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5章 第15章
關燈
小
中
大
第015章 第15章
雲靜剛要挪開腳,就被元珩托住腋下,像舉小兒般端上條案坐穩。
兩腿懸空,雙腳徹底露在外,她蜷縮起腳趾想要藏到裙下,但沒穿外裳,身上的薄襦裙下擺不夠長,遮不住。
水韻和丹蓉一機靈,立刻拿過鞋,扶她下來穿好。
元珩往後退了幾步,看她把又白又秀氣的玉足塞入鞋中,踝上還有一根極細彩線,系著紅豆大小的銀鈴,隨動作輕巧地搖晃。
他微不可見移開目光,望著天色問:“天還沒黑,王妃可否與我同去池邊看日落?”。
這才剛從池裏出來沒多久,雲靜並不是很想去,便找個理由推拒:“池邊夕時蚊蟲最多……”
“或下棋,投壺,均可。”元珩坐下道。
聽口氣,像是必須要選一項陪他?
他不是一會兒還要去官署麽?就不用在此處費功夫了吧。
元珩顯然沒有要走的意思,雲靜也不好趕人駁面,便蹦出個點子,叫侍女把弓架搬到院子裏,漾起小梨渦道:“出嫁時,長兄送了我幾副好弓,但我只會用袖弩和小連弩,這麽好的弓也用不上,不如拿給殿下試試手,順道展示一下箭法。我來出題,如何?”
元珩暗笑自己被反將一軍。
她不願同他玩耍,便想出這麽一招。
若他箭法庸常,怕出醜自然會想法拒絕;若真要展示,品相就不能太差。二十幾歲的男兒意氣風發,向來愛在年輕女公子面前出風頭,她這是要憑此拿捏他呢。
不過,元珩不是爭強鬥狠之人,要換作對旁人,如此伎倆確實無用,但她揚起下頜故意挑釁的樣子,卻令人欲罷不能。也不知小姑娘要出何題目,這般吊胃口實在讓人技癢,決定下場一試。
他大致挑選了一番,選了張最襯手的弓,一臉從容請雲靜出題:“以何為靶?”
雲靜指了指探入墻內的一棵杏樹,“那棵樹杏果飽滿香甜,但總是會招來一些蠅蟲,飛進東苑惹人煩,想請殿下幫忙射幾只下來。”
一旁,丹蓉和水韻蹙眉對視,這難題聽著就眼花,果蠅身小翅疾,眨眼換個地方,姑娘還讓人用箭射,像是故意在為難人了。
元珩卻答應的幹脆,找準位置站定,舉起了弓。
天熱,他只穿了件壓襟長衫,是種近灰透藍的白,如峰頂雲霧,暮暉之下隱泛珠光,包裹的人清瘦修長,抻臂開弓時,愈發能看清腰背的峭骨勁健。
一縷夕彤塗上他的眼睫,“嗖”一聲放箭,矢尖從幾只蠅蟲間穿過,直射入樹幹。
雲靜迫不及待跑去看,竟有兩只被刺殘的黑蠅掉在地上,不由驚嘆書中的“飛箭射蠅”居然可親眼所見,就開始不停誇讚殿下的箭術如此精妙,上了戰場定能將柔然蠕蠕連成串地射。
對面的元珩正低頭理袖口,唇角揚起一絲笑。
看英俊瀟灑的郎君弦無虛發實在養眼,雲靜有些上癮,還想上演“百步穿楊”。
元珩依然痛快應下,讓人測好步數,在對面樹上掛了一顆櫻桃做靶。這次當然不負所望,又是穿櫻射桃,精準命中。
一時間,東苑撒了歡兒,下人們也都跟著雲靜喝彩尖叫。
無意間回頭,雲靜剛好看見元珩拉弓的手臂有頓挫,停了片刻才緩緩垂下雙臂,臉上的笑也消失不見,捂著胸口下方,坐上石凳。
她這才想起他的傷還未痊愈,許是剛才拉弓繃到了傷口,忙跑過去問:“是傷口疼嗎?”
元珩喘了口氣,只說“無妨”。
那日遇刺的情景忽現在雲靜眼前,一直未祛的憂心又重新湧上。她怕傷口裂開,趕緊把元珩扶進寢閣,取下他腰間折扇放在一邊,又解開束帶上的玉扣,掀開衣襟檢查。
小心揭下紗布,見無血滲出,傷口愈合得不錯,才放心貼回去,內疚地說:“我的錯,忘了你身上有傷。”
她跪在身前為他整理衣物,頭上未戴釵環清麗無暇,濃密的睫毛如羽輕閃,紅潤的臉頰像顆熟了的櫻果待人摘下。
他不禁伸手,在她下頜邊一觸。
雲靜受驚般擡頭,撞上元珩深邃的眸。
輝燃的星目中只有一瞬的煙波湧動,卻又斂卻,移聚在她頰邊。
隨後,他若無其事端起她的臉,俯下身仔細瞧道:“哦……看錯了,我以為是被蚊蟲叮了個小紅皰。”
雲靜跟著往這個地方摸了下,一片光滑平整,疑惑地望了他一眼。
時辰差不多也該回宮了,元珩起身正了正腰間束帶,說了句“走了”,便頭也不回地出了寢閣。
待人走了多時,雲靜才看見案上的象牙骨折扇。
又落下了。
這可憐的扇子真是命途多舛。
那道裂紋仍在,如一道猙獰的疤痕橫在扇骨中間,很醜。這麽久了還這麽用著,也不命人修補。
雲靜不由皺了皺眉,吩咐婢女:“把我的木蘭香膏拿來吧,塞進縫裏,給這扇子填一填。”
窗外忽然狂風大作起來,入秋前後的天猶如嬰孩的脾氣,哭笑從不需醞釀。
雲靜不禁放下手裏的活,走到窗邊遠眺,輕嘀了句:“不會下雨吧……也不知他帶傘了沒有……”
王府和宮城在同一團陰雲下。
此時,元珩剛至端門前,幾道閃電就在空中亂舞,一陣轟雷過後,雨傾盆而降。
剛好有兩位官員路過,為他撐起傘,“今年就連京城的雨水都如此多,南邊怕是又要遭災了。”
另一人道:“度支的盧尚書可是難做呦,管著國庫錢糧,哪兒要銀子就得給,沒銀子就到處找,這會子八成又在盤算南邊的賑災款吧。”
“你這是揪著耳朵過江,操心過了度。盧尚書再難做,也不會把自己拎到南邊淹死呀。”
這二位把元珩送到禦史臺,目送他進去後才敢道:“盧氏兩位尚書禍福難料……謝義的案子明日就能有結果吧?”
