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章 (13)
關燈
小
中
大
遍,直接向江南送去,也是要提醒承慶帝,玩這麽久了,趕緊回來吧!
徒景年幾乎天天住在詹事府,時刻關註著軍情,生怕有什麽變故,除了平安州那邊,還有各個邊鎮的消息,也在留意,生怕胡人搞出了什麽分兵之策,攻擊了其他邊鎮,好在一直沒有類似的消息傳來,總算讓徒景年暫時松了一口氣。
而幾天後,累死了十多匹馬之後,消息總算傳到了承慶帝手裏,承慶帝當機立斷,中斷了預計的行程,直接命人拔營,日夜兼程回京。
☆、59
承慶帝急得恨不得插上翅膀飛回長安去,暗地裏將草原上幾個胡族罵的狗血淋頭,恨不得讓這些胡人一下子全部死無葬身之地。好在接下來徒景年的處置措施也到了承慶帝手裏,承慶帝仔細一看,松了口氣。徒景年的做法是最穩妥的,這次是胡族主動來襲,胡人跟南邊的蠻人可不一樣,之前茜香國犯邊,南邊的軍隊就可以借住天險暫時困住茜香國的軍隊,即便茜香國能夠深入,那地方也多半是各個少數民族聚居的地方,民風彪悍,官府也不過是弄了流官,設了土司共治而已,茜香國的人敢打過來,那兒的土人就能跟他們掐起來,因此讓朝廷這邊可以從容調兵遣將。
可是北方那邊,很大一部分地區,那就是一馬平川,朝廷有鑒於宋朝那會兒,契丹、女真、蒙古人接連從北方那邊侵犯,因此,一方面修建長城,另一方面,設置了九大邊鎮,盯著草原胡族的動向,並且常常深入草原侵擾。草原那邊的一些胡族或者是馬賊也會在邊鎮的間隙南下打草谷,雙方之間的沖突幾乎就沒停止過。
但是當時誰也沒想到,平安州那種完全不怎麽適合騎兵沖鋒的地方,會成為胡族入侵的目標。平安州最初不過是因為那邊是溝通中原和西域的交通要道,後來又廣植草木,形成了大片的樹林,有效阻擋了大批胡族南下,你當朝廷諸公是傻瓜,讓一個異姓王時代掌握著一支強軍啊!
結果,就是這種地方,胡族卻堂而皇之地過來了,究竟是胡族腦袋壞掉了,還是他們有了別的什麽打算,這都是個大問題。
承慶帝同樣對九邊發出了命令,命人時刻關註草原胡族的動向,另外,又命另外六個邊鎮主動出擊,深入草原,掃蕩胡族,這次承慶帝是火大了,草原這幾年來一直看著挺安靜的,很少有南下的,結果一下子就來了這麽個大動靜,承慶帝哪有不惱火的道理!跟徒景年一樣,他直接將九邊的人罵了個狗血淋頭,這麽多年了,草原上肯定不是突然打中原主意的,之前定有動靜,結果一點消息都沒聽到,這不是坑爹嘛!
金暄那邊這回是使了老鼻子的力氣了,金家在這邊經營日久,人脈也廣,那些經常來這邊的商人,自然都是跟金暄打過交道的,金暄也是個狠人,直接找來了滯留在平安州的商人,問他們收購各種戰略物資,當然,價錢上嘛,自然不會高,那些商人還不敢不從,之前有一個想要討價還價,金暄壓根不顧這家夥到底有沒有後臺,後臺是誰,直接扣了一個勾結胡族,想要出賣平安州的帽子,直接將人給砍了,腦袋就懸在外面的旗桿上,一下子將一眾商人唬得膽戰心驚,立馬配合地將自己原本打算大賺一筆的貨物賤賣給了金暄。
另外,就是臨時征召各個商隊的護衛保鏢,這些人一直跟著商隊走南闖北,遇到一些小股的山賊水匪什麽的,根本不是他們的對手,論起戰鬥力來,絕對完勝平安州這邊絕大多是的邊軍。金暄許了他們很難拒絕的條件,那就是可以給他們一個官身,說實話,也就是虛銜而已,每年不知道多少人會花錢捐一個虛職,又不用去衙門,甚至連俸祿也幾乎沒有,但是,哪怕只是個虛銜的官身,也足夠糊弄不少人了,回家之後,也是一方鄉紳了。這些護衛做的是刀口舔血的勾當,雖然掙錢不少,但是,危險性也很大,如今卻是有機會贏得一個官身,那哪有不努力效命的道理。
當然,對於西寧王府而言,所謂的官身,其實就是西寧王府可以合法擁有的侍衛的名額,以前西寧王府這個編制從來沒滿過,自個手底下就一大堆由國家掏錢的大頭兵,幹嘛還要自己養一批護衛,反正用誰不是用呢!這回算是發了狠,拿這個來收買人心了!
金暄一番折騰,反正是不要本錢一般,什麽亂七八糟的東西都往敵陣裏頭扔,純粹是拿錢欺負人了!胡人這邊驅趕奴隸填埋護城河,架設雲梯攻城,那邊城頭上就敢將大包的生石灰扔到護城河裏頭,在熟石灰生成的那段時間裏頭,足夠燙死燙傷一批人了,來不及找石頭,木頭上被澆上火油,直接用投石車砸出去,臨時胡亂打造的箭頭在糞坑裏面泡一泡,直接找了一堆弓箭手站在城頭上往上拋射,大多數胡族身上可是沒有皮甲的,這玩意只要擦破了皮,就等著破傷風感染吧……
如此這麽一來,平安州竟是真的足足支持了四天,下頭那些胡族已經躁動起來,他們並非一個部族,算是胡族的聯軍,裏頭有韃靼,有瓦剌,還有一些蒙古人,本來只不過是打著打劫一下平安州的想法過來的,這些年中原愈發繁華了,但是邊軍卻沒有松懈,也就是平安州這邊,不少胡人都是來過的,這邊說什麽精兵強將,那也就是糊弄沒見過的人,一直以來武備松弛,偏偏這邊實在是太有錢,每日裏這邊中轉的各種貨物不知凡幾,自然不缺胡人急需的糧草鐵器鹽巴還有茶磚,這些人這麽多年被打怕了,因此想找個軟柿子捏,於是,費了不少力氣,才算是穿過了附近的林區,另外,帶的人也不算多,各個部族多的出個兩三萬,少的出個五六千,湊了十五六萬人。
剛到的時候,出其不意搶劫了那邊的交易市場,算是大賺了一筆,但是誰會把大量的糧草之類的東西,弄到市場裏面去啊,那邊也沒那麽大倉庫,而且人來人往的,也不安全啊!以前就有小股的馬賊跑過來搶劫過,大家早就有過教訓了!因此無非是找人先把價錢談攏了,然後再找個地方一手交錢,一手交貨,甚至一些實力強大的商隊還提供送貨服務。因此,在交易市場那邊,搶到的好東西很多,能吃能喝的東西卻不多,給諸多部族一分就更少了,這幾天下來,糧食也差不多快到底了,偏偏平安州還在堅持,看樣子,再堅持個三兩天不成問題,到時候,總不能宰殺戰馬吧!要知道,為了穿越山林區,這些人可沒帶什麽牛羊,不過是帶了一大堆曬好的肉幹充作幹糧,如今剩的也差不多了,尤其是一些較小的部族,這會兒已經開始打退堂鼓。
胡族裏面為了是繼續攻打平安州,還是幹脆繞過平安州,先找些別的地方洗劫一番,補充一些物資開始吵鬧,另一邊,距離最近的甘肅鎮的兵馬已經在甘肅總兵胡長天的率領下趕到了。
胡長天也是勳貴出身,不過祖上是半路從龍的,開國之後就撈了個伯爵的位置,結果胡長天的祖父又犯了個錯,差點沒把爵位給折騰沒了,然後從胡長天的父親開始,就在為了覆興家族而努力,胡長天的父親最高做到了副將,便在一次深入草原的戰鬥中,被流矢射中,最終不治身亡,胡長天在他父親的基礎上,又更進了一步,如今不到四十歲,就做到了甘肅總兵的位置上,而且因為軍功,也得以封爵,被封為一等子爵。
這回難得遇上胡人犯邊,哪怕對西寧郡王瞧不上眼,胡長天還是對這個戰功很是眼熱,因此,一接到兵部下發的調兵文書,立馬就點齊了兵馬,幾乎是日夜兼程而來,第一個趕到了平安州,在城外埋鍋造飯,休整了一番,便直接下令繼續出發。他根本就沒入城,直接就從城外繞了過去,向著正分成一波波攻城的胡族軍隊沖去。
在相對狹窄的地方,其實很難發揮人數的優勢,雖說胡族為了制造粗糙的攻城器械,砍掉了城外不少樹木,但是,這麽多年的努力下,平安州外依舊是郁郁蔥蔥,以至於,胡族的軍營不得不變成了一種長條狀,這會兒排兵列陣同樣如此。因此,盡管胡長天只有五萬人,不過是胡人的三分之一的數量,就敢直接沖鋒,因為,在這樣的地理條件下,他們根本不會遇上太多的敵人。
城墻上正在努力往敵陣裏頭砸各種亂七八糟東西的時候,有眼尖地看到一股兵馬沖進了敵陣,雖說沒看明白是誰的旗號,不過還是大喜過望,大聲呼喊起來:“援兵來啦!援兵來啦!”
