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相關 (6)
關燈
小
中
大
裝神弄鬼!”一領頭的官軍道。
連城傑一看他樣子,便知他是這一行五十人的領頭,當下便毅然立於橋上。然後從身後取下“天芒神劍”,懷抱於胸,微微笑道。
“你又是何人,此來何為,難不成你已殺豬宰羊備好美酒,想請大爺我去你那河南鎮做客不成?”
“你這狂妄小子快些閃開,壞了本將軍的大事,你有一百個腦袋都不夠砍!”那領頭官軍怒聲道。然卻未見連城傑不說話,那領頭將軍則更為惱火,便下令道,“上,給我殺了這不知死活的小子。”
只是他如何知道,那五十餘士卒剛才見這男子突然從橋西岸竄至,皆是心有餘悸,這一刻竟無一人敢動。雖在軍隊之中,即便知道結果是死卻依然奔赴,特別是在這佘諸軍中,但此刻士兵中大多數人猶豫一下還是上前一步,又後退兩步的。
“你們快給我上去斬殺了這小子啊。”那領頭將軍見狀甚為惱怒,卻一時也是無計可施。
“將軍,此人不可小覷,我等還須從長計議啊。”那一群將士中,一副將般穿戴的男子突然走上前來,對那領頭的將軍道。
“張副將,你敢亂我軍心?”
“在下不敢,只是那些村民即已逃往河陽,我等又何必苦苦相逼,不給活路呢?再說如今又遇強敵,莫不如退……”
只見,那張副將話音未落,人頭已悄然落在地上。眾人只見出手不是立於橋上的男子,而是面前的將軍,只見他迅速拔出長劍砍下了那張副將的頭顱。而這突變,也是讓連城傑震驚,因為那領頭將軍的出劍速度極快,他都沒有來得及抵擋。
連城傑望著張副將那落在地上依然滾動的頭顱,不免心下有些難過和憤怒。然後,只見連城傑將“天芒神劍”緊緊握於右手之中,一雙冰冷的眼睛冷傲地望著那面前橋下的領頭將軍。
“若有後退半步者,這廝就是下場。給我殺了那小子。”
那領頭將軍言畢,身後士卒不敢猶豫,便欲沖上石橋。只是他們剛向前踏出兩步,卻見又一人頭落地。只是此次掉下的人頭是將軍的,出手的正是那立於石橋之上的男子,不知何時他手中的巨劍已然將那領頭將軍的頭顱砍下,而劍首之處仍然有鮮血滴在地上。
眾將士正欲沖殺,卻見此等情形,個個是顫抖不已,都立在原地動彈不得。他們一個個驚恐地望著臨橋而立的連城傑,只見他滿面冰冷,眼神兇狠,不禁顫抖起來。
“我知爾等也是家有妻兒老少的,今日奉命追趕百姓實屬被逼無奈,今日我放爾等回去,切不可再助紂為虐,該早日踏入正途才是。”連城傑看著眼前眾人,正色道。“若是再有犯者,今日此人便是你們的下場!”
那一行士卒聽連城傑如此一說,如釋重負,紛紛放下兵器,連連稱是,然後均向連城傑頭來渴望的眼神。待得到連城傑的允許後,他們紛紛向東沒了命似逃去,好似都恨自己不多長兩條腿。
沒過喝一碗茶的功夫,五十餘人都消失在來時的道上。
此時,連城傑心裏也極為舒服了許多。只是在看到岸邊那副將的屍身時,心裏不免一陣感嘆。
“想你也是一聰明善良之人,卻不想不自不覺中卻作了刀下之鬼,當真是可惜了。”
言罷,連城傑不免又想起了那多年前的往事,深深悵然、悲痛。
片刻之後,連城傑轉便身過了石橋,來到西岸,然後牽過馬匹,又向東過了石橋,來到東岸。正欲上馬時,卻停住了,轉過身來看周遭地形,卻見此處地貌若碗,四周都是高山。此河有西南而來,河邊有一官道樣子的大道向西去河陽城;而河流向東北,竟是流入山中,兩岸絕壁高約三十丈以上。
由於連城傑之前匆忙趕路並不曾細看,此時卻見此河兩岸相距五十米左右,石橋連接。此橋正為視野之內,唯一相接東西的通道。又因見此處河水湍急,不免對此橋多看了兩眼,竟是也想不出此橋前人是如何修建的。只見,此橋橋梁寬坦雄偉,橋墩由塊石砌築,兩端外伸出六尺,成三角體。各孔橋面並排直鋪石板梁五條,每條長十丈。
連城傑觀望著此橋,心裏卻想著另外的事情,不禁叨念,“若是我已走遠,那些官軍去而覆來,之前那些百姓豈不是將大難臨頭了,我還是將這石橋毀了吧”。
連城傑想著便要動用“天芒神劍”,此刻雖然他還不能以意念驅動神劍,但是若利用“太極全真決”第三層所悟的,加之神兵在手,毀一石橋還當真是不在話下的,只是多廢了些力氣和功夫而已。但恰在他欲動手之時,心下卻又猶豫了。
“假若我真把這石橋毀了,那其他未過河的百姓又將如何?如果他們也像之前那一行人一般,後有如狼似虎的追兵,而趕到此處時卻無路可去,那豈不是也死路一條麽?難不成要在這裏守著?可如遇一些膽小的百姓見我這模樣,想必他們又是不敢過河的。”
連城傑想著想著,心裏邊開始焦急起來。突然他看見東岸草叢中露出一塊石碑,便慢慢走近蹲下細看,只見那是一塊被風化已久早已殘破的石碑。掀開草叢,連城傑看見石碑上,陰刻著三個大字——“長存橋②”。除此之外也還有一些陰刻的小字,卻是年代久遠,早已認不清半個字跡,更別說上邊會有關於此橋修建時的記載了。
但從連城傑看見此橋之名時起,他內心則更加堅持,無論如何也不會毀了這石橋的。因為他深知,造此橋的先輩取此名,本就是寄望於此橋長存於世,造福於民的。可是他卻是望著西面橫絕於湍流之上的石橋,心裏有些為難起來。
過了許久,連城傑才站起身來,看向東方。只見前方只有一條道,延伸向兩山之中,好似前方是個山谷。頓時,他的臉上便露出了笑容,好似已然找到了更好的辦法。然後,他便牽著馬兒,向東山的山谷中而去。
連城傑一邊走著,一邊對那馬兒道,“我們就在前面的山谷裏找一個能休息的地方,瞧上他個一天兩天的,若是看見去而覆還的官軍,那我們就殺他一個不留,你說好不好?”
那馬兒也不理他,只是自顧自地向前慢慢走著,輕揚起小小灰塵。
約莫一盞茶的功夫,連城傑才上至山谷前來,卻發現這根本也不算是什麽山谷,頂多能叫個小山澗的名,長約也就是個十來丈的樣子,不過他看著此景內心已然是很欣慰了。出了山口,便是一片空曠之地,是一片望不見盡頭的樹林。
連城傑找了個隱蔽的地方栓上馬,便飛身上到小山谷的崖上,尋得一塊平整的方圓兩丈大小的石板。連城傑站石板上,向山谷外看去,只見整片樹林延綿向東,很是平坦,不見盡頭。待觀察完地形後,連城傑便坐了下來。
只是坐著,他便又想起心中的疑惑來,然後便取下身後的“天芒神劍”,放在一旁。連城傑凝視“天芒神劍”良久,卻是搖了搖頭。他整個人望了一眼林中向東的道路片刻,便不自覺地從包袱裏掏出個酒壺,拔開蓋子喝起酒來。
一連三日,連城傑不是在想老者和喬巧兒所說的話,就是回想起與師父師娘相處的五年時光,想從中尋些蛛絲馬跡。但結果,卻是使自己更加心煩意亂,一點頭緒也是沒有的,便只能以酒解憂。
連城傑曾聽得他師娘說過,只要修為達到“太極全真訣”玉清境的第四層時便能禦劍飛行,也就是世間俗語所說的“驅物”。可在連城傑的印象之中,他並曾見他師娘示範過,就連他師父他也只是見過一次,那就是七年前他師父在辰胤上京找到他帶回蜀中時,之後便沒有再見過。後來,也就是在關中的這兩年來,連城傑也才弄懂原來師父師娘說的叫禦劍術,可他卻發覺自己真的太過愚笨,竟是不曾領悟半點。
可是那夜,在河陽城,他分明是驅動了這“天芒神劍”的!
