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三章 大功未竟
關燈
小
中
大
北衙諸軍,亦如南衙十六衛一般編制,軍主從二品上將軍,其次正三品大將軍、從三品將軍,然後是從六品上長史、正八品上錄事參軍事、正八品下倉兵騎胄參軍事等。
然而李倓卻介紹說,如今北衙六軍皆命將軍、大將軍(空缺上將軍很正常),底下班子往往缺員——因為兵額不足啊;唯有左右英武軍,下級班底基本上是全的,卻偏偏未設將主。
估計是擔心英武軍因此獨霸北衙,沒有制約吧,所以左右英武軍上將軍、大將軍、將軍等職,都當作本官、加銜賜予前線諸將了。具體執掌兩軍的,只是長史罷了。
——“其左英武軍長史為竇文場,其右英武軍長史為霍仙鳴。”
李汲當場就噴了,竟然是那倆貨啊!倒確實是故人……
想當年他跟李泌在定安行在的時候,入居宮禁,程元振派了三名低品宦官過來服侍起居,就正是這竇、霍二人,還有一個冉貓兒。
“聖人竟如此信用宦官麽?每使閹人典兵?見有一個魚朝恩還不夠……”
李倓輕輕搖頭:“不同,竇、霍二人實出程元振門下,而程元振……”壓低聲音道:“近日每常出入東宮。”
李汲聞言,一皺眉頭。
李倓又補充道:“昔日行軍既立,長源先生為元帥行軍長史,與你一同遷入帥府,你可知那竇、霍二人,又被撥隸去了何處?”
“委實不知,殿下指教。”
“他們都去服侍奉節郡王了。”
李汲恍然。看起來,宦官們也不全都是一條心,好比說他從前就瞧出來,李輔國和魚朝恩是相互利用的關系。至於程元振,雖然見過幾面,印象卻不深,如今聽李倓所言,大概是想巴李豫的大腿——好比昔日李輔國本出高力士門下,卻悉心為太子李亨謀劃,就是寄望著“一朝天子一朝臣”,總有翻身做主的一日。
而竇文場、霍仙鳴出自程元振門下,也如同高力士把李輔國安插在李亨身邊一般,程元振將二宦塞給了李適。至於將來是養虎為患——據說如今李輔國對高力士就沒好臉色——還是可以靠著師生之誼謀個晚年幸福,那就純粹賭運氣,誰都說不準了。
就目前而言,李豫、李適父子還是一條線上的螞蚱,則程元振和竇、霍二宦也處同一戰線,二宦入主左右英武軍,應該是程元振給李豫出的主意吧。只是二宦資歷太淺,瞧上去也沒魚朝恩那般等打——當然啦,對李汲來說,他打十個魚朝恩毫無問題——故此才需要勇武之士相助。
李汲雖然應承了回京,但總有公事要整理、交接,不可能即刻動身。其實自從薛邕等人到來後,幕府的日常工作已逐漸邁上正軌,不象去年那樣,只有一個楊公南累死累活地硬撐著場面。但薛邕等人都是文士,具體到募兵、練兵,他們是毫無經驗的,倘若李汲走了,這部分工作就有可能停擺。
李汲一方面向李倓推薦了陳桴——主要老陳足夠老成,辦事不至於出大錯——請李汲召其返回鄯州,另方面將手頭的工作,暫時移交給了賈槐。
賈槐一直想抱李汲的大腿,問題他同時還想做官,那便不可能回回跟李汲同進共退——官員而能長期維持上下級關系的,除非李汲做到刺史甚至於節度使,可以自辟僚屬——所以這回雖感郁悶,也不便辭去幕職,再隨著李汲返回京城去。
但這段時間,李汲練兵,賈槐實為助手,對於李汲那幾手活兒也基本摸清楚了,李汲又花了半天的時間,將自己前世從書中讀來,此世則是偷窺偷學而得的一些門徑,傾囊相授。
李汲說了:“賈兄啊,男兒大丈夫當有遠志,怎可能一輩子充作役卒呢?”賈槐雖然名義上是幕府的隨軍要籍,實際長處只有善跑,所以短程送信,李倓往往派他去——長途就不必了,有馬呢。李汲說你若耽於此道,撐死七八品啊,不可能再高了。
