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章 (12)
關燈
小
中
大
業為朝廷做事了。
作為受到無端攻擊的東宮,徒景年承受了承慶帝的愧疚光環攻擊,皇帝的愧疚不在於他會向你道歉,而是實實在在的好處。承慶帝如今很樂意在所有人面前表現對太子的寵愛與看重,徒景年大了,事情也多了,如今不能經常跟承慶帝一起用膳,承慶帝幾乎每頓飯,看到什麽徒景年喜歡吃的東西,就直接命人連爐子一起,賞賜給東宮。除此之外,別的賞賜也是一樣不少。
徒景年也是投桃報李之人,也樂得跟承慶帝表演一番什麽叫做父慈子孝,同樣,沒事就跑到承慶帝那邊盡孝,看到什麽稀奇的吃食點心方子,立馬叫人做了,連方子一起送到大明宮,平常也是噓寒問暖,承慶帝恨不得跟所有人顯擺兒子的孝心,一下子,到處都是恭維承慶帝跟太子父親情深的聲音。
一切都非常穩當,然後承慶帝再次丟出了一個炸彈出來,他又想要南巡了!
☆、56
皇城就這麽大點地方,哪怕找來的工匠都是天下頂尖的,有本事讓禦花園一年四季百花盛開,也不能改變住的時間長了,就讓人覺得無聊的現實。若是一直宅著,習慣了自然沒事,但是承慶帝已經出去玩過了,這會兒覺得無聊了,自然想要再出去晃悠一圈!那麽,去哪兒呢?自然是江南。
江南的四時風光都各有韻味,不知道多少文人墨客為此寫了多少詩篇,承慶帝上次出行,並未玩得痛快,因此,這次幹脆就打算早點出發,在江南蘇杭那些地方盤桓一段時日。當然,名義上自然不是皇帝想要出去旅游了,而是要去親訪南方那邊推行良種的情況。既然有了合適的旅游,下面的臣子自然也不能反對了,因此,只得認命地開始準備。
然而這一次,徒景年沒有撈到跟著出行的機會,承慶帝直接下旨,命太子監國,整套詹事府的班子也跟著一起留了下來,按照承慶帝的意思,徒景年過兩年都是娶妻的時候了,也該多做點事,給自己這個父皇分憂了。
徒景年卻不覺得承慶帝是真的要自己給他分憂,估摸著之前的事情,還是給承慶帝留下了一些疑惑的,這算是一種考驗吧!因此,佯作小兒女態,撒嬌耍賴了一番,最終無果之後,只得跟承慶帝依依惜別了。
承慶帝出發,徒景年帶著人一直送出了五六十裏,眼看著太陽都快西下了,才依依不舍地停住了腳步,又目送著車隊遠離了自己的視線,這才起身回城。好在回城坐的不是輦車,而是騎馬,加上如今的官道已經是水泥的,沒有那麽多塵土,也非常平整,速度快了很多,總算在太陽下山之前趕回了皇城。
這會兒其實還是夏天,天氣正熱的時候,承慶帝他們在馬車裏面有冰盆,徒景年站在外面可沒有。出城的時候,穿得又比較正式,裏三層外三層的,要不是徒景年這幾年練武的事情一直沒擱下,身體素質很是不錯,都要中暑了。不過,這會兒還不是休息的時候,徒景年對跟隨自己出城的詹事府一幹官員很是勉勵了一番,又叫下面的宮人將原本準備好的祛暑的冰鎮酸梅湯給擡了出來,給詹事府的官員每人倒了一大碗,又叫人切了幾個用井水湃過的西瓜過來,給這些人分了,然後溫言道:“今日天氣炎熱,幾位大人先用點西瓜消消暑,回去之後早點休息吧,孤這邊,還得仰仗諸位呢!”
“太子殿下言重了,這本是吾等分內之事!”這些官員連忙謙遜起來。
等到一幹官員吃了幾片西瓜,喝了點酸梅湯,消去了一身的暑氣,然後告退之後,徒景年才回了自己的寢宮,好好泡了個加了清熱去火之類藥材的藥澡,然後擦幹了頭發,換了一身輕薄的中衣,直接躺到了床上,斜倚著一個軟枕,開始琢磨自個接下來應該做的事情。
朝中那些事情,自然自己是不能拿主意的,還是得跟以前一樣,自己這邊過個目,再拿去給承慶帝拿主意,然後自個照辦就行了!徒景年並不是什麽急躁的人,跟處理來自全國各地的奏折相比,他覺得自己還是應該好好跟承慶帝聯系聯系感情。
聯系感情的事情說起來難也難,說簡單其實也簡單。第二天,徒景年就在給承慶帝遞交折子的時候附帶了一封信。信寫得非常煽情肉麻,就是說一早起來,想要去大明宮,才想起來父皇你離京南巡了,心裏一下子就覺得有些失落惶惑,這麽多年父皇你一直在我身邊,保護我教導我,現在你才一離開,自己就不知道怎麽辦才好了雲雲!反正把自己寫成了一個被父親丟下的小可憐,叫人看得好氣又好笑。
承慶帝離京還不遠,不到一天,折子和信就都送到了,承慶帝看到有徒景年的來信,自然先把信拆了看,看到徒景年把自己描寫得那麽可憐兮兮,不由失笑,也不去看折子,先叫人磨了墨,就開始給徒景年寫回信,先是教訓了徒景年一番,老大不小的人了,放到普通人家已經是家中能頂立門戶的大人了,居然還是這般小兒女態,實在是該打!然後又溫言撫慰了徒景年一番,大意就是兒子你在家裏乖乖的,老爹我回來給你獎勵!
承慶帝寫完了回信,又看過了徒景年送過來的折子,都是詹事府處理過的,但是,上面也不過是寫了一些建議,最終還是要由承慶帝拿主意,反正真正重要的事情,還是會快馬送到承慶帝那邊,這些東西哪怕經過了一來一回的折騰,其實也耽誤不了多少時間。承慶帝看了還算滿意,想了想,又打開了信封,在後面又加了一點內容,就是對朝政的一些指點了。
徒景年照舊在第二天就收到了信,然後很是熱情洋溢地回了一封信過去,先是感激了一番承慶帝的教導,然後是一如既往的肉麻話,隨信又送上了一大包的硝石,並在信裏面註明,自己因為見天氣一直炎熱,生怕父皇你帶的冰不夠,行路辛苦,因此在查找了不少資料之後,發現古籍上有記載,用硝石可以制冰,而且曬幹了還可以反覆使用,因此特意送上硝石,讓父皇你不再為暑熱困擾。
承慶帝對此自然是承情的,今天的夏天似乎格外漫長,往年這個時候,天氣其實已經開始轉涼了,但是今年至今還沒有下過雨,之前承慶帝執意出行,欽天監還勸阻過,說是請承慶帝等到半月之後再行出發,承慶帝自然不樂意,不下雨正好啊,下雨天出行多麻煩啊,哪怕現在有水泥路了,路上不會泥濘,可是,跟隨在一側的龍禁尉,儀仗隊什麽的,冒著雨還讓人家走,多不方便啊!他卻是沒想到,大熱天的還讓人家走,不是更不人道。
因此承慶帝很是大手筆地叫人用硝石制了一大堆的冰塊,命人分給了隨行的文武官員還有勳貴宗親,下面品級比較低的人卻是別想了,不過他們也聽說了消息,幹脆托了人,大部隊紮營的時候快馬跑到附近的道觀之類的地方,同樣買了不少硝石回來,不說別的,將水壺裏的水直接凍成冰,直接揣在身上,覺得熱了喝一口冰水,肯定要舒服很多。
徒景年可不知道自己給承慶帝送一回禮物,最後弄出這麽多事情來,他現在對每天跟承慶帝兩人信件交流有些樂此不疲的意思,承慶帝也是樂在其中,這父子兩個仗著有專用快遞通道,信件什麽的,一天都不會落下,隨信的還有一些禮物。比如說,徒景年名下皇莊裏種出來的一些水果,什麽哈密瓜、葡萄、柿子、石榴之類的,反正是莊子上報了說水果成熟了,立馬命人挑了賣相好的,直接叫人快馬送過去。承慶帝也不白吃徒景年的,一方面賞賜給大臣宗親的時候,難免要炫耀一下,這是太子特意進上的,其實這些年年都有,不過以前都是直接送到宮裏面,如今卻要命人快馬追上承慶帝的鑾駕,送到承慶帝手裏,多了個過程,自然顯得更加珍貴起來。哪怕路上其實不缺水果,畢竟,雖說承慶帝說了,一路上不必總是進城,打擾當地,但是,皇帝吃的用的,哪樣不是最好最新鮮的,隨行的內務府的人自然要天天跑到附近的縣城采購,裏面並不缺新鮮的蔬果,哪怕比不上皇莊裏面千挑萬選,精心伺候的品種,卻也差不到哪兒去。不過,很多時候就是個名義,就像是後世,同樣一種水果,吃起來味道也差不多,甚至比國產的還差一點,但是進口的就是金貴。這太子進上的,和內務府采購的,那能一樣嗎?
