宗皇帝吃苦的人。

在太宗皇帝君臨天下後。

元後又是賢後。

後宮、朝堂,也是多為太宗調和陰陽。

總之,滿朝內外,沒有對元後不滿的,且全是讚譽。

就憑著這等賢惠的好名聲。

就可以想像了,元後對自己的要求多嚴格?

這等嚴苛自己,這能不礙了壽數嗎?

元後病逝。

太宗是傷心的。

這是一對相扶持的夫妻。

一旦失了元後,對於這些後妃,太宗是看不上眼了。

哪怕曾經的寵妃,貌似也是不再那麽的順眼。

太宗會立了繼後,就是想平衡了後宮。同時,也是想護一護嫡子。

繼後無子,管理好後宮,就能壓住了一桿子寵妃。

這些曾經的寵妃生了皇子,倒底是庶子。

太宗在意了嫡庶。

太宗曾經的廢太子,這一位元後的嫡長子,早年在太宗跟前,那真是要星星不給月亮。

可再好的父子情份,在皇權面前,又變了。

太宗九子。

已廢宋王,這一位被太宗除了皇室宗譜的太宗庶長子,就是當年跟太宗廢主子爭了大位的。

憑的是什麽?

就是有一位寵妃母親,以及庶長子的身份。當然,早年大位爭奪失敗。在正統帝上位前,已廢宋王就歿了。

太宗的廢太子看著是嫡長子,實則,是太宗的第二子。

至於太宗的第三子,如今還是好好兒的。當年的廢太子風波,沒擾了這一位。如今是宗正令,太宗朝冊封為鄭王。

太宗的第四子,是已廢宋王的一母同胞弟弟。已廢宋王敢爭位,也是因為有這麽一個同母親弟弟給拱火。

已廢宋王被除了皇室的宗譜,這一位皇子自然也是被廢成了廢庶人,跟已廢宋王這一個同母的哥哥一樣,也是歿了。

太宗第五子第六子早殤。

至於太宗第七子吳王第八子楚王,這二位現在也是在京都的王府裏,每日過的鶯歌宴舞的日子。

正統帝的腦海中,閃過了這些哥哥的往昔印象。

這時候,正統帝睜開了眼睛。

他望著李公公,說道:“確定是鄭王?”

李公公跪地上,回道:“回稟聖上,二皇子落水一事確實是查到了鄭王頭上。”

李公公也是萬萬想不到,這查來查去的,最後,二皇子落水,以致於早殤一事。這會查到了鄭王的身上。

這一位鄭王在宗室裏,可是頗有賢名的。

“那想暗害朕的歹人,又是確定與吳王府、楚王府相幹系?”

正統帝再問道。

“回聖上,那小金子的後面之人,確實與吳王府、楚王府相幹系。”

李公公也是給了肯定的答案。

李公公壓力很大的。

太宗九子。當年的奪嫡之爭,是鬧的大啊。

太宗廢了太子,廢了宋王。

一連損失的可不止一個兒子。

就這些,太宗也是受足了打擊。

皇家也要講體面。

正統帝上位後,對於還活著的三位兄長。

這是即防著,也是給了體面與尊榮。總之,就是養著。

皇家的宗室爵位,先帝皇子都是王爵。

這王爵按說有封地,可就藩。

可這就藩,也有實藩與遙領。

實藩,就是真去了藩鎮上,做了土皇帝。

那是天高皇帝遠,真正的消遙自在。

至於遙領,這自然就是擔了一個藩王的名頭。

每年有了藩鎮的爵祿。

可實嘛,這遙領就是待了京城,在皇帝的眼皮子底下過日子。

這自然就得小心眼謹慎了。

若不然,這繡衣衛盯緊著,這抓了小辮子,可就容易被人給參了。

“朕何曾虧待於他們?”

正統帝是壓著聲音說了話。

對於三位兄長?

正統帝要說多深的感情,不存在的。

正統帝是元後嫡子。

還是太宗皇帝的小兒子。

打一生下來,就得了太宗的寵愛,得了元後的寵愛。

太宗廢太子當年是按著儲君來培養的。

正統帝就是父皇、母後眼前得寵的小兒子,這自然是寵得天高地厚的。

廢太子的學業重。

正統帝是就是讓帝後可著勁兒寵。沒什麽負擔的。

要說,元後對於小兒子的要求。

那就是讓一母同胞的太子哥哥多寵一寵。將來,冊封了王爵,做一個逍遙王爺。

後來嘛,只能說世事難料。

奪嫡之爭。

正統帝是瞧過了。

鄭王、吳王、楚王沒卷了進去。

這是讓他們能全身而退的原由。

可都是皇子,都是太宗的兒子。

要說這些人沒野心?

一定是假的。

特是鄭王,在廢太子倒臺後,在宋王倒臺後。

鄭王就變了庶長子。

當時的正統帝一直做了太宗的小兒子。

在皇家的皇子們眼中,就是一個得寵的皇子。可沒得了什麽重用的,連正緊的差遣都是沒有。

倒是一個吃了皇家祿米的逍遙王爺。

做了儲君?

那是廢太子倒臺了。

宋王與太宗四皇子,這一對兒兄弟被除名廢成庶人後。

太宗強行捧了嫡次子上位。

正統帝的上位,就是太宗給捧上去的。

顯然,太宗皇帝是重視了嫡庶。

有嫡的情況下。

哪怕嫡次子是最小的兒子,一直沒展露過什麽頭角。

可有了元後這一位賢後存在。

太宗皇帝就是冊立了嫡次子為東宮太子,強行給太子安排了輔臣。

太宗活的其它兒子什麽想法?