這幾日東來,連城傑細想起那夜在河陽城外的嗜殺,不禁深感恐懼。但轉念,他又不免反問自己一系列的問題。
難道那種沖天而起的感覺就是禦劍術麽,可為何身心卻是一片刺骨的冰涼?為何那老者和巧兒說師父的神兵“天芒神劍”是邪物呢?我身上又怎會有久天寺和終南玄門的上層絕學?師父師娘到底是何身份,他們是終南玄門中人麽?
一連串的疑問,在他的心中驟起,綿延得揮散不去,卻也是無人解答。
連城傑雖有酒水為伴,心中也疑問諸多,想做到心無旁騖則極是困難,但這幾日連城傑還是能勉強讓靜下心來。而在淩亂的思緒稍微寧靜之際,他也漸漸理清了一些關於修行的思路,他懂得師父師娘教授的“太極全真決”的一些法門,但他的師父與師娘卻是不曾教授他“太極全真訣”第四層的心法。他只能憑著自己的記憶,師父師娘偶爾的言語進行揣摩,一點點地領悟、修行。
連城傑亦知道,道祖有言:“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③,認為人與萬物同一本始,同一本體,同一生成程序,認為人與世間萬物皆始於元氣。元氣是萬物生命活動的基礎,更是人生命之本,正所謂“人在氣中,氣在人中,自天地至於萬物,無不須氣以生者也。④”而元氣又是由陰陽二氣相交構成,陰陽二氣互相沖擊而產生的中和之氣為沖氣,所謂“萬物負陰而抱陽,沖氣以為和”,故而是一種中和之氣,恰正是陰陽相擊產生的中和造就了萬物。而元氣受到陰陽、五行、八卦等規律的制約,所謂“氣盛則身強,氣衰則體病,氣絕則死”,所以特別是陰陽兩氣協調與否,便成為了關鍵中之關鍵。
元氣又有先天與後天之分,先天之氣稱為炁”,就是人體最初的先天能源,比如說一個人的悟性、資質之流;而後天之氣才稱之為“氣”,是指通過後天的修行所產生的能量。而修真者則是通過後天養氣、煉氣的辦法來接通先天的“炁”,從而達到養生健身、長生不老、體悟天道至理的效果。
上古道教文獻中記載,道家修真者的修真法門(民間亦稱作氣功)門類很多,既有守一、存思、行氣、內丹等靜功,亦有導引等外功。而道家修真法門雖有靜有動,但卻是以靜功為主,以靜功入靜法。近萬年下來,光陰如梭,修真靜法(亦是修真法門)大略可分為煉氣、存思、煉神、守竅、內丹等五大類。
如今世間,有的修真門派只選其一,而有些修真門派則海乃百川,博采眾長。比如,歸樂谷的修真法門,雖與終南玄門同屬於道家,卻既不是靜法,亦不是動法,而是上古時期的辟谷、服耳之法;而終南玄門呢,則集服氣、存思、辟谷、靜法、動法等諸多煉養術以及臟腑經絡學說而自成體系,後世稱為內丹修煉功法,亦稱內丹術或內丹學。但是終南玄門得修行法門又不僅僅是內丹修煉法,而是兼糅了其他的一些方法。
當然,關於歸樂谷與終南玄門的修行法門和修行途經,連城傑是無從知曉的,他甚至連“太極全真訣”是終南玄門的修真法門都是不知的,也更不用說“太極全真訣”的修煉區分了。“太極全真訣”的修煉法門來源於內丹學,而玉清訣前三層的口訣便是教修真者最基礎的引氣入體、煉精化氣、煉精養氣的修行法門。凡人即便是只修行到第三層,卻已能達到養生健體、延年益壽之效。而從玉清訣第四層開始,至上清訣第二層,便屬煉氣化神階段,從剛開始使意念驅用法寶,到禦空飛行,再到人與法器合一的境界,可達到長生不老之效果。它是神氣相凝結為一的過程,是內丹法當中由有為到無為的階段,當世之中能修行至此階段最高層的,那是相當罕見的,非是終南玄門玉機子那樣的人物不可。
至於上清訣的第三層之後,包含整個太清境,是內丹術的最後階段,被稱為煉神還虛階段。此階段的修真者,便可與道合而為一,與宇宙同體,入於虛空,永世長存。但據文獻記載,卻是沒有任何修真者能步入此階段的,世間相傳只有終南的祖師重陽真人耳。
連城傑想畢,便屏氣凝神,盤膝而坐,煉精化氣,並在此基礎上,試圖使氣與神合煉,相抱不離,以氣歸神。連城傑遂像以往一般,將精氣聚於下丹田處凝結,運轉小周天⑤。所謂小周天是指內氣在體內沿任、督二脈循環一周。即內氣從下丹田出發,經會陰,過□□;再沿脊椎督脈通尾閭、夾脊和玉枕三關,到後腦部,這個過程名為通三關,而此內丹術語稱之為“進火”;後經頭頂泥丸,由兩耳頰分道而下,會至舌尖或至迎香,走鵲橋⑥與任脈接,沿胸、腹正中下還丹田,這個降三丹田⑦的術語稱之為“退符”。
若是往常,連城傑在精氣運轉至鵲橋時很是困難,常常因失在鵲橋失氣而失敗。但是今日,他按師父師娘教授的六字氣訣把呵、噓、呼、呬、吹、嘻六字,順次各鼻吸口呼,默念字音各六次,共計三十六次之後,精氣緩慢由背部經過督脈上升,通三關後上達後腦部精氣卻是能順利通過了鵲橋,竟是完成了精氣在體內小周天的運轉。連城傑喜出望外,再試兩次,竟也是能順利通過。
其實,連城傑並不知曉其中緣由。而這緣由,則是那夜他在小榭酒醉時,老者在言語間偷傳了他一些法門的緣故。那老者先是在他未醉時與他說“道”,之後在連城傑酒意正濃時,再教授一些煉氣的法門,煉氣時不可用力吸氣,或拱背挺肩低頭使後頸用力提升,則生流弊;應順序漸進,不急不噪,因勢利導。
而後,那老者又是讓自己的真氣輸入連城傑的體內,自行運轉了一個小周天。加之女子小白所贈之酒中,融有老者所煉之丹藥。若非有哪老者如此相助,今日的連城傑是萬萬突不破這“太極全真訣”玉清訣第四層的。
連城傑自知雖已突破“太極全真訣”玉清訣第四層,但是在欲用意念操控“天芒神劍”時卻又見它一動不動,也不禁在疑惑之餘頗感失落。一連串的疑問,無人解答,連城傑索性就靜靜地坐著,向著東方,向著那延綿的森林,向那烏雲縈繞中的群山,靜靜地喝著女子小白所贈卻已沒多少餘量的美酒。
再繼續向東,用不著兩日便可到達河南鎮了。只是不知道,那河南鎮是否已然改變了模樣,那間城隍廟還在麽?
