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庭前弄影(一)
關燈
小
中
大
鄭元義撩開一只眼皮,懶懶伸手去掀錦帳。
明亮的天光如利劍般刺入雙目。
他大吃一驚,呼啦一下翻起身,身旁的樂伎睡得酥軟如泥,還要上來纏他。鄭元義一把將人搡開,跳下榻左右一看,滿地翻倒的酒盞盤碗,酒液還從桌上滴答落地。
越著急越亂得沒章法,襕袍不知道丟哪裏去了。鄭元義一看天色,不敢再耽誤,穿著薄衫單袴,一路小跑出了北平康裏,沿禦街沖至望仙門。
卯正已過,百官早列隊經望仙門進了朝堂。門口執戟的金鎧衛士正閑得發慌,抓著一名晚到的青袍小官扯皮。鄭元義懶得去瞧那倒黴蛋是誰,對禁衛們隨意一點頭,便要進宮門。
不料衣領被人從後猛然一扯,鄭元義被勒得差點翻白眼。扭過頭,看清那膽大包天的青袍小官,鄭元義橫眉冷笑:“周裏敦。”
周裏敦一手指向鄭元義,對禁衛道:“他也沒有符信,憑什麽進宮?”
鄭元義忙往腰間一摸,果然魚符和襕袍一起丟了。他也不心虛,對周裏敦露齒一笑,“我乃內侍省宮闈監臣,每日都要自宮門出入幾次,他們都認得我。你是什麽東西?也敢擅闖宮門?”
那些禁衛不分青紅皂白,只催促鄭元義道:“卯正已過了,中官快進去吧,別和他啰嗦!”
周裏敦叫苦不疊。他因與姚師望護璽有功,有幸起覆,被擢殿中侍禦史。這幾月大批的官員或升或貶,吏部忙得不可開交,他的通籍還遲遲沒有送到門衛監入檔,偏今日臺院召集全員商議恭賀太後千秋事宜,這個當口誤了應卯,怕要召至臺司不滿。
一著急,也顧不得和鄭元義鬥嘴,周裏敦抓後領的手瞬間往他肩頭一挪,親密無間將鄭元義摟個滿懷,對那禁衛道:“我乃新任殿中侍禦史,與這位中官是舊識。”另只手在鄭元義胸前拍了拍,順勢把他往門裏推,“鄭兄,走,快走。”
鄭元義被他這一抱,笑容都扭曲了,“周副端,”他咬牙,一字一句道:“自重。”
“鄭兄你穿的有點少哇,看都起雞皮疙瘩了!”周裏敦殷勤備至地攬著他,“快走快走,別著涼了。”
鄭元義胡亂對禁衛點個頭,被周裏敦軟硬兼施推進了望仙門,到了長廊下,兩人倏的分開,互相嫌惡地看了一眼。“阿嚏!”鄭元義打個噴嚏,一張白凈的臉都漲紅了。
周裏敦怕他還要噴口水,捂著鼻子離他更遠一點,悶聲道:“你身上怎麽那麽臭?”
鄭元義低頭一看,才發現衣襟上零零星星沾著可疑的痕跡,怕不是酒漬就是菜汁。這樣一副尊容到了太後面前,恐怕要被固崇一個打耳光打出來。眉頭一皺,沒再跟周裏敦廢話,忙折身回宮闈監去洗漱換衣。
周裏敦也急著要去侍禦史處應卯,一邊掉頭跑,回頭再看鄭元義那慌裏慌張的身影,鄙夷地直搖頭。
兩人短暫地分道揚鑣,不到一刻,又在太後處冤家聚首。
太後的千秋,是克覆京城後的第一件喜事,按照太後意願,是要隆重地舉辦一次,以慰藉民心,彰顯國威,因此皇帝、六省各部局齊聚一堂,拿出許多新鮮賀法給太後參詳。
太後聽了一氣,不外乎諸鎮供奉,屬國來朝,看百戲,擺宴席,再了不起去市坊微服觀燈,太後聽得沒什麽興致,又怕到時候聒噪,鬧得她頭疼,幹脆說:“不如到時候去大慈恩寺住十天半個月,好好清靜清靜。”她指人群中的鄭元義,“讓七娘也一起去,她這段時間氣色很不好,去養一養。”
鄭元義替吉貞應承了,“是。”
“阿姐到底什麽病?”皇帝憂心忡忡的,當即就傳禦醫來答話。
禦醫對清原公主的病癥,診了一次又一次,始終說不出個所以然。被皇帝傳來問話,眾目睽睽之下,不敢妄斷,只能推說:“勞累過度,氣血不足。”
皇帝將信將疑,“真的?”
