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人頭呀
關燈
小
中
大
馬嵬坡事件中的楊貴妃到底是被絞死還是另有其他結局?圍繞這個問題,學術界數十位學者在龍標虎頭山唐代古墓開掘現場召開了現場會。其實現在這個問題的答案已經不用懷疑了,召開這個現場會,不過是讓學術界有一個明確的統一的認識。
首先是國家文物局負責人做了重要講話。他說:
“各位先生們、女士們,大家好!今天我們舉辦這個現場會,目的只有一個:讓大家親眼看看我們在學術界爭論了一千多年的那個問題的主人公——楊貴妃娘娘!”
一陣熱烈的掌聲響起。
“當然,我們要看的,還有一個連在一起的人物——唐玄宗,這位一千二百多年以前的皇帝爺。”
又是一陣熱烈的掌聲。
“各位先生們、女士們,也許有人會懷疑,這唐玄宗和楊貴妃是真的嗎?我可以肯定地對他說:是真的,絕對是真的!”
領導一邊說話一邊舉著兩本書:“也許有些朋友想問一問我:‘你有證據嗎?’,我說,這就是證據!最有力的證據!”領導把手中的兩本書的書名大聲念道:“這一本是《唐玄宗隱居龍標》,這一本是《唐代五溪文化的繁榮》,兩本書的署名都是李隆基。李隆基是誰?誰都知道,他就是唐玄宗的真實姓名。”
領導說到這裏,大家紛紛議論開了。
“靜一靜!大家靜一靜!最後我還有一點想告訴大家。這兩本書是不是這次開掘出來的?不是!說起這兩本書的來歷,還有很長的一段故事。為了節約時間,我也只能給大家簡單地說一個大概。”
說到這裏,領導又提了一個問題:
“你們知道鹹豐年間這裏發生過一件什麽事嗎?你們當然不知道。但是龍標李家巷子的老人知道,鹹豐年間,就是在這個地方,發生了一起盜墓事件。這兩本書就是那一次盜出來的。”
在場的絕大多數人都聽得滿頭霧水:怎麽一百多年前就盜了出來,如今才知道呢?又是怎樣知道的呢?又聽領導繼續說:
“要說這兩本書的發現,我們還得感謝那兩位盜墓的人,為什麽這麽說呢?道理很簡單:沒有那兩位盜墓的人,今天我們就不會得到這兩本書,也許永遠也得不到!”領導提高聲音說道。
“可是……”有一個人想提問,又忍住了話頭。
“我知道你要問什麽。這兩本書盜出來以後到哪裏去了?這位朋友是問這個吧?其實我正要向大家說這個問題。我這麽說吧,這兩本書好比一個女兒,一出生就被賣到很遠的地方去了,後來在那很遠的地方生兒育女。一百多年過去了,現在我們的女兒又回娘家來了。”領導說到這裏,惹來一場哄堂大笑。
“當然,這只是一個笑話。大家知道,鹹豐年間,在湘西辰州府有西方傳教士傳教,當時那傳教士是英國人。一天,有兩個年輕人找到傳教士,說有兩本書要賣給他。那位英國傳教士倒認得漢字,一下看出那兩本書是唐玄宗寫的,於是那傳教士用四百兩黃金買下了那兩本書。至於後來的事,你們只要看看這兩本書後面的《後記》就明白了。”
下面一片竊竊私語,都要求領導把那篇《後記》念念。領導只得把那《後記》念了一遍,然後說:
“不過我們還要感謝舊金山唐人街的一位姓唐的華僑朋友。”
“舊金山朋友?”
“對,那位朋友姓唐,唐先生。正是這位唐先生花了一百二十萬英鎊的巨款把這兩本書從英吉利王國的一位侯爵手裏買了下來。這唐先生懷著一顆赤子之心,把這兩本書從舊金山送到我們手裏。”
大家都為唐先生的愛國熱情所感動,一片竊竊私語。
“下面由學者們做學術發言。”領導向大家深深地一鞠躬:謝謝各位!
