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章 38.五輩子(5)
關燈
小
中
大
門外等候多時的少女聽傳喚扣地進門恰與影子擦肩而過。她忽視影子的眼神低頭上前,矮身雙手向我捧上新折的翠綠柳枝:「先生,柳條。」
我瞥了眼,見影子已遁出不見蹤影,伸手拿取其中最為鮮韌的一枝,用勁掰折道:「明日得空再去尋些柳條,待清明前後插於門前。」
「是。」少女應下正要做輯退出房門,我怕她不知習俗叫住了她。
「別忘了往自己房門前插些,若能存活長成大樹,也好乘涼。」
「嗯。」她一字回我,擡眼瞟了我一眼。等不到我的下話,靜默地捧著手中枝條退出房內。
我瞧她單薄背影,心下生出許多憐憫。
此女名為挽蘭,原無姓人家。
我出山回府頭回見她,她看著我落淚。我不懂安慰姑娘,卻記得她背後有道傷疤,便問了句她的身子如何。
那傷原是大火燒的本不嚴重,因生活艱苦長期不得好好醫治,等入陳府郎中替她看傷創口已潰爛,這才留了道不好看的疤痕。
據府裏老人說,挽蘭原是先祖任國師間在宮中救下送至府裏的。我教影子細細調查挽蘭身份來歷,知此女可憐,尚在繈褓遭父母拋棄丟在山寺外,那般戰亂年歲拋妻棄子多不得已亦多貪生,餓殍遍野賣子相食的境況下,逃亡路上遺棄幼嬰於寺廟是望孩兒免受流離之苦。
雖說戰火不燒佛寺乃不成文的規矩,因戰被棄的嬰孩甚多,寺廟中香火斷絕存糧日少,山下饑荒化緣無果。僧侶閉寺不出,為保嬰孩狠心不開寺門阻攔流民,縱遭百姓唾罵道佛不渡眾生仍日日誦經念佛,欲忘卻黎民非議轆轆饑腸。
和尚撕布條捆腹抗饑,所謂信男善女卻道是苦海無涯我佛慈悲,僧侶貪生不為我佛播善心而閉門不渡苦厄。失了佛心缺了佛意,空吃百姓供奉偷生茍且,不懂開寺化劫,普渡眾生全全笑話。
未修十圓滿,卻成八無暇。
趁還尚存氣力的男人夜裏攀過寺廟四圍墻入廟內洗劫所剩無幾的食糧,更有甚者掄斧劈開寺院木門招搖而入。面黃肌瘦的難民不遜蝗群,殆盡寺院裏栽種的千年古樹的枝葉,搜刮鍋底黑灰,搶僧人禪房內幾張破席與袈裟布,至無所掠方悻悻然而走。
災年落單女子遭人毒手拐去買入軍中為娼妓居多,僧侶們雖不好多留女娃更不願良家女兒受辱,挽蘭於院中躲躲藏藏啃著草根子裹著破棉絮漸大,日子雖苦卻日夜受佛法熏陶內心凈平。只僧侶、孩童、落難留宿者多有餓死、凍死、染病死,每日院中升起火焚燒屍骨。
廟中僧人教不了她女紅,卻教她讀書寫字,她自個也同幾個落難的良善婦女習得縫衣制鞋。只可惜流年不利,一夜眾人酣眠山寺大火燒盡。挽蘭因有一法號青榮的僧人護佑自後院逃出僥幸保的一命,後戰事將熄,挽蘭於大臣家中做雜役為生。
後機緣巧合入了宮,半途被先祖救下,送至陳府當差。護她周全的僧人染病於返寺半路圓寂
早些府邸收歸於朝,遣散府裏家丁奴仆時,大多拿了薪資找了新的出路,所剩幾個不願離開,道願與我同遷往十二重山的,挽蘭便是其中一人。
她做的一手江南好菜,清淡味美,甚合我的心意,本就去留自定,我對她一身精湛廚藝多有不舍將她留了下。
不過金釵之年,自小顛沛多難,一早簽契賣入陳府,平日裏沈默寡言,除小指上一木環,身無一物,舉目無親也屬可憐人。
悲憐世上可憐人何其之多,挽蘭已屬不幸中的萬幸。我為其而哀,算數著時日,卻見案上多出道折子。
翻開看,敘的是青榮和尚的生平記載。
13.
