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3章 崔家茶園
關燈
小
中
大
崔甫遞給明長昱的,的確是一份請願書,書中陳述了晉州這幾年種茶產茶的難處,又慷慨利刺了縣丞等幾個官吏的罪行,字字含憤,句句錘心。請願書後,附著晉州城周圍幾個鄉縣百姓的簽名及手印,白紙黑字紅手印,極其醒目,訴說著這個地方對茶稅一案的痛恨。最關鍵的,還是希望明長昱做主,嚴懲晉縣縣丞岳東,希望明長昱力挽狂瀾,解決晉州城百姓的種茶問題。
明長昱饒有興致地將請願書放到案上,目光平靜地看向崔甫:“你是崔家人?”
崔甫畢恭畢敬地站著,回道:“在下在晉縣官府內做胥吏,與晉州崔家有些遠親,嚴格來說,也可以算晉州崔家這一支的人。”
明長昱輕輕點了點請願書:“這書中,少說有幾百人的簽字與手印,倒是不容易。”
晉州幾個鄉縣的人,都願意在請願書中簽字按手印,這能說明什麽?
崔甫說道:“縣丞岳東在晉縣多年,欺上瞞下手段骯臟,鄉民們也是敢怒不敢言,得知他罪行暴露,鄉民們這才敢站出來說話。但晉州茶稅之事,也並非縣丞一人所為,天時地利人和缺一不可。在下私以為,縣丞這樣的毒瘤被驅逐之後,接下來就需一個帶領人,將晉州的鄉民帶回正軌,重振晉州茶業。”
明長昱不置可否。他奉命來查晉州茶稅之案,還未正式著手調查,晉州的人就已經將真相擺在他面前了,且罪魁禍首也畏罪潛逃,生死不知。好似一切的人都在暗示他,這案子已經沒有了調查的必要,當務之急,是解決如何種茶。
他無聲勾了勾唇,目光往其餘人身上掃了掃,說道:“本侯知道了,改日我就帶人去各處茶園看看。”
崔甫頷首,感激不盡地行禮:“在下替晉州百姓感謝侯爺!”
這行人離開之後,君瑤才將那請願書拿來自己看。請願書不可能造假,官府處登記著鄉民的信息,也可比對手印。這幾百個簽字和手印,也是完全不同的,不好讓人假冒。難道晉州所有的人都認為縣丞岳東,就是茶稅之案的真兇?亦或者,他們也是受蒙蔽的人?
她茫然地看著明長昱,不太自信地問:“難道茶稅之案,就如此簡單?”
明長昱將請願書收好,說道:“這晉州上上下下,都不簡單。”
他將明昭喚入內,低聲吩咐道:“查縣丞被查的物品,暗查知縣府與晉州倉庫。”
明昭神色一凜,轉身離開了。
明長昱所吩咐的事宜讓君瑤狐疑,查縣丞和知縣她尚能理解,查倉庫所為何?
明長昱解釋道:“各個地方都有存儲糧食的倉庫,糧倉內的儲備用處很大,可賑濟緩解災荒,可調用兵用,還能作為中央調控的工具……總之十分關鍵。按往年以及各地的先例,各地的糧食都會征收一部分到糧倉之中,以備不時之需。而晉州也該有茶葉儲備才是。就算茶葉收成不好,也可調用糧倉中的儲備緩解,可晉州兩年內茶稅上繳不足,也沒向朝廷申請調用儲備,這便可能有問題。”
君瑤恍然:“這麽說,晉州糧倉裏的存儲也不多了?”
