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王耽美小說網

第二十一章 隨朕來吧

關燈
建辰月(夏歷三月)中旬,郭子儀返回長安,接受詔命。其時李亨身體不豫,已然連續半個多月不曾召見過臣子了,朝中頗有些風言風語。於是郭子儀請命道:“老臣受命,將死於外,若不得見陛下,死不瞑目!”

李亨這才將郭子儀召入長生殿,就躺在病榻上握著他的手,說:“河東之事,一以委卿。”

郭子儀出宮之後,群臣都來探問,子儀道:“陛下確乎禦體不甚康健,見之頗使人哀傷垂泣……”言下之意:放心,皇帝還活著。

郭子儀去不幾日,李輔國便自稱從李亨處請來禦筆,以司農卿陶銳為京兆尹,並罷蕭華相位。據說李輔國進蕭華的讒言非止一日,李亨病中難以思考,實在被他煩不過了,乃道:“可如汝意。然蕭華忠謹,即不為宰相,不可貶之於外。”

於是退蕭華為禮部尚書,加元載同平章事,補入政事堂為相。

李汲聽說了這些事之後,本能地覺得:老閹在做準備了……可是皇後黨有什麽動向呢?事涉宮禁,他卻打聽不出來。

大家夥兒心裏都有數,皇帝的日子不多了……可是沒想到,翌月是建巳月(夏歷四月),甲寅日,李亨還茍著呢,忽報西內的上皇李隆基駕崩了!

李隆基被遷入西內太極宮之後,便等若囚徒,不但不能再跟外官接觸,抑且太極宮年久失修,他能夠轉悠的地方也不多,因而整天不是柱杖太息,就是捧著楊貴妃的遺物落淚……最終以七十八歲的高齡辭世。

當然皇家沒有“喜喪”一說,按禮而言,皇帝就應該親自前往太極宮,率領百官,哀悼上皇之逝。然而李亨壓根兒起不了身,於是只將禦座從大明宮移往太極宮太極殿,代表他去了,本身則在東內致哀。群臣在宰相們的帶領下,齊往太極殿對座跪拜,表達哀思,據說蕃官依胡俗嫠面而哭,甚至於拿刀子割下自己耳朵來的,不下四百餘人。

終究虎老餘威在,四十多年天子,誰都不敢輕視。李汲隱約覺得,李亨假借李輔國之手,將自家老爹囚禁在西內,其實也是無可奈何,不得不為之事……終究親情歸親情,政治歸政治,而政治往往是不能講親情的。

他這時候已然搬進了平康坊內的宅邸,欲將舊宅返還李適,李適卻不受,幹脆就租了出去。原本跟崔家商量婚期,李汲的意思是越快越好——他怕崔光遠掛——崔據卻似有意似無意地往後拖。同時請高人占蔔,二三月間並無佳期,所以一桿子就打發到四月去了,正在熱火朝天地整備婚禮用具,遍請賓朋,沒想到崔光遠還繼續挺著,李隆基卻先死了……

上皇也是皇帝,皇帝駕崩,喪期內肯定是不能成婚的,只得致書崔府,繼續往後押。

——————————

李隆基駕崩的那天晚上,李亨身體稍稍有些起色,正在寢殿安睡。恍惚之間,仿佛回到了逃離長安的那一天,他跪在老爹馬前,哭訴道:“百姓遮道而泣,都雲聖人拋棄彼等,聞之使人心碎。不如陛下先往蜀中,兒臣聚集流散之兵,安撫百姓,再徐徐趕上不遲……”

李隆基雖然年過七十,原本身體還很康健,腰不塌、背不躬,尚能騎馬射獵,就連須發也僅斑白而已;然而經過了“馬嵬之變”,被迫縊死楊貴妃,精神仿佛瞬間就垮掉了——即便棄都逃亡之時,都不見得有這麽頹喪——垂暮之態盡顯。他當下跨下馬來,顫巍巍牽著李亨的手,說:

“朕心力交瘁,難以再與叛賊交鋒,規覆兩京,這副重擔,只能暫交到你的肩上了……你不要冒險返回長安,但收攏散卒,暫守扶風,為朕斷後可也……”

李亨才自欣喜,突然之間,李隆基眉頭微微一擰,捉著李亨手腕的枯瘦的爪子同時一緊,搖頭道:“不成,不成……”

“陛下,什麽不成?”

“朕若去了,你或往靈武去篡位,又當如何處置啊?朕不放心孤身而行,你且隨朕來吧,隨朕來吧……”

李亨猛然從夢中驚醒,忽聽殿外傳來宦官的哭嚎聲:“稟報大家,西內方有報來,雲上皇、上皇……已然晏駕了!”

