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四章 君臣基情
關燈
小
中
大
李適擔心局勢稍稍好轉之後,李泌便又要請辭,回山隱居去了。李汲聞言,不禁苦笑道:“這確實是阿兄之失……”當年李泌若是不著急歸隱山林,而在李亨身邊兒多呆一陣子,未必會有相州之敗吧?或許即便戰敗,也不至於敗得那麽慘,被史思明一口氣又將戰線推回到了洛陽。
但他隨即提醒李適:“前日阿兄求去,實有不得已的苦衷。肅宗皇帝方寵李輔國,又忌齊王,朝臣且多齟齬,則阿兄若不求去,怕是會落得張從周(張鎬)一般的下場……”
張鎬以宰相的身份,銜命出師,一舉收覆了河南、河東兩道,但還朝之後不久,就因為宦官們屢進讒言而被罷相,外放為荊州大都督府長史。一年後歸為太子賓客,又改左散騎常侍,不但只有虛銜,並無實權,並且莫名其妙地就卷進了岐王李珍的謀逆案——因為他買了李珍的房子——被貶為辰州司戶,僅僅從七品下的職銜……
李豫繼位之後,重新起用張鎬,但到目前為止,也仍無召其還朝之意,只是轉為撫州刺史罷了。
根據李汲的觀察,其實李泌憂國憂民之心未見得有多深厚,他前日出山純是為了答報李亨看重之德,此番還朝,也是為了與李豫的朋友交情。李泌是信道的,最懂得明哲保身之理,故而對於朝堂這潭混水,盡可能地不過深涉足,以免落到被貶甚至於被害的下場。
由此李汲才提醒李適:除非皇帝真有魄力,有擔當,肯為李泌遮風擋雨,否則怕是李泌不定何時,還會再起歸隱之心哪。
李適沈吟道:“張從周……嗯,孤會尋機向聖人進言,召張鎬還朝來的。”頓了一頓,又道:“今李輔國已死,齊王叔與聖人又……無甚嫌隙,則長源先生不必再起憂讒畏譏之心了吧?”
李汲搖搖頭:“李輔國雖死,魚朝恩還在,且程……宮廷之內,未必無人疑忌阿兄。況乎朝堂之上,必有望逐阿兄出宮外居者……”
李適咧嘴一笑:“你猜到了?”隨即頷首:“也是,聖人為長源先生購求長寧公主舊宅,正與長衛隔鄰——聖人也是好意,你們兄弟比鄰而居,往來總歸方便一些。”
李汲趁機低聲問道:“究竟是誰,進了阿兄的讒言?”
李適搖頭:“孤也不知。然……不能算是逐長源先生出宮,而是先生實不宜以山人的身份,長居禁中啊。”說著話斜睨李汲:“難道長衛盼望先生是佛圖澄,是智顗不成?”
“倆和尚……”李汲一撇嘴,“說起來,道教還沒出過一位國師呢。”
當然啦,他只是隨口發個感慨而已,並非樂意見到李泌變成什麽“大唐國師”,於是趕緊扯回話題來,問李適:“聖人將授阿兄何職?可能拜相登堂不能?”
李適一挑雙眉:“孤也不知。”頓了一頓,又問:“然不拘何職,怕是先生不肯接受……聖人也不便強迫先生。”
李汲脫口而出:“便強迫也無所謂。”
隨即解釋道:“阿兄的志向,是想做嚴子陵,國家有難,可備聖人咨詢,自身卻不願受拘束。雖說做兄弟的,不應當勉強長兄之志,以繁劇事務加諸其身,但……阿兄之才,僅任參謀,哪怕是國師,都未免太過可惜啦。
“阿兄就應該做宰相,即便不如諸葛孔明,也可拮抗荀文若。但若聖人不強迫,他自己是絕對不肯主動入彀的……”
李適聞言,雙眼稍稍一亮:“長衛也是讚成聖人用強的?”
李汲撇嘴笑笑:“在定安時,肅宗皇帝若不強將紫袍披於阿兄之肩,他恐怕連元帥府長史都不肯應命吧?”
