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6章
關燈
小
中
大
在李佳氏的印象中,胤礽是從沒有用這種語氣和神態對她說過話的。
她呆怔半晌,才自己慢慢坐下,緩過神來之後,她明白了一件事情,這一番試探,是被她自己搞砸了的。
胤礽頭也不回的離開,讓侍候在一旁的鳳春和鳳夏有些驚嚇,她們沒有想到太子爺竟然當著她們的面對側福晉說了這樣的話,很顯然是側福晉的話惹怒太子爺了,所以太子爺才會連這個都不顧及了。
鳳春等了片刻,才小心翼翼的看向李佳氏:“主子,您沒事兒吧?”
李佳氏靜默片刻,抹了眼淚微微笑道:“我沒事,太子爺也走了,咱們歇了吧。”
側福晉不願多說,鳳春和鳳夏也不能多問,便都照著李佳氏的吩咐,侍候她梳洗後就退了出去,獨留李佳氏一人在屋中。
李佳氏躺在床上,卻無甚睡意。她知眼前這狀況,光傷心是無用的,還得想想日後怎麽辦才好,李佳氏這樣想著,就慢慢的冷靜下來了。
太子爺那一席話,斷了弘昶的前程,他的意思很明白了,弘昶將來最多也是個親王的命了。
李佳氏想起胤礽的話,開始反思,是不是自己太著急了些?其實胤礽說的沒錯,弘昶現在才六歲,說這些確實是早了些。她心裏很明白,今日這一番試探,讓她試探出了胤礽的態度,也明白了事緩則圓的道理。
那惠妃和大阿哥就是太著急了,以至於到了如今這個境地。
李佳氏明白,她現在最應該做的就是兩件事,一則是安分守己的過日子,一點一點的補救她在胤礽心目中的形象;二則就是慢慢的等弘昶長大,等弘昶長大了,胤礽登基為帝了,到了那時候,或者,尚有可為。
弘昶究竟是不是個親王的命,或者,尚可搏一搏。未必真的就被太子一言已定了。她需要做的,就是安靜耐心的等,等到一個合適的時機,一切或者都有可能改變的。
李佳氏在這裏思索對策,胤礽到了書房裏,也是無甚睡意。
他叫了德柱進來,對德柱囑咐道:“告訴奶娘,讓二阿哥搬去同大阿哥一同住,側福晉那裏,就不必讓二阿哥繼續住了。往後二阿哥和大阿哥見側福晉請安的時候,不許阿哥們的奶娘各自離開,阿哥們見了側福晉,說過什麽話做過什麽事都要一五一十的告訴我。你告訴奶娘,我不許側福晉那裏出什麽差錯,也不許側福晉單獨見阿哥們,宮內上下,要安排人暗地裏盯著側福晉,不許她有什麽異動。你就按我的原話告訴她,一字也不要改。另外,不許毓慶宮外有什麽謠言,還是要做到外松內緊,明白嗎?”
