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七章 保命急宋臣話白鴨為查實三司會南
關燈
小
中
大
什麽?有王子騰的把柄在?
宋臣這句話說得林鈞一怔。他不確定宋臣是真的知道王子騰的什麽要命的事情還是為了拖延時間保住性命而胡亂講的。不過聽他的意思,是將自己這群人當成了王家派來殺他滅口的了,這倒也沒必要挑破,林鈞很想聽聽宋臣到底能說出點兒什麽來。
林鈞也不動聲色,挑起眉梢,露出一個極度傲慢的微笑,說道:“事到如今,宋大人還要用這種人人皆知的小花招嗎?為了晚一點死,你還真是什麽話都敢說啊。”
林鈞本就是江南人,小時候在金陵住過一段時間,學起金陵話還真的沒有露出什麽破綻。他隨父親在京城住了多年,口音中也因此帶著一點兒京裏面的腔調,就更像是出身江南卻長在京城的勳貴們的口音了。
宋臣果然沒有從林鈞的聲音聽出破綻來,他這時候已經認定林鈞必定是王家的人了,甚至還有可能是京城那邊回到江南專門對付他的王家子弟。他曾經聽說京城之中王家大房的王子勝有一個兒子叫做王仁,歲數也差不多是這麽大,難道眼前這個人就是王仁嗎?
宋臣沒見過王仁的相貌,不過他知道是生是死就在此時了,他若是能說出王子騰的什麽把柄來,為了不讓這把柄洩露出去,說不定對方還會留他一條命,在確定把柄不會傳出去之前估計不會對他下死手,能拖延幾時就拖延幾時,總比立刻死了的好。
宋臣抿了抿唇,咬著牙說道:“你當王子騰當初做出來的好事沒人知道嗎?當初三藩作亂的時候勇王手下之中提議延遲勤王的就是他,也是他逼著史家拖延行軍的,還有勇王宮變的時候也是他伸的手,聯絡的人手……”
他見說了這幾個罪名的時候,對面的“王仁”連臉色都沒有變,從始至終都一副隨便聽聽的樣子。宋臣知道,就這幾句話保不住他的命,只能接著往下說道:“你們王家捉了白鴨給人替死,你們當我不知道嗎?斬白鴨那可是大靖律例明令嚴禁的,高皇帝的旨意,官員若是敢做,無論職位高低都要砍頭的!”
前面的那些事情林鈞都知道,都是當年的老黃歷了,相信滿朝文武知道的都不少,可是斬白鴨?這金陵王家竟然連這種惡事都幹出來了嗎?!
什麽叫斬白鴨?斬白鴨又稱宰白鴨,就是有權有勢的人犯了人命官司不願一死,便或重金收買,或威逼強迫,令無辜的貧寒子弟替犯事之人認罪伏法,冒名頂罪。
聽說最初之時,犯事之人還願意花重金收買他人,只讓那人自行到官府認罪,若官員是個昏聵之人,急於結案,這頂罪之事就成了。因為了錢財而主動去送死的行為就好像是因貪利而被人任意玩弄、宰殺的白鴨,所以才有了這個稱呼。
後來事情漸漸演變,犯事的人家幹脆與官府勾結,沆瀣一氣,故意逼迫貧寒人家,迫其認罪,這頂罪之人根本無處訴苦,官官相護之下就只能屈打成招,認命被殺……
若說放印子錢是罷官、抄家、流放的罪過,那麽斬白鴨就是天大的罪行!不但傷人性命,更是冤枉了無辜之人,徹底破壞了律法的森嚴。
當初燕朝末年,高皇帝還不過是一介升鬥小民,無權無勢,他的親兄長就被有錢有勢之人當做白鴨給頂罪殺了,因此靖朝律法對於斬白鴨之事斷罪極嚴,敢粘上這條罪過的人無論官爵有多高,必然只有一死的下場。這王子騰竟然如此自信不會洩露,居然敢粘上這種事?
林鈞望著伏在地下的宋臣,見他臉色赤紅,表情激憤,也不確定他是真的知道這私密之事還是為了活命隨口編出來的。他幹脆裝作不在意的樣子說道:“我們王家的人還用得著做什麽斬白鴨?憑我們王家的權勢,哪裏的官員敢不給王家幾分面子,敢明目張膽地給王家的子弟定罪?還用的著做這種事來讓你抓把柄?真是笑話!”
“怎麽沒有?!”宋臣這時候為了活命已經什麽都不在乎了,什麽都敢往外抖落,“你們金陵王家確實是家大業大,勢力也大,就是在整個江南都可以橫著走,殺了人都不用擔心被判重刑呢,當然用不著斬白鴨來找人替死。可是你王家就沒有個落魄的三親六故嗎?就不會借著權勢替別人買人命,填罪名嗎?”
