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深不可測人
關燈
小
中
大
史爹也很好奇,自己爹能有什麽事找他。
自從聖旨下了,史爹就帶著妻子和小兒子搬到了正院,大兒子因已滿七歲,搬到了正院旁邊的遠鳴院,這是史家歷代嫡長子住的地方。為了契合大兒子的名字,已經改成了聽濤院,因院中遍植松樹,清風弗來,樹梢猶如波濤。史侯爺搬到了鶴齡院,這鶴齡院在整個大宅子的最東邊,遠離鬧市,地勢開闊,是個養老的好地方。
史侯爺才搬了院子不到一個月,這院子就被整理得別有意趣。院中並無嬌花異草,以高大喬木為主,假山因勢而起,全然無雕琢痕跡,高遠大氣,全然一派武勳世家的舒朗豪氣。
在院中最大的樟樹下,史侯爺正在品茶。
見兒子來了,史侯爺放下杯子,止住史爹行禮的意圖,一指圓木凳子,“坐吧。”
兩人先默默品了一陣茶,史侯爺見自己兒子並不打算先開口,便說到,“我今日叫你來,是有事要囑咐你。”
“請父親吩咐。”
“我近日身子越來越不好,想來大限將至,要把家中都安置妥當才敢閉眼。”
“父親何出此言,父親尚值壯年……”
“罷了,這些話就不說了。今日,主要你想和你說說朝中形勢,我在家養病多日,倒跳出局中,看出些端倪。太子被廢,諸王奪儲,朝中波瀾已起。我先也想著怕是三王、四王、和七王勝算大些,三王乃淑妃之子,外家清流之首,妻族又是勳貴,可謂文武雙全。四王母妃乃是甄貴妃,甄家盤踞江南,簡直是一方土皇帝,都說我們四大家族,其實都不如甄家,再者甄家的老封君是當今聖人的奶娘,聖人重舊情,四王從小受寵,與聖人的感情可不一般。七王就不用說了,母族雖不顯,但靜妃頗得聖眷,妻族卻是大大的了不得,閣老掌舵,工部尚書是他大舅,其餘出仕為官者不計其數。”
史爹給史侯爺添上茶水,也不接話。
“眾人都忘了六王了,六王是陳皇後所出,陳皇後雖是繼後,亦不得聖人歡喜,但皇後就是皇後,嫡子身份就是最大的優勢,太子獲封,難道憑的是什麽狗屁賢德,七歲的孩子看得出個鬼。太子被廢,風口浪尖上的就該是六王,可是眾人楞是沒把他看成威脅,說起來多是六王老實仁善,不與人爭鋒。這才是大隱隱於朝,大家都小瞧六王了!”
“老實的人就孝順,仁善必能善待兄弟,史書上這樣的例子屢見不鮮,唐太宗為何取高宗而棄魏王,魏王亦是嫡子,還是兄長,就獨取中了高宗仁善。若無武後,倒也是一樁好事。”
“可惜陳皇後去得早,如今劉皇後膝下只有安寧公主,家中女人連口風多不好探。”“我都能看出來的事,朝中二品以上大臣多應能看出來,可為何沒有人動。我猜想要麽是功名利祿迷了眼,該看出來的沒有看出來;要麽是看出來了也不能動,免得弄巧成拙,朝中高位大多與皇子有親,又怎麽可能放手;最後一類人就是忠於聖人的直臣了。”
“咱們史家在京中雖有實權,卻也不是頂級人家,只手裏的兵燙手,我若去了,你們兄弟二人在家守孝,必能避過這一劫,到時風雲已定,你們在擇主而事,倒也清明。再不濟,新君總要安撫老臣,只要不與皇子勾連,不犯大過,爵位總能保全。”
史爹也聽到“去了“”守孝“一類,也不反駁,只默默添茶。
史侯爺分析了半天,口幹舌燥,連飲兩杯茶才罷。
“父親說得是,六王確實深不可測。”
史侯爺淡嘆一口氣,他可不是要兒子來附和的,父子談心卻成了奏對指示,也不願說這些了。不說朝堂,另起話題,只能說家事。
“你和老三兄弟情深,本事不凡,我是不擔心的。”
【是啊,本事不凡的人永遠都不用擔心,有本事的人活該!】史爹最聽不得這種話,當場就要反駁,緊緊得捏住袖口,忍了又忍。
“老大去了,只留下湘雲,於家業無礙,你須得仔細教導,日後聯姻,亦是助力。”
“父親放心,大嫂去後,鄭氏掌家,已將大嫂的嫁妝封存,單子一式三份,大嫂娘家一份,日後湘雲一份,還有一份請了李禦史見證,李禦史為人何其耿介,父親不必憂心。大哥故去日短,私房還沒來得及整理完畢,待整理出來,亦是同樣辦理。”史爹忍無可忍,終於用客氣的聲音,好不客氣的撅了回去。
“我為何不知?”史侯爺忙問,其實史侯爺想說的是我又不是信不過你,何必如此。
“父親擔憂大哥身體,大哥去了又臥病在床,此事是我與三弟商議後辦的,若有不妥,請父親訓示。”
史侯爺疲憊的揮揮手,也不說什麽,家事還要外人來見證,是誰不信誰,是為了防誰?懶得再說什麽,只道,“這就好,你有事就去忙吧。”
“父親保重身子,兒告退。”
史侯爺看著兒子快步走出院子,只盯著史爹的背影出神。自己與兒子的關系,原來已經差成這樣了嗎?十來歲的時候,練一整天的槍,擡頭看著自己,那濡慕的眼神,還在眼前,從什麽時候開始,就只看得見低下頭的發頂?從娶妻生子?不還要更早一點,從步入官場,也不對,還要更早一點,也不知早到什麽時候,等自己回過神來的時候,兩個兒子的疏遠的很。還好長子與自己很親近,長子?!是了長子!