李亨聞報大驚,“噌”的一聲就從榻上坐將起來,嘴角連抽幾下,突然間覺得渾身上下,竟然無比的輕松。然而這輕松也不過一瞬間而已,隨即夢中老爹的話語又在耳畔響起——“朕不放心孤身而行,你且隨朕來吧,隨朕來吧……”

他猛地身子一抽搐,兩眼上翻,一跟頭滾至榻下,暈厥了過去……

於是只得僵臥在大明宮中,而使百官於太極宮發喪。一連數日,李亨一閉起雙眼,便恍恍惚惚重見夢中情境,而那句“你且隨朕來吧”,更是久在耳畔回想。他知道,自己時日無多了……

這一日昏睡醒來,只聽身邊傳來啜泣之聲,勉強偏過頭去一瞧,乃是張皇後正伏在榻上,哀傷垂泣。李亨緩緩地從被褥中伸出手去,張皇後察覺到了,趕緊一把握住,並且強展笑顏,說:“大家醒了?可吃了藥再睡,將養禦體……”

李亨搖搖頭:“不必了,無益也。”喘了幾口氣,問道:“上皇駕崩,以誰充山陵使?”

張皇後答道:“朝議為侍中苗晉卿。”

李亨點點頭:“可。”隨即略略提高了些聲音,為的是不僅僅張皇後,更多的人都能聽見——“朕病重不能理事,可命皇太子李豫監國。”

張皇後聞言大驚,忙道:“大家不可!”隨即趕緊找理由:“大家不過因為哀慟上皇之逝,禦體稍有不安罷了,只要好生將養,不日便瘳,何必要讓太子監國?”

李亨苦笑一聲:“朕纏綿病榻,非止一日,國事多舛,豈能不早早地思慮後事麽?且此時再命太子監國,其實也不算早了……”

張皇後不禁再次垂泣,伏榻叩頭道:“大家勿做此言……大家若有不諱,我與定王孤兒寡母,又何以自處啊?”

李亨搖搖頭:“太子純孝,必不會苛待你們母子,何必杞人憂天?”

“太子……太子之心,實不可測……”考慮到自己說太子壞話也不是一天兩天了,李亨始終聽不進去,況且李豫確實一直老老實實跟東宮呆著,沒毛病可挑啊,於是及時改口——“太子忠厚,恐受小人所惑,視我母子為肉中之刺……且奉節郡王,素來與我母子不和睦……”

李亨面色猛然間一沈,冷冷地望向張皇後:“適兒在我駕前,從未說過你和他十五叔(定王李侗)的壞話,何雲不睦?”

“這……”

“適兒的性子,朕了解,只須你母子安於其位,不去招惹他,他不會妄行無道,做下不孝之事,你且放心。”

“然……還有齊王,齊王將兵在外,素銜恨於我,必會煽惑太子,不利於定王!”

李亨想了一想,再次提高聲音:“那便詔命李倓還朝來吧。隴右……隴右……命兵部擇一能將代守可也。”

張皇後苦勸不聽,反被逐出殿外,當即拭盡腮邊淚痕,命左右召喚她幾名親信過來,商討大計。

“五賊”——朱輝光、陳仙甫、馬英俊、段恒駿、啖庭瑤——奉命來到,張皇後就問他們,皇帝已然下了詔命,要使太子監國——“似此,當如何處?”

啖庭瑤忙問:“此旨可阻麽?”張皇後兩眼一瞪:“如何阻得?!”

這些年張皇後一直在禁中密植黨羽,擴充勢力,但偏偏眼前橫著一座大山,百計難以逾越——那自然就是李輔國了。李輔國每日坐禁中理事,遙制外朝,但同時老閹也很清楚,宮廷才是他的根基所在,因而絲毫不敢輕慢,在避免與皇後黨起正面沖突的同時,亦遍植親信於各處要津。所以李亨在病榻之上,若對張皇後低語,或許外人不敢靠近偷聽,既是高聲宣旨,又怎麽可能瞞得過李輔國呢?

則李輔國知道了皇帝欲使太子監國之事,只要他不反對,張皇後又怎麽可能攔擋得住啊?

張皇後曾多次在李亨面前說李輔國的壞話,偏偏李亨信賴李輔國頗深——這麽貼心的奴才不好找啊,培養起來也不容易——將皇後之語全當馬耳春風;繼而張皇後欲抑先揚,建議李亨允許李輔國入政事堂——若老閹的精力被外朝牽扯得過多,或許在禁中就會放松一些了——李亨卻同樣堅不肯納。

皇帝性格是很軟弱,但他認準了的事情,也是很難扭轉轡頭的。

且說啖庭瑤聽了皇後的話,知道太子監國已成定局,不禁嘆息道:“太子本受群臣擁戴,若再掌監國之權,恐怕更不可制了!定王……定王將如何自處……”

張皇後朝他一瞪眼:“事若易為,還須召汝等來商量麽?”