十二年了,那些河南鎮的往事又不禁浮現在眼前。
只是回想之際,連城傑卻突然想到了一個女孩,那個曾經突然來到他避難的城隍廟裏與他搶東西吃的女孩。那時的他很餓,所以與她爭搶了那城隍廟裏唯一的一件食物,只是爭搶不贏他竟是把人家女孩的手臂狠咬出血來……
註釋:
①徭役。中國古代統治者強迫平民從事的無償勞動,包括力役、雜役、軍役等。古代,凡國家無償征調各階層人民所從事的勞務活動,皆稱為徭役,包括力役和兵役兩部分。它是國家強加於人民身上的又一沈重負擔。起源很早,《禮記·王制》中有關於周代征發徭役的規定。秦、漢以後歷代徭役名目繁多,辦法嚴苛,殘酷壓榨人民。
②長存橋。秦穆公稱霸西戎,將原滋水改為灞水,並於河上建橋,稱“灞”,便是灞橋。王莽地皇三年(公元22年),灞橋水災,王莽認為不是吉祥之兆,便將橋改為“長存橋”。此處只是借名用之。
③語出老子《道德經》。
④語出東晉葛洪《抱樸子·至理》。
⑤小周天。指內氣在體內沿任、督二脈循環一周,因其範圍相對較小,故稱小周天,又稱子午周天、取坎填離、水火既濟、玉液還丹等。
⑥鵲橋。在丹經中,認為人們在出生後,任督兩脈已經中斷,而兩脈之間原銜接的地方,便稱為鵲橋。鵲橋有兩處,即上鵲橋和下鵲橋。上鵲橋在印堂、鼻竅處,一實一虛;下鵲橋在尾閭、□□處,亦一實一虛。或謂上鵲橋指舌,下鵲橋指陰蹻穴。河車轉運時,要防止鵲橋走漏,引精炁順利循行。
⑦三丹田。指腦部泥丸、胸部黃庭、腹部臍中。
☆、夜遇書生
且說,連城傑在這山谷入口處的崖壁之上尋得一塊青石板,靜靜地守了三日。這三日來令他格外高興的除了沒有看到佘諸的追兵,便是他終於突破“太極全真訣”的玉清訣第四層。連城傑雖然在用意念操控“天芒神劍”之上沒有所成頗感失落,但他也沒有太過於急躁,心想終有一日必是能夠實現的。
這三日讓連城傑更為感概的,則是這些奔逃向河陽城的百姓,那是一天比一天多,三日下來西去的百姓總數不下三萬人。連城傑離開山口繼續向東,這一路上,所經村落,竟是空城。如若不是親眼所見、親耳所聞,加之十二年前的連家滅門慘案,連城傑是無法相信世間的那些關於佘諸林朝的傳聞的。
世間相傳,佘諸林朝建制至今已有五百多年的歷史。到林蔭雄時,已傳了十八代,二十一帝,帝都也曾歷經三次遷徙。佘諸林朝建制大統及其後的一百五十餘年間,帝國位於河南鎮,這段時間佘諸林朝開放包容,政治清明,經濟雄厚,軍事強盛,聲譽遠及海外夷島番邦。其後因皇位繼承問題,皇族內部爭鬥不休,引發內戰,佘諸國家分裂,南北兩個林朝並立長達十年之久。其中北林一脈都城仍在河南鎮,南林朝建都會稽餘杭。後南林一脈平定叛亂,統一南北,帝都仍建在餘杭,以河南鎮為西京。再兩百年後,因會稽發生天災,加之北方谷國的興起,虎視南方林朝,佘諸林朝皇帝遂把帝都遷至陽城,直至今日。
三十年前,佘諸林朝皇帝林蔭雄初登大寶,改元“建世”。十年間曾大力整頓朝綱、總攬內外大政,減輕賦役,對外抗擊北方谷國,勵精圖治,海內升平,覆建立起盛極一時的佘諸林朝,被盛讚謂“建世盛世”。但從大觀元年開始,林蔭雄開始年年出巡,曾三游餘杭,兩巡關中,還在陽城、河南和餘杭三地間頻繁往還,且每次前出游前都要大造離宮,開始弄得百姓疲敝、民怨四起。大元二年正月,他為了開掘長塹引大河之水拱衛帝都陽城,調發全國幾十萬農民;三年為重修帝都陽城和建“長生樓”,每月各郡役使丁男多達兩百萬人;大觀四年和五年在雁門以北修築長城,兩次調發丁男一百多萬,役死者過半。總計大觀六年間,被征發擾動的農民不下一千萬人次,平均每戶就役者兩人以上,造成“天下死於役”的慘象。
大觀七年開始,林蔭雄沒有再大興土木,而是崇信佛、道兩教,對癡迷於道教的煉丹之術更是癡迷,為求追求長生不惜殺害子民取精血以入藥煉丹。自此,佘諸國內開始爆發農民起義,僅大觀九年一年間,國內各郡縣農民起義凡三十六次,但終是被佘諸林朝的官軍撲滅了。大觀十年六月,林朝後宮中有宮嬪不忍林蔭雄□□,聯合二十一人發動“宮變”,企圖毒死林蔭雄,後因一宮女心生害怕而告密未遂,當事者皆被被淩遲處死,牽連之人數不下三千。此次宮變,被稱為“六月宮變”。
“六月宮變”後,林蔭移雄居宮中“長生樓”一心修玄,日求長生,再不過問朝政。國中之事,盡數由宰相葉崇山執掌。葉崇山從大觀十年開始獨攬大權,至大觀二十年被殺,專國十年間,吞沒軍餉,吏治敗壞,邊事廢弛,致使北方谷國和南疆夷人頻繁侵入國境,對佘諸經濟社會發展造成極大破壞。僅在北方,谷國首領海山穆爾便不斷寇邊,大觀十九年之際甚至兵臨帝都陽城北門之下,大肆掠奪。也因中土遭外族入侵,故而華夏之民奮起抗擊,雖生活艱苦,但農民起義卻是相比於大觀前十年,已少得太多了。
大觀二十年,宰相葉崇山被宦官李昌、張部所殺。僅一年,李昌、張部又被國師傅國忠所殺,自此至今,傅國忠執掌佘諸神器已有九年。至今,林朝皇帝已二十年不上朝,日夜幻想長生;權臣弄權,政治腐敗,橫征暴斂,土地兼並嚴重。又因關中辰胤興起,三面臨敵,為保全國運,每年發動戰事不斷,故而賦稅繁多,徭役繁重,民怨四起,各地黔首流民反抗不斷。
天下是天下人之天下,卻早苦之於林朝久矣。連城傑一路所見所聞,亦甚是感嘆,但他相信終有一天,天下終究會恢覆太平,而自己也必將手刃昏庸的林朝皇帝,替天下人報仇,為連家三百口洗刷冤屈。
連城傑雖帶著諸多疑問,卻更加堅定地繼續踏上東行之路。又過兩日,連城傑到達一處名曰鳳凰的小鎮,城鎮雖不繁華,但戰亂似乎也未曾波及,城中百姓的日子也還算寧靜。天暗下來時,連城傑也在城中尋得了一家客店,他是連店名都還沒瞧清楚就徑直走入的。只因,這時天色突變,似有一場大雨將來。只是盡管時值傍晚,但客店裏的客人卻是屈指可數的,這氣象竟是不能與關中相比的。
見有客來,店小二殷勤地招待著,“客官,您是打尖還是住店呢?”