她查看過晉州前幾年的收成情況,糧稅與茶稅都按時收繳完成的,除非出意外,否則晉州的官府不可能想不到調用這一點。
她本想立即與明長昱一同外出查案,但明長昱擔心她身上的傷,便命她在驛站中休息了一日。一日,不能再多了,否則耽誤案情。
趁著身上爽利,君瑤將驛站上下參觀了一遍,甚至走到了高處,以俯瞰周邊的情況。驛站位置極好,可遠遠地看見崔家府宅與縣衙。崔家府宅靜臥於錯落屋舍中,宛如被眾星捧出,高門深戶,鐘鳴鼎食。這樣一戶地方豪族,不看住在裏頭的人,但看府門前的石獅子,就可窺一斑了。
她目光淡淡的俯而過,忽然見有人與她招手。定睛一看,竟發現那青衫簡素的人是李青林。原來他的住處離驛站不遠,只隔了兩條街。不過街道並不直接相同,是以平時不會碰面,好似相隔很遠。
或許是因天氣不錯,還有暖陽,李青林搬到了屋外,坐在案前處理公務。他半倚在案前,身旁放著沸騰的水壺,手邊燒著炭火,書旁還放著一碗溫熱的湯藥。
君瑤站著有些冷,與他點點頭打算離開,卻見他情急站起來,手忙腳亂地寫了什麽,抓了花盆中的石塊包好,用盡全力向君瑤扔了過來。
當然是扔不到君瑤跟前的,但好歹扔進了驛站的圍墻裏。君瑤有些意外,無聲凝他一眼,下了高處,去尋那被他扔進來的紙團。
驛站裏都是明長昱的人,紙團被扔進來的第一時間,就被一個侍衛發現。君瑤從他手中拿回來,展開來看。
雖是倉促間寫的,可字跡勾畫清俊有力,峰回路轉,這還是她第一次看李青林寫字。紙上寫著:傷可好?可習慣?天寒晝斷,望多添衣保暖,夜裏好眠。
君瑤楞了一瞬,不知如何反應。李青林在紙上問的問題,她無法回答,難道也如他一般扔紙團?是以她沒放在心上,打算回屋休息。可還未邁步,又一紙團越過圍墻扔了進來。
這回紙上寫著:晉州軍事防務工程有疑,近年所征發之徭役多死傷,工程松散……
由此可見,晉州真不是一塊幹凈的地方,難怪皇帝會將明長昱派到此處。這裏雖離京城較遠,但一旦失控,只怕會成為擊潰千裏之堤的蟻穴。
“大人,”一旁的侍衛提醒她,“不能再這樣了,侯爺知道後會怪罪的。”
君瑤將紙團收好:“這也沒什麽,我會向侯爺說明的。”
說罷,她慢悠悠地離去。心裏卻依舊琢磨著,李青林與她傳遞這些消息,到底是為了什麽。她向來習慣將事情往案情的方向思考,所以這些疑惑,也始終存留在她的心裏。
明長昱得知後,果然向君瑤“興師問罪”,要求她交出李青林遞的紙條,以免她有與人私相授受的嫌疑。
君瑤曾經沒深思過,現如今覺得明長昱這個人裏裏外外都透著酸氣,仿佛一個大醋缸。她哪裏還留著那些皺巴巴的紙團?
“那他寫了什麽?”明長昱問。
君瑤如實交代。
明長昱輕哼一聲:“傷情,是被他連累的,他不好意思就不該過問。你是否習慣,夜裏是否好眠,也與他無關。”
君瑤聽著他別扭的話,心裏失笑,“但他還說了徭役死亡的事。”
明長昱說道:“晉州以南曾經被番邦小國竊占,為防禦外地,這裏常年征收徭役和士兵防衛。”
君瑤有所耳聞,自在那林間聽到殺手那一席話後,她有意無意地查探晉州的一切,更是重點查了有關流放之地的事宜。可畢竟來的時間短,接觸到的線索和人物都很有限,尚且沒有任何發現。