首先發言的是一位專門研究楊貴妃的專家馬先生。他說:
“關於楊貴妃的死,最普遍也是最正統的說法是,楊貴妃在馬嵬坡被玄宗皇帝親自賜死,並且是用一匹白綾絞死了。從馬嵬坡當時的情景來看,楊貴妃確實必死無疑。當時玄宗皇帝為了穩定軍心,用犧牲自己心愛的妃子來換取大唐天下,這種做法自然合乎情理。但是細心的讀者從許許多多互相矛盾的史料以及許許多多當時的文學作品可以發現,關於楊貴妃死在馬嵬坡的說法存在著許多疑點,甚至可以說根本說不過去。
大家想想,堂堂大唐天子,能保不住自己深愛的妃子嗎?即使玄宗皇帝在沒有辦法的情況下開了口,那些身邊的一大群文臣武將就想不出一個辦法,把貴妃娘娘藏起來嗎?當然,樣子還是要做一做的,在那個時代,願意代主子犧牲生命的下人(比如侍女、丫環之類)大有人在。結果,事情果然像我們分析的那樣,楊貴妃的貼身丫鬟珠兒做了貴妃娘娘的替身,代主赴死了。這件事我們的玄宗皇帝還耿耿於懷,到龍標隱居後還寫過一首詩讚頌了這位巾幗豪傑,你們可以來翻翻《唐玄宗隱居龍標》這本書。由於鄙人被珠兒的英雄豪氣所感動,那首詩本人還能背下來:
‘惜哉美珠兒,豪氣勝須眉。代主赴死日,玉顏留馬嵬。白綾當汗巾,不聞血腥味。今日對天笑,留得千秋媚。’
其實,大詩人白居易的《長恨歌》裏面有兩句:‘馬嵬坡上泥土中,不見玉顏空死處。’你們想想,這不是明顯告訴了我們,那座埋葬楊貴妃的墳墓是假的嗎?”
馬先生雖然提出了問題,卻並沒有說出問題的答案,也許是故意拋磚引玉吧,只聽得他說:
“關於楊貴妃究竟去向如何,下面我們聽一聽有關人士的發言,雖然我們現在已經明明知道了她的最終去向,但是過去學術界的混亂還得澄清。”
接著發言的是一位來自四川的蜀女士。蜀女士首先引用了陳鴻的《長恨歌傳》裏的幾句話:“……上知不免,而不忍見其死,反袂掩面,使牽而去之。倉皇展轉,竟就絕於尺組之下。”然後說:
“這裏的‘使人牽之而去’是什麽意思呢?其實你們只要仔細琢磨一下就會明白,這句話就是說楊貴妃被使者拉著藏匿到某個秘密地方了。但是後來楊貴妃到哪裏去了呢?有人說是到巴蜀的老家去了,她的老家在離CD不遠的都江堰附近,這種說法想來也頗有道理。我們都知道,唐玄宗後來到巴蜀CD避難。這麽想起來就容易使人恍然大悟,原來楊貴妃早就跟皇上有約定,往後他們可以經常在楊貴妃的老家相會。
善於聯想的人由此就想到一個更深層的意思,白居易的《長恨歌》裏說玄宗皇帝在蓬萊仙境看到了楊貴妃並且跟她相會了,奇怪的是楊貴妃的巴蜀老家(順便說一下,楊貴妃的出生地在桂南的容州,但是她的童年時代是跟著在巴蜀做官的老爹度過的,所以巴蜀可以說是楊貴妃的第二故鄉)附近剛好有一座山叫著太蓬山,那太蓬山風景秀麗,早就是道家高人修道的聖地,當地人都把那太蓬山說成蓬萊仙境。把這些現象聯系起來,就容易使人相信下面的故事:
當地人傳說,馬嵬坡事變後,楊貴妃喬裝打扮,在一個侍女和一名太監的陪同下,翻秦嶺,過巴中,最後終於來到太蓬山。太蓬山上的一位有道高士見楊貴妃非尋常民女,立即收留了三位不速之客。在道觀道士們的同情和保護下,他們在道觀內住了下來。楊貴妃早年曾與道教關系密切,對太蓬山早就有向往之心。所以他們在這裏倒也過得比較舒心。
後來玄宗皇帝到了巴蜀CD他按照楊貴妃原先告訴他的地址尋找,但是哪裏找得到呢?忽然他想起楊貴妃曾信奉道教,莫非她住進了某所道觀?他這麽一想,立即找遍了CD周圍的所有道觀,結果在太蓬山上的道觀內找到了。
楊貴妃怎麽會走到太蓬山呢?原來還有一個來歷:楊貴妃酷愛吃荔枝,唐玄宗專門開辟了一條荔枝路,每年荔枝成熟季節,玄宗皇帝都要派快馬以最快的速度給楊貴妃采購新鮮荔枝,而這條路就路過太蓬山,出差的人常常說起太蓬山,所以楊貴妃知道那地方。
傳說楊貴妃就是在這裏避難,度過她的淒苦晚年,死後葬在山下一個村子後面的山坡上。為什麽她要埋葬到那個村子的後面呢?原來那個村子的人姓李,當地人叫“李家村”,玄宗皇帝也姓李,楊貴妃覺得她是李家的人,所以她要埋葬在李家的風水地。
