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一章噩耗
關燈
小
中
大
區別於春闈,作為殿試前的最後一次考核,覆試考的也是策論。
拿到題目,宋珧心頭微沈。
開中法?
此法是三朝之前頒布,目的是為解決當時戰亂情況下邊軍少糧的問題,鼓勵商人運糧到邊塞,計量後換取鹽引。
後經三朝變幻,法度變得松弛,勳貴朝官開始私占鹽引,大肆壓榨商人,謀取錢財。到前朝終無法續行,為朝廷廢棄,轉而令商人向戶部納糧,換取鹽引。
當朝年間,邊疆商屯多已不存。
現如今又提此法,還是在殿試之前,究竟是什麽緣故?
沈思半晌,宋珧無法確定,這究竟是考核貢士,還是朝中的官員在角力。
如果是前者,自可暢抒己言,發表意見。如果是後者……答案越深刻,越振聾發聵,死得越快。
既無法肯定,理當藏拙。
小心無大錯。
在覆試中出風頭實無必要,老老實實做一片文章,行文間規規矩矩,定不會引來太多主意。
思定,宋珧終於提筆。
不知不覺間,記時的檀香燒去一半。
有貢士已書就全文,正在向卷上謄抄。
宋珧加快速度,落下最後幾行字,檢查沒有錯漏,立即重新蘸墨,一筆一劃寫在卷上。
考官自桌旁行過,見到宋珧端正的臺閣體,不禁點了點頭。
不提文章內容,單是這筆字,已足夠賞心悅目。
離開覆試考場之後,眾位舉子面上都是松了一口氣的表情,紛紛三五人湊做一團,開始低聲聊起來,宋珧自然同他幾位同鄉聚作一堆,聽著他們談論此次覆試的內容。
時已過午,貢士們早早起身,都未能用得早飯。在考場走過一遭,神經又是極度緊繃。此時離開宮門,渾身放松,多已腹中轟鳴,嗓子冒煙。
“我等欲上狀元樓一聚,楊賢弟可同來?”
宋珧搖搖頭,婉拒了謝丕。
“小弟不勝酒力,又不善詩文,不好在諸位仁兄面前獻醜。且苦候家中書信多日,實有不便。唯有謝過兄長的美意,待兄長金榜登科,進士及第,小弟再賀兄長之喜。”
自揭短處,話說得實在,兼幾分惶惶之態,更增加說服力。
由此,面子被掃,謝丕沒有半點不悅,反笑道:“為兄就借賢弟吉言了。”
宋珧拱手,暗中慶幸離開的不是他一人,算不得顯眼。
奈何總有人見不得他人順遂。
待宋珧轉身離開,一名貢士沈下臉,道:“小小年紀,忒是狂傲,竟不將我等同年放在眼中。”
兩三人點頭附和,對宋珧獨自離開同覺不滿。
聽到這番議論,金森表情微動,並未急著出聲,只將目光移向謝丕。
“胡兄誤會了。”
謝丕輕笑,主動開口為宋珧解圍。
“宋賢弟年紀尚小,初臨春闈,又將殿試,定有些忐忑。孤身在京,急待家人書信,實是常理。觀其往日所行,實非孟浪驕恣之徒。有些古板亦無傷大雅,胡兄當體諒才是。”
邀請宋珧的是他,宋珧應與不應,都非他人可以置喙。
他這個正主沒有出聲,姓胡的卻越俎代庖,是不將他謝丕放在眼裏,還是想要挑撥?
胡貢士兩番落第,此次雖然中榜,卻是中等偏下,表現尚不如宋珧。被謝丕一點,表情不免有些訕然。不敢對謝丕如何,卻是將宋珧記住了。
見他要鉆牛角尖,謝丕皺了皺眉。
身為謝遷之子,來往的不是良才美玉,便是高門勳貴。這樣屢次不第、心胸狹窄之輩,實在不入謝丕的眼。
未經殿試便已如此,入了官場還了得?