德柱雖不知道出了什麽事,但還是點了點頭道:“太子爺放心,奴才這就去辦。”
太子爺沒在側福晉屋裏留夜,進去沒多時就沈著臉出來了,可見是側福晉說了什麽話惹惱了太子爺了,德柱想,他一會兒還得跟顧嬤嬤說一說,要顧嬤嬤經心些,這個差事是不能辦砸了的。
胤礽望著德柱出去的背影沈思,他是有想過要把弘昶和弘皙跟李佳氏隔離起來的,但是這個動作太大了,如果現在這樣做的話,恐怕這件事就難以瞞住,毓慶宮內是他的地方,可這個消息一定會傳出去的,在這個節骨眼上,他不能讓人知道他的側福晉竟然有這樣的心思,特別是不能讓康熙知道。
所以,就目前而言,監視反而比隔離更有用處。李佳氏不過是個側福晉,在這毓慶宮裏,有他和石氏在,是不可能再一次讓李佳氏鉆空子的。
康熙三十六年五月,康熙下令班師回朝。途中,康熙作《凱旋言懷》詩,詩中寫道:“黃輿奠四極,海外皆來臣。眷言漠北地,煢煢皆吾人。六載不止息,三度勤征輪。邊拆自此靜,亭堠無煙塵。兵革方既偃,風教期還淳。興廉遵昔軌,崇文育群倫。所用惟才俊,非僅榮簪紳。爾俸與爾祿,脂膏出細民。永念固邦本,不愧王國賓。”
康熙在給眾臣的諭示中提到:噶爾丹已死,各部都已歸順,大事已畢。朕兩年之內三出沙漠,櫛風沐雨,並日而餐,不毛不水之地,黃沙無人之境,可謂苦而不言苦,人皆避而朕不避,千辛萬苦之中立此大功。
而在給胤礽的書信裏,康熙更是表達了他極大的喜悅:朕遠行朔漠,北度沙瀚,立心似石,主意似鐵,必滅此賊,而後方回。今遂其志,滿其願,豈非天乎?朕之一生,可謂樂矣,可謂至矣,可謂盡矣。舉手加額,焚香謝天而已。
康熙成功剿滅噶爾丹,胤礽也是很高興的,而在康熙到達京城的那一日,也是巧合,已足月的石氏竟發動了。
半個時辰後,石氏順利生下胤礽的第三個兒子,康熙聞知大喜,給胤礽之嫡子賜名弘晉。並且,康熙在回朝後的第一次乾清門聽政時,就大加讚賞了皇太子胤礽在他親征在外時代理國政的勤勤懇懇兢兢業業。對於皇太子的種種作為,康熙都給予了極高的評價。一時之間,皇太子胤礽的威望幾乎與康熙齊平。
石氏為胤礽生下小阿哥,視為胤礽之嫡子。這一消息傳遍宮內宮外,一時間,毓慶宮中道賀送禮者絡繹不絕。
石氏坐月子不見人,胤礽只見了幾位聯袂而至給他道賀的阿哥們,外官等道賀是一概不見的。可即便是這樣,關於胤礽的消息傳言和議論,在京城裏仍是甚囂日上。
就連四阿哥胤禛、七阿哥胤祐都得了長子的消息,也沒能蓋過胤礽的這股子風頭去。
就在胤礽聲勢日盛的時候,沈寂許久的明珠派了人請回京的大阿哥胤禔到他府上一敘。胤禔本是不肯去的,但聽來人說,明珠是請他去商議大事的,胤禔到底還是去了。
他實在是按耐不住自己的好奇性子,再者,胤禔有預感,明珠來請他去商議大事,這個大事,估摸就跟太子有關。
胤禔到了明珠府上,才知道,明珠是請他來喝酒的,說是慶賀他屢立戰功。
胤禔興沖沖的來,哪知道竟不是為了胤礽的事,即使瞧見了滿桌的酒菜,胤禔也提不起多大的興致。
明珠今日也沒有請外人,只他和揆敘陪著胤禔一道慶功,見胤禔落座了還不露個笑臉出來,他便使了個眼色給揆敘,讓揆敘給胤禔斟酒,他望著胤禔笑道:“大阿哥出去打過仗見過世面之後,就瞧不上我這一桌席面了麽?連個笑臉也不給叔姥爺露一個,這是在跟我這個叔姥爺置氣嗎?怨我前兩年跟你疏遠了?”
明珠笑著端了酒盅,同揆敘一道站起來給胤禔敬酒,胤禔這一下倒是不敢當了,連忙也站起來,端著酒盅笑道:“叔姥爺,舅舅,你們言重了。叔姥爺,您怎麽能這麽說呢?我是真沒想到叔姥爺和舅舅會請我來喝酒的,派來的人說是商議大事,我過來後瞧見這席面就沒反應過來而已,並不是跟叔姥爺置氣的。不過,這也是我的不是,讓叔姥爺誤會了,那麽這杯酒,我先幹為敬吧,算是我給叔姥爺和舅舅賠罪!”
