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一章 哪兒來的大軍
關燈
小
中
大
帶兵挺進中原的,卻不是戎王筮。而是戎筮的將軍與兄弟們。其中一個兄弟,名號為蝶。人稱蝶侯。
戎境為諸侯分封制。最大的頭目為戎王,其下有諸君、侯、爵。紛亂得了不得,中原也沒什麽人有心思去弄明白他們的全套體系。這個蝶侯,人也不知跟紅顏薄命的蝶笑花有什麽關系。
除非蝶笑花特意暴露身份,否則崔珩沒有機會得知他搖身一變,成了西戎的蝶侯。
蝶笑花是故意把自己部分身份信息透露給崔珩的,卻又沒有說得很明白。
沒關系,崔珩自以為已經看得很明白了:這恐怕就為了一個女子:林代。
如果西戎起兵,就是為了林代……崔珩其實一點都不能怪他們。
崔珩自己是個明君,不會為了一個女子影響國家大局。但他不能怪邊陲小國的野蠻人昏了頭幹出糊塗事。
想想在樹林裏邊曾為他唱出一曲龍王曲的優伶、再想想水榭中與他侃侃而談的少女,崔珩覺得他們在相貌上確實絕配。
但崔珩仍然不能相信那個失憶的“蝶笑花”,就是率兵入侵中原的“蝶侯”。他寧願相信背後別有內情,譬如雙生子什麽的……總之他覺得他見過的那個優伶,沒有殺伐之氣、沒有王霸之氣,就只是個優伶而已。
其實是蝶笑花演技太好。而崔珩不願意相信誰能瞞過他的眼睛,寧肯找些別的“隱情”。好罷!這些都不重要。
重要的是,在蝶笑花刻意透露的情報下,崔珩不得不確認:西戎軍隊中有一個舉足輕重的“蝶侯”,跟鹽幫密切相關、甚至有可能就是鹽幫背後的首腦。而他跟林代有過共事、心生愛慕。朝廷抓了林代。他就一怒起兵。
這樣一來,崔珩對林代就非常慎重了,不敢納入後宮、也不敢放人,只能先晾著。
崔珩不知道戰事會怎麽走、不確定西戎會如何瘋狂、難以預計以後他需要怎麽利用林代,他就只好先養著林代,以防萬一。
萬一如果……中原不能再打,而需要議和……
並不是說他覺得中原打不過小小西戎!只是。他也知道民生多艱。去年水災已經夠傷筋動骨。北胡戰事又耗去中原大量人力物力,最重要的是中原人心已經即傷且倦,恐怕經不起西戎這邊的長期拖耗。和談或許不失為一個好選擇。
如果蝶笑花擺明了此時就要林代。崔珩估計又要端起架子來了。首先是他作為中原帝王的自尊心,不允許他對一個西戎小侯予取予求,尤其事涉他自己也喜歡的一個女人。其次,怎麽也得談判一下、要個好價錢不是?蝶笑花如果催得越急。崔珩越可以端起來賣。
所以蝶笑花現在也不可以急。雙方陷入膠著。
崔珩仍然在詢問北方回防的可能性。畢竟能打個勝戰的話,又比和談要好。林代留得下來的話。比送出去好。
大臣們計較:北胡倒真是不要緊了。多虧謝雲劍先前那場大捷,摧毀了他們的主力。接下去北方一片淒冷,進入艱苦的冬季。他們沒什麽力量能跟中原叫板了。
崔珩現在考慮的,就是該調哪一個回防:雲劍還是餘秋山?
餘秋山是老將軍。留在那邊,大部分人比較放心。但正因為他年紀大了,似乎也應該讓他回一回中原。不便老讓他留在那兒。然而回防西線,似乎也不能稱為對他的照顧與獎勵。
雲劍年輕。缺乏經驗,他一個人在邊防的話,又是不是撐得住呢?會否容易出岔子?是不是讓他回來沖殺西戎,反而更合理?