李適連連點頭:“所言有理,孤會向聖人進言的。”
李汲心說啥進言啊,分明是李豫讓你拿這事兒來問我的吧。這樣也好,自己希望李泌可以立朝為相,一方面整頓朝綱,振興國勢,另方面我將來領兵在外,兄弟二人可以遙為呼應,不至於被什麽奸臣鉆了空子;為此,我好幾回恨不能親手扯下李泌的山人之服,當面撕個稀巴爛。
如今這惡人讓李豫去做,不傷我兄弟感情,那多好啊。
他和李適在禦橋分手,自歸寶應軍衙署。枯坐直到散衙,回家之後,第一句話就是吩咐崔措:“盡可能打探來瑱的資料,遞交於我。”
不僅僅搜集相關來瑱的情報,李汲翌日便請了假,前往兵部。他的兵部郎中只是寄祿而已,並不實際管事,但只是過去翻查些資料,還是沒人敢攔的。於是命小吏搬出有關山南東道各州地理、道路、駐軍情況,以及來瑱麾下諸將領的卷宗來,仔細研究。
真要是說服了來瑱還朝,下一步自己便要總統山南東道十州的兵馬,若不預先做些準備,怕是抓不住軍心哪。
轉眼便是九九重陽,按例散衙放假,李汲便又一次召聚好友,在呂妙真家設席宴飲——主要是為的辭行,過了佳節,最多幾日,我便要離開京城啦。但具體自己到哪裏去,擔任何職,終究詔命未下,故而不便透露。
李晟、馬燧都在座中,聞訊頗為艷羨,盡皆懇請李汲尋機向元帥進言,把我們倆也外放出去吧。李汲笑道:“前日方與魯王說起,洵美之才,可為帥府判司,甚至是長史。至於良器……”朝李晟一舉杯:“以良器的品階、資望,外放必為一鎮節度,乃非我所敢置喙者也。”
談說一陣,酒意酣暢,李晟站起身來,朝院中望望,搖頭道:“可惜,可惜,終究是倡家之庭,不夠寬敞,否則,倒可競射……”
馬燧見李汲有些茫然,便解釋道:“國初,為了提倡武風,每歲上巳、重陽日,天子都會賜王公以下競射,勝者有重賞。直到開元八年,侍禦史許景先奏雲,此舉空耗國庫,卻無實益,請求罷去,玄宗皇帝允準了……”
李汲一撇嘴:“國初百廢未興,猶能競射尚武,開元年間反倒擔心耗損國庫麽?由此公卿懶散,袖手空談戎事,遂使外鎮坐大,安史作亂……”
馬燧急忙擺手:“長衛慎言哪。”
李晟在旁笑道:“其實即便國初,也不可能百官俱習射術。我曾聽說過一首詩,乃是歐陽渤海(歐陽詢)嘲宋公蕭瑀不能射的……”
隨即曼聲長吟道:“急風吹緩箭,弱手馭強弓。欲高翻覆下,應西還更東。十回俱著地,兩手並擎空。借問誰為此,乃應是宋公。”
眾皆大笑,李汲手指院中道:“倘若今日與會的,都是蕭宋公一般,則這倡家之庭,便足可競射了。”
翌日便有詔命頒下,任命李汲為襄州刺史,兼襄、鄧、隋、郢四州防禦使,命其克日離京赴任。
李汲是在寶應軍衙署接受的任命,除了傳旨宦官外,李適也跟了過來,就在旁邊袖手而待——表面上是恰巧入覲,隨之同出,但李汲知道,這是有話要跟自己說啊。
於是接旨之後,便低聲問李適:“不是說給我一道十州的兵權麽?怎麽僅僅四州?”
李適解釋道:“長衛才入五品,十州節度使,實不便授也——政事堂肯定通不過啊……”
“便十州防禦使也可。”
李適笑笑:“其實山南東道之兵,齊聚商、襄二州,餘州些許戍卒,也不在長衛眼中。稍歇還會有密旨,使李棲筠發精兵,聽從長衛調遣,同往襄州去……”
——這是擔心一旦來瑱不肯領旨還朝,甚至於起什麽異心,李汲不至於赤手空拳,孤立無援。
“……若真能奪了來瑱的兵權,則山南東道主力,盡在長衛之手,便可北來與孤會合,共覆洛陽了。且待平滅叛賊,立下大功,全道節度自然到手——長衛休急。”
李汲點頭:“如此也好。”隨即撇清:“臣並非貪圖官職、權力,只怕所領兵少,不能成為殿下的臂助。”
李適點頭說我知道的,隨即扯了李汲一把,低聲說:“昨日重陽日,聖人在宮中,已定下了長源先生的官職……”
當時李適也進宮去向乃父獻禮,恭賀重陽佳節,所以李豫和李泌之間的對談,俱落其耳中,就此向李汲詳細描述起來——
據說李豫曾經多次暗示李泌,要給他官做,李泌卻推辭不受,於是李豫就趁著過節,打算來硬的了。
昨日召見李泌,一同佩戴茱萸、飲菊花酒,尋機便問:“今日佳節,王、公、妃、主各獻服玩於朕,為何先生獨無所獻啊?”
