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王耽美小說網

第五十九章 心思

關燈
山西地處內陸,地方上口音蕪雜,忻州與定襄縣雖然相差只不過幾十裏之遙,口音卻是迥然不同,而且兩地人幾乎都聽不懂對方的口音。

換句話說,一般人如果不是在忻州和定襄縣呆過的話,他是絕對不可能聽得懂這兩個小地方地方言的。

更為讓人深思的是,張知秋竟然還以一口相當地道的四川話,把早年間被於重慶發配、流落到這裏開飯店的南關賀三激動到痛哭流涕,當眾承諾只要是他吃飯,一律都給打個五折!

從某些方面來說,張知秋這個年輕力壯卻來歷不清、精通多地方言並且還涉嫌刻意使用京師口音的人,在這個特殊地時期出現在忻州這個敏感地區域,就確實是顯得極其地可疑了。

但如今最大的問題是,定襄縣在被蠻族於之前攻破之後,整個縣城內的人口不是被殺、就是被掠走,整個縣城也已毀於一把大火,縣衙的所有文牘、檔案也一概被焚,再也沒有人能夠從官方來核實這個張知秋的身份了!

“這個張知秋滿口的京師口音,要不讓老爺家裏那邊的人幫著查查?”秦天躊躇半晌,終於還是硬著頭皮建議道。

據秦天所知,張克儉正是來自於京師。

“嘿嘿,給個查他的理由!”江無涯冷笑。

張口就說要去京師查案,難道真還把自己當做是昔日地錦衣衛不成——張克儉只是一個小小地邊疆知州,在京師簡直就狗屁不是!

況且,在今上崇禎皇帝當年大發神威地將權宦魏忠賢幹掉的同時,也將已然在大明威風了二百餘年地廠衛給大肆地裁撤掉了。

如今,東廠已經完全成為歷史,而錦衣衛所屬的各大機構中,也只有那些在皇城中站崗放哨、做做人形標本地“大漢將軍”們,還尚且保持著自身完整地編制,其餘的都已經基本是名存實亡了!

其實,所謂地“大漢將軍”,不過是明朝殿廷衛士的稱號,在永樂大帝之前稱之為“天武將軍”、也稱“將軍”,編制為一千五百人,凡朝會及皇帝出巡,便侍從扈行,宿衛則分番輪值。

事實上,雖然也名為錦衣衛,但“大漢將軍”卻是自成體系,基本與錦衣衛的其他部門並無瓜葛,也並不執行其自身任務之外地其他錦衣衛公務。

至於說這些“大漢將軍”們地日常工作,《明太祖實錄》裏對其有如下記載:“……凡早晚朝及宿衛扈駕俱執金瓜,披鐵甲,佩弓矢,冠紅纓鐵盔帽,列侍左右。如大朝會則披金甲、金盔帽,列侍殿庭。”

當然,這些念頭也只是在江無涯地腦海中電光火石般地一閃而過,卻是並未多言。

對於秦天這個並非張克儉嫡系親信地“外人”,許多話是不能和他敞開來說的。

比如說,動用人手辦事是需要花費銀子的,尤其是在京師這種帝王之都,真想要幹點什麽事情,那銀子簡直便如流水一般,又哪裏是秦天和江無涯之流所能決定的。

最主要的是,查張知秋師出無名,而且帶不來任何地利益——最起碼從目下的情形來看是如此,這也才是整個事件中最為關鍵的原因所在。

對於這種沒有利益的事情,是任何組織都不會去幹的。

事實上,哪怕就是證實了張知秋地蠻族奸細身份,對於身為地方官的張克儉來說也並無多少助益,因為這種事情,並不在他的職權範圍之內。

這種查緝造反、肅奸以及偵察、打探敵國情報之類地工作,過去一直都是由東廠和錦衣衛來負責的,而且也一直都卓有成效。

需要指出的是,那些以東廠名義在地方上活動的人員,其實也大多都是來自於錦衣衛地外借人員。

東廠在理論上的正式編制人員,其實只是那些宮裏地太監們,而他們屬下所有擁有國家正式編制地行動人員,卻都是來源於向錦衣衛外借地官兵。

有鑒於此,東廠還曾經擁有大明最為龐大地臨時工隊伍。那些被他們所外聘人地通常都是武林高手,被世人稱之為“番子”,而他們中的首領,則被稱之為“檔頭”。

但在如今,這一切都已經是成為了人們記憶中所不願觸及地噩夢。

“難道小三就這麽白白地死了不成?”秦天的眼睛開始發紅,這不是要悲傷流淚前的那種紅,而是被怒火中燒的眼睛內血管充血後的那種顏色。

“這與這個張知秋有什麽關系嗎?”江無涯卻是不為所動,並且是直接便冷冷地頂了回來——雖然如今大家不得不在一起共同共事,但這並不是說江無涯願意遷就秦天地某些毛病。

作為一個優秀和稱職地幕僚,江無涯其實是非常不喜歡秦天這種野路子出身、目無上下尊卑地手下的,一點兒地規矩都不懂。

小三是死於箭傷地並發癥,大約也就是由傷口發炎和破傷風所引起的毒血癥,這在古代幾乎便是不治之癥。

這種病,其實如果能夠及時地處理外傷的話,基本還是可以避免的;也就是說,小三的死,其實卻是應該歸罪到那個搶走他傷藥地人頭上的。

昔日地雁北一戰,輜重營死掉的人數以千計,而受傷的人更是要數以萬計了,小三身負重傷卻還身懷靈藥,也難怪會被其他地人給搶走。

在那種時刻,一劑上好傷藥所能帶來的,便可是別人或自己地一條性命!

秦天雙拳緊握,額頭青筋墳起,鼻中熱氣直噴。

“此事暫且作罷,這個張知秋似乎與張建東軍中虞候張繼宗有些關系,十八曾經看到他們二人有過非常親