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章
關燈
小
中
大
這話譚振興也不敢問,私下偷偷和汪氏發牢騷,誰知汪氏聽不懂!滿臉迷茫又困惑地望著自己,眼珠轉也不轉,他推她兩下,汪氏就眨眼,像傻子似的發出聲感嘆,“啊?”
譚振興:“……”
簡直對牛彈琴,譚振興氣得呼呼兩聲,再也懶得說了。
就汪氏目不識丁的性子,就該待在惠明村別出來。
夫妻關系素來不冷不熱,因著這次譚振興慪了氣,好幾天沒搭理汪氏,汪氏自知惹惱了他,識趣地不往他跟前湊,清晨早起餵雞,帶娃,出門洗衣服,盡量不和他說話。
譚振興:“……”夫綱不振啊。
越想越憋屈,想找譚盛禮好好抱怨汪氏的不是,但譚盛禮心情不太好,去城郊祭拜陳山回來,又將自己鎖在房裏半日,其他人都惶惶不安各自找事做,他哪兒敢進去煩他啊。
陳山的離世讓譚盛禮難過了好幾日,不僅僅因為陳山不在了,還有陳山這輩子都沒完成的遺憾……斯人已逝,再無人繼承其遺志了……
他再次翻開陳山贈與的書,突然想寫點什麽,在陳山的信紙寫道:平陽縣有陳山者,家貧,與妻有子,夫婦愛之,節儉供其書,妻病後不舍治,婦死留其父子生,數年,子入試不知所蹤,其為求子,變賣田地,入城尋子,積年無果,後不幸墮陷而亡,臨死抱子最愛之書不肯舍,內有授友之信,書雲,若子僥幸之生世,無語自此數年之遇,勸之善生,父母之愛子則如山如海,今將之愛記,若有日死,望有人達之,亦不負友人之囑也。
陳山死前都尚且存著絲希望,他不在了,該有人延續他的希望。
沒準多年後真能遇到陳山兒子呢?
將信疊好夾進書中,打開抽屜,和其他書放了一起,這才開門走了出去。
不知不覺,又是天黑了,院子裏靜悄悄的,旁邊書房有亮著光,夜風起,光閃了閃,有細碎的聲音傳出。
“父親沒吃晚飯,要不要進去看看啊。”是譚振興的聲音,他捏著嗓子,聲音很小,“要不我再哭兩聲?”
譚盛禮:“……”他推門進去,視線落在桌上散著的功課身上,問“今日的功課寫完了?”
看到他,譚振興瞬間直起脊背,聲音鏗鏘有力,“寫完了。”約莫受陳山影響,這兩日的功課都和父母有關,這類文章寫過好幾篇了,譚振興已經寫出心得來了,故而早早就完成了,就是明算有點難,有兩道題至今不會做,他偷偷看了譚振學怎麽答的,不屑抄而已。
做人誠實為本,會就是會,不會就是不會,父親豁達明理,不會因他不會就苛責他,那他還抄什麽抄?
譚盛禮先看譚振業的文章,譚振業心思細膩,情感表達得恰到好處,為人父母者翻到這篇文章,定會高度讚賞,圈出幾處需要修改的地方,譚盛禮又去看譚振學的,譚振學的文章理智穩重,論述不偏不倚,和他為人相同,最後是譚振興的……
他就知道,無論以什麽為題,經過譚振興的思考就會變得不同,說他胡編亂造吧,他又能將其論述得頭頭是道,順著他的思路好像有那麽點道理。
“父親,怎麽樣?”譚振興湊上前,閃爍著那雙圓溜溜的眼,無辜得很,譚盛禮反問道,“你說呢?”