李泌回答道:“臣居禁中,自頭巾到足履,皆為陛下所賜,所餘僅此一身,哪有餘物進獻?”
李豫撫著李泌的背說:“朕之所求,正在先生此身。”
李泌忙道:“臣之身若非陛下所有,則誰有之?”
李豫順桿就爬:“先帝曾欲以宰相委屈先生,卻不能得;如今先生既肯奉獻自身,乃當任朕所為,此身不覆為先生所有也。”
李適轉述了這幾句對話,聽得李汲直起雞皮疙瘩——
“我只有這身子……”“我就要你的身子!”“我的身子若不是你的,還能是誰的?”“既然肯奉獻你的身子,那這身子就不屬於你自己了,可以任我所為,予取予求……”
我靠你們還能再基點兒嗎?!
然而看李適的表情,卻只是在羨慕其君臣際遇,親密無間,貌似只有自己一個人想歪……
遂聽李適繼續說下去——李豫表示長源先生您這身體如今歸朕了,李泌便問:“陛下欲臣何為?”李豫道:“朕欲使先生食酒肉,有家室,受祿位,做俗人。”
李泌不由得落淚道:“臣絕粒已二十餘載,陛下又何必命臣斷棄志向呢?”
李豫乃道:“泣覆何益?先生今在九重之中,還能到哪裏去呢?”
李汲在心裏自動翻譯——“哭有啥用啊,就算喊破喉嚨也沒人來救你的,你還能逃到哪兒去?還是從了我吧美人兒……”
不由得暗中打了一個寒戰。
還以為李豫會如同乃父那樣,直接把官服披李泌身上,迫其就範呢,沒想到玩這一手……而且不僅僅要李泌做官,竟然還要給他討老婆!
“阿、阿兄肯從否?”
李適笑道:“正如聖人所言,身在九重,長源先生無路可遁。”隨即說明:“聖人雲,長衛都得娶崔氏之女,長源先生豈能不如啊?乃為說盧氏女。”
範陽盧氏,也是五姓七望之一,其北祖大房的盧承慶曾在高宗朝為度支尚書,加參知政事銜,北祖第三房的盧懷慎在玄宗朝為侍中兼吏部尚書,加同平章事銜,俱為宰相。李豫這回為李泌挑選的,就是盧懷慎的女孫。
李適介紹說:“盧懷慎有二子,長子奐,曾任尚書右丞,已歿,次子弈,為禦史中丞,死於亂事。盧奐二子,盧振為國子主薄,盧鈞為左武衛兵曹參軍,其女寡居,年不到三十,正好配於長源先生……”
李汲點頭,心說這唐朝不反對寡婦改嫁,倒是好風俗。
“盧弈亦有一子,名喚盧杞,今為朔方掌府掌書記,在仆固懷恩麾下,長衛從前可曾見過麽?”
李汲回想一下,仿佛有些印象——“莫非是那個相貌甚醜,軍中呼為‘藍面鬼’的?”
李適一皺眉頭:“其人是何相貌,孤卻不知——仆固懷恩既用為掌書記,想來有些才能,出兵後可召來一見——或許能如長衛一般,為孤臂助。”
既然詔命已下,李汲就不能再耽擱了,雖然青鸞尚未臨盆,也只得牽手灑淚而別……他從寶應軍中挑選了精兵三十名相隨,此外根據崔措的建議,把那些江湖異人也帶上了不少——包括尹申尹子束,還有那位清元先生常恒。
崔措滿心想要陪伴郎君同往,也礙著青鸞生產在即,家中不可無主,被迫耐住性子,留在長安。隨即李汲便從長安城正南明德門而出,會合了前往襄陽傳旨的宦官一行——一瞧那宦官,也是熟人,這不冉貓兒嗎?