朱輝光和段恒駿對視一眼,乃稽首道:“既如此,恐怕皇後不得不急定大計了。”

“汝所謂大計是……”

段恒駿壓低聲音說道:“聖人堅不肯易儲,而即便易儲,定王尚在沖齡,恐怕也難以服眾。若宰相輕視、百僚疑慮,李輔國趁機鼓搖內軍外兵,皇後危殆!豈不聞晉驪姬之事乎?且朝中又無荀息……”

春秋時代,晉獻公因寵妃驪姬的讒言,殺死世子申生,逼走另外兩個年長的兒子重耳、夷吾,最終立驪姬之子奚齊為嗣。然而獻公彌留之際,見奚齊年齡尚小,而朝臣多數懷念申生,唯恐身後亂起,便將驪姬母子托付給了忠臣荀息。

獻公死後不久,重臣裏克、邳鄭父等果然作亂,先遣人刺殺了奚齊,荀息覆立驪姬幼子卓子為君。裏、鄭等一不做,二不休,又派人殺死了卓子,荀息亦被迫自殺,於是晉國大亂……

張皇後原本寄望於其長男、興王李佋,可惜夭折了……正是因為李佋之死,使得李亨徹底放棄幻想,就此在朝臣的勸諫下,確定了李豫的皇太子地位。

然而張皇後尚有少子、定王李侗,故而仍存妄想,不肯善罷甘休——只是即便李佋尚在,到今天也還未成年,子以母貴,直接立為太子自無不可,而要特意將一位成年的皇太子扳下臺,改命孺子,那就不大合適啦,百官必不肯從。

所以段恒駿才會說:“即便易儲,定王尚在沖齡,恐怕也難以服眾。”到時候李輔國跟外朝諸臣就徹底站一條船上啦,則禁中的少年儲君能得安坐嗎?皇後您有可能利用兒子來掌控朝政,從而主宰天下嗎?

則如今,只有“急定大計”,或者不如說,“別定大計”了。

朱輝光解釋道:“阻撓定王繼統、皇後執政者,就今日情勢來看,不是太子,而是李輔國!必須先除李輔國,然後暫扶太子繼位,將之置於皇後羽翼之下。李輔國既去,宮中事,唯皇後一言以決,朝中事,皇後可經嗣天子下詔。則定王將來長成,必可踐祚。”

張皇後籌思半晌,最終還是不得不向現實低頭:“亦只能如此了……”

兒子年紀終究是太小啊——話說皇帝你就不能多挺個十年嗎——太平時節還則罷了,正當四方擾亂之際,只要還有別的選擇,朝臣們誰肯答應幼主登基?自古踐祚之孺子,有幾個能得好下場的?

只有如朱輝光所言,先捏著鼻子容忍李豫繼位了,只要自己能夠以太後的身份,控制得住李豫,則將來要他立定王為皇太弟,甚至於直接傳位給定王,都不為難……

“然而,如何除去李輔國?”李輔國若是不死,我仍然不能徹底掌控內廷啊,李豫就算變成傀儡,也很大可能性是他李輔國的傀儡,而不是我的……

朱輝光道:“能殺李輔國者,唯聖人也……”

“我常進言,奈何聖人總是不肯。”

“五賊”聞言,不由得面面相覷。

從皇後的口氣可以判斷得出,皇帝已到彌留之際,估計沒幾天好活了。其實最方便的辦法,就是包圍寢殿,隔絕內外,再假傳詔命,除去李輔國。但一則宮中不全是皇後的天下,一旦消息走漏,迫使李輔國鋌而走險,自己這些人反倒很危險了……

二則,包圍寢殿、假傳詔命,此乃破釜沈舟之計,不要說一旦有所失誤,等於直接把腦袋往刀子底下擱,而即便成功,獻言之人也很有可能被推出去當替罪羊……是以“五賊”全都沒有這個膽量,主動提出這條狠計來。

最好是皇後自己下此決斷,那即便將來要推人出去平息眾議,最多咱們五個抓鬮好了,誰都還有五分之四的存活機會。奈何等了一會兒,皇後也不知道是壓根兒沒想到啊,還是並不打算冒死一搏,始終不肯發話。

段恒駿只得回稟道:“過往能殺李輔國者,唯有聖人;而今卻又多了一人……”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