禦醫汗顏,忙叩首道:“是臣醫術不濟。”
“你退下吧。”太後叫他下去。沈默片刻,對皇帝道:“聽說前些日子陛下下旨,盧龍郡公禦敵有功,擢封武威郡王,可有命郡王進京來面聖謝恩?”
固崇在太後背後答道:“範陽進奏院稱,郡王有傷在身,暫不能奔波,待日後再來面聖謝恩。”
“傷的很重麽?”太後臉拉了下來,“七娘在京城,他不來接,叫她一個人怎麽回去?”
固崇看太後那副架勢,大有當場派人去範陽押武威郡王進京的意思,他訕笑一聲,小聲提醒太後:“節度使聽調不聽宣,他不肯來,也只能算了。”
太後滿臉不高興。她倒不在乎吉貞夫妻是否有什麽嫌隙,只怕一個出嫁的公主,長年累月住在宮裏,莫名其妙的,朝野內外要說閑話。皇帝倒樂得吉貞暫時不用再回範陽去,聽說溫泌不來,他去了一樁心事,眉開眼笑對左右道:“去叫阿姐來,一起商議太後千秋慶典。”
宮婢便去請。半晌,吉貞姍姍而來。春意盎然,她大概是特意從禁苑繞了過來,發鬢上別了一枝紅櫻,塗了口脂,倒不像太後想象的那麽精神不濟。“七娘,來這裏坐。”太後伸出手,對吉貞表現得格外親切。
吉貞微微一笑,說太後身邊圍的人多,怕氣悶,只拿了一只月凳,坐在殿門口,拈枝櫻花,望著殿外柳絮如絲。
眾人重新說回太後慶典之事,固崇提醒太後,“太後忘了?我們先頭說過,要自神策軍與京城各支禁軍中選拔英武之士兩千名,以擴充羽林衛,專為陛下與太後扈從。”當初萬騎營,自京都淪陷後,便分崩離析,太後經此一難,回京第一要務,便立誓要重組親衛,聽固崇一提,太後道:“不錯。”
固崇對皇帝笑道:“奴有個主意,太後千秋之日,請陛下與太後駕幸丹鳳門,神策軍與其餘禁軍於丹鳳門下列陣,比試騎射武功,頭兩名者,立授左右羽林中郎將,其餘兩千名優勝者,充入羽林軍,為陛下與太後扈從親衛,一來振奮士氣,而來彰顯皇恩,這樣可好?”
“好。”皇帝是個小孩心性,一聽有熱鬧可看,滿口答應,“此事交由門下去辦。”
“殿下。”周裏敦趁人不註意,縮肩塌背,擠到吉貞面前,對她叉手見禮,臉上帶著欣欣然的表情,“臣……”
吉貞正在留神聽皇帝與固崇說話,不防被周裏敦貿然打斷,她手指在唇上一比,周裏敦頓時醒悟,訥訥地退了一步。低頭朝左右一望,見鄭元義袖手立在對面,正一臉好笑地看著自己,周裏敦眼睛一瞪,別過臉去。
他們在這裏打眉眼官司,固崇卻被皇帝的愚鈍氣個夠嗆。他一揮手,“你們都退下。”各部局閑雜人等都陸續退下,殿上只留皇帝、太後、吉貞等人,周裏敦還有話要對吉貞說,硬著頭皮立在原地不動。
固崇滿心厭煩,皇帝和太後都太蠢,他索性直話直說,“陛下,遴選羽林衛中郎將一事,交由三省,日後羽林衛便也要受三省轄制——陛下可忘了朱邪誠義攻入京時,南衙把持禁軍,不肯放禁軍護送陛下入川?陛下若要這只羽林衛只聽令於陛下,就應該親自遴選忠勇之士。”
皇帝一張稚嫩的臉上略顯畏怯,“可朕不懂,怕選的人有二心……”他求助地望一眼吉貞,“阿姐,你說怎麽辦?”