她忍不住追問:“那我兄長……是否被流放到這裏了?”問出此言,她的心跳與呼吸不由得紊亂凝滯。
明長昱摸了摸她的頭,眼神深邃而隱晦,又似凝著難掩的愧疚與自責。他無聲地把她抱入懷中,安撫道:“會有雲開月明的一天的。”
這答非所問的一句,讓她稍微安定了。但內心深處隱忍著,得不到滿足。在一次又一次追問與探究後,她始終得不到明長昱的正面回答,即便她依舊願意相信他,可她仍舊會決然做出自己的決定。
次日,崔家家主崔陽澤與崔泰來前來驛站,應明長昱要求,陪同查看晉縣的茶園。君瑤也隨同前往,一行人相聚之後,發現李青林也在其中。
崔家人為君瑤與李青林備了馬車,一路出了城,到了曾經的一處大茶園。
茶園中尚且種著茶,但長勢並不喜人,何況現如今是冬季,茶葉並不茂盛,也不是采摘的季節,是以在茶園中負責打理的人並不多。
崔泰領著明長昱等人入了茶園,一邊介紹著園中的茶葉品種,一邊吩咐人在園外的房舍中煮好茶。
“這片茶園,曾經是晉州產茶最好的地方。茶園倚著山,山上有野生的雪頂紅梅,是進貢的絕佳茶品。可惜這兩年,茶樹有的枯萎,有的種不活,即便栽種出來了,也沒有以往那般絕好的品相,所以茶葉收成並不好。”
明長昱隨手摘了片幹黃的葉子,放到鼻尖輕輕嗅了嗅。又俯身抓了一捧土,讓隨侍的人包好。
“崔家的大部分進項都是靠茶葉,你應對茶葉十分了解。”明長昱問崔泰,“你認為茶葉為何會變成這樣?”
崔泰猝不及防,一時不知道該如何回答,想了想說道:“天氣、土壤,還有……風水。”
“風水?”明長昱挑眉。
崔泰惶恐,依舊謹慎地說道:“五年前,南方修築了大片禦敵城墻和要塞,那禦敵工程的方位、規模,都與晉州風水不符。不少晉州人認為,正是那處新修的禦敵城墻,破壞了晉縣的風水,才致晉州這兩年收成不好。”
明長昱暗暗看了眼李青林:“趙侍郎如何認為?”
李青林說道:“風水之說古來有之,是與不是還需考察。但在下認為,那禦敵工程在五年前就已完工,而茶稅之事卻從兩年前開始,由此可見並無太大聯系。”
君瑤暗自一哂。這晉州茶稅之案,到底該怪誰?怪縣丞私吞茶稅,謊報茶稅數目,還是該怪風水、怪那禦敵的城墻?
崔泰被李青林拆臺,也不見得窘迫,只是說道:“這風水之說,也是人雲亦雲而已。到底是晉州的茶商與茶農太過艱難,心生不安而已。”
明長昱不置可否,繼續往前走,大致要將這片茶園一一參觀一遍。
茶園雖能一眼看到盡頭,可茶樹縱橫交錯,辟出的道路覆雜多變,又難以辨認。君瑤稍落後幾步,就被茶樹遮擋了視線,不見了明長昱等人的身影。她急忙循聲往前走,走至一處十字岔路時,稍稍失了方向。待辨認清楚路,突然聽見一排密集的茶樹後傳來對話聲。
聲音不算陌生,正是方才與明長昱交談的崔泰。
“叔父,方才我說的哪裏不對?”他似有些憤懣委屈,甚至隱忍著不甘。
他口中的伯父,正是崔家家主崔陽澤。崔陽澤壓低聲音,卻十分不屑地道:“言多必失!此道理你應該懂。若非老三不在,崔奉又遠在京城,崔家的要事我也不會帶上你。你需步步謹慎,小心應對,否則便是對不起崔家,可懂?”
崔泰囁嚅,氣息粗沈,良久之後才道:“叔父教訓得是。”
崔陽澤輕哼一聲:“崔家真是……一代不如一代。你這樣,讓我如何放心讓你繼續打理崔家的事務?”