實打實會成個攪屎棍,神憎鬼厭。
金森彎了一下嘴角,落後半步,只同身邊人說話,似根本沒註意到這場“風波”。
宋珧急匆匆離開,自然不曉得身後都發生了些什麽。縱然知曉,也只能隨它去。
這些貢士聚會狀元樓,自然要召喚樂伎,聽歌賞舞,作詩寫詞,熱鬧一番。
伎不同妓,不為官府所禁。宴飲也不犯朝廷忌諱,寫詩題詞更蔚為風雅。但他總有不好的預感,甘願冒著得罪人的風險,也要借口脫身。
直覺出錯,今後還可找補。懷抱僥幸以致身陷泥淖,才是追悔莫及。
比起冒險,他寧肯相信自己的直覺。
至少安穩。
他不是謝丕,沒有入閣的親爹做靠山。也不是金森,出身京師,八面玲瓏。連同年的王忠、程文也各有背景,不是他能輕比,縱然得四皇子賞識,但到底自己還未入朝為官,四皇子欣賞他,願意提拔他,卻定然不會因為他而讓自己身陷囹圄之中,而自己則應該更加處處時時小心,不要讓自身有任何一點能夠讓人指責的地方,方不負四殿下的重視。
故此,他還是安靜的走開,繼續做個古板的小夫子。
這樣的定位,實在需要拿捏尺寸。若是過了頭,保命綽綽有餘,力爭上游卻會成為奢望,也幸好還有四皇子在,能夠讓他比別人多走一步,提前得到皇上的註意。
穿過街口,回頭已不見了謝丕等人的身影。
回到尚陽樓,書童楊土正候在客棧門口,身邊站在送信的快腳。見其風塵仆仆,應是回京後不及休息,便匆忙趕到此處。
宋珧忙快行兩步,道:“一路辛苦,實是勞煩。”
快腳連道不敢,按照宋父和宋氏族長的請托,取出書信,並道宋小舉人的家中一切都好。
初聽此言,宋珧並未起疑。
送走快腳,展開書信,宋珧的眉頭卻瞬間皺緊。
自己一路科舉,登科春闈,父親和兄長雖連童生都不是,卻也讀過書認得字,書信來往自然不成問題。
按照宋小舉人的記憶,信上的字跡不屬於家中任何一人,倒像是宋氏族長的手書。
信中道一切都好,只讓宋珧專心考試,餘下再不多提,愈發顯得情況不對。
通讀三遍,宋珧無法肯定,究竟是不是自己多心。
“宋杉。”
“四郎何事?”
書童正啃著炊餅,聽宋珧出聲,忙一口吞下,差點噎到。
“你去請快……不,你去尋夥計,說我要用飯。”
“哎。”
書童答應一聲就要離開,又聽宋珧道:“順便問一問,送信的快腳家在何處,近日裏是否還會來客棧。”
“四郎還要送信?”
“不是,我有話要問他。”
“四郎要問何事?”
“無需多問,照做便是。”
宋珧少有如此疾言厲色,書童縮了縮脖子,不敢再多說,忙推門離開。
坐在桌旁,宋珧知道自己有些急了。
然心中揣著事,實不好同書童明說。
假如宋家真生出變故,必和金家脫不開關系。不確定的是,金禦史是否牽涉其中。
楊瓚捏了捏額心,很是頭疼。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
拿到題目,宋珧心頭微沈。
開中法?
此法是三朝之前頒布,目的是為解決當時戰亂情況下邊軍少糧的問題,鼓勵商人運糧到邊塞,計量後換取鹽引。
後經三朝變幻,法度變得松弛,勳貴朝官開始私占鹽引,大肆壓榨商人,謀取錢財。到前朝終無法續行,為朝廷廢棄,轉而令商人向戶部納糧,換取鹽引。
當朝年間,邊疆商屯多已不存。
現如今又提此法,還是在殿試之前,究竟是什麽緣故?
沈思半晌,宋珧無法確定,這究竟是考核貢士,還是朝中的官員在角力。
如果是前者,自可暢抒己言,發表意見。如果是後者……答案越深刻,越振聾發聵,死得越快。
既無法肯定,理當藏拙。
小心無大錯。
在覆試中出風頭實無必要,老老實實做一片文章,行文間規規矩矩,定不會引來太多主意。
思定,宋珧終於提筆。
不知不覺間,記時的檀香燒去一半。
有貢士已書就全文,正在向卷上謄抄。
宋珧加快速度,落下最後幾行字,檢查沒有錯漏,立即重新蘸墨,一筆一劃寫在卷上。
考官自桌旁行過,見到宋珧端正的臺閣體,不禁點了點頭。
不提文章內容,單是這筆字,已足夠賞心悅目。
離開覆試考場之後,眾位舉子面上都是松了一口氣的表情,紛紛三五人湊做一團,開始低聲聊起來,宋珧自然同他幾位同鄉聚作一堆,聽著他們談論此次覆試的內容。
時已過午,貢士們早早起身,都未能用得早飯。在考場走過一遭,神經又是極度緊繃。此時離開宮門,渾身放松,多已腹中轟鳴,嗓子冒煙。
“我等欲上狀元樓一聚,楊賢弟可同來?”