現在那座墳墓被當地的村民稱作是“仙女墳”,意思是墓中埋葬的是美人。楊貴妃死後,山下的村子改名為“楊家村”。各位看官如果認為鄙人是胡亂編造,你們可以去那地方親眼看看。”蜀女士說到這裏,作出一副讓大家討論討論的架勢。但是她很快就結束了大家的議論:
“但是不管怎麽說,唐代古墓在龍標的出土,證實了它是前人的一種猜想。那座‘仙女墳’裏面躺著的不是楊貴妃,也許是另外一個姓楊的美人。”
唐先生插言說:“關於仙女墳這個問題,《唐玄宗隱居龍標》這本書裏已經說得很清楚,仙女墳埋葬的是珠兒,就是在馬嵬坡替楊貴妃死去的楊貴妃的貼身侍女珠兒。”
接下來發言的是來自廣西的榮女士。
榮女士說:“楊貴妃在馬嵬坡事變中,情急之下,當時權傾朝野的大太監高力士派一位公公帶著楊貴妃和兩位隨身侍女喬裝打扮,偷偷溜出軍營,經長途奔波,到達楊貴妃的出生地桂南容州。高力士也是容州人,跟楊貴妃是老鄉,在唐玄宗楊貴妃高力士三人之間有一種特殊的關系,你們能認為高力士會眼睜睜看著楊貴妃被絞死嗎?這簡直不可思議!所以這種說法也非常有力。到了容州,誰還能管得著呢?所以楊貴妃的後半生在她的出生地容州度過是不值得懷疑的,但是,這畢竟還是人們的一種猜測。如果楊貴妃的後半生在容州度過,一定會留下一些生活方面的細節,遺憾的是,這方面的資料一點兒也沒有。現在終於有了一個確切的定論,這種說法也就不必去認真考證了。”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
首先是國家文物局負責人做了重要講話。他說:
“各位先生們、女士們,大家好!今天我們舉辦這個現場會,目的只有一個:讓大家親眼看看我們在學術界爭論了一千多年的那個問題的主人公——楊貴妃娘娘!”
一陣熱烈的掌聲響起。
“當然,我們要看的,還有一個連在一起的人物——唐玄宗,這位一千二百多年以前的皇帝爺。”
又是一陣熱烈的掌聲。
“各位先生們、女士們,也許有人會懷疑,這唐玄宗和楊貴妃是真的嗎?我可以肯定地對他說:是真的,絕對是真的!”
領導一邊說話一邊舉著兩本書:“也許有些朋友想問一問我:‘你有證據嗎?’,我說,這就是證據!最有力的證據!”領導把手中的兩本書的書名大聲念道:“這一本是《唐玄宗隱居龍標》,這一本是《唐代五溪文化的繁榮》,兩本書的署名都是李隆基。李隆基是誰?誰都知道,他就是唐玄宗的真實姓名。”
領導說到這裏,大家紛紛議論開了。
“靜一靜!大家靜一靜!最後我還有一點想告訴大家。這兩本書是不是這次開掘出來的?不是!說起這兩本書的來歷,還有很長的一段故事。為了節約時間,我也只能給大家簡單地說一個大概。”
說到這裏,領導又提了一個問題:
“你們知道鹹豐年間這裏發生過一件什麽事嗎?你們當然不知道。但是龍標李家巷子的老人知道,鹹豐年間,就是在這個地方,發生了一起盜墓事件。這兩本書就是那一次盜出來的。”
在場的絕大多數人都聽得滿頭霧水:怎麽一百多年前就盜了出來,如今才知道呢?又是怎樣知道的呢?又聽領導繼續說:
“要說這兩本書的發現,我們還得感謝那兩位盜墓的人,為什麽這麽說呢?道理很簡單:沒有那兩位盜墓的人,今天我們就不會得到這兩本書,也許永遠也得不到!”領導提高聲音說道。
“可是……”有一個人想提問,又忍住了話頭。
“我知道你要問什麽。這兩本書盜出來以後到哪裏去了?這位朋友是問這個吧?其實我正要向大家說這個問題。我這麽說吧,這兩本書好比一個女兒,一出生就被賣到很遠的地方去了,後來在那很遠的地方生兒育女。一百多年過去了,現在我們的女兒又回娘家來了。”領導說到這裏,惹來一場哄堂大笑。
“當然,這只是一個笑話。大家知道,鹹豐年間,在湘西辰州府有西方傳教士傳教,當時那傳教士是英國人。一天,有兩個年輕人找到傳教士,說有兩本書要賣給他。那位英國傳教士倒認得漢字,一下看出那兩本書是唐玄宗寫的,於是那傳教士用四百兩黃金買下了那兩本書。至於後來的事,你們只要看看這兩本書後面的《後記》就明白了。”
下面一片竊竊私語,都要求領導把那篇《後記》念念。領導只得把那《後記》念了一遍,然後說:
“不過我們還要感謝舊金山唐人街的一位姓唐的華僑朋友。”
“舊金山朋友?”