“誰的福,誰的禍,焉能說清啊。”
……
雨,一直下到翌日晨。
太極殿內早朝依舊。
謝義一案已審畢,元珩將審結文書呈上,“啟稟父皇,謝義案經三司會審,其子為洩私憤殺害老夫婦之子罪行屬實。據謝義本人所供,吏部尚書盧源賣官鬻爵,多次經謝義之手貪墨徐州賑災糧款,具體數額由謝義親筆所錄賬簿所得。”
不出所料,謝義供出了盧源。
前幾日,元珩傷剛好,就召集三法司於禦史臺。
裴旸呈上一本賬簿,“殿下,這些賬目是謝義親筆所錄,參與貪墨的郡縣官員均被記錄在內。但最終進入這些地方官員囊中之數其實已所剩無幾,大頭都給了吏部的盧尚書。”
元珩翻開賬簿,所錄不僅有公款貪墨之數,還有近年來謝義賄賂盧源的私錢,數額巨大,令人震驚。
元珩暗想,這謝義與盧源之間也不知是生了多大嫌隙,背後竟留了如此陰招。
裴旸又遞上一沓書信,“這是盧源與謝義之間的往來書信,盧源利用吏部尚書職權,通過謝義在徐州培植親信,結黨除異。”
元珩展閱,字字句句鐵證如山,甚至還有雇劊子手殺人這等不大光彩之事。
階下有官員議論,言辭不甚悅耳:“這是瞎著眼當了這麽多年的吏部尚書嗎?到頭來養了條咬主人的狗!”
元珩聽這些口舌間隙,借著堂外的一縷光,發現一筆不太順暢的墨跡,他隱約感到手中的賬簿有些不對勁。
他將賬簿上的字跡,與謝義的親筆書信對比了一番。
書法之道,自己最是精通,這字跡一眼看上去並無差別,但若細究,側勒走筆差別甚大。且這賬簿是謝義任職兩年間所錄,墨跡、筆觸的確應該有所變化,但筆觸刻意求變的痕跡未免太重。
他略微擡目望了眼裴旸,這位禦史中尉一身紫色官袍立於前,精致的眉眼從容不紊,看不出半點異色。
這本賬簿“假”的如此明顯,難道這位洞若觀火的小裴大人看不出來嗎?竟還如此昭彰地上呈給自己。
元珩的目光往狄顥身上一移,想探明都官部是否知情:“狄尚書,這些證據你可都看過?”
狄顥起身道:“回殿下,都看過。謝義上交證據時,臣與小裴大人都在場,陛下命都官與禦史臺共同監管證據,臣不敢馬虎。”
元珩心中飄過一絲疑影:倘若賬簿的名錄都是假的,那麽將這些官員單擇出來與其對質便可拆穿,如此,手段豈不是太低劣。況且這簿上所錄之數詳盡,官員之名清晰,不像是憑空捏造。
他心中忽然有個大膽的猜測——這本賬簿是新謄抄過的,目的之玄機就在於謄抄前後的增刪取舍之間。只是他尚且想不通,到底是增?還是刪?怕是只有問過謝義本人才知道。
但若有人存心偽造證據,自己此時去見謝義,豈不是更易打草驚蛇,是以他決定立即提審盧源。
沒想到盧源起先嘴硬,後來見著賬簿與書信甘願認罪,聲稱沒有人指使。他似乎想的很明白,自己是臣,不是君,就算說出許多事其實都是秦王和楚王指使,魏帝要面子護犢子,能殺了自己兒子為他開罪嗎?
世家之人將家族利益看得極重,眼下的形勢,只能舍己。
此時的太極殿上,魏帝宣道:“擬旨,徐州刺史謝義貪墨公款,教子不慎至濫殺無辜,但念其揭發盧源有功,免其死罪,處以流行。老夫婦之子予以厚葬,撥一百兩銀撫恤家眷。”
這檔口,他又望了眼度支尚書盧裔。
而後卻悄然移回目光,接著道:“吏部尚書盧源賣官鬻爵、貪贓枉法、密謀刺殺朝廷命官,處腰斬!其單支一脈男丁發配伊吾,女眷為奴!盧源所供其他州郡黨羽,小裴卿匯齊行文之後,回報給朕!”
“臣遵旨!”
“陛下,臣有本要奏!”
眾臣工朝聲音傳來的方向望去,原來是一位禦史。
他手捧文書,在階下一跪,“臣禦史臺侍禦史陳綽,具本彈劾度支尚書盧裔夥同都水臺貪墨河堤修築款,並夥同吏部尚書盧源貪墨今夏徐州賑災糧款,致使河堤坍塌潰決,淹沒數萬名百姓和千畝糧田,卻與徐州官員沆瀣一氣,隱瞞不報……”
“住口!”盧裔瞪起外凸的金魚眼,指著陳綽斥道,“你不要以為頭頂察諫百官之責,就可以無憑無據聞風奏事!”
