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王耽美小說網

第591章 孔子為何推韶樂

關燈
說起韶樂,琴師的話就多了起來。

他雖然沒有親眼見過舜帝時期的社會風貌是什麽樣子,可他從韶樂中感覺出來了,那是一個和諧、有序、寧靜、自由的社會。

根據古籍上講,那個時候的人們,並不認為勞動可恥,也並不認為勞動很累。相反!還想著勞動,勞動就跟游戲一樣,可以消磨時間,還可以從中得到樂趣。

據說舜帝時期的人,就跟現代的孩子、青少年、年青人玩游戲一樣,對勞動是很癡迷的。鉆研農業和各行各業的技術,創造生活。

那個時候的人,沒有“專利”意識,也沒有商業意識,發明創造出來的成果,都是共享的,並以此為榮。

那個時候的人,不過度勞累,只做本分的事,盡力而為。不像後世的人,沒日沒夜地勞作,造成猝死。人們的勞動限度:滿足賦稅需要和自身生活需要之後,略有積餘,就知足了。

那個時候的賦稅不重,舜帝和他的大臣以及下面的地方官員,都不追求奢華生活,過大家一樣地生活。所以!人民是沒有多少賦稅的。

舜帝收取的賦稅,一小部分用於官員的俸祿,一大部分用於公共建設。正是因為這樣,收取的賦稅都用於地方公共建設了,所以!子民們都願意上繳賦稅。並且!還以不上繳賦稅為可恥。

根本不像後世社會,沈重的賦稅壓迫得子民日夜不停地勞作,都無法完成任務。為了完成賦稅,只得自己省吃儉用。最後!一切都是為了賦稅而活。當其中的一部分人活下去了,他們就想著法子來逃避了。因此!社會就混亂了起來。

既然勞動不能養活自己,還不如不勞動了。因此!就有了犯罪的開始。為了活下去,人們不得不想著各種辦法。生活的內容豐富了,社會也因此而覆雜和混亂了。

舜帝時期,官員不奢侈,無需征那麽多賦稅。人人都勞動,社會上沒有多少需要別人來養活的閑人。因而!大家都是閑人。閑得沒事,大家就聚在一邊,一邊奏樂,一邊跳舞。

想想那個生活,是多麽地美好!

在現代社會中的某些大山中的少數民族,他們的生活,也有些像舜帝時期的生活。人們沒有太多的奢求,簡單生活。節日的時候,大家在一起歡歌笑語。晚上的時候,跳著篝火舞。

那樣地生活,是多麽地美好!

人生!不就是為了活著嗎?何必那麽折騰呢?

想想古籍上的記載,想想韶樂的意境,想想現在的生活現狀,琴師說著說著就哭了起來。

在他的感染下,孔子也是淚流滿面。

琴師的琴音一變,又變得哀怨起來。同樣是韶樂的音律、韻律,結果!樂由心生,琴聲就變得哀怨了起來。

“鏘!”

突然!琴師的琴弦又斷了!

“鏘!鏘!鏘……”

接連幾聲,所有的琴弦幾乎在同時都斷了!

琴師放聲大哭。

“嗚呼!哀哉!嗚嗚嗚……”

“蒼天啊!這到底是怎麽了!嗚嗚嗚……”孔子也一樣,放聲大哭。

真的!悲天憫人!

屋內!兩人放聲大哭!屋外!眾人都急得搓手跺腳。

“先生!先生!先生!……”

幾個聽琴者實在是坐不住了,站在門外朝著裏面低聲地喚著。

兩人哭了好一會兒,才止住哭。相視一眼後,搖頭苦笑著。然後!又是嗚咽幾聲。

“孔子!乃高某知己也!”琴師平靜如常,招呼道。

“得遇先生!孔丘之幸也!”孔子拱手道。

“孔子禮也!高麽!樂也!”琴師道。

“禮樂相輔,天下治也!”孔子道。

“然也!然也!”琴師答道。轉而!臉色一變,嘆道:“可當今之世,又有幾人,能懂禮樂之重要呢?除了你我之外,還有幾人?嗚呼!……”

“禮乃行為規範,樂乃精神情操,沒有禮樂,世道必亂矣!”

“然也!”琴師應道:“可當今之世,世人多考慮的是自己,哪裏管他人。世人只顧自己享受,而不顧他人死活,世道不亂才怪。要知道!別人不是傻子!你這樣待人,別人也這樣待你!如此反覆,世道更亂。

可當今之世,當今天下諸侯君王和世襲貴族他們,有幾人認清到了這一點?他們中的大多數,只看到眼前,只看到自己的眼前,而根本沒有看到未來……”

“是啊!是啊!”孔子應道:“當今天下諸侯君王和世襲貴族當中,應該有人認識到了。可是?太多地人沒有認識到,單單憑借他們幾人,是成不了氣候的……”

孔子就把老子的那一套理論搬了出來。

用現代語言來講,就是:當今的社會意識形態已經形成,社會潮流就這樣了。單單靠幾個有識之士,幾個清醒的智者呼籲、踐行,是無法阻擋歷史的車輪的。

真的!少數智者在歷史的進程面前,猶如螳臂擋車。

琴師與孔子兩人,一直談到深夜,飯都沒有吃,也不覺得餓。

談完韶樂,又談舜帝時期的社會和現代社會,把兩個時期的社會進行比較。然後!談禮與樂,再談如何治理社會。

兩人有那種相見恨晚的感覺,不知不覺間,天亮了。

洗漱之後,兩人吃了簡易早餐,並沒有去休息,接著的話題,繼續談。

之前!孔子是講“禮”的。現在!在琴師的解讀下,他又講起了樂。

孔子的“禮樂”,是從這個時候開始的。

禮和樂,是社會規範的需要。而仁和義,是為了迎合社會管理的需要而進行的修身、修煉。

經過與琴師的深談,孔子為自己的理論定下了一個框架。要想拯救社會,必須先修身,必須先正己,再正人!必須以身作則,做世人的榜樣。然後!用禮來規範世人的行為,用樂來陶冶世人的情操……

經過幾天幾夜的長談,兩人成為至交。之後!孔子跟隨琴師學樂,琴師跟隨孔子學禮,兩人成為良師益友,忘年之交。

時間不覺過去三個多月,孔子都不知道日子是怎麽過去的。甚至!都不知道自己吃了什麽?由衷地讚嘆:“不圖為樂至於斯!”、“學之,三月不知肉味。”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