春日煦風打半截雨,水寥半寸煙。
我執細竹條逐一點過冊上方正的墨字,一字一句的教盤腿坐我跟前的周秉釋義。周家的小子吃過苦肯爭氣,埋頭專研,詩書六藝學的也快,學業無需我多操心。
教授周秉與徐覺二子的先生原是宮中的老掌書,鞠躬盡瘁後回了鄉在家賦閑由我請來教兩個小兒的書。只前些日子,卻被宮裏傳來的一道聖旨,教衙役押至城門外,砍了頭丟了命連累大半親族。
問及罪名說是學究口無遮攔,妄論朝綱說了些不知輕重的話,寫檄文辱汙已身死的國師而觸怒皇帝。坊間傳聞真假摻半,雖有些憑據,卻不可全信。
搬至山中老閣居住,我有一幹人照料起居日日閑暇,便叫徐覺同周秉一道住進客屋裏,老學究缺職由我授業解惑。我既受郎中照拂,他的徒兒我自得照看著。
許是周秉幼年孤苦顛沛,而徐覺自小被郎中撿回,記事起事事順遂,不同於周秉的刻苦,他更喜擺弄山澗裏采出的草藥,大膽以身試藥,查閱古籍藥方,不懂得即傳訊問在外雲游的郎中,得了一二的指點有所感悟,便用石墨逐字逐句的記在隨身的冊子上。
對於詩書古言軍政兵道,徐覺全然不感興趣,我自不便強迫,定了宵禁,放他入山采摘藥草。
倚靠闌檻,我擺弄手中細長的竹條,默聽周秉已將新篇背下,往樓下看見徐覺背回整整一藥籮的花花草草,手裏還握著一顆抽芽的小苗正在院裏休整。
半會,徐覺摸索出籮筐裏頭的小鋤鐮,撞上急匆趕進門的影子連閃身一側,眼皮子沒擡一下砍下小苗多餘的旁生枝丫。
影子腳快,不一會兒上了樓,我見不著他的身。
我拋下竹條,彎腰拿周秉手裏舊年制成的羊皮卷子同他說:「餅子,去幫幫覺兒。」
「好。」周秉早心不在焉,得了我的應允未猶豫半點,合上書卷穿靴下樓,影子迎面而至。
「山前來了個奇怪的人。」影子見著我便說,顯而松了口氣,拍上我的肩頭神叨。
見一向沈穩又極少閑暇拜訪的影子如此慌亂得在尋,我還以為是出了什麽大事。
原只是撞上了人。
「誰?」我問。
世上鮮有人可亂影子心神。
「蒙著面,裹件大袍,掐著嗓子說話,容貌身形音色全辨不出。」
「估摸著專練過這類法門。」
顯而易見,皆故意而為之。來人曉得守門的影子一身的本領,做足了準備便是不想教影子認出。
當是故人。
「似也非歹人,說是公子的故人,來尋你一塊踏春,跟我話不投機沒聊兩句走了。」影子處在陰影中的雙眼上下打量我,扯拉我的衣袖,訕笑意味不明,「那桀驁的模樣,我瞧著與你很是登對。」
無奈地抽出影子手中的袖角,合上手中羊皮錦置於架幾案,曲指彈他額,我打趣道:「既來都是客。」
能尋到這兒來,不論是否知情,都有些本事。
「我沒攔。」影子捂著額頭,「你該在房前設些防,青天白日家門大開,也怪了你屋裏從不遭賊。」
影子不滿的嘀咕,仿佛責怪我不領他心意,一片好心做驢肝肺餵了門外的野狗。
「世道清明,何來的賊。」我笑他仍與被寵壞的稚童一般,說上兩句就撒脾氣。
「是,世道清明,百姓安樂無憂。」
「世無偷錢財之小賊,卻有竊人心的大賊。」
「你再貧。」我重執桌上的竹條,咋呼地揮舞,旋出陣陣破風聲。
「行行行,」影子忙擺手,「錯了錯了,不說不說。」
我笑著,與他來回打鬧。他身手極好,我壓根不能碰著他,只當他讓著我,故作不敵叫我捉住逼他抄書,好好的罰了他一頓。
14.