一直在附近督戰的金暄聽到消息,也上了城頭,遠遠一看,自然看到了胡長天的旗號,心裏嘀咕了一番,卻也是松了一口氣,這下好了,總算不用緊張了。胡長天這廝是有名的牲口,這麽多年來鎮守甘肅,戰功很是卓著,只不過因為多半是小打小鬧,軍功折算下來就縮水了不少,饒是如此,還連跳了不少級,得了子爵的爵位,這年頭可不是開國那會兒爵位大放送的時候了,弄個爵位可不容易,可見胡長天軍功如何了!
金暄可沒有出城接應的覺悟,這麽多天折騰下來,城上傷亡雖然不算太多,卻也已經非常疲憊,這會兒見有援軍過來,第一反應不是士氣大振,覺得可以出城反攻了,而是懷著一種終於解脫了的心情,一個個連兵器都要抓不穩,一屁股坐了下來,一臉心有餘悸的模樣。
當然胡長天也不樂意有人來搶功,平安州這邊的兵卒那種素質,不添亂就不錯了。胡族那邊也是一陣騷亂,顧不得管那些攻城的人了,先應對胡長天這邊再說吧!一些原本就有了退意的小部族首領瞧見不妙,竟是直接卷了一些財物,直接帶著人先跑了,胡長天身邊幾個親兵眼尖,一看就大聲用蒙語呼喊起來,只道是有部族先逃跑了,一下子,軍心大亂。
☆、60
胡長天正打得興起,陜西鎮的人也到了,見狀,哪有不痛打落水狗的道理,因此,連休息一下都不曾,直接從另一個方向沖進了已經有些亂七八糟的戰陣中。胡族聯軍可謂是大敗虧輸,狼狽逃竄,被胡長天他們跟在後面追擊了上百裏,死傷無數,連幾個部族的首腦都被俘虜。
承慶帝還沒到長安,捷報就已經傳了過來,這場大戰來得猝不及防,結束得也很快,沒有上頭的命令,胡長天他們也不敢深入草原追擊,只得率軍回程,直接去了平安州。
金暄之前覺得松了一口氣,結果回過頭來,兩天裏頭來了十五萬大軍,固然真正參戰的只有十萬,但是來晚了你也不能怪他們跑得不夠快啊!朝廷雖說給了軍餉,但是作為被救援的平安州,哪能一點表示都沒有,好歹得勞軍吧,偏偏之前為了守城,好多東西都砸出去了,金暄心疼得直滴血,那些可不光是府庫的錢,好多也是自個的錢啊!
因此,金暄又是跑去找那些大商人,逼著他們同意自願勞軍,捐獻了大批的糧食美酒還有牛羊之類的東西出來,犒勞將士們,但是,有品級的軍官,金暄自然是要帶著平安州本地的官員一起請的,等到一切搞定,等待朝廷封賞的間隙裏頭,金暄盤算了一下這些日子的損失,恨不得捶胸頓足,將那些胡人都扒皮充草,才能解他心頭之恨。
而承慶帝回京的路上得到了捷報,這邊在討論給將士們封賞的時候,那邊又有人爭執起來,主要是為了如何報覆胡人的問題,多半文臣傾向於對草原部族關閉互市,原因是深入草原,給後勤的壓力很大,朝廷先是奉承慶帝南巡,就花了不少錢,之前那一仗,三個邊鎮出動兵馬,另外六個邊鎮也出動了人馬,對附近的部落進行襲擊,總不能又要馬兒跑,又要馬兒不吃草,糧草輜重的消耗自然是朝廷出,陣亡的人要撫恤,受傷難以繼續從軍的人要安置,加上事後的封賞,零零總總幾百萬兩銀子扔進去了,再深入草原大打一場,不說風險如何,單說要花的代價,就足以將當年的稅賦大半折騰進去,難道接下來的幾個月大家吃糠咽菜嗎?
再說了,文官階層其實也不樂意武將再立功勞,本來承慶帝對勳貴就比較優容了,這也怪當年肅王勢頭不夠,卻是先得了軍方的支持,文官後來想要捧臭腳,卻晚了,於是承慶帝上臺之後,自然對勳貴更加親密,對文官卻顯得比較涼薄了。本來大家想著,天下太平了,沒什麽仗可打,不少有見識的勳貴人家都打算讓子孫轉行,不去參軍,而是參加科舉了,又有不少人家出了不少紈絝子弟,日後不過是尋花問柳,混吃等死之輩,不足為懼,哪知道,草原幾個被打得四分五裂的胡族,居然吃了雄心豹子膽,居然上門找打來了,若是承慶帝想要將草原再次打散一番的話,豈不是又要冒出一大批的武將出來!若真是如此,文官的話語權自然是大大降低了,因此,他們自然要想辦法阻止承慶帝的念頭了。
承慶帝這會兒還不是什麽剛愎自用的人,琢磨了一番,草原本就遼闊,而且到了那裏,不光容易迷失方向,飲水什麽的都是問題,而且真要將草原那些胡族再次打怕了,起碼要動用五六十萬大軍,誰讓胡族一般全民皆兵呢!而且最好要都是騎兵,要不然,機動性不夠,打過去人家都要跑光了!