“你們自當這件事做的隱蔽,以為沒人知道嗎?那王子騰的親外甥,金陵薛家的長房長子薛蟠因為指使奴才打死了鄉紳之子,鬧出了人命官司,論律法來講,殺人償命,需判斬刑才對。若只如此,王子騰還壓得下去,誰知那死了的人身有功名,被他身為禦史的同年知道了這事,抓住了不放,竟然壓不下去了,非得判刑不可。”
“王子騰卻心疼自家外甥,要花錢平了此事,特意命人從北疆捎信回了金陵,買通了新任的應天府尹,私底下放走了薛蟠,捉了白鴨來替死!那白鴨此時還在金陵的大牢裏面關著呢,就等著秋後問斬,你當我不知道嗎?!”宋臣不服氣地高聲喊道。
還真有這種事?!林鈞輕輕皺眉,心裏卻是清楚,之所以有人肯替那鄉紳之子伸冤,必定是因為這幾年勳貴勢力倍受打擊,在朝中難成氣候,這禦史背後不知是站著世家還是屬於皇帝陛下,若是沒有勢力依靠,怎麽可能反應這麽快,而且咬死了不肯了事,必須殺了首惡?
聽到王子騰之事,林鈞心中憤恨已極。若只是一般的貪汙受賄,他見倒是的多了,甚至那本百官行述上種種記載連勾結敵國的事這群昏官都幹得出,可見江南官場的黑暗。可是身為朝廷的一品大員,這王子騰竟然捉白鴨給親戚替死,這人不但沒有忠義可言,就連做人的底線都沒了!
他們這些混賬知不知道什麽叫做人命關天?懂不懂得什麽是律法森嚴?!
林鈞此時也不多說什麽,揮手命手下兵丁將宋府之人統統壓走,將錢財押運帶走,今晚他還需要再查抄三家才能完工,不能因為一個宋臣耽誤了整個江南大案的進度。
江源的策略確實是很好用,先是帶兵抄剿了勳貴世家手中的戰略資源,讓他們徹底失去了反叛的能力,然後又命人全力查抄了田莊,令田莊之中失去了領袖之人,使得下面的佃戶莊丁無法起事,最後將江南腐朽的官員一網打盡,讓世家勳貴徹底失去了爪牙,沒有了還手之力。
這三步可謂環環相扣,一連串的拳頭將世家勳貴徹底打蒙,然後再逐步蠶食掉他們在江南的全部鷹犬,將他們在江南的勢力連根拔起!
田莊的佃戶和土地還需要進一步處理,被押解帶走的官員需要等待接替的人員,世家勳貴的殘餘勢力還需要一點一點地慢慢來剿滅,可是這招擒賊先擒王實在是很有效。
官員們全被抓了,田莊的管事也都被捕了,掌控著佃戶生死的地契和奴契落的都是那些管事們的名字,他們這一被抄家,世家勳貴們就是想用這些東西要挾佃戶們陪他們造反都不成了。
新任皇帝陛下手下的探子們就光明正大地坐在個個世家勳貴的大門口看著他們,可這些人又豈敢亂動?若說世家和勳貴趁著勢力沒有被完全蠶食,聯起手來說不定還能與這四萬大軍抗衡一段時間。可是別說他們聯手是幾乎不可能的情況,就算他們真的聯手了,然後呢?
抗衡完這四萬大軍難道就完了嗎,江南之地還有多少兵馬駐紮?就算這些兵馬的統帥都是太上皇的人,可是世家勳貴一旦聯合動手對抗三國的軍隊就可以算作謀反作亂了,就是癱瘓在床的太上皇也容忍不了他們謀反啊?江南之兵一旦也加入戰局,世家勳貴就只剩下死路一條了。
若是還有軍備和糧食在手他們或許還有機會,可是江源第一步就帶兵抄了那裏,幾十年時間積攢下來的好東西都被江源拉走了,就算他們手底下人多也不能赤手空拳就和軍隊抗爭吧。就算他們占領了江南一地又如何?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天底下的軍隊多著呢,沒有糧食儲備,就憑江南一地這麽點人口豈能抵擋北方的強軍?
這招釜底抽薪的計謀之下,世家勳貴的爪牙會被慢慢消耗,可他們卻只能眼睜睜地看著自己得勢力縮水,而等到江源他們徹底消化了這些爪牙,接收了這些勢力,世家和勳貴的力量怕是只能剩下不到一成了,到時候又有何畏懼?
