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章 水龍吟(五)
關燈
小
中
大
天陰而霧濃, 董耀趴在泥水裏,將藍布包裹的東西緊緊地護在懷中,他怒視那個持劍而立, 戴著帷帽的年輕男人:“你以為憑你三言兩語我便會信你?”
“董耀,與你同行的乞丐叫什麽名字?”
帷帽之下, 那道嗓音冷靜。
“什麽乞丐,我不知道。”
“我卻知道他是在豐州棄任失蹤的錢唯寅,”徐鶴雪走近他, 隔著帷帽的輕紗,他果然從此人臉上瞧出幾分端倪, “看來, 他的確向你隱瞞了身份。”
“你一介讀書人, 敢赴代州查十六年前的糧草案, 不得不說,你的確頗有你父親陸恒的膽魄。”
董耀聽他提及父親,猛地擡眼, “你是誰?如何識得我父?”
“與你父一樣,我亦是文端公主府舊人。”
徐鶴雪言語平淡。
“不要以為你這麽說,我便會信你,”董耀撇過臉, “文端長公主離世十三年,我又如何得知公主府還有幾個舊人?”
“你可有想過, 跟隨你前去代州的人無一生還,為何唯獨你能安然回京?”徐鶴雪並不在意他信與不信, “錢唯寅精明狡猾, 否則他也不會活到現在,而你初出茅廬, 他不與你交底卻能騙得你一路同行,你以為,糧草案背後之人比之錢唯寅,憑何會在你身上犯蠢?”
董耀一怔,隨即想起自己這一路,在代州所遇追殺雖多,但細想之下,他也並未受什麽損傷,甚至於回京的路上是風平浪靜。
他以為是自己躲藏得好,可面前這個人卻對他說,那名要與他一起上京告禦狀的代州乞丐竟是豐州的逃官錢唯寅。
董耀臉上一陣紅一陣白,他滿心驚疑,卻聽面前此人又道:“不必你說,我亦清楚,令你去代州查這樁陳年舊案的人是誰,但你可有想過,你平安歸京到底是你命大,還是有人故意放過你,借你引出你之上的那個人。”
董耀脊背發寒,“你是說,我從代州帶回來的東西,會害了他?”
任俊已死,認罪書上的內容究竟是真是假,這麽一段時間,也足夠那些人應對,甚至能轉白為黑,而所謂的證據只怕也是假的。
否則,那些人絕不會放任他將其帶回雲京。
“可是錢唯寅!”
董耀越想心中便越是不安,“他既是如此心思縝密的人,萬一他從我這裏發現了什麽端倪,若他去尋……”
“張相公”三字他沒有脫口。
“你的證據是死人的假證,但錢唯寅的證據是他自己,他是真的。”
徐鶴雪才找到董耀,卻未見錢唯寅時,便猜出錢唯寅的打算,但他趕至張府卻已來不及,張敬已經入宮,並且極有可能帶上了錢唯寅。
“只要是真的,官家便不能向他發難,亦不能治他死罪。”
蔣先明是直臣,徐鶴雪的老師張敬亦是直臣,但蔣先明是官家的直臣,張敬則是生民的直臣。
若是蔣先明重提糧草案,即便是手握錢唯寅這個鐵證,只怕他也不會有什麽好下場,但張敬不一樣,他桃李滿門,雖流放十四年亦有盛名不衰,正元帝請他回來與孟雲獻再推新政,正是要用他的時候。
正元帝可以輕易殺一個近臣,卻不會輕易殺張敬。
“所以你才攔下我……”
董耀是什麽都想明白了,他喃喃似的擡起頭,卻見此人原本幹凈整潔的衣袍竟不知不覺浸透血色。
“你立即去找孟相公,”
徐鶴雪幾乎有些站不住,殷紅的血珠順著腕骨滴落,他勉強穩住聲線,“請他……勸說張相公,莫傷己身,莫沾風露。”
——
重明殿的殿門掩去諸般光線,此時嘉王妃李昔真已不在殿中,唯餘嘉王與老師張敬二人。
“殿下要走了?”
張敬坐在折背椅上,看見簾內擺得淩亂的箱籠。
“是。”
嘉王自在彤州收到老師的書信起,他便一直盼望著能再見老師,可此時與老師坐在一處,他卻又不知該如何說話。
“殿下心中一定在想,我為何寄信與你,卻又遲遲不見你,”張敬手捧茶碗,輕吹熱霧,“是嗎?”
嘉王點頭,“老師,我是回來見您的。”
“我知道,”
張敬抿了一口茶,“正是因為我知道,所以我才拖到今日才來見你,時間也正好,若再遲一日,你便離京去了。”
“老師,為何?”
