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王耽美小說網

第三百零三回 大結局 (11)

關燈
,三皇子妃丁氏,也就是榮親王妃丁氏的娘家侄女兒嫁給天家時,少不得也經歷了這樣一番與孟氏別無二致的心路歷程,只不過這一次無私帶她融入夫家圈子的人,除了長嫂太子妃,還多了個二嫂孟氏。

妯娌三人因此處得比尋常人家的妯娌們,尚且要好出許多,一時讓滿盛京城,乃至全天下的人都引為佳話。

不過,三人之間也不是任何摩擦任何不愉快都沒有,牙齒和嘴唇再要好,也還有磕著碰著的時候呢,何況是三個各有自己思想,各有自己意志的大活人?

而讓三人都視為最大心病的,便是太子妃陸氏一直都沒能懷上身孕,在她嫁給太子兩年後沒有,五年後沒有,到了第十個年頭,還是沒有!

這就由不得前朝後宮上下人等不著急了,東宮安穩與否關乎國本,而東宮有無嫡長子,又是衡量國本穩固與否一個很重要的標準,可這麽多年下來,東宮別說嫡長子了,連個女兒都不曾添過,要說問題不是出在太子妃,甚至是太子身上,傻子也不能相信。

一個連子嗣香火都無法替皇家綿延的太子,還配當這麽大個國家的繼承人嗎?

孟丁兩家免不得都生出了些見不得人的心思來,誰讓他們兩家的女兒爭氣,後來居上,已為皇上和皇後娘娘各自添了兩個孫子一個孫女兒和兩個孫子呢?不管是過繼,還是怎樣,譬如……由他們的女婿取而代之,他們可都有至少一半的機會,豈能輕易放過!

只是他們還未及有所行動,宇文承川與顧蘊已先窺測到了一些苗頭,將三個兒子三個兒媳都叫到了跟前兒,開誠布公的問念哥兒於自己一直沒有子嗣之事上,“……有什麽想法和打算?”

念哥兒見問,正要答話,陸氏已先跪下請起罪來:“都是臣媳無用,不能為殿下綿延子嗣,不能為天家傳承香火,臣媳回去後一定立刻另挑了好生養的女孩兒封為妃嬪,爭取早日為殿下誕下麟兒。”

又拿先帝也是登基成親十數年後,才得了宇文承川之事舉例,“正所謂好事多磨,大器晚成,殿下雖不敢比肩先帝爺的福氣,到底也是龍子龍孫,想來福氣再次也次不到哪裏去,父皇與母後只管等著抱孫子罷。”

跟當年的宗皇後,後來的庶人宗氏一樣,念哥兒一直沒有子嗣,壓力最大的從來都不是他,而是陸氏,到得二人成親五年後,饒再不願意承認,也不得不承認,自己這輩子怕是沒福氣為太子殿下生下嫡子了,陸氏沒辦法,只得含悲忍痛為念哥兒納了兩個好生養的嬪禦,以期二人能為東宮早添子嗣。

念哥兒本不願去那兩個嬪禦屋裏的,架不住陸氏一再懇求,只得去了,奈何二人同樣也沒能懷上身孕,之後陸氏又為念哥兒添了兩個人,也是如此,念哥兒便堅持不肯再讓她給自己添人了,說兒女都是天定,豈是人力所能更改的?

