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王耽美小說網

第二百零七章秋風蕭瑟

關燈
伍秉鑒積極在洋商處奔走,但交涉並不順利。其實顛地、馬地臣和查頓等幾個大鴉片販子得到查禁鴉片的風聲後,在商務監督義律的縱容下準備逃跑,但因發現商館外面早已被“怡和行”的人層層監視,試了幾次,最後只能作罷。後來索性他們在商館裏躲起來,對伍秉鑒避而不見,其他人也大都在觀望,妄待風聲早點過去。迫在眉睫,伍秉鑒沒辦法,找到英吉利商務監督義律,提出以“‘怡和行’放棄對東印度公司以往所欠貨款追索以及賠償此次所繳鴉片損失”,作為換取他們主動交出所藏匿鴉片的談判條件,但即便如此,還是遭到了對方無賴狡辯拒絕,最後只答應交出1037箱,且言之鑿鑿就這麽多,再無鴉片可交。伍秉鑒知道這只是冰山一角,但也無可奈何。

心灰意冷。

惶恐不安。

三天後,伍秉鑒硬著頭皮將1037箱鴉片送到了越華書院,福布斯也將他的那2000箱跟著一起都送來了。可想而知,欽差林大人對此極為不滿意,對伍秉鑒大發雷霆,因為林大人同樣很清楚,廣州城內的鴉片遠不止這些,要比這多得多,洋商只是通過此舉意圖敷衍了事,並且讓洋商具結“嗣後來船,永不夾帶”的書面保證伍秉鑒也沒有拿來,此次斡旋交涉,算是失敗。

林大人雖然剛正不阿鐵面無私,但他並沒有再難為伍秉鑒,也把伍元薇、潘正煒和盧文錦三人給放了出來,因為他知道伍秉鑒盡力了。最重要的是,他這些天通過與老友越華書院院監梁廷楠(該人曾著《粵海關志》)以及總督鄧廷楨、巡撫怡良、水師提督關天培等人對伍秉鑒的了解,又以書院的便利條件向當地鄉紳士子、耳目靈通百姓進行了廣泛輿情咨詢對伍秉鑒過往經歷多方考察印證,又派人去封存核查“怡和行”近幾十年的所有對外來往賬目,林大人最終判定伍秉鑒父子沒有私販過鴉片,相反,這個富可敵國的商人在過去的幾十年裏兢兢業業做了太多利國利民的好事,這是他應該為之敬佩的一位古稀老人。

“查封煙館,禁止買賣鴉片,嚴懲不法商人;嚴禁吸食鴉片,設立戒煙所,強制戒煙……”的告示貼滿了廣州城的大街小巷。同時,林大人發出嚴正聲明:“本大臣奉命來此查辦鴉片,法在必行,顛地等誠為首惡渠魁,斷難姑容,即令傳訊,聽候審辦。若鴉片一日不絕,本大人一日不回,誓與此事相始終,斷無中止之理”。但令人感到不可理喻的是,顛地、馬地臣等人接到傳訊諭令後,竟然提出讓欽差大人書面保證他們能在十二個時辰內回到商館的無理要求。面對英吉利人的負隅頑抗,林大人深感失望,決定不再交涉,而是效仿道光十四年(1834)時任兩廣總督盧坤對待駐華商務監督律勞卑那樣,直接封鎖商館,斷絕糧、水等供應,並采取查禁顛地等人經營的寶順洋行以及“將停泊黃浦貿易各國夷船先行封艙,停止買賣,一概不準上下貨物,各色工匠船只房屋,不許給夷人雇貨”,“所有夷人三板,亦不許攏近各夷船,私相交結。至省城夷館買辦及雇用人等,一概撤出,毋許雇用”等等措施。

伍秉鑒積極配合林大人的清繳行動,他不顧疲憊不堪之軀每日留守在商館外對內勸導,希望顛地等人主動交出鴉片。同時,他也不斷向林大人陳情,說尚有大數與走私鴉片無關人員在商館內,希望能允許這些人出來。出於人道,更怕鬧出人命,伍秉鑒也鬥膽建議林大人允許他派人送進去少量飲食,以使顛地等人能得以茍延殘喘。林大人經過左右權衡,還是答應了他。之後,伍秉鑒又奔走在廣州城內以自己多年積攢下來的好名聲和影響力,呼籲百姓上繳煙膏煙槍,並要他們積極舉報煙販。顛地等人見中方態度如此堅決,知道對抗下去也只是徒勞,最終不得不將19187箱和2119袋(一袋相當於一箱)的鴉片悉數交出,並在具‘永不再來’甘結後,被驅逐出境。與此同時,廣州城內外的民間繳煙也已完畢,據記載:“拘捕吸毒者、煙販1600人,收繳煙膏461526兩、煙槍42741桿、煙鍋212口。”