朝廷這種疑慮,也是理所當然的。而雲劍自接謝小橫的信後,已經使了些手腕,確保餘老將軍回防,則他自己撐在北邊。
人算不如天算。他們是這樣計謀著,偏偏謝老太太熬過了夏暑,卻在這秋涼時節過世了。
誠如謝小橫所言,她還不如吃好喝好,享受最後的人生樂趣。
她的葬禮,非常隆重。停靈的時間,從七七四十九天起算。一邊喪訊報往北邊去,看京城的雲舟、邊防線上的雲劍能不能回來奔喪。
雲舟與雲劍接到喪信,就分別向京城上表,訊問能否回家鄉奔喪。他們一個作為駐外大將、一個是朝廷命婦,哪怕親爹媽、獨養兒子死了,也非得拿到朝廷的恩準,才能回鄉。
雲劍也不想在這時候回鄉奔喪,但身為孝子賢孫,他沒法子,就算硬裝,也要裝出要奔喪的樣子,否則他的仕途也玩兒完了。畢竟現在的主流觀點是,先當孝子、才能做忠臣。不孝,就會不忠。哪個皇帝肯用個不忠不孝的呢?何況還是武將?這不是給自己找死嘛!
從這個角度來說,武將們拼著表現自己的憨厚、孝順,也就不足為怪了。
再說,雲劍對謝老太太,也真有依依眷戀之情。他從沒想到謝老太太說走就走,這樣早、這樣匆忙。他是真的哀痛。上表中的陳詞,不是假的。
“殘月鋪白,孤窗凝靜,血氈無異蘆席,金甲同乎麻衣。”這一句,宛映千古。
雲舟的恩準來得快。本來她接到謝老太太的兇訊就比雲劍早。她都獲準起身赴錦城了,雲劍那兒才收到謝老太太的兇訊。
雲劍上表請求奔喪的時候,心裏也知道,朝廷決定他和餘老將軍誰走誰留的命令,也該下了。不會真等他上表才決定。
餘秋山覺得肯定是雲劍回去,他自己繼續在前線留守。因為他在前線已經留了太久太久了。真的要邊關很平定的時候才能獲恩準回中原爽爽。現在明顯不是那種時候。他都已經不指望了。
雲劍去拜訪他。他以為是要走的小兄弟來跟他道別。他準備了些東西叫雲劍捎回去。不光是他自己的,更是他身邊的那些老兵們的。
雲劍卻給他看那張上表的後半部分。
原來雲劍在前半部分雖然表達了對祖母的深切哀悼。後文卻說了餘老將軍常年領兵在邊關的悲壯:“他今已慣,這一身衣錦夜行看。”以及所有的老兵們“宛轉成灰,霏微離骨,有一聲嗟。”問其究竟,“非為標高不同世,實因志險欲舍身。”
餘秋山看到這裏,鼻子微酸。
雲劍最後一段才是高朝:然而大陵總不能任老兵們“式微式微不歸耶,燈火睡些些”。因此雲劍志願效古人負棺從軍。若朝廷讓他領新軍們在此,換餘老將軍與老兵們回中原,他慨然接受,因他們都還年輕、為國報效的志氣正高,縱死在邊疆、馬鞍裹屍還也是不妨的,須知“我薄情游子,此生視死如家。”
餘秋山的老淚終於盈眶。
他一雙粗厚的手,緊緊握住雲劍剛健有力的雙手。這是一個老兵能允許自己表現出來的最激越的情感流露。他對雲劍道:“不論如何,我等感你盛情!”
這個時候,餘秋山仍然領兵回中原的會是雲劍。
誰知老天可能抱歉自己這麽快收回了謝老太太,於是又出了另一個事情彌補一下:出大災了。
那時候有一個姑娘乘著馬車,跟著商隊,正從中原往北疆走,臨近未城附近,忽聽一片喧嘩,真可怕!就好像天邊忽然起了一陣烏雲,那烏雲分千萬片,片片互相磨擦,壓著大地打雷。雷聲就有這麽可怕。又好像海邊沖來大浪,遠看仿佛一線,近了則是比山還高的水墻,直壓過來,骨肉化為糜粉!浪聲也就有這麽可怕。
這喧嘩聲還遠,隨行的最有經驗的人就已經變色:“快跑!”