“既精棍棒,乃可勤學軍中器械,並練兵之法。倘若練兵有成,將來五六品不難得也。”
此外李汲還寫下幾封書信,派人送去鄯城,向郭昕、李元忠、陳桴、羿鐵錘等人逐一道別——終究都是並肩奮戰的同袍,就此遠離,不說一聲實在過意不去——並且暗示河北戰事有可能不利,西軍主力恐難遽歸,則將來蕃賊再來侵擾,你們可千萬要當心啊。
楊炎等人紛紛設宴,為李汲餞行,不過很明顯都是應付人情事故罷了,唯有杜甫純出真情實感,並且還贈詩一首——“詔發東山將,秋屯隴右兵。昂揚親部曲,煊赫繼家聲。三月師逾整,群胡勢就烹。此歸功未竟,忍淚獨含情。”
李汲來到隴右之時,雖然跟在李倓身邊,大軍相伴,其實孤身一人,此番返京,卻有家人要帶——自然是侍妾青鸞了。青鸞聽說要到長安去,頗為歡喜,卻又多少有些怯意,一邊收拾行裝,一邊小聲地問李汲:“郎君,聽說中京繁華,超過鄯州百倍,不知是何等境況啊?妾於都中風俗,絲毫不知,可會遭人嘲笑?若是丟了郎君的臉面……”
她本籍是在蘭州廣武縣,尚未成年,老爹便在石堡戰死了,母女兩個受牽連被貶為官妓,押至鄯州,整整十年,就從未離開過,所以長安對於她來說,仿佛另一個世界,甚至於是夢中的世界一般。
李汲笑著安慰她:“我也不是長安人氏,都中有些什麽風俗,我哪裏知道。但中京城內,四方官員輻輳,南北來客匯聚,真正本地土著能有幾個?誰來笑你。”隨即一挺胸脯:“且是我李汲的女人,誰敢笑你?我擰下他的頭來!”
可是想想即將返回長安,李汲心裏也多少有些打鼓——他倒不是怕李輔國,也不知道那閹賊會出什麽招兒,平空擔心無用,到時候見招拆招便是了,而是……這都中米貴,居大不易啊。
此前在長安,他是寄住在賈槐家中,而賈槐是李豫給找的房子,真要自己租屋住,估計就他那點點俸祿,連個零頭都不夠。自己在隴右幕中,一個月有五千俸錢,應該夠在長安賃一所小宅了,問題充入左英武軍為參軍,品級是提升了,俸祿卻減少了一多半兒……
況且既已有了家室,總不能與人合租吧?且若房屋太小,怕是青鸞面上無光。
說不得,還得去找李豫、李適父子倆打秋風——是你們強要命我回京的呀,這住房問題,你們總得給我完滿地解決嘍!
不過他在鄯州半載有餘,青鸞持家得法,日常倒是沒有太大開銷,整整攢下來兩萬多錢,並且臨行前,李倓按照慣例,又相贈萬錢作為餞別之禮。只是胯下坐騎本是軍馬,身上甲胄、兵器,也是軍械,即便近水樓臺可以私人購得,也須自己掏錢——楊炎在這方面摳得很死,堅決不肯違反制度——偏偏李汲又不肯放棄良驥、快刀,最後估價竟值六千餘錢……
然後又買了一輛馬車供青鸞乘坐,雇了一名車夫,準備好於路的吃食、用具——因為兵燹,道上很多驛站都被廢棄,尚未完全恢覆,光靠公家是很難趕遠路的。他把剩餘的錢,零頭交給青鸞保管,兩萬錢則找商行換成了飛錢。
飛錢就類似於後世的匯票,因為銅錢太過沈重,不便隨身攜帶——兩萬錢就得一百二十五斤了(唐斤),甚至超過了李汲的體重——故而某些大城市內的商行就會收錢發給票券,準到別城合券支取,一般千錢收十到三十文手續費。據說曾有官員上奏,說應該將此飛錢之利收歸朝廷,只準各道、郡官衙經營;然而只收百分之一到三的費用,官府不便,收得多了,商賈、百姓不便,禦史乃堅決反對,由此作罷。
二月底,辭別眾友,李汲帶著青鸞離開了鄯州,曉行夜宿,足足半個多月,方才抵達長安城外。在便橋歇宿的時候,驛卒來問:“可是從隴右來的左英武軍李參軍麽?”李汲點頭:“過所方才也予汝看了,還問怎的?”