徒景年也從一開始僅僅是訴說想念之情,也開始寫一些自己的日常生活,比如說,出去散步,看到花園裏的花突然開了,還有平常吃了什麽,反正各種生活瑣事,幾乎是事無巨細,都給寫在了信上,也不嫌煩。
承慶帝也在這樣的父子互動裏面得到了樂趣,同樣天天花時間專門給徒景年寫信,路過某地,還要將當地的特產給徒景年送一份回去,是個長眼睛的人都能看出來,承慶帝跟太子之間深厚的父子之情,幾乎要亮瞎人的雙眼。
內閣的人就是被亮瞎眼的人群,明面上稱讚皇帝和太子父子情深,背地裏面紛紛感慨,太子此舉果然高明,沒錯,皇帝如今還好端端的呢,太子已經比自個的兄弟早邁出了一大步,如今一直還保持著領先優勢,何必要急著再往前呢,再往前就直接撞你爹背上啦,小心你爹一巴掌扇死你,所以,跟在你爹後面一步,借著這一步的優勢討好賣乖,看著你爹怎麽說話,怎麽做事,學著點,但是想要自個做,等你爹自己放手再說!至於其他的皇子,這些老成精的閣老們“呵呵”了兩聲,才多大點人啊,有什麽好說的!就算是現在大一點的二皇子,論起資質來也比太子差遠了好吧!其他的皇子還看不出賢愚呢,結果,幾個後妃和她們的家族就開始蹦跶,也不怕蹦得太厲害了,直接一頭摔死了!
果然,之前沒有受到足夠教訓的某家人又開始跳出來刷存在感了!
☆、57
甄家這些年來嘗到了不少作為某種意義上外戚的好處,宮裏有個德妃吹枕頭風,家裏還有個可以供在神龕上的老太太,甄家如今那叫一個蒸蒸日上,之前的事情,雖說砍掉了甄家一些枝葉,但是在發現,遇到了那樣的事情,甄家本身都沒有受損的現實之後,自然有更多的人開始對甄家奉承起來,甄家如今紮根江南,做的又是要緊的差事,一個織造,一個鹽政,哪個不是江南的命脈,因此,漸漸的,江南許多官員竟是開始為甄家馬首是瞻了!
甄家之前得以接駕,這次自然也不能錯過,聖駕剛剛確定出行,甄家就已經上書請求接駕,然後借著這個機會,將上次修建的園子再次大修了一番,錢不夠?向國庫支借啊!第一回的時候,甄家還有些緊張,擔心被逼債,但是一回生,二回熟,第二回甄家就很是熟門熟路了,將當年要交給戶部的一部分稅銀給截了胡,留下了一張輕飄飄的借條,拿著錢,然後回去辦事了。
有錢就好辦事,何況,園子原本就有底子,如今需要的不過是將陳舊的擺設更換,重新裝修而已,比如說,花紋有些模糊的玉階要麽重換,要麽重新打磨,地毯擺設什麽的最好全部換新的,上次時間太緊,這次還得再弄些珍禽異獸回來,總而言之,為了將這個實質意義上的行宮弄得更加美輪美奐,可以更好地討好承慶帝,甄家直接支借了70萬兩銀子,還從一些實力不強的人家巧取豪奪了不少奇珍異寶,一部分放到了行宮,一部分塞進了自己的口袋。
大半個月的時候,聖駕已經到了金陵,直接住進了甄家準備的園子,這個地方原本是甄家的住宅,如今變成了行宮,甄家已經不住在這裏了,畢竟,這裏的規制,已經不是甄家能夠享受的了,即使偶爾過來小住一段時間,也是偷偷摸摸的,平常差不多就是封存,只是找了一些仆役在這邊打理收拾。
這回聖駕到來,這些仆役直接降級成雜役,而且被限制了出入的區域,畢竟,住進來的不僅是皇帝,還有一些妃嬪和宮女呢,哪能讓這些人跟陌生的男人接觸,因此,大部分的事情,全部被承慶帝帶來的宮女太監給接手了,不過對這些仆役來說,卻也沒什麽好說的,能夠給皇帝做事,哪怕見不到皇帝的面,回去也有了一輩子吹噓的本錢了。
承慶帝在甄家精心準備的行宮裏面接見來來往往的江南官員,甄家卻是趁機斂財,承慶帝住進甄家的園子,自然表明承慶帝對甄家非常看重,甄家為此付出的根本就不是自個兜裏的錢,卻借著這個拉虎皮扯大旗,想要來拜見承慶帝的官員,進門之前首先得跟甄家打好關系才行,至於怎麽打好關系,那就是另一回事了。
比如說,之前被甄家發覺掌握著通政司的薛儉,如今算是被甄家綁到船上了,身份不再是隱秘,之前的事情讓薛儉再次落了把柄在甄家手裏,薛儉雖然事後後悔不已,但是還是心存僥幸,可惜的是,甄家可不是什麽慈善人,而是咬住就不會松口的吸血鬼。薛儉為了保住自己目前的地位,也只能跟甄家合作了。
有了通政司的情報線,甄家對江南的掌控力更加強大起來,甄家的影響力如今已經不僅僅限於金陵揚州附近的地方,如今,便是浙江安徽的不少官員,在一定程度上也得給甄家面子了。當然,在承慶帝面前,甄家如今依舊是非常恭順的家奴,尤其他們明白,自己的一身富貴全系於承慶帝這個帝王身上,只要承慶帝一個意思不對,甄家立馬就會被打回原形,甚至更加淒慘。
徒景年這會兒對江南沒太多興趣,他在江南不過是弄了三個采珠場,然後買了一些山地,命人大範圍種植棉花,一方面改良棉花,一方面為將來的紡織業打造基礎。要不是大晉跟草原一直對峙,其實徒景年更願意采購羊毛,棉花實在是太麻煩了,占用耕地很多,而且產量也不算高,尤其,現在的棉花並沒有經過多少改良,纖維很短,因此,就給紡線織布帶來了很大的麻煩。可羊毛不一樣,草原上如今養的是綿羊,綿羊的羊毛可比棉花的纖維廠多了,而且更加堅韌,羊毛制品也更加暖和,徒景年覺得這件事可以等自己上臺之後再做,配合一些別的措施,或許可以實現對草原民族的經濟殖民,當草原上的人的經濟命脈被掌握到大晉手中的時候,蒙元餘孽又算得了什麽呢!