連城傑打量著店小二,又看了看屋外的天色,一句話也不說,只是打量著這客店的環境。客店擺設比較簡單,一樓似乎是招待臨來打尖的客人,所以只擺放著四五張方桌並配置凳子;食堂再往裏,過了樓梯便是天井,可見此家客店也似於關中的構建,是由一個兩層樓的四合院子改成的。
連城傑不禁再次感嘆這神州的客棧,外看嬌小實內有洞天啊。
“你這混小子,怎得與公子如此說話呢?”
一位五十歲的老頭走到連城傑的面前,想必是店老板,他抽了那店小二的腦瓜子一巴掌,同時也打斷了連城傑的觀察與讚嘆。待那店小二被店老板驅趕遠走後,店老板連忙陪著笑臉對連城傑道,“公子莫要放在心上,這廝兒就是這般不會說話……”
“一間客房,兩壺好酒,三碟小菜。”
不待那店老板繼續說下去,連城傑便道,然後向前走去。
“甚好甚好,公子天字二號房請您。”
那老板吆喝著,但見連城傑停步不前,急忙解釋道,深怕這客人不住店了。
“公子,對不住您了,就您進來半盞茶之前,有位客官要了天字一號房。”
“也罷。”連成傑道。
“小六子,快領公子上樓去。”那店老板又吆喝著。
“來了。”
只見一店小二跑將出來,引著連城傑上二樓去,“客官,您請。”
連城傑上得樓來,卻見這四合院型的客店,東南西北四面,每面共三間客房。那店小二引著連城傑由西面地字號房前的走廊而來,連城傑卻見這些房間都敞開著門。正欲問,突聽那店小二說道。
“公子您無須奇怪,您是外鄉人必是不知我們這裏,而今這兵荒馬亂民不聊生的,哪還有人願意留在這東邊啊,都早跑了。”
“那你們這家店……”
連城傑問道,話未說完,卻見那店小二連連罷手又道。
“公子您不要想岔了,我們這是一家老店,能立足至今也托的是老板與衙門裏有人……天字二號房到了,公子您請。”
連城傑擡起頭來,只見此客房在客店南面一列的中間。那店小二將連成傑引進房內,點燃燭火以後,便退下去了。
夜色漸濃,疾風愈狂,驚雷響徹大地,一場驟雨即至。店小二送上酒菜,感嘆了一番“不僅世道多變,就連今年風雨也如斯,想必真是要出大事”後,準備退去。連城傑心中疑惑,這一店小二如何能作如此感嘆,看他雖其貌不揚的,怕是什麽人才淪落到此,便問起。
“小二哥,你怎得如此說呢?”
“公子,您誤會了。這不是我說的,我那有這能耐啊。這是天字一號房的客人說的,剛才我就是忙著聽他獨自在房中說話,所以差點就誤了您的事兒。”只聽那店小二道。
連城傑並不說話,只是揣量著剛才從店小二口中說出的那句話,“不僅世道多變,就連風雨如斯。”那店小二見客人不說話,連忙賠罪,“公子,我也不懂那幾句是什麽意思,您不要怪罪於我才好啊。”
連城傑突然笑道,“小二哥你莫要驚慌,來,我再給你些銀兩,你再多拿兩壺好酒來,一壺拿來此間,一壺拿給天字一號房的客人。”說著,連城傑便摸出銀兩來,遞給了店小二。店小二招呼了聲“好了,公子您稍等”,然後便退下去了。
在一個震撼大地的驚雷之後,大雨如約而至。連城傑也不知這場雨要下到何時才會罷休,便獨自望向窗外雨水如註,搖頭嘆息片刻,拿起竹筷一邊吃菜,一邊飲酒。他只覺這酒,入口之始先是柔順、酒體適中,而後酒味香醇、回味綿長,連成傑不禁讚了聲“好酒”。
這兩年來,江湖游歷,與各樣的人飲酒,有和尚,有道士,有官家,也有平常百姓。於酒,連城傑也敢說是海量,亦不敢說精通,卻也是愛那麽幾口,略懂一些。忽忽,他便飲盡一壺多半,只見他放下酒壺,突然從懷中取下一方白色手絹,其左下角繡著一朵荷花,在荷花的右側是一個極精小的“蝶”字。
那正是喬巧兒拾到並還與他的那方,也是他師娘留與他的。連成傑曾聽得他師娘說過,那是他師父和師娘唯一的女兒身下僅有的東西。而在這個世上,此手絹就只有兩條,一條在他師娘的女兒身上,一條便在他師娘手中。這方手絹,也是在他師娘臨終前交付到連成傑手中的,他也記下了他師娘的囑托:因為師姐從小便體弱多病,只要找到另外一方手絹,便能找到師姐,尋得後要代師父師娘照顧她一生一世。
這兩年來,連城傑尋遍關中竟是沒有半點消息,多少有些沮喪。但他每每想到他師父師娘這多年來的恩重如山,視如親生,加之他師娘臨終前的尊尊囑托,許多次他想著就算是粉身碎骨也是要完成他們的心願的。
誰知前些時日在關中碰到那老者和喬巧兒,打聽之下震驚如雷,而今他內心倍感迷茫,有了些許放棄的念頭。以前他一直很聽他師父師娘的話,不去想報仇的事,只一心尋得師姐。但是這世上卻無人知曉師父師娘,這又該從何下手呢?加之自河陽城那晚莫名的嗜殺之後,連城傑的心裏總是難以平靜,那股報仇的狂熱日益強烈。
“宣室求賢訪逐臣,賈生才調更無倫。可憐夜半虛前席,不問蒼生問鬼神。①”
連城傑正一邊飲酒,一邊思考如何放下家仇找尋師姐,突感迷惘時,忽聽屋外廊上有一男子吟詩道。連城傑依然自顧飲酒,不曾搭理。屋外廊上,過了許久都不再有聲音傳來。連城傑只覺內心躁動,心又似麻且欲理還亂,便飲了一口酒。
酒剛入喉,屋外又傳來,那男子的聲音。
“夜雨如珠落入盤,陰陽相隔奈何山?十年縱橫皆失意,詩書幾卷作白幡。山花開落自有賞,而今唯剩冷酒殤。夜來風雨醉人意,一朝忙綠向何方?②”
連城傑自知並不懂詩文,但卻聽得這男子所吟之詩含著幾分落寞淒涼的味道,不由得站起身,走向門邊,輕開一扇門,看向走廊。
只見立於廊上的年輕男子,頭巾包裹發髻,身上穿著一襲青色長衫,腳踩薄底靴,腰間束帶,十足的書生打扮。再看面容,只見唇若塗朱,睛如點漆,面似堆瓊,有出人英武,淩雲志氣。
只見那書生立於廊上,一手拿酒杯,一手伸向雨中,任雨水沖刷。只見他眉宇間,也透著失落,或者說孤獨。
夜來風雨醉人意,一朝忙碌向何方!
連城傑叨念那書生所吟的詩句,又看見窗外暴雨不絕,飲了口酒。他想起自己雖然而今身處在此間,欲往東行,卻也只是碰碰運氣,若沒有師姐的消息,便是要行向更遠的地方。雖有目標,卻也沒有,仿若大海撈針一般,可能到死都不一定能尋得到。
連城傑想著不禁悵然,故嘆道:“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若是來年生老死,萬古哀愁同酒銷。”
但許久,窗外的書生卻不言語,只是在其間回首望了一眼連城傑。書生依然立於廊上,看著黑夜裏的暴雨如註。連城傑輕敞開門來,向那書生說道,“先生若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
連城傑一看他樣子,便知他是這一行五十人的領頭,當下便毅然立於橋上。然後從身後取下“天芒神劍”,懷抱於胸,微微笑道。
“你又是何人,此來何為,難不成你已殺豬宰羊備好美酒,想請大爺我去你那河南鎮做客不成?”