崔泰越發小心翼翼,謹小慎微地道:“我以後定當小心應對,不會讓叔父失望。”
“但願是這樣。”崔陽澤十分不滿地嘆口氣,“走吧,別出了岔子。”
這兩人離開有些距離後,君瑤才繞過茶樹往前走,冷不丁肩膀被人輕輕一拍,她險些驚呼出口。來人輕輕捂住她的嘴,低聲道:“是我。”
君瑤長籲一口氣:“侯爺。”聲音模糊,唇貼著他的掌心,柔軟濕潤。
明長昱心神一蕩,忽而有些舍不得放手,到底不是合適的時機,他戀戀不舍地松開她。
君瑤立即將方才所見所聞告訴他。
明長昱方是走在前頭,忽然不見了君瑤,便支開人獨自來找。聽君瑤說完,他立即帶著她離開此地。這茶園的道路彎彎繞繞,難以分辨方向,竟是讓他快速找到了出路,不消一會兒找到了出路。而這出路,與來時的每一條路都不相同,盡頭竟是一排亭臺,亭臺門窗是活動的,可隨意拆卸。亭內分出數間屋舍,屋舍內陳設雅致,從內往外觀望,可將整座茶園盡收眼底,一步一景,一屋一景,趣味盎然,若是屋外當真茶樹滿園,當真恐美不勝收。
明長昱毫不猶豫地帶著君瑤入了當中一間屋子,君瑤發現此處軒闊明亮,門上掛著“茗香千古”的牌匾,屋內陳設著不少茶具,只是大多蒙塵,不常使用了。
她摸了摸其中一盞茶杯,疑惑道:“難道這是喝茶的地方?怎麽不在城內,反倒在這茶園外?”
“這是給茶商聚會用的。”明長昱解釋道。
這片茶地產的茶,據說是晉縣產出茶最好的地方。每年新茶一出,晉縣附近,乃至晉州城的大茶商,都會來此品茶,選出最好的一盞茶來,祭天祭地,祈求上蒼保佑。
然而不知從何時起,這裏就鮮少有人問津了。茶商逐漸從晉縣人的視野中淡退,晉縣也再產不出好茶,人們再也不需要來這裏。
君瑤坐在案前,看了看蒙了灰塵的茶盞:“你怎麽帶我到這裏來?”
明長昱抖了抖廣袖:“懶得陪那些人周旋,找個清凈的地方歇息。”
君瑤往窗外一看,果然見崔陽澤與崔泰等人開始在茶園裏尋找起來,便生出幾分惡作劇的快意。自來晉州後,她總是處於警惕緊張中,而進見那些人不安惶恐,反而覺得有趣。
這樣的心緒轉瞬即逝,她低聲道:“崔泰與崔陽澤的關系似乎並不好。”
明長昱說道:“畢竟比不上親生兒女,崔陽澤定然不會讓崔泰壓過自己的兒子崔奉。”
“崔奉在京城時,與趙家聯系親密,你說趙家會不會在此時投靠崔家?”君瑤問道。
明長昱瞇了瞇眼,顯然對此話題有話可說。他緩緩地收緊十指,冷沈地說道:“當然可能,京中已傳了消息,自趙家被查抄後,趙柏文就一直深居簡出,誰也不知他的行蹤與去向。”
想當初,瓦解趙家何其不易,從河安開始步步為營,費了不少的力氣才將趙家擊潰。而今崔家遠離京城,又有自身的勢力,控制一方,恐怕比趙家更難對付些。
君瑤抿唇:“若趙家當真有異動,那崔奉……”
“不錯,”明長昱頷首,他向來走一步看三步,早在來晉州時,就將接下來的事宜安排妥當,甚至想到了退路,“這也是我沒有讓崔奉離京的原因。眼下需要牢牢看住他,不讓他離開京城半步,更不能讓他與晉州崔家取得任何聯系。”
雖說崔家還有崔泰,以及那位神秘的崔三公子,但崔奉到底是崔家這一代的嫡長子,關鍵時候,或許能成為明長昱的籌碼。
察覺有人靠近,明長昱對君瑤使了個眼色,君瑤立即默然。這裏雖看似只有他與明長昱二人,但外頭有人看著,腳步聲一靠近,就向明長昱遞了消息。
門外的光微微晃動,一道纖細婀娜的身影不緊不慢地走了進來。似沒料到這裏還有人,微微楞了楞,看見君瑤後,嬌媚的臉龐露出笑意來,這樣的笑意甚是動人,讓男人看了移不開眼,女人看了心生嫉妒。
君瑤下意識擋住明長昱的眼神,而明長昱卻是下意識將她護在身後。
來人正是魏含英。
作者有話要說: 元旦節快樂!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
明長昱饒有興致地將請願書放到案上,目光平靜地看向崔甫:“你是崔家人?”