嘉王不明白。
“官家至今無子,這回想起你來,你應該知道他心裏在衡量些什麽。”
“正是因為知道,所以永庚不願。”
“你不願,”茶碗被張敬擱在案上,他擡起眼來審視著這個十幾年都沒見過面的學生,“是因為什麽?因為這座皇城曾鎖住你,你懼怕它,還是因為官家厭惡你,你懼怕官家?你的懼怕,竟讓權力在你這裏也一文不值。”
“我父死之年,我尚且年幼,官家與朝臣之間博弈,我便是其中被他們拿捏來,拿捏去的那顆棋子,我稀裏糊塗地受封嘉王,在這宮中我沒有過過一天好日子。”
嘉王喉嚨發澀,“我知道這世上有的是人對權勢趨之若鶩,可我在這世間最高最冷的地方長大,我見過它的真容,我不願受它擺弄,亦不願用它擺弄他人。”
“殿下是否忘了,你是宗室中人,不是尋常百姓,”張敬神情寂冷,淡聲道,“權勢有時亦是責任,你拿起它,便是擔負你本應該擔負的責任。”
“老師……”
嘉王張口欲言,卻被張敬打斷,“我想問殿下,這麽多年,你可有在心中懷疑當年那個令你在慶和殿外磕破了頭也要為他求情的人。”
嘉王渾身僵硬,過往諸般記憶襲來,猶如一只手緊緊地攥住他的心臟。
嘉王的沈默,令張敬一下明白,他沈默良久,才開口道,“我記得他是七歲入京便被文端公主送來我門下做我的學生,那時殿下你與他相識,為友,後來你受封嘉王入宮,他知道你在宮中昭文堂讀書,常受其他宗室子弟的欺負,所以請文端公主幫他入宮,與你一塊兒在昭文堂內念了一年書。”
“後來他帶你來我家中見我,請我收你做學生,如此才有了殿下你與我之間的這段師生之情。”
嘉王呼吸發緊,“老師,您別說了……”
“今年已是新歲,距他服罪而死之日,已有十六年,”張敬卻並沒有停下,“殿下,你可有祭奠過他,哪怕一回?”
嘉王立即想起雀縣,那是他與徐鶴雪十二歲那年去過最遠的地方,雀縣有座大鐘寺,他們曾在那座寺中敲過那口大鐘。
交游玩樂,恣肆張揚。
徐鶴雪死之年,他又去過那座大鐘寺,帶了一件寒衣,他的妻子替他,親手在那件氅衣上繡了字。
“沒有。”
嘉王嗓音發幹。
“為什麽?因為連你也不知該不該信他,於心而言,你想信他,可鐵證如山,你又不知該如何是好,”張敬沈聲逼問,“所以你不敢祭奠,是不是?”
“難道老師您,就敢嗎?”
嘉王顫聲。
“我與你一樣,也怕他入夢,怕他來見我,對我說,我最好的學生做錯了事。”
雍州的那份軍報太重,蔣先明與雍州其他回來的官員被訊問後的證詞也毫無破綻,張敬有心要查,卻根本無從查起。
此後流放十四年,他困頓顛沛,已無力他顧。
“我不祭奠他,這十幾年來,他便真的一回也沒有入我的夢,看來,他也沒有入你的夢……”
張敬的聲音近乎發抖,“可是殿下,你知道嗎?我們這麽多年,都是在對一個蒙受不白之冤的人絕情。”
“什麽?”
嘉王立時站起身,緊緊地握住老師的手,“老師,您說什麽?您知道什麽?”
“你入京,應該聽過杜琮這個名字。”
張敬看著他,“他在改名杜琮前,叫做杜三財,是當年奉旨從代州運送糧草到雍州的武官,他運送到雍州的糧車其實是空的,但十幾年來,不但無人提及此事,他更是從一個地方武官一路升遷到五品文官的位置,殿下以為,他是如何做到的?”
懷中那封不知被他看了多少回,揉皺了多少回的信被他取出,遞給嘉王,“這封信是雍州來的,上面也談及玉節將軍領兵迎戰丹丘胡人,但後方糧草卻遲遲未至,雖使靖安軍最開始只得忍饑上陣,但將軍徐鶴雪以戰養戰,用胡兵的糧,養自己的兵,卻也能使靖安軍兵強馬壯。”
“青崖州自徐鶴雪之父戰死後便淪落於胡人鐵蹄之下,這封信上說,胡人將領蒙脫以青崖州徐氏全族性命相要挾,揚言若徐鶴雪若投丹丘,許青崖州以及其他十州為他封地,但若徐鶴雪不投丹丘,則殺徐氏滿門,毀徐氏陵墓。”
“徐鶴雪將計就計,以此事做文章,下令兵分三路,他攜三萬靖安軍往牧神山引蒙脫上鉤,其他兩路軍分別從輦池,龍巖兩地策應來援,圍困蒙脫,直取王庭。”
“其他兩路軍……為何不去?”