“怎麽了?”嚇壞了的其他人們問他。
“流寇。”這人已經逃遠了,只來得及擲下一句話。
他只想得到這個解釋。
但他也想不出怎麽會有這麽多流寇突然出現。
路不平整,馬車實在跑不快。車上的姑娘發現“流寇”中的第一撥人已經趕上了他們,都是逃難的本地居民,腿腳好,路徑熟,翻山躥林的,能發揮出猴子般的靈巧動作,背上都背著逃難的包袱,口裏慘呼:“打來了打來了!”
問誰打來了?卻也說不清。
車上的姑娘就跳下了車,似乎聽到有人叫她的名字“宛留”。她擡頭,卻看不見那個世上最英俊可靠的男人。應該只是她耳鳴。
正亂著,一匹馬又傷了蹄子,宛留等人行路速度越發慢了,再後頭一撥人又追上來,也是難民,這次說得清楚些了,是外頭人打進來。大軍!漫山遍野跟螞蟻似的。至於問哪兒來的大軍?有說北胡的、有說西戎的、也有說自己人造反的,不一而足。
這麽多人逃難,自然有互相推搡的、有彼此踐踏的、有趁機發財的、有心煩鬧事的、有不見了親人放嗓子呼喊的,亂成一團。又有些富裕的,也駕車。這路本窄,本擠作一堆。
宛留與同路人已經擠散,仿佛身處惡夢,又聽一波喧嘩聲,更近、更響、更可怕。仿佛是利刀砍進骨頭、斧子劈進柴結!
這次真是大軍追過來了!
身邊眾難民被嚇得,忙著踢打推擠奔擁沖竄——有人寧肯踩著同胞的身體也要讓自己多往前一步,有人則把自己珍視的人高舉過自己的頭頂。L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
戎境為諸侯分封制。最大的頭目為戎王,其下有諸君、侯、爵。紛亂得了不得,中原也沒什麽人有心思去弄明白他們的全套體系。這個蝶侯,人也不知跟紅顏薄命的蝶笑花有什麽關系。
除非蝶笑花特意暴露身份,否則崔珩沒有機會得知他搖身一變,成了西戎的蝶侯。
蝶笑花是故意把自己部分身份信息透露給崔珩的,卻又沒有說得很明白。
沒關系,崔珩自以為已經看得很明白了:這恐怕就為了一個女子:林代。
如果西戎起兵,就是為了林代……崔珩其實一點都不能怪他們。
崔珩自己是個明君,不會為了一個女子影響國家大局。但他不能怪邊陲小國的野蠻人昏了頭幹出糊塗事。
想想在樹林裏邊曾為他唱出一曲龍王曲的優伶、再想想水榭中與他侃侃而談的少女,崔珩覺得他們在相貌上確實絕配。
但崔珩仍然不能相信那個失憶的“蝶笑花”,就是率兵入侵中原的“蝶侯”。他寧願相信背後別有內情,譬如雙生子什麽的……總之他覺得他見過的那個優伶,沒有殺伐之氣、沒有王霸之氣,就只是個優伶而已。
其實是蝶笑花演技太好。而崔珩不願意相信誰能瞞過他的眼睛,寧肯找些別的“隱情”。好罷!這些都不重要。