崔甫畢恭畢敬地站著,回道:“在下在晉縣官府內做胥吏,與晉州崔家有些遠親,嚴格來說,也可以算晉州崔家這一支的人。”
明長昱輕輕點了點請願書:“這書中,少說有幾百人的簽字與手印,倒是不容易。”
晉州幾個鄉縣的人,都願意在請願書中簽字按手印,這能說明什麽?
崔甫說道:“縣丞岳東在晉縣多年,欺上瞞下手段骯臟,鄉民們也是敢怒不敢言,得知他罪行暴露,鄉民們這才敢站出來說話。但晉州茶稅之事,也並非縣丞一人所為,天時地利人和缺一不可。在下私以為,縣丞這樣的毒瘤被驅逐之後,接下來就需一個帶領人,將晉州的鄉民帶回正軌,重振晉州茶業。”
明長昱不置可否。他奉命來查晉州茶稅之案,還未正式著手調查,晉州的人就已經將真相擺在他面前了,且罪魁禍首也畏罪潛逃,生死不知。好似一切的人都在暗示他,這案子已經沒有了調查的必要,當務之急,是解決如何種茶。
他無聲勾了勾唇,目光往其餘人身上掃了掃,說道:“本侯知道了,改日我就帶人去各處茶園看看。”
崔甫頷首,感激不盡地行禮:“在下替晉州百姓感謝侯爺!”
這行人離開之後,君瑤才將那請願書拿來自己看。請願書不可能造假,官府處登記著鄉民的信息,也可比對手印。這幾百個簽字和手印,也是完全不同的,不好讓人假冒。難道晉州所有的人都認為縣丞岳東,就是茶稅之案的真兇?亦或者,他們也是受蒙蔽的人?
她茫然地看著明長昱,不太自信地問:“難道茶稅之案,就如此簡單?”
明長昱將請願書收好,說道:“這晉州上上下下,都不簡單。”
他將明昭喚入內,低聲吩咐道:“查縣丞被查的物品,暗查知縣府與晉州倉庫。”
明昭神色一凜,轉身離開了。
明長昱所吩咐的事宜讓君瑤狐疑,查縣丞和知縣她尚能理解,查倉庫所為何?
明長昱解釋道:“各個地方都有存儲糧食的倉庫,糧倉內的儲備用處很大,可賑濟緩解災荒,可調用兵用,還能作為中央調控的工具……總之十分關鍵。按往年以及各地的先例,各地的糧食都會征收一部分到糧倉之中,以備不時之需。而晉州也該有茶葉儲備才是。就算茶葉收成不好,也可調用糧倉中的儲備緩解,可晉州兩年內茶稅上繳不足,也沒向朝廷申請調用儲備,這便可能有問題。”
君瑤恍然:“這麽說,晉州糧倉裏的存儲也不多了?”