嘉王看著信上字跡,只覺雙目被刺得生疼,他眼眶盡濕,“若這信上屬實,他們為何不去?”
“因為其他兩路軍從未收到此軍令。”
靖安軍幾乎全軍覆沒,究竟有沒有人傳信,或是傳的信被人截了,這早已不得而知,張敬唯一能查的,便是那另兩路軍的將軍。
可他們確實從未收到大將軍徐鶴雪的這道軍令。
兩路無援,使原本勢如破竹的靖安軍淪為孤軍,困死牧神山。
“若真如此,若真如此,”嘉王緊緊地攥著那封信,他擡起頭,淚光壓在眼瞼,“老師,他,他……”
他哽咽不成聲。
“杜琮是我抓的,他臨了的那番話,也算證實了這封信。”
那日在餛飩攤看過這封從雍州來的信,張敬便立時令會武的老內知劉家榮趕去杜府,也正正好,碰上了那綴夜出逃的杜琮。
張敬曾看過一眼徐鶴雪從邊關寄回給嘉王的信件,那個十四歲的少年在信中提及了一名好學的武官,張敬記得此人的名字,杜三財。
杜琮與他坦白的話並不多,因為他始終顧及自己的妻子與幹爹,並不願透露那個令他逃脫死罪,一路升遷為京官的人到底是誰。
“不是蔣先明剮了您的學生,是您,是孟相,是我這種甘願認品級明明比自己低得多的文官做幹爹的人,是餵不飽的宗室!甚至是官家!”
“偏偏,不是丹丘胡人。”
那夜,或許是經張敬提醒,杜琮想起了曾在護寧軍中請小進士教他讀書認字的那段日子,他又哭又笑地說了這些話,隨即一頭撞死在張敬面前。
“我知道,殿下心裏其實很想信他,所以你才更加無法面對他,無法立身於此,可你,真要離開嗎?”
張敬看著面前的嘉王雙膝一屈,幾乎是跪坐在地上,他沒聽到嘉王的回答,也不打算再等,起身將嘉王拿在手中的那封信取回,走向殿門。
“老師!”
嘉王心中的驚惶按捺不住,“您去哪兒?”
日光被朱紅欞窗切割成散碎的影,落在張敬的肩頭,嘉王只能看見他有些佝僂的背影,他聽見老師說:“永庚,今日,我終於敢祭奠他。”
何為祭奠?
何為祭奠?
嘉王喊不出口,淚濕滿臉,他眼睜睜地看著那道殿門大開,老師的身影逐漸模糊在日光裏。
他看見遠處昭文堂的輪廓。
“趙永庚,今日娘娘也忘了給你吃飯嗎?怎麽你跟一只小狗似的,盯著我的葡萄瞧?哈哈哈哈哈……”
“還以為你在宮裏有多風光呢,怎麽這副德性!”
十一歲的趙益被幾個宗室子弟圍在昭文堂的檐廊底下,他們推搡著他,還扔葡萄逼他去撿。
他又氣又急,卻只會擠眼淚。
昭文堂的那棵樹好大,濃蔭幾乎遮蔽了一小片天,裏面彈出來幾顆石子,打得趙益面前那幾個宗室子弟捂著腦門兒嗷嗷地叫。
他一回頭,看見濃蔭裏那個與他差不多大的少年,穿著淡青色的圓領袍,手裏正玩著幾顆石子。
他幾乎以為自己看錯:“你怎麽在這兒?”
“來讀書啊。”
靠在樹幹上的少年輕擡下頜,“趙永庚,要麽我下來揍你,要麽,你揍他們,我下來幫你,選一個吧。”
趙益記得,那天他選了後者。
嘉王妃李昔真進門便看見郎君癱坐在地上,她沈默地走近,在他面前蹲下去,抱住他。
“昔真,若我當年不曾遇襲,也許那件寒衣,我已經燒給了他,”嘉王抱緊她,失聲痛哭,“後來我怎麽就不敢,怎麽就不敢了……”
時過境遷,寒衣失蹤,
那個人,也已離世十六年了。
張敬離開重明殿,往政事堂的方向去,只是才入宮巷,他便見到從那頭跑來的孟雲獻,他還從沒見過孟雲獻這般驚慌失措的模樣,張敬拄著拐,停下來等他走近。
“張崇之!杜琮是不是在你手上!”
時至如今,見了董耀,孟雲獻才猛然驚覺自己疏忽了多大的事情,他一見張敬,便厲聲質問。
“他已經死了。”
張敬平靜地答。
孟雲獻最恨他這副模樣,他胸口起伏,“你是故意讓我以為你要整頓吏治,可你查的不是百官,而是代州糧草案!”