徒景年如今在江南也就是一些經濟上的事情,棉花什麽的因為產量問題,現在還沒有實現規模化生產,徒景年倒是想要接手絲綢的事情,但是這個一向是三大織造負責的,而且工業化的生產很難生產出真正的藝術品,只能搞一些中低端的絲綢生產,這樣的話,難免會毀了一些家庭織工的活路,徒景年琢磨著等到將來蒸汽機搞出來,可以規模化實現工業生產之後,再考慮這個問題,到時候,有了蒸汽機,海船的速度也能大幅度提升了,那時候,完全可以將生產出來的多餘的絲綢直接傾銷到海外去,據說這個年代,歐洲那邊絲綢的價格相當於等重量的黃金,這可是一本萬利的買賣!
這些都是後話了,承慶帝已經到了江南,但是兩人之間的交流從未有過間斷,中秋節的時候,徒景年還叫人送了許多他叫膳房折騰出來的各種餡料的冰皮月餅,另外加上了長安附近特產的火晶柿子,快馬給承慶帝運送了過去。承慶帝同樣命人弄了固城湖的螃蟹,一路上用水養著,日夜兼程送到了皇宮,雖說死掉不少,但是活著到徒景年手裏的還有七八簍子,徒景年笑吟吟地叫人給宮裏面留守的幾個高位嬪妃送了一些,又分了不少給詹事府的人,自個留了不少,在宮裏弄了個螃蟹宴,還在當天的回信裏面仔細講了一下螃蟹宴的食單,結果得了承慶帝一大堆的嘮叨,意思就是螃蟹雖然好吃,但是喜歡吃也要有個度,這東西比較寒涼,你現在還年輕,怎麽能隨意揮霍身體健康呢?不過,一邊嘮叨,回頭又弄了一大堆江鮮海鮮送了回來。
承慶帝這次停留在金陵的時間比較長,金陵確實也是好地方,當年做過幾朝帝都的,哪怕都是偏安一隅,卻也是有王氣的地方,承慶帝很是游玩了一番,當然打的旗號卻是體察民情,微服私訪。說是微服,實際上,身邊跟著的護衛不知凡幾,不過是做了平民之類的打扮,一直在不遠不近的地方跟著,不叫一般人註意而已。
另外,所謂的體察民情也是體察不到什麽的,也沒人敢讓承慶帝跑貧民區去,承慶帝也沒跑到鄉下看的意思,因此,一路上自然都是歌舞升平,一派盛世氣象,又有人想著辦法討承慶帝高興,哄得承慶帝心花怒放,對當地的官員多有褒獎。
當然,有高興的就有不高興的,甄家在江南這會兒遠遠還沒有到一手遮天的地步,甄家根基太淺,原本頂多算是金陵當地的一個小豪強,結果先是出了個奉聖夫人,又出了個德妃娘娘,還有了個皇子外甥,崛起之速實在是罕見。若是甄家幾個男丁跟衛青霍去病一樣能幹,那也就罷了,偏偏這些人吃喝玩樂樣樣都行,平常為官,幾乎就是身邊的幕僚做事,自個只知道貪贓枉法。當然了,清廉如水,嫉惡如仇的清官其實也是少數,但是甄家吃相太難看,什麽錢都敢伸手,什麽地方有油水,都想插一腳,自個吃肉,旁人只有點殘羹剩飯,他們一個個官位並不比甄家人差,朝中也不是沒有人,原本自個是拿大頭的,現在被甄家逼得只能弄點肉渣,還得冒同樣的風險,是個人都不幹啊!自然想要找甄家的茬,只是,很明顯,聖人如今對甄家信任有加,他們暫時也是無可奈何,因此,只得咬牙切齒,琢磨著怎麽找甄家的晦氣,回頭非在聖人那裏彈劾甄家幾本才行。
承慶帝在金陵玩得很盡興,甄家人實在是出了很大的力氣,承慶帝一揮手,大手筆地賞賜了甄家一番,還給了甄家的下一代恩典,許了他們兩個監生的名額,甄家對此其實不怎麽在意,他們一家子就沒一個真正是科舉出生的,能夠輕輕松松就做官,幹嘛要十年寒窗,跟一幹貧寒學子闖獨木橋呢!對於這個監生名額,純粹是讓甄家的小輩去國子監認識一些人,鍍層金而已。
甄家算是得盡了好處,送著承慶帝往姑蘇去了,姑蘇那邊的官員一個個也依葫蘆畫瓢,雖說暫時沒人敢跟甄家一樣,弄出個行宮來奉承承慶帝,但是,也很是費了一番心思,他們不是甄家,願意不惜一切代價,討好承慶帝,只想著哄著皇帝高興了,讓他早點走算了!就像是很多有良心的地方官不願意自己的治下出貢品一樣,皇帝留在一個地方,固然是榮耀,也是很勞民傷財的,比如說,為了讓皇帝覺得當地好看,就得先把乞丐給驅逐或者是找地方收容了,街上的小販最好也別出現了,找下面的人假扮,免得有人說漏了嘴,便是一些鄉下人,也是不許隨便進城的,這些人一般穿得不怎麽體面,怎麽能讓皇帝瞧見呢,物價也不能太高,尤其是米價鹽價,這些皇帝都要派人打聽了,太高了自然要追責!像姑蘇這樣商業非常發達的地方,這麽折騰個十天半個月,不說要額外花多少錢,光是稅賦就得損失很大一筆。他們未必真的是愛民如子,實在是這也關系到他們的親身利益。
好在承慶帝在金陵待的時間比較長,到別的地方的時間自然得壓縮一點,要不然就不能在預計時間之前,趕回京城了。
而長安這邊,徒景年卻接到了緊急軍情!