雨細雲愁,迷霧繚繞,雕欄玉砌本應猶在,隱於憂緒。
往年此時,我從不曾踏春祭拜逝者。從前我的身側無一至親知己,如今亦是如此。
而如今,卻有人獨自腐爛在爛泥之中,化為一坡黃土,待我惦念祭拜。
我也是按著習俗早早地備好了紙錢香燭,喚林挽蘭抽空幫著做了清明果子,親手折了新抽綠的柳枝。
人生在世,未免要隨俗一次。
緩步長廊,我不踮腳,能遠遠便瞧見那熟悉身影。
蒙著面,裹件大袍,尋常人果真辨不出身形。
「陛下。」我輕笑,正視眼前行至透憔悴的男子。仿佛一切都不曾變過,他還如此薄涼,所念故人卻已離去。
他聞言一楞,隨即利索地脫下大袍。
「先生。」他擡眼只覺布滿血絲的暗淡雙眸微微發酸,倒未掐著嗓子說話。
他喚我先生,想來我該謝他保我清白之身,放我出宮還我自由。
也該謝他不遺力,費盡心思利用他人私念得教我滯留人間。不知是否是回憶起往事,不覺間癡望眼前的男子,彎唇一笑頓感無力。
我看他苦笑,不知所語。我雖一步不出大門卻兩耳通明,他人所知我定所曉。我本已猜得八九,何況有郎中幾人特來告知事情原委。
知他自那人逝去以後,日益頹廢,終日飲酒大醉,動輒幹犯國法舉國戰,或隱身山林,行蹤無覓,置江山不理,後任我為相,也不過了卻一樁先祖未了的夙願。
微賤此身,辭官後不在其位自然不謀其政,不加勸諫,唯順他心願,竭力分憂一二。
前些日子,清明將至,忽收其信鶴傳來的密迅,說是清明前日便回來尋,一齊踏春往先祖墓前備做清明。
世人皆知國師自戧葬入皇陵,唯皇帝與我處少數人知曉那恢宏碑林之下所埋藏的不過一具國師祭祀衣冠。國師的軀體已化作一抔暗灰,由人撒入十二重山下百步洪。
而陳氏的祖墳花林內,我攏了一座土包,悄悄立了一塊無名碑。
他入十二重山並非為解我孑身養病的苦悶,只是怕先祖一人困於幽暗地底,尋不著回家的路想多陪陪他,順道捎些折子瞧瞧我,道句勞駕。
物盡其用,不止是最是無情的孤家寡人能做出的。
清明前一兩日,便是寒食,他孤孑深山,浸隱水霧,飲下兩盅雜釀濁酒。
「當真要去。」我看柳絮飛綿飄進他的衣襟,平平問他。
「為何不去。」他望著我,緩緩失神。
他透過我,不知見了誰。
15.