這麽一來,需要耗費的錢糧就不是什麽小數字了,偏偏得不到足夠的利益,之前胡族異動的原因已經有人報上來了,草原大旱,原本放牧的牛羊數量已經大幅度縮水了,中原最近幾年也沒什麽大工程,弄了胡族回來做奴隸也沒用,至於統治草原的問題,還是算了吧,當年唐朝疆域倒是挺大的,弄了一大堆的都護府,節度使,到頭來,直接被這些尾大不掉的節度使給折騰完了!要是草原能變成耕地也就罷了,偏偏還不行,這麽一來,除了渴望軍功的武將,大多數人也撈不到什麽好處!承慶帝琢磨了一番,幹脆直接命人起草詔書,叫鴻臚寺派人出使草原幾大部族,申飭他們一番便是了!想到這裏,承慶帝自個也有些興味索然了。
這也是這次胡族壓根沒給中原造成多大的損失,所以朝廷上下都比較寬容,至於那些倒黴的被搶走了貨物的商人,又有幾個人去體諒他們的想法呢!何況,跑到邊境上做買賣本來就是風險很大的事情,不過這次損失比較嚴重而已。能在邊境上做買賣的多半是大商人,本錢充足,背景深厚,損失了一筆,下次找補回來也容易。
反正已經得到了消息,徒景年又寫信過來請承慶帝擬旨對有功的將士進行封賞,承慶帝也就不那麽著急了,之前幾乎是日夜兼程回京,如今卻放緩了腳步,原本也緊張異常的文武大臣也放松了下來,開始在承慶帝面前,為了封賞的事情幾乎是錙銖必較。
文臣希望壓一壓武將的氣焰,武將這邊恨不得將事情捅破了天,直接血洗草原才好呢!有這等近乎滅國的功勞,起碼也能封個侯爵吧!承慶帝對武將也頗為大方,說不得,還能再出一兩個國公呢!因此,一個個眼珠子都紅了,在那邊將胡人說得豬狗不如,又說到前元的事情,總之就是,這些胡人不可信,一旦讓他們有了喘息的機會,就會隨時反咬漢人一口,因此,必須給他們一場嚴厲的教訓,起碼叫他們幾十年都別想恢覆元氣!
一大堆勳貴在那裏言辭鑿鑿,原本就對不能給胡族一次深刻教訓感到有些遺憾的承慶帝又有些動搖了起來。
於是,整個回京的途中,就充斥著文武雙方的唾沫橫飛,別以為武將就不會耍嘴皮子,反正一旦落了下風,就將前朝那些事情拎出來講,比如說,唐朝那會兒如何厚待諸多異族,將許多胡族將領當做心腹委以重任,結果呢,平常看著忠厚老實,翻起臉來比誰都快,再說,胡族一旦得勢,又如何如何,兩宋被幾個胡族逼得幾百年喘不過氣來,最終還被蒙古人滅了國;前元對漢人如何如何酷烈,幾乎要殺得漢人亡族滅種……文官也不甘示弱,也是拿著歷史翻來覆去說,漢武帝當年何等英雄的人物,將匈奴趕到了漠北,多少年都得向漢室稱臣,但是付出的代價就是漢朝百年積累的財富盡數付與流水,不知多少將士葬身草原,中原因為過高的賦稅,一度沒落,從盛世直接跌了下來。胡族本就是逐水草而居,而且他們對草原地形非常了解,一旦不敵,就可遠遁千裏,你就算一時打敗了他們又如何,難道還能將漢人移民到那裏去?草原根本不適合漢人定居,漢族在那邊幾乎無法立足,若是不管,用不了多久,又有別的牧民會占據那裏,沒準對中原更具惡意。
兩邊反正是誰也說服不了誰,根本就不管什麽封賞不封賞的事情了,天天在承慶帝面前掐架,弄得承慶帝煩不勝煩,一生氣,直接全部拍了下去,一方面擬旨封賞諸多將士,根據戰功,要麽升官,要麽封爵,要麽賞賜錢帛,像胡長天,這次終於如願得償,得回了祖上的伯爵之位,被封為安平伯,其母其妻都得了誥命,另外金銀絲帛之類的賞賜反而是次要的了!陜西鎮這次來援的總兵牛繼祖也得了賞賜,他本是鎮國公府出身,不過早就分家出來了,如今這次也得了個騎都尉的爵位。
西寧王府這次也是因禍得福,得以將王位再承襲一代,也就是他兒子將來繼承到的爵位還是現在的郡王爵位,不需要降爵了,這讓金暄喜出望外,要知道,丟了王位不僅僅是爵位的下降,還意味著,平安州這邊不能被金家獨享了,到時候,朝廷肯定也要削去金家在平安州的權柄,命人過來分權,如此一來,金家還能再在平安州經營三四十年,這讓金暄不由真心實意地高呼皇恩浩蕩,連自己這些日子以來損失了多少錢財都不打算報上去,找朝廷報銷了!
徒景年在京中也松了口氣,這是他真正意義上第一次參與軍國大事,而且是作為決策者的身份,若是此次失利,他這個太子在別人眼中的評價就會大為下降,承慶帝也會覺得,既然你什麽都不懂,幹嘛隨便就越過我下命令。現在就不一樣了,他決策正確,胡族不曾越過邊境半步,就被打得落花流水,倉惶北逃。這就是一個很拿得出手的資歷了,哪怕上頭也打著承慶帝的名號,但是明眼人都知道,這裏面有徒景年的功勞,有了這方面的功勞,徒景年在勳貴中,也有了一定的名聲,將來哪怕承慶帝對他不滿,也得考慮一下那些勳貴的想法。
當然了,此事也有正反兩面,哪怕說是事急從權,但是,徒景年這次行使的權力無意已經觸及到了承慶帝的皇權,哪怕他有監國之權,日後若是承慶帝覺得不爽,這次的事情,將會給承慶帝更多的不滿。
不過,事已至此,多想也無益了,徒景年看著下面送過來的折子,說承慶帝明天應該就會到京城,連忙振作了精神,吩咐下面準備起來,第二天隨他出城百裏,迎接聖駕。
☆、61
決定好了第二天郊迎百裏,徒景年一晚上也沒怎麽睡好,心裏存了一大堆的心思。
徒景年已經聽說了之前的勳貴文官之間的沖突,心裏也有些矛盾,不得不說,不少勳貴確實在墮落,原因有很多,比較重要的是教育,勳貴家庭當家的人前些年一般在外打仗或者是鎮守,兒女交給妻子教育,養於婦人之手,生在內閣之中,養出什麽樣的人也就可想而知了,加上外界的誘惑也比較大,勳貴之家其實沒什麽意外的話,一般不會缺錢,開國那會兒,勳貴們一般都是頭一個沖進城的,不知道搜刮了多少好東西,開國後,又分了爵田,自家也有了產業,下面也有諸多佃戶投效,只要不瞎折騰,自然不會有什麽經濟上的問題。有錢有閑,自然容易養出不思上進的紈絝子弟來,這也罷了,紈絝子弟不可怕,但是紈絝子弟若是有背景,有權力,卻又沒多少敬畏之心,那就很可怕了,他們什麽事都能做得出來!
說實話,朝廷花錢養著這些紈絝並非不行,俸祿什麽的,真不是什麽大數字,一個縣城的賦稅,差不多就能給大半的高等勳貴發俸祿了,可問題是,這些人你不可能是光養著,叫人家有飯吃就行了啊,人家也是有追求的!哪怕是賈赦那樣,喜歡古玩美人的,也會因為幾把古扇,叫賈雨村投其所好,以至於石呆子斷送了性命!更別說王熙鳳那樣的,什麽亂七八糟的事情做不出來,總不能叫皇帝念著他們祖上的功績,天天跟在他們後頭擦屁股吧!
承慶帝對勳貴的寬容程度遠遠勝過對文官,一來,他當年的伴讀就是出自勳貴之家,勳貴之家在他的奪嫡之路上也幫了不少忙,二來,他打心眼裏不信任讀書人的操守,覺得唯有勳貴才能與皇室同進退。不能說這個想法是錯的,只不過,勳貴看起來可靠,但是難道不也是在挖朝廷的墻角嗎?
當然,這會兒這樣的情況並不明顯,老一輩的人大抵還在,這會兒戰事也不多,一般常常待在家裏,對兒孫看得還比較嚴。
徒景年也懶得多想,輾轉反側一番,終於迷迷糊糊睡著了。
第二天,天還沒亮,全福就過來了,站在床頭,輕聲呼道:“殿下,該起了!”