這兩處勢力也不是沒有別的敵人的,大靖不知多少官員和勢力都曾受過世家和勳貴的苦楚。當初他們是勢力太大,當然能夠壓制得別人沒有辦法反抗,可是現在世家勳貴的勢力被朝廷瓦解的差不多了,若要對付起他們來就容易多了。螞蟻成群尚且能咬死大象,更何況世家和勳貴已經不是大象了……
太上皇說要留下世家和勳貴,可以啊!若是太過於急著鏟除了他們,這些勢力難免沒辦法被司徒晟一口吞下,免不了要有不少便宜了別人。可是現在既然世家和勳貴還沒有被徹底鏟除,又有人幫著朝廷打壓他們,司徒晟就能一口一口地慢慢品嘗了,就算不能全部吞下也能吃掉八、九成。
江南之勢就是一只美味的螃蟹,對付起來要做到要快當快,要慢當慢,先用雷霆手段掰下他們的蟹螯和兩側的腿腳,然後就可以慢慢烹制,慢慢品嘗,一點都不用擔心他們反抗了。
等到太上皇故去,世家勳貴的最後一層保護的蟹殼也要被剝下去,那麽裏面的蟹肉和蟹黃不是朝廷想怎麽吃就怎麽吃了嗎?
既然萬事已定,江源便前往揚州與林鈞匯合,交流了一下這段時間事情的進展就聽說了王子騰斬白鴨之事。
江源皺緊了眉頭,當下書寫秘折著人迅速送去京城交給皇帝陛下。這斬白鴨之事非同小可,如果命案尚且能抓人頂罪,那麽其他的一些小案子呢,豈不是都可以憑借權勢金錢躲過去了?長此以往,法將不法,律法將沒有任何威嚴可言,沒有了律法的束縛,那麽豈不會變得國將不國?
林鈞是法家出身,一向最重視律法和制度,對於此事的影響,他看得比江源還要透徹。
“江大人,一個國家的律法乃是國事的重中之重。仁義厚恩不過短暫安撫,律條法制才可得永年。法制即是規矩,即是公正,即是約束,即是秩序。若是法律遭到了破壞,失去了公正,那麽再怎麽堅固的基石也會化為一盤散沙。到時候,無人信奉法律,只聽從強權,民怨沸騰,官逼民反,正如前朝一般,早晚將要衰敗……滅亡。”林鈞和江源都為司徒晟的心腹,相互之間的信任非同一般,若不然這種話林鈞絕不會說出口。
江源點了點頭,社會制度的崩壞會引來的後果他再清楚不過了,越是強大的力量就越是需要約束,否則將會釀成超乎想象的慘劇。從這點上看,斬白鴨的後果將是極其嚴重的,對於國家的影響一點不比通敵賣國要輕。
當初高皇帝正是看穿了這一點才定下了明文嚴令,誰觸及使人替罪,無論官職爵位有多高,一律處死,即使外戚皇爵也不例外。雖然話是這麽說,可是如果知道此事卻沒有嚴懲,那麽再怎麽森嚴的律法也不過是一紙空文。放任違法之人破壞律法的權威,只會造成更嚴峻的後果,所以此事絕不能姑息!
其他沒查到的暫且不算,光是百官行述上記載的以及宋臣所說的王子騰之事,這斬白鴨在江南竟然已經出現了十幾個,可見江南官場之*。如若此風不能被有效遏制,那麽等到犯事之人越來越多,就是朝廷想要遏制都堵不住缺口了!
京城,皇宮,禦書房。
接到了江源的秘折,司徒晟皺緊了眉頭。
那本百官行述上記載江南之地斬白鴨成風,與官員勾結之下捉來的替死者足有十數人。如果死罪尚且可以頂替,那麽其他的罪行呢?如此下去法律豈不是成了一紙空文,成了欺淩升鬥小民的工具,而白白放過了罪大惡極之人嗎?
秘折上寫著:“律法之道,在於中庸也。中者,不偏也。庸者,不易也。中庸之說,不偏不斜,不易不改,智愚勇怯,貧富高下,皆不可違,皆不可犯。而今江南之官視中庸為平和,保權勢而亡公義。只知私而不知公,憐富而憎貧,媚高而害下,戀權而不畏法,得勢而不守制。訟不平,法不公,致使賊子橫行,小民亡命,亂國之事莫過於此……”
江源的態度一向平和開朗,就是遇到艱難險阻之事往往也不露聲色,很少疾聲厲色,如今奏折之中語句如此憤慨,迫切之意力穿紙背,又怎能不讓司徒晟註意呢?