也是清明,陳家山頭那片落英繽紛的花林裏,他尋尋覓覓終見病白男子一身便衣坐於樹前默看手中明黃卷軸。
清雅男子眉間紋刻朱砂繁路,襯得青黛長眉清細。落瓣飄灑青絲衣襟,男子微垂頭顱眼瞼半斂,只見睫翼覆面清冷如雪。
擡眼遠望,黑眸透青,生出幾分妖異。
他意外心慌,明知國師恐身纏頑疾的時日無多,故不如為他所用,卻不願相信男子所言舍得是真。
時至今日,他雖已貴為九五至尊,還是不願意放手。
「官家尋我何事。」男子面色蒼白,笑語嫣然,合卷回眸看他,氣質出塵。
他不語,卻只見他自認放在心尖上人起身拎著那一卷聖旨進了裏屋,闔上門窗。他靜待半時辰終是按耐不住推門而入,才覺男子竟對著梳鏡細細上妝描眉。
摻脂和的糊粉塗面,點朱砂眼角作妝,又取鉛華塗抹生色。
開盒,挑出白蠶絲壓制成圓餅的玫瑰膏子撲眉眼間。
指尖撚了些染紅白粉臉頰抹勻塗作胭脂,對鏡看上幾回,確已妥當後,再執石墨兌水,墨丹畫長眉。
早制好的山榴染絲錦薄片微略過水,指撚兩角唇含抿之,用罷唇顯潤色,妝成。
「無人伺候?」他遇上前觸碰,卻又止於五步之遙。
「官家不懂。」男子輕吟莞笑,回眸凝他,「國師一職看似風光實則不然。」
「通上蒼之靈,奠已逝魄魂,不得觸碰生人,故穿衣打扮,樣樣都得自個來。」
往日同你共寢同歡,夢歸周公,實為破戒,為人所不齒。
「我與陛下之緣,實屬孽。」
緣為孽,我為畜。
他言盡起身,褪下白衣,換上一襲血紅裏衣,玄衫外罩如黑曜。
是祭師之服,為國祈禱,得佑上蒼,風儀秀然。
繡紋繁覆案圖紅似血的綢衣與詭黑外罩映男子的脆弱病容愈發蒼白。修長如玉十指,熟練擺弄頭戴沈甸雕鳳金玉冠。
他與身任國師的男子相處多年,知男子素來不施粉黛,現卻上了淡妝愈顯清俊誘人。他明知男子為國師,如今這般是為了何,經不住心底潮湧,皺眉上前欲攔下男子的動作,被一道黑影攔截去路,不許他近身。
定眼看,是跟隨國師多年道是忠心無二的影子。
「官家,」身著國師盛裝的男子,默許了影子的僭越之舉,隔著影子側頭問他,「臣再問官家一次。」
「可真的想好了。」
他聽男子問悵然緘默,悲愴搖頭。惦念二人往昔朝朝暮暮,險些失態。
「既如此,」黃糊銅鏡中映出的男子倏忽展笑,面上慘愁笑意令人心悸,「祭祀一事,臣自有定奪。」
起身,男子執鏡前剪撕了那一卷明黃,不見不聞不顧他紅目冷言,掂衣朝他俯身跪下,行叩首大禮。
「幸得官家垂憐勞心,如今該還恩於官家。」
「臣竭力助官家一臂,唯願官家得償所願,享盛世安泰,待兒孫滿堂。」
八無暇:
一、地獄:轉生在地獄中,日日夜夜連續不斷地感受寒熱的劇苦,無法修法
二、餓鬼:投生為餓鬼,終日感受饑渴的厄難,無法修法。
三、旁生(又名為“畜牲”):轉為旁生,遭受被人役使及相互殘害的痛苦,無修法時機。
四、長壽天:轉生到長壽天,一直處在無想的狀態中虛度光陰,不具備修法的時機。
五、邊地:轉生在邊鄙地方無有佛法,無有修法的機會。
六、持邪見者:投生為外道或成為隨同他們的持邪見者,因自相續被邪見染汙而無修法的良機。
七、佛不出世:出生在暗劫,不聞三寶的名號,不曉善惡,無修法之機。
八:喑啞:投生為喑啞之人,則心相續無法調柔,無機修法。
--------------------
①本文私設:國師活了兩百年,早年習慣叫皇帝官家。完全架空與歷史無關
②國師化妝過程參考魏晉男子化妝步驟。
③下一篇六輩子講國師的故事,補全故事。第六輩子才是五輩子,而第五輩子才是六輩子。