吉貞坐著不動,拂去膝頭飄落的柳絮,她說:“陛下,聽聽固阿翁怎麽說。”含笑看一眼固崇,她故作糊塗,“阿翁說,這遴選一事,該由誰來主持?”
固崇被她一噎,那句“奴願為陛下分憂“的話在舌尖打了幾個滾,又咽了回去。
太後靈機一動,說道:“陛下,這事交給阿翁好了。阿翁當初指揮禁軍克覆京都,眾人有目共睹,這只羽林衛交給阿翁,我放心,陛下也可放心。”她正在興頭上,簡直有氣吞山河之威勢,“神策軍也交由阿翁統帥吧。“
“阿姐覺得呢?“皇帝又轉向吉貞。
吉貞聞言沈吟,也不說好,也不說壞。固崇接連看她幾眼,忽然輕輕一笑,作勢捶了捶自己肩膀,說道:“陛下,奴老邁,不堪重任,陛下若不放心南衙,不如在身邊另選一名德才兼備的忠仆……”他有意無意看了一眼旁邊坐立不安的鄭元義。
鄭元義一顆心都快跳出嗓門,渴切地張開嘴。
賤骨頭。固崇輕蔑地想,轉而對皇帝誠懇道:“奴推舉宮闈監鄭元義擔當此任。”
鄭元義忙去看吉貞。誰知吉貞卻說:“他何德何能?”
固崇道:“鄭元義在平盧軍中即為行軍都監,論資歷,也勉強夠了。”
“那就鄭元義吧。”太後也不懂固崇葫蘆裏賣的什麽藥,只當他父子情深。她一錘定音,“鄭元義主持丹鳳門侍衛遴選一事,若辦得好,就賞你做神策軍宣慰使,掌羽林衛虎符。”
鄭元義夢游似的,走到殿中,跪地叩首,“謝太後、陛下隆恩。”轉而對吉貞拜謝:“謝殿下大恩大德!”想起自京都到範陽,再返回京都,這一年的心酸,他熱淚盈眶,忍不住用袖子擦了擦眼睛。
“殿下當初派鄭元義去平盧軍,就為了這一天吧?”與吉貞擦肩而過時,固崇側首對她一笑,“如今心想事成,不再怨奴了吧?”
“我豈敢?”吉貞哂笑一聲,不再多言,同太後告辭。鄭元義與周裏敦兩個忙悶頭跟上。鄭元義剛剛榮升未來的神策軍掌印宦官,容光煥發,連周裏敦也看得順眼不少。
走到禁苑,鄭元義按捺不住,叫道:“殿下。”
吉貞立住腳,剛才走得快,鬢邊的紅櫻掉落,她的臉色也喪失了色澤,在姹紫嫣紅的映襯下,略顯晦暗。
周裏敦心裏一沈,他覺得吉貞可能真的得了什麽疑難雜癥,連禦醫都束手無策。一時要出口的話也躑躅了。
吉貞對鄭元義道:“南衙的人不會輕易讓你拿走神策軍的。”固崇此舉,無異是要推她和鄭元義出去做出頭鳥,和南衙打的頭破血流。
“不試一試,怎麽知道?”鄭元義毫不意外,他滿臉堅決,“奴要憑一己之力把神策軍的虎符奪過來,殿下可置身事外,不必替奴出頭。”
吉貞嗤笑一聲,“我什麽時候說過替你出頭了?”
鄭元義苦笑,摸了摸鼻子不說話了。
“你鬼鬼祟祟的,是要幹什麽?”吉貞問周裏敦。
鬼鬼祟祟……周裏敦對這個很有異議。不過……他此時確實有點難以啟齒。跟在吉貞身後,他肩頭拂過一綹綹柳枝,始終沒有開口。
吉貞手拽住一根嫩柳,回頭看一眼周裏敦,她撲哧一笑,“你這個表情,讓我想起了當初你在我宮裏,想替姚師望求官那個樣子。”
周裏敦汗顏,“姚兄護璽有功,如今官職比臣要高得多了。”
“不是姚師望,那又是誰?”吉貞似笑非笑。
周裏敦擡頭,滿眼熱誠,“殿下,隴右軍歸附,連戴申都得以免罪,暫領神策軍駐紮丹州,徐采不過是戴申帳下一名佐臣,反遭罷黜?難道是殿下記恨他在晉陽試圖劫持殿下的事?此人立志溫裕,局量宏雅……”
“夠了。”怕周裏敦洋洋灑灑,又要將徐采誇個天上有地上無,吉貞及時將他止住,“我沒看出來他身上有這許多好處。”頓了頓,她輕輕放開柳枝,任它打在自己發髻上,“況且……戴申是自願臣服,他不是。他若親自來我面前請罪,興許我在陛下面前提一提,賞他個官做。”
這話裏話外,分明是要報私仇了。
周裏敦不禁攢眉——這事他下意識覺得不可能。徐采那個性子,又怎麽會輕易對人低頭?