驛卒諂笑道:“只是確認一聲罷了——稟報參軍,有人求見。”
李汲頗有些疑惑——我還沒進長安城呢,怎麽就能碰見熟人哪?
“請進來吧。”
驛卒躬身退出門外,很快,一名白衣少年叉手趨入,見到李汲,納頭便拜,口稱:“敝上特遣小人來此,迎迓李參軍——小人已在便橋等候了整整七日,如何參軍才到啊?”
李汲雙手攙扶他起身,只見這少年看似十七八歲,身量不高,一張圓盤臉,眉目清秀——仿佛有些眼熟,卻一時間想不起來了。
“請恕李某眼拙,貴價是……咱們可曾見過的麽?”
那少年笑道:“不怪李參軍,小人尚未長成,容貌三日一變,況乎歲餘未見——昔在定安,曾經服侍過李參軍與長源先生的,可還有印象麽?”
李汲這才恍然大悟——“你是冉……冉貓兒!”
他心說怪不得呢,十七八歲的小夥子,嘴唇上竟連點兒絨毛都沒有,原來是宦官啊。
便拉冉貓兒並坐,冉貓兒連連擺手,表示不敢,請李汲坐下,他只在旁侍立。青鸞知道二人有話要說,略略施禮後便避出去了。冉貓兒等她出了門,這才笑著說:“原來李參軍身旁已有服侍之人,怪不得來之遲也……”要是你獨自一人,跨馬登程,不至於今天才到啊——“敝上盼參軍來,真如大旱之盼雲霓。”
李汲確認道:“你所說的‘敝上’是指……聽說你去服侍了奉節郡王?”
冉貓兒點頭:“正是郡王殿下,特遣奴婢來迎李參軍……”
李適這會兒已經舉行過成年禮了,並且李亨給安排了一名滎陽鄭氏之女做長孫的正妃。根據冉貓兒所說,李適仍舊居住在百孫院中,但李豫卻終於擺脫了十王宅,被遷入東宮。
只不過吧,東宮僚屬依然不全,太子左右率府只有空架子,而且東宮是在西內太極宮的東側,皇帝卻住在東內大明宮,所以李豫仍舊難以親近皇帝和國家中樞,形同圈禁——只不過籠子比十王宅要大一些,華彩一些罷了,且一家獨居,更顯孤清……
隨即冉貓兒從袖中抽出一張四疊的紙來,雙手遞給李汲,李汲接過來,展開一瞧,哎呦,竟然是張房契!
那爺兒倆還不錯,我這尚未進京,更沒開口討要,主動就把房子給安排好了——就是嘛,要人賣命,就先得讓人安身立家。
便問:“此太子殿下所賜麽?”冉貓兒搖搖頭:“是郡王命小人交給參軍的——為避人耳目也。”
看李汲臉上露出疑惑的表情來,他便詳細解釋說:“此宅在安興坊東北,距離百孫院不甚遠,一應家什、仆役俱已齊備。參軍明日入城後,便可往住,晚間切莫外出,郡王當親來拜訪。
“只為郡王而結交官員,恐惹物議,故而多半夤夜私密而至,參軍慎勿告訴他人知道……”
李汲笑著問他:“何必如此謹慎?我去歲在長安時,楚、齊二王府也都是常出常入的。”
冉貓兒道:“此一時,彼一時也……”
因為去年進入長安城的時候,李汲身上雖有品秩、散官,卻並沒有實職,其實跟平頭百姓差別不大,則無論李豫父子還是李倓,與之結交,時相往來,都不犯什麽忌諱。如今不同了,李汲不但有了實職,並且還供職於禁軍,那就必須防著某些有心人啦——你奉節郡王刻意結交禁軍將校,意欲何為?