張敬很少見他如此生氣,他什麽也不回應,只是將那封信件塞到孟雲獻手中,說,“孟琢,我一會兒便要見官家,這個先交由你代為保管。”
孟雲獻展開那封信來一看,他的臉色大變,嘴唇顫抖,“崇之,是……”
“是真的,杜琮親口說過,此人便是幫他逃過死罪的人。”
“你將它,給嘉王殿下看過了?”
孟雲獻許久才找回自己的聲音。
“既是我寄信請他回京的,我自然不能讓他離開。”
“可嘉王他……”
孟雲獻都無法令嘉王改變心意,這封書信,只怕會更令嘉王心懼。
張敬搖頭,“徐鶴雪對他來說,不一樣,再有……”
他沒說下去,只擡眼看著孟雲獻,“孟琢,我曾想過很多回,即便是在流放路上我也還在想,當年若我不聽你的勸解,執意留下他,是否他便會活得好好的,像賀童,像嘉王殿下一樣,我也會想,他若從少年活到如今,又該是什麽模樣……”
“杜琮說,剮了他的,不只蔣先明,還有你與我,”張敬眼中淚意閃爍,“這話,是一刀刀的剮了我的心啊……”
這話又如何不是在刺孟雲獻的心,他幾乎是渾身一震,隨即想起自己與張敬當年基於戰事緊迫,欲為武官提權之時,朝中以吳岱為首的官員向官家進讒言,說他二人所為,意在為玉節將軍徐鶴雪謀私。
“崇之……”孟雲獻喉頭發緊,正欲再說些什麽,卻聽一陣步履聲響,他回頭,見是入內內侍省都都知梁神福領著幾個宦官,他便立即將書信塞入衣襟,又低聲對張敬道,“如今錢唯寅既在,你要奏代州糧草案也不是不行,可崇之,你聽我一句勸,萬莫將糧草案的事往官家身上引,萬莫觸怒官家,也暫時不要提這封信件,如今既得了這樣的線索,我等你回來,咱們一起商量,只有將當年之事的背後主使揪出來,我們才有機會將此事公之於眾。”
“放心,今日我不會犯渾。”
張敬點頭,“等見過官家,咱們兩個去東街剃面。”
隨即繞開他,朝梁神福等人走過去。
“張相公,官家請您去慶和殿。”
梁神福氣喘籲籲。
“這便走吧。”
張敬說道。
知道張敬腿腳不便,梁神福便親自攙扶著張敬到了慶和殿中,張敬沒在殿中看見錢唯寅,據梁神福說,官家已然見過錢唯寅。
“臣張敬,拜見官家。”
張敬俯身作揖。
正元帝在簾後坐,聲音裏聽不出喜怒,“梁神福,給張卿賜座。”
梁神福應了一聲,立即令宦官搬來一把椅子,放在張敬身後。
“錢唯寅是你找來的。”
待張敬坐下,正元帝才出聲。
張敬垂首,“官家,蠹蟲不除,於國無益。”
“張卿此言不差,我今日看了一道奏疏,說張卿你在老家澤州良田千頃,可我不知,張卿才歸朝不久,如何便有這份家業用來養活全族?”
這道聲音不緊不慢,卻力重千鈞。
張敬面色平靜,仿佛早已猜中什麽,他從容地起身,下跪,“官家,臣的確沒有這份家業,若我族中有犯事者,懇請官家嚴懲。”
“張卿這是何必?”
正元帝笑了一聲,“我亦還有新政要倚仗於你,錢唯寅一個犯官,他所言到底真假,也未可知,你說是不是?”
“錢唯寅所言句句是真,官家您在代州的道宮便是用他們倒賣官糧的錢建成的,而那座道宮,官家從未去過。”
正元帝眼底笑意盡失,“張敬。”
張敬聽見裏面硯臺落地的聲音,隨即一只手掀開了簾子,正元帝走到他的面前,聲含慍怒:“你,是在怪朕?”
“臣不敢,臣只是在說實話,無論是封禪還是修道宮,官家所為,無不是勞民傷財,官家在位二十年,各地所修道宮無數,而官家身在雲京,又真正看過幾回?若您真去看了,便會知道,什麽是生民日苦!”
“官家可見過浮屍餓殍?可聽過您的子民活在您的世道之下,尚有無數人難抵饑寒,只得啃食樹皮,吃觀音土?您可知道,什麽是觀音土?您又知不知道,他們在等您,等您這位君父救他們的命!”
張敬俯身,叩頭。
梁神福與殿中的宦官宮娥俱是兩股顫顫,膝蓋一軟便跪了下去,嚇得滿頭冷汗。
正元帝心中一刺,踉蹌地後退兩步,梁神福忙不疊地起身來扶,正元帝卻甩開他,擡起手指向跪在那裏的張敬:“朕看你……是目無君父!”