正統帝不用想,也知道這些皇子肯定不甘心。

畢竟,爭都沒得爭。

這就是讓一個一直沒覺得什麽本事的弟弟上位了。

因為嫡庶之別?

這不可笑嘛。

要知道,皇家是最講規距,又最不講規距的地方。

太宗皇帝顯然不看了賢名,就看了兒子的嫡庶。

“……”

正統帝在壓抑怒火。

正統帝對於三位皇兄,這是心生強烈的不滿意。

至於如何處置?

寬恕?

不存在的。

在正統帝的眼中,弒君都能寬恕,那麽,接下來是不是造反也可以寬恕了?

“李善,朕要實打實的人證、物證。要能夠做了鐵案。”

正統帝交待了話,道:“不管是誰,哪怕是宗親王爺,一旦謀害君上,就是罪無可恕的大罪。”

“可朕要給天下人一個交代。那麽,就得落實了鐵證,經得起考證。”

正統帝用一種咬了牙的語氣,一字一字的交待道。

“奴才明白。”

李公公很清楚,正統帝不手軟。

不管是鄭王府,還是吳王府、楚王府,正統帝都不會放過了。

在李公公看來,也當然不能放過。

弒君,就是死罪,連累家人的死罪。

如果不是三位王爺是皇帝的親兄弟。

這便是誅族的大罪。

“去吧,辦妥當事情。”

正統帝揮揮手。

李公公告退了。

乾清宮內,是一下子安靜下來。

正統帝拿起了禦案上的茶盞,那是摔在了地上。

嘩啦聲響。

這是瓷器摔碎的聲音。

“其心可誅,當誅。”

正統帝吐露了幾字。他的眼神裏,全是冷意。那等冷意,跟冰茬子一樣。

殺機,在帝王的眼眸中流轉。

鋒芒必現。

可這等殺機裏。

正統帝沒有心軟,正統帝擔憂的是這善後的麻煩。

天家講一團子和氣。

天家的兄弟鬧得血流成河?

後世的青史之上如何講?

正統帝都懷疑他的身後名,一定會記得難堪了。

畢竟,他的父皇九子,結果他登基上位了,連最後的三位皇兄都不放過?

那些文可不會管了,這些王爺們造反什麽。

他們只會同情了這些所謂的“弱者”。

這世道就是如此。

我弱我有理。

這真真是不可理喻。

特是儒家,講一個親親相隱。

皇帝待親族尚苛刻。

那麽,等臣民又會如何?

這會鬧起人心風波的。

這些正統帝都猜得到。肯定會有人傳了謠言,來中傷了他的令名。

可正統帝不想忍。

他怕他忍了,有些人會肆無忌憚。

要知道,太宗皇帝的子嗣不多。

可高祖皇帝的子嗣很多。

高祖皇帝,正統帝的那些皇叔們,那是真就了藩鎮的。

在地方上,這些皇叔們的做為,繡衣衛可是一直盯著。

一些人經營什麽賢名。

一些人幹脆不顧忌了皇家的聲名,總之,那是違法亂紀的事情幹了一堆。

正統帝想處理了。

這些賢名好的,拉攏暗中勢力,還是跟軍權沾邊的。正統帝忌憚的緊。

那些違法亂紀的,他何曾不想還一個青天公道?

可皇帝他一直忍了。

就是因為這些皇叔們的名議上是長輩。

皇帝罰了一個人,就是惹了一群人。

這些皇室宗親,可是很抱團的。

正統帝在裏面是舉步維堅。

明明他是帝王。

按說宗室應該是團結在帝王的周圍。

他們都是高祖的子孫。

可實際上呢?

那些就藩的皇叔們,在地方上是土皇帝。

對於京都的正統帝只有羨慕嫉妒。

真論了天子威儀,真沒幾分。

正統帝一直知道的,這些皇叔們的眼中,他是一個幸運兒。一個太宗皇帝寵著的小兒子。

這一回。

鄭王、吳王、楚王犯的弒君之罪,他若不罰?

這些地方上的藩王,只會更膽大。

可若是他罰狠了。

幹脆就是不留了情,那麽,天子被造謠,也是可能的。

正統帝頭疼了。

這些宗室在正統帝的眼中,就是頭疼的源頭。

一桿子全打死。

不可能。

這是他的親族。

這些人也確實拱衛了皇權。

宗室之中,誰好?誰不好?

辨別忠奸?

正統帝如今的法子。

就是準備在鄭王、吳王、楚王一事上,要看一看這些藩王們的態度了。

留什麽情面?

不存在的。

正統帝要看的,是誰與他一條心。

誰又是都的想把他當了兒皇帝?

乾清宮。

皇帝有想法。

京都。

鄭王府。

鄭王在書房裏,在與幕僚商議了事情。

“本王現在有點後悔了。”

鄭王突然嘆了一聲。

“王爺。”

幕僚勸了話,道:“與其坐以待斃,不如奮力一搏。”

鄭王笑了。

那是苦笑。

“禁衛軍、殿前軍有調動。本王的腹心人手被盯死了。”

鄭王想不到的是陰差陽錯下,他的布局給破了。

“謀事在人,成事在天。”

鄭王嘴裏這般講,其時,他也不甘心。

二皇子的早殤,不在鄭王的預料中。

哪料想二皇子會為皇太子擋了一劫。

鄭王其時有後手。

鄭王這等人做事哪可能真不留了一點兒的退路?

只是眼下他不可能與幕僚講的。

君不密則失臣,臣不密則**。機事不密,必成害也。

鄭王對誰都不是全部的信任。

作者有話要說:  感謝在2020-08-19 23:50:44~2020-08-20 23:54:28期間為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營養液的小天使哦~

感謝灌溉營養液的小天使:洛莞深深 1瓶;

非常感謝大家對我的支持,我會繼續努力的!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