④八無暇,佛教術語。轉世為地獄道眾生、餓鬼、旁生(又名為“畜牲”)、長壽天(又名為“無想天”)、邊地眾生、持邪知邪見者、處於暗劫世界的眾生,而沒有閑暇時間被用於修持佛法。詳細見正文
⑤十圓滿
本身圓滿有五,主觀的條件具備者有五:生而為人、或生中土、諸根具足、業未顛倒、信仰佛法;他圓滿者,客觀的條件具備者有五;佛出世、說正法、正教住世、隨轉法輪、有他悲憫攝受,以上共為十種,稱為十圓滿。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
我瞥了眼,見影子已遁出不見蹤影,伸手拿取其中最為鮮韌的一枝,用勁掰折道:「明日得空再去尋些柳條,待清明前後插於門前。」
「是。」少女應下正要做輯退出房門,我怕她不知習俗叫住了她。
「別忘了往自己房門前插些,若能存活長成大樹,也好乘涼。」
「嗯。」她一字回我,擡眼瞟了我一眼。等不到我的下話,靜默地捧著手中枝條退出房內。
我瞧她單薄背影,心下生出許多憐憫。
此女名為挽蘭,原無姓人家。
我出山回府頭回見她,她看著我落淚。我不懂安慰姑娘,卻記得她背後有道傷疤,便問了句她的身子如何。
那傷原是大火燒的本不嚴重,因生活艱苦長期不得好好醫治,等入陳府郎中替她看傷創口已潰爛,這才留了道不好看的疤痕。
據府裏老人說,挽蘭原是先祖任國師間在宮中救下送至府裏的。我教影子細細調查挽蘭身份來歷,知此女可憐,尚在繈褓遭父母拋棄丟在山寺外,那般戰亂年歲拋妻棄子多不得已亦多貪生,餓殍遍野賣子相食的境況下,逃亡路上遺棄幼嬰於寺廟是望孩兒免受流離之苦。
雖說戰火不燒佛寺乃不成文的規矩,因戰被棄的嬰孩甚多,寺廟中香火斷絕存糧日少,山下饑荒化緣無果。僧侶閉寺不出,為保嬰孩狠心不開寺門阻攔流民,縱遭百姓唾罵道佛不渡眾生仍日日誦經念佛,欲忘卻黎民非議轆轆饑腸。
和尚撕布條捆腹抗饑,所謂信男善女卻道是苦海無涯我佛慈悲,僧侶貪生不為我佛播善心而閉門不渡苦厄。失了佛心缺了佛意,空吃百姓供奉偷生茍且,不懂開寺化劫,普渡眾生全全笑話。
未修十圓滿,卻成八無暇。
趁還尚存氣力的男人夜裏攀過寺廟四圍墻入廟內洗劫所剩無幾的食糧,更有甚者掄斧劈開寺院木門招搖而入。面黃肌瘦的難民不遜蝗群,殆盡寺院裏栽種的千年古樹的枝葉,搜刮鍋底黑灰,搶僧人禪房內幾張破席與袈裟布,至無所掠方悻悻然而走。
災年落單女子遭人毒手拐去買入軍中為娼妓居多,僧侶們雖不好多留女娃更不願良家女兒受辱,挽蘭於院中躲躲藏藏啃著草根子裹著破棉絮漸大,日子雖苦卻日夜受佛法熏陶內心凈平。只僧侶、孩童、落難留宿者多有餓死、凍死、染病死,每日院中升起火焚燒屍骨。
廟中僧人教不了她女紅,卻教她讀書寫字,她自個也同幾個落難的良善婦女習得縫衣制鞋。只可惜流年不利,一夜眾人酣眠山寺大火燒盡。挽蘭因有一法號青榮的僧人護佑自後院逃出僥幸保的一命,後戰事將熄,挽蘭於大臣家中做雜役為生。
後機緣巧合入了宮,半途被先祖救下,送至陳府當差。護她周全的僧人染病於返寺半路圓寂
早些府邸收歸於朝,遣散府裏家丁奴仆時,大多拿了薪資找了新的出路,所剩幾個不願離開,道願與我同遷往十二重山的,挽蘭便是其中一人。
她做的一手江南好菜,清淡味美,甚合我的心意,本就去留自定,我對她一身精湛廚藝多有不舍將她留了下。
不過金釵之年,自小顛沛多難,一早簽契賣入陳府,平日裏沈默寡言,除小指上一木環,身無一物,舉目無親也屬可憐人。
悲憐世上可憐人何其之多,挽蘭已屬不幸中的萬幸。我為其而哀,算數著時日,卻見案上多出道折子。
翻開看,敘的是青榮和尚的生平記載。
13.