老實說,這輩子除了小時候,徒景年真沒睡過幾日懶覺,每天生物鐘都比較規律,早早起床,當然,也比上輩子睡得早,畢竟,這年頭沒有電燈,蠟燭再好,還是有煙氣的,也不夠明亮,幹不了多少事情。這會兒徒景年聽得全福的聲音,依舊瞇著眼睛,長呼了一口氣,然後伸出了一只手,全福連忙將擰好的溫熱的毛巾遞到徒景年手裏,徒景年拿著敷在臉上敷了一會兒,漸漸清醒了,然後便直接坐了起來,幾個宮女太監已經拿著臉盆、皂盒、面脂、口杯、還有已經擠好了牙膏的玉質牙刷,在一邊等著伺候。
徒景年習以為常地在這些人的伺候下洗漱完畢,梳好了頭發,因為他還沒有加冠,因此不過是用簪子將頭發束起,又有些郁悶地命人拿來禮服穿上,雖說天氣不熱了,但是禮服很是沈重,穿這玩意出門,顯然很耗費力氣。
徒景年用過了簡單的早膳,便帶著留守的諸多官員,一大早便出了城門,沿著官道行走了上百裏,好迎接聖駕。
好在他們到得不算晚,到達的時候,聖駕還沒到,因此便安心在那邊等候,當然,等待的時間也不好過,大家都是一大早就爬起來,擔心遇到生理問題,在家也不敢多用什麽湯湯水水的東西,哪怕可以騎馬坐馬車跟著過來,但是到了這裏,也早就餓了,又不能公然弄點什麽吃的,只得拿了原本放在荷包裏或者是馬車夾層裏面的點心湊活著填填肚子。
等到足有一個多時辰,終於派出去看聖駕到了哪裏的侍衛騎著馬回來了,表示聖駕將至,大家做好準備跪迎了。
承慶帝聽說徒景年帶人郊迎百裏,不由吃了一驚,百裏可不是什麽小數字,要不是鋪了水泥路,尋常的馬一天也就差不多走個一兩百裏而已,郊迎百裏,可不是什麽輕松愉快的事情,何況這會兒人都到了,想必出來也很早,因此不由嘆道:“何必這般辛勞!”
邊上臣子卻是齊聲道:“聖上,這是太子殿下的孝心啊!”
承慶帝也是被捧得龍心大悅,想到近兩個月沒見愛子,不由也催促道:“叫他們加快速度!”
曹安平自然答應了下來,出去吩咐眾人加快速度,反正如今道路平坦,馬車行走起來並不費太多力氣,很快,車隊的速度都提了上來。
徒景年遠遠地就看到了揚起的煙塵,當下整了整衣服,就等著聖駕接近跪迎了。這一點實在比較郁悶,徒景年如今是儲君,但是,面對承慶帝,跪拜這種事情還是少不了的,好在這麽多年下來,也算是習慣了,而且需要他跪拜的時候也的確不多!
聖駕已經出現在了視線裏面,徒景年直接領著留守京城的一眾官員跪拜下來,很快聽到了太監傳話的聲音:“聖上有旨,眾卿平身!”
然後曹安平親自小跑著過來,說道:“太子殿下,聖上讓你到車上敘話!”
徒景年點了點頭,含笑道:“勞煩曹總管了!”
曹安平諂笑道:“殿下言重了!”徒景年對他們這些太監並無太多歧視之意,平常也不會對他們呼來喝去,曹安平也得了東宮不少好處,對徒景年也很是尊敬。曹安平雖說不是從小在承慶帝身邊伺候的,但是這麽多年對承慶帝也頗為了解,知道承慶帝對徒景年這個嫡長子的看重,因此,哪怕他們在諸多內閣大臣面前也敢拿大,在徒景年面前卻比較老實。
徒景年很快到了禦輦前,曹安平上去回了話,便出來請徒景年進去,承慶帝見徒景年一身金黃色的禮服,卓然而立,氣度儼然,不由心中大慰,見徒景年利落地給自個行禮,忙上前拉了徒景年起來,徒景年堅持行了一禮,才順著承慶帝的力道起身,滿臉都是孺慕之色:“數月不見父皇,兒臣想念的緊,見父皇氣色安好,兒臣總算是放心了!”
“你這孩子!”承慶帝拉著徒景年在自己一側坐了下來,仔細打量了一番,才板著臉道,“怎麽才這麽長時間,看著就瘦了,你身邊那些奴婢,不知道好好照顧你嗎?”
“哪有瘦了!兒子這是長高了!”徒景年笑嘻嘻地站起身來,在承慶帝面前轉了一圈,“父皇你瞧,兒子是不是又長個子了!”
“還真是高了不少!”承慶帝仔細一看,點了點頭,“這些日子,卻是辛苦你了!”
“為父皇分憂,便是辛苦,心裏也高興啊!”徒景年笑嘻嘻道,“不過,這下父皇你回來了,兒子總算可以輕松點,偷偷懶了!父皇你不知道,沒有父皇這個定海神針,兒子做什麽事都不敢安心啊!”
承慶帝不由笑了起來:“你這小子,還嫩得很呢,不趁著年輕多學學,將來父皇不在了,你找誰去?”
“父皇說什麽呢?”徒景年也是笑嘻嘻道,“父皇長命百歲,兒子恨不得一輩子在父皇庇護下呢!只要有父皇在,兒子就算是做個紈絝,只要每日裏彩衣娛親,哄父皇高興,也就成了!”
“就知道說傻話!”承慶帝聽得高興,徒景年沒說什麽萬歲萬萬歲什麽的,反而更見真心,他拍了拍徒景年的肩膀,假意呵斥道,“你要真敢做個紈絝,父皇第一個把你丟出去!”
“父皇可真是狠心!”徒景年扁了扁嘴,“看來兒子越大越不招父皇待見了,恨不得一直都是小時候呢,那時候,父皇真是恨不得將兒子捧在手心裏頭啊!”
徒景年這邊貧嘴,逗得承慶帝哈哈大笑,也不叫徒景年回自己車上,直接叫人就在禦輦裏面擺膳,叫徒景年陪他一起吃。徒景年從來不客氣,他本來也餓了,這會兒胃口大開,引得承慶帝也多吃了不少。而後面的馬車裏,德妃卻擰緊了帕子,姣好的臉扭曲了一下,她剛剛命人給承慶帝送湯水點心,卻被曹安平攔了下來,說聖上已經在跟太子殿下一起用膳了,德妃哪有不氣惱的道理。本來她琢磨著,給承慶帝送一回湯水,好在太子面前顯示一下自己的存在,又想著打壓一下一直留在宮中的皇後的面子,叫承慶帝回京頭一天,就到自己宮裏去,結果這麽一來,自個的如意算盤就落空了。太子在聖上那裏頗受看重,只怕承慶帝即便不去皇後那裏,估計也是留在大明宮,還得留太子說話了!
想到因為年紀小,沒有跟在自己身邊一起離京的兒子徒景睿,德妃不由咬了咬嘴唇,聖上對太子的寵愛和看重一直不衰,對自個的兒子看著寵愛,但是也僅僅是寵愛一個小兒子罷了,以後,還會有更多的皇子出生,如此,自個的兒子什麽時候才能出頭呢?