史侯爺終於想起來了,次子疏遠好像就是長子十五歲病危之時,只因下人無意怠慢,才得了風寒,長子的身子是能得風寒的嗎?風寒能要他的命!自己日夜守在兒子的床前,心中悔恨不已。那些個奴才怎麽敢怠慢自己的嫡長子,還是老妻提醒自己,上行下效,下人看自己寵愛次子,長子又是病弱的身子,自然不那麽上心。史侯爺痛定思痛,不再親自教導兒子,次子還教導過一段日子,老三就全然是教習管的。嫡長子才是家族的中心,長幼有序,才能保證不兄弟鬩墻,才能保證家族安穩傳承。
別說什麽對次子三字不夠關心,請最好的教習,給最好的條件,還要怎麽好?逆境出人才,武將更要逆流而上,方顯英雄本色。
史侯爺大概不明白,有錢不用和沒錢是兩回事。
其實史爹也不必太過傷心,史侯爺要求他關心大哥,關心大哥的孩子,並不是敲打,只是想有本事的兒子,多照顧照顧弱勢的兒子。
人大約都是這樣,“惜貧愛弱”,同情弱勢群體,只是貧的可能是好吃懶做,弱的可能是不求上進。有本事的人不是冤大頭,性情堅毅,也不是不關心的理由。
做爹的做到這份上……
史爹快步出了鶴齡院,才長出一口氣,再不出來,史爹怕忍不住要出言頂撞了。罷了,還想什麽,不都習慣了嗎?
史爹想,多虧自己忍住了,剛聽得一番分析,差點沖動了。他可沒說虛言,六王確實深不可測,自己就是六王的人,可不正應了深不可測這句話!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
自從聖旨下了,史爹就帶著妻子和小兒子搬到了正院,大兒子因已滿七歲,搬到了正院旁邊的遠鳴院,這是史家歷代嫡長子住的地方。為了契合大兒子的名字,已經改成了聽濤院,因院中遍植松樹,清風弗來,樹梢猶如波濤。史侯爺搬到了鶴齡院,這鶴齡院在整個大宅子的最東邊,遠離鬧市,地勢開闊,是個養老的好地方。
史侯爺才搬了院子不到一個月,這院子就被整理得別有意趣。院中並無嬌花異草,以高大喬木為主,假山因勢而起,全然無雕琢痕跡,高遠大氣,全然一派武勳世家的舒朗豪氣。
在院中最大的樟樹下,史侯爺正在品茶。
見兒子來了,史侯爺放下杯子,止住史爹行禮的意圖,一指圓木凳子,“坐吧。”
兩人先默默品了一陣茶,史侯爺見自己兒子並不打算先開口,便說到,“我今日叫你來,是有事要囑咐你。”
“請父親吩咐。”
“我近日身子越來越不好,想來大限將至,要把家中都安置妥當才敢閉眼。”
“父親何出此言,父親尚值壯年……”
“罷了,這些話就不說了。今日,主要你想和你說說朝中形勢,我在家養病多日,倒跳出局中,看出些端倪。太子被廢,諸王奪儲,朝中波瀾已起。我先也想著怕是三王、四王、和七王勝算大些,三王乃淑妃之子,外家清流之首,妻族又是勳貴,可謂文武雙全。四王母妃乃是甄貴妃,甄家盤踞江南,簡直是一方土皇帝,都說我們四大家族,其實都不如甄家,再者甄家的老封君是當今聖人的奶娘,聖人重舊情,四王從小受寵,與聖人的感情可不一般。七王就不用說了,母族雖不顯,但靜妃頗得聖眷,妻族卻是大大的了不得,閣老掌舵,工部尚書是他大舅,其餘出仕為官者不計其數。”
史爹給史侯爺添上茶水,也不接話。
“眾人都忘了六王了,六王是陳皇後所出,陳皇後雖是繼後,亦不得聖人歡喜,但皇後就是皇後,嫡子身份就是最大的優勢,太子獲封,難道憑的是什麽狗屁賢德,七歲的孩子看得出個鬼。太子被廢,風口浪尖上的就該是六王,可是眾人楞是沒把他看成威脅,說起來多是六王老實仁善,不與人爭鋒。這才是大隱隱於朝,大家都小瞧六王了!”