李汲註目冉貓兒許久,不禁皺眉:“自定安行在相遇,忽忽數載,怎麽貓兒你絲毫也不見老呢?還是這般少年相貌……”
冉貓兒叉手道:“其實二郎若剃盡胡須,僅看面貌,也不見老啊。”
“什麽剃盡胡須?休得胡言!”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
但他隨即提醒李適:“前日阿兄求去,實有不得已的苦衷。肅宗皇帝方寵李輔國,又忌齊王,朝臣且多齟齬,則阿兄若不求去,怕是會落得張從周(張鎬)一般的下場……”
張鎬以宰相的身份,銜命出師,一舉收覆了河南、河東兩道,但還朝之後不久,就因為宦官們屢進讒言而被罷相,外放為荊州大都督府長史。一年後歸為太子賓客,又改左散騎常侍,不但只有虛銜,並無實權,並且莫名其妙地就卷進了岐王李珍的謀逆案——因為他買了李珍的房子——被貶為辰州司戶,僅僅從七品下的職銜……
李豫繼位之後,重新起用張鎬,但到目前為止,也仍無召其還朝之意,只是轉為撫州刺史罷了。
根據李汲的觀察,其實李泌憂國憂民之心未見得有多深厚,他前日出山純是為了答報李亨看重之德,此番還朝,也是為了與李豫的朋友交情。李泌是信道的,最懂得明哲保身之理,故而對於朝堂這潭混水,盡可能地不過深涉足,以免落到被貶甚至於被害的下場。
由此李汲才提醒李適:除非皇帝真有魄力,有擔當,肯為李泌遮風擋雨,否則怕是李泌不定何時,還會再起歸隱之心哪。
李適沈吟道:“張從周……嗯,孤會尋機向聖人進言,召張鎬還朝來的。”頓了一頓,又道:“今李輔國已死,齊王叔與聖人又……無甚嫌隙,則長源先生不必再起憂讒畏譏之心了吧?”
李汲搖搖頭:“李輔國雖死,魚朝恩還在,且程……宮廷之內,未必無人疑忌阿兄。況乎朝堂之上,必有望逐阿兄出宮外居者……”
李適咧嘴一笑:“你猜到了?”隨即頷首:“也是,聖人為長源先生購求長寧公主舊宅,正與長衛隔鄰——聖人也是好意,你們兄弟比鄰而居,往來總歸方便一些。”
李汲趁機低聲問道:“究竟是誰,進了阿兄的讒言?”
李適搖頭:“孤也不知。然……不能算是逐長源先生出宮,而是先生實不宜以山人的身份,長居禁中啊。”說著話斜睨李汲:“難道長衛盼望先生是佛圖澄,是智顗不成?”
“倆和尚……”李汲一撇嘴,“說起來,道教還沒出過一位國師呢。”
當然啦,他只是隨口發個感慨而已,並非樂意見到李泌變成什麽“大唐國師”,於是趕緊扯回話題來,問李適:“聖人將授阿兄何職?可能拜相登堂不能?”
李適一挑雙眉:“孤也不知。”頓了一頓,又問:“然不拘何職,怕是先生不肯接受……聖人也不便強迫先生。”
李汲脫口而出:“便強迫也無所謂。”
隨即解釋道:“阿兄的志向,是想做嚴子陵,國家有難,可備聖人咨詢,自身卻不願受拘束。雖說做兄弟的,不應當勉強長兄之志,以繁劇事務加諸其身,但……阿兄之才,僅任參謀,哪怕是國師,都未免太過可惜啦。
“阿兄就應該做宰相,即便不如諸葛孔明,也可拮抗荀文若。但若聖人不強迫,他自己是絕對不肯主動入彀的……”
李適聞言,雙眼稍稍一亮:“長衛也是讚成聖人用強的?”
李汲撇嘴笑笑:“在定安時,肅宗皇帝若不強將紫袍披於阿兄之肩,他恐怕連元帥府長史都不肯應命吧?”