☆、58
這次出亂子的是西北那邊。這幾年雨水少,不過中原這邊大量推行了番麥番芋番薯之類的耐旱作物之後,對糧食的影響也沒那麽大,哪怕家裏沒地,在門前屋後種點番薯,老百姓都能差不多填飽肚子。可是草原上不一樣,草原上的生活更依賴於老天爺,老天不下雨,牧草就不怎麽長,原本一個草場,能養活一個部族的牛羊,如今三分之一都養不活了,別說普通的牧民,便是部族裏頭的貴族,日子都難過了許多。
草原上出現這樣的情況,解決方法就是打!一個草場不夠,那就找第二個,第三個,問題是,草原上大大小小的部族繁多,中原所謂舊胡未滅,新胡又生便是如此,即便是比較大的部族,也就是蒙元餘孽,韃靼人,瓦剌人,也是一些大大小小的部族的合稱,夾縫裏面還有不少小部族也要生活。不過出了天災,這些小部族就變成了被吞並的對象。
因為是生存之爭,而不是為了草原的統一,原本這些小部族頂多是反抗的男人殺死,其他的人淪為奴隸,但是如今,因為草場不足養活那麽多人,這些小部族算是遭遇了滅頂之災,除了少部分人還能有淪為奴隸的機會之外,剩下的人被盡數殺死,牛羊馬匹成為了勝利者的戰利品,這些在災年都是食物。
然而,旱災持續的時間實在有點長,那些小部族所能占有的草場顯然也算不上肥美,別的大中型部族又是難啃的骨頭,折騰下來說不得把自個的家底都得賠進去,而且未必能獲得什麽好處。因此,這些早就習慣了南下劫掠的草原游牧民族商議了一番,直接帶著人南下了。
胡人選擇的突破口是平安州,也難怪,平安州這邊跟其他的邊鎮不一樣,這邊算是邊鎮中最繁華的了,這兒是西寧王府世代鎮守的地方,而且出產金沙,又得了朝廷的許可,在此開放互市,又是西域絲綢之路前往中原交易的必經之路,百年經營之下,這邊堪稱塞上江南了,在這裏撈上一票,可比到別的地方劃算多了。
問題是平安州這邊經濟上非常繁榮,朝廷官員外放,如果不得不前往邊塞的話,都想要往這裏鉆,原因就是這兒油水足。但是相對而言,武備就很松弛了。平安州很多年沒有真正經歷過戰事了,草原上的人想要購買許多生活必需品,平安州這邊的互市是最齊全的,而且,西寧王府這麽多年來,也算是養賊自重,跟草原上一些部族有著良好的默契,互相之間不過是試探性地掐幾下,弄點人頭充作軍功,回過頭來對草原輸出一些違禁品,算是皆大歡喜。
另外,還有就是吃空餉的問題,西寧王府也沒有多少擁兵自重的野心,擁兵自重有什麽好的,你得有錢養著這麽多當兵的才行啊!朝廷每年發現來的軍餉和軍需是有數的,路上還要被人層層搜刮,到下頭能剩個一半就算是上面的人有良心了,你想愛兵如子,強化軍備,那麽,你自個就得想辦法弄出一大堆的糧食出來,沒有足夠的營養,根本養不出強兵來,這年頭,三五天操練一次的軍隊,就算是強兵了,但是操練一次,那麽大的訓練量,能支撐得起這樣訓練的人哪個不是大胃王,飯桶一樣的人物。西寧王府的人是這樣的人嗎?自個貼錢,訓練強軍,給徒家賣命?這對西寧王府有什麽好處?異姓撐死就是個郡王,撈個世襲罔替的爵位都困難,西寧王府的郡王爵位已經襲了三代,再往下,就得削爵了!偏偏對他們來說,想要封爵,只有軍功,問題是,平安州這邊多少年沒有大型的戰事啦!平常那些小沖突,不過是向上頭表示,西寧王府沒有屍位素餐,還有存在的必要而已。如果沒有意外的話,現在西寧郡王的世子將來能夠承襲的爵位撐死也就是個國公,若是運氣不好,減三等的話,也就是個伯爵了!因著這樣的想法,西寧王府自然是得過且過,一心向錢看,反正跑到這邊來的商人,都得給西寧王府足夠的孝敬,加上吃空餉的錢,西寧王府雖說所在的地方最為偏遠,日子過得卻非常滋潤。
結果胡人這會兒遇到生存問題了,哪裏還顧得上跟西寧王府的那點默契,總不能跑過去跟西寧王金暄說,我們這邊鬧旱災,大夥兒都要餓死了,你支援我們一些糧草吧!開玩笑,金暄連自個手底下的軍隊都要撈上一筆,何況是在他眼裏,不過是移動軍功的胡人!再說了,胡人多少數量,他就算是想要跟胡人交好,也付不起這個代價啊!
這下子,胡人直接沖過來了,首先就把平安州設置互市的地方給搶了,不知多少商人的財貨落到了胡人手裏頭,甚至連性命都丟了。這些價值千萬的財貨對於胡人來說,還比不上糧食又用,說白了,這些東西最終還是得通過跟中原的交換才能變成吃的喝的。他們哪能等這麽久,自然直接兵臨平安州。
金暄也是學過兵法的人,雖說沒正經打過仗,卻也發現壞事了,手底下的人不頂用,下面那些軍隊常年吃不飽穿不暖,有的連兵器都私底下賣掉了,這會兒叫他們出城迎戰,簡直是純粹給人家送人頭的。金暄雖說也做出一副死戰的模樣,免得牽連王府其他人,但是卻只敢死守平安州,然後便命人向長安求援了。
徒景年接到軍報的時候,已經是第三天了,看到軍報,徒景年直接從座位上站了起來,一方面連忙召詹事府的人商議怎麽回事,一方面立刻八百裏加急,傳信江南給承慶帝。自個也很郁悶,軍情緊急,真要等到承慶帝那邊有命令傳過來,黃花菜都涼了,因此只得咬牙,這事自個怎麽都得做回主了!問題是,徒景年之前為了避嫌,對邊軍實在是不怎麽了解,西寧郡王那個人,也就是在每年年底的時候才能見到,也就是見到,幾乎沒說過話,對平安州那邊如今具體怎麽回事還搞不清楚。另外,除了平安州之外,其他邊鎮有沒有遭遇胡人的軍隊,一時半會兒也沒有消息。
下面的問題就是,要找誰帶隊,救援平安州,而救援的人馬,是從其他邊鎮抽,還是直接抽調京畿附近的軍隊,徒景年根本一籌莫展。
緊急軍情一封封傳來,平安州那邊金暄也快急瘋了,大晉重視軍功,使得勳貴至今在朝中依舊極具影響力,相應的,對於戰敗、失土之類的罪責,懲罰也很嚴重,而且,這麽多年來,金家人將平安州這邊經營得鐵桶一般,幾乎把這裏當成了自個的大本營,金家多年積攢的財富,八成都在這裏,而不是在長安。因此,只要有一絲希望,他也是不肯也不敢放棄平安州的,因此,一直咬牙支撐著,就等著援兵來救了。
詹事府這邊,徒景年看著這些軍情,皺起了眉頭:“胡人大軍來襲,可見蓄謀已久,草原上之前必有異動,怎麽這幾年來從未看到類似的情報?”
兵部留守的右侍郎柳芳這會兒硬著頭皮出來道:“殿下,臣以為,追責的事情可以暫時押後,此時最要緊的還是及時調兵遣將,好救援平安州,平安州距離長安不過數百裏,若是城破,只怕胡人過不了多久,就要兵臨關中了!”
柳芳此言並非危言聳聽,長安距離幾大邊鎮都不算太遠,平安州最近,相對而言,平安州的守備也是最為疏松的,因為說實話,平安州那邊其實不適合騎兵大範圍沖鋒,當年太祖定都長安,在西邊廣植樹木培養水土,平安州那邊如今也是多有大片的樹林,開闊的地方也有,但是,也就是預留著互市的,誰想到,那些胡人不挑別的地方,就領著十多萬人馬跑平安州去了呢?