重要的是,在蝶笑花刻意透露的情報下,崔珩不得不確認:西戎軍隊中有一個舉足輕重的“蝶侯”,跟鹽幫密切相關、甚至有可能就是鹽幫背後的首腦。而他跟林代有過共事、心生愛慕。朝廷抓了林代。他就一怒起兵。
這樣一來,崔珩對林代就非常慎重了,不敢納入後宮、也不敢放人,只能先晾著。
崔珩不知道戰事會怎麽走、不確定西戎會如何瘋狂、難以預計以後他需要怎麽利用林代,他就只好先養著林代,以防萬一。
萬一如果……中原不能再打,而需要議和……
並不是說他覺得中原打不過小小西戎!只是。他也知道民生多艱。去年水災已經夠傷筋動骨。北胡戰事又耗去中原大量人力物力,最重要的是中原人心已經即傷且倦,恐怕經不起西戎這邊的長期拖耗。和談或許不失為一個好選擇。
如果蝶笑花擺明了此時就要林代。崔珩估計又要端起架子來了。首先是他作為中原帝王的自尊心,不允許他對一個西戎小侯予取予求,尤其事涉他自己也喜歡的一個女人。其次,怎麽也得談判一下、要個好價錢不是?蝶笑花如果催得越急。崔珩越可以端起來賣。
所以蝶笑花現在也不可以急。雙方陷入膠著。
崔珩仍然在詢問北方回防的可能性。畢竟能打個勝戰的話,又比和談要好。林代留得下來的話。比送出去好。
大臣們計較:北胡倒真是不要緊了。多虧謝雲劍先前那場大捷,摧毀了他們的主力。接下去北方一片淒冷,進入艱苦的冬季。他們沒什麽力量能跟中原叫板了。
崔珩現在考慮的,就是該調哪一個回防:雲劍還是餘秋山?
餘秋山是老將軍。留在那邊,大部分人比較放心。但正因為他年紀大了,似乎也應該讓他回一回中原。不便老讓他留在那兒。然而回防西線,似乎也不能稱為對他的照顧與獎勵。
雲劍年輕。缺乏經驗,他一個人在邊防的話,又是不是撐得住呢?會否容易出岔子?是不是讓他回來沖殺西戎,反而更合理?
朝廷這種疑慮,也是理所當然的。而雲劍自接謝小橫的信後,已經使了些手腕,確保餘老將軍回防,則他自己撐在北邊。
人算不如天算。他們是這樣計謀著,偏偏謝老太太熬過了夏暑,卻在這秋涼時節過世了。
誠如謝小橫所言,她還不如吃好喝好,享受最後的人生樂趣。
她的葬禮,非常隆重。停靈的時間,從七七四十九天起算。一邊喪訊報往北邊去,看京城的雲舟、邊防線上的雲劍能不能回來奔喪。
雲舟與雲劍接到喪信,就分別向京城上表,訊問能否回家鄉奔喪。他們一個作為駐外大將、一個是朝廷命婦,哪怕親爹媽、獨養兒子死了,也非得拿到朝廷的恩準,才能回鄉。
雲劍也不想在這時候回鄉奔喪,但身為孝子賢孫,他沒法子,就算硬裝,也要裝出要奔喪的樣子,否則他的仕途也玩兒完了。畢竟現在的主流觀點是,先當孝子、才能做忠臣。不孝,就會不忠。哪個皇帝肯用個不忠不孝的呢?何況還是武將?這不是給自己找死嘛!