“你這狂妄小子快些閃開,壞了本將軍的大事,你有一百個腦袋都不夠砍!”那領頭官軍怒聲道。然卻未見連城傑不說話,那領頭將軍則更為惱火,便下令道,“上,給我殺了這不知死活的小子。”
只是他如何知道,那五十餘士卒剛才見這男子突然從橋西岸竄至,皆是心有餘悸,這一刻竟無一人敢動。雖在軍隊之中,即便知道結果是死卻依然奔赴,特別是在這佘諸軍中,但此刻士兵中大多數人猶豫一下還是上前一步,又後退兩步的。
“你們快給我上去斬殺了這小子啊。”那領頭將軍見狀甚為惱怒,卻一時也是無計可施。
“將軍,此人不可小覷,我等還須從長計議啊。”那一群將士中,一副將般穿戴的男子突然走上前來,對那領頭的將軍道。
“張副將,你敢亂我軍心?”
“在下不敢,只是那些村民即已逃往河陽,我等又何必苦苦相逼,不給活路呢?再說如今又遇強敵,莫不如退……”
只見,那張副將話音未落,人頭已悄然落在地上。眾人只見出手不是立於橋上的男子,而是面前的將軍,只見他迅速拔出長劍砍下了那張副將的頭顱。而這突變,也是讓連城傑震驚,因為那領頭將軍的出劍速度極快,他都沒有來得及抵擋。
連城傑望著張副將那落在地上依然滾動的頭顱,不免心下有些難過和憤怒。然後,只見連城傑將“天芒神劍”緊緊握於右手之中,一雙冰冷的眼睛冷傲地望著那面前橋下的領頭將軍。
“若有後退半步者,這廝就是下場。給我殺了那小子。”
那領頭將軍言畢,身後士卒不敢猶豫,便欲沖上石橋。只是他們剛向前踏出兩步,卻見又一人頭落地。只是此次掉下的人頭是將軍的,出手的正是那立於石橋之上的男子,不知何時他手中的巨劍已然將那領頭將軍的頭顱砍下,而劍首之處仍然有鮮血滴在地上。
眾將士正欲沖殺,卻見此等情形,個個是顫抖不已,都立在原地動彈不得。他們一個個驚恐地望著臨橋而立的連城傑,只見他滿面冰冷,眼神兇狠,不禁顫抖起來。
“我知爾等也是家有妻兒老少的,今日奉命追趕百姓實屬被逼無奈,今日我放爾等回去,切不可再助紂為虐,該早日踏入正途才是。”連城傑看著眼前眾人,正色道。“若是再有犯者,今日此人便是你們的下場!”
那一行士卒聽連城傑如此一說,如釋重負,紛紛放下兵器,連連稱是,然後均向連城傑頭來渴望的眼神。待得到連城傑的允許後,他們紛紛向東沒了命似逃去,好似都恨自己不多長兩條腿。
沒過喝一碗茶的功夫,五十餘人都消失在來時的道上。
此時,連城傑心裏也極為舒服了許多。只是在看到岸邊那副將的屍身時,心裏不免一陣感嘆。
“想你也是一聰明善良之人,卻不想不自不覺中卻作了刀下之鬼,當真是可惜了。”
言罷,連城傑不免又想起了那多年前的往事,深深悵然、悲痛。
片刻之後,連城傑轉便身過了石橋,來到西岸,然後牽過馬匹,又向東過了石橋,來到東岸。正欲上馬時,卻停住了,轉過身來看周遭地形,卻見此處地貌若碗,四周都是高山。此河有西南而來,河邊有一官道樣子的大道向西去河陽城;而河流向東北,竟是流入山中,兩岸絕壁高約三十丈以上。
由於連城傑之前匆忙趕路並不曾細看,此時卻見此河兩岸相距五十米左右,石橋連接。此橋正為視野之內,唯一相接東西的通道。又因見此處河水湍急,不免對此橋多看了兩眼,竟是也想不出此橋前人是如何修建的。只見,此橋橋梁寬坦雄偉,橋墩由塊石砌築,兩端外伸出六尺,成三角體。各孔橋面並排直鋪石板梁五條,每條長十丈。
連城傑觀望著此橋,心裏卻想著另外的事情,不禁叨念,“若是我已走遠,那些官軍去而覆來,之前那些百姓豈不是將大難臨頭了,我還是將這石橋毀了吧”。
連城傑想著便要動用“天芒神劍”,此刻雖然他還不能以意念驅動神劍,但是若利用“太極全真決”第三層所悟的,加之神兵在手,毀一石橋還當真是不在話下的,只是多廢了些力氣和功夫而已。但恰在他欲動手之時,心下卻又猶豫了。
“假若我真把這石橋毀了,那其他未過河的百姓又將如何?如果他們也像之前那一行人一般,後有如狼似虎的追兵,而趕到此處時卻無路可去,那豈不是也死路一條麽?難不成要在這裏守著?可如遇一些膽小的百姓見我這模樣,想必他們又是不敢過河的。”
連城傑想著想著,心裏邊開始焦急起來。突然他看見東岸草叢中露出一塊石碑,便慢慢走近蹲下細看,只見那是一塊被風化已久早已殘破的石碑。掀開草叢,連城傑看見石碑上,陰刻著三個大字——“長存橋②”。除此之外也還有一些陰刻的小字,卻是年代久遠,早已認不清半個字跡,更別說上邊會有關於此橋修建時的記載了。
但從連城傑看見此橋之名時起,他內心則更加堅持,無論如何也不會毀了這石橋的。因為他深知,造此橋的先輩取此名,本就是寄望於此橋長存於世,造福於民的。可是他卻是望著西面橫絕於湍流之上的石橋,心裏有些為難起來。
過了許久,連城傑才站起身來,看向東方。只見前方只有一條道,延伸向兩山之中,好似前方是個山谷。頓時,他的臉上便露出了笑容,好似已然找到了更好的辦法。然後,他便牽著馬兒,向東山的山谷中而去。
連城傑一邊走著,一邊對那馬兒道,“我們就在前面的山谷裏找一個能休息的地方,瞧上他個一天兩天的,若是看見去而覆還的官軍,那我們就殺他一個不留,你說好不好?”
那馬兒也不理他,只是自顧自地向前慢慢走著,輕揚起小小灰塵。
約莫一盞茶的功夫,連城傑才上至山谷前來,卻發現這根本也不算是什麽山谷,頂多能叫個小山澗的名,長約也就是個十來丈的樣子,不過他看著此景內心已然是很欣慰了。出了山口,便是一片空曠之地,是一片望不見盡頭的樹林。
連城傑找了個隱蔽的地方栓上馬,便飛身上到小山谷的崖上,尋得一塊平整的方圓兩丈大小的石板。連城傑站石板上,向山谷外看去,只見整片樹林延綿向東,很是平坦,不見盡頭。待觀察完地形後,連城傑便坐了下來。
只是坐著,他便又想起心中的疑惑來,然後便取下身後的“天芒神劍”,放在一旁。連城傑凝視“天芒神劍”良久,卻是搖了搖頭。他整個人望了一眼林中向東的道路片刻,便不自覺地從包袱裏掏出個酒壺,拔開蓋子喝起酒來。
一連三日,連城傑不是在想老者和喬巧兒所說的話,就是回想起與師父師娘相處的五年時光,想從中尋些蛛絲馬跡。但結果,卻是使自己更加心煩意亂,一點頭緒也是沒有的,便只能以酒解憂。
連城傑曾聽得他師娘說過,只要修為達到“太極全真訣”玉清境的第四層時便能禦劍飛行,也就是世間俗語所說的“驅物”。可在連城傑的印象之中,他並曾見他師娘示範過,就連他師父他也只是見過一次,那就是七年前他師父在辰胤上京找到他帶回蜀中時,之後便沒有再見過。後來,也就是在關中的這兩年來,連城傑也才弄懂原來師父師娘說的叫禦劍術,可他卻發覺自己真的太過愚笨,竟是不曾領悟半點。
可是那夜,在河陽城,他分明是驅動了這“天芒神劍”的!