張敬擡頭,他彎曲的脊背因為流放的那些歲月而再不能挺直:
“君父究竟施以雷霆還是雨露,我為人臣,都該領受!只是為人臣者,雖不懼死,卻也盼吾所忠之君,可令吾等人臣死得其所!”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
“董耀,與你同行的乞丐叫什麽名字?”
帷帽之下, 那道嗓音冷靜。
“什麽乞丐,我不知道。”
“我卻知道他是在豐州棄任失蹤的錢唯寅,”徐鶴雪走近他, 隔著帷帽的輕紗,他果然從此人臉上瞧出幾分端倪, “看來, 他的確向你隱瞞了身份。”
“你一介讀書人, 敢赴代州查十六年前的糧草案, 不得不說,你的確頗有你父親陸恒的膽魄。”
董耀聽他提及父親,猛地擡眼, “你是誰?如何識得我父?”
“與你父一樣,我亦是文端公主府舊人。”
徐鶴雪言語平淡。
“不要以為你這麽說,我便會信你,”董耀撇過臉, “文端長公主離世十三年,我又如何得知公主府還有幾個舊人?”
“你可有想過, 跟隨你前去代州的人無一生還,為何唯獨你能安然回京?”徐鶴雪並不在意他信與不信, “錢唯寅精明狡猾, 否則他也不會活到現在,而你初出茅廬, 他不與你交底卻能騙得你一路同行,你以為,糧草案背後之人比之錢唯寅,憑何會在你身上犯蠢?”
董耀一怔,隨即想起自己這一路,在代州所遇追殺雖多,但細想之下,他也並未受什麽損傷,甚至於回京的路上是風平浪靜。
他以為是自己躲藏得好,可面前這個人卻對他說,那名要與他一起上京告禦狀的代州乞丐竟是豐州的逃官錢唯寅。
董耀臉上一陣紅一陣白,他滿心驚疑,卻聽面前此人又道:“不必你說,我亦清楚,令你去代州查這樁陳年舊案的人是誰,但你可有想過,你平安歸京到底是你命大,還是有人故意放過你,借你引出你之上的那個人。”
董耀脊背發寒,“你是說,我從代州帶回來的東西,會害了他?”
任俊已死,認罪書上的內容究竟是真是假,這麽一段時間,也足夠那些人應對,甚至能轉白為黑,而所謂的證據只怕也是假的。
否則,那些人絕不會放任他將其帶回雲京。
“可是錢唯寅!”
董耀越想心中便越是不安,“他既是如此心思縝密的人,萬一他從我這裏發現了什麽端倪,若他去尋……”
“張相公”三字他沒有脫口。
“你的證據是死人的假證,但錢唯寅的證據是他自己,他是真的。”
徐鶴雪才找到董耀,卻未見錢唯寅時,便猜出錢唯寅的打算,但他趕至張府卻已來不及,張敬已經入宮,並且極有可能帶上了錢唯寅。
“只要是真的,官家便不能向他發難,亦不能治他死罪。”
蔣先明是直臣,徐鶴雪的老師張敬亦是直臣,但蔣先明是官家的直臣,張敬則是生民的直臣。
若是蔣先明重提糧草案,即便是手握錢唯寅這個鐵證,只怕他也不會有什麽好下場,但張敬不一樣,他桃李滿門,雖流放十四年亦有盛名不衰,正元帝請他回來與孟雲獻再推新政,正是要用他的時候。
正元帝可以輕易殺一個近臣,卻不會輕易殺張敬。
“所以你才攔下我……”
董耀是什麽都想明白了,他喃喃似的擡起頭,卻見此人原本幹凈整潔的衣袍竟不知不覺浸透血色。
“你立即去找孟相公,”
徐鶴雪幾乎有些站不住,殷紅的血珠順著腕骨滴落,他勉強穩住聲線,“請他……勸說張相公,莫傷己身,莫沾風露。”
——
重明殿的殿門掩去諸般光線,此時嘉王妃李昔真已不在殿中,唯餘嘉王與老師張敬二人。
“殿下要走了?”
張敬坐在折背椅上,看見簾內擺得淩亂的箱籠。
“是。”
嘉王自在彤州收到老師的書信起,他便一直盼望著能再見老師,可此時與老師坐在一處,他卻又不知該如何說話。
“殿下心中一定在想,我為何寄信與你,卻又遲遲不見你,”張敬手捧茶碗,輕吹熱霧,“是嗎?”
嘉王點頭,“老師,我是回來見您的。”
“我知道,”
張敬抿了一口茶,“正是因為我知道,所以我才拖到今日才來見你,時間也正好,若再遲一日,你便離京去了。”
“老師,為何?”