胤禔出去歷練了兩年,雖然以前的性子沒怎麽改,但話還是會說的。為人處事方面也比從前機靈了許多,明珠心道,大阿哥這一趟出去,領過兵的人,總算還是有一點兒用處的。好歹,他還能看見大阿哥在他跟前伶俐一回。
明珠對他看到的和聽到的還比較滿意,於是在胤禔喝幹杯中酒之後,他和揆敘也各自抿了一口酒,而後三人都各自坐下了。
“今日這場席面,是我特地為大阿哥一人備下的,”明珠笑道,“除了恭賀大阿哥同皇上一道凱旋回來,還要提前慶賀大阿哥即將得到的封賞,也算是我這個叔姥爺的一點心意吧。”
明珠如此熱情,胤禔表示極度的受寵若驚:“叔姥爺您太客氣了!”
他撓了撓頭,不好意思的笑道,“其實我能領兵,也是皇阿瑪賞識我,我倒是從沒有想過得賞之類得事兒。而且,替皇阿瑪分憂,乃是我等兒臣分內之事,實在不敢要什麽封賞的。”
胤禔從前就在這討賞上吃過虧的,這會兒說的這些話,也俱都是他的真心話。他如今能得皇阿瑪重用,皇阿瑪還不計前嫌的讓他領兵,他已經很高興的,是萬萬不敢再替討賞之事的。免得又觸怒了皇阿瑪,惹來一頓臭罵。
所以,即使康熙總是誇他,他也不敢要求封賞,只是自己樂一樂,然後下一仗繼續奮勇殺敵。
在胤禔看來,他如今是找到了自己的價值和位置了,要論心計手段,他鬥不過太子,所以,從前他是一點便宜都沒有討到,但自從領兵出征後,胤禔忽而就明白了,他的優勢就在於領兵打仗。太子是不可能上戰場的,而他胤禔卻可以,所以,他立志要做一個能夠奮勇殺敵,戰功赫赫的皇子。
而且,他要做這類能征善戰皇子中的唯一。這一條路,能讓他離太子之位近一些。
何況,領過兵有過戰功的皇子,誰敢小覷?如此,他也有了跟胤礽相爭的資本了。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
她呆怔半晌,才自己慢慢坐下,緩過神來之後,她明白了一件事情,這一番試探,是被她自己搞砸了的。
胤礽頭也不回的離開,讓侍候在一旁的鳳春和鳳夏有些驚嚇,她們沒有想到太子爺竟然當著她們的面對側福晉說了這樣的話,很顯然是側福晉的話惹怒太子爺了,所以太子爺才會連這個都不顧及了。
鳳春等了片刻,才小心翼翼的看向李佳氏:“主子,您沒事兒吧?”
李佳氏靜默片刻,抹了眼淚微微笑道:“我沒事,太子爺也走了,咱們歇了吧。”
側福晉不願多說,鳳春和鳳夏也不能多問,便都照著李佳氏的吩咐,侍候她梳洗後就退了出去,獨留李佳氏一人在屋中。
李佳氏躺在床上,卻無甚睡意。她知眼前這狀況,光傷心是無用的,還得想想日後怎麽辦才好,李佳氏這樣想著,就慢慢的冷靜下來了。
太子爺那一席話,斷了弘昶的前程,他的意思很明白了,弘昶將來最多也是個親王的命了。
李佳氏想起胤礽的話,開始反思,是不是自己太著急了些?其實胤礽說的沒錯,弘昶現在才六歲,說這些確實是早了些。她心裏很明白,今日這一番試探,讓她試探出了胤礽的態度,也明白了事緩則圓的道理。
那惠妃和大阿哥就是太著急了,以至於到了如今這個境地。
李佳氏明白,她現在最應該做的就是兩件事,一則是安分守己的過日子,一點一點的補救她在胤礽心目中的形象;二則就是慢慢的等弘昶長大,等弘昶長大了,胤礽登基為帝了,到了那時候,或者,尚有可為。
弘昶究竟是不是個親王的命,或者,尚可搏一搏。未必真的就被太子一言已定了。她需要做的,就是安靜耐心的等,等到一個合適的時機,一切或者都有可能改變的。
李佳氏在這裏思索對策,胤礽到了書房裏,也是無甚睡意。
他叫了德柱進來,對德柱囑咐道:“告訴奶娘,讓二阿哥搬去同大阿哥一同住,側福晉那裏,就不必讓二阿哥繼續住了。往後二阿哥和大阿哥見側福晉請安的時候,不許阿哥們的奶娘各自離開,阿哥們見了側福晉,說過什麽話做過什麽事都要一五一十的告訴我。你告訴奶娘,我不許側福晉那裏出什麽差錯,也不許側福晉單獨見阿哥們,宮內上下,要安排人暗地裏盯著側福晉,不許她有什麽異動。你就按我的原話告訴她,一字也不要改。另外,不許毓慶宮外有什麽謠言,還是要做到外松內緊,明白嗎?”
德柱雖不知道出了什麽事,但還是點了點頭道:“太子爺放心,奴才這就去辦。”
太子爺沒在側福晉屋裏留夜,進去沒多時就沈著臉出來了,可見是側福晉說了什麽話惹惱了太子爺了,德柱想,他一會兒還得跟顧嬤嬤說一說,要顧嬤嬤經心些,這個差事是不能辦砸了的。
胤礽望著德柱出去的背影沈思,他是有想過要把弘昶和弘皙跟李佳氏隔離起來的,但是這個動作太大了,如果現在這樣做的話,恐怕這件事就難以瞞住,毓慶宮內是他的地方,可這個消息一定會傳出去的,在這個節骨眼上,他不能讓人知道他的側福晉竟然有這樣的心思,特別是不能讓康熙知道。
所以,就目前而言,監視反而比隔離更有用處。李佳氏不過是個側福晉,在這毓慶宮裏,有他和石氏在,是不可能再一次讓李佳氏鉆空子的。
康熙三十六年五月,康熙下令班師回朝。途中,康熙作《凱旋言懷》詩,詩中寫道:“黃輿奠四極,海外皆來臣。眷言漠北地,煢煢皆吾人。六載不止息,三度勤征輪。邊拆自此靜,亭堠無煙塵。兵革方既偃,風教期還淳。興廉遵昔軌,崇文育群倫。所用惟才俊,非僅榮簪紳。爾俸與爾祿,脂膏出細民。永念固邦本,不愧王國賓。”
康熙在給眾臣的諭示中提到:噶爾丹已死,各部都已歸順,大事已畢。朕兩年之內三出沙漠,櫛風沐雨,並日而餐,不毛不水之地,黃沙無人之境,可謂苦而不言苦,人皆避而朕不避,千辛萬苦之中立此大功。
而在給胤礽的書信裏,康熙更是表達了他極大的喜悅:朕遠行朔漠,北度沙瀚,立心似石,主意似鐵,必滅此賊,而後方回。今遂其志,滿其願,豈非天乎?朕之一生,可謂樂矣,可謂至矣,可謂盡矣。舉手加額,焚香謝天而已。
康熙成功剿滅噶爾丹,胤礽也是很高興的,而在康熙到達京城的那一日,也是巧合,已足月的石氏竟發動了。
半個時辰後,石氏順利生下胤礽的第三個兒子,康熙聞知大喜,給胤礽之嫡子賜名弘晉。並且,康熙在回朝後的第一次乾清門聽政時,就大加讚賞了皇太子胤礽在他親征在外時代理國政的勤勤懇懇兢兢業業。對於皇太子的種種作為,康熙都給予了極高的評價。一時之間,皇太子胤礽的威望幾乎與康熙齊平。
石氏為胤礽生下小阿哥,視為胤礽之嫡子。這一消息傳遍宮內宮外,一時間,毓慶宮中道賀送禮者絡繹不絕。
石氏坐月子不見人,胤礽只見了幾位聯袂而至給他道賀的阿哥們,外官等道賀是一概不見的。可即便是這樣,關於胤礽的消息傳言和議論,在京城裏仍是甚囂日上。
就連四阿哥胤禛、七阿哥胤祐都得了長子的消息,也沒能蓋過胤礽的這股子風頭去。
就在胤礽聲勢日盛的時候,沈寂許久的明珠派了人請回京的大阿哥胤禔到他府上一敘。胤禔本是不肯去的,但聽來人說,明珠是請他去商議大事的,胤禔到底還是去了。
他實在是按耐不住自己的好奇性子,再者,胤禔有預感,明珠來請他去商議大事,這個大事,估摸就跟太子有關。
胤禔到了明珠府上,才知道,明珠是請他來喝酒的,說是慶賀他屢立戰功。
胤禔興沖沖的來,哪知道竟不是為了胤礽的事,即使瞧見了滿桌的酒菜,胤禔也提不起多大的興致。
明珠今日也沒有請外人,只他和揆敘陪著胤禔一道慶功,見胤禔落座了還不露個笑臉出來,他便使了個眼色給揆敘,讓揆敘給胤禔斟酒,他望著胤禔笑道:“大阿哥出去打過仗見過世面之後,就瞧不上我這一桌席面了麽?連個笑臉也不給叔姥爺露一個,這是在跟我這個叔姥爺置氣嗎?怨我前兩年跟你疏遠了?”
明珠笑著端了酒盅,同揆敘一道站起來給胤禔敬酒,胤禔這一下倒是不敢當了,連忙也站起來,端著酒盅笑道:“叔姥爺,舅舅,你們言重了。叔姥爺,您怎麽能這麽說呢?我是真沒想到叔姥爺和舅舅會請我來喝酒的,派來的人說是商議大事,我過來後瞧見這席面就沒反應過來而已,並不是跟叔姥爺置氣的。不過,這也是我的不是,讓叔姥爺誤會了,那麽這杯酒,我先幹為敬吧,算是我給叔姥爺和舅舅賠罪!”
胤禔出去歷練了兩年,雖然以前的性子沒怎麽改,但話還是會說的。為人處事方面也比從前機靈了許多,明珠心道,大阿哥這一趟出去,領過兵的人,總算還是有一點兒用處的。好歹,他還能看見大阿哥在他跟前伶俐一回。
明珠對他看到的和聽到的還比較滿意,於是在胤禔喝幹杯中酒之後,他和揆敘也各自抿了一口酒,而後三人都各自坐下了。
“今日這場席面,是我特地為大阿哥一人備下的,”明珠笑道,“除了恭賀大阿哥同皇上一道凱旋回來,還要提前慶賀大阿哥即將得到的封賞,也算是我這個叔姥爺的一點心意吧。”
明珠如此熱情,胤禔表示極度的受寵若驚:“叔姥爺您太客氣了!”
他撓了撓頭,不好意思的笑道,“其實我能領兵,也是皇阿瑪賞識我,我倒是從沒有想過得賞之類得事兒。而且,替皇阿瑪分憂,乃是我等兒臣分內之事,實在不敢要什麽封賞的。”
胤禔從前就在這討賞上吃過虧的,這會兒說的這些話,也俱都是他的真心話。他如今能得皇阿瑪重用,皇阿瑪還不計前嫌的讓他領兵,他已經很高興的,是萬萬不敢再替討賞之事的。免得又觸怒了皇阿瑪,惹來一頓臭罵。
所以,即使康熙總是誇他,他也不敢要求封賞,只是自己樂一樂,然後下一仗繼續奮勇殺敵。
在胤禔看來,他如今是找到了自己的價值和位置了,要論心計手段,他鬥不過太子,所以,從前他是一點便宜都沒有討到,但自從領兵出征後,胤禔忽而就明白了,他的優勢就在於領兵打仗。太子是不可能上戰場的,而他胤禔卻可以,所以,他立志要做一個能夠奮勇殺敵,戰功赫赫的皇子。
而且,他要做這類能征善戰皇子中的唯一。這一條路,能讓他離太子之位近一些。
何況,領過兵有過戰功的皇子,誰敢小覷?如此,他也有了跟胤礽相爭的資本了。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