作者有話要說: 上部已經完結,有些想法,在這裏跟大家分享:
作者不是歷史專業從業人員,也算不上業餘愛好者,文中涉及到古代軍事、政治橋段,依靠的不過mon sense。
在絕對的實力碾壓之下,所謂陰謀陽謀,只能推波助瀾,順勢而為,單憑一張嘴力挽狂瀾,其實不現實,很多時候,文中的人做決定,是考慮綜合情勢而為。戴申是敗於備戰倉促,人心不齊,主帥一意孤行,因小失大。從軍事家的角度來看, 是京城守備戰的勝利,導致了整場戰事的轉折,從歷史學家的角度,是當時蕭王室仍舊占有絕大多數百姓的擁護,才得以鎮壓叛軍。文中明確提過,晁延壽並沒有被公主說服,高官厚祿、與皇家聯姻,只是誘因,他倒戈的根本原因是看到了禁軍克覆京都,認為戴申會敗,因此才決定順勢而為。文中也明確提過,公主認為此戰後朝廷的勝利,充其量不過是飲鴆止渴,揚湯止沸,真正的隱患,並沒有得到根除。此刻朝廷的勝利,不過是王朝衰敗過程中陰差陽錯、情勢造就的曇花一現。
本文是言情,不是史書,也不是軍事論文,作者會選擇性地給予主角高光時刻,略微施展金手指,但作者並不是沒有常識。起碼上過幾年歷史課,基本常識誰都有,讀者有,作者也有。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
明亮的天光如利劍般刺入雙目。
他大吃一驚,呼啦一下翻起身,身旁的樂伎睡得酥軟如泥,還要上來纏他。鄭元義一把將人搡開,跳下榻左右一看,滿地翻倒的酒盞盤碗,酒液還從桌上滴答落地。
越著急越亂得沒章法,襕袍不知道丟哪裏去了。鄭元義一看天色,不敢再耽誤,穿著薄衫單袴,一路小跑出了北平康裏,沿禦街沖至望仙門。
卯正已過,百官早列隊經望仙門進了朝堂。門口執戟的金鎧衛士正閑得發慌,抓著一名晚到的青袍小官扯皮。鄭元義懶得去瞧那倒黴蛋是誰,對禁衛們隨意一點頭,便要進宮門。
不料衣領被人從後猛然一扯,鄭元義被勒得差點翻白眼。扭過頭,看清那膽大包天的青袍小官,鄭元義橫眉冷笑:“周裏敦。”
周裏敦一手指向鄭元義,對禁衛道:“他也沒有符信,憑什麽進宮?”
鄭元義忙往腰間一摸,果然魚符和襕袍一起丟了。他也不心虛,對周裏敦露齒一笑,“我乃內侍省宮闈監臣,每日都要自宮門出入幾次,他們都認得我。你是什麽東西?也敢擅闖宮門?”
那些禁衛不分青紅皂白,只催促鄭元義道:“卯正已過了,中官快進去吧,別和他啰嗦!”