嘉王不明白。
“官家至今無子,這回想起你來,你應該知道他心裏在衡量些什麽。”
“正是因為知道,所以永庚不願。”
“你不願,”茶碗被張敬擱在案上,他擡起眼來審視著這個十幾年都沒見過面的學生,“是因為什麽?因為這座皇城曾鎖住你,你懼怕它,還是因為官家厭惡你,你懼怕官家?你的懼怕,竟讓權力在你這裏也一文不值。”
“我父死之年,我尚且年幼,官家與朝臣之間博弈,我便是其中被他們拿捏來,拿捏去的那顆棋子,我稀裏糊塗地受封嘉王,在這宮中我沒有過過一天好日子。”
嘉王喉嚨發澀,“我知道這世上有的是人對權勢趨之若鶩,可我在這世間最高最冷的地方長大,我見過它的真容,我不願受它擺弄,亦不願用它擺弄他人。”
“殿下是否忘了,你是宗室中人,不是尋常百姓,”張敬神情寂冷,淡聲道,“權勢有時亦是責任,你拿起它,便是擔負你本應該擔負的責任。”
“老師……”
嘉王張口欲言,卻被張敬打斷,“我想問殿下,這麽多年,你可有在心中懷疑當年那個令你在慶和殿外磕破了頭也要為他求情的人。”
嘉王渾身僵硬,過往諸般記憶襲來,猶如一只手緊緊地攥住他的心臟。
嘉王的沈默,令張敬一下明白,他沈默良久,才開口道,“我記得他是七歲入京便被文端公主送來我門下做我的學生,那時殿下你與他相識,為友,後來你受封嘉王入宮,他知道你在宮中昭文堂讀書,常受其他宗室子弟的欺負,所以請文端公主幫他入宮,與你一塊兒在昭文堂內念了一年書。”
“後來他帶你來我家中見我,請我收你做學生,如此才有了殿下你與我之間的這段師生之情。”
嘉王呼吸發緊,“老師,您別說了……”
“今年已是新歲,距他服罪而死之日,已有十六年,”張敬卻並沒有停下,“殿下,你可有祭奠過他,哪怕一回?”
嘉王立即想起雀縣,那是他與徐鶴雪十二歲那年去過最遠的地方,雀縣有座大鐘寺,他們曾在那座寺中敲過那口大鐘。
交游玩樂,恣肆張揚。
徐鶴雪死之年,他又去過那座大鐘寺,帶了一件寒衣,他的妻子替他,親手在那件氅衣上繡了字。
“沒有。”
嘉王嗓音發幹。
“為什麽?因為連你也不知該不該信他,於心而言,你想信他,可鐵證如山,你又不知該如何是好,”張敬沈聲逼問,“所以你不敢祭奠,是不是?”
“難道老師您,就敢嗎?”
嘉王顫聲。
“我與你一樣,也怕他入夢,怕他來見我,對我說,我最好的學生做錯了事。”
雍州的那份軍報太重,蔣先明與雍州其他回來的官員被訊問後的證詞也毫無破綻,張敬有心要查,卻根本無從查起。
此後流放十四年,他困頓顛沛,已無力他顧。
“我不祭奠他,這十幾年來,他便真的一回也沒有入我的夢,看來,他也沒有入你的夢……”
張敬的聲音近乎發抖,“可是殿下,你知道嗎?我們這麽多年,都是在對一個蒙受不白之冤的人絕情。”
“什麽?”
嘉王立時站起身,緊緊地握住老師的手,“老師,您說什麽?您知道什麽?”
“你入京,應該聽過杜琮這個名字。”
張敬看著他,“他在改名杜琮前,叫做杜三財,是當年奉旨從代州運送糧草到雍州的武官,他運送到雍州的糧車其實是空的,但十幾年來,不但無人提及此事,他更是從一個地方武官一路升遷到五品文官的位置,殿下以為,他是如何做到的?”
懷中那封不知被他看了多少回,揉皺了多少回的信被他取出,遞給嘉王,“這封信是雍州來的,上面也談及玉節將軍領兵迎戰丹丘胡人,但後方糧草卻遲遲未至,雖使靖安軍最開始只得忍饑上陣,但將軍徐鶴雪以戰養戰,用胡兵的糧,養自己的兵,卻也能使靖安軍兵強馬壯。”
“青崖州自徐鶴雪之父戰死後便淪落於胡人鐵蹄之下,這封信上說,胡人將領蒙脫以青崖州徐氏全族性命相要挾,揚言若徐鶴雪若投丹丘,許青崖州以及其他十州為他封地,但若徐鶴雪不投丹丘,則殺徐氏滿門,毀徐氏陵墓。”
“徐鶴雪將計就計,以此事做文章,下令兵分三路,他攜三萬靖安軍往牧神山引蒙脫上鉤,其他兩路軍分別從輦池,龍巖兩地策應來援,圍困蒙脫,直取王庭。”
“其他兩路軍……為何不去?”
嘉王看著信上字跡,只覺雙目被刺得生疼,他眼眶盡濕,“若這信上屬實,他們為何不去?”