司徒晟過去沒有聽說過“斬白鴨”這樣的事情,他以為貪贓枉法,勾連敵國就是江南最嚴重的事情了呢,如今聽說了王子騰之事也意識到了此事的嚴重性。
當初戶部的國庫為什麽沒辦法從官員手中收回欠銀?就是因為太上皇放過了勳貴之家,不許司徒晟去收他們的銀子。既然勳貴不肯交錢,司徒晟又拿什麽來讓其他人還錢呢?如此不公,又怎能說服他人呢?
欠銀之事尚且如此,那麽人命大事又要如何呢?所謂殺人償命,欠債還錢,這是自古以來天經地義之事,若是殺人者因為富貴而被放走,反而要貧寒的無辜之人被宰殺頂罪,那麽律法還有什麽威嚴可言?豈不是人人都敢觸犯了,根本就不當一回事了嗎?
此為大敵也,比起北蠻國、茜香國來說是更大的敵人,一旦放縱就是再怎麽龐大的帝國也會毀於蟻穴之中,多大的成就也難以保全下來。比起那些外部的有形的敵人,這個內部的無形的敵人更加的厲害,更能使人麻痹,毀滅起國家來要遠勝其他外敵。
司徒晟立刻召集了刑部、都察院、大理寺官員,命其各自調派人員前往江南查清此案,又下了明詔,命江源和林鈞監察此案,以防這些派往江南的官員們官官相護,三司之人包庇犯官。
司徒晟欽點江寧作為刑部的代表南下審案,相對比其它官員,他更信任自己這個表弟。有他和江源、林鈞在江南檢查,必然能夠徹查此案,不會放過違法之人。
除此之外,他要求立刻押解所有江南大案涉案人員入京,命三司盡快開始對他們進行審問和調查,命令選中代替他們的官員盡快就職,結果江南之地的相關事務。
雖說這些犯人所犯罪過的人證物證還留在江南這邊,京城江南來回傳遞難免有些麻煩,可是這些人的根基也同樣在江南,如果在江南審理到底天高皇帝遠,官員未必肯盡心查案,甚至有可能與當地勢力勾結。
京城可不同於南方,在這裏某些人休想在司徒晟的眼皮底下包庇這些罪人。只要他們被關進了刑部大牢,就再也別想逃脫罪責了,這輩子都休想再回江南之地。如此做來可以最快速度地斬斷世家和勳貴的勢力,讓他們再也沒有轉圜的餘地!
既然知道了王子騰勾結官員斬白鴨的事情,那麽江源自然會命人徹底調查薛蟠殺人之事,沒過多久還真讓他給查到了。
這個薛蟠確實打死了人,而且不是今年剛剛殺的人,而是於去年秋冬之時就已經因為與人相爭一個貌美的丫鬟,指使豪奴毆打對方致死了。
因為薛蟠是金陵四大家族之人,這應天府尹也不太敢抓人,生怕丟了官帽,這才拖了又拖,只說此案存疑,需要慢慢調查。後來事主的家人找了來,在加上那禦史撐腰,一定要狀告薛蟠,他這才沒辦法,命差役抓來了薛蟠。
就算抓了案犯,這應天府尹也怕四大家族不肯放過他,連忙給王子騰去了信件報訊。王子騰那封指使他斬白鴨的信一送到,他才徹底放了心,當堂判薛蟠個斬刑,暫時哄走了原告,之後才找來了白鴨替罪,私底下裏放走了這位薛大少。
這位薛大少回家以後初時還不安穩,誰知後來又差點鬧出事端來,已成了寡婦的薛母怕他這個獨子犯了事,被人發現了白鴨之事,幹脆帶著兒女前往京城躲避了,只留下那被抓來的白鴨在死牢之中等著秋後問斬。
靖朝是有死刑覆核覆奏的制度的,而且規定除十惡不赦的罪名外,不許地方判下立決的死刑,最多只可以定為監候。而在地方審判死刑之後需要層層審批,直到刑部的時候還需要進一步的覆查,最後由刑部將資料整理之後奏報皇帝,由皇帝親自審判,只有皇帝也點頭了才可以行刑,因為這些審核實在秋天進行,所以往往秋後才能問斬。
如今時候還沒到,朝中覆核還沒有開始,金陵那裏還沒來得及行刑,不然這充當白鴨之人怕是早就死了埋了,估計墳頭的草都有三尺高了。
這也得感謝那個禦史,要不是他盯得緊,應天府尹才不敢繼續下手,否則就算定不了立決之刑,隨便來個“病死獄中”,這白鴨之人不是就死無對證了?就算事後申明案情,斬了薛蟠,這人也不能死而覆生。幸好如此,別管那禦史原本的心思如何,倒是保下了無辜之人一條性命……
“薛家,王家……”江源冷哼一聲,真是找死!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
宋臣這句話說得林鈞一怔。他不確定宋臣是真的知道王子騰的什麽要命的事情還是為了拖延時間保住性命而胡亂講的。不過聽他的意思,是將自己這群人當成了王家派來殺他滅口的了,這倒也沒必要挑破,林鈞很想聽聽宋臣到底能說出點兒什麽來。
林鈞也不動聲色,挑起眉梢,露出一個極度傲慢的微笑,說道:“事到如今,宋大人還要用這種人人皆知的小花招嗎?為了晚一點死,你還真是什麽話都敢說啊。”
林鈞本就是江南人,小時候在金陵住過一段時間,學起金陵話還真的沒有露出什麽破綻。他隨父親在京城住了多年,口音中也因此帶著一點兒京裏面的腔調,就更像是出身江南卻長在京城的勳貴們的口音了。
宋臣果然沒有從林鈞的聲音聽出破綻來,他這時候已經認定林鈞必定是王家的人了,甚至還有可能是京城那邊回到江南專門對付他的王家子弟。他曾經聽說京城之中王家大房的王子勝有一個兒子叫做王仁,歲數也差不多是這麽大,難道眼前這個人就是王仁嗎?