陳綽將手中文書呈給魏帝,“陛下,此乃謝義親筆供述。徐州臨江偏南,連年季夏遭水患。前年,朝廷撥款四十萬兩固堤修壩,可七月依舊水患成災,為此,又撥放五十萬賑災糧款;至前年秋,都水臺稱要修改固堤方案,度支又撥去三十萬兩,換來的竟是今年河堤潰決。下官倒要問問,這固堤的七十萬兩銀錢究竟去了哪裏!”
魏帝垂著威目,盯著那份供詞良久,擡首向都水使者錢洺問道:“錢愛卿,你如何說?”
錢洺容色淡定:“回陛下,這七十萬兩當然全數用於固堤修壩,用料、工匠等款項明細,度支均有詳錄。洪災乃是天災,臣又沒有未蔔先知的本事,怎知這災情輕重,只是盡所能修築河堤,適度調整方案是工程常見之事,合情合理。陳禦史莫要因自己的無知就隨意指控他人啊!”
錢洺張口閉口都是度支為證。
陳綽朝盧裔冷笑道:“你與盧源同貪賑災糧款,後又指使謝義抹平上報明細之行徑,乃是謝義親筆供述,現在就在陛下手中,盧尚書還想抵賴嗎?”
代王元瑞忽然插了一嘴:“這謝義怎麽不一次吐幹凈,方才小裴大人呈上的證據裏,怎麽只有吏部,沒有度支呢?”
其實那日,不僅元珩一人發現賬簿的蹊蹺,這位陳禦史也起了疑。三法司官員散去之後,他邀元珩去了城外的湖心亭密談。
“殿下,盧氏兄弟一向親厚,他二人手掌朝廷財吏命脈,卻貪贓枉法,壞事做盡。臣此前一直暗中調查都水臺,錢洺與盧裔過從甚密。據臣派到徐州的監察禦史來報,東海郡淮水堤壩潰決,可徐州竟無一人上報朝廷。今夏朝廷撥給徐州賑災糧款已有三十萬兩,依照徐州人口來算,若是一文不少全給了百姓,又何至於百姓流離失所,餓殍遍野,疫癥頻發!”
眼前這位年輕的禦史言語赤誠,眉間正氣令元珩動容,“可你禦史臺的同僚並不都和你一樣……本王今日看到的賬簿是被人謄抄過的,應該是將有關盧裔的證據都抹掉了。有人既然敢這麽做,那賬簿的原本,肯定已經被銷毀。”
自元珩覆朝之後,他便知曉盧氏與秦王楚王是一黨。只是舍盧源,刻意保全盧裔,僅是因為三王和八王並不是一條心麽?
他不禁想起裴旸那張氣定神閑的臉。
這位小裴大人一向謹慎,怎會明目張膽偏幫一方,說他沒看出證據有異,元珩篤然不信,還有那天在一旁附和的狄顥。
此事可能是裴旸或狄顥授意,或者根本就是他二人所為。
陳綽當著元珩的面沒再說什麽,實則私下趕去審問了謝義,今日就直接將謝義的供述呈到了禦前。
此時,太極殿的靜默無聲中,傳來了裴旸的聲音:“陛下,謝義如今流放在即,定要提防他隨意攀咬,陳禦史極有可能被謝義蒙蔽。畢竟,只是謝義一人片面之詞,並無有力證據。”他走到陳綽身邊,欠身提醒,“陳禦史,下次若要彈劾重臣,需提早向本官稟明,不可再如此魯莽了。”
陳綽憤然瞪著裴旸,哼了聲:“若下官提前告知了您,恐怕今日的太極殿就見不到下官了。小裴大人和狄尚書身為一司之首,竟偽造證據,包庇罪臣,執法犯法,罪加一等!”他跪上前,額頭觸地,言辭懇切,“陛下,吏部和度支之所以如此膽大包天,視百姓命如草芥,都是因為背靠的兩座大山是秦王殿下和楚王殿下——”
“放肆!”
魏帝一聲怒喝,龍案上的香爐“啪”一聲被摔的粉碎。
群臣齊跪。
他幾乎是從寶座上騰起,死死盯著陳綽,幽幽的語調伴著令人恐懼的壓抑:“陳禦史是在指責朕教子無方,此案的罪魁禍首是朕嗎?”
陳綽凜然擡頭,“臣並非此意!民為邦本,本固邦寧,臣只是想請陛下秉公徹查,還千萬黎庶公道!”
魏帝的臉浮上怪笑,連五官都變得扭曲:“朕聽懂了。是朕,對不起天下人。”
他的臉上不再有怒意,只是沈沈地喚了聲,“玄龍內使何在?”
當值的副統領兆北從一旁走來:“末將在!”
“拖出端門,杖斃!”
四位玄龍內使將陳綽架出了太極殿。被拖出去時,陳綽的口中仍然在喊:“倘若不能直諫,還叫什麽禦史,可笑至極……”
“父皇!”元珩忽然行至最前方,跪地磕頭,“求您免陳禦史死罪,陳禦史今日所為皆是兒臣授意,兒臣甘願替他受罰!”
自回京來,他過手的事樁樁件件都是思慮周全,發現有人故意抹掉盧裔罪證,他想了幾夜都沒有想通是為何。臣子間勾連著千絲萬縷,被發覺一點破綻就會功虧一簣,是以他不會冒然。
只是沒想到,那天與陳綽的一番談話後,竟將他送上絕路。
魏帝向他投來幽暗目光:“朕以為奕塵是個懂事的。”
元珩起身,眸中明燦之光卓然閃爍:“父皇,兒臣並不認為陳禦史所言有錯!兒臣的別苑就在徐州,親眼所見洪災暴發,百姓無家可歸,食不果腹,災民逃竄四地,又致疫病頻發,僅憑少有的幾個施粥棚如何能救得了那麽多人命!”