這幾日東來,連城傑細想起那夜在河陽城外的嗜殺,不禁深感恐懼。但轉念,他又不免反問自己一系列的問題。
難道那種沖天而起的感覺就是禦劍術麽,可為何身心卻是一片刺骨的冰涼?為何那老者和巧兒說師父的神兵“天芒神劍”是邪物呢?我身上又怎會有久天寺和終南玄門的上層絕學?師父師娘到底是何身份,他們是終南玄門中人麽?
一連串的疑問,在他的心中驟起,綿延得揮散不去,卻也是無人解答。
連城傑雖有酒水為伴,心中也疑問諸多,想做到心無旁騖則極是困難,但這幾日連城傑還是能勉強讓靜下心來。而在淩亂的思緒稍微寧靜之際,他也漸漸理清了一些關於修行的思路,他懂得師父師娘教授的“太極全真決”的一些法門,但他的師父與師娘卻是不曾教授他“太極全真訣”第四層的心法。他只能憑著自己的記憶,師父師娘偶爾的言語進行揣摩,一點點地領悟、修行。
連城傑亦知道,道祖有言:“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③,認為人與萬物同一本始,同一本體,同一生成程序,認為人與世間萬物皆始於元氣。元氣是萬物生命活動的基礎,更是人生命之本,正所謂“人在氣中,氣在人中,自天地至於萬物,無不須氣以生者也。④”而元氣又是由陰陽二氣相交構成,陰陽二氣互相沖擊而產生的中和之氣為沖氣,所謂“萬物負陰而抱陽,沖氣以為和”,故而是一種中和之氣,恰正是陰陽相擊產生的中和造就了萬物。而元氣受到陰陽、五行、八卦等規律的制約,所謂“氣盛則身強,氣衰則體病,氣絕則死”,所以特別是陰陽兩氣協調與否,便成為了關鍵中之關鍵。
元氣又有先天與後天之分,先天之氣稱為炁”,就是人體最初的先天能源,比如說一個人的悟性、資質之流;而後天之氣才稱之為“氣”,是指通過後天的修行所產生的能量。而修真者則是通過後天養氣、煉氣的辦法來接通先天的“炁”,從而達到養生健身、長生不老、體悟天道至理的效果。
上古道教文獻中記載,道家修真者的修真法門(民間亦稱作氣功)門類很多,既有守一、存思、行氣、內丹等靜功,亦有導引等外功。而道家修真法門雖有靜有動,但卻是以靜功為主,以靜功入靜法。近萬年下來,光陰如梭,修真靜法(亦是修真法門)大略可分為煉氣、存思、煉神、守竅、內丹等五大類。
如今世間,有的修真門派只選其一,而有些修真門派則海乃百川,博采眾長。比如,歸樂谷的修真法門,雖與終南玄門同屬於道家,卻既不是靜法,亦不是動法,而是上古時期的辟谷、服耳之法;而終南玄門呢,則集服氣、存思、辟谷、靜法、動法等諸多煉養術以及臟腑經絡學說而自成體系,後世稱為內丹修煉功法,亦稱內丹術或內丹學。但是終南玄門得修行法門又不僅僅是內丹修煉法,而是兼糅了其他的一些方法。
當然,關於歸樂谷與終南玄門的修行法門和修行途經,連城傑是無從知曉的,他甚至連“太極全真訣”是終南玄門的修真法門都是不知的,也更不用說“太極全真訣”的修煉區分了。“太極全真訣”的修煉法門來源於內丹學,而玉清訣前三層的口訣便是教修真者最基礎的引氣入體、煉精化氣、煉精養氣的修行法門。凡人即便是只修行到第三層,卻已能達到養生健體、延年益壽之效。而從玉清訣第四層開始,至上清訣第二層,便屬煉氣化神階段,從剛開始使意念驅用法寶,到禦空飛行,再到人與法器合一的境界,可達到長生不老之效果。它是神氣相凝結為一的過程,是內丹法當中由有為到無為的階段,當世之中能修行至此階段最高層的,那是相當罕見的,非是終南玄門玉機子那樣的人物不可。
至於上清訣的第三層之後,包含整個太清境,是內丹術的最後階段,被稱為煉神還虛階段。此階段的修真者,便可與道合而為一,與宇宙同體,入於虛空,永世長存。但據文獻記載,卻是沒有任何修真者能步入此階段的,世間相傳只有終南的祖師重陽真人耳。
連城傑想畢,便屏氣凝神,盤膝而坐,煉精化氣,並在此基礎上,試圖使氣與神合煉,相抱不離,以氣歸神。連城傑遂像以往一般,將精氣聚於下丹田處凝結,運轉小周天⑤。所謂小周天是指內氣在體內沿任、督二脈循環一周。即內氣從下丹田出發,經會陰,過□□;再沿脊椎督脈通尾閭、夾脊和玉枕三關,到後腦部,這個過程名為通三關,而此內丹術語稱之為“進火”;後經頭頂泥丸,由兩耳頰分道而下,會至舌尖或至迎香,走鵲橋⑥與任脈接,沿胸、腹正中下還丹田,這個降三丹田⑦的術語稱之為“退符”。
若是往常,連城傑在精氣運轉至鵲橋時很是困難,常常因失在鵲橋失氣而失敗。但是今日,他按師父師娘教授的六字氣訣把呵、噓、呼、呬、吹、嘻六字,順次各鼻吸口呼,默念字音各六次,共計三十六次之後,精氣緩慢由背部經過督脈上升,通三關後上達後腦部精氣卻是能順利通過了鵲橋,竟是完成了精氣在體內小周天的運轉。連城傑喜出望外,再試兩次,竟也是能順利通過。
其實,連城傑並不知曉其中緣由。而這緣由,則是那夜他在小榭酒醉時,老者在言語間偷傳了他一些法門的緣故。那老者先是在他未醉時與他說“道”,之後在連城傑酒意正濃時,再教授一些煉氣的法門,煉氣時不可用力吸氣,或拱背挺肩低頭使後頸用力提升,則生流弊;應順序漸進,不急不噪,因勢利導。
而後,那老者又是讓自己的真氣輸入連城傑的體內,自行運轉了一個小周天。加之女子小白所贈之酒中,融有老者所煉之丹藥。若非有哪老者如此相助,今日的連城傑是萬萬突不破這“太極全真訣”玉清訣第四層的。
連城傑自知雖已突破“太極全真訣”玉清訣第四層,但是在欲用意念操控“天芒神劍”時卻又見它一動不動,也不禁在疑惑之餘頗感失落。一連串的疑問,無人解答,連城傑索性就靜靜地坐著,向著東方,向著那延綿的森林,向那烏雲縈繞中的群山,靜靜地喝著女子小白所贈卻已沒多少餘量的美酒。
再繼續向東,用不著兩日便可到達河南鎮了。只是不知道,那河南鎮是否已然改變了模樣,那間城隍廟還在麽?