徒景年輕哼了一聲,柳芳是理國公府的嫡系出身,理國公柳家如今正有子弟在邊鎮上呢,若是追責,難免牽扯到他們這些勳貴身上,自然想要避重就輕。不過柳芳說得也有道理,徒景年看著地圖,開始詢問最近的邊鎮的駐軍情況,又問過了兵部的意見,直接發出調令,命寧夏、固原、甘肅三鎮各派五萬兵馬馳援平安州,又嚴詞急令西寧王府,務必守住平安州,等待援兵,若有失土,定當重責!而兵部、戶部也快速運轉起來,為平安州提供足夠的軍需物資,並且也做了另一手準備,若是平安州不敵,有破城的趨勢,立刻命人燒毀平安州城,不讓胡人得到戰略物資補充,後面也實行堅壁清野之策,阻擋胡人的腳步。京畿附近的大營也開始動作起來,若是平安州城破,就能及時做出反應。
下達軍令之後,徒景年命人將自個的處置措施抄錄了一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
作為受到無端攻擊的東宮,徒景年承受了承慶帝的愧疚光環攻擊,皇帝的愧疚不在於他會向你道歉,而是實實在在的好處。承慶帝如今很樂意在所有人面前表現對太子的寵愛與看重,徒景年大了,事情也多了,如今不能經常跟承慶帝一起用膳,承慶帝幾乎每頓飯,看到什麽徒景年喜歡吃的東西,就直接命人連爐子一起,賞賜給東宮。除此之外,別的賞賜也是一樣不少。
徒景年也是投桃報李之人,也樂得跟承慶帝表演一番什麽叫做父慈子孝,同樣,沒事就跑到承慶帝那邊盡孝,看到什麽稀奇的吃食點心方子,立馬叫人做了,連方子一起送到大明宮,平常也是噓寒問暖,承慶帝恨不得跟所有人顯擺兒子的孝心,一下子,到處都是恭維承慶帝跟太子父親情深的聲音。
一切都非常穩當,然後承慶帝再次丟出了一個炸彈出來,他又想要南巡了!
☆、56
皇城就這麽大點地方,哪怕找來的工匠都是天下頂尖的,有本事讓禦花園一年四季百花盛開,也不能改變住的時間長了,就讓人覺得無聊的現實。若是一直宅著,習慣了自然沒事,但是承慶帝已經出去玩過了,這會兒覺得無聊了,自然想要再出去晃悠一圈!那麽,去哪兒呢?自然是江南。
江南的四時風光都各有韻味,不知道多少文人墨客為此寫了多少詩篇,承慶帝上次出行,並未玩得痛快,因此,這次幹脆就打算早點出發,在江南蘇杭那些地方盤桓一段時日。當然,名義上自然不是皇帝想要出去旅游了,而是要去親訪南方那邊推行良種的情況。既然有了合適的旅游,下面的臣子自然也不能反對了,因此,只得認命地開始準備。
然而這一次,徒景年沒有撈到跟著出行的機會,承慶帝直接下旨,命太子監國,整套詹事府的班子也跟著一起留了下來,按照承慶帝的意思,徒景年過兩年都是娶妻的時候了,也該多做點事,給自己這個父皇分憂了。
徒景年卻不覺得承慶帝是真的要自己給他分憂,估摸著之前的事情,還是給承慶帝留下了一些疑惑的,這算是一種考驗吧!因此,佯作小兒女態,撒嬌耍賴了一番,最終無果之後,只得跟承慶帝依依惜別了。
承慶帝出發,徒景年帶著人一直送出了五六十裏,眼看著太陽都快西下了,才依依不舍地停住了腳步,又目送著車隊遠離了自己的視線,這才起身回城。好在回城坐的不是輦車,而是騎馬,加上如今的官道已經是水泥的,沒有那麽多塵土,也非常平整,速度快了很多,總算在太陽下山之前趕回了皇城。
這會兒其實還是夏天,天氣正熱的時候,承慶帝他們在馬車裏面有冰盆,徒景年站在外面可沒有。出城的時候,穿得又比較正式,裏三層外三層的,要不是徒景年這幾年練武的事情一直沒擱下,身體素質很是不錯,都要中暑了。不過,這會兒還不是休息的時候,徒景年對跟隨自己出城的詹事府一幹官員很是勉勵了一番,又叫下面的宮人將原本準備好的祛暑的冰鎮酸梅湯給擡了出來,給詹事府的官員每人倒了一大碗,又叫人切了幾個用井水湃過的西瓜過來,給這些人分了,然後溫言道:“今日天氣炎熱,幾位大人先用點西瓜消消暑,回去之後早點休息吧,孤這邊,還得仰仗諸位呢!”
“太子殿下言重了,這本是吾等分內之事!”這些官員連忙謙遜起來。
等到一幹官員吃了幾片西瓜,喝了點酸梅湯,消去了一身的暑氣,然後告退之後,徒景年才回了自己的寢宮,好好泡了個加了清熱去火之類藥材的藥澡,然後擦幹了頭發,換了一身輕薄的中衣,直接躺到了床上,斜倚著一個軟枕,開始琢磨自個接下來應該做的事情。
朝中那些事情,自然自己是不能拿主意的,還是得跟以前一樣,自己這邊過個目,再拿去給承慶帝拿主意,然後自個照辦就行了!徒景年並不是什麽急躁的人,跟處理來自全國各地的奏折相比,他覺得自己還是應該好好跟承慶帝聯系聯系感情。
聯系感情的事情說起來難也難,說簡單其實也簡單。第二天,徒景年就在給承慶帝遞交折子的時候附帶了一封信。信寫得非常煽情肉麻,就是說一早起來,想要去大明宮,才想起來父皇你離京南巡了,心裏一下子就覺得有些失落惶惑,這麽多年父皇你一直在我身邊,保護我教導我,現在你才一離開,自己就不知道怎麽辦才好了雲雲!反正把自己寫成了一個被父親丟下的小可憐,叫人看得好氣又好笑。
承慶帝離京還不遠,不到一天,折子和信就都送到了,承慶帝看到有徒景年的來信,自然先把信拆了看,看到徒景年把自己描寫得那麽可憐兮兮,不由失笑,也不去看折子,先叫人磨了墨,就開始給徒景年寫回信,先是教訓了徒景年一番,老大不小的人了,放到普通人家已經是家中能頂立門戶的大人了,居然還是這般小兒女態,實在是該打!然後又溫言撫慰了徒景年一番,大意就是兒子你在家裏乖乖的,老爹我回來給你獎勵!
承慶帝寫完了回信,又看過了徒景年送過來的折子,都是詹事府處理過的,但是,上面也不過是寫了一些建議,最終還是要由承慶帝拿主意,反正真正重要的事情,還是會快馬送到承慶帝那邊,這些東西哪怕經過了一來一回的折騰,其實也耽誤不了多少時間。承慶帝看了還算滿意,想了想,又打開了信封,在後面又加了一點內容,就是對朝政的一些指點了。
徒景年照舊在第二天就收到了信,然後很是熱情洋溢地回了一封信過去,先是感激了一番承慶帝的教導,然後是一如既往的肉麻話,隨信又送上了一大包的硝石,並在信裏面註明,自己因為見天氣一直炎熱,生怕父皇你帶的冰不夠,行路辛苦,因此在查找了不少資料之後,發現古籍上有記載,用硝石可以制冰,而且曬幹了還可以反覆使用,因此特意送上硝石,讓父皇你不再為暑熱困擾。
承慶帝對此自然是承情的,今天的夏天似乎格外漫長,往年這個時候,天氣其實已經開始轉涼了,但是今年至今還沒有下過雨,之前承慶帝執意出行,欽天監還勸阻過,說是請承慶帝等到半月之後再行出發,承慶帝自然不樂意,不下雨正好啊,下雨天出行多麻煩啊,哪怕現在有水泥路了,路上不會泥濘,可是,跟隨在一側的龍禁尉,儀仗隊什麽的,冒著雨還讓人家走,多不方便啊!他卻是沒想到,大熱天的還讓人家走,不是更不人道。
因此承慶帝很是大手筆地叫人用硝石制了一大堆的冰塊,命人分給了隨行的文武官員還有勳貴宗親,下面品級比較低的人卻是別想了,不過他們也聽說了消息,幹脆托了人,大部隊紮營的時候快馬跑到附近的道觀之類的地方,同樣買了不少硝石回來,不說別的,將水壺裏的水直接凍成冰,直接揣在身上,覺得熱了喝一口冰水,肯定要舒服很多。
徒景年可不知道自己給承慶帝送一回禮物,最後弄出這麽多事情來,他現在對每天跟承慶帝兩人信件交流有些樂此不疲的意思,承慶帝也是樂在其中,這父子兩個仗著有專用快遞通道,信件什麽的,一天都不會落下,隨信的還有一些禮物。比如說,徒景年名下皇莊裏種出來的一些水果,什麽哈密瓜、葡萄、柿子、石榴之類的,反正是莊子上報了說水果成熟了,立馬命人挑了賣相好的,直接叫人快馬送過去。承慶帝也不白吃徒景年的,一方面賞賜給大臣宗親的時候,難免要炫耀一下,這是太子特意進上的,其實這些年年都有,不過以前都是直接送到宮裏面,如今卻要命人快馬追上承慶帝的鑾駕,送到承慶帝手裏,多了個過程,自然顯得更加珍貴起來。哪怕路上其實不缺水果,畢竟,雖說承慶帝說了,一路上不必總是進城,打擾當地,但是,皇帝吃的用的,哪樣不是最好最新鮮的,隨行的內務府的人自然要天天跑到附近的縣城采購,裏面並不缺新鮮的蔬果,哪怕比不上皇莊裏面千挑萬選,精心伺候的品種,卻也差不到哪兒去。不過,很多時候就是個名義,就像是後世,同樣一種水果,吃起來味道也差不多,甚至比國產的還差一點,但是進口的就是金貴。這太子進上的,和內務府采購的,那能一樣嗎?