李適連連點頭:“所言有理,孤會向聖人進言的。”
李汲心說啥進言啊,分明是李豫讓你拿這事兒來問我的吧。這樣也好,自己希望李泌可以立朝為相,一方面整頓朝綱,振興國勢,另方面我將來領兵在外,兄弟二人可以遙為呼應,不至於被什麽奸臣鉆了空子;為此,我好幾回恨不能親手扯下李泌的山人之服,當面撕個稀巴爛。
如今這惡人讓李豫去做,不傷我兄弟感情,那多好啊。
他和李適在禦橋分手,自歸寶應軍衙署。枯坐直到散衙,回家之後,第一句話就是吩咐崔措:“盡可能打探來瑱的資料,遞交於我。”
不僅僅搜集相關來瑱的情報,李汲翌日便請了假,前往兵部。他的兵部郎中只是寄祿而已,並不實際管事,但只是過去翻查些資料,還是沒人敢攔的。於是命小吏搬出有關山南東道各州地理、道路、駐軍情況,以及來瑱麾下諸將領的卷宗來,仔細研究。
真要是說服了來瑱還朝,下一步自己便要總統山南東道十州的兵馬,若不預先做些準備,怕是抓不住軍心哪。
轉眼便是九九重陽,按例散衙放假,李汲便又一次召聚好友,在呂妙真家設席宴飲——主要是為的辭行,過了佳節,最多幾日,我便要離開京城啦。但具體自己到哪裏去,擔任何職,終究詔命未下,故而不便透露。
李晟、馬燧都在座中,聞訊頗為艷羨,盡皆懇請李汲尋機向元帥進言,把我們倆也外放出去吧。李汲笑道:“前日方與魯王說起,洵美之才,可為帥府判司,甚至是長史。至於良器……”朝李晟一舉杯:“以良器的品階、資望,外放必為一鎮節度,乃非我所敢置喙者也。”
談說一陣,酒意酣暢,李晟站起身來,朝院中望望,搖頭道:“可惜,可惜,終究是倡家之庭,不夠寬敞,否則,倒可競射……”
馬燧見李汲有些茫然,便解釋道:“國初,為了提倡武風,每歲上巳、重陽日,天子都會賜王公以下競射,勝者有重賞。直到開元八年,侍禦史許景先奏雲,此舉空耗國庫,卻無實益,請求罷去,玄宗皇帝允準了……”
李汲一撇嘴:“國初百廢未興,猶能競射尚武,開元年間反倒擔心耗損國庫麽?由此公卿懶散,袖手空談戎事,遂使外鎮坐大,安史作亂……”
馬燧急忙擺手:“長衛慎言哪。”
李晟在旁笑道:“其實即便國初,也不可能百官俱習射術。我曾聽說過一首詩,乃是歐陽渤海(歐陽詢)嘲宋公蕭瑀不能射的……”
隨即曼聲長吟道:“急風吹緩箭,弱手馭強弓。欲高翻覆下,應西還更東。十回俱著地,兩手並擎空。借問誰為此,乃應是宋公。”
眾皆大笑,李汲手指院中道:“倘若今日與會的,都是蕭宋公一般,則這倡家之庭,便足可競射了。”
翌日便有詔命頒下,任命李汲為襄州刺史,兼襄、鄧、隋、郢四州防禦使,命其克日離京赴任。
李汲是在寶應軍衙署接受的任命,除了傳旨宦官外,李適也跟了過來,就在旁邊袖手而待——表面上是恰巧入覲,隨之同出,但李汲知道,這是有話要跟自己說啊。
於是接旨之後,便低聲問李適:“不是說給我一道十州的兵權麽?怎麽僅僅四州?”
李適解釋道:“長衛才入五品,十州節度使,實不便授也——政事堂肯定通不過啊……”
“便十州防禦使也可。”
李適笑笑:“其實山南東道之兵,齊聚商、襄二州,餘州些許戍卒,也不在長衛眼中。稍歇還會有密旨,使李棲筠發精兵,聽從長衛調遣,同往襄州去……”
——這是擔心一旦來瑱不肯領旨還朝,甚至於起什麽異心,李汲不至於赤手空拳,孤立無援。
“……若真能奪了來瑱的兵權,則山南東道主力,盡在長衛之手,便可北來與孤會合,共覆洛陽了。且待平滅叛賊,立下大功,全道節度自然到手——長衛休急。”
李汲點頭:“如此也好。”隨即撇清:“臣並非貪圖官職、權力,只怕所領兵少,不能成為殿下的臂助。”
李適點頭說我知道的,隨即扯了李汲一把,低聲說:“昨日重陽日,聖人在宮中,已定下了長源先生的官職……”
當時李適也進宮去向乃父獻禮,恭賀重陽佳節,所以李豫和李泌之間的對談,俱落其耳中,就此向李汲詳細描述起來——
據說李豫曾經多次暗示李泌,要給他官做,李泌卻推辭不受,於是李豫就趁著過節,打算來硬的了。
昨日召見李泌,一同佩戴茱萸、飲菊花酒,尋機便問:“今日佳節,王、公、妃、主各獻服玩於朕,為何先生獨無所獻啊?”