十五歲那年夏末,他回別苑時,途徑徐州署衙。
他坐在馬車中,看見徘徊在官署周圍的災民不計其數。薄衣輕裹的母親,咬破手指,以血代乳,任憑懷中嬰童吸吮;骨瘦嶙峋的少年,跪在父親的屍身邊,雙眼中盡是無哀無淚的絕望。
記得在山腳下,林衿給了饑民一袋碎銀,那人看了眼鼓起的錢袋,卻不接,淒楚地望了他一眼道:“這點子錢又換不了官府的糧,還不如換著吃咱們的孩兒。”
這就是饑不擇食,遂易子而食嗎?
而地方官署皆由世家大族把持,當地紳豪從未將他這位閑散皇子放在眼裏。後來,他不得不連同交好的幾位隱士,拿出私錢換了糧,多設了幾個施粥點,才暫緩饑民之急。
生民百遺一,念之斷人腸。
大殿上,元珩又磕了個頭,“民貴,君輕,社稷次之。您幼時教導的經世之言,兒臣一直謹記於心。如今盧裔罪責未明,當下應立即審問清楚,這是多麽簡單的道理,可父皇為何反倒先治了陳禦史的罪……”
“夠了!” 又一聲怒喝之後,便是龍案上的奏疏“嘩”一聲散落在地。
滿朝文武的頭又低了些。
元珩卻巋然不動,赫然立在群臣俯倒的身影中。
從小,他與父皇連一次交心長談都未有過,而今卻在百官面前觸怒了君父。
或許,他該誠懇磕頭認錯,收回方才的不慎之言。
只是剛直的脊骨中,有份去偽存真的執著在滋長,是在景明寺消失之後,或是比那更早。他仿佛看見老禦史嵇耘為那些無辜牽連之人請命,憤然撞上金柱,用四濺的殷紅,換心中清正的一腔孤勇。
在他父皇眼中,皇權穩固勝於一切。
當年,也是因景明寺之案,才有了梁王謀逆篡位之罪。梁王一死,罪名坐實,父皇便可高枕無憂,而真相在皇權面前一文不值。
寺塔埋葬了他最親的人,若僅僅是為了報仇雪恨,什麽貪墨,什麽黨爭,他完全可以坐視不理,只是人若心底尚存大愛悲憫,又豈會對萬千黎庶的安危視而不見。
他要的不僅僅是真相大白,而是常被人宣之於口,卻總是被人忘卻的“公道”二字。
從未變過。
這時,崔文敬忽然擡首,上前跪挪了幾寸,雙手合揖,“陛下息怒!”
他手握笏板,不緊不慢道:“越王殿下久不入朝堂,初次審理大案,力不從心乃屬常情。”他容色曠展,微微一笑,“自古‘君明則臣直’,臣下敢如此諫言,全因陛下聖明!”
語罷,俯身深深一揖。
列隊中的幾位朝臣順著崔文敬的話尾,皆俯首一拜:“陛下聖明!”
隨後,眾臣就像通了默契一般,全都深深拜了下去。一時間,沈重的山呼在大殿中縈繞:
“陛下聖明!”
崔文敬緩緩起身,“陛下龍體要緊,萬不可為了幾個不懂事的孩子氣傷了身啊!”
他望了望陳綽被拖走的方向,又溫言道:“越王殿下前些時日為陛下擋刀,身負重傷。太史令曾進言,為破這肅殺之不祥,切不可再見血光了。”
一席話令魏帝的眉眼漸變柔和。
崔文敬袒護外甥和陳綽之意昭顯。但他的話,好似一方清涼之水,緩緩灌入魏帝心中,澆滅了騰燃的火氣。
他想起那天遇刺,兒子決然擋在自己身前那一幕,心中的怒意慢慢平息。隨後,一擺手,“罷了!”重新坐回龍案旁,宣道,“陳綽禦前言語沖撞,誣陷朝廷命官,罷官回鄉,小裴卿安置妥善吧!”
身邊一片狼藉,令他煩躁不已,望著階下大氣不敢出的朝臣們揮袖道:“都散罷!”
退朝後,群臣在乾元門散去。
元珩看見站在角樓上的崔文敬,也擡步登上眺臺。
“今日之事怪我沒能及早攔下陳綽,他是個好禦史,可惜丟了官職。”元珩說。
崔文敬慈言:“你行事素來謹慎,是陳綽這個毛頭小子過於沖動,不怪你。”他伸手撫著外甥的手臂,寬慰一笑,“你們都無錯處,不必自責!”
他眺望遠處巍峨的宮門,悵然道:“今日之事若真要以對錯而論,那我也有錯。我身為尚書臺之首,竟不知自己手下的兩部長官以權謀私,棄民生於不顧,理當獲罪受罰!”卻也只是淡然,“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聖人不仁,以百姓為芻狗。”慈藹的雙眸中淌出洗盡鉛華的滄漭蕭肅:
“該認錯的,不是你我!”