十二年了,那些河南鎮的往事又不禁浮現在眼前。
只是回想之際,連城傑卻突然想到了一個女孩,那個曾經突然來到他避難的城隍廟裏與他搶東西吃的女孩。那時的他很餓,所以與她爭搶了那城隍廟裏唯一的一件食物,只是爭搶不贏他竟是把人家女孩的手臂狠咬出血來……
註釋:
①徭役。中國古代統治者強迫平民從事的無償勞動,包括力役、雜役、軍役等。古代,凡國家無償征調各階層人民所從事的勞務活動,皆稱為徭役,包括力役和兵役兩部分。它是國家強加於人民身上的又一沈重負擔。起源很早,《禮記·王制》中有關於周代征發徭役的規定。秦、漢以後歷代徭役名目繁多,辦法嚴苛,殘酷壓榨人民。
②長存橋。秦穆公稱霸西戎,將原滋水改為灞水,並於河上建橋,稱“灞”,便是灞橋。王莽地皇三年(公元22年),灞橋水災,王莽認為不是吉祥之兆,便將橋改為“長存橋”。此處只是借名用之。
③語出老子《道德經》。
④語出東晉葛洪《抱樸子·至理》。
⑤小周天。指內氣在體內沿任、督二脈循環一周,因其範圍相對較小,故稱小周天,又稱子午周天、取坎填離、水火既濟、玉液還丹等。
⑥鵲橋。在丹經中,認為人們在出生後,任督兩脈已經中斷,而兩脈之間原銜接的地方,便稱為鵲橋。鵲橋有兩處,即上鵲橋和下鵲橋。上鵲橋在印堂、鼻竅處,一實一虛;下鵲橋在尾閭、□□處,亦一實一虛。或謂上鵲橋指舌,下鵲橋指陰蹻穴。河車轉運時,要防止鵲橋走漏,引精炁順利循行。
⑦三丹田。指腦部泥丸、胸部黃庭、腹部臍中。
☆、夜遇書生
且說,連城傑在這山谷入口處的崖壁之上尋得一塊青石板,靜靜地守了三日。這三日來令他格外高興的除了沒有看到佘諸的追兵,便是他終於突破“太極全真訣”的玉清訣第四層。連城傑雖然在用意念操控“天芒神劍”之上沒有所成頗感失落,但他也沒有太過於急躁,心想終有一日必是能夠實現的。
這三日讓連城傑更為感概的,則是這些奔逃向河陽城的百姓,那是一天比一天多,三日下來西去的百姓總數不下三萬人。連城傑離開山口繼續向東,這一路上,所經村落,竟是空城。如若不是親眼所見、親耳所聞,加之十二年前的連家滅門慘案,連城傑是無法相信世間的那些關於佘諸林朝的傳聞的。
世間相傳,佘諸林朝建制至今已有五百多年的歷史。到林蔭雄時,已傳了十八代,二十一帝,帝都也曾歷經三次遷徙。佘諸林朝建制大統及其後的一百五十餘年間,帝國位於河南鎮,這段時間佘諸林朝開放包容,政治清明,經濟雄厚,軍事強盛,聲譽遠及海外夷島番邦。其後因皇位繼承問題,皇族內部爭鬥不休,引發內戰,佘諸國家分裂,南北兩個林朝並立長達十年之久。其中北林一脈都城仍在河南鎮,南林朝建都會稽餘杭。後南林一脈平定叛亂,統一南北,帝都仍建在餘杭,以河南鎮為西京。再兩百年後,因會稽發生天災,加之北方谷國的興起,虎視南方林朝,佘諸林朝皇帝遂把帝都遷至陽城,直至今日。
三十年前,佘諸林朝皇帝林蔭雄初登大寶,改元“建世”。十年間曾大力整頓朝綱、總攬內外大政,減輕賦役,對外抗擊北方谷國,勵精圖治,海內升平,覆建立起盛極一時的佘諸林朝,被盛讚謂“建世盛世”。但從大觀元年開始,林蔭雄開始年年出巡,曾三游餘杭,兩巡關中,還在陽城、河南和餘杭三地間頻繁往還,且每次前出游前都要大造離宮,開始弄得百姓疲敝、民怨四起。大元二年正月,他為了開掘長塹引大河之水拱衛帝都陽城,調發全國幾十萬農民;三年為重修帝都陽城和建“長生樓”,每月各郡役使丁男多達兩百萬人;大觀四年和五年在雁門以北修築長城,兩次調發丁男一百多萬,役死者過半。總計大觀六年間,被征發擾動的農民不下一千萬人次,平均每戶就役者兩人以上,造成“天下死於役”的慘象。
大觀七年開始,林蔭雄沒有再大興土木,而是崇信佛、道兩教,對癡迷於道教的煉丹之術更是癡迷,為求追求長生不惜殺害子民取精血以入藥煉丹。自此,佘諸國內開始爆發農民起義,僅大觀九年一年間,國內各郡縣農民起義凡三十六次,但終是被佘諸林朝的官軍撲滅了。大觀十年六月,林朝後宮中有宮嬪不忍林蔭雄□□,聯合二十一人發動“宮變”,企圖毒死林蔭雄,後因一宮女心生害怕而告密未遂,當事者皆被被淩遲處死,牽連之人數不下三千。此次宮變,被稱為“六月宮變”。
“六月宮變”後,林蔭移雄居宮中“長生樓”一心修玄,日求長生,再不過問朝政。國中之事,盡數由宰相葉崇山執掌。葉崇山從大觀十年開始獨攬大權,至大觀二十年被殺,專國十年間,吞沒軍餉,吏治敗壞,邊事廢弛,致使北方谷國和南疆夷人頻繁侵入國境,對佘諸經濟社會發展造成極大破壞。僅在北方,谷國首領海山穆爾便不斷寇邊,大觀十九年之際甚至兵臨帝都陽城北門之下,大肆掠奪。也因中土遭外族入侵,故而華夏之民奮起抗擊,雖生活艱苦,但農民起義卻是相比於大觀前十年,已少得太多了。
大觀二十年,宰相葉崇山被宦官李昌、張部所殺。僅一年,李昌、張部又被國師傅國忠所殺,自此至今,傅國忠執掌佘諸神器已有九年。至今,林朝皇帝已二十年不上朝,日夜幻想長生;權臣弄權,政治腐敗,橫征暴斂,土地兼並嚴重。又因關中辰胤興起,三面臨敵,為保全國運,每年發動戰事不斷,故而賦稅繁多,徭役繁重,民怨四起,各地黔首流民反抗不斷。
天下是天下人之天下,卻早苦之於林朝久矣。連城傑一路所見所聞,亦甚是感嘆,但他相信終有一天,天下終究會恢覆太平,而自己也必將手刃昏庸的林朝皇帝,替天下人報仇,為連家三百口洗刷冤屈。
連城傑雖帶著諸多疑問,卻更加堅定地繼續踏上東行之路。又過兩日,連城傑到達一處名曰鳳凰的小鎮,城鎮雖不繁華,但戰亂似乎也未曾波及,城中百姓的日子也還算寧靜。天暗下來時,連城傑也在城中尋得了一家客店,他是連店名都還沒瞧清楚就徑直走入的。只因,這時天色突變,似有一場大雨將來。只是盡管時值傍晚,但客店裏的客人卻是屈指可數的,這氣象竟是不能與關中相比的。
見有客來,店小二殷勤地招待著,“客官,您是打尖還是住店呢?”