她查看過晉州前幾年的收成情況,糧稅與茶稅都按時收繳完成的,除非出意外,否則晉州的官府不可能想不到調用這一點。
她本想立即與明長昱一同外出查案,但明長昱擔心她身上的傷,便命她在驛站中休息了一日。一日,不能再多了,否則耽誤案情。
趁著身上爽利,君瑤將驛站上下參觀了一遍,甚至走到了高處,以俯瞰周邊的情況。驛站位置極好,可遠遠地看見崔家府宅與縣衙。崔家府宅靜臥於錯落屋舍中,宛如被眾星捧出,高門深戶,鐘鳴鼎食。這樣一戶地方豪族,不看住在裏頭的人,但看府門前的石獅子,就可窺一斑了。
她目光淡淡的俯而過,忽然見有人與她招手。定睛一看,竟發現那青衫簡素的人是李青林。原來他的住處離驛站不遠,只隔了兩條街。不過街道並不直接相同,是以平時不會碰面,好似相隔很遠。
或許是因天氣不錯,還有暖陽,李青林搬到了屋外,坐在案前處理公務。他半倚在案前,身旁放著沸騰的水壺,手邊燒著炭火,書旁還放著一碗溫熱的湯藥。
君瑤站著有些冷,與他點點頭打算離開,卻見他情急站起來,手忙腳亂地寫了什麽,抓了花盆中的石塊包好,用盡全力向君瑤扔了過來。
當然是扔不到君瑤跟前的,但好歹扔進了驛站的圍墻裏。君瑤有些意外,無聲凝他一眼,下了高處,去尋那被他扔進來的紙團。
驛站裏都是明長昱的人,紙團被扔進來的第一時間,就被一個侍衛發現。君瑤從他手中拿回來,展開來看。
雖是倉促間寫的,可字跡勾畫清俊有力,峰回路轉,這還是她第一次看李青林寫字。紙上寫著:傷可好?可習慣?天寒晝斷,望多添衣保暖,夜裏好眠。
君瑤楞了一瞬,不知如何反應。李青林在紙上問的問題,她無法回答,難道也如他一般扔紙團?是以她沒放在心上,打算回屋休息。可還未邁步,又一紙團越過圍墻扔了進來。
這回紙上寫著:晉州軍事防務工程有疑,近年所征發之徭役多死傷,工程松散……
由此可見,晉州真不是一塊幹凈的地方,難怪皇帝會將明長昱派到此處。這裏雖離京城較遠,但一旦失控,只怕會成為擊潰千裏之堤的蟻穴。
“大人,”一旁的侍衛提醒她,“不能再這樣了,侯爺知道後會怪罪的。”
君瑤將紙團收好:“這也沒什麽,我會向侯爺說明的。”
說罷,她慢悠悠地離去。心裏卻依舊琢磨著,李青林與她傳遞這些消息,到底是為了什麽。她向來習慣將事情往案情的方向思考,所以這些疑惑,也始終存留在她的心裏。
明長昱得知後,果然向君瑤“興師問罪”,要求她交出李青林遞的紙條,以免她有與人私相授受的嫌疑。
君瑤曾經沒深思過,現如今覺得明長昱這個人裏裏外外都透著酸氣,仿佛一個大醋缸。她哪裏還留著那些皺巴巴的紙團?
“那他寫了什麽?”明長昱問。
君瑤如實交代。
明長昱輕哼一聲:“傷情,是被他連累的,他不好意思就不該過問。你是否習慣,夜裏是否好眠,也與他無關。”
君瑤聽著他別扭的話,心裏失笑,“但他還說了徭役死亡的事。”
明長昱說道:“晉州以南曾經被番邦小國竊占,為防禦外地,這裏常年征收徭役和士兵防衛。”
君瑤有所耳聞,自在那林間聽到殺手那一席話後,她有意無意地查探晉州的一切,更是重點查了有關流放之地的事宜。可畢竟來的時間短,接觸到的線索和人物都很有限,尚且沒有任何發現。
她忍不住追問:“那我兄長……是否被流放到這裏了?”問出此言,她的心跳與呼吸不由得紊亂凝滯。
明長昱摸了摸她的頭,眼神深邃而隱晦,又似凝著難掩的愧疚與自責。他無聲地把她抱入懷中,安撫道:“會有雲開月明的一天的。”
這答非所問的一句,讓她稍微安定了。但內心深處隱忍著,得不到滿足。在一次又一次追問與探究後,她始終得不到明長昱的正面回答,即便她依舊願意相信他,可她仍舊會決然做出自己的決定。
次日,崔家家主崔陽澤與崔泰來前來驛站,應明長昱要求,陪同查看晉縣的茶園。君瑤也隨同前往,一行人相聚之後,發現李青林也在其中。
崔家人為君瑤與李青林備了馬車,一路出了城,到了曾經的一處大茶園。
茶園中尚且種著茶,但長勢並不喜人,何況現如今是冬季,茶葉並不茂盛,也不是采摘的季節,是以在茶園中負責打理的人並不多。
崔泰領著明長昱等人入了茶園,一邊介紹著園中的茶葉品種,一邊吩咐人在園外的房舍中煮好茶。
“這片茶園,曾經是晉州產茶最好的地方。茶園倚著山,山上有野生的雪頂紅梅,是進貢的絕佳茶品。可惜這兩年,茶樹有的枯萎,有的種不活,即便栽種出來了,也沒有以往那般絕好的品相,所以茶葉收成並不好。”
明長昱隨手摘了片幹黃的葉子,放到鼻尖輕輕嗅了嗅。又俯身抓了一捧土,讓隨侍的人包好。
“崔家的大部分進項都是靠茶葉,你應對茶葉十分了解。”明長昱問崔泰,“你認為茶葉為何會變成這樣?”