周裏敦叫苦不疊。他因與姚師望護璽有功,有幸起覆,被擢殿中侍禦史。這幾月大批的官員或升或貶,吏部忙得不可開交,他的通籍還遲遲沒有送到門衛監入檔,偏今日臺院召集全員商議恭賀太後千秋事宜,這個當口誤了應卯,怕要召至臺司不滿。
一著急,也顧不得和鄭元義鬥嘴,周裏敦抓後領的手瞬間往他肩頭一挪,親密無間將鄭元義摟個滿懷,對那禁衛道:“我乃新任殿中侍禦史,與這位中官是舊識。”另只手在鄭元義胸前拍了拍,順勢把他往門裏推,“鄭兄,走,快走。”
鄭元義被他這一抱,笑容都扭曲了,“周副端,”他咬牙,一字一句道:“自重。”
“鄭兄你穿的有點少哇,看都起雞皮疙瘩了!”周裏敦殷勤備至地攬著他,“快走快走,別著涼了。”
鄭元義胡亂對禁衛點個頭,被周裏敦軟硬兼施推進了望仙門,到了長廊下,兩人倏的分開,互相嫌惡地看了一眼。“阿嚏!”鄭元義打個噴嚏,一張白凈的臉都漲紅了。
周裏敦怕他還要噴口水,捂著鼻子離他更遠一點,悶聲道:“你身上怎麽那麽臭?”
鄭元義低頭一看,才發現衣襟上零零星星沾著可疑的痕跡,怕不是酒漬就是菜汁。這樣一副尊容到了太後面前,恐怕要被固崇一個打耳光打出來。眉頭一皺,沒再跟周裏敦廢話,忙折身回宮闈監去洗漱換衣。
周裏敦也急著要去侍禦史處應卯,一邊掉頭跑,回頭再看鄭元義那慌裏慌張的身影,鄙夷地直搖頭。
兩人短暫地分道揚鑣,不到一刻,又在太後處冤家聚首。
太後的千秋,是克覆京城後的第一件喜事,按照太後意願,是要隆重地舉辦一次,以慰藉民心,彰顯國威,因此皇帝、六省各部局齊聚一堂,拿出許多新鮮賀法給太後參詳。
太後聽了一氣,不外乎諸鎮供奉,屬國來朝,看百戲,擺宴席,再了不起去市坊微服觀燈,太後聽得沒什麽興致,又怕到時候聒噪,鬧得她頭疼,幹脆說:“不如到時候去大慈恩寺住十天半個月,好好清靜清靜。”她指人群中的鄭元義,“讓七娘也一起去,她這段時間氣色很不好,去養一養。”
鄭元義替吉貞應承了,“是。”
“阿姐到底什麽病?”皇帝憂心忡忡的,當即就傳禦醫來答話。
禦醫對清原公主的病癥,診了一次又一次,始終說不出個所以然。被皇帝傳來問話,眾目睽睽之下,不敢妄斷,只能推說:“勞累過度,氣血不足。”
皇帝將信將疑,“真的?”
禦醫汗顏,忙叩首道:“是臣醫術不濟。”
“你退下吧。”太後叫他下去。沈默片刻,對皇帝道:“聽說前些日子陛下下旨,盧龍郡公禦敵有功,擢封武威郡王,可有命郡王進京來面聖謝恩?”
固崇在太後背後答道:“範陽進奏院稱,郡王有傷在身,暫不能奔波,待日後再來面聖謝恩。”
“傷的很重麽?”太後臉拉了下來,“七娘在京城,他不來接,叫她一個人怎麽回去?”
固崇看太後那副架勢,大有當場派人去範陽押武威郡王進京的意思,他訕笑一聲,小聲提醒太後:“節度使聽調不聽宣,他不肯來,也只能算了。”
太後滿臉不高興。她倒不在乎吉貞夫妻是否有什麽嫌隙,只怕一個出嫁的公主,長年累月住在宮裏,莫名其妙的,朝野內外要說閑話。皇帝倒樂得吉貞暫時不用再回範陽去,聽說溫泌不來,他去了一樁心事,眉開眼笑對左右道:“去叫阿姐來,一起商議太後千秋慶典。”
宮婢便去請。半晌,吉貞姍姍而來。春意盎然,她大概是特意從禁苑繞了過來,發鬢上別了一枝紅櫻,塗了口脂,倒不像太後想象的那麽精神不濟。“七娘,來這裏坐。”太後伸出手,對吉貞表現得格外親切。
吉貞微微一笑,說太後身邊圍的人多,怕氣悶,只拿了一只月凳,坐在殿門口,拈枝櫻花,望著殿外柳絮如絲。
眾人重新說回太後慶典之事,固崇提醒太後,“太後忘了?我們先頭說過,要自神策軍與京城各支禁軍中選拔英武之士兩千名,以擴充羽林衛,專為陛下與太後扈從。”當初萬騎營,自京都淪陷後,便分崩離析,太後經此一難,回京第一要務,便立誓要重組親衛,聽固崇一提,太後道:“不錯。”
固崇對皇帝笑道:“奴有個主意,太後千秋之日,請陛下與太後駕幸丹鳳門,神策軍與其餘禁軍於丹鳳門下列陣,比試騎射武功,頭兩名者,立授左右羽林中郎將,其餘兩千名優勝者,充入羽林軍,為陛下與太後扈從親衛,一來振奮士氣,而來彰顯皇恩,這樣可好?”