譚振興不好意思地笑了,這篇文章他給譚振學他們看過了,他們都說立意新穎,別出心裁,碰到慧眼獨到的考官會讚不絕口的,譚振興寫時不覺得,被他們誇得真生出幾分自信來,但怕譚盛禮罵他驕傲自滿,不敢表現出來,因此謙虛道,“勉強湊活吧。”
到底還是被臉上的喜悅出賣了內心真實想法,譚盛禮中肯的點評了兩句,但肯定了譚振興出彩的地方,那就是用詞謹慎,沒有任何犯忌諱的地方。
這點譚振業還得跟他學。
頭次聽譚盛禮表揚自己,譚振興驚訝得瞪大了眼,臉上盡是難以置信,“父親,你點評的是我的文章嗎?”怎麽聽著不像呢。
譚盛禮掀了掀眼皮,沒應聲,再去看譚生隱的文章,離家求學,關於父母親人,譚生隱感觸要比他們多,感情更為深刻,但年紀小讀書少,許多地方用詞不夠精準,不過這不算大問題,等讀的書多了,慢慢就好了。
講完文章,譚盛禮又檢查明算,朝廷推崇文書並重,那算經十書就必須讀,譚盛禮順著講,講完不懂的再講,每日下來,花在明算的時間是最久的。
因著草木瘋長,山裏大樹茂盛,砍柴困難許多,譚振興他們上午不出城砍柴了,譚盛禮要他們謄抄自己默的古籍,隨著朝廷旨意下來,有關明算類的書籍遭人哄搶一空,價格貴得離譜,但讀書人仍然趨之若鶩,書籍短缺,書鋪老板給高價請人抄書。
眾多抄書人裏,老板對譚盛禮印象最深,永遠穿著身素凈質樸的衣衫,但身長玉立,氣質儒雅,舉手投足帶著貴氣,任誰都不敢蔑視他去。
此時,看譚盛禮提著書籃進門,書鋪老板迎了上去,說了書鋪境況,問他要不要拿些書回去抄,譚家共有幾個讀書人,筆墨紙硯貴,他看得出譚家並不寬裕,是以,他以為譚盛禮會答應。
誰知,譚盛禮拒絕,老板略微詫異,只見譚盛禮拿了本書出來,問他能不能放到書鋪賣。
這是譚盛禮他們這半個月以來抄的,朝廷重視明算,算經類的書必不可少,譚盛禮希望賣給需要的讀書人。
這本書老板從來沒聽過,翻了兩頁,內容晦澀難懂,“會有人買嗎?”
要不是相信譚盛禮的為人,老板會以為譚盛禮仗著算經類的書搶手想發筆橫財呢,書鋪開門做生意,靠的是讀書人,而讀書人最講究名聲,如果從他這買的書沒用,少不得會背地罵他,口口相傳,書鋪的名聲就毀了。
“有沒有人買我也不知,朝廷推崇生文數並重,多讀些明算類的書籍沒壞處,若沒人買就算了。”民間流傳的算經十書統共不過四五本,如果想爬得越高,這類書必須讀,回郡城譚盛禮就做好打算了,如果能幫助到更多人,不失為好法子。
明算有多難書鋪老板並不知,沖著譚盛禮這份助人之心,他沒有拒絕的道理,問道,“你想賣什麽價?”
除去筆墨紙硯的消耗,譚盛禮每本往上添了30文,一本書抄六天,每天5文錢,如果砍柴,掙的也就這個數,因著放在書鋪賣,老板還要盈利,譚盛禮報了自己要的價格,問老板定價多少。
兩人打過好幾次交道,書鋪老板知道譚盛禮飽讀詩書品行高潔,沈思道,“書是你們放我這賣的,我要價10文即可。”他不是眼皮子淺的,這書真對科舉有用,來買的人肯定多,薄利多銷,他不吃虧,只是他好奇件事,“我做書鋪生意多年,從未見過此書,物以稀為貴,想來這本價值不菲,譚老爺何不自己留著?”
他日科舉也能占到些優勢,如今拿出來,其他讀書人看書受益,他們的優勢就沒了。要不為何有人願以重金購古書古籍?不就是他有別人沒有而顯得彌足珍貴嗎?