春日煦風打半截雨,水寥半寸煙。
我執細竹條逐一點過冊上方正的墨字,一字一句的教盤腿坐我跟前的周秉釋義。周家的小子吃過苦肯爭氣,埋頭專研,詩書六藝學的也快,學業無需我多操心。
教授周秉與徐覺二子的先生原是宮中的老掌書,鞠躬盡瘁後回了鄉在家賦閑由我請來教兩個小兒的書。只前些日子,卻被宮裏傳來的一道聖旨,教衙役押至城門外,砍了頭丟了命連累大半親族。
問及罪名說是學究口無遮攔,妄論朝綱說了些不知輕重的話,寫檄文辱汙已身死的國師而觸怒皇帝。坊間傳聞真假摻半,雖有些憑據,卻不可全信。
搬至山中老閣居住,我有一幹人照料起居日日閑暇,便叫徐覺同周秉一道住進客屋裏,老學究缺職由我授業解惑。我既受郎中照拂,他的徒兒我自得照看著。
許是周秉幼年孤苦顛沛,而徐覺自小被郎中撿回,記事起事事順遂,不同於周秉的刻苦,他更喜擺弄山澗裏采出的草藥,大膽以身試藥,查閱古籍藥方,不懂得即傳訊問在外雲游的郎中,得了一二的指點有所感悟,便用石墨逐字逐句的記在隨身的冊子上。
對於詩書古言軍政兵道,徐覺全然不感興趣,我自不便強迫,定了宵禁,放他入山采摘藥草。
倚靠闌檻,我擺弄手中細長的竹條,默聽周秉已將新篇背下,往樓下看見徐覺背回整整一藥籮的花花草草,手裏還握著一顆抽芽的小苗正在院裏休整。
半會,徐覺摸索出籮筐裏頭的小鋤鐮,撞上急匆趕進門的影子連閃身一側,眼皮子沒擡一下砍下小苗多餘的旁生枝丫。
影子腳快,不一會兒上了樓,我見不著他的身。
我拋下竹條,彎腰拿周秉手裏舊年制成的羊皮卷子同他說:「餅子,去幫幫覺兒。」
「好。」周秉早心不在焉,得了我的應允未猶豫半點,合上書卷穿靴下樓,影子迎面而至。
「山前來了個奇怪的人。」影子見著我便說,顯而松了口氣,拍上我的肩頭神叨。
見一向沈穩又極少閑暇拜訪的影子如此慌亂得在尋,我還以為是出了什麽大事。
原只是撞上了人。
「誰?」我問。
世上鮮有人可亂影子心神。
「蒙著面,裹件大袍,掐著嗓子說話,容貌身形音色全辨不出。」
「估摸著專練過這類法門。」
顯而易見,皆故意而為之。來人曉得守門的影子一身的本領,做足了準備便是不想教影子認出。
當是故人。
「似也非歹人,說是公子的故人,來尋你一塊踏春,跟我話不投機沒聊兩句走了。」影子處在陰影中的雙眼上下打量我,扯拉我的衣袖,訕笑意味不明,「那桀驁的模樣,我瞧著與你很是登對。」
無奈地抽出影子手中的袖角,合上手中羊皮錦置於架幾案,曲指彈他額,我打趣道:「既來都是客。」
能尋到這兒來,不論是否知情,都有些本事。
「我沒攔。」影子捂著額頭,「你該在房前設些防,青天白日家門大開,也怪了你屋裏從不遭賊。」
影子不滿的嘀咕,仿佛責怪我不領他心意,一片好心做驢肝肺餵了門外的野狗。
「世道清明,何來的賊。」我笑他仍與被寵壞的稚童一般,說上兩句就撒脾氣。
「是,世道清明,百姓安樂無憂。」
「世無偷錢財之小賊,卻有竊人心的大賊。」
「你再貧。」我重執桌上的竹條,咋呼地揮舞,旋出陣陣破風聲。
「行行行,」影子忙擺手,「錯了錯了,不說不說。」
我笑著,與他來回打鬧。他身手極好,我壓根不能碰著他,只當他讓著我,故作不敵叫我捉住逼他抄書,好好的罰了他一頓。
14.