崔泰猝不及防,一時不知道該如何回答,想了想說道:“天氣、土壤,還有……風水。”
“風水?”明長昱挑眉。
崔泰惶恐,依舊謹慎地說道:“五年前,南方修築了大片禦敵城墻和要塞,那禦敵工程的方位、規模,都與晉州風水不符。不少晉州人認為,正是那處新修的禦敵城墻,破壞了晉縣的風水,才致晉州這兩年收成不好。”
明長昱暗暗看了眼李青林:“趙侍郎如何認為?”
李青林說道:“風水之說古來有之,是與不是還需考察。但在下認為,那禦敵工程在五年前就已完工,而茶稅之事卻從兩年前開始,由此可見並無太大聯系。”
君瑤暗自一哂。這晉州茶稅之案,到底該怪誰?怪縣丞私吞茶稅,謊報茶稅數目,還是該怪風水、怪那禦敵的城墻?
崔泰被李青林拆臺,也不見得窘迫,只是說道:“這風水之說,也是人雲亦雲而已。到底是晉州的茶商與茶農太過艱難,心生不安而已。”
明長昱不置可否,繼續往前走,大致要將這片茶園一一參觀一遍。
茶園雖能一眼看到盡頭,可茶樹縱橫交錯,辟出的道路覆雜多變,又難以辨認。君瑤稍落後幾步,就被茶樹遮擋了視線,不見了明長昱等人的身影。她急忙循聲往前走,走至一處十字岔路時,稍稍失了方向。待辨認清楚路,突然聽見一排密集的茶樹後傳來對話聲。
聲音不算陌生,正是方才與明長昱交談的崔泰。
“叔父,方才我說的哪裏不對?”他似有些憤懣委屈,甚至隱忍著不甘。
他口中的伯父,正是崔家家主崔陽澤。崔陽澤壓低聲音,卻十分不屑地道:“言多必失!此道理你應該懂。若非老三不在,崔奉又遠在京城,崔家的要事我也不會帶上你。你需步步謹慎,小心應對,否則便是對不起崔家,可懂?”
崔泰囁嚅,氣息粗沈,良久之後才道:“叔父教訓得是。”
崔陽澤輕哼一聲:“崔家真是……一代不如一代。你這樣,讓我如何放心讓你繼續打理崔家的事務?”