“老實的人就孝順,仁善必能善待兄弟,史書上這樣的例子屢見不鮮,唐太宗為何取高宗而棄魏王,魏王亦是嫡子,還是兄長,就獨取中了高宗仁善。若無武後,倒也是一樁好事。”
“可惜陳皇後去得早,如今劉皇後膝下只有安寧公主,家中女人連口風多不好探。”“我都能看出來的事,朝中二品以上大臣多應能看出來,可為何沒有人動。我猜想要麽是功名利祿迷了眼,該看出來的沒有看出來;要麽是看出來了也不能動,免得弄巧成拙,朝中高位大多與皇子有親,又怎麽可能放手;最後一類人就是忠於聖人的直臣了。”
“咱們史家在京中雖有實權,卻也不是頂級人家,只手裏的兵燙手,我若去了,你們兄弟二人在家守孝,必能避過這一劫,到時風雲已定,你們在擇主而事,倒也清明。再不濟,新君總要安撫老臣,只要不與皇子勾連,不犯大過,爵位總能保全。”
史爹也聽到“去了“”守孝“一類,也不反駁,只默默添茶。
史侯爺分析了半天,口幹舌燥,連飲兩杯茶才罷。
“父親說得是,六王確實深不可測。”
史侯爺淡嘆一口氣,他可不是要兒子來附和的,父子談心卻成了奏對指示,也不願說這些了。不說朝堂,另起話題,只能說家事。
“你和老三兄弟情深,本事不凡,我是不擔心的。”
【是啊,本事不凡的人永遠都不用擔心,有本事的人活該!】史爹最聽不得這種話,當場就要反駁,緊緊得捏住袖口,忍了又忍。
“老大去了,只留下湘雲,於家業無礙,你須得仔細教導,日後聯姻,亦是助力。”
“父親放心,大嫂去後,鄭氏掌家,已將大嫂的嫁妝封存,單子一式三份,大嫂娘家一份,日後湘雲一份,還有一份請了李禦史見證,李禦史為人何其耿介,父親不必憂心。大哥故去日短,私房還沒來得及整理完畢,待整理出來,亦是同樣辦理。”史爹忍無可忍,終於用客氣的聲音,好不客氣的撅了回去。
“我為何不知?”史侯爺忙問,其實史侯爺想說的是我又不是信不過你,何必如此。
“父親擔憂大哥身體,大哥去了又臥病在床,此事是我與三弟商議後辦的,若有不妥,請父親訓示。”
史侯爺疲憊的揮揮手,也不說什麽,家事還要外人來見證,是誰不信誰,是為了防誰?懶得再說什麽,只道,“這就好,你有事就去忙吧。”
“父親保重身子,兒告退。”
史侯爺看著兒子快步走出院子,只盯著史爹的背影出神。自己與兒子的關系,原來已經差成這樣了嗎?十來歲的時候,練一整天的槍,擡頭看著自己,那濡慕的眼神,還在眼前,從什麽時候開始,就只看得見低下頭的發頂?從娶妻生子?不還要更早一點,從步入官場,也不對,還要更早一點,也不知早到什麽時候,等自己回過神來的時候,兩個兒子的疏遠的很。還好長子與自己很親近,長子?!是了長子!
史侯爺終於想起來了,次子疏遠好像就是長子十五歲病危之時,只因下人無意怠慢,才得了風寒,長子的身子是能得風寒的嗎?風寒能要他的命!自己日夜守在兒子的床前,心中悔恨不已。那些個奴才怎麽敢怠慢自己的嫡長子,還是老妻提醒自己,上行下效,下人看自己寵愛次子,長子又是病弱的身子,自然不那麽上心。史侯爺痛定思痛,不再親自教導兒子,次子還教導過一段日子,老三就全然是教習管的。嫡長子才是家族的中心,長幼有序,才能保證不兄弟鬩墻,才能保證家族安穩傳承。
別說什麽對次子三字不夠關心,請最好的教習,給最好的條件,還要怎麽好?逆境出人才,武將更要逆流而上,方顯英雄本色。
史侯爺大概不明白,有錢不用和沒錢是兩回事。
其實史爹也不必太過傷心,史侯爺要求他關心大哥,關心大哥的孩子,並不是敲打,只是想有本事的兒子,多照顧照顧弱勢的兒子。
人大約都是這樣,“惜貧愛弱”,同情弱勢群體,只是貧的可能是好吃懶做,弱的可能是不求上進。有本事的人不是冤大頭,性情堅毅,也不是不關心的理由。
做爹的做到這份上……
史爹快步出了鶴齡院,才長出一口氣,再不出來,史爹怕忍不住要出言頂撞了。罷了,還想什麽,不都習慣了嗎?
史爹想,多虧自己忍住了,剛聽得一番分析,差點沖動了。他可沒說虛言,六王確實深不可測,自己就是六王的人,可不正應了深不可測這句話!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