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四十九章 閻應元
關燈
小
中
大
有一句俗語叫做“江山易改,本性難移”,有一句更俗的話叫做“狗改不了吃屎”。逃跑,再逃跑,不斷的逃跑,這種臨陣脫逃已經深入到劉良佐等前明軍的骨髓,並不因變換了主子而發生本質的變化。
不管是原來在遼西對陣後金兵,還是被調入關內剿滅流民軍,乃至最後作為江北四鎮之一,每遇強敵、稍有挫折,劉良佐都會帶著手下親兵不戰而逃。遇強則逃已經成為了他的本能反應,在這二十來年的紛亂中,朝廷無數的猛將先後隕落,或亡與建奴,或死於流賊,可也有左良玉、劉良佐、劉澤清之流,不僅沒有隕落,反而活得異常滋潤,官是越做越大。吃了多年的朝廷俸祿,身為朝廷重將,可是當清兵南下時,卻一個個搖身一變,變換了陣營,對著昔日的同袍、同族百姓舉起了屠刀。可這樣的人再怎麽變,也改變不了其內心怯懦的本性。
當遭遇到劉肇基屬下炮兵的鏈彈攻擊時,短時間內就有近百騎兵死在鏈彈之下,這種程度的傷亡嚇破了劉良佐屬下騎兵的膽魄,也使得他們喪失了取勝的信心。當他們大敗而回時,根本顧不得觀看江陰城下戰場的局勢,一個個本能的繼續狂逃。
劉良佐雖然有心整理一下隊列,奈何他屬下的騎兵個個只顧著逃兵,在如雷的馬蹄聲中他的話語連身邊的親兵都聽不清,於是乎被挾裹著從江陰城外倉皇往南逃去,根本顧不得理會城下的幾千步兵。也許在劉良佐心中,既然自己都逃了,屬下理所當然的會追隨自己的腳步,根本不需要再發出撤退的命令吧。
是的,此時已經不需要他再發出撤退的命令,看到主力騎兵不顧而去,不論是正在圍攻沙千裏部的綠營步兵,還是正在追擊鄉兵即將破城的清兵,紛紛停止下進攻的步伐,轉過身去,向他們的主帥一樣瀟灑的逃走了,揮一揮手在身後留下一片塵土。
看到進攻的綠營兵就這退去,不論是力戰虛脫的沙千裏部,還是潰散中的陳明遇屬下鄉兵,無不長出口氣,或噗通坐在地上,或倚在城墻上,臉上都露出了劫後餘生的表情。
按說此時正是追擊的最佳時刻,可是沙千裏部殘餘的士兵不足五百人,幾乎人人帶傷,根本沒有力氣追擊,而陳明遇屬下的鄉兵?還是算了,把潰散的他們從新聚集就需要好大的功夫,還是把希望寄托在即將抵達的劉肇基部主力身上吧。
劉肇基部來的很快,由於擔心沙千裏部的安危,劉肇基不停的督促著士兵們加快行軍速度。當來到江陰城下,看到坐在護城河邊休息的沙千裏部時,劉肇基不由得長出口氣。
其實劉肇基和沙千裏的關系很不融洽,主要是沙千裏年輕氣盛,根本瞧不起半路加入卻位居其上的劉肇基,經常在軍議時頂撞劉肇基,沒奈何,劉肇基便把沙千裏發配到江陰城中。可是再怎麽不喜歡沙千裏,劉肇基也不敢任由沙千裏被綠營兵消滅,畢竟沙千裏是都督任思齊身邊的老人,深受任思齊的喜愛。看到沙千裏無恙,劉肇基的心才算放了下來。
看到崇明軍主力前來,陳明遇命令周瑞瓏、邵康公等將領重整鄉兵隊伍,自己急忙出城迎接劉肇基。二人相見,寒暄過後,陳明遇極力邀請劉肇基帶兵進入江陰,甘願把指揮權讓給劉肇基,從此劉肇基就是江陰的最高統帥。
劉肇基微微一笑,拒絕了陳明遇的提議,言說要追擊逃走劉良佐部,並攻略常州。劉肇基並未入城,率領屬下主力向南追擊而去,把殘破的沙千裏營留下休整。
經過剛剛的大敗,陳明遇知道自己根本沒有領兵之才,便重新想起智勇雙全的前典史閻應元來。於是趁著清軍撤去,陳明遇親自前往閻應元隱居的祝塘,拜會閻應元。對陳明遇的邀請,閻應元慨然答應了下來,聚鄉中少年六百餘人,並帶著全家來到了江陰城。