他沒再說什麽,轉身向官署走去。
富麗的宮檐之下,深紫色官袍內斂莊重,霎時間起的風,裹著他的裳擺衣袖翻飛,清瘦的背影好似在排山倒海的風浪中穿過,堅穩而又凜凜愴然。
身後,許征握劍走近,躬稟:“殿下,此案已塵埃落定,您若有別的什麽話,趁謝義還未流放,可前去問一問了。”
雨終於停了,但陰霾仍在元珩頭頂盤桓,等了數月,也不知能不能等來太陽。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
雲靜剛要挪開腳,就被元珩托住腋下,像舉小兒般端上條案坐穩。
兩腿懸空,雙腳徹底露在外,她蜷縮起腳趾想要藏到裙下,但沒穿外裳,身上的薄襦裙下擺不夠長,遮不住。
水韻和丹蓉一機靈,立刻拿過鞋,扶她下來穿好。
元珩往後退了幾步,看她把又白又秀氣的玉足塞入鞋中,踝上還有一根極細彩線,系著紅豆大小的銀鈴,隨動作輕巧地搖晃。
他微不可見移開目光,望著天色問:“天還沒黑,王妃可否與我同去池邊看日落?”。
這才剛從池裏出來沒多久,雲靜並不是很想去,便找個理由推拒:“池邊夕時蚊蟲最多……”
“或下棋,投壺,均可。”元珩坐下道。
聽口氣,像是必須要選一項陪他?
他不是一會兒還要去官署麽?就不用在此處費功夫了吧。
元珩顯然沒有要走的意思,雲靜也不好趕人駁面,便蹦出個點子,叫侍女把弓架搬到院子裏,漾起小梨渦道:“出嫁時,長兄送了我幾副好弓,但我只會用袖弩和小連弩,這麽好的弓也用不上,不如拿給殿下試試手,順道展示一下箭法。我來出題,如何?”
元珩暗笑自己被反將一軍。
她不願同他玩耍,便想出這麽一招。
若他箭法庸常,怕出醜自然會想法拒絕;若真要展示,品相就不能太差。二十幾歲的男兒意氣風發,向來愛在年輕女公子面前出風頭,她這是要憑此拿捏他呢。
不過,元珩不是爭強鬥狠之人,要換作對旁人,如此伎倆確實無用,但她揚起下頜故意挑釁的樣子,卻令人欲罷不能。也不知小姑娘要出何題目,這般吊胃口實在讓人技癢,決定下場一試。
他大致挑選了一番,選了張最襯手的弓,一臉從容請雲靜出題:“以何為靶?”
雲靜指了指探入墻內的一棵杏樹,“那棵樹杏果飽滿香甜,但總是會招來一些蠅蟲,飛進東苑惹人煩,想請殿下幫忙射幾只下來。”
一旁,丹蓉和水韻蹙眉對視,這難題聽著就眼花,果蠅身小翅疾,眨眼換個地方,姑娘還讓人用箭射,像是故意在為難人了。
元珩卻答應的幹脆,找準位置站定,舉起了弓。
天熱,他只穿了件壓襟長衫,是種近灰透藍的白,如峰頂雲霧,暮暉之下隱泛珠光,包裹的人清瘦修長,抻臂開弓時,愈發能看清腰背的峭骨勁健。
一縷夕彤塗上他的眼睫,“嗖”一聲放箭,矢尖從幾只蠅蟲間穿過,直射入樹幹。
雲靜迫不及待跑去看,竟有兩只被刺殘的黑蠅掉在地上,不由驚嘆書中的“飛箭射蠅”居然可親眼所見,就開始不停誇讚殿下的箭術如此精妙,上了戰場定能將柔然蠕蠕連成串地射。
對面的元珩正低頭理袖口,唇角揚起一絲笑。
看英俊瀟灑的郎君弦無虛發實在養眼,雲靜有些上癮,還想上演“百步穿楊”。
元珩依然痛快應下,讓人測好步數,在對面樹上掛了一顆櫻桃做靶。這次當然不負所望,又是穿櫻射桃,精準命中。
一時間,東苑撒了歡兒,下人們也都跟著雲靜喝彩尖叫。
無意間回頭,雲靜剛好看見元珩拉弓的手臂有頓挫,停了片刻才緩緩垂下雙臂,臉上的笑也消失不見,捂著胸口下方,坐上石凳。
她這才想起他的傷還未痊愈,許是剛才拉弓繃到了傷口,忙跑過去問:“是傷口疼嗎?”
元珩喘了口氣,只說“無妨”。
那日遇刺的情景忽現在雲靜眼前,一直未祛的憂心又重新湧上。她怕傷口裂開,趕緊把元珩扶進寢閣,取下他腰間折扇放在一邊,又解開束帶上的玉扣,掀開衣襟檢查。
小心揭下紗布,見無血滲出,傷口愈合得不錯,才放心貼回去,內疚地說:“我的錯,忘了你身上有傷。”
她跪在身前為他整理衣物,頭上未戴釵環清麗無暇,濃密的睫毛如羽輕閃,紅潤的臉頰像顆熟了的櫻果待人摘下。
他不禁伸手,在她下頜邊一觸。
雲靜受驚般擡頭,撞上元珩深邃的眸。
輝燃的星目中只有一瞬的煙波湧動,卻又斂卻,移聚在她頰邊。
隨後,他若無其事端起她的臉,俯下身仔細瞧道:“哦……看錯了,我以為是被蚊蟲叮了個小紅皰。”
雲靜跟著往這個地方摸了下,一片光滑平整,疑惑地望了他一眼。
時辰差不多也該回宮了,元珩起身正了正腰間束帶,說了句“走了”,便頭也不回地出了寢閣。
待人走了多時,雲靜才看見案上的象牙骨折扇。
又落下了。
這可憐的扇子真是命途多舛。
那道裂紋仍在,如一道猙獰的疤痕橫在扇骨中間,很醜。這麽久了還這麽用著,也不命人修補。
雲靜不由皺了皺眉,吩咐婢女:“把我的木蘭香膏拿來吧,塞進縫裏,給這扇子填一填。”
窗外忽然狂風大作起來,入秋前後的天猶如嬰孩的脾氣,哭笑從不需醞釀。
雲靜不禁放下手裏的活,走到窗邊遠眺,輕嘀了句:“不會下雨吧……也不知他帶傘了沒有……”
王府和宮城在同一團陰雲下。
此時,元珩剛至端門前,幾道閃電就在空中亂舞,一陣轟雷過後,雨傾盆而降。
剛好有兩位官員路過,為他撐起傘,“今年就連京城的雨水都如此多,南邊怕是又要遭災了。”
另一人道:“度支的盧尚書可是難做呦,管著國庫錢糧,哪兒要銀子就得給,沒銀子就到處找,這會子八成又在盤算南邊的賑災款吧。”
“你這是揪著耳朵過江,操心過了度。盧尚書再難做,也不會把自己拎到南邊淹死呀。”
這二位把元珩送到禦史臺,目送他進去後才敢道:“盧氏兩位尚書禍福難料……謝義的案子明日就能有結果吧?”