其實吧,從前也沒那麽多破事兒,終究李汲不過一介青袍小吏罷了。但如今有了李輔國的“察事廳子”,慣於探人隱私,加之李適的身份又比較敏感,行事自然以謹慎為要。
李汲聽了冉貓兒的解釋,點頭表示理解,冉貓兒隨即便辭去了——“奴婢自當急歸城內,通知郡王,參軍到也。”
然後在便橋驛站歇息一晚,翌日清晨,李汲便跨上坐騎,領著青鸞的乘車,直向長安城而來。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
然而李倓卻介紹說,如今北衙六軍皆命將軍、大將軍(空缺上將軍很正常),底下班子往往缺員——因為兵額不足啊;唯有左右英武軍,下級班底基本上是全的,卻偏偏未設將主。
估計是擔心英武軍因此獨霸北衙,沒有制約吧,所以左右英武軍上將軍、大將軍、將軍等職,都當作本官、加銜賜予前線諸將了。具體執掌兩軍的,只是長史罷了。
——“其左英武軍長史為竇文場,其右英武軍長史為霍仙鳴。”
李汲當場就噴了,竟然是那倆貨啊!倒確實是故人……
想當年他跟李泌在定安行在的時候,入居宮禁,程元振派了三名低品宦官過來服侍起居,就正是這竇、霍二人,還有一個冉貓兒。
“聖人竟如此信用宦官麽?每使閹人典兵?見有一個魚朝恩還不夠……”
李倓輕輕搖頭:“不同,竇、霍二人實出程元振門下,而程元振……”壓低聲音道:“近日每常出入東宮。”
李汲聞言,一皺眉頭。
李倓又補充道:“昔日行軍既立,長源先生為元帥行軍長史,與你一同遷入帥府,你可知那竇、霍二人,又被撥隸去了何處?”
“委實不知,殿下指教。”
“他們都去服侍奉節郡王了。”
李汲恍然。看起來,宦官們也不全都是一條心,好比說他從前就瞧出來,李輔國和魚朝恩是相互利用的關系。至於程元振,雖然見過幾面,印象卻不深,如今聽李倓所言,大概是想巴李豫的大腿——好比昔日李輔國本出高力士門下,卻悉心為太子李亨謀劃,就是寄望著“一朝天子一朝臣”,總有翻身做主的一日。
而竇文場、霍仙鳴出自程元振門下,也如同高力士把李輔國安插在李亨身邊一般,程元振將二宦塞給了李適。至於將來是養虎為患——據說如今李輔國對高力士就沒好臉色——還是可以靠著師生之誼謀個晚年幸福,那就純粹賭運氣,誰都說不準了。
就目前而言,李豫、李適父子還是一條線上的螞蚱,則程元振和竇、霍二宦也處同一戰線,二宦入主左右英武軍,應該是程元振給李豫出的主意吧。只是二宦資歷太淺,瞧上去也沒魚朝恩那般等打——當然啦,對李汲來說,他打十個魚朝恩毫無問題——故此才需要勇武之士相助。
李汲雖然應承了回京,但總有公事要整理、交接,不可能即刻動身。其實自從薛邕等人到來後,幕府的日常工作已逐漸邁上正軌,不象去年那樣,只有一個楊公南累死累活地硬撐著場面。但薛邕等人都是文士,具體到募兵、練兵,他們是毫無經驗的,倘若李汲走了,這部分工作就有可能停擺。
李汲一方面向李倓推薦了陳桴——主要老陳足夠老成,辦事不至於出大錯——請李汲召其返回鄯州,另方面將手頭的工作,暫時移交給了賈槐。
賈槐一直想抱李汲的大腿,問題他同時還想做官,那便不可能回回跟李汲同進共退——官員而能長期維持上下級關系的,除非李汲做到刺史甚至於節度使,可以自辟僚屬——所以這回雖感郁悶,也不便辭去幕職,再隨著李汲返回京城去。
但這段時間,李汲練兵,賈槐實為助手,對於李汲那幾手活兒也基本摸清楚了,李汲又花了半天的時間,將自己前世從書中讀來,此世則是偷窺偷學而得的一些門徑,傾囊相授。
李汲說了:“賈兄啊,男兒大丈夫當有遠志,怎可能一輩子充作役卒呢?”賈槐雖然名義上是幕府的隨軍要籍,實際長處只有善跑,所以短程送信,李倓往往派他去——長途就不必了,有馬呢。李汲說你若耽於此道,撐死七八品啊,不可能再高了。