從這個角度來說,武將們拼著表現自己的憨厚、孝順,也就不足為怪了。
再說,雲劍對謝老太太,也真有依依眷戀之情。他從沒想到謝老太太說走就走,這樣早、這樣匆忙。他是真的哀痛。上表中的陳詞,不是假的。
“殘月鋪白,孤窗凝靜,血氈無異蘆席,金甲同乎麻衣。”這一句,宛映千古。
雲舟的恩準來得快。本來她接到謝老太太的兇訊就比雲劍早。她都獲準起身赴錦城了,雲劍那兒才收到謝老太太的兇訊。
雲劍上表請求奔喪的時候,心裏也知道,朝廷決定他和餘老將軍誰走誰留的命令,也該下了。不會真等他上表才決定。
餘秋山覺得肯定是雲劍回去,他自己繼續在前線留守。因為他在前線已經留了太久太久了。真的要邊關很平定的時候才能獲恩準回中原爽爽。現在明顯不是那種時候。他都已經不指望了。
雲劍去拜訪他。他以為是要走的小兄弟來跟他道別。他準備了些東西叫雲劍捎回去。不光是他自己的,更是他身邊的那些老兵們的。
雲劍卻給他看那張上表的後半部分。
原來雲劍在前半部分雖然表達了對祖母的深切哀悼。後文卻說了餘老將軍常年領兵在邊關的悲壯:“他今已慣,這一身衣錦夜行看。”以及所有的老兵們“宛轉成灰,霏微離骨,有一聲嗟。”問其究竟,“非為標高不同世,實因志險欲舍身。”
餘秋山看到這裏,鼻子微酸。
雲劍最後一段才是高朝:然而大陵總不能任老兵們“式微式微不歸耶,燈火睡些些”。因此雲劍志願效古人負棺從軍。若朝廷讓他領新軍們在此,換餘老將軍與老兵們回中原,他慨然接受,因他們都還年輕、為國報效的志氣正高,縱死在邊疆、馬鞍裹屍還也是不妨的,須知“我薄情游子,此生視死如家。”
餘秋山的老淚終於盈眶。
他一雙粗厚的手,緊緊握住雲劍剛健有力的雙手。這是一個老兵能允許自己表現出來的最激越的情感流露。他對雲劍道:“不論如何,我等感你盛情!”
這個時候,餘秋山仍然領兵回中原的會是雲劍。
誰知老天可能抱歉自己這麽快收回了謝老太太,於是又出了另一個事情彌補一下:出大災了。
那時候有一個姑娘乘著馬車,跟著商隊,正從中原往北疆走,臨近未城附近,忽聽一片喧嘩,真可怕!就好像天邊忽然起了一陣烏雲,那烏雲分千萬片,片片互相磨擦,壓著大地打雷。雷聲就有這麽可怕。又好像海邊沖來大浪,遠看仿佛一線,近了則是比山還高的水墻,直壓過來,骨肉化為糜粉!浪聲也就有這麽可怕。
這喧嘩聲還遠,隨行的最有經驗的人就已經變色:“快跑!”
“怎麽了?”嚇壞了的其他人們問他。
“流寇。”這人已經逃遠了,只來得及擲下一句話。
他只想得到這個解釋。
但他也想不出怎麽會有這麽多流寇突然出現。
路不平整,馬車實在跑不快。車上的姑娘發現“流寇”中的第一撥人已經趕上了他們,都是逃難的本地居民,腿腳好,路徑熟,翻山躥林的,能發揮出猴子般的靈巧動作,背上都背著逃難的包袱,口裏慘呼:“打來了打來了!”
問誰打來了?卻也說不清。
車上的姑娘就跳下了車,似乎聽到有人叫她的名字“宛留”。她擡頭,卻看不見那個世上最英俊可靠的男人。應該只是她耳鳴。
正亂著,一匹馬又傷了蹄子,宛留等人行路速度越發慢了,再後頭一撥人又追上來,也是難民,這次說得清楚些了,是外頭人打進來。大軍!漫山遍野跟螞蟻似的。至於問哪兒來的大軍?有說北胡的、有說西戎的、也有說自己人造反的,不一而足。
這麽多人逃難,自然有互相推搡的、有彼此踐踏的、有趁機發財的、有心煩鬧事的、有不見了親人放嗓子呼喊的,亂成一團。又有些富裕的,也駕車。這路本窄,本擠作一堆。
宛留與同路人已經擠散,仿佛身處惡夢,又聽一波喧嘩聲,更近、更響、更可怕。仿佛是利刀砍進骨頭、斧子劈進柴結!
這次真是大軍追過來了!
身邊眾難民被嚇得,忙著踢打推擠奔擁沖竄——有人寧肯踩著同胞的身體也要讓自己多往前一步,有人則把自己珍視的人高舉過自己的頭頂。L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