“誰的福,誰的禍,焉能說清啊。”
……
雨,一直下到翌日晨。
太極殿內早朝依舊。
謝義一案已審畢,元珩將審結文書呈上,“啟稟父皇,謝義案經三司會審,其子為洩私憤殺害老夫婦之子罪行屬實。據謝義本人所供,吏部尚書盧源賣官鬻爵,多次經謝義之手貪墨徐州賑災糧款,具體數額由謝義親筆所錄賬簿所得。”
不出所料,謝義供出了盧源。
前幾日,元珩傷剛好,就召集三法司於禦史臺。
裴旸呈上一本賬簿,“殿下,這些賬目是謝義親筆所錄,參與貪墨的郡縣官員均被記錄在內。但最終進入這些地方官員囊中之數其實已所剩無幾,大頭都給了吏部的盧尚書。”
元珩翻開賬簿,所錄不僅有公款貪墨之數,還有近年來謝義賄賂盧源的私錢,數額巨大,令人震驚。
元珩暗想,這謝義與盧源之間也不知是生了多大嫌隙,背後竟留了如此陰招。
裴旸又遞上一沓書信,“這是盧源與謝義之間的往來書信,盧源利用吏部尚書職權,通過謝義在徐州培植親信,結黨除異。”
元珩展閱,字字句句鐵證如山,甚至還有雇劊子手殺人這等不大光彩之事。
階下有官員議論,言辭不甚悅耳:“這是瞎著眼當了這麽多年的吏部尚書嗎?到頭來養了條咬主人的狗!”
元珩聽這些口舌間隙,借著堂外的一縷光,發現一筆不太順暢的墨跡,他隱約感到手中的賬簿有些不對勁。
他將賬簿上的字跡,與謝義的親筆書信對比了一番。
書法之道,自己最是精通,這字跡一眼看上去並無差別,但若細究,側勒走筆差別甚大。且這賬簿是謝義任職兩年間所錄,墨跡、筆觸的確應該有所變化,但筆觸刻意求變的痕跡未免太重。
他略微擡目望了眼裴旸,這位禦史中尉一身紫色官袍立於前,精致的眉眼從容不紊,看不出半點異色。
這本賬簿“假”的如此明顯,難道這位洞若觀火的小裴大人看不出來嗎?竟還如此昭彰地上呈給自己。
元珩的目光往狄顥身上一移,想探明都官部是否知情:“狄尚書,這些證據你可都看過?”
狄顥起身道:“回殿下,都看過。謝義上交證據時,臣與小裴大人都在場,陛下命都官與禦史臺共同監管證據,臣不敢馬虎。”
元珩心中飄過一絲疑影:倘若賬簿的名錄都是假的,那麽將這些官員單擇出來與其對質便可拆穿,如此,手段豈不是太低劣。況且這簿上所錄之數詳盡,官員之名清晰,不像是憑空捏造。
他心中忽然有個大膽的猜測——這本賬簿是新謄抄過的,目的之玄機就在於謄抄前後的增刪取舍之間。只是他尚且想不通,到底是增?還是刪?怕是只有問過謝義本人才知道。
但若有人存心偽造證據,自己此時去見謝義,豈不是更易打草驚蛇,是以他決定立即提審盧源。
沒想到盧源起先嘴硬,後來見著賬簿與書信甘願認罪,聲稱沒有人指使。他似乎想的很明白,自己是臣,不是君,就算說出許多事其實都是秦王和楚王指使,魏帝要面子護犢子,能殺了自己兒子為他開罪嗎?
世家之人將家族利益看得極重,眼下的形勢,只能舍己。
此時的太極殿上,魏帝宣道:“擬旨,徐州刺史謝義貪墨公款,教子不慎至濫殺無辜,但念其揭發盧源有功,免其死罪,處以流行。老夫婦之子予以厚葬,撥一百兩銀撫恤家眷。”
這檔口,他又望了眼度支尚書盧裔。
而後卻悄然移回目光,接著道:“吏部尚書盧源賣官鬻爵、貪贓枉法、密謀刺殺朝廷命官,處腰斬!其單支一脈男丁發配伊吾,女眷為奴!盧源所供其他州郡黨羽,小裴卿匯齊行文之後,回報給朕!”
“臣遵旨!”
“陛下,臣有本要奏!”
眾臣工朝聲音傳來的方向望去,原來是一位禦史。
他手捧文書,在階下一跪,“臣禦史臺侍禦史陳綽,具本彈劾度支尚書盧裔夥同都水臺貪墨河堤修築款,並夥同吏部尚書盧源貪墨今夏徐州賑災糧款,致使河堤坍塌潰決,淹沒數萬名百姓和千畝糧田,卻與徐州官員沆瀣一氣,隱瞞不報……”
“住口!”盧裔瞪起外凸的金魚眼,指著陳綽斥道,“你不要以為頭頂察諫百官之責,就可以無憑無據聞風奏事!”