陸氏這才暫時熄了繼續為念哥兒添人的心,沒想到如今帝後終於也耐不住,將此事擺到了臺面上說,陸氏惟恐他們怪責太子殿下,甚至因此未及到太子殿下的地位,自然只能自己站出來,將罪責都往自己身上攬,為東宮再贏得一陣喘息的時間了。

不想聽了她的話,帝後還未發話呢,念哥兒倒先開了口:“太子妃你先起來,此事錯不在你,你不必將什麽罪責都往自己身上攬。”

待顧蘊也發了話,陸氏依言起來後,他才又繼續道:“父皇,母後,不瞞您們說,兒臣私下裏早已召過王原判,並太醫院的其他太醫了,都說兒臣是胎裏帶來的毛病,能平安活過四十歲,便已是萬幸,子嗣的事,卻是強求不來。事實也的確如此,這幾年東宮竟一個有孕的妃嬪都不曾有過,可見問題不是出在太子妃身上,也不是出在那些妃嬪身上,而是出在兒臣身上,既然如此,兒臣也不想再白白耽誤那些女孩兒們了,橫豎還有二皇弟三皇弟呢,將來這偌大的江山也不至於後繼無人,還請父皇母後明鑒。”

這幾年東宮的子嗣問題也是壓在宇文承川和顧蘊心口的一塊大石,讓夫妻兩個每每想起來,都會覺得心疼與愧疚,當年若不是他們粗心大意,念哥兒又何至於身來便有不足之癥,打小兒體弱多病不說,如今更是殃及了他的子孫後代?

——念哥兒私下召過太醫的事,又豈能瞞得過夫妻兩個,事實上,他們比念哥兒更早召過王坦,自然該知道的不該知道的,都早知道了。

可如今他們再心疼再愧疚,也是於事無補了,就如今念哥兒能平安活到這麽大,已經是老天爺開了大恩了,他們豈能再強求更多?反倒是念哥兒的身體,本就不算好了,若再過多的耽於男女之事,豈非越發雪上加霜?

還有他和陸氏的感情,就算只是為了子嗣,也經不起這樣一而再再而三的消磨和損傷,別到頭來,孩子仍沒來,夫妻兩個卻成了最熟悉的陌生人,那就真是虧大發了,畢竟能陪伴彼此到老,生同衾死同穴的,只有夫妻,顧蘊雖是做婆婆的,卻也同是女人,實在不忍心讓陸氏再為不是自己的錯而繼續自責憔悴下去,直至徹底的枯萎了。

所以聽得念哥兒的話,顧蘊看了宇文承川一眼,待他微微頷首後,方緩緩開口道:“你既能退一步海闊天空,你們父皇與我自然不會拖你的後腿,只會尊重你的選擇,只是你二皇弟有勇無謀,三皇弟性子跳脫,都不適合弟承兄業,倒是你幾個侄兒,如今年紀還小,倒還可堪栽培,你不若挑一個過繼到你名下,悉心栽培,將來自然也就能子承父業了。”

說完看一眼通哥兒與澤哥兒:“你們兩個也別怪母後偏心,讓你們骨肉分離,你們大哥素日待你們有多好,你們自己心裏最明白,何況你們日日都可以進宮,日日都可以見到孩子,只不過孩子換了個稱呼而已,其他並無任何分別,也算不得真正的分離,你們意下如何?”

通哥兒與澤哥兒兩個都沒想過取念哥兒而代之,他們自家知道自家的事,論身體他們是比大哥強得多,可論起智計謀略來,卻是兩個捆一起也及不上大哥的一半兒,何況一旦當了太子尤其是皇上,就是一輩子都卸不掉的差事了,他們可不想讓自己餘生都與奏章為伴,也自問沒有那個責任心。

於是毫不猶豫都道:“但憑母後吩咐,我們絕無二話。”

若不是怕大哥大嫂與旁人覺得他們有不可告人的心思,他們早提出這個建議了,壓根兒不會等到母後來開這個口,總歸在他們看來,自己的兒子就是大哥的兒子,叫自己是‘父王’還是‘王叔’,根本沒有任何差別,難道他們過繼了,就敢不尊敬孝順自己了,或是沒過繼,就敢不尊敬孝順大哥了不成?

顧蘊聞言,就滿意的點了點頭,她就知道,在自己的兒子們心裏,骨肉親情,任何時候都是要更勝權勢一籌的,哪怕那權勢足以改天換地,煊赫滔天!