“因為其他兩路軍從未收到此軍令。”
靖安軍幾乎全軍覆沒,究竟有沒有人傳信,或是傳的信被人截了,這早已不得而知,張敬唯一能查的,便是那另兩路軍的將軍。
可他們確實從未收到大將軍徐鶴雪的這道軍令。
兩路無援,使原本勢如破竹的靖安軍淪為孤軍,困死牧神山。
“若真如此,若真如此,”嘉王緊緊地攥著那封信,他擡起頭,淚光壓在眼瞼,“老師,他,他……”
他哽咽不成聲。
“杜琮是我抓的,他臨了的那番話,也算證實了這封信。”
那日在餛飩攤看過這封從雍州來的信,張敬便立時令會武的老內知劉家榮趕去杜府,也正正好,碰上了那綴夜出逃的杜琮。
張敬曾看過一眼徐鶴雪從邊關寄回給嘉王的信件,那個十四歲的少年在信中提及了一名好學的武官,張敬記得此人的名字,杜三財。
杜琮與他坦白的話並不多,因為他始終顧及自己的妻子與幹爹,並不願透露那個令他逃脫死罪,一路升遷為京官的人到底是誰。
“不是蔣先明剮了您的學生,是您,是孟相,是我這種甘願認品級明明比自己低得多的文官做幹爹的人,是餵不飽的宗室!甚至是官家!”
“偏偏,不是丹丘胡人。”
那夜,或許是經張敬提醒,杜琮想起了曾在護寧軍中請小進士教他讀書認字的那段日子,他又哭又笑地說了這些話,隨即一頭撞死在張敬面前。
“我知道,殿下心裏其實很想信他,所以你才更加無法面對他,無法立身於此,可你,真要離開嗎?”
張敬看著面前的嘉王雙膝一屈,幾乎是跪坐在地上,他沒聽到嘉王的回答,也不打算再等,起身將嘉王拿在手中的那封信取回,走向殿門。
“老師!”
嘉王心中的驚惶按捺不住,“您去哪兒?”
日光被朱紅欞窗切割成散碎的影,落在張敬的肩頭,嘉王只能看見他有些佝僂的背影,他聽見老師說:“永庚,今日,我終於敢祭奠他。”
何為祭奠?
何為祭奠?
嘉王喊不出口,淚濕滿臉,他眼睜睜地看著那道殿門大開,老師的身影逐漸模糊在日光裏。
他看見遠處昭文堂的輪廓。
“趙永庚,今日娘娘也忘了給你吃飯嗎?怎麽你跟一只小狗似的,盯著我的葡萄瞧?哈哈哈哈哈……”
“還以為你在宮裏有多風光呢,怎麽這副德性!”
十一歲的趙益被幾個宗室子弟圍在昭文堂的檐廊底下,他們推搡著他,還扔葡萄逼他去撿。
他又氣又急,卻只會擠眼淚。
昭文堂的那棵樹好大,濃蔭幾乎遮蔽了一小片天,裏面彈出來幾顆石子,打得趙益面前那幾個宗室子弟捂著腦門兒嗷嗷地叫。
他一回頭,看見濃蔭裏那個與他差不多大的少年,穿著淡青色的圓領袍,手裏正玩著幾顆石子。
他幾乎以為自己看錯:“你怎麽在這兒?”
“來讀書啊。”
靠在樹幹上的少年輕擡下頜,“趙永庚,要麽我下來揍你,要麽,你揍他們,我下來幫你,選一個吧。”
趙益記得,那天他選了後者。
嘉王妃李昔真進門便看見郎君癱坐在地上,她沈默地走近,在他面前蹲下去,抱住他。
“昔真,若我當年不曾遇襲,也許那件寒衣,我已經燒給了他,”嘉王抱緊她,失聲痛哭,“後來我怎麽就不敢,怎麽就不敢了……”
時過境遷,寒衣失蹤,
那個人,也已離世十六年了。
張敬離開重明殿,往政事堂的方向去,只是才入宮巷,他便見到從那頭跑來的孟雲獻,他還從沒見過孟雲獻這般驚慌失措的模樣,張敬拄著拐,停下來等他走近。
“張崇之!杜琮是不是在你手上!”
時至如今,見了董耀,孟雲獻才猛然驚覺自己疏忽了多大的事情,他一見張敬,便厲聲質問。
“他已經死了。”
張敬平靜地答。
孟雲獻最恨他這副模樣,他胸口起伏,“你是故意讓我以為你要整頓吏治,可你查的不是百官,而是代州糧草案!”
張敬很少見他如此生氣,他什麽也不回應,只是將那封信件塞到孟雲獻手中,說,“孟琢,我一會兒便要見官家,這個先交由你代為保管。”
孟雲獻展開那封信來一看,他的臉色大變,嘴唇顫抖,“崇之,是……”
“是真的,杜琮親口說過,此人便是幫他逃過死罪的人。”
“你將它,給嘉王殿下看過了?”