“好。”皇帝是個小孩心性,一聽有熱鬧可看,滿口答應,“此事交由門下去辦。”
“殿下。”周裏敦趁人不註意,縮肩塌背,擠到吉貞面前,對她叉手見禮,臉上帶著欣欣然的表情,“臣……”
吉貞正在留神聽皇帝與固崇說話,不防被周裏敦貿然打斷,她手指在唇上一比,周裏敦頓時醒悟,訥訥地退了一步。低頭朝左右一望,見鄭元義袖手立在對面,正一臉好笑地看著自己,周裏敦眼睛一瞪,別過臉去。
他們在這裏打眉眼官司,固崇卻被皇帝的愚鈍氣個夠嗆。他一揮手,“你們都退下。”各部局閑雜人等都陸續退下,殿上只留皇帝、太後、吉貞等人,周裏敦還有話要對吉貞說,硬著頭皮立在原地不動。
固崇滿心厭煩,皇帝和太後都太蠢,他索性直話直說,“陛下,遴選羽林衛中郎將一事,交由三省,日後羽林衛便也要受三省轄制——陛下可忘了朱邪誠義攻入京時,南衙把持禁軍,不肯放禁軍護送陛下入川?陛下若要這只羽林衛只聽令於陛下,就應該親自遴選忠勇之士。”
皇帝一張稚嫩的臉上略顯畏怯,“可朕不懂,怕選的人有二心……”他求助地望一眼吉貞,“阿姐,你說怎麽辦?”
吉貞坐著不動,拂去膝頭飄落的柳絮,她說:“陛下,聽聽固阿翁怎麽說。”含笑看一眼固崇,她故作糊塗,“阿翁說,這遴選一事,該由誰來主持?”
固崇被她一噎,那句“奴願為陛下分憂“的話在舌尖打了幾個滾,又咽了回去。
太後靈機一動,說道:“陛下,這事交給阿翁好了。阿翁當初指揮禁軍克覆京都,眾人有目共睹,這只羽林衛交給阿翁,我放心,陛下也可放心。”她正在興頭上,簡直有氣吞山河之威勢,“神策軍也交由阿翁統帥吧。“
“阿姐覺得呢?“皇帝又轉向吉貞。
吉貞聞言沈吟,也不說好,也不說壞。固崇接連看她幾眼,忽然輕輕一笑,作勢捶了捶自己肩膀,說道:“陛下,奴老邁,不堪重任,陛下若不放心南衙,不如在身邊另選一名德才兼備的忠仆……”他有意無意看了一眼旁邊坐立不安的鄭元義。
鄭元義一顆心都快跳出嗓門,渴切地張開嘴。
賤骨頭。固崇輕蔑地想,轉而對皇帝誠懇道:“奴推舉宮闈監鄭元義擔當此任。”
鄭元義忙去看吉貞。誰知吉貞卻說:“他何德何能?”
固崇道:“鄭元義在平盧軍中即為行軍都監,論資歷,也勉強夠了。”
“那就鄭元義吧。”太後也不懂固崇葫蘆裏賣的什麽藥,只當他父子情深。她一錘定音,“鄭元義主持丹鳳門侍衛遴選一事,若辦得好,就賞你做神策軍宣慰使,掌羽林衛虎符。”
鄭元義夢游似的,走到殿中,跪地叩首,“謝太後、陛下隆恩。”轉而對吉貞拜謝:“謝殿下大恩大德!”想起自京都到範陽,再返回京都,這一年的心酸,他熱淚盈眶,忍不住用袖子擦了擦眼睛。
“殿下當初派鄭元義去平盧軍,就為了這一天吧?”與吉貞擦肩而過時,固崇側首對她一笑,“如今心想事成,不再怨奴了吧?”