徒景年也從一開始僅僅是訴說想念之情,也開始寫一些自己的日常生活,比如說,出去散步,看到花園裏的花突然開了,還有平常吃了什麽,反正各種生活瑣事,幾乎是事無巨細,都給寫在了信上,也不嫌煩。
承慶帝也在這樣的父子互動裏面得到了樂趣,同樣天天花時間專門給徒景年寫信,路過某地,還要將當地的特產給徒景年送一份回去,是個長眼睛的人都能看出來,承慶帝跟太子之間深厚的父子之情,幾乎要亮瞎人的雙眼。
內閣的人就是被亮瞎眼的人群,明面上稱讚皇帝和太子父子情深,背地裏面紛紛感慨,太子此舉果然高明,沒錯,皇帝如今還好端端的呢,太子已經比自個的兄弟早邁出了一大步,如今一直還保持著領先優勢,何必要急著再往前呢,再往前就直接撞你爹背上啦,小心你爹一巴掌扇死你,所以,跟在你爹後面一步,借著這一步的優勢討好賣乖,看著你爹怎麽說話,怎麽做事,學著點,但是想要自個做,等你爹自己放手再說!至於其他的皇子,這些老成精的閣老們“呵呵”了兩聲,才多大點人啊,有什麽好說的!就算是現在大一點的二皇子,論起資質來也比太子差遠了好吧!其他的皇子還看不出賢愚呢,結果,幾個後妃和她們的家族就開始蹦跶,也不怕蹦得太厲害了,直接一頭摔死了!
果然,之前沒有受到足夠教訓的某家人又開始跳出來刷存在感了!
☆、57
甄家這些年來嘗到了不少作為某種意義上外戚的好處,宮裏有個德妃吹枕頭風,家裏還有個可以供在神龕上的老太太,甄家如今那叫一個蒸蒸日上,之前的事情,雖說砍掉了甄家一些枝葉,但是在發現,遇到了那樣的事情,甄家本身都沒有受損的現實之後,自然有更多的人開始對甄家奉承起來,甄家如今紮根江南,做的又是要緊的差事,一個織造,一個鹽政,哪個不是江南的命脈,因此,漸漸的,江南許多官員竟是開始為甄家馬首是瞻了!
甄家之前得以接駕,這次自然也不能錯過,聖駕剛剛確定出行,甄家就已經上書請求接駕,然後借著這個機會,將上次修建的園子再次大修了一番,錢不夠?向國庫支借啊!第一回的時候,甄家還有些緊張,擔心被逼債,但是一回生,二回熟,第二回甄家就很是熟門熟路了,將當年要交給戶部的一部分稅銀給截了胡,留下了一張輕飄飄的借條,拿著錢,然後回去辦事了。
有錢就好辦事,何況,園子原本就有底子,如今需要的不過是將陳舊的擺設更換,重新裝修而已,比如說,花紋有些模糊的玉階要麽重換,要麽重新打磨,地毯擺設什麽的最好全部換新的,上次時間太緊,這次還得再弄些珍禽異獸回來,總而言之,為了將這個實質意義上的行宮弄得更加美輪美奐,可以更好地討好承慶帝,甄家直接支借了70萬兩銀子,還從一些實力不強的人家巧取豪奪了不少奇珍異寶,一部分放到了行宮,一部分塞進了自己的口袋。
大半個月的時候,聖駕已經到了金陵,直接住進了甄家準備的園子,這個地方原本是甄家的住宅,如今變成了行宮,甄家已經不住在這裏了,畢竟,這裏的規制,已經不是甄家能夠享受的了,即使偶爾過來小住一段時間,也是偷偷摸摸的,平常差不多就是封存,只是找了一些仆役在這邊打理收拾。
這回聖駕到來,這些仆役直接降級成雜役,而且被限制了出入的區域,畢竟,住進來的不僅是皇帝,還有一些妃嬪和宮女呢,哪能讓這些人跟陌生的男人接觸,因此,大部分的事情,全部被承慶帝帶來的宮女太監給接手了,不過對這些仆役來說,卻也沒什麽好說的,能夠給皇帝做事,哪怕見不到皇帝的面,回去也有了一輩子吹噓的本錢了。
承慶帝在甄家精心準備的行宮裏面接見來來往往的江南官員,甄家卻是趁機斂財,承慶帝住進甄家的園子,自然表明承慶帝對甄家非常看重,甄家為此付出的根本就不是自個兜裏的錢,卻借著這個拉虎皮扯大旗,想要來拜見承慶帝的官員,進門之前首先得跟甄家打好關系才行,至於怎麽打好關系,那就是另一回事了。
比如說,之前被甄家發覺掌握著通政司的薛儉,如今算是被甄家綁到船上了,身份不再是隱秘,之前的事情讓薛儉再次落了把柄在甄家手裏,薛儉雖然事後後悔不已,但是還是心存僥幸,可惜的是,甄家可不是什麽慈善人,而是咬住就不會松口的吸血鬼。薛儉為了保住自己目前的地位,也只能跟甄家合作了。
有了通政司的情報線,甄家對江南的掌控力更加強大起來,甄家的影響力如今已經不僅僅限於金陵揚州附近的地方,如今,便是浙江安徽的不少官員,在一定程度上也得給甄家面子了。當然,在承慶帝面前,甄家如今依舊是非常恭順的家奴,尤其他們明白,自己的一身富貴全系於承慶帝這個帝王身上,只要承慶帝一個意思不對,甄家立馬就會被打回原形,甚至更加淒慘。
徒景年這會兒對江南沒太多興趣,他在江南不過是弄了三個采珠場,然後買了一些山地,命人大範圍種植棉花,一方面改良棉花,一方面為將來的紡織業打造基礎。要不是大晉跟草原一直對峙,其實徒景年更願意采購羊毛,棉花實在是太麻煩了,占用耕地很多,而且產量也不算高,尤其,現在的棉花並沒有經過多少改良,纖維很短,因此,就給紡線織布帶來了很大的麻煩。可羊毛不一樣,草原上如今養的是綿羊,綿羊的羊毛可比棉花的纖維廠多了,而且更加堅韌,羊毛制品也更加暖和,徒景年覺得這件事可以等自己上臺之後再做,配合一些別的措施,或許可以實現對草原民族的經濟殖民,當草原上的人的經濟命脈被掌握到大晉手中的時候,蒙元餘孽又算得了什麽呢!