“若無人欣賞,我自留著,若有人需要,那便讓更多人看到吧。”他喜歡讀書,什麽類的書都有涉及,於他而言,書的價值在於欣賞需要他的人。
書鋪老板拱手,“譚老爺的慷慨令人佩服,這書如果賣得好,你不怕我請人抄斷了你們掙錢的路子?”
“真要那樣,說明有很多人看到了它的價值,是好事。”譚盛禮撿出書籃子裏的書,共有12本,書鋪老板要給他錢,譚盛禮不肯收,“過些天我來看看,到時候再給不遲。”
知道他為人光明磊落不想占自己便宜,老板沒有堅持,讓他四日後來。
書放在書架最顯眼的位置,定價不足兩百文,最最便宜的書,進進出出的讀書人翻兩頁就放下了,兩天竟沒人買,期間有人問價,問完就放下看其他的書去了,再不提買的事,讀書人習慣買本書至少要四五百文,不到兩百文錢的書在他們眼裏是沒用的,要不然不會才賣那個價格。
想到譚盛禮溫文有禮的樣子,書鋪老板不想他失望,自作主張提高了價格,兩百文的書,他漲到了九百文,不到半刻鐘就全被人搶走了。
落後幾步湧來的人紛紛問此書什麽時候再賣,望著讀書人求學若渴的臉龐,書鋪老板生出無邊感慨。
書通過這樣的方法賣出去是譚盛禮沒想到的,書鋪老板把多得的錢全給譚盛禮,“譚老爺,你俠義心腸,是他們疑心重不識貨,哎……”
一百多文沒人要,九百文人人搶,書鋪老板不知說什麽得好。
譚盛禮也感慨了句,將多得的錢和老板平分了,沒有老板,書也賣不出去。
經過這件事,書鋪老板愈發敬重譚盛禮,此人品德高尚,非普通人能有,他日定能高中,能和他打交道不失為一件幸事。
除去《周髀算經》,譚盛禮還默了本和算經有關的古書,不過這次他沒有拿去書鋪賣,算經類的書不同於其他類的書籍,光懂字面意思不行,還得精通,這時候把書放出去,縱使有人買,不見得有時間學,而且如果每本書都看不懂,會消磨讀書人的信心,長此以往不是好事。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
譚振興:“……”
簡直對牛彈琴,譚振興氣得呼呼兩聲,再也懶得說了。
就汪氏目不識丁的性子,就該待在惠明村別出來。
夫妻關系素來不冷不熱,因著這次譚振興慪了氣,好幾天沒搭理汪氏,汪氏自知惹惱了他,識趣地不往他跟前湊,清晨早起餵雞,帶娃,出門洗衣服,盡量不和他說話。
譚振興:“……”夫綱不振啊。
越想越憋屈,想找譚盛禮好好抱怨汪氏的不是,但譚盛禮心情不太好,去城郊祭拜陳山回來,又將自己鎖在房裏半日,其他人都惶惶不安各自找事做,他哪兒敢進去煩他啊。
陳山的離世讓譚盛禮難過了好幾日,不僅僅因為陳山不在了,還有陳山這輩子都沒完成的遺憾……斯人已逝,再無人繼承其遺志了……
他再次翻開陳山贈與的書,突然想寫點什麽,在陳山的信紙寫道:平陽縣有陳山者,家貧,與妻有子,夫婦愛之,節儉供其書,妻病後不舍治,婦死留其父子生,數年,子入試不知所蹤,其為求子,變賣田地,入城尋子,積年無果,後不幸墮陷而亡,臨死抱子最愛之書不肯舍,內有授友之信,書雲,若子僥幸之生世,無語自此數年之遇,勸之善生,父母之愛子則如山如海,今將之愛記,若有日死,望有人達之,亦不負友人之囑也。
陳山死前都尚且存著絲希望,他不在了,該有人延續他的希望。
沒準多年後真能遇到陳山兒子呢?