崔泰越發小心翼翼,謹小慎微地道:“我以後定當小心應對,不會讓叔父失望。”
“但願是這樣。”崔陽澤十分不滿地嘆口氣,“走吧,別出了岔子。”
這兩人離開有些距離後,君瑤才繞過茶樹往前走,冷不丁肩膀被人輕輕一拍,她險些驚呼出口。來人輕輕捂住她的嘴,低聲道:“是我。”
君瑤長籲一口氣:“侯爺。”聲音模糊,唇貼著他的掌心,柔軟濕潤。
明長昱心神一蕩,忽而有些舍不得放手,到底不是合適的時機,他戀戀不舍地松開她。
君瑤立即將方才所見所聞告訴他。
明長昱方是走在前頭,忽然不見了君瑤,便支開人獨自來找。聽君瑤說完,他立即帶著她離開此地。這茶園的道路彎彎繞繞,難以分辨方向,竟是讓他快速找到了出路,不消一會兒找到了出路。而這出路,與來時的每一條路都不相同,盡頭竟是一排亭臺,亭臺門窗是活動的,可隨意拆卸。亭內分出數間屋舍,屋舍內陳設雅致,從內往外觀望,可將整座茶園盡收眼底,一步一景,一屋一景,趣味盎然,若是屋外當真茶樹滿園,當真恐美不勝收。
明長昱毫不猶豫地帶著君瑤入了當中一間屋子,君瑤發現此處軒闊明亮,門上掛著“茗香千古”的牌匾,屋內陳設著不少茶具,只是大多蒙塵,不常使用了。
她摸了摸其中一盞茶杯,疑惑道:“難道這是喝茶的地方?怎麽不在城內,反倒在這茶園外?”
“這是給茶商聚會用的。”明長昱解釋道。
這片茶地產的茶,據說是晉縣產出茶最好的地方。每年新茶一出,晉縣附近,乃至晉州城的大茶商,都會來此品茶,選出最好的一盞茶來,祭天祭地,祈求上蒼保佑。
然而不知從何時起,這裏就鮮少有人問津了。茶商逐漸從晉縣人的視野中淡退,晉縣也再產不出好茶,人們再也不需要來這裏。
君瑤坐在案前,看了看蒙了灰塵的茶盞:“你怎麽帶我到這裏來?”
明長昱抖了抖廣袖:“懶得陪那些人周旋,找個清凈的地方歇息。”
君瑤往窗外一看,果然見崔陽澤與崔泰等人開始在茶園裏尋找起來,便生出幾分惡作劇的快意。自來晉州後,她總是處於警惕緊張中,而進見那些人不安惶恐,反而覺得有趣。
這樣的心緒轉瞬即逝,她低聲道:“崔泰與崔陽澤的關系似乎並不好。”
明長昱說道:“畢竟比不上親生兒女,崔陽澤定然不會讓崔泰壓過自己的兒子崔奉。”
“崔奉在京城時,與趙家聯系親密,你說趙家會不會在此時投靠崔家?”君瑤問道。
明長昱瞇了瞇眼,顯然對此話題有話可說。他緩緩地收緊十指,冷沈地說道:“當然可能,京中已傳了消息,自趙家被查抄後,趙柏文就一直深居簡出,誰也不知他的行蹤與去向。”
想當初,瓦解趙家何其不易,從河安開始步步為營,費了不少的力氣才將趙家擊潰。而今崔家遠離京城,又有自身的勢力,控制一方,恐怕比趙家更難對付些。
君瑤抿唇:“若趙家當真有異動,那崔奉……”
“不錯,”明長昱頷首,他向來走一步看三步,早在來晉州時,就將接下來的事宜安排妥當,甚至想到了退路,“這也是我沒有讓崔奉離京的原因。眼下需要牢牢看住他,不讓他離開京城半步,更不能讓他與晉州崔家取得任何聯系。”
雖說崔家還有崔泰,以及那位神秘的崔三公子,但崔奉到底是崔家這一代的嫡長子,關鍵時候,或許能成為明長昱的籌碼。
察覺有人靠近,明長昱對君瑤使了個眼色,君瑤立即默然。這裏雖看似只有他與明長昱二人,但外頭有人看著,腳步聲一靠近,就向明長昱遞了消息。
門外的光微微晃動,一道纖細婀娜的身影不緊不慢地走了進來。似沒料到這裏還有人,微微楞了楞,看見君瑤後,嬌媚的臉龐露出笑意來,這樣的笑意甚是動人,讓男人看了移不開眼,女人看了心生嫉妒。
君瑤下意識擋住明長昱的眼神,而明長昱卻是下意識將她護在身後。
來人正是魏含英。
作者有話要說: 元旦節快樂!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