德妃在那裏心亂如麻,胡思亂想,尋思著怎麽對付太子的時候,車隊已經進了皇城,承慶帝已經叫臣子們各自回家休息,有什麽事情來日大朝會再說,而內宮中,皇後也帶了一幹嬪妃皇子公主在宮門口等待,見得承慶帝跟徒景年一起下了車,皇後的臉也是抽搐了一下。
☆、62
皇後這些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
徒景年幾乎天天住在詹事府,時刻關註著軍情,生怕有什麽變故,除了平安州那邊,還有各個邊鎮的消息,也在留意,生怕胡人搞出了什麽分兵之策,攻擊了其他邊鎮,好在一直沒有類似的消息傳來,總算讓徒景年暫時松了一口氣。
而幾天後,累死了十多匹馬之後,消息總算傳到了承慶帝手裏,承慶帝當機立斷,中斷了預計的行程,直接命人拔營,日夜兼程回京。
☆、59
承慶帝急得恨不得插上翅膀飛回長安去,暗地裏將草原上幾個胡族罵的狗血淋頭,恨不得讓這些胡人一下子全部死無葬身之地。好在接下來徒景年的處置措施也到了承慶帝手裏,承慶帝仔細一看,松了口氣。徒景年的做法是最穩妥的,這次是胡族主動來襲,胡人跟南邊的蠻人可不一樣,之前茜香國犯邊,南邊的軍隊就可以借住天險暫時困住茜香國的軍隊,即便茜香國能夠深入,那地方也多半是各個少數民族聚居的地方,民風彪悍,官府也不過是弄了流官,設了土司共治而已,茜香國的人敢打過來,那兒的土人就能跟他們掐起來,因此讓朝廷這邊可以從容調兵遣將。
可是北方那邊,很大一部分地區,那就是一馬平川,朝廷有鑒於宋朝那會兒,契丹、女真、蒙古人接連從北方那邊侵犯,因此,一方面修建長城,另一方面,設置了九大邊鎮,盯著草原胡族的動向,並且常常深入草原侵擾。草原那邊的一些胡族或者是馬賊也會在邊鎮的間隙南下打草谷,雙方之間的沖突幾乎就沒停止過。
但是當時誰也沒想到,平安州那種完全不怎麽適合騎兵沖鋒的地方,會成為胡族入侵的目標。平安州最初不過是因為那邊是溝通中原和西域的交通要道,後來又廣植草木,形成了大片的樹林,有效阻擋了大批胡族南下,你當朝廷諸公是傻瓜,讓一個異姓王時代掌握著一支強軍啊!
結果,就是這種地方,胡族卻堂而皇之地過來了,究竟是胡族腦袋壞掉了,還是他們有了別的什麽打算,這都是個大問題。
承慶帝同樣對九邊發出了命令,命人時刻關註草原胡族的動向,另外,又命另外六個邊鎮主動出擊,深入草原,掃蕩胡族,這次承慶帝是火大了,草原這幾年來一直看著挺安靜的,很少有南下的,結果一下子就來了這麽個大動靜,承慶帝哪有不惱火的道理!跟徒景年一樣,他直接將九邊的人罵了個狗血淋頭,這麽多年了,草原上肯定不是突然打中原主意的,之前定有動靜,結果一點消息都沒聽到,這不是坑爹嘛!
金暄那邊這回是使了老鼻子的力氣了,金家在這邊經營日久,人脈也廣,那些經常來這邊的商人,自然都是跟金暄打過交道的,金暄也是個狠人,直接找來了滯留在平安州的商人,問他們收購各種戰略物資,當然,價錢上嘛,自然不會高,那些商人還不敢不從,之前有一個想要討價還價,金暄壓根不顧這家夥到底有沒有後臺,後臺是誰,直接扣了一個勾結胡族,想要出賣平安州的帽子,直接將人給砍了,腦袋就懸在外面的旗桿上,一下子將一眾商人唬得膽戰心驚,立馬配合地將自己原本打算大賺一筆的貨物賤賣給了金暄。
另外,就是臨時征召各個商隊的護衛保鏢,這些人一直跟著商隊走南闖北,遇到一些小股的山賊水匪什麽的,根本不是他們的對手,論起戰鬥力來,絕對完勝平安州這邊絕大多是的邊軍。金暄許了他們很難拒絕的條件,那就是可以給他們一個官身,說實話,也就是虛銜而已,每年不知道多少人會花錢捐一個虛職,又不用去衙門,甚至連俸祿也幾乎沒有,但是,哪怕只是個虛銜的官身,也足夠糊弄不少人了,回家之後,也是一方鄉紳了。這些護衛做的是刀口舔血的勾當,雖然掙錢不少,但是,危險性也很大,如今卻是有機會贏得一個官身,那哪有不努力效命的道理。
當然,對於西寧王府而言,所謂的官身,其實就是西寧王府可以合法擁有的侍衛的名額,以前西寧王府這個編制從來沒滿過,自個手底下就一大堆由國家掏錢的大頭兵,幹嘛還要自己養一批護衛,反正用誰不是用呢!這回算是發了狠,拿這個來收買人心了!
金暄一番折騰,反正是不要本錢一般,什麽亂七八糟的東西都往敵陣裏頭扔,純粹是拿錢欺負人了!胡人這邊驅趕奴隸填埋護城河,架設雲梯攻城,那邊城頭上就敢將大包的生石灰扔到護城河裏頭,在熟石灰生成的那段時間裏頭,足夠燙死燙傷一批人了,來不及找石頭,木頭上被澆上火油,直接用投石車砸出去,臨時胡亂打造的箭頭在糞坑裏面泡一泡,直接找了一堆弓箭手站在城頭上往上拋射,大多數胡族身上可是沒有皮甲的,這玩意只要擦破了皮,就等著破傷風感染吧……
如此這麽一來,平安州竟是真的足足支持了四天,下頭那些胡族已經躁動起來,他們並非一個部族,算是胡族的聯軍,裏頭有韃靼,有瓦剌,還有一些蒙古人,本來只不過是打著打劫一下平安州的想法過來的,這些年中原愈發繁華了,但是邊軍卻沒有松懈,也就是平安州這邊,不少胡人都是來過的,這邊說什麽精兵強將,那也就是糊弄沒見過的人,一直以來武備松弛,偏偏這邊實在是太有錢,每日裏這邊中轉的各種貨物不知凡幾,自然不缺胡人急需的糧草鐵器鹽巴還有茶磚,這些人這麽多年被打怕了,因此想找個軟柿子捏,於是,費了不少力氣,才算是穿過了附近的林區,另外,帶的人也不算多,各個部族多的出個兩三萬,少的出個五六千,湊了十五六萬人。
剛到的時候,出其不意搶劫了那邊的交易市場,算是大賺了一筆,但是誰會把大量的糧草之類的東西,弄到市場裏面去啊,那邊也沒那麽大倉庫,而且人來人往的,也不安全啊!以前就有小股的馬賊跑過來搶劫過,大家早就有過教訓了!因此無非是找人先把價錢談攏了,然後再找個地方一手交錢,一手交貨,甚至一些實力強大的商隊還提供送貨服務。因此,在交易市場那邊,搶到的好東西很多,能吃能喝的東西卻不多,給諸多部族一分就更少了,這幾天下來,糧食也差不多快到底了,偏偏平安州還在堅持,看樣子,再堅持個三兩天不成問題,到時候,總不能宰殺戰馬吧!要知道,為了穿越山林區,這些人可沒帶什麽牛羊,不過是帶了一大堆曬好的肉幹充作幹糧,如今剩的也差不多了,尤其是一些較小的部族,這會兒已經開始打退堂鼓。
胡族裏面為了是繼續攻打平安州,還是幹脆繞過平安州,先找些別的地方洗劫一番,補充一些物資開始吵鬧,另一邊,距離最近的甘肅鎮的兵馬已經在甘肅總兵胡長天的率領下趕到了。
胡長天也是勳貴出身,不過祖上是半路從龍的,開國之後就撈了個伯爵的位置,結果胡長天的祖父又犯了個錯,差點沒把爵位給折騰沒了,然後從胡長天的父親開始,就在為了覆興家族而努力,胡長天的父親最高做到了副將,便在一次深入草原的戰鬥中,被流矢射中,最終不治身亡,胡長天在他父親的基礎上,又更進了一步,如今不到四十歲,就做到了甘肅總兵的位置上,而且因為軍功,也得以封爵,被封為一等子爵。
這回難得遇上胡人犯邊,哪怕對西寧郡王瞧不上眼,胡長天還是對這個戰功很是眼熱,因此,一接到兵部下發的調兵文書,立馬就點齊了兵馬,幾乎是日夜兼程而來,第一個趕到了平安州,在城外埋鍋造飯,休整了一番,便直接下令繼續出發。他根本就沒入城,直接就從城外繞了過去,向著正分成一波波攻城的胡族軍隊沖去。
在相對狹窄的地方,其實很難發揮人數的優勢,雖說胡族為了制造粗糙的攻城器械,砍掉了城外不少樹木,但是,這麽多年的努力下,平安州外依舊是郁郁蔥蔥,以至於,胡族的軍營不得不變成了一種長條狀,這會兒排兵列陣同樣如此。因此,盡管胡長天只有五萬人,不過是胡人的三分之一的數量,就敢直接沖鋒,因為,在這樣的地理條件下,他們根本不會遇上太多的敵人。
城墻上正在努力往敵陣裏頭砸各種亂七八糟東西的時候,有眼尖地看到一股兵馬沖進了敵陣,雖說沒看明白是誰的旗號,不過還是大喜過望,大聲呼喊起來:“援兵來啦!援兵來啦!”
