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王耽美小說網

第 3 章節

關燈
意偏頗臧否人物,白縷縷心中也不會安寧。

雖然她做的視頻只是科普,但也有必要更加客觀,如果全是帶有強烈感情色彩的史料,那又與那些文學小說何異呢

於是,她在這個專題裏又多加了一期視頻,決定從不同的角度去展現那個時代覆雜的內鬥,以完整地呈現出明末風雲。

·

距離上次的神諭事件已經過去半個多月,老朱心裏的疑慮卻從未消解。

他在宮門後立了塊“內臣不得幹預朝政,違者立斬不殆”的鐵碑,並禁止宦官讀書習字。

雖然後面為了批閱奏章方便,默許一些小內侍學點字,但他們行事基本處於老朱的視線範圍之外,一點也不敢肆意妄為,否則惹了這位鐵血皇帝可不是鬧著玩兒的。

這天朱棣和朱橚兩同母兄弟入京述職,老朱心裏難得高興,便留了他兩個在宮中用晚膳。

又為了考察他們在封地有無荒廢了君子六藝,便令兄弟兩在禦苑裏習箭,順便也老夫聊發少年狂,鍛煉鍛煉自己日漸衰老的筋骨。

“燕王技藝過人,箭箭紅心,真無愧陛下親子,堪為我大明棟梁!”

朱棣從小就在戰場上摸爬滾打,武藝樣樣精熟,玩這種游藝性質的射箭自然是不在話下。他又喜歡在父皇面前表現,當下三箭連中,贏得了滿堂彩。

但他弟弟朱橚的情況可就不容樂觀了。

他從來就不喜歡這種拼殺的東西,平日裏都是能糊弄就糊弄,要是真槍實幹,還不得露餡被老朱罵死

眼看著父皇那雙淩厲的眼神就要射過來,他只能硬著頭皮,拉開內侍遞上的弓,卻在箭“嗖”一聲即將飛出去之時,耳畔響起一道奇怪的聲音。

又是那道從天而降的天幕,畫面在眾人驚異的目光中徐徐展開。

老朱見狀,忙向身邊侍衛扔去眼風,示意他們立刻退下,卻留下了自己的兩個兒子。

【話接上回,明末動蕩,內憂外患,原因絕不僅僅是魏忠賢一己之力。百姓民不聊生、揭竿而起的背後,糧食減產也是一大原因,但更重要的正是朝廷的胡作非為與制度的腐朽。】

小皇子朱橚對這種政治方面的故事並不感興趣,與此類資治通鑒式的科普相比,他還是更喜歡采草藥給人治病,回家繼續修訂他的《袖珍方》,但見老朱和哥哥朱棣聽得如此專註,他也不得不耐下性子,陪著這一大一小一起觀看。

【後世的作品中大多美化了東林黨,其實我們更應該看到,東林黨的確有許多鐵骨錚錚的硬漢,但後期性質就變了。本質上他們並非是愛民如子的清官大臣,反而為了維護本地主階級士大夫的利益,他們加重農業稅,保護豪強的土地兼並,由此引得百姓苦不堪言,與我們傳統印象中忠臣良相的形象相差甚遠。】

【如此,東林黨已是撼動了皇權的根本利益,天啟帝雖然糊塗,但初衷也是提拔魏忠賢以制衡東林一黨,其實有人認為,魏忠賢的政策反而是對民有利的,征稅也比較寬松,老百姓在他的治下得到了一絲喘息之機。】

隨著女聲的敘述,老朱面色凝重了起來。

作為超凡的政治家,他自然有一套非同常人的智慧和異常敏銳的嗅覺。

皇帝這職業,外人看著光鮮無比,平日裏浩浩蕩蕩上朝議政,下了朝又能坐擁三千佳麗好不快活,其實皇帝們除了司馬衷劉子業這類純粹的傻子瘋子,大抵都能深切感受到力不從心的不易。

這對出身草根的老朱來說,更是深有體會。

開國皇帝都是從刀尖舔血中拼殺過來的,他不僅要對外守住江山社稷,對內撫恤百姓,不致他們遭受饑寒之苦,還要維護上層建築,首先朝廷就要不起災禍,君臣同協力,共同維持朝綱清平,如此方能保證天下大定。

可惜古往今來,臣子就都不是消停的主。

如今通過科舉選官,更是比從前靠蔭庇提拔上來的高門子弟們多了不止一個心眼,自小就苦讀各種聖賢書,靠著十年寒窗終登朝堂,肚裏的墨水比老朱多多了,一張口都是之乎者也,做起八股來眼睛都不眨毫不費力。