雨細雲愁,迷霧繚繞,雕欄玉砌本應猶在,隱於憂緒。
往年此時,我從不曾踏春祭拜逝者。從前我的身側無一至親知己,如今亦是如此。
而如今,卻有人獨自腐爛在爛泥之中,化為一坡黃土,待我惦念祭拜。
我也是按著習俗早早地備好了紙錢香燭,喚林挽蘭抽空幫著做了清明果子,親手折了新抽綠的柳枝。
人生在世,未免要隨俗一次。
緩步長廊,我不踮腳,能遠遠便瞧見那熟悉身影。
蒙著面,裹件大袍,尋常人果真辨不出身形。
「陛下。」我輕笑,正視眼前行至透憔悴的男子。仿佛一切都不曾變過,他還如此薄涼,所念故人卻已離去。
他聞言一楞,隨即利索地脫下大袍。
「先生。」他擡眼只覺布滿血絲的暗淡雙眸微微發酸,倒未掐著嗓子說話。
他喚我先生,想來我該謝他保我清白之身,放我出宮還我自由。
也該謝他不遺力,費盡心思利用他人私念得教我滯留人間。不知是否是回憶起往事,不覺間癡望眼前的男子,彎唇一笑頓感無力。
我看他苦笑,不知所語。我雖一步不出大門卻兩耳通明,他人所知我定所曉。我本已猜得八九,何況有郎中幾人特來告知事情原委。
知他自那人逝去以後,日益頹廢,終日飲酒大醉,動輒幹犯國法舉國戰,或隱身山林,行蹤無覓,置江山不理,後任我為相,也不過了卻一樁先祖未了的夙願。
微賤此身,辭官後不在其位自然不謀其政,不加勸諫,唯順他心願,竭力分憂一二。
前些日子,清明將至,忽收其信鶴傳來的密迅,說是清明前日便回來尋,一齊踏春往先祖墓前備做清明。
世人皆知國師自戧葬入皇陵,唯皇帝與我處少數人知曉那恢宏碑林之下所埋藏的不過一具國師祭祀衣冠。國師的軀體已化作一抔暗灰,由人撒入十二重山下百步洪。
而陳氏的祖墳花林內,我攏了一座土包,悄悄立了一塊無名碑。
他入十二重山並非為解我孑身養病的苦悶,只是怕先祖一人困於幽暗地底,尋不著回家的路想多陪陪他,順道捎些折子瞧瞧我,道句勞駕。
物盡其用,不止是最是無情的孤家寡人能做出的。
清明前一兩日,便是寒食,他孤孑深山,浸隱水霧,飲下兩盅雜釀濁酒。
「當真要去。」我看柳絮飛綿飄進他的衣襟,平平問他。
「為何不去。」他望著我,緩緩失神。
他透過我,不知見了誰。
15.