陳綽將手中文書呈給魏帝,“陛下,此乃謝義親筆供述。徐州臨江偏南,連年季夏遭水患。前年,朝廷撥款四十萬兩固堤修壩,可七月依舊水患成災,為此,又撥放五十萬賑災糧款;至前年秋,都水臺稱要修改固堤方案,度支又撥去三十萬兩,換來的竟是今年河堤潰決。下官倒要問問,這固堤的七十萬兩銀錢究竟去了哪裏!”
魏帝垂著威目,盯著那份供詞良久,擡首向都水使者錢洺問道:“錢愛卿,你如何說?”
錢洺容色淡定:“回陛下,這七十萬兩當然全數用於固堤修壩,用料、工匠等款項明細,度支均有詳錄。洪災乃是天災,臣又沒有未蔔先知的本事,怎知這災情輕重,只是盡所能修築河堤,適度調整方案是工程常見之事,合情合理。陳禦史莫要因自己的無知就隨意指控他人啊!”
錢洺張口閉口都是度支為證。
陳綽朝盧裔冷笑道:“你與盧源同貪賑災糧款,後又指使謝義抹平上報明細之行徑,乃是謝義親筆供述,現在就在陛下手中,盧尚書還想抵賴嗎?”
代王元瑞忽然插了一嘴:“這謝義怎麽不一次吐幹凈,方才小裴大人呈上的證據裏,怎麽只有吏部,沒有度支呢?”
其實那日,不僅元珩一人發現賬簿的蹊蹺,這位陳禦史也起了疑。三法司官員散去之後,他邀元珩去了城外的湖心亭密談。
“殿下,盧氏兄弟一向親厚,他二人手掌朝廷財吏命脈,卻貪贓枉法,壞事做盡。臣此前一直暗中調查都水臺,錢洺與盧裔過從甚密。據臣派到徐州的監察禦史來報,東海郡淮水堤壩潰決,可徐州竟無一人上報朝廷。今夏朝廷撥給徐州賑災糧款已有三十萬兩,依照徐州人口來算,若是一文不少全給了百姓,又何至於百姓流離失所,餓殍遍野,疫癥頻發!”
眼前這位年輕的禦史言語赤誠,眉間正氣令元珩動容,“可你禦史臺的同僚並不都和你一樣……本王今日看到的賬簿是被人謄抄過的,應該是將有關盧裔的證據都抹掉了。有人既然敢這麽做,那賬簿的原本,肯定已經被銷毀。”
自元珩覆朝之後,他便知曉盧氏與秦王楚王是一黨。只是舍盧源,刻意保全盧裔,僅是因為三王和八王並不是一條心麽?
他不禁想起裴旸那張氣定神閑的臉。
這位小裴大人一向謹慎,怎會明目張膽偏幫一方,說他沒看出證據有異,元珩篤然不信,還有那天在一旁附和的狄顥。
此事可能是裴旸或狄顥授意,或者根本就是他二人所為。
陳綽當著元珩的面沒再說什麽,實則私下趕去審問了謝義,今日就直接將謝義的供述呈到了禦前。
此時,太極殿的靜默無聲中,傳來了裴旸的聲音:“陛下,謝義如今流放在即,定要提防他隨意攀咬,陳禦史極有可能被謝義蒙蔽。畢竟,只是謝義一人片面之詞,並無有力證據。”他走到陳綽身邊,欠身提醒,“陳禦史,下次若要彈劾重臣,需提早向本官稟明,不可再如此魯莽了。”
陳綽憤然瞪著裴旸,哼了聲:“若下官提前告知了您,恐怕今日的太極殿就見不到下官了。小裴大人和狄尚書身為一司之首,竟偽造證據,包庇罪臣,執法犯法,罪加一等!”他跪上前,額頭觸地,言辭懇切,“陛下,吏部和度支之所以如此膽大包天,視百姓命如草芥,都是因為背靠的兩座大山是秦王殿下和楚王殿下——”
“放肆!”
魏帝一聲怒喝,龍案上的香爐“啪”一聲被摔的粉碎。
群臣齊跪。
他幾乎是從寶座上騰起,死死盯著陳綽,幽幽的語調伴著令人恐懼的壓抑:“陳禦史是在指責朕教子無方,此案的罪魁禍首是朕嗎?”
陳綽凜然擡頭,“臣並非此意!民為邦本,本固邦寧,臣只是想請陛下秉公徹查,還千萬黎庶公道!”
魏帝的臉浮上怪笑,連五官都變得扭曲:“朕聽懂了。是朕,對不起天下人。”
他的臉上不再有怒意,只是沈沈地喚了聲,“玄龍內使何在?”
當值的副統領兆北從一旁走來:“末將在!”
“拖出端門,杖斃!”
四位玄龍內使將陳綽架出了太極殿。被拖出去時,陳綽的口中仍然在喊:“倘若不能直諫,還叫什麽禦史,可笑至極……”
“父皇!”元珩忽然行至最前方,跪地磕頭,“求您免陳禦史死罪,陳禦史今日所為皆是兒臣授意,兒臣甘願替他受罰!”
自回京來,他過手的事樁樁件件都是思慮周全,發現有人故意抹掉盧裔罪證,他想了幾夜都沒有想通是為何。臣子間勾連著千絲萬縷,被發覺一點破綻就會功虧一簣,是以他不會冒然。
只是沒想到,那天與陳綽的一番談話後,竟將他送上絕路。
魏帝向他投來幽暗目光:“朕以為奕塵是個懂事的。”
元珩起身,眸中明燦之光卓然閃爍:“父皇,兒臣並不認為陳禦史所言有錯!兒臣的別苑就在徐州,親眼所見洪災暴發,百姓無家可歸,食不果腹,災民逃竄四地,又致疫病頻發,僅憑少有的幾個施粥棚如何能救得了那麽多人命!”