宋臣沒見過王仁的相貌,不過他知道是生是死就在此時了,他若是能說出王子騰的什麽把柄來,為了不讓這把柄洩露出去,說不定對方還會留他一條命,在確定把柄不會傳出去之前估計不會對他下死手,能拖延幾時就拖延幾時,總比立刻死了的好。
宋臣抿了抿唇,咬著牙說道:“你當王子騰當初做出來的好事沒人知道嗎?當初三藩作亂的時候勇王手下之中提議延遲勤王的就是他,也是他逼著史家拖延行軍的,還有勇王宮變的時候也是他伸的手,聯絡的人手……”
他見說了這幾個罪名的時候,對面的“王仁”連臉色都沒有變,從始至終都一副隨便聽聽的樣子。宋臣知道,就這幾句話保不住他的命,只能接著往下說道:“你們王家捉了白鴨給人替死,你們當我不知道嗎?斬白鴨那可是大靖律例明令嚴禁的,高皇帝的旨意,官員若是敢做,無論職位高低都要砍頭的!”
前面的那些事情林鈞都知道,都是當年的老黃歷了,相信滿朝文武知道的都不少,可是斬白鴨?這金陵王家竟然連這種惡事都幹出來了嗎?!
什麽叫斬白鴨?斬白鴨又稱宰白鴨,就是有權有勢的人犯了人命官司不願一死,便或重金收買,或威逼強迫,令無辜的貧寒子弟替犯事之人認罪伏法,冒名頂罪。
聽說最初之時,犯事之人還願意花重金收買他人,只讓那人自行到官府認罪,若官員是個昏聵之人,急於結案,這頂罪之事就成了。因為了錢財而主動去送死的行為就好像是因貪利而被人任意玩弄、宰殺的白鴨,所以才有了這個稱呼。
後來事情漸漸演變,犯事的人家幹脆與官府勾結,沆瀣一氣,故意逼迫貧寒人家,迫其認罪,這頂罪之人根本無處訴苦,官官相護之下就只能屈打成招,認命被殺……
若說放印子錢是罷官、抄家、流放的罪過,那麽斬白鴨就是天大的罪行!不但傷人性命,更是冤枉了無辜之人,徹底破壞了律法的森嚴。
當初燕朝末年,高皇帝還不過是一介升鬥小民,無權無勢,他的親兄長就被有錢有勢之人當做白鴨給頂罪殺了,因此靖朝律法對於斬白鴨之事斷罪極嚴,敢粘上這條罪過的人無論官爵有多高,必然只有一死的下場。這王子騰竟然如此自信不會洩露,居然敢粘上這種事?
林鈞望著伏在地下的宋臣,見他臉色赤紅,表情激憤,也不確定他是真的知道這私密之事還是為了活命隨口編出來的。他幹脆裝作不在意的樣子說道:“我們王家的人還用得著做什麽斬白鴨?憑我們王家的權勢,哪裏的官員敢不給王家幾分面子,敢明目張膽地給王家的子弟定罪?還用的著做這種事來讓你抓把柄?真是笑話!”
“怎麽沒有?!”宋臣這時候為了活命已經什麽都不在乎了,什麽都敢往外抖落,“你們金陵王家確實是家大業大,勢力也大,就是在整個江南都可以橫著走,殺了人都不用擔心被判重刑呢,當然用不著斬白鴨來找人替死。可是你王家就沒有個落魄的三親六故嗎?就不會借著權勢替別人買人命,填罪名嗎?”