道光十九年四月二十二日(1839年6月3日),虎門銷煙,震驚世界。

於此同時,顛地和義律寫給外交大臣巴麥尊的密函也正在趕往英吉利國的路上,一場侵掠戰爭正在醞釀。

那個福布斯來到伍家大院,給幹爹伍秉鑒鄭重地磕上了三個響頭,然後帶著伍秉鑒借給他的五十萬銀元回咪唎堅投資密歇根中央鐵路、柏林頓和密蘇裏河鐵路去了。咪唎堅人或許也不會知道,日後成為他們眼中鐵路大王的福布斯,是在中國人伍秉鑒的關心和幫助下成長起來的。

三年後。

道光二十二年(1842)。

深秋。

午後。

“元薇,你不是應詔去江寧府(南京)協助朝廷與英吉利人談判去了嗎?怎麽回來的這麽快?”躺在病榻上的伍秉鑒詫異地問。

元薇垂手而立,“爹,等我到江寧時,談判已經結束了,欽差大臣耆英和英吉利人璞鼎查簽訂了‘江寧條約’。我見沒什麽事,也就趕回來了。”

“咳,咳。”

伍秉鑒聽後努力地坐了起來,碧珠連忙去給他背後墊了一個枕頭,“裏面是個什麽章程?”

“條款較多,其中我認為比較重要的條款有以下幾條:朝廷‘恩準英吉利人帶同所屬家眷,寄居大清沿海之廣州、福州、廈門、寧波、上海等五處港口,貿易通商無礙’;從今以後朝廷允許‘凡有英商等赴各該口貿易者,勿論與何商交易,均聽其便’;還有,朝廷向英吉利國賠款2100萬銀元,分四年交納,倘未能按期交足,則每年百元要加利息5銀元……”

伍秉鑒閉著眼睛聽著,眼角流下了渾濁的眼淚,他擺了擺手,示意不想再聽了,“碧珠,從賬房上支出一百萬兩銀子遣人送到布政使司,就說這是咱家在這賠款上的盡的一點力。”

“東家,在過去的三年裏,咱家捐火炮、捐戰船,雇傭勞力修築堡壘,支援軍餉,累計拿出的銀子已是近一百三十萬兩,又在‘廣州和約’後為當時賠款捐銀一百一十萬兩,這又要往外拿......”碧珠欲言又止,拿出手帕將伍秉鑒的淚水拭去。

“我個人名下還有多少銀兩?”伍秉鑒用微弱的聲音問。

碧珠輕聲答道:“二千六百萬兩。”

元薇在一旁說道:“爹,安娜姑姑在十五年前說您是世界首富,前幾天,她來信說您現在仍然是世界首富,咪唎堅人現在最有錢的人不過只有800萬銀元。她在信中也極力邀請您去咪唎堅安度晚年,說那裏的生活十分愜意。並說您手撕波士頓商人賴恩七萬西元期票的那件事,在咪唎堅國內已廣泛流傳了幾十年,您的慷慨與大度打動了幾代咪唎堅人,如果咱家搬去咪唎堅做生意,不用多長時間生意就會相當興隆……”

伍秉鑒搖了搖頭,苦笑了一下,“這四十幾年了,安娜每隔幾年就勸我移民去咪唎堅,還說讓我去競選國會議員……我從來都沒有動過心,哪兒好,也不如自己的家好。至於什麽大清首富,什麽世界首富,這些堅瓠無竅的虛浮名號,包括撕毀期票那件事,我從來都沒有在意過。君子愛財,取之有道,對國對家、對人對事,都做到俯仰無悔、問心無愧,也就行了。”恍惚間,他的神色黯淡下來,感慨地說道:“只是有了這個‘江寧條約’,十三行也就算是到頭了。”

元薇忙安慰說:“爹,十三行沒了,是天災,也算是人禍,兒子勸您不必為此傷懷。以咱家與洋商及內地散商這麽多年的合作和信譽,加上‘怡和行’這塊響當當的金字招牌,生意繼續維持下去是沒有問題的。再說,就是撒手不做,咱家幾輩子吃穿也都是不愁的。”