這群人裏,有人心懷報國之志,一腔熱血只為百姓安寧,有人無私奉獻效忠皇帝,恨不得鞠躬盡瘁死而後已。

但是更多的官僚,就是那種說壞也算不上多壞,說純良更不算純良,行為舉止多為一己之私,眼神看似清澈忠正,實則只想著維護自己士大夫階級的利益,好成就一身清名,外人還瞧著是一副一代名臣的做派,其實歸根究底對百姓毫無益處。

如同宗廟裏的瑚璉玉器,看似對粉飾太平很有作用,其實就算摔碎了也沒什麽大礙。

這樣的官僚,心性險要,黨同伐異,打著清君側遠小人的旗號排擠異端,互相傾軋,往往是導致帝國衰亡的重要因素。

偏偏這類人腦子都很靈光,幾乎都城府極深,黨羽勢力盤根錯節,如同藏著大尾巴的狐貍棲息於朝廷之間。

但君和臣的區別,就在於此。

老朱會玩帝王心術,他們卻不會。

而帝王心術,最講究的正是制衡。

老朱更是深谙此道。

皇權or宗親

老朱殺胡惟庸,一舉廢除自秦朝便延續下來的宰相之位,歸根究底是皇權暫時壓制了相權,但此舉終不長久。

廢了相權,還會有一大批實力雄厚的士大夫取而代之,總有新的勢力牽掣皇權,這世上不會有永遠的一家獨大,這些老朱都心知肚明。

但是後世的事,他縱然想管,也終究不能長生不老,只能留給子孫後代去辦了。

他能做的,或許已經做完了。

他老了。

須髯已漸生華發,從前強健有力的手臂逐漸起了青筋,有時候看著身邊的馬皇後會有一種已經共白頭的感覺。

老朱這樣想著,難免有些頹然地倚著禦座,卻聽朱棣一聲恭敬的“父皇”。

他擡手示意兒子講話,朱棣俯首:“父皇不必憂心,有兒臣在,定會讓大明千秋萬代,山河永存。”

此番豪言壯語令朱橚忍不住瞅了哥哥兩眼。

兄弟兩一個雄姿英發,一個滿眼放光,老朱全都盡收眸底。

這個第四子的心志和能力他其實很清楚。

如同鵬程萬裏,鴻雁展翅,區區燕王之位怕是滿足不了他的野心。

但這個國家需要一個仁君很久了。

鐵血的開國帝皇有他老朱一個就夠了。

而這個能夠濟世安民、心懷社稷的仁君,只能是他的長子朱標。

他不是不愛朱棣,只是相比朱標和未來大明的太平,他不得不對朱棣躍躍欲試的有意表現視而不見,將他的藩地封往離應天千裏之遙的北平,一心想讓他當個大明的好屏障,以他的才能鎮住北方,使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馬絕非難事。

朱標雖然仁慈,卻絕對能駕馭住這個弟弟,這點老朱還是很信任的。

再者,朱棣也是親兒子,即便他的心思老朱跟明鏡似的,難不成真為此殺了他

但這對於朱棣來說,無疑是偏心。

老朱也只能對兒子的失望視若無睹,嘆氣道:“即便你能輔佐得了太子一時,百年之後又當如何只要社稷存在一日,國家終究需要士大夫以協助治世。即便沒有世家門庭,也會有閹黨獨大,總是有人心懷異志,想你再如何才華蓋世,也是分身乏術啊。”

不料話音剛落,朱棣突然擡頭,目光中帶著堅定:“兒臣有一言,不知當講不當講。”

“朕恕你過失。”

“臣以為,”朱棣說話從不猶豫,這一點與老朱很像,當即一字一句道,“不如分一部分權與藩王,我等乃是大明親子孫,一舉一動必然皆為了大明利益,如此與士大夫相互制衡,陛下從中調和,可保朝廷安穩。”

“亂中求穩麽”老朱瞇眼,摸須若有所思。

多方牽制,反而能獲得平衡。

再者,優待皇室宗親總比閹黨手握重權好得多,兒子們也是拱衛大明的堅實力量,尤其是像朱棣這樣的人才,以後若是外敵入侵,定是能一舉滅之。

老朱也是個重親情護子孫的人,能讓這些小輩過得更舒心,也正合他意。

但他仍是沈吟了許久。

朱棣知道他心內的顧慮。

“父皇。”他垂首,“當年漢初七國之亂,晉惠帝八王之反,雖是漢高祖與司馬氏大封宗室所致,然皆為諸王利欲熏心,妄圖取而代之,臣想,我朱明子弟皆一心為國,待陛下忠心耿耿,豈能重蹈前朝覆轍”

這話可謂說進老朱心坎子裏了。

雖然他對功臣們是絕對的不信任,就連自小一起長大的夥伴也防了一手,若不是湯和腦子靈活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