將信疊好夾進書中,打開抽屜,和其他書放了一起,這才開門走了出去。
不知不覺,又是天黑了,院子裏靜悄悄的,旁邊書房有亮著光,夜風起,光閃了閃,有細碎的聲音傳出。
“父親沒吃晚飯,要不要進去看看啊。”是譚振興的聲音,他捏著嗓子,聲音很小,“要不我再哭兩聲?”
譚盛禮:“……”他推門進去,視線落在桌上散著的功課身上,問“今日的功課寫完了?”
看到他,譚振興瞬間直起脊背,聲音鏗鏘有力,“寫完了。”約莫受陳山影響,這兩日的功課都和父母有關,這類文章寫過好幾篇了,譚振興已經寫出心得來了,故而早早就完成了,就是明算有點難,有兩道題至今不會做,他偷偷看了譚振學怎麽答的,不屑抄而已。
做人誠實為本,會就是會,不會就是不會,父親豁達明理,不會因他不會就苛責他,那他還抄什麽抄?
譚盛禮先看譚振業的文章,譚振業心思細膩,情感表達得恰到好處,為人父母者翻到這篇文章,定會高度讚賞,圈出幾處需要修改的地方,譚盛禮又去看譚振學的,譚振學的文章理智穩重,論述不偏不倚,和他為人相同,最後是譚振興的……
他就知道,無論以什麽為題,經過譚振興的思考就會變得不同,說他胡編亂造吧,他又能將其論述得頭頭是道,順著他的思路好像有那麽點道理。
“父親,怎麽樣?”譚振興湊上前,閃爍著那雙圓溜溜的眼,無辜得很,譚盛禮反問道,“你說呢?”
譚振興不好意思地笑了,這篇文章他給譚振學他們看過了,他們都說立意新穎,別出心裁,碰到慧眼獨到的考官會讚不絕口的,譚振興寫時不覺得,被他們誇得真生出幾分自信來,但怕譚盛禮罵他驕傲自滿,不敢表現出來,因此謙虛道,“勉強湊活吧。”
到底還是被臉上的喜悅出賣了內心真實想法,譚盛禮中肯的點評了兩句,但肯定了譚振興出彩的地方,那就是用詞謹慎,沒有任何犯忌諱的地方。
這點譚振業還得跟他學。
頭次聽譚盛禮表揚自己,譚振興驚訝得瞪大了眼,臉上盡是難以置信,“父親,你點評的是我的文章嗎?”怎麽聽著不像呢。
譚盛禮掀了掀眼皮,沒應聲,再去看譚生隱的文章,離家求學,關於父母親人,譚生隱感觸要比他們多,感情更為深刻,但年紀小讀書少,許多地方用詞不夠精準,不過這不算大問題,等讀的書多了,慢慢就好了。
講完文章,譚盛禮又檢查明算,朝廷推崇文書並重,那算經十書就必須讀,譚盛禮順著講,講完不懂的再講,每日下來,花在明算的時間是最久的。
因著草木瘋長,山裏大樹茂盛,砍柴困難許多,譚振興他們上午不出城砍柴了,譚盛禮要他們謄抄自己默的古籍,隨著朝廷旨意下來,有關明算類的書籍遭人哄搶一空,價格貴得離譜,但讀書人仍然趨之若鶩,書籍短缺,書鋪老板給高價請人抄書。
眾多抄書人裏,老板對譚盛禮印象最深,永遠穿著身素凈質樸的衣衫,但身長玉立,氣質儒雅,舉手投足帶著貴氣,任誰都不敢蔑視他去。
此時,看譚盛禮提著書籃進門,書鋪老板迎了上去,說了書鋪境況,問他要不要拿些書回去抄,譚家共有幾個讀書人,筆墨紙硯貴,他看得出譚家並不寬裕,是以,他以為譚盛禮會答應。
誰知,譚盛禮拒絕,老板略微詫異,只見譚盛禮拿了本書出來,問他能不能放到書鋪賣。
這是譚盛禮他們這半個月以來抄的,朝廷重視明算,算經類的書必不可少,譚盛禮希望賣給需要的讀書人。
這本書老板從來沒聽過,翻了兩頁,內容晦澀難懂,“會有人買嗎?”