李泌回答道:“臣居禁中,自頭巾到足履,皆為陛下所賜,所餘僅此一身,哪有餘物進獻?”
李豫撫著李泌的背說:“朕之所求,正在先生此身。”
李泌忙道:“臣之身若非陛下所有,則誰有之?”
李豫順桿就爬:“先帝曾欲以宰相委屈先生,卻不能得;如今先生既肯奉獻自身,乃當任朕所為,此身不覆為先生所有也。”
李適轉述了這幾句對話,聽得李汲直起雞皮疙瘩——
“我只有這身子……”“我就要你的身子!”“我的身子若不是你的,還能是誰的?”“既然肯奉獻你的身子,那這身子就不屬於你自己了,可以任我所為,予取予求……”
我靠你們還能再基點兒嗎?!
然而看李適的表情,卻只是在羨慕其君臣際遇,親密無間,貌似只有自己一個人想歪……
遂聽李適繼續說下去——李豫表示長源先生您這身體如今歸朕了,李泌便問:“陛下欲臣何為?”李豫道:“朕欲使先生食酒肉,有家室,受祿位,做俗人。”
李泌不由得落淚道:“臣絕粒已二十餘載,陛下又何必命臣斷棄志向呢?”
李豫乃道:“泣覆何益?先生今在九重之中,還能到哪裏去呢?”
李汲在心裏自動翻譯——“哭有啥用啊,就算喊破喉嚨也沒人來救你的,你還能逃到哪兒去?還是從了我吧美人兒……”
不由得暗中打了一個寒戰。
還以為李豫會如同乃父那樣,直接把官服披李泌身上,迫其就範呢,沒想到玩這一手……而且不僅僅要李泌做官,竟然還要給他討老婆!
“阿、阿兄肯從否?”
李適笑道:“正如聖人所言,身在九重,長源先生無路可遁。”隨即說明:“聖人雲,長衛都得娶崔氏之女,長源先生豈能不如啊?乃為說盧氏女。”
範陽盧氏,也是五姓七望之一,其北祖大房的盧承慶曾在高宗朝為度支尚書,加參知政事銜,北祖第三房的盧懷慎在玄宗朝為侍中兼吏部尚書,加同平章事銜,俱為宰相。李豫這回為李泌挑選的,就是盧懷慎的女孫。
李適介紹說:“盧懷慎有二子,長子奐,曾任尚書右丞,已歿,次子弈,為禦史中丞,死於亂事。盧奐二子,盧振為國子主薄,盧鈞為左武衛兵曹參軍,其女寡居,年不到三十,正好配於長源先生……”
李汲點頭,心說這唐朝不反對寡婦改嫁,倒是好風俗。
“盧弈亦有一子,名喚盧杞,今為朔方掌府掌書記,在仆固懷恩麾下,長衛從前可曾見過麽?”
李汲回想一下,仿佛有些印象——“莫非是那個相貌甚醜,軍中呼為‘藍面鬼’的?”
李適一皺眉頭:“其人是何相貌,孤卻不知——仆固懷恩既用為掌書記,想來有些才能,出兵後可召來一見——或許能如長衛一般,為孤臂助。”
既然詔命已下,李汲就不能再耽擱了,雖然青鸞尚未臨盆,也只得牽手灑淚而別……他從寶應軍中挑選了精兵三十名相隨,此外根據崔措的建議,把那些江湖異人也帶上了不少——包括尹申尹子束,還有那位清元先生常恒。
崔措滿心想要陪伴郎君同往,也礙著青鸞生產在即,家中不可無主,被迫耐住性子,留在長安。隨即李汲便從長安城正南明德門而出,會合了前往襄陽傳旨的宦官一行——一瞧那宦官,也是熟人,這不冉貓兒嗎?
李汲註目冉貓兒許久,不禁皺眉:“自定安行在相遇,忽忽數載,怎麽貓兒你絲毫也不見老呢?還是這般少年相貌……”
冉貓兒叉手道:“其實二郎若剃盡胡須,僅看面貌,也不見老啊。”
“什麽剃盡胡須?休得胡言!”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