“既精棍棒,乃可勤學軍中器械,並練兵之法。倘若練兵有成,將來五六品不難得也。”
此外李汲還寫下幾封書信,派人送去鄯城,向郭昕、李元忠、陳桴、羿鐵錘等人逐一道別——終究都是並肩奮戰的同袍,就此遠離,不說一聲實在過意不去——並且暗示河北戰事有可能不利,西軍主力恐難遽歸,則將來蕃賊再來侵擾,你們可千萬要當心啊。
楊炎等人紛紛設宴,為李汲餞行,不過很明顯都是應付人情事故罷了,唯有杜甫純出真情實感,並且還贈詩一首——“詔發東山將,秋屯隴右兵。昂揚親部曲,煊赫繼家聲。三月師逾整,群胡勢就烹。此歸功未竟,忍淚獨含情。”
李汲來到隴右之時,雖然跟在李倓身邊,大軍相伴,其實孤身一人,此番返京,卻有家人要帶——自然是侍妾青鸞了。青鸞聽說要到長安去,頗為歡喜,卻又多少有些怯意,一邊收拾行裝,一邊小聲地問李汲:“郎君,聽說中京繁華,超過鄯州百倍,不知是何等境況啊?妾於都中風俗,絲毫不知,可會遭人嘲笑?若是丟了郎君的臉面……”
她本籍是在蘭州廣武縣,尚未成年,老爹便在石堡戰死了,母女兩個受牽連被貶為官妓,押至鄯州,整整十年,就從未離開過,所以長安對於她來說,仿佛另一個世界,甚至於是夢中的世界一般。
李汲笑著安慰她:“我也不是長安人氏,都中有些什麽風俗,我哪裏知道。但中京城內,四方官員輻輳,南北來客匯聚,真正本地土著能有幾個?誰來笑你。”隨即一挺胸脯:“且是我李汲的女人,誰敢笑你?我擰下他的頭來!”
可是想想即將返回長安,李汲心裏也多少有些打鼓——他倒不是怕李輔國,也不知道那閹賊會出什麽招兒,平空擔心無用,到時候見招拆招便是了,而是……這都中米貴,居大不易啊。
此前在長安,他是寄住在賈槐家中,而賈槐是李豫給找的房子,真要自己租屋住,估計就他那點點俸祿,連個零頭都不夠。自己在隴右幕中,一個月有五千俸錢,應該夠在長安賃一所小宅了,問題充入左英武軍為參軍,品級是提升了,俸祿卻減少了一多半兒……
況且既已有了家室,總不能與人合租吧?且若房屋太小,怕是青鸞面上無光。
說不得,還得去找李豫、李適父子倆打秋風——是你們強要命我回京的呀,這住房問題,你們總得給我完滿地解決嘍!
不過他在鄯州半載有餘,青鸞持家得法,日常倒是沒有太大開銷,整整攢下來兩萬多錢,並且臨行前,李倓按照慣例,又相贈萬錢作為餞別之禮。只是胯下坐騎本是軍馬,身上甲胄、兵器,也是軍械,即便近水樓臺可以私人購得,也須自己掏錢——楊炎在這方面摳得很死,堅決不肯違反制度——偏偏李汲又不肯放棄良驥、快刀,最後估價竟值六千餘錢……
然後又買了一輛馬車供青鸞乘坐,雇了一名車夫,準備好於路的吃食、用具——因為兵燹,道上很多驛站都被廢棄,尚未完全恢覆,光靠公家是很難趕遠路的。他把剩餘的錢,零頭交給青鸞保管,兩萬錢則找商行換成了飛錢。
飛錢就類似於後世的匯票,因為銅錢太過沈重,不便隨身攜帶——兩萬錢就得一百二十五斤了(唐斤),甚至超過了李汲的體重——故而某些大城市內的商行就會收錢發給票券,準到別城合券支取,一般千錢收十到三十文手續費。據說曾有官員上奏,說應該將此飛錢之利收歸朝廷,只準各道、郡官衙經營;然而只收百分之一到三的費用,官府不便,收得多了,商賈、百姓不便,禦史乃堅決反對,由此作罷。
二月底,辭別眾友,李汲帶著青鸞離開了鄯州,曉行夜宿,足足半個多月,方才抵達長安城外。在便橋歇宿的時候,驛卒來問:“可是從隴右來的左英武軍李參軍麽?”李汲點頭:“過所方才也予汝看了,還問怎的?”