連城傑打量著店小二,又看了看屋外的天色,一句話也不說,只是打量著這客店的環境。客店擺設比較簡單,一樓似乎是招待臨來打尖的客人,所以只擺放著四五張方桌並配置凳子;食堂再往裏,過了樓梯便是天井,可見此家客店也似於關中的構建,是由一個兩層樓的四合院子改成的。
連城傑不禁再次感嘆這神州的客棧,外看嬌小實內有洞天啊。
“你這混小子,怎得與公子如此說話呢?”
一位五十歲的老頭走到連城傑的面前,想必是店老板,他抽了那店小二的腦瓜子一巴掌,同時也打斷了連城傑的觀察與讚嘆。待那店小二被店老板驅趕遠走後,店老板連忙陪著笑臉對連城傑道,“公子莫要放在心上,這廝兒就是這般不會說話……”
“一間客房,兩壺好酒,三碟小菜。”
不待那店老板繼續說下去,連城傑便道,然後向前走去。
“甚好甚好,公子天字二號房請您。”
那老板吆喝著,但見連城傑停步不前,急忙解釋道,深怕這客人不住店了。
“公子,對不住您了,就您進來半盞茶之前,有位客官要了天字一號房。”
“也罷。”連成傑道。
“小六子,快領公子上樓去。”那店老板又吆喝著。
“來了。”
只見一店小二跑將出來,引著連城傑上二樓去,“客官,您請。”
連城傑上得樓來,卻見這四合院型的客店,東南西北四面,每面共三間客房。那店小二引著連城傑由西面地字號房前的走廊而來,連城傑卻見這些房間都敞開著門。正欲問,突聽那店小二說道。
“公子您無須奇怪,您是外鄉人必是不知我們這裏,而今這兵荒馬亂民不聊生的,哪還有人願意留在這東邊啊,都早跑了。”
“那你們這家店……”
連城傑問道,話未說完,卻見那店小二連連罷手又道。
“公子您不要想岔了,我們這是一家老店,能立足至今也托的是老板與衙門裏有人……天字二號房到了,公子您請。”
連城傑擡起頭來,只見此客房在客店南面一列的中間。那店小二將連成傑引進房內,點燃燭火以後,便退下去了。
夜色漸濃,疾風愈狂,驚雷響徹大地,一場驟雨即至。店小二送上酒菜,感嘆了一番“不僅世道多變,就連今年風雨也如斯,想必真是要出大事”後,準備退去。連城傑心中疑惑,這一店小二如何能作如此感嘆,看他雖其貌不揚的,怕是什麽人才淪落到此,便問起。
“小二哥,你怎得如此說呢?”
“公子,您誤會了。這不是我說的,我那有這能耐啊。這是天字一號房的客人說的,剛才我就是忙著聽他獨自在房中說話,所以差點就誤了您的事兒。”只聽那店小二道。
連城傑並不說話,只是揣量著剛才從店小二口中說出的那句話,“不僅世道多變,就連風雨如斯。”那店小二見客人不說話,連忙賠罪,“公子,我也不懂那幾句是什麽意思,您不要怪罪於我才好啊。”
連城傑突然笑道,“小二哥你莫要驚慌,來,我再給你些銀兩,你再多拿兩壺好酒來,一壺拿來此間,一壺拿給天字一號房的客人。”說著,連城傑便摸出銀兩來,遞給了店小二。店小二招呼了聲“好了,公子您稍等”,然後便退下去了。
在一個震撼大地的驚雷之後,大雨如約而至。連城傑也不知這場雨要下到何時才會罷休,便獨自望向窗外雨水如註,搖頭嘆息片刻,拿起竹筷一邊吃菜,一邊飲酒。他只覺這酒,入口之始先是柔順、酒體適中,而後酒味香醇、回味綿長,連成傑不禁讚了聲“好酒”。
這兩年來,江湖游歷,與各樣的人飲酒,有和尚,有道士,有官家,也有平常百姓。於酒,連城傑也敢說是海量,亦不敢說精通,卻也是愛那麽幾口,略懂一些。忽忽,他便飲盡一壺多半,只見他放下酒壺,突然從懷中取下一方白色手絹,其左下角繡著一朵荷花,在荷花的右側是一個極精小的“蝶”字。
那正是喬巧兒拾到並還與他的那方,也是他師娘留與他的。連成傑曾聽得他師娘說過,那是他師父和師娘唯一的女兒身下僅有的東西。而在這個世上,此手絹就只有兩條,一條在他師娘的女兒身上,一條便在他師娘手中。這方手絹,也是在他師娘臨終前交付到連成傑手中的,他也記下了他師娘的囑托:因為師姐從小便體弱多病,只要找到另外一方手絹,便能找到師姐,尋得後要代師父師娘照顧她一生一世。
這兩年來,連城傑尋遍關中竟是沒有半點消息,多少有些沮喪。但他每每想到他師父師娘這多年來的恩重如山,視如親生,加之他師娘臨終前的尊尊囑托,許多次他想著就算是粉身碎骨也是要完成他們的心願的。
誰知前些時日在關中碰到那老者和喬巧兒,打聽之下震驚如雷,而今他內心倍感迷茫,有了些許放棄的念頭。以前他一直很聽他師父師娘的話,不去想報仇的事,只一心尋得師姐。但是這世上卻無人知曉師父師娘,這又該從何下手呢?加之自河陽城那晚莫名的嗜殺之後,連城傑的心裏總是難以平靜,那股報仇的狂熱日益強烈。
“宣室求賢訪逐臣,賈生才調更無倫。可憐夜半虛前席,不問蒼生問鬼神。①”
連城傑正一邊飲酒,一邊思考如何放下家仇找尋師姐,突感迷惘時,忽聽屋外廊上有一男子吟詩道。連城傑依然自顧飲酒,不曾搭理。屋外廊上,過了許久都不再有聲音傳來。連城傑只覺內心躁動,心又似麻且欲理還亂,便飲了一口酒。
酒剛入喉,屋外又傳來,那男子的聲音。
“夜雨如珠落入盤,陰陽相隔奈何山?十年縱橫皆失意,詩書幾卷作白幡。山花開落自有賞,而今唯剩冷酒殤。夜來風雨醉人意,一朝忙綠向何方?②”
連城傑自知並不懂詩文,但卻聽得這男子所吟之詩含著幾分落寞淒涼的味道,不由得站起身,走向門邊,輕開一扇門,看向走廊。
只見立於廊上的年輕男子,頭巾包裹發髻,身上穿著一襲青色長衫,腳踩薄底靴,腰間束帶,十足的書生打扮。再看面容,只見唇若塗朱,睛如點漆,面似堆瓊,有出人英武,淩雲志氣。
只見那書生立於廊上,一手拿酒杯,一手伸向雨中,任雨水沖刷。只見他眉宇間,也透著失落,或者說孤獨。
夜來風雨醉人意,一朝忙碌向何方!
連城傑叨念那書生所吟的詩句,又看見窗外暴雨不絕,飲了口酒。他想起自己雖然而今身處在此間,欲往東行,卻也只是碰碰運氣,若沒有師姐的消息,便是要行向更遠的地方。雖有目標,卻也沒有,仿若大海撈針一般,可能到死都不一定能尋得到。
連城傑想著不禁悵然,故嘆道:“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若是來年生老死,萬古哀愁同酒銷。”
但許久,窗外的書生卻不言語,只是在其間回首望了一眼連城傑。書生依然立於廊上,看著黑夜裏的暴雨如註。連城傑輕敞開門來,向那書生說道,“先生若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