也是清明,陳家山頭那片落英繽紛的花林裏,他尋尋覓覓終見病白男子一身便衣坐於樹前默看手中明黃卷軸。
清雅男子眉間紋刻朱砂繁路,襯得青黛長眉清細。落瓣飄灑青絲衣襟,男子微垂頭顱眼瞼半斂,只見睫翼覆面清冷如雪。
擡眼遠望,黑眸透青,生出幾分妖異。
他意外心慌,明知國師恐身纏頑疾的時日無多,故不如為他所用,卻不願相信男子所言舍得是真。
時至今日,他雖已貴為九五至尊,還是不願意放手。
「官家尋我何事。」男子面色蒼白,笑語嫣然,合卷回眸看他,氣質出塵。
他不語,卻只見他自認放在心尖上人起身拎著那一卷聖旨進了裏屋,闔上門窗。他靜待半時辰終是按耐不住推門而入,才覺男子竟對著梳鏡細細上妝描眉。
摻脂和的糊粉塗面,點朱砂眼角作妝,又取鉛華塗抹生色。
開盒,挑出白蠶絲壓制成圓餅的玫瑰膏子撲眉眼間。
指尖撚了些染紅白粉臉頰抹勻塗作胭脂,對鏡看上幾回,確已妥當後,再執石墨兌水,墨丹畫長眉。
早制好的山榴染絲錦薄片微略過水,指撚兩角唇含抿之,用罷唇顯潤色,妝成。
「無人伺候?」他遇上前觸碰,卻又止於五步之遙。
「官家不懂。」男子輕吟莞笑,回眸凝他,「國師一職看似風光實則不然。」
「通上蒼之靈,奠已逝魄魂,不得觸碰生人,故穿衣打扮,樣樣都得自個來。」
往日同你共寢同歡,夢歸周公,實為破戒,為人所不齒。
「我與陛下之緣,實屬孽。」
緣為孽,我為畜。
他言盡起身,褪下白衣,換上一襲血紅裏衣,玄衫外罩如黑曜。
是祭師之服,為國祈禱,得佑上蒼,風儀秀然。
繡紋繁覆案圖紅似血的綢衣與詭黑外罩映男子的脆弱病容愈發蒼白。修長如玉十指,熟練擺弄頭戴沈甸雕鳳金玉冠。
他與身任國師的男子相處多年,知男子素來不施粉黛,現卻上了淡妝愈顯清俊誘人。他明知男子為國師,如今這般是為了何,經不住心底潮湧,皺眉上前欲攔下男子的動作,被一道黑影攔截去路,不許他近身。
定眼看,是跟隨國師多年道是忠心無二的影子。
「官家,」身著國師盛裝的男子,默許了影子的僭越之舉,隔著影子側頭問他,「臣再問官家一次。」
「可真的想好了。」
他聽男子問悵然緘默,悲愴搖頭。惦念二人往昔朝朝暮暮,險些失態。
「既如此,」黃糊銅鏡中映出的男子倏忽展笑,面上慘愁笑意令人心悸,「祭祀一事,臣自有定奪。」
起身,男子執鏡前剪撕了那一卷明黃,不見不聞不顧他紅目冷言,掂衣朝他俯身跪下,行叩首大禮。
「幸得官家垂憐勞心,如今該還恩於官家。」
「臣竭力助官家一臂,唯願官家得償所願,享盛世安泰,待兒孫滿堂。」
八無暇:
一、地獄:轉生在地獄中,日日夜夜連續不斷地感受寒熱的劇苦,無法修法
二、餓鬼:投生為餓鬼,終日感受饑渴的厄難,無法修法。
三、旁生(又名為“畜牲”):轉為旁生,遭受被人役使及相互殘害的痛苦,無修法時機。
四、長壽天:轉生到長壽天,一直處在無想的狀態中虛度光陰,不具備修法的時機。
五、邊地:轉生在邊鄙地方無有佛法,無有修法的機會。
六、持邪見者:投生為外道或成為隨同他們的持邪見者,因自相續被邪見染汙而無修法的良機。
七、佛不出世:出生在暗劫,不聞三寶的名號,不曉善惡,無修法之機。
八:喑啞:投生為喑啞之人,則心相續無法調柔,無機修法。
--------------------
①本文私設:國師活了兩百年,早年習慣叫皇帝官家。完全架空與歷史無關
②國師化妝過程參考魏晉男子化妝步驟。
③下一篇六輩子講國師的故事,補全故事。第六輩子才是五輩子,而第五輩子才是六輩子。
④八無暇,佛教術語。轉世為地獄道眾生、餓鬼、旁生(又名為“畜牲”)、長壽天(又名為“無想天”)、邊地眾生、持邪知邪見者、處於暗劫世界的眾生,而沒有閑暇時間被用於修持佛法。詳細見正文
⑤十圓滿
本身圓滿有五,主觀的條件具備者有五:生而為人、或生中土、諸根具足、業未顛倒、信仰佛法;他圓滿者,客觀的條件具備者有五;佛出世、說正法、正教住世、隨轉法輪、有他悲憫攝受,以上共為十種,稱為十圓滿。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