十五歲那年夏末,他回別苑時,途徑徐州署衙。
他坐在馬車中,看見徘徊在官署周圍的災民不計其數。薄衣輕裹的母親,咬破手指,以血代乳,任憑懷中嬰童吸吮;骨瘦嶙峋的少年,跪在父親的屍身邊,雙眼中盡是無哀無淚的絕望。
記得在山腳下,林衿給了饑民一袋碎銀,那人看了眼鼓起的錢袋,卻不接,淒楚地望了他一眼道:“這點子錢又換不了官府的糧,還不如換著吃咱們的孩兒。”
這就是饑不擇食,遂易子而食嗎?
而地方官署皆由世家大族把持,當地紳豪從未將他這位閑散皇子放在眼裏。後來,他不得不連同交好的幾位隱士,拿出私錢換了糧,多設了幾個施粥點,才暫緩饑民之急。
生民百遺一,念之斷人腸。
大殿上,元珩又磕了個頭,“民貴,君輕,社稷次之。您幼時教導的經世之言,兒臣一直謹記於心。如今盧裔罪責未明,當下應立即審問清楚,這是多麽簡單的道理,可父皇為何反倒先治了陳禦史的罪……”
“夠了!” 又一聲怒喝之後,便是龍案上的奏疏“嘩”一聲散落在地。
滿朝文武的頭又低了些。
元珩卻巋然不動,赫然立在群臣俯倒的身影中。
從小,他與父皇連一次交心長談都未有過,而今卻在百官面前觸怒了君父。
或許,他該誠懇磕頭認錯,收回方才的不慎之言。
只是剛直的脊骨中,有份去偽存真的執著在滋長,是在景明寺消失之後,或是比那更早。他仿佛看見老禦史嵇耘為那些無辜牽連之人請命,憤然撞上金柱,用四濺的殷紅,換心中清正的一腔孤勇。
在他父皇眼中,皇權穩固勝於一切。
當年,也是因景明寺之案,才有了梁王謀逆篡位之罪。梁王一死,罪名坐實,父皇便可高枕無憂,而真相在皇權面前一文不值。
寺塔埋葬了他最親的人,若僅僅是為了報仇雪恨,什麽貪墨,什麽黨爭,他完全可以坐視不理,只是人若心底尚存大愛悲憫,又豈會對萬千黎庶的安危視而不見。
他要的不僅僅是真相大白,而是常被人宣之於口,卻總是被人忘卻的“公道”二字。
從未變過。
這時,崔文敬忽然擡首,上前跪挪了幾寸,雙手合揖,“陛下息怒!”
他手握笏板,不緊不慢道:“越王殿下久不入朝堂,初次審理大案,力不從心乃屬常情。”他容色曠展,微微一笑,“自古‘君明則臣直’,臣下敢如此諫言,全因陛下聖明!”
語罷,俯身深深一揖。
列隊中的幾位朝臣順著崔文敬的話尾,皆俯首一拜:“陛下聖明!”
隨後,眾臣就像通了默契一般,全都深深拜了下去。一時間,沈重的山呼在大殿中縈繞:
“陛下聖明!”
崔文敬緩緩起身,“陛下龍體要緊,萬不可為了幾個不懂事的孩子氣傷了身啊!”
他望了望陳綽被拖走的方向,又溫言道:“越王殿下前些時日為陛下擋刀,身負重傷。太史令曾進言,為破這肅殺之不祥,切不可再見血光了。”
一席話令魏帝的眉眼漸變柔和。
崔文敬袒護外甥和陳綽之意昭顯。但他的話,好似一方清涼之水,緩緩灌入魏帝心中,澆滅了騰燃的火氣。
他想起那天遇刺,兒子決然擋在自己身前那一幕,心中的怒意慢慢平息。隨後,一擺手,“罷了!”重新坐回龍案旁,宣道,“陳綽禦前言語沖撞,誣陷朝廷命官,罷官回鄉,小裴卿安置妥善吧!”
身邊一片狼藉,令他煩躁不已,望著階下大氣不敢出的朝臣們揮袖道:“都散罷!”
退朝後,群臣在乾元門散去。
元珩看見站在角樓上的崔文敬,也擡步登上眺臺。
“今日之事怪我沒能及早攔下陳綽,他是個好禦史,可惜丟了官職。”元珩說。
崔文敬慈言:“你行事素來謹慎,是陳綽這個毛頭小子過於沖動,不怪你。”他伸手撫著外甥的手臂,寬慰一笑,“你們都無錯處,不必自責!”
他眺望遠處巍峨的宮門,悵然道:“今日之事若真要以對錯而論,那我也有錯。我身為尚書臺之首,竟不知自己手下的兩部長官以權謀私,棄民生於不顧,理當獲罪受罰!”卻也只是淡然,“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聖人不仁,以百姓為芻狗。”慈藹的雙眸中淌出洗盡鉛華的滄漭蕭肅:
“該認錯的,不是你我!”
他沒再說什麽,轉身向官署走去。
富麗的宮檐之下,深紫色官袍內斂莊重,霎時間起的風,裹著他的裳擺衣袖翻飛,清瘦的背影好似在排山倒海的風浪中穿過,堅穩而又凜凜愴然。
身後,許征握劍走近,躬稟:“殿下,此案已塵埃落定,您若有別的什麽話,趁謝義還未流放,可前去問一問了。”
雨終於停了,但陰霾仍在元珩頭頂盤桓,等了數月,也不知能不能等來太陽。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