到達江陰之後,陳明遇力排眾議,推舉閻應元為江陰統帥。閻應元接管權力之後,立刻開始布置城防,首先派人詳查城中青壯人數,挑選年輕力壯者組成鄉兵,得鄉兵三萬餘人。然後分派人手,三萬鄉兵分班上城防守,每個垛口固定十個士兵,按時換班。由武舉人王公略守東門,崇明軍營正沙千裏守北門,陳明遇守西門,應元自任守南門,其他將領周瑞瓏、邵康公各自負責一段城墻。委任訓導馮厚敦為總管,在許用等諸生的協助下負責全城糧餉軍械後勤事宜。
嚴格盤查城內人等,查出以顧元泌為首的細作數十人,悉數殺之。
在閻應元的指揮下,江陰城一切變得井井有條,軍民們爆發出極大的抗清熱情。
沙千裏部因為損失慘重被留在江陰休整。這支崇明軍和清兵苦戰的情形看在所有江陰百姓的眼中,對於這支英勇的軍隊江陰軍民都心生敬慕,無數的城中少年湧到北門要求加入崇明軍。
手下死傷慘重自然需要重新擴充,沙千裏從報名的少年中,,挑選出孔武有力者五百餘人納入軍中,一營的千人編制重新完整。對這些新加入的少年,沙千裏提出了一個要求,就是必須把家人搬到崇明島。
對於這些人的疑問,沙千裏是這樣解釋的,加入崇明軍後肯定會和清兵連續大戰,傷亡在所難免,若是家人搬到崇明,則不論受傷還是戰死,家人都會受到撫恤,會受到崇明官府的供養。
這個理由很牽強,很多人心中很是猶豫,畢竟崇明是座荒島,自然比不上江陰的繁華。但也有人有感於江陰的戰亂,把家人搬到崇明自然可以免去自己的後顧之憂。
沙千裏只肯接納願意把家搬到崇明的這種做法,看在有心人的眼中則又生出其他想法。
“也許崇明那位越國公根本不認為江陰能夠守住!”閻應元如此對陳明遇道,“或者他根本沒打算派兵死守江陰,要不為何劉肇基將軍怎麽也不肯入江陰城,只留了幾百人協助防守。”
“那可怎麽辦?若是崇明軍不肯竭力助咱們守城,憑借咱們一城之力,無論如何也抵抗不了清兵啊!”陳明遇擔憂的說道。此時時間已經到了七月,各地舉義被鎮壓的消息陸續傳來,據說越國公任思齊也已經帶兵從嘉定退回了崇明。蘇州嘉定松江,各地的舉義紛紛被鎮壓,也許很快清兵就會全力前來攻打江陰,僅靠劉肇基部幾千士兵以及這座江陰城能擋住幾十萬清兵的攻擊嗎?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
不管是原來在遼西對陣後金兵,還是被調入關內剿滅流民軍,乃至最後作為江北四鎮之一,每遇強敵、稍有挫折,劉良佐都會帶著手下親兵不戰而逃。遇強則逃已經成為了他的本能反應,在這二十來年的紛亂中,朝廷無數的猛將先後隕落,或亡與建奴,或死於流賊,可也有左良玉、劉良佐、劉澤清之流,不僅沒有隕落,反而活得異常滋潤,官是越做越大。吃了多年的朝廷俸祿,身為朝廷重將,可是當清兵南下時,卻一個個搖身一變,變換了陣營,對著昔日的同袍、同族百姓舉起了屠刀。可這樣的人再怎麽變,也改變不了其內心怯懦的本性。
當遭遇到劉肇基屬下炮兵的鏈彈攻擊時,短時間內就有近百騎兵死在鏈彈之下,這種程度的傷亡嚇破了劉良佐屬下騎兵的膽魄,也使得他們喪失了取勝的信心。當他們大敗而回時,根本顧不得觀看江陰城下戰場的局勢,一個個本能的繼續狂逃。
劉良佐雖然有心整理一下隊列,奈何他屬下的騎兵個個只顧著逃兵,在如雷的馬蹄聲中他的話語連身邊的親兵都聽不清,於是乎被挾裹著從江陰城外倉皇往南逃去,根本顧不得理會城下的幾千步兵。也許在劉良佐心中,既然自己都逃了,屬下理所當然的會追隨自己的腳步,根本不需要再發出撤退的命令吧。
是的,此時已經不需要他再發出撤退的命令,看到主力騎兵不顧而去,不論是正在圍攻沙千裏部的綠營步兵,還是正在追擊鄉兵即將破城的清兵,紛紛停止下進攻的步伐,轉過身去,向他們的主帥一樣瀟灑的逃走了,揮一揮手在身後留下一片塵土。
看到進攻的綠營兵就這退去,不論是力戰虛脫的沙千裏部,還是潰散中的陳明遇屬下鄉兵,無不長出口氣,或噗通坐在地上,或倚在城墻上,臉上都露出了劫後餘生的表情。