徒景年如今在江南也就是一些經濟上的事情,棉花什麽的因為產量問題,現在還沒有實現規模化生產,徒景年倒是想要接手絲綢的事情,但是這個一向是三大織造負責的,而且工業化的生產很難生產出真正的藝術品,只能搞一些中低端的絲綢生產,這樣的話,難免會毀了一些家庭織工的活路,徒景年琢磨著等到將來蒸汽機搞出來,可以規模化實現工業生產之後,再考慮這個問題,到時候,有了蒸汽機,海船的速度也能大幅度提升了,那時候,完全可以將生產出來的多餘的絲綢直接傾銷到海外去,據說這個年代,歐洲那邊絲綢的價格相當於等重量的黃金,這可是一本萬利的買賣!
這些都是後話了,承慶帝已經到了江南,但是兩人之間的交流從未有過間斷,中秋節的時候,徒景年還叫人送了許多他叫膳房折騰出來的各種餡料的冰皮月餅,另外加上了長安附近特產的火晶柿子,快馬給承慶帝運送了過去。承慶帝同樣命人弄了固城湖的螃蟹,一路上用水養著,日夜兼程送到了皇宮,雖說死掉不少,但是活著到徒景年手裏的還有七八簍子,徒景年笑吟吟地叫人給宮裏面留守的幾個高位嬪妃送了一些,又分了不少給詹事府的人,自個留了不少,在宮裏弄了個螃蟹宴,還在當天的回信裏面仔細講了一下螃蟹宴的食單,結果得了承慶帝一大堆的嘮叨,意思就是螃蟹雖然好吃,但是喜歡吃也要有個度,這東西比較寒涼,你現在還年輕,怎麽能隨意揮霍身體健康呢?不過,一邊嘮叨,回頭又弄了一大堆江鮮海鮮送了回來。
承慶帝這次停留在金陵的時間比較長,金陵確實也是好地方,當年做過幾朝帝都的,哪怕都是偏安一隅,卻也是有王氣的地方,承慶帝很是游玩了一番,當然打的旗號卻是體察民情,微服私訪。說是微服,實際上,身邊跟著的護衛不知凡幾,不過是做了平民之類的打扮,一直在不遠不近的地方跟著,不叫一般人註意而已。
另外,所謂的體察民情也是體察不到什麽的,也沒人敢讓承慶帝跑貧民區去,承慶帝也沒跑到鄉下看的意思,因此,一路上自然都是歌舞升平,一派盛世氣象,又有人想著辦法討承慶帝高興,哄得承慶帝心花怒放,對當地的官員多有褒獎。
當然,有高興的就有不高興的,甄家在江南這會兒遠遠還沒有到一手遮天的地步,甄家根基太淺,原本頂多算是金陵當地的一個小豪強,結果先是出了個奉聖夫人,又出了個德妃娘娘,還有了個皇子外甥,崛起之速實在是罕見。若是甄家幾個男丁跟衛青霍去病一樣能幹,那也就罷了,偏偏這些人吃喝玩樂樣樣都行,平常為官,幾乎就是身邊的幕僚做事,自個只知道貪贓枉法。當然了,清廉如水,嫉惡如仇的清官其實也是少數,但是甄家吃相太難看,什麽錢都敢伸手,什麽地方有油水,都想插一腳,自個吃肉,旁人只有點殘羹剩飯,他們一個個官位並不比甄家人差,朝中也不是沒有人,原本自個是拿大頭的,現在被甄家逼得只能弄點肉渣,還得冒同樣的風險,是個人都不幹啊!自然想要找甄家的茬,只是,很明顯,聖人如今對甄家信任有加,他們暫時也是無可奈何,因此,只得咬牙切齒,琢磨著怎麽找甄家的晦氣,回頭非在聖人那裏彈劾甄家幾本才行。
承慶帝在金陵玩得很盡興,甄家人實在是出了很大的力氣,承慶帝一揮手,大手筆地賞賜了甄家一番,還給了甄家的下一代恩典,許了他們兩個監生的名額,甄家對此其實不怎麽在意,他們一家子就沒一個真正是科舉出生的,能夠輕輕松松就做官,幹嘛要十年寒窗,跟一幹貧寒學子闖獨木橋呢!對於這個監生名額,純粹是讓甄家的小輩去國子監認識一些人,鍍層金而已。
甄家算是得盡了好處,送著承慶帝往姑蘇去了,姑蘇那邊的官員一個個也依葫蘆畫瓢,雖說暫時沒人敢跟甄家一樣,弄出個行宮來奉承承慶帝,但是,也很是費了一番心思,他們不是甄家,願意不惜一切代價,討好承慶帝,只想著哄著皇帝高興了,讓他早點走算了!就像是很多有良心的地方官不願意自己的治下出貢品一樣,皇帝留在一個地方,固然是榮耀,也是很勞民傷財的,比如說,為了讓皇帝覺得當地好看,就得先把乞丐給驅逐或者是找地方收容了,街上的小販最好也別出現了,找下面的人假扮,免得有人說漏了嘴,便是一些鄉下人,也是不許隨便進城的,這些人一般穿得不怎麽體面,怎麽能讓皇帝瞧見呢,物價也不能太高,尤其是米價鹽價,這些皇帝都要派人打聽了,太高了自然要追責!像姑蘇這樣商業非常發達的地方,這麽折騰個十天半個月,不說要額外花多少錢,光是稅賦就得損失很大一筆。他們未必真的是愛民如子,實在是這也關系到他們的親身利益。
好在承慶帝在金陵待的時間比較長,到別的地方的時間自然得壓縮一點,要不然就不能在預計時間之前,趕回京城了。
而長安這邊,徒景年卻接到了緊急軍情!