一直在附近督戰的金暄聽到消息,也上了城頭,遠遠一看,自然看到了胡長天的旗號,心裏嘀咕了一番,卻也是松了一口氣,這下好了,總算不用緊張了。胡長天這廝是有名的牲口,這麽多年來鎮守甘肅,戰功很是卓著,只不過因為多半是小打小鬧,軍功折算下來就縮水了不少,饒是如此,還連跳了不少級,得了子爵的爵位,這年頭可不是開國那會兒爵位大放送的時候了,弄個爵位可不容易,可見胡長天軍功如何了!
金暄可沒有出城接應的覺悟,這麽多天折騰下來,城上傷亡雖然不算太多,卻也已經非常疲憊,這會兒見有援軍過來,第一反應不是士氣大振,覺得可以出城反攻了,而是懷著一種終於解脫了的心情,一個個連兵器都要抓不穩,一屁股坐了下來,一臉心有餘悸的模樣。
當然胡長天也不樂意有人來搶功,平安州這邊的兵卒那種素質,不添亂就不錯了。胡族那邊也是一陣騷亂,顧不得管那些攻城的人了,先應對胡長天這邊再說吧!一些原本就有了退意的小部族首領瞧見不妙,竟是直接卷了一些財物,直接帶著人先跑了,胡長天身邊幾個親兵眼尖,一看就大聲用蒙語呼喊起來,只道是有部族先逃跑了,一下子,軍心大亂。
☆、60
胡長天正打得興起,陜西鎮的人也到了,見狀,哪有不痛打落水狗的道理,因此,連休息一下都不曾,直接從另一個方向沖進了已經有些亂七八糟的戰陣中。胡族聯軍可謂是大敗虧輸,狼狽逃竄,被胡長天他們跟在後面追擊了上百裏,死傷無數,連幾個部族的首腦都被俘虜。
承慶帝還沒到長安,捷報就已經傳了過來,這場大戰來得猝不及防,結束得也很快,沒有上頭的命令,胡長天他們也不敢深入草原追擊,只得率軍回程,直接去了平安州。
金暄之前覺得松了一口氣,結果回過頭來,兩天裏頭來了十五萬大軍,固然真正參戰的只有十萬,但是來晚了你也不能怪他們跑得不夠快啊!朝廷雖說給了軍餉,但是作為被救援的平安州,哪能一點表示都沒有,好歹得勞軍吧,偏偏之前為了守城,好多東西都砸出去了,金暄心疼得直滴血,那些可不光是府庫的錢,好多也是自個的錢啊!
因此,金暄又是跑去找那些大商人,逼著他們同意自願勞軍,捐獻了大批的糧食美酒還有牛羊之類的東西出來,犒勞將士們,但是,有品級的軍官,金暄自然是要帶著平安州本地的官員一起請的,等到一切搞定,等待朝廷封賞的間隙裏頭,金暄盤算了一下這些日子的損失,恨不得捶胸頓足,將那些胡人都扒皮充草,才能解他心頭之恨。
而承慶帝回京的路上得到了捷報,這邊在討論給將士們封賞的時候,那邊又有人爭執起來,主要是為了如何報覆胡人的問題,多半文臣傾向於對草原部族關閉互市,原因是深入草原,給後勤的壓力很大,朝廷先是奉承慶帝南巡,就花了不少錢,之前那一仗,三個邊鎮出動兵馬,另外六個邊鎮也出動了人馬,對附近的部落進行襲擊,總不能又要馬兒跑,又要馬兒不吃草,糧草輜重的消耗自然是朝廷出,陣亡的人要撫恤,受傷難以繼續從軍的人要安置,加上事後的封賞,零零總總幾百萬兩銀子扔進去了,再深入草原大打一場,不說風險如何,單說要花的代價,就足以將當年的稅賦大半折騰進去,難道接下來的幾個月大家吃糠咽菜嗎?
再說了,文官階層其實也不樂意武將再立功勞,本來承慶帝對勳貴就比較優容了,這也怪當年肅王勢頭不夠,卻是先得了軍方的支持,文官後來想要捧臭腳,卻晚了,於是承慶帝上臺之後,自然對勳貴更加親密,對文官卻顯得比較涼薄了。本來大家想著,天下太平了,沒什麽仗可打,不少有見識的勳貴人家都打算讓子孫轉行,不去參軍,而是參加科舉了,又有不少人家出了不少紈絝子弟,日後不過是尋花問柳,混吃等死之輩,不足為懼,哪知道,草原幾個被打得四分五裂的胡族,居然吃了雄心豹子膽,居然上門找打來了,若是承慶帝想要將草原再次打散一番的話,豈不是又要冒出一大批的武將出來!若真是如此,文官的話語權自然是大大降低了,因此,他們自然要想辦法阻止承慶帝的念頭了。
承慶帝這會兒還不是什麽剛愎自用的人,琢磨了一番,草原本就遼闊,而且到了那裏,不光容易迷失方向,飲水什麽的都是問題,而且真要將草原那些胡族再次打怕了,起碼要動用五六十萬大軍,誰讓胡族一般全民皆兵呢!而且最好要都是騎兵,要不然,機動性不夠,打過去人家都要跑光了!