她於是看向了次媳和小兒媳:“你們兩個當娘的呢,又是什麽個意思?”雖知道此事委實委屈了兩個兒媳,這個惡人她也只能自己來做了。

孟氏與丁氏私心裏都極矛盾,既想各自的兒子一步登天,又不想母子分離,讓自己身上掉下來的肉以後都只能叫自己‘嬸娘’,而再不能叫自己一聲‘娘親’了。

可母後開了口,她們也不能不答話,何況她們各自的夫君已經表了態了,她們縱心裏再不願意,又能怎麽著,這樣的大事,本來也沒有女人質疑的權利不是嗎?

不過她們的話終究還是沒能說出口,因為念哥兒再次先開了口:“父皇,母後,其實兒臣從沒過繼哪個侄兒的意思,兩位弟妹十月懷胎,辛辛苦苦才生下來的孩子,若以後都只能叫她們一聲‘嬸娘’了,叫兒臣於心何忍?何況兒臣便不過繼他們,他們同樣也會尊敬孝順兒臣的,不過只是一個形式罷了,自家人,何苦鬧這些虛的?兒臣的意思,倒不如直接立二弟為皇太弟,‘主少國疑’,雖說如今父皇正當盛年,兒臣也精神猶可,卻也得防著萬一,還請父皇母後定奪。”

念哥兒既是太子,考慮問題便不能只為自己的小家,還得為著大鄴這個大家,所以,他提這個建議,固然有為將來沈氏考慮的私心在,——嗣母雖聽起來比伯母更近一層,敢給嗣母受的委屈,卻未必敢給伯母受,生母便要計較,也計較不到伯母頭上去;卻更是為了將來朝野內外不出亂子,天子有兩個外家,一個名義上的外家,一個真正的外家,算怎麽一回事?真是不亂也得亂了。

而且他能過繼這個,憑什麽不能過繼那個,都是一樣的侄兒,難道在他心裏還有什麽高低之分不成?若說才德智謀,如今幾個孩子都還小,能看出什麽來,只要悉心教導,誰又能比誰差不成?

倒不如直接按長幼秩序立了二弟為皇太弟,那便什麽問題都解決了,況三弟那人他知道,因是幼子,從小便被父母養得嬌,也的確沒什麽大志與野心,定不會因他立了二弟就覺得他偏心,乃至兄弟齟齬的,自然能皆大歡喜了。

這樣的法子,是宇文承川與顧蘊都沒想過的,不過認真一想,便滿心感動與欣慰的覺得再好不過了,倒是難為念哥兒能方方面面都考慮到,也難為通哥兒澤哥兒和三個兒媳都無異議,也不枉他們素日的悉心教導。

於是三日後,宇文承川正式下旨冊了通哥兒為皇太弟,澤哥兒則封為賢親王,世襲罔替。

朝中免不得因此激起了一陣大浪,宇文承川視若無睹,只召了孟丁兩家的當家人至禦前敲打,兒媳婦他做公公的不好敲打,臣子卻是想怎麽敲打都可以的,竟敢變著法兒挑撥他兒子們之間的關系,真當他是傻子麽!

……

大鄴昭明三十六年端午,後病篤,翌日薨於坤寧宮,謚號貞。

同夜,帝抱後崩於坤寧宮內,謚號文,廟號成宗。

大鄴昭明三十六年七月,太子琰登基,改元永光。

永光三年,帝駕崩,遺命皇太弟璞靈前繼位。

另留密詔,許皇後陸氏出宮隱姓埋名另嫁,卻被陸氏含淚拒絕,隨即觸柱於靈前。

此生愛過你,如何還能再愛別人?此生有過你相伴,如何還能相伴別人?你既許我一生一雙人,我自當生死相隨……

------題外話------

白天報駕校各種折騰,所以更新遲了哈,不過幸好沒食言,O(∩_∩)O~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