☆、58
這次出亂子的是西北那邊。這幾年雨水少,不過中原這邊大量推行了番麥番芋番薯之類的耐旱作物之後,對糧食的影響也沒那麽大,哪怕家裏沒地,在門前屋後種點番薯,老百姓都能差不多填飽肚子。可是草原上不一樣,草原上的生活更依賴於老天爺,老天不下雨,牧草就不怎麽長,原本一個草場,能養活一個部族的牛羊,如今三分之一都養不活了,別說普通的牧民,便是部族裏頭的貴族,日子都難過了許多。
草原上出現這樣的情況,解決方法就是打!一個草場不夠,那就找第二個,第三個,問題是,草原上大大小小的部族繁多,中原所謂舊胡未滅,新胡又生便是如此,即便是比較大的部族,也就是蒙元餘孽,韃靼人,瓦剌人,也是一些大大小小的部族的合稱,夾縫裏面還有不少小部族也要生活。不過出了天災,這些小部族就變成了被吞並的對象。
因為是生存之爭,而不是為了草原的統一,原本這些小部族頂多是反抗的男人殺死,其他的人淪為奴隸,但是如今,因為草場不足養活那麽多人,這些小部族算是遭遇了滅頂之災,除了少部分人還能有淪為奴隸的機會之外,剩下的人被盡數殺死,牛羊馬匹成為了勝利者的戰利品,這些在災年都是食物。
然而,旱災持續的時間實在有點長,那些小部族所能占有的草場顯然也算不上肥美,別的大中型部族又是難啃的骨頭,折騰下來說不得把自個的家底都得賠進去,而且未必能獲得什麽好處。因此,這些早就習慣了南下劫掠的草原游牧民族商議了一番,直接帶著人南下了。
胡人選擇的突破口是平安州,也難怪,平安州這邊跟其他的邊鎮不一樣,這邊算是邊鎮中最繁華的了,這兒是西寧王府世代鎮守的地方,而且出產金沙,又得了朝廷的許可,在此開放互市,又是西域絲綢之路前往中原交易的必經之路,百年經營之下,這邊堪稱塞上江南了,在這裏撈上一票,可比到別的地方劃算多了。
問題是平安州這邊經濟上非常繁榮,朝廷官員外放,如果不得不前往邊塞的話,都想要往這裏鉆,原因就是這兒油水足。但是相對而言,武備就很松弛了。平安州很多年沒有真正經歷過戰事了,草原上的人想要購買許多生活必需品,平安州這邊的互市是最齊全的,而且,西寧王府這麽多年來,也算是養賊自重,跟草原上一些部族有著良好的默契,互相之間不過是試探性地掐幾下,弄點人頭充作軍功,回過頭來對草原輸出一些違禁品,算是皆大歡喜。
另外,還有就是吃空餉的問題,西寧王府也沒有多少擁兵自重的野心,擁兵自重有什麽好的,你得有錢養著這麽多當兵的才行啊!朝廷每年發現來的軍餉和軍需是有數的,路上還要被人層層搜刮,到下頭能剩個一半就算是上面的人有良心了,你想愛兵如子,強化軍備,那麽,你自個就得想辦法弄出一大堆的糧食出來,沒有足夠的營養,根本養不出強兵來,這年頭,三五天操練一次的軍隊,就算是強兵了,但是操練一次,那麽大的訓練量,能支撐得起這樣訓練的人哪個不是大胃王,飯桶一樣的人物。西寧王府的人是這樣的人嗎?自個貼錢,訓練強軍,給徒家賣命?這對西寧王府有什麽好處?異姓撐死就是個郡王,撈個世襲罔替的爵位都困難,西寧王府的郡王爵位已經襲了三代,再往下,就得削爵了!偏偏對他們來說,想要封爵,只有軍功,問題是,平安州這邊多少年沒有大型的戰事啦!平常那些小沖突,不過是向上頭表示,西寧王府沒有屍位素餐,還有存在的必要而已。如果沒有意外的話,現在西寧郡王的世子將來能夠承襲的爵位撐死也就是個國公,若是運氣不好,減三等的話,也就是個伯爵了!因著這樣的想法,西寧王府自然是得過且過,一心向錢看,反正跑到這邊來的商人,都得給西寧王府足夠的孝敬,加上吃空餉的錢,西寧王府雖說所在的地方最為偏遠,日子過得卻非常滋潤。
結果胡人這會兒遇到生存問題了,哪裏還顧得上跟西寧王府的那點默契,總不能跑過去跟西寧王金暄說,我們這邊鬧旱災,大夥兒都要餓死了,你支援我們一些糧草吧!開玩笑,金暄連自個手底下的軍隊都要撈上一筆,何況是在他眼裏,不過是移動軍功的胡人!再說了,胡人多少數量,他就算是想要跟胡人交好,也付不起這個代價啊!
這下子,胡人直接沖過來了,首先就把平安州設置互市的地方給搶了,不知多少商人的財貨落到了胡人手裏頭,甚至連性命都丟了。這些價值千萬的財貨對於胡人來說,還比不上糧食又用,說白了,這些東西最終還是得通過跟中原的交換才能變成吃的喝的。他們哪能等這麽久,自然直接兵臨平安州。
金暄也是學過兵法的人,雖說沒正經打過仗,卻也發現壞事了,手底下的人不頂用,下面那些軍隊常年吃不飽穿不暖,有的連兵器都私底下賣掉了,這會兒叫他們出城迎戰,簡直是純粹給人家送人頭的。金暄雖說也做出一副死戰的模樣,免得牽連王府其他人,但是卻只敢死守平安州,然後便命人向長安求援了。
徒景年接到軍報的時候,已經是第三天了,看到軍報,徒景年直接從座位上站了起來,一方面連忙召詹事府的人商議怎麽回事,一方面立刻八百裏加急,傳信江南給承慶帝。自個也很郁悶,軍情緊急,真要等到承慶帝那邊有命令傳過來,黃花菜都涼了,因此只得咬牙,這事自個怎麽都得做回主了!問題是,徒景年之前為了避嫌,對邊軍實在是不怎麽了解,西寧郡王那個人,也就是在每年年底的時候才能見到,也就是見到,幾乎沒說過話,對平安州那邊如今具體怎麽回事還搞不清楚。另外,除了平安州之外,其他邊鎮有沒有遭遇胡人的軍隊,一時半會兒也沒有消息。
下面的問題就是,要找誰帶隊,救援平安州,而救援的人馬,是從其他邊鎮抽,還是直接抽調京畿附近的軍隊,徒景年根本一籌莫展。
緊急軍情一封封傳來,平安州那邊金暄也快急瘋了,大晉重視軍功,使得勳貴至今在朝中依舊極具影響力,相應的,對於戰敗、失土之類的罪責,懲罰也很嚴重,而且,這麽多年來,金家人將平安州這邊經營得鐵桶一般,幾乎把這裏當成了自個的大本營,金家多年積攢的財富,八成都在這裏,而不是在長安。因此,只要有一絲希望,他也是不肯也不敢放棄平安州的,因此,一直咬牙支撐著,就等著援兵來救了。
詹事府這邊,徒景年看著這些軍情,皺起了眉頭:“胡人大軍來襲,可見蓄謀已久,草原上之前必有異動,怎麽這幾年來從未看到類似的情報?”
兵部留守的右侍郎柳芳這會兒硬著頭皮出來道:“殿下,臣以為,追責的事情可以暫時押後,此時最要緊的還是及時調兵遣將,好救援平安州,平安州距離長安不過數百裏,若是城破,只怕胡人過不了多久,就要兵臨關中了!”
柳芳此言並非危言聳聽,長安距離幾大邊鎮都不算太遠,平安州最近,相對而言,平安州的守備也是最為疏松的,因為說實話,平安州那邊其實不適合騎兵大範圍沖鋒,當年太祖定都長安,在西邊廣植樹木培養水土,平安州那邊如今也是多有大片的樹林,開闊的地方也有,但是,也就是預留著互市的,誰想到,那些胡人不挑別的地方,就領著十多萬人馬跑平安州去了呢?
徒景年輕哼了一聲,柳芳是理國公府的嫡系出身,理國公柳家如今正有子弟在邊鎮上呢,若是追責,難免牽扯到他們這些勳貴身上,自然想要避重就輕。不過柳芳說得也有道理,徒景年看著地圖,開始詢問最近的邊鎮的駐軍情況,又問過了兵部的意見,直接發出調令,命寧夏、固原、甘肅三鎮各派五萬兵馬馳援平安州,又嚴詞急令西寧王府,務必守住平安州,等待援兵,若有失土,定當重責!而兵部、戶部也快速運轉起來,為平安州提供足夠的軍需物資,並且也做了另一手準備,若是平安州不敵,有破城的趨勢,立刻命人燒毀平安州城,不讓胡人得到戰略物資補充,後面也實行堅壁清野之策,阻擋胡人的腳步。京畿附近的大營也開始動作起來,若是平安州城破,就能及時做出反應。
下達軍令之後,徒景年命人將自個的處置措施抄錄了一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