“你們自當這件事做的隱蔽,以為沒人知道嗎?那王子騰的親外甥,金陵薛家的長房長子薛蟠因為指使奴才打死了鄉紳之子,鬧出了人命官司,論律法來講,殺人償命,需判斬刑才對。若只如此,王子騰還壓得下去,誰知那死了的人身有功名,被他身為禦史的同年知道了這事,抓住了不放,竟然壓不下去了,非得判刑不可。”
“王子騰卻心疼自家外甥,要花錢平了此事,特意命人從北疆捎信回了金陵,買通了新任的應天府尹,私底下放走了薛蟠,捉了白鴨來替死!那白鴨此時還在金陵的大牢裏面關著呢,就等著秋後問斬,你當我不知道嗎?!”宋臣不服氣地高聲喊道。
還真有這種事?!林鈞輕輕皺眉,心裏卻是清楚,之所以有人肯替那鄉紳之子伸冤,必定是因為這幾年勳貴勢力倍受打擊,在朝中難成氣候,這禦史背後不知是站著世家還是屬於皇帝陛下,若是沒有勢力依靠,怎麽可能反應這麽快,而且咬死了不肯了事,必須殺了首惡?
聽到王子騰之事,林鈞心中憤恨已極。若只是一般的貪汙受賄,他見倒是的多了,甚至那本百官行述上種種記載連勾結敵國的事這群昏官都幹得出,可見江南官場的黑暗。可是身為朝廷的一品大員,這王子騰竟然捉白鴨給親戚替死,這人不但沒有忠義可言,就連做人的底線都沒了!
他們這些混賬知不知道什麽叫做人命關天?懂不懂得什麽是律法森嚴?!
林鈞此時也不多說什麽,揮手命手下兵丁將宋府之人統統壓走,將錢財押運帶走,今晚他還需要再查抄三家才能完工,不能因為一個宋臣耽誤了整個江南大案的進度。
江源的策略確實是很好用,先是帶兵抄剿了勳貴世家手中的戰略資源,讓他們徹底失去了反叛的能力,然後又命人全力查抄了田莊,令田莊之中失去了領袖之人,使得下面的佃戶莊丁無法起事,最後將江南腐朽的官員一網打盡,讓世家勳貴徹底失去了爪牙,沒有了還手之力。
這三步可謂環環相扣,一連串的拳頭將世家勳貴徹底打蒙,然後再逐步蠶食掉他們在江南的全部鷹犬,將他們在江南的勢力連根拔起!
田莊的佃戶和土地還需要進一步處理,被押解帶走的官員需要等待接替的人員,世家勳貴的殘餘勢力還需要一點一點地慢慢來剿滅,可是這招擒賊先擒王實在是很有效。
官員們全被抓了,田莊的管事也都被捕了,掌控著佃戶生死的地契和奴契落的都是那些管事們的名字,他們這一被抄家,世家勳貴們就是想用這些東西要挾佃戶們陪他們造反都不成了。
新任皇帝陛下手下的探子們就光明正大地坐在個個世家勳貴的大門口看著他們,可這些人又豈敢亂動?若說世家和勳貴趁著勢力沒有被完全蠶食,聯起手來說不定還能與這四萬大軍抗衡一段時間。可是別說他們聯手是幾乎不可能的情況,就算他們真的聯手了,然後呢?
抗衡完這四萬大軍難道就完了嗎,江南之地還有多少兵馬駐紮?就算這些兵馬的統帥都是太上皇的人,可是世家勳貴一旦聯合動手對抗三國的軍隊就可以算作謀反作亂了,就是癱瘓在床的太上皇也容忍不了他們謀反啊?江南之兵一旦也加入戰局,世家勳貴就只剩下死路一條了。
若是還有軍備和糧食在手他們或許還有機會,可是江源第一步就帶兵抄了那裏,幾十年時間積攢下來的好東西都被江源拉走了,就算他們手底下人多也不能赤手空拳就和軍隊抗爭吧。就算他們占領了江南一地又如何?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天底下的軍隊多著呢,沒有糧食儲備,就憑江南一地這麽點人口豈能抵擋北方的強軍?
這招釜底抽薪的計謀之下,世家勳貴的爪牙會被慢慢消耗,可他們卻只能眼睜睜地看著自己得勢力縮水,而等到江源他們徹底消化了這些爪牙,接收了這些勢力,世家和勳貴的力量怕是只能剩下不到一成了,到時候又有何畏懼?