孟雲獻許久才找回自己的聲音。
“既是我寄信請他回京的,我自然不能讓他離開。”
“可嘉王他……”
孟雲獻都無法令嘉王改變心意,這封書信,只怕會更令嘉王心懼。
張敬搖頭,“徐鶴雪對他來說,不一樣,再有……”
他沒說下去,只擡眼看著孟雲獻,“孟琢,我曾想過很多回,即便是在流放路上我也還在想,當年若我不聽你的勸解,執意留下他,是否他便會活得好好的,像賀童,像嘉王殿下一樣,我也會想,他若從少年活到如今,又該是什麽模樣……”
“杜琮說,剮了他的,不只蔣先明,還有你與我,”張敬眼中淚意閃爍,“這話,是一刀刀的剮了我的心啊……”
這話又如何不是在刺孟雲獻的心,他幾乎是渾身一震,隨即想起自己與張敬當年基於戰事緊迫,欲為武官提權之時,朝中以吳岱為首的官員向官家進讒言,說他二人所為,意在為玉節將軍徐鶴雪謀私。
“崇之……”孟雲獻喉頭發緊,正欲再說些什麽,卻聽一陣步履聲響,他回頭,見是入內內侍省都都知梁神福領著幾個宦官,他便立即將書信塞入衣襟,又低聲對張敬道,“如今錢唯寅既在,你要奏代州糧草案也不是不行,可崇之,你聽我一句勸,萬莫將糧草案的事往官家身上引,萬莫觸怒官家,也暫時不要提這封信件,如今既得了這樣的線索,我等你回來,咱們一起商量,只有將當年之事的背後主使揪出來,我們才有機會將此事公之於眾。”
“放心,今日我不會犯渾。”
張敬點頭,“等見過官家,咱們兩個去東街剃面。”
隨即繞開他,朝梁神福等人走過去。
“張相公,官家請您去慶和殿。”
梁神福氣喘籲籲。
“這便走吧。”
張敬說道。
知道張敬腿腳不便,梁神福便親自攙扶著張敬到了慶和殿中,張敬沒在殿中看見錢唯寅,據梁神福說,官家已然見過錢唯寅。
“臣張敬,拜見官家。”
張敬俯身作揖。
正元帝在簾後坐,聲音裏聽不出喜怒,“梁神福,給張卿賜座。”
梁神福應了一聲,立即令宦官搬來一把椅子,放在張敬身後。
“錢唯寅是你找來的。”
待張敬坐下,正元帝才出聲。
張敬垂首,“官家,蠹蟲不除,於國無益。”
“張卿此言不差,我今日看了一道奏疏,說張卿你在老家澤州良田千頃,可我不知,張卿才歸朝不久,如何便有這份家業用來養活全族?”
這道聲音不緊不慢,卻力重千鈞。
張敬面色平靜,仿佛早已猜中什麽,他從容地起身,下跪,“官家,臣的確沒有這份家業,若我族中有犯事者,懇請官家嚴懲。”
“張卿這是何必?”
正元帝笑了一聲,“我亦還有新政要倚仗於你,錢唯寅一個犯官,他所言到底真假,也未可知,你說是不是?”
“錢唯寅所言句句是真,官家您在代州的道宮便是用他們倒賣官糧的錢建成的,而那座道宮,官家從未去過。”
正元帝眼底笑意盡失,“張敬。”
張敬聽見裏面硯臺落地的聲音,隨即一只手掀開了簾子,正元帝走到他的面前,聲含慍怒:“你,是在怪朕?”
“臣不敢,臣只是在說實話,無論是封禪還是修道宮,官家所為,無不是勞民傷財,官家在位二十年,各地所修道宮無數,而官家身在雲京,又真正看過幾回?若您真去看了,便會知道,什麽是生民日苦!”
“官家可見過浮屍餓殍?可聽過您的子民活在您的世道之下,尚有無數人難抵饑寒,只得啃食樹皮,吃觀音土?您可知道,什麽是觀音土?您又知不知道,他們在等您,等您這位君父救他們的命!”
張敬俯身,叩頭。
梁神福與殿中的宦官宮娥俱是兩股顫顫,膝蓋一軟便跪了下去,嚇得滿頭冷汗。
正元帝心中一刺,踉蹌地後退兩步,梁神福忙不疊地起身來扶,正元帝卻甩開他,擡起手指向跪在那裏的張敬:“朕看你……是目無君父!”
張敬擡頭,他彎曲的脊背因為流放的那些歲月而再不能挺直:
“君父究竟施以雷霆還是雨露,我為人臣,都該領受!只是為人臣者,雖不懼死,卻也盼吾所忠之君,可令吾等人臣死得其所!”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