這麽一來,需要耗費的錢糧就不是什麽小數字了,偏偏得不到足夠的利益,之前胡族異動的原因已經有人報上來了,草原大旱,原本放牧的牛羊數量已經大幅度縮水了,中原最近幾年也沒什麽大工程,弄了胡族回來做奴隸也沒用,至於統治草原的問題,還是算了吧,當年唐朝疆域倒是挺大的,弄了一大堆的都護府,節度使,到頭來,直接被這些尾大不掉的節度使給折騰完了!要是草原能變成耕地也就罷了,偏偏還不行,這麽一來,除了渴望軍功的武將,大多數人也撈不到什麽好處!承慶帝琢磨了一番,幹脆直接命人起草詔書,叫鴻臚寺派人出使草原幾大部族,申飭他們一番便是了!想到這裏,承慶帝自個也有些興味索然了。
這也是這次胡族壓根沒給中原造成多大的損失,所以朝廷上下都比較寬容,至於那些倒黴的被搶走了貨物的商人,又有幾個人去體諒他們的想法呢!何況,跑到邊境上做買賣本來就是風險很大的事情,不過這次損失比較嚴重而已。能在邊境上做買賣的多半是大商人,本錢充足,背景深厚,損失了一筆,下次找補回來也容易。
反正已經得到了消息,徒景年又寫信過來請承慶帝擬旨對有功的將士進行封賞,承慶帝也就不那麽著急了,之前幾乎是日夜兼程回京,如今卻放緩了腳步,原本也緊張異常的文武大臣也放松了下來,開始在承慶帝面前,為了封賞的事情幾乎是錙銖必較。
文臣希望壓一壓武將的氣焰,武將這邊恨不得將事情捅破了天,直接血洗草原才好呢!有這等近乎滅國的功勞,起碼也能封個侯爵吧!承慶帝對武將也頗為大方,說不得,還能再出一兩個國公呢!因此,一個個眼珠子都紅了,在那邊將胡人說得豬狗不如,又說到前元的事情,總之就是,這些胡人不可信,一旦讓他們有了喘息的機會,就會隨時反咬漢人一口,因此,必須給他們一場嚴厲的教訓,起碼叫他們幾十年都別想恢覆元氣!
一大堆勳貴在那裏言辭鑿鑿,原本就對不能給胡族一次深刻教訓感到有些遺憾的承慶帝又有些動搖了起來。
於是,整個回京的途中,就充斥著文武雙方的唾沫橫飛,別以為武將就不會耍嘴皮子,反正一旦落了下風,就將前朝那些事情拎出來講,比如說,唐朝那會兒如何厚待諸多異族,將許多胡族將領當做心腹委以重任,結果呢,平常看著忠厚老實,翻起臉來比誰都快,再說,胡族一旦得勢,又如何如何,兩宋被幾個胡族逼得幾百年喘不過氣來,最終還被蒙古人滅了國;前元對漢人如何如何酷烈,幾乎要殺得漢人亡族滅種……文官也不甘示弱,也是拿著歷史翻來覆去說,漢武帝當年何等英雄的人物,將匈奴趕到了漠北,多少年都得向漢室稱臣,但是付出的代價就是漢朝百年積累的財富盡數付與流水,不知多少將士葬身草原,中原因為過高的賦稅,一度沒落,從盛世直接跌了下來。胡族本就是逐水草而居,而且他們對草原地形非常了解,一旦不敵,就可遠遁千裏,你就算一時打敗了他們又如何,難道還能將漢人移民到那裏去?草原根本不適合漢人定居,漢族在那邊幾乎無法立足,若是不管,用不了多久,又有別的牧民會占據那裏,沒準對中原更具惡意。
兩邊反正是誰也說服不了誰,根本就不管什麽封賞不封賞的事情了,天天在承慶帝面前掐架,弄得承慶帝煩不勝煩,一生氣,直接全部拍了下去,一方面擬旨封賞諸多將士,根據戰功,要麽升官,要麽封爵,要麽賞賜錢帛,像胡長天,這次終於如願得償,得回了祖上的伯爵之位,被封為安平伯,其母其妻都得了誥命,另外金銀絲帛之類的賞賜反而是次要的了!陜西鎮這次來援的總兵牛繼祖也得了賞賜,他本是鎮國公府出身,不過早就分家出來了,如今這次也得了個騎都尉的爵位。
西寧王府這次也是因禍得福,得以將王位再承襲一代,也就是他兒子將來繼承到的爵位還是現在的郡王爵位,不需要降爵了,這讓金暄喜出望外,要知道,丟了王位不僅僅是爵位的下降,還意味著,平安州這邊不能被金家獨享了,到時候,朝廷肯定也要削去金家在平安州的權柄,命人過來分權,如此一來,金家還能再在平安州經營三四十年,這讓金暄不由真心實意地高呼皇恩浩蕩,連自己這些日子以來損失了多少錢財都不打算報上去,找朝廷報銷了!
徒景年在京中也松了口氣,這是他真正意義上第一次參與軍國大事,而且是作為決策者的身份,若是此次失利,他這個太子在別人眼中的評價就會大為下降,承慶帝也會覺得,既然你什麽都不懂,幹嘛隨便就越過我下命令。現在就不一樣了,他決策正確,胡族不曾越過邊境半步,就被打得落花流水,倉惶北逃。這就是一個很拿得出手的資歷了,哪怕上頭也打著承慶帝的名號,但是明眼人都知道,這裏面有徒景年的功勞,有了這方面的功勞,徒景年在勳貴中,也有了一定的名聲,將來哪怕承慶帝對他不滿,也得考慮一下那些勳貴的想法。
當然了,此事也有正反兩面,哪怕說是事急從權,但是,徒景年這次行使的權力無意已經觸及到了承慶帝的皇權,哪怕他有監國之權,日後若是承慶帝覺得不爽,這次的事情,將會給承慶帝更多的不滿。
不過,事已至此,多想也無益了,徒景年看著下面送過來的折子,說承慶帝明天應該就會到京城,連忙振作了精神,吩咐下面準備起來,第二天隨他出城百裏,迎接聖駕。
☆、61
決定好了第二天郊迎百裏,徒景年一晚上也沒怎麽睡好,心裏存了一大堆的心思。
徒景年已經聽說了之前的勳貴文官之間的沖突,心裏也有些矛盾,不得不說,不少勳貴確實在墮落,原因有很多,比較重要的是教育,勳貴家庭當家的人前些年一般在外打仗或者是鎮守,兒女交給妻子教育,養於婦人之手,生在內閣之中,養出什麽樣的人也就可想而知了,加上外界的誘惑也比較大,勳貴之家其實沒什麽意外的話,一般不會缺錢,開國那會兒,勳貴們一般都是頭一個沖進城的,不知道搜刮了多少好東西,開國後,又分了爵田,自家也有了產業,下面也有諸多佃戶投效,只要不瞎折騰,自然不會有什麽經濟上的問題。有錢有閑,自然容易養出不思上進的紈絝子弟來,這也罷了,紈絝子弟不可怕,但是紈絝子弟若是有背景,有權力,卻又沒多少敬畏之心,那就很可怕了,他們什麽事都能做得出來!
說實話,朝廷花錢養著這些紈絝並非不行,俸祿什麽的,真不是什麽大數字,一個縣城的賦稅,差不多就能給大半的高等勳貴發俸祿了,可問題是,這些人你不可能是光養著,叫人家有飯吃就行了啊,人家也是有追求的!哪怕是賈赦那樣,喜歡古玩美人的,也會因為幾把古扇,叫賈雨村投其所好,以至於石呆子斷送了性命!更別說王熙鳳那樣的,什麽亂七八糟的事情做不出來,總不能叫皇帝念著他們祖上的功績,天天跟在他們後頭擦屁股吧!
承慶帝對勳貴的寬容程度遠遠勝過對文官,一來,他當年的伴讀就是出自勳貴之家,勳貴之家在他的奪嫡之路上也幫了不少忙,二來,他打心眼裏不信任讀書人的操守,覺得唯有勳貴才能與皇室同進退。不能說這個想法是錯的,只不過,勳貴看起來可靠,但是難道不也是在挖朝廷的墻角嗎?
當然,這會兒這樣的情況並不明顯,老一輩的人大抵還在,這會兒戰事也不多,一般常常待在家裏,對兒孫看得還比較嚴。
徒景年也懶得多想,輾轉反側一番,終於迷迷糊糊睡著了。
第二天,天還沒亮,全福就過來了,站在床頭,輕聲呼道:“殿下,該起了!”