“對,那位朋友姓唐,唐先生。正是這位唐先生花了一百二十萬英鎊的巨款把這兩本書從英吉利王國的一位侯爵手裏買了下來。這唐先生懷著一顆赤子之心,把這兩本書從舊金山送到我們手裏。”
大家都為唐先生的愛國熱情所感動,一片竊竊私語。
“下面由學者們做學術發言。”領導向大家深深地一鞠躬:謝謝各位!
首先發言的是一位專門研究楊貴妃的專家馬先生。他說:
“關於楊貴妃的死,最普遍也是最正統的說法是,楊貴妃在馬嵬坡被玄宗皇帝親自賜死,並且是用一匹白綾絞死了。從馬嵬坡當時的情景來看,楊貴妃確實必死無疑。當時玄宗皇帝為了穩定軍心,用犧牲自己心愛的妃子來換取大唐天下,這種做法自然合乎情理。但是細心的讀者從許許多多互相矛盾的史料以及許許多多當時的文學作品可以發現,關於楊貴妃死在馬嵬坡的說法存在著許多疑點,甚至可以說根本說不過去。
大家想想,堂堂大唐天子,能保不住自己深愛的妃子嗎?即使玄宗皇帝在沒有辦法的情況下開了口,那些身邊的一大群文臣武將就想不出一個辦法,把貴妃娘娘藏起來嗎?當然,樣子還是要做一做的,在那個時代,願意代主子犧牲生命的下人(比如侍女、丫環之類)大有人在。結果,事情果然像我們分析的那樣,楊貴妃的貼身丫鬟珠兒做了貴妃娘娘的替身,代主赴死了。這件事我們的玄宗皇帝還耿耿於懷,到龍標隱居後還寫過一首詩讚頌了這位巾幗豪傑,你們可以來翻翻《唐玄宗隱居龍標》這本書。由於鄙人被珠兒的英雄豪氣所感動,那首詩本人還能背下來:
‘惜哉美珠兒,豪氣勝須眉。代主赴死日,玉顏留馬嵬。白綾當汗巾,不聞血腥味。今日對天笑,留得千秋媚。’
其實,大詩人白居易的《長恨歌》裏面有兩句:‘馬嵬坡上泥土中,不見玉顏空死處。’你們想想,這不是明顯告訴了我們,那座埋葬楊貴妃的墳墓是假的嗎?”