宋珧搖搖頭,婉拒了謝丕。
“小弟不勝酒力,又不善詩文,不好在諸位仁兄面前獻醜。且苦候家中書信多日,實有不便。唯有謝過兄長的美意,待兄長金榜登科,進士及第,小弟再賀兄長之喜。”
自揭短處,話說得實在,兼幾分惶惶之態,更增加說服力。
由此,面子被掃,謝丕沒有半點不悅,反笑道:“為兄就借賢弟吉言了。”
宋珧拱手,暗中慶幸離開的不是他一人,算不得顯眼。
奈何總有人見不得他人順遂。
待宋珧轉身離開,一名貢士沈下臉,道:“小小年紀,忒是狂傲,竟不將我等同年放在眼中。”
兩三人點頭附和,對宋珧獨自離開同覺不滿。
聽到這番議論,金森表情微動,並未急著出聲,只將目光移向謝丕。
“胡兄誤會了。”
謝丕輕笑,主動開口為宋珧解圍。
“宋賢弟年紀尚小,初臨春闈,又將殿試,定有些忐忑。孤身在京,急待家人書信,實是常理。觀其往日所行,實非孟浪驕恣之徒。有些古板亦無傷大雅,胡兄當體諒才是。”
邀請宋珧的是他,宋珧應與不應,都非他人可以置喙。
他這個正主沒有出聲,姓胡的卻越俎代庖,是不將他謝丕放在眼裏,還是想要挑撥?
胡貢士兩番落第,此次雖然中榜,卻是中等偏下,表現尚不如宋珧。被謝丕一點,表情不免有些訕然。不敢對謝丕如何,卻是將宋珧記住了。
見他要鉆牛角尖,謝丕皺了皺眉。
身為謝遷之子,來往的不是良才美玉,便是高門勳貴。這樣屢次不第、心胸狹窄之輩,實在不入謝丕的眼。
未經殿試便已如此,入了官場還了得?
實打實會成個攪屎棍,神憎鬼厭。
金森彎了一下嘴角,落後半步,只同身邊人說話,似根本沒註意到這場“風波”。
宋珧急匆匆離開,自然不曉得身後都發生了些什麽。縱然知曉,也只能隨它去。
這些貢士聚會狀元樓,自然要召喚樂伎,聽歌賞舞,作詩寫詞,熱鬧一番。
伎不同妓,不為官府所禁。宴飲也不犯朝廷忌諱,寫詩題詞更蔚為風雅。但他總有不好的預感,甘願冒著得罪人的風險,也要借口脫身。
直覺出錯,今後還可找補。懷抱僥幸以致身陷泥淖,才是追悔莫及。
比起冒險,他寧肯相信自己的直覺。
至少安穩。
他不是謝丕,沒有入閣的親爹做靠山。也不是金森,出身京師,八面玲瓏。連同年的王忠、程文也各有背景,不是他能輕比,縱然得四皇子賞識,但到底自己還未入朝為官,四皇子欣賞他,願意提拔他,卻定然不會因為他而讓自己身陷囹圄之中,而自己則應該更加處處時時小心,不要讓自身有任何一點能夠讓人指責的地方,方不負四殿下的重視。
故此,他還是安靜的走開,繼續做個古板的小夫子。
這樣的定位,實在需要拿捏尺寸。若是過了頭,保命綽綽有餘,力爭上游卻會成為奢望,也幸好還有四皇子在,能夠讓他比別人多走一步,提前得到皇上的註意。
穿過街口,回頭已不見了謝丕等人的身影。
回到尚陽樓,書童楊土正候在客棧門口,身邊站在送信的快腳。見其風塵仆仆,應是回京後不及休息,便匆忙趕到此處。
宋珧忙快行兩步,道:“一路辛苦,實是勞煩。”
快腳連道不敢,按照宋父和宋氏族長的請托,取出書信,並道宋小舉人的家中一切都好。
初聽此言,宋珧並未起疑。
送走快腳,展開書信,宋珧的眉頭卻瞬間皺緊。
自己一路科舉,登科春闈,父親和兄長雖連童生都不是,卻也讀過書認得字,書信來往自然不成問題。
按照宋小舉人的記憶,信上的字跡不屬於家中任何一人,倒像是宋氏族長的手書。
信中道一切都好,只讓宋珧專心考試,餘下再不多提,愈發顯得情況不對。
通讀三遍,宋珧無法肯定,究竟是不是自己多心。
“宋杉。”
“四郎何事?”
書童正啃著炊餅,聽宋珧出聲,忙一口吞下,差點噎到。
“你去請快……不,你去尋夥計,說我要用飯。”
“哎。”
書童答應一聲就要離開,又聽宋珧道:“順便問一問,送信的快腳家在何處,近日裏是否還會來客棧。”
“四郎還要送信?”
“不是,我有話要問他。”
“四郎要問何事?”
“無需多問,照做便是。”
宋珧少有如此疾言厲色,書童縮了縮脖子,不敢再多說,忙推門離開。
坐在桌旁,宋珧知道自己有些急了。
然心中揣著事,實不好同書童明說。
假如宋家真生出變故,必和金家脫不開關系。不確定的是,金禦史是否牽涉其中。
楊瓚捏了捏額心,很是頭疼。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