老實說,這輩子除了小時候,徒景年真沒睡過幾日懶覺,每天生物鐘都比較規律,早早起床,當然,也比上輩子睡得早,畢竟,這年頭沒有電燈,蠟燭再好,還是有煙氣的,也不夠明亮,幹不了多少事情。這會兒徒景年聽得全福的聲音,依舊瞇著眼睛,長呼了一口氣,然後伸出了一只手,全福連忙將擰好的溫熱的毛巾遞到徒景年手裏,徒景年拿著敷在臉上敷了一會兒,漸漸清醒了,然後便直接坐了起來,幾個宮女太監已經拿著臉盆、皂盒、面脂、口杯、還有已經擠好了牙膏的玉質牙刷,在一邊等著伺候。
徒景年習以為常地在這些人的伺候下洗漱完畢,梳好了頭發,因為他還沒有加冠,因此不過是用簪子將頭發束起,又有些郁悶地命人拿來禮服穿上,雖說天氣不熱了,但是禮服很是沈重,穿這玩意出門,顯然很耗費力氣。
徒景年用過了簡單的早膳,便帶著留守的諸多官員,一大早便出了城門,沿著官道行走了上百裏,好迎接聖駕。
好在他們到得不算晚,到達的時候,聖駕還沒到,因此便安心在那邊等候,當然,等待的時間也不好過,大家都是一大早就爬起來,擔心遇到生理問題,在家也不敢多用什麽湯湯水水的東西,哪怕可以騎馬坐馬車跟著過來,但是到了這裏,也早就餓了,又不能公然弄點什麽吃的,只得拿了原本放在荷包裏或者是馬車夾層裏面的點心湊活著填填肚子。
等到足有一個多時辰,終於派出去看聖駕到了哪裏的侍衛騎著馬回來了,表示聖駕將至,大家做好準備跪迎了。
承慶帝聽說徒景年帶人郊迎百裏,不由吃了一驚,百裏可不是什麽小數字,要不是鋪了水泥路,尋常的馬一天也就差不多走個一兩百裏而已,郊迎百裏,可不是什麽輕松愉快的事情,何況這會兒人都到了,想必出來也很早,因此不由嘆道:“何必這般辛勞!”
邊上臣子卻是齊聲道:“聖上,這是太子殿下的孝心啊!”
承慶帝也是被捧得龍心大悅,想到近兩個月沒見愛子,不由也催促道:“叫他們加快速度!”
曹安平自然答應了下來,出去吩咐眾人加快速度,反正如今道路平坦,馬車行走起來並不費太多力氣,很快,車隊的速度都提了上來。
徒景年遠遠地就看到了揚起的煙塵,當下整了整衣服,就等著聖駕接近跪迎了。這一點實在比較郁悶,徒景年如今是儲君,但是,面對承慶帝,跪拜這種事情還是少不了的,好在這麽多年下來,也算是習慣了,而且需要他跪拜的時候也的確不多!
聖駕已經出現在了視線裏面,徒景年直接領著留守京城的一眾官員跪拜下來,很快聽到了太監傳話的聲音:“聖上有旨,眾卿平身!”
然後曹安平親自小跑著過來,說道:“太子殿下,聖上讓你到車上敘話!”
徒景年點了點頭,含笑道:“勞煩曹總管了!”
曹安平諂笑道:“殿下言重了!”徒景年對他們這些太監並無太多歧視之意,平常也不會對他們呼來喝去,曹安平也得了東宮不少好處,對徒景年也很是尊敬。曹安平雖說不是從小在承慶帝身邊伺候的,但是這麽多年對承慶帝也頗為了解,知道承慶帝對徒景年這個嫡長子的看重,因此,哪怕他們在諸多內閣大臣面前也敢拿大,在徒景年面前卻比較老實。
徒景年很快到了禦輦前,曹安平上去回了話,便出來請徒景年進去,承慶帝見徒景年一身金黃色的禮服,卓然而立,氣度儼然,不由心中大慰,見徒景年利落地給自個行禮,忙上前拉了徒景年起來,徒景年堅持行了一禮,才順著承慶帝的力道起身,滿臉都是孺慕之色:“數月不見父皇,兒臣想念的緊,見父皇氣色安好,兒臣總算是放心了!”
“你這孩子!”承慶帝拉著徒景年在自己一側坐了下來,仔細打量了一番,才板著臉道,“怎麽才這麽長時間,看著就瘦了,你身邊那些奴婢,不知道好好照顧你嗎?”
“哪有瘦了!兒子這是長高了!”徒景年笑嘻嘻地站起身來,在承慶帝面前轉了一圈,“父皇你瞧,兒子是不是又長個子了!”
“還真是高了不少!”承慶帝仔細一看,點了點頭,“這些日子,卻是辛苦你了!”
“為父皇分憂,便是辛苦,心裏也高興啊!”徒景年笑嘻嘻道,“不過,這下父皇你回來了,兒子總算可以輕松點,偷偷懶了!父皇你不知道,沒有父皇這個定海神針,兒子做什麽事都不敢安心啊!”
承慶帝不由笑了起來:“你這小子,還嫩得很呢,不趁著年輕多學學,將來父皇不在了,你找誰去?”
“父皇說什麽呢?”徒景年也是笑嘻嘻道,“父皇長命百歲,兒子恨不得一輩子在父皇庇護下呢!只要有父皇在,兒子就算是做個紈絝,只要每日裏彩衣娛親,哄父皇高興,也就成了!”
“就知道說傻話!”承慶帝聽得高興,徒景年沒說什麽萬歲萬萬歲什麽的,反而更見真心,他拍了拍徒景年的肩膀,假意呵斥道,“你要真敢做個紈絝,父皇第一個把你丟出去!”
“父皇可真是狠心!”徒景年扁了扁嘴,“看來兒子越大越不招父皇待見了,恨不得一直都是小時候呢,那時候,父皇真是恨不得將兒子捧在手心裏頭啊!”
徒景年這邊貧嘴,逗得承慶帝哈哈大笑,也不叫徒景年回自己車上,直接叫人就在禦輦裏面擺膳,叫徒景年陪他一起吃。徒景年從來不客氣,他本來也餓了,這會兒胃口大開,引得承慶帝也多吃了不少。而後面的馬車裏,德妃卻擰緊了帕子,姣好的臉扭曲了一下,她剛剛命人給承慶帝送湯水點心,卻被曹安平攔了下來,說聖上已經在跟太子殿下一起用膳了,德妃哪有不氣惱的道理。本來她琢磨著,給承慶帝送一回湯水,好在太子面前顯示一下自己的存在,又想著打壓一下一直留在宮中的皇後的面子,叫承慶帝回京頭一天,就到自己宮裏去,結果這麽一來,自個的如意算盤就落空了。太子在聖上那裏頗受看重,只怕承慶帝即便不去皇後那裏,估計也是留在大明宮,還得留太子說話了!
想到因為年紀小,沒有跟在自己身邊一起離京的兒子徒景睿,德妃不由咬了咬嘴唇,聖上對太子的寵愛和看重一直不衰,對自個的兒子看著寵愛,但是也僅僅是寵愛一個小兒子罷了,以後,還會有更多的皇子出生,如此,自個的兒子什麽時候才能出頭呢?
德妃在那裏心亂如麻,胡思亂想,尋思著怎麽對付太子的時候,車隊已經進了皇城,承慶帝已經叫臣子們各自回家休息,有什麽事情來日大朝會再說,而內宮中,皇後也帶了一幹嬪妃皇子公主在宮門口等待,見得承慶帝跟徒景年一起下了車,皇後的臉也是抽搐了一下。
☆、62
皇後這些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