這兩處勢力也不是沒有別的敵人的,大靖不知多少官員和勢力都曾受過世家和勳貴的苦楚。當初他們是勢力太大,當然能夠壓制得別人沒有辦法反抗,可是現在世家勳貴的勢力被朝廷瓦解的差不多了,若要對付起他們來就容易多了。螞蟻成群尚且能咬死大象,更何況世家和勳貴已經不是大象了……
太上皇說要留下世家和勳貴,可以啊!若是太過於急著鏟除了他們,這些勢力難免沒辦法被司徒晟一口吞下,免不了要有不少便宜了別人。可是現在既然世家和勳貴還沒有被徹底鏟除,又有人幫著朝廷打壓他們,司徒晟就能一口一口地慢慢品嘗了,就算不能全部吞下也能吃掉八、九成。
江南之勢就是一只美味的螃蟹,對付起來要做到要快當快,要慢當慢,先用雷霆手段掰下他們的蟹螯和兩側的腿腳,然後就可以慢慢烹制,慢慢品嘗,一點都不用擔心他們反抗了。
等到太上皇故去,世家勳貴的最後一層保護的蟹殼也要被剝下去,那麽裏面的蟹肉和蟹黃不是朝廷想怎麽吃就怎麽吃了嗎?
既然萬事已定,江源便前往揚州與林鈞匯合,交流了一下這段時間事情的進展就聽說了王子騰斬白鴨之事。
江源皺緊了眉頭,當下書寫秘折著人迅速送去京城交給皇帝陛下。這斬白鴨之事非同小可,如果命案尚且能抓人頂罪,那麽其他的一些小案子呢,豈不是都可以憑借權勢金錢躲過去了?長此以往,法將不法,律法將沒有任何威嚴可言,沒有了律法的束縛,那麽豈不會變得國將不國?
林鈞是法家出身,一向最重視律法和制度,對於此事的影響,他看得比江源還要透徹。
“江大人,一個國家的律法乃是國事的重中之重。仁義厚恩不過短暫安撫,律條法制才可得永年。法制即是規矩,即是公正,即是約束,即是秩序。若是法律遭到了破壞,失去了公正,那麽再怎麽堅固的基石也會化為一盤散沙。到時候,無人信奉法律,只聽從強權,民怨沸騰,官逼民反,正如前朝一般,早晚將要衰敗……滅亡。”林鈞和江源都為司徒晟的心腹,相互之間的信任非同一般,若不然這種話林鈞絕不會說出口。
江源點了點頭,社會制度的崩壞會引來的後果他再清楚不過了,越是強大的力量就越是需要約束,否則將會釀成超乎想象的慘劇。從這點上看,斬白鴨的後果將是極其嚴重的,對於國家的影響一點不比通敵賣國要輕。
當初高皇帝正是看穿了這一點才定下了明文嚴令,誰觸及使人替罪,無論官職爵位有多高,一律處死,即使外戚皇爵也不例外。雖然話是這麽說,可是如果知道此事卻沒有嚴懲,那麽再怎麽森嚴的律法也不過是一紙空文。放任違法之人破壞律法的權威,只會造成更嚴峻的後果,所以此事絕不能姑息!
其他沒查到的暫且不算,光是百官行述上記載的以及宋臣所說的王子騰之事,這斬白鴨在江南竟然已經出現了十幾個,可見江南官場之*。如若此風不能被有效遏制,那麽等到犯事之人越來越多,就是朝廷想要遏制都堵不住缺口了!
京城,皇宮,禦書房。
接到了江源的秘折,司徒晟皺緊了眉頭。
那本百官行述上記載江南之地斬白鴨成風,與官員勾結之下捉來的替死者足有十數人。如果死罪尚且可以頂替,那麽其他的罪行呢?如此下去法律豈不是成了一紙空文,成了欺淩升鬥小民的工具,而白白放過了罪大惡極之人嗎?
秘折上寫著:“律法之道,在於中庸也。中者,不偏也。庸者,不易也。中庸之說,不偏不斜,不易不改,智愚勇怯,貧富高下,皆不可違,皆不可犯。而今江南之官視中庸為平和,保權勢而亡公義。只知私而不知公,憐富而憎貧,媚高而害下,戀權而不畏法,得勢而不守制。訟不平,法不公,致使賊子橫行,小民亡命,亂國之事莫過於此……”
江源的態度一向平和開朗,就是遇到艱難險阻之事往往也不露聲色,很少疾聲厲色,如今奏折之中語句如此憤慨,迫切之意力穿紙背,又怎能不讓司徒晟註意呢?