按說此時正是追擊的最佳時刻,可是沙千裏部殘餘的士兵不足五百人,幾乎人人帶傷,根本沒有力氣追擊,而陳明遇屬下的鄉兵?還是算了,把潰散的他們從新聚集就需要好大的功夫,還是把希望寄托在即將抵達的劉肇基部主力身上吧。
劉肇基部來的很快,由於擔心沙千裏部的安危,劉肇基不停的督促著士兵們加快行軍速度。當來到江陰城下,看到坐在護城河邊休息的沙千裏部時,劉肇基不由得長出口氣。
其實劉肇基和沙千裏的關系很不融洽,主要是沙千裏年輕氣盛,根本瞧不起半路加入卻位居其上的劉肇基,經常在軍議時頂撞劉肇基,沒奈何,劉肇基便把沙千裏發配到江陰城中。可是再怎麽不喜歡沙千裏,劉肇基也不敢任由沙千裏被綠營兵消滅,畢竟沙千裏是都督任思齊身邊的老人,深受任思齊的喜愛。看到沙千裏無恙,劉肇基的心才算放了下來。
看到崇明軍主力前來,陳明遇命令周瑞瓏、邵康公等將領重整鄉兵隊伍,自己急忙出城迎接劉肇基。二人相見,寒暄過後,陳明遇極力邀請劉肇基帶兵進入江陰,甘願把指揮權讓給劉肇基,從此劉肇基就是江陰的最高統帥。
劉肇基微微一笑,拒絕了陳明遇的提議,言說要追擊逃走劉良佐部,並攻略常州。劉肇基並未入城,率領屬下主力向南追擊而去,把殘破的沙千裏營留下休整。
經過剛剛的大敗,陳明遇知道自己根本沒有領兵之才,便重新想起智勇雙全的前典史閻應元來。於是趁著清軍撤去,陳明遇親自前往閻應元隱居的祝塘,拜會閻應元。對陳明遇的邀請,閻應元慨然答應了下來,聚鄉中少年六百餘人,並帶著全家來到了江陰城。
到達江陰之後,陳明遇力排眾議,推舉閻應元為江陰統帥。閻應元接管權力之後,立刻開始布置城防,首先派人詳查城中青壯人數,挑選年輕力壯者組成鄉兵,得鄉兵三萬餘人。然後分派人手,三萬鄉兵分班上城防守,每個垛口固定十個士兵,按時換班。由武舉人王公略守東門,崇明軍營正沙千裏守北門,陳明遇守西門,應元自任守南門,其他將領周瑞瓏、邵康公各自負責一段城墻。委任訓導馮厚敦為總管,在許用等諸生的協助下負責全城糧餉軍械後勤事宜。
嚴格盤查城內人等,查出以顧元泌為首的細作數十人,悉數殺之。
在閻應元的指揮下,江陰城一切變得井井有條,軍民們爆發出極大的抗清熱情。
沙千裏部因為損失慘重被留在江陰休整。這支崇明軍和清兵苦戰的情形看在所有江陰百姓的眼中,對於這支英勇的軍隊江陰軍民都心生敬慕,無數的城中少年湧到北門要求加入崇明軍。
手下死傷慘重自然需要重新擴充,沙千裏從報名的少年中,,挑選出孔武有力者五百餘人納入軍中,一營的千人編制重新完整。對這些新加入的少年,沙千裏提出了一個要求,就是必須把家人搬到崇明島。
對於這些人的疑問,沙千裏是這樣解釋的,加入崇明軍後肯定會和清兵連續大戰,傷亡在所難免,若是家人搬到崇明,則不論受傷還是戰死,家人都會受到撫恤,會受到崇明官府的供養。
這個理由很牽強,很多人心中很是猶豫,畢竟崇明是座荒島,自然比不上江陰的繁華。但也有人有感於江陰的戰亂,把家人搬到崇明自然可以免去自己的後顧之憂。
沙千裏只肯接納願意把家搬到崇明的這種做法,看在有心人的眼中則又生出其他想法。
“也許崇明那位越國公根本不認為江陰能夠守住!”閻應元如此對陳明遇道,“或者他根本沒打算派兵死守江陰,要不為何劉肇基將軍怎麽也不肯入江陰城,只留了幾百人協助防守。”
“那可怎麽辦?若是崇明軍不肯竭力助咱們守城,憑借咱們一城之力,無論如何也抵抗不了清兵啊!”陳明遇擔憂的說道。此時時間已經到了七月,各地舉義被鎮壓的消息陸續傳來,據說越國公任思齊也已經帶兵從嘉定退回了崇明。蘇州嘉定松江,各地的舉義紛紛被鎮壓,也許很快清兵就會全力前來攻打江陰,僅靠劉肇基部幾千士兵以及這座江陰城能擋住幾十萬清兵的攻擊嗎?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