“我豈敢?”吉貞哂笑一聲,不再多言,同太後告辭。鄭元義與周裏敦兩個忙悶頭跟上。鄭元義剛剛榮升未來的神策軍掌印宦官,容光煥發,連周裏敦也看得順眼不少。
走到禁苑,鄭元義按捺不住,叫道:“殿下。”
吉貞立住腳,剛才走得快,鬢邊的紅櫻掉落,她的臉色也喪失了色澤,在姹紫嫣紅的映襯下,略顯晦暗。
周裏敦心裏一沈,他覺得吉貞可能真的得了什麽疑難雜癥,連禦醫都束手無策。一時要出口的話也躑躅了。
吉貞對鄭元義道:“南衙的人不會輕易讓你拿走神策軍的。”固崇此舉,無異是要推她和鄭元義出去做出頭鳥,和南衙打的頭破血流。
“不試一試,怎麽知道?”鄭元義毫不意外,他滿臉堅決,“奴要憑一己之力把神策軍的虎符奪過來,殿下可置身事外,不必替奴出頭。”
吉貞嗤笑一聲,“我什麽時候說過替你出頭了?”
鄭元義苦笑,摸了摸鼻子不說話了。
“你鬼鬼祟祟的,是要幹什麽?”吉貞問周裏敦。
鬼鬼祟祟……周裏敦對這個很有異議。不過……他此時確實有點難以啟齒。跟在吉貞身後,他肩頭拂過一綹綹柳枝,始終沒有開口。
吉貞手拽住一根嫩柳,回頭看一眼周裏敦,她撲哧一笑,“你這個表情,讓我想起了當初你在我宮裏,想替姚師望求官那個樣子。”
周裏敦汗顏,“姚兄護璽有功,如今官職比臣要高得多了。”
“不是姚師望,那又是誰?”吉貞似笑非笑。
周裏敦擡頭,滿眼熱誠,“殿下,隴右軍歸附,連戴申都得以免罪,暫領神策軍駐紮丹州,徐采不過是戴申帳下一名佐臣,反遭罷黜?難道是殿下記恨他在晉陽試圖劫持殿下的事?此人立志溫裕,局量宏雅……”
“夠了。”怕周裏敦洋洋灑灑,又要將徐采誇個天上有地上無,吉貞及時將他止住,“我沒看出來他身上有這許多好處。”頓了頓,她輕輕放開柳枝,任它打在自己發髻上,“況且……戴申是自願臣服,他不是。他若親自來我面前請罪,興許我在陛下面前提一提,賞他個官做。”
這話裏話外,分明是要報私仇了。
周裏敦不禁攢眉——這事他下意識覺得不可能。徐采那個性子,又怎麽會輕易對人低頭?
作者有話要說: 上部已經完結,有些想法,在這裏跟大家分享:
作者不是歷史專業從業人員,也算不上業餘愛好者,文中涉及到古代軍事、政治橋段,依靠的不過mon sense。
在絕對的實力碾壓之下,所謂陰謀陽謀,只能推波助瀾,順勢而為,單憑一張嘴力挽狂瀾,其實不現實,很多時候,文中的人做決定,是考慮綜合情勢而為。戴申是敗於備戰倉促,人心不齊,主帥一意孤行,因小失大。從軍事家的角度來看, 是京城守備戰的勝利,導致了整場戰事的轉折,從歷史學家的角度,是當時蕭王室仍舊占有絕大多數百姓的擁護,才得以鎮壓叛軍。文中明確提過,晁延壽並沒有被公主說服,高官厚祿、與皇家聯姻,只是誘因,他倒戈的根本原因是看到了禁軍克覆京都,認為戴申會敗,因此才決定順勢而為。文中也明確提過,公主認為此戰後朝廷的勝利,充其量不過是飲鴆止渴,揚湯止沸,真正的隱患,並沒有得到根除。此刻朝廷的勝利,不過是王朝衰敗過程中陰差陽錯、情勢造就的曇花一現。
本文是言情,不是史書,也不是軍事論文,作者會選擇性地給予主角高光時刻,略微施展金手指,但作者並不是沒有常識。起碼上過幾年歷史課,基本常識誰都有,讀者有,作者也有。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