伍秉鑒感覺坐得累了,讓元薇扶他下了床。

“咱尋常百姓怎麽著都是能活,有間房住,有口飯吃,有件衣穿,就可以度日,也可以滿足。可這麽大個國家向外賠這些款項可怎麽辦?‘廣州合約’600萬銀元,這‘江寧合約’又來了個2100萬,要知道,朝廷每年進項也才只有四千萬兩白銀不到,這四千萬兩聽著數目是不小,可要是再去除各項人吃馬餵的支出,實際到最後根本剩不下什麽。”

伍秉鑒停下腳步,望著門外,“林大人三年前和我說過,當今皇上登基時戶部賬面上有2700萬兩銀子,經過近二十年的積攢,好不容易才攢到了3300萬的數目。可這三年對抗侵掠下來,至此怕是已所剩無幾了。”

元薇和碧珠對視了一眼,都沒有接話。

這時,有下人來報,說有英吉利的新任駐廣州領事前來拜訪。

“不見!有事讓他去行號裏面說。”

“爹……”

伍秉鑒一擺手,“國仇,即為家恨。他英吉利用鴉片荼毒摧殘我國人身體,致使我國數以千萬計白銀大量外流,又倚仗船堅炮利窮兵黷武犯我國土,又恃強逞兇勒索敲詐我所謂巨額‘賠款’,這樣的人與潑皮無賴封豕長蛇無異,不屑與之為伍,更不配進我伍家大門!”

碧珠勸說:“東家,雖說如此,可咱這生意以後還要做,元薇以後還要和他們打交道……”

“生意可以照做,但朋友不交,彼此之間不存任何私情,一是一,二是二,與他英吉利人楚河漢界一定要分得涇渭分明。這不是我心胸狹隘,而是咱家做生意的底線和原則。有國才有家,國大而家小,國與國是仇敵,‘家’與‘家’自然是冤家。”

伍秉鑒沈吟了一下,繼續說道:“我想好了,把我名下的那二千六百萬兩白銀全部捐給國家吧,朝廷可以用這筆錢去建造更堅固的戰船,購置威力更大的火炮,修築更加堅固的堡壘,以禦外辱。”

碧珠和元薇聽了都是愕然。

元薇急了,可他也知道,只有碧珠的話父親才能聽得進去,他連忙向碧珠求助,“姑,您看看這事……”

碧珠忙接話道:“東家,這可是個天大的事,一定要慎重。這是你一輩子辛辛苦苦打下來的一片江山,不說是真金白銀,那也是一生凝結的心血。這麽一大筆財富,如果就這麽輕易都捐獻出去,有一天要是後悔了,可說什麽都來不及了!再說,咱伍家瓜瓞綿綿人丁興旺,人這一輩子也無非就是盼望能創業垂統父析子荷,垂裕後昆而福孫蔭子,你這麽做,於情於理都是說不通,日後也讓子孫無法理解——不是不可以捐,咱可以少捐,沒有必要、更沒有理由全捐,你說是不是這個道理?”

“我沒有老糊塗,也不是一時任性,這是我這三年來時常在考慮的問題。那英吉利人見到霸道侵掠可以不勞而獲攫取巨大利益,那就會像抽了煙土一樣上癮,你這次把他打發走了,他下次找個由頭再來,如此反覆下來,我們國家將變得積重而難返。碧珠,你剛才說到‘江山’,皮之不存毛將焉附,沒有國家的大江山,何談咱百姓的小江山?若是一日都被那英吉利人掠了去,還莫不如先讓這些銀子去派上用場來得痛快。說到子孫,我認為林大人說過一段話非常有道理,‘子若強於我,要錢有何用,賢而多財,則損其志;子若不如我,留錢有何用,愚而多財,益增其過。’這話說得透辟,也是超脫。兒孫自有兒孫福,莫為兒孫作牛馬,想當年我接手‘怡和行’時,不只是白手起家,而是負債經營,那時困難處境真是不堪回首……”說到最後,伍秉鑒好像親不自禁地陷入了對往事的回憶之中,那是一段青春激蕩的歲月。

緘默不言。

廳子裏也隨之沈寂了下來。

秋風蕭瑟,吹得梧桐樹也在沙沙作響,有幾片黃葉簌簌飄落。

“爹,我陪您和姑姑出去走一走。”

伍秉鑒輕輕地點了點頭,“那就帶我們去黃埔碼頭再看看吧。”

(全書完)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