驛卒諂笑道:“只是確認一聲罷了——稟報參軍,有人求見。”
李汲頗有些疑惑——我還沒進長安城呢,怎麽就能碰見熟人哪?
“請進來吧。”
驛卒躬身退出門外,很快,一名白衣少年叉手趨入,見到李汲,納頭便拜,口稱:“敝上特遣小人來此,迎迓李參軍——小人已在便橋等候了整整七日,如何參軍才到啊?”
李汲雙手攙扶他起身,只見這少年看似十七八歲,身量不高,一張圓盤臉,眉目清秀——仿佛有些眼熟,卻一時間想不起來了。
“請恕李某眼拙,貴價是……咱們可曾見過的麽?”
那少年笑道:“不怪李參軍,小人尚未長成,容貌三日一變,況乎歲餘未見——昔在定安,曾經服侍過李參軍與長源先生的,可還有印象麽?”
李汲這才恍然大悟——“你是冉……冉貓兒!”
他心說怪不得呢,十七八歲的小夥子,嘴唇上竟連點兒絨毛都沒有,原來是宦官啊。
便拉冉貓兒並坐,冉貓兒連連擺手,表示不敢,請李汲坐下,他只在旁侍立。青鸞知道二人有話要說,略略施禮後便避出去了。冉貓兒等她出了門,這才笑著說:“原來李參軍身旁已有服侍之人,怪不得來之遲也……”要是你獨自一人,跨馬登程,不至於今天才到啊——“敝上盼參軍來,真如大旱之盼雲霓。”
李汲確認道:“你所說的‘敝上’是指……聽說你去服侍了奉節郡王?”
冉貓兒點頭:“正是郡王殿下,特遣奴婢來迎李參軍……”
李適這會兒已經舉行過成年禮了,並且李亨給安排了一名滎陽鄭氏之女做長孫的正妃。根據冉貓兒所說,李適仍舊居住在百孫院中,但李豫卻終於擺脫了十王宅,被遷入東宮。
只不過吧,東宮僚屬依然不全,太子左右率府只有空架子,而且東宮是在西內太極宮的東側,皇帝卻住在東內大明宮,所以李豫仍舊難以親近皇帝和國家中樞,形同圈禁——只不過籠子比十王宅要大一些,華彩一些罷了,且一家獨居,更顯孤清……
隨即冉貓兒從袖中抽出一張四疊的紙來,雙手遞給李汲,李汲接過來,展開一瞧,哎呦,竟然是張房契!
那爺兒倆還不錯,我這尚未進京,更沒開口討要,主動就把房子給安排好了——就是嘛,要人賣命,就先得讓人安身立家。
便問:“此太子殿下所賜麽?”冉貓兒搖搖頭:“是郡王命小人交給參軍的——為避人耳目也。”
看李汲臉上露出疑惑的表情來,他便詳細解釋說:“此宅在安興坊東北,距離百孫院不甚遠,一應家什、仆役俱已齊備。參軍明日入城後,便可往住,晚間切莫外出,郡王當親來拜訪。
“只為郡王而結交官員,恐惹物議,故而多半夤夜私密而至,參軍慎勿告訴他人知道……”
李汲笑著問他:“何必如此謹慎?我去歲在長安時,楚、齊二王府也都是常出常入的。”
冉貓兒道:“此一時,彼一時也……”
因為去年進入長安城的時候,李汲身上雖有品秩、散官,卻並沒有實職,其實跟平頭百姓差別不大,則無論李豫父子還是李倓,與之結交,時相往來,都不犯什麽忌諱。如今不同了,李汲不但有了實職,並且還供職於禁軍,那就必須防著某些有心人啦——你奉節郡王刻意結交禁軍將校,意欲何為?
其實吧,從前也沒那麽多破事兒,終究李汲不過一介青袍小吏罷了。但如今有了李輔國的“察事廳子”,慣於探人隱私,加之李適的身份又比較敏感,行事自然以謹慎為要。
李汲聽了冉貓兒的解釋,點頭表示理解,冉貓兒隨即便辭去了——“奴婢自當急歸城內,通知郡王,參軍到也。”
然後在便橋驛站歇息一晚,翌日清晨,李汲便跨上坐騎,領著青鸞的乘車,直向長安城而來。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