要不是相信譚盛禮的為人,老板會以為譚盛禮仗著算經類的書搶手想發筆橫財呢,書鋪開門做生意,靠的是讀書人,而讀書人最講究名聲,如果從他這買的書沒用,少不得會背地罵他,口口相傳,書鋪的名聲就毀了。
“有沒有人買我也不知,朝廷推崇生文數並重,多讀些明算類的書籍沒壞處,若沒人買就算了。”民間流傳的算經十書統共不過四五本,如果想爬得越高,這類書必須讀,回郡城譚盛禮就做好打算了,如果能幫助到更多人,不失為好法子。
明算有多難書鋪老板並不知,沖著譚盛禮這份助人之心,他沒有拒絕的道理,問道,“你想賣什麽價?”
除去筆墨紙硯的消耗,譚盛禮每本往上添了30文,一本書抄六天,每天5文錢,如果砍柴,掙的也就這個數,因著放在書鋪賣,老板還要盈利,譚盛禮報了自己要的價格,問老板定價多少。
兩人打過好幾次交道,書鋪老板知道譚盛禮飽讀詩書品行高潔,沈思道,“書是你們放我這賣的,我要價10文即可。”他不是眼皮子淺的,這書真對科舉有用,來買的人肯定多,薄利多銷,他不吃虧,只是他好奇件事,“我做書鋪生意多年,從未見過此書,物以稀為貴,想來這本價值不菲,譚老爺何不自己留著?”
他日科舉也能占到些優勢,如今拿出來,其他讀書人看書受益,他們的優勢就沒了。要不為何有人願以重金購古書古籍?不就是他有別人沒有而顯得彌足珍貴嗎?
“若無人欣賞,我自留著,若有人需要,那便讓更多人看到吧。”他喜歡讀書,什麽類的書都有涉及,於他而言,書的價值在於欣賞需要他的人。
書鋪老板拱手,“譚老爺的慷慨令人佩服,這書如果賣得好,你不怕我請人抄斷了你們掙錢的路子?”
“真要那樣,說明有很多人看到了它的價值,是好事。”譚盛禮撿出書籃子裏的書,共有12本,書鋪老板要給他錢,譚盛禮不肯收,“過些天我來看看,到時候再給不遲。”
知道他為人光明磊落不想占自己便宜,老板沒有堅持,讓他四日後來。
書放在書架最顯眼的位置,定價不足兩百文,最最便宜的書,進進出出的讀書人翻兩頁就放下了,兩天竟沒人買,期間有人問價,問完就放下看其他的書去了,再不提買的事,讀書人習慣買本書至少要四五百文,不到兩百文錢的書在他們眼裏是沒用的,要不然不會才賣那個價格。
想到譚盛禮溫文有禮的樣子,書鋪老板不想他失望,自作主張提高了價格,兩百文的書,他漲到了九百文,不到半刻鐘就全被人搶走了。
落後幾步湧來的人紛紛問此書什麽時候再賣,望著讀書人求學若渴的臉龐,書鋪老板生出無邊感慨。
書通過這樣的方法賣出去是譚盛禮沒想到的,書鋪老板把多得的錢全給譚盛禮,“譚老爺,你俠義心腸,是他們疑心重不識貨,哎……”
一百多文沒人要,九百文人人搶,書鋪老板不知說什麽得好。
譚盛禮也感慨了句,將多得的錢和老板平分了,沒有老板,書也賣不出去。
經過這件事,書鋪老板愈發敬重譚盛禮,此人品德高尚,非普通人能有,他日定能高中,能和他打交道不失為一件幸事。
除去《周髀算經》,譚盛禮還默了本和算經有關的古書,不過這次他沒有拿去書鋪賣,算經類的書不同於其他類的書籍,光懂字面意思不行,還得精通,這時候把書放出去,縱使有人買,不見得有時間學,而且如果每本書都看不懂,會消磨讀書人的信心,長此以往不是好事。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