司徒晟過去沒有聽說過“斬白鴨”這樣的事情,他以為貪贓枉法,勾連敵國就是江南最嚴重的事情了呢,如今聽說了王子騰之事也意識到了此事的嚴重性。
當初戶部的國庫為什麽沒辦法從官員手中收回欠銀?就是因為太上皇放過了勳貴之家,不許司徒晟去收他們的銀子。既然勳貴不肯交錢,司徒晟又拿什麽來讓其他人還錢呢?如此不公,又怎能說服他人呢?
欠銀之事尚且如此,那麽人命大事又要如何呢?所謂殺人償命,欠債還錢,這是自古以來天經地義之事,若是殺人者因為富貴而被放走,反而要貧寒的無辜之人被宰殺頂罪,那麽律法還有什麽威嚴可言?豈不是人人都敢觸犯了,根本就不當一回事了嗎?
此為大敵也,比起北蠻國、茜香國來說是更大的敵人,一旦放縱就是再怎麽龐大的帝國也會毀於蟻穴之中,多大的成就也難以保全下來。比起那些外部的有形的敵人,這個內部的無形的敵人更加的厲害,更能使人麻痹,毀滅起國家來要遠勝其他外敵。
司徒晟立刻召集了刑部、都察院、大理寺官員,命其各自調派人員前往江南查清此案,又下了明詔,命江源和林鈞監察此案,以防這些派往江南的官員們官官相護,三司之人包庇犯官。
司徒晟欽點江寧作為刑部的代表南下審案,相對比其它官員,他更信任自己這個表弟。有他和江源、林鈞在江南檢查,必然能夠徹查此案,不會放過違法之人。
除此之外,他要求立刻押解所有江南大案涉案人員入京,命三司盡快開始對他們進行審問和調查,命令選中代替他們的官員盡快就職,結果江南之地的相關事務。
雖說這些犯人所犯罪過的人證物證還留在江南這邊,京城江南來回傳遞難免有些麻煩,可是這些人的根基也同樣在江南,如果在江南審理到底天高皇帝遠,官員未必肯盡心查案,甚至有可能與當地勢力勾結。
京城可不同於南方,在這裏某些人休想在司徒晟的眼皮底下包庇這些罪人。只要他們被關進了刑部大牢,就再也別想逃脫罪責了,這輩子都休想再回江南之地。如此做來可以最快速度地斬斷世家和勳貴的勢力,讓他們再也沒有轉圜的餘地!
既然知道了王子騰勾結官員斬白鴨的事情,那麽江源自然會命人徹底調查薛蟠殺人之事,沒過多久還真讓他給查到了。
這個薛蟠確實打死了人,而且不是今年剛剛殺的人,而是於去年秋冬之時就已經因為與人相爭一個貌美的丫鬟,指使豪奴毆打對方致死了。
因為薛蟠是金陵四大家族之人,這應天府尹也不太敢抓人,生怕丟了官帽,這才拖了又拖,只說此案存疑,需要慢慢調查。後來事主的家人找了來,在加上那禦史撐腰,一定要狀告薛蟠,他這才沒辦法,命差役抓來了薛蟠。
就算抓了案犯,這應天府尹也怕四大家族不肯放過他,連忙給王子騰去了信件報訊。王子騰那封指使他斬白鴨的信一送到,他才徹底放了心,當堂判薛蟠個斬刑,暫時哄走了原告,之後才找來了白鴨替罪,私底下裏放走了這位薛大少。
這位薛大少回家以後初時還不安穩,誰知後來又差點鬧出事端來,已成了寡婦的薛母怕他這個獨子犯了事,被人發現了白鴨之事,幹脆帶著兒女前往京城躲避了,只留下那被抓來的白鴨在死牢之中等著秋後問斬。
靖朝是有死刑覆核覆奏的制度的,而且規定除十惡不赦的罪名外,不許地方判下立決的死刑,最多只可以定為監候。而在地方審判死刑之後需要層層審批,直到刑部的時候還需要進一步的覆查,最後由刑部將資料整理之後奏報皇帝,由皇帝親自審判,只有皇帝也點頭了才可以行刑,因為這些審核實在秋天進行,所以往往秋後才能問斬。
如今時候還沒到,朝中覆核還沒有開始,金陵那裏還沒來得及行刑,不然這充當白鴨之人怕是早就死了埋了,估計墳頭的草都有三尺高了。
這也得感謝那個禦史,要不是他盯得緊,應天府尹才不敢繼續下手,否則就算定不了立決之刑,隨便來個“病死獄中”,這白鴨之人不是就死無對證了?就算事後申明案情,斬了薛蟠,這人也不能死而覆生。幸好如此,別管那禦史原本的心思如何,倒是保下了無辜之人一條性命……
“薛家,王家……”江源冷哼一聲,真是找死!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