馬先生雖然提出了問題,卻並沒有說出問題的答案,也許是故意拋磚引玉吧,只聽得他說:
“關於楊貴妃究竟去向如何,下面我們聽一聽有關人士的發言,雖然我們現在已經明明知道了她的最終去向,但是過去學術界的混亂還得澄清。”
接著發言的是一位來自四川的蜀女士。蜀女士首先引用了陳鴻的《長恨歌傳》裏的幾句話:“……上知不免,而不忍見其死,反袂掩面,使牽而去之。倉皇展轉,竟就絕於尺組之下。”然後說:
“這裏的‘使人牽之而去’是什麽意思呢?其實你們只要仔細琢磨一下就會明白,這句話就是說楊貴妃被使者拉著藏匿到某個秘密地方了。但是後來楊貴妃到哪裏去了呢?有人說是到巴蜀的老家去了,她的老家在離CD不遠的都江堰附近,這種說法想來也頗有道理。我們都知道,唐玄宗後來到巴蜀CD避難。這麽想起來就容易使人恍然大悟,原來楊貴妃早就跟皇上有約定,往後他們可以經常在楊貴妃的老家相會。
善於聯想的人由此就想到一個更深層的意思,白居易的《長恨歌》裏說玄宗皇帝在蓬萊仙境看到了楊貴妃並且跟她相會了,奇怪的是楊貴妃的巴蜀老家(順便說一下,楊貴妃的出生地在桂南的容州,但是她的童年時代是跟著在巴蜀做官的老爹度過的,所以巴蜀可以說是楊貴妃的第二故鄉)附近剛好有一座山叫著太蓬山,那太蓬山風景秀麗,早就是道家高人修道的聖地,當地人都把那太蓬山說成蓬萊仙境。把這些現象聯系起來,就容易使人相信下面的故事:
當地人傳說,馬嵬坡事變後,楊貴妃喬裝打扮,在一個侍女和一名太監的陪同下,翻秦嶺,過巴中,最後終於來到太蓬山。太蓬山上的一位有道高士見楊貴妃非尋常民女,立即收留了三位不速之客。在道觀道士們的同情和保護下,他們在道觀內住了下來。楊貴妃早年曾與道教關系密切,對太蓬山早就有向往之心。所以他們在這裏倒也過得比較舒心。
後來玄宗皇帝到了巴蜀CD他按照楊貴妃原先告訴他的地址尋找,但是哪裏找得到呢?忽然他想起楊貴妃曾信奉道教,莫非她住進了某所道觀?他這麽一想,立即找遍了CD周圍的所有道觀,結果在太蓬山上的道觀內找到了。
楊貴妃怎麽會走到太蓬山呢?原來還有一個來歷:楊貴妃酷愛吃荔枝,唐玄宗專門開辟了一條荔枝路,每年荔枝成熟季節,玄宗皇帝都要派快馬以最快的速度給楊貴妃采購新鮮荔枝,而這條路就路過太蓬山,出差的人常常說起太蓬山,所以楊貴妃知道那地方。
傳說楊貴妃就是在這裏避難,度過她的淒苦晚年,死後葬在山下一個村子後面的山坡上。為什麽她要埋葬到那個村子的後面呢?原來那個村子的人姓李,當地人叫“李家村”,玄宗皇帝也姓李,楊貴妃覺得她是李家的人,所以她要埋葬在李家的風水地。
現在那座墳墓被當地的村民稱作是“仙女墳”,意思是墓中埋葬的是美人。楊貴妃死後,山下的村子改名為“楊家村”。各位看官如果認為鄙人是胡亂編造,你們可以去那地方親眼看看。”蜀女士說到這裏,作出一副讓大家討論討論的架勢。但是她很快就結束了大家的議論:
“但是不管怎麽說,唐代古墓在龍標的出土,證實了它是前人的一種猜想。那座‘仙女墳’裏面躺著的不是楊貴妃,也許是另外一個姓楊的美人。”
唐先生插言說:“關於仙女墳這個問題,《唐玄宗隱居龍標》這本書裏已經說得很清楚,仙女墳埋葬的是珠兒,就是在馬嵬坡替楊貴妃死去的楊貴妃的貼身侍女珠兒。”
接下來發言的是來自廣西的榮女士。
榮女士說:“楊貴妃在馬嵬坡事變中,情急之下,當時權傾朝野的大太監高力士派一位公公帶著楊貴妃和兩位隨身侍女喬裝打扮,偷偷溜出軍營,經長途奔波,到達楊貴妃的出生地桂南容州。高力士也是容州人,跟楊貴妃是老鄉,在唐玄宗楊貴妃高力士三人之間有一種特殊的關系,你們能認為高力士會眼睜睜看著楊貴妃被絞死嗎?這簡直不可思議!所以這種說法也非常有力。到了容州,誰還能管得著呢?所以楊貴妃的後半生在她的出生地容州度過是不值得懷疑的,但是,這畢竟還是人們的一種猜測。如果楊貴妃的後半生在容州度過,一定會留下一些生活方面的細節,遺憾的是,這方面的資料一點兒也沒有。現在終於有了一個確切的定論,這種說法也就不必去認真考證了。”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