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王耽美小說網

第一百三十三章 士人密謀

關燈
皇帝病得越來越重了,哪怕是接連來的喜訊,也沒讓他振作起一絲精神。

或許是上蒼有感帝王之殤,中平六年的前幾個月特別的順利。

春二月,左將軍皇甫嵩與董卓分兵,使董卓為後拒,自己率軍獨與王國戰,連戰連捷,最後大破王國於陳倉,斬首萬餘級,王國死於亂軍之中。

三月,幽州牧劉虞發布懸賞,高價購漁陽賊張純、張舉、丘力居等人首級。河北綠林道上各路游俠兒聞風而動。張純、張舉等無奈,遠走塞外,最後張純為門客王政所殺,首級送詣劉虞處。張舉不知所蹤。

一時之間,涼州與幽州,賊眾兇焰不禁為之一頓。不覆之前囂張熾烈。

夏四月,日有食子,太尉馬日磾罷,幽州牧劉虞為太尉。

宮中,皇帝已經沈屙難起。宮外,大將軍府,卻是高朋滿座,何進,袁紹,袁術,曹操,鄭泰,荀攸……滿座纓冠,皆為一時之選。

皇帝病重已不是什麽秘密,所以他們商量的也不是別的,而是皇帝駕崩之後的政治局勢。

士人與宦官勢同水火,有你沒我,這已經是天下皆知。而大將軍何進一家,有如今之權勢地位,卻頗多仗閹黨。這一次,便是士大夫聯合起來,向大將軍何進施壓,希望他在關鍵時刻,挺身而出,誅盡閹黨中人。

只不過,效果不太好。何進自己左右搖擺不說,士人中也分為兩派。一派是以袁紹為主的激進派,他向來主張,只要是宦官就要誅絕;另一派是以曹操、荀攸等為主的溫和派,他們主張,把亂政貪汙的奸佞誅之即可。這麽多宦官也不可能全都是壞人吧?

這樣的會議已經連續好幾天了,每次都是以爭吵而告終,卻又沒商量出個最後結果出來。若是劉備在此,便會冷笑著嘲諷他們的執行力了。

何進在送走眾人後,不禁在書房撫額長嘆。他發達之前,不過是一普通人家,這些年雖然憑著妹妹何皇後飛黃騰達,權勢熏天,但本質還是有些柔弱。在經過內心多次掙紮權衡之後,他還是下不了決心盡誅宦官。

別的不說,十常侍中的郭勝是他的鄉黨,當年就是請托了他,他才能夠將妹妹何氏送入宮中,繼而一步步登上皇後之位,母儀天下。

還有張讓之子太醫令張奉,是自己妹婿,取了自己另一個妹妹,這,讓何進如何是好?

何氏為皇後,給家族帶來的好處,可謂一人得道,雞犬升天。父親何真早死,追封為車騎將軍,舞陽宣德侯;母親封為舞陽君;何進從侍中一路高升,直至如今秉政的大將軍、慎侯;而何苗,則為車騎將軍、濟陽侯。可謂是一門盡顯貴。而於中,得宦官之力頗多。

除了郭勝帶何氏進宮這等大恩德,還有當年何氏因為嫉妒而毒死生了皇子劉協的王美人那次。當時皇帝龍顏大怒,差點就又要廢後了,幸虧張讓等人又磕頭求饒又出錢,說盡了好話才讓皇帝回心轉意。

做人要講良心,這等大恩德,不說去湧泉相報了,反而要從背後捅刀子。無論是做為一個普通人還是做為大將軍,何進都備受良心的煎熬。當然,合格的政客不在此列,但無疑,何進不是。

要誅宦官,障礙重重,除了何進內心這一關過不去,他還要面對何皇後、面對弟弟何苗。妹妹何皇後是婦道人家,只知道誰對她好,她就要對誰好。深居宮中多年,除了爭寵無師自通,對於時局政治一概不懂。宦官圍繞她身側,耳濡目染,她又怎能硬起心腸對朝夕相處的人下手?

至於何苗,何進冷哼一聲,對於這個沒有血緣關系的弟弟,他向來覺得頭疼。他打小母親死得早,父親便又娶了個**,後娘又買一送一,還帶了個弟弟過來,就是後來的何苗。至於兩個妹妹,則是後娘與何進父親生的,與何進、何苗都有共同的血緣關系。

也許是童年有陰影,反正何苗從小到大與他這個大哥不對付,不管何進如何對何苗好,尤其是父親何真死後,何進更是一力承擔起養家的重任。但何苗還是不領情,何進說東他就說西,何進說攆狗他就要抓雞……

何進家具體是幹什麽的,只有範曄說過一句:“武生蛇祥,進自屠羊……”,說明何進家是屠羊的,家中從事屠羊的,並不代表自己就要操刀上陣親自為之,更不是後世磚家們所說的殺豬屠戶。

相反,何進樣貌反而頗為俊美,要是一副粗鄙上不得臺面的相貌,他也不會在註重風姿的大漢官場坐到大將軍的位置。他的妹妹憑美貌母儀天下、他的孫兒何晏容貌俊美,傅粉何郎的典故流傳後世,可見他一家基因之強大。

且何進入了京師,還曾拜在當時帝師楊賜的門下讀書,可見他也不是一粗鄙無文的莽夫。楊賜乃弘農楊氏之後,世代纓簪不說,自己也是以人品高潔,學問精深,性格剛烈著稱於世。不像後世一些人有媚骨,爭相把權貴收為弟子,哪怕掛一個名也好。要沒點真本事或誠心,想拜在他門下,想也別想。

當年金商門奏對,就他和蔡邕言辭最為激烈,結果蔡邕判了死刑,經過劉備等人的營救,改流放;而楊賜因為曾是帝師,被皇帝網開一面,不過也罷官在家。

何進一門心思拜楊賜為師,是為了什麽?若是為了學問,他大可以去拜鄭玄、盧植等學術權威,可他卻沒有。若是為了官職,他貴為外戚,妹妹何皇後地位尊崇穩固,也並沒有求到楊賜的時候。那他究竟是為了什麽?

為了身份的轉換。

何進是有著大恒心的人,否則當年也不會耗費巨資請托郭勝送妹妹入宮了。他雖然貴為國舅,步步高升,但他也不是什麽都不懂的人。

國朝以來,作為外戚而得以善終的,能有幾人?高皇帝開國時的諸呂、薄家、竇家太遙遠就不用去說了,本朝的前大將軍竇武、先帝時的前大將軍梁冀,就是佐證。

何進不願步他們的後塵,他對各種政爭其實很排斥,他只願自己的子孫長享富貴,與國同休。

經過何進的研究,他得出一個結論。就是外戚總會有新的,皇帝一換,新外戚就會取代舊外戚。但士人、士族卻不會,無論誰為天子,治理天下總得依靠他們。這滿天下的世代大族就是這樣形成的,漢之前,可曾有聞楊氏、袁氏、羊氏、崔氏?漢之後,這些士族家中書香翰墨不絕,這才有今天的地位。只要子孫爭氣,就算不能高官得做,成為一郡之望,那做一個詩書傳家的地方士紳,應該沒有問題吧?

家中子弟沒本事,就守著田舍過日子;家中子弟有本事,被舉出仕自然是不在話下。如此進退自如,可比做一個擔心吊膽不知富貴何日而絕的外戚,要強得多了。

這才是何進自上臺後,逐漸疏遠宦官而日益與士人親近的根本原因。

他自擔任高位之後,便不斷舉薦征辟名士大賢,如王謙、伍孚、袁紹、邊讓、劉表、董扶、趙岐、孔融、荀攸等等,雖然也有鄭玄、陳寔、申屠蟠等不給他面子的,但也足見他的誠心。

可惜他一心為家族計,而妹妹何皇後與弟弟何苗卻不理解他的一片苦心。與宦官打得火熱不說,更是常常勸他,要他知道知恩圖報,不能驟得富貴便翻臉不認人……

何進也是真心累,親人不站在自己這邊,而自己想親近的士族,卻步步進逼,只催著他趕快下決定,好把閹黨一網打盡。

今晚,何進在經過劇烈的思想鬥爭後,天平便漸漸向士人傾斜了。不為其他,為了自己的外甥皇子劉辨,他也得去爭一爭。

自己再與宦官密切,能密切得過天子?天子素來不喜辨兒,東宮之位空置到如今,若不是辨兒為皇後所出,自己這個國舅又官拜大將軍,只怕東宮之位早已定奪了罷?

既然自己就算全面倒向宦官,也無法爭取宦官在皇儲之爭上的幫助,那麽,就怪不得自己心狠了。最起碼,士人重禮,他們可是最註重嫡庶之分的。辨兒為皇長子,又是皇後所出,素無過錯,理所當然的太子人選,可天子卻因為自己不喜歡,導致東宮之位空懸,國本不固。士大夫們早就有意見了。不若與士人合流,鏟除宦官,然後保扶外甥。這樣一來,自家依然可享富貴……

何進在家中陷入沈思的時候,袁紹家裏,也在開大會。

袁紹、袁術、曹操、陳琳、鄭泰、王匡、荀攸等名士一一在座。袁紹坐在主位,他身材高大修長,面貌俊美,按此時的標準看,就是一等一的美郎君。袁紹緩緩開口道:“大將軍天性柔弱,且有皇後與車騎從中作梗。大將軍意恐難為。時間緊張,我等不可把希望全部放在大將軍身上,否則,我等危矣!”

曹操在左側開言道:“然則本初意欲何為?”

袁紹環顧左右,朗聲道:“如今之計,唯有召外鎮入京,誅絕宦官,方為上策!”

此言一落,鄭泰、曹操、荀攸等紛紛大驚,開言道:“萬萬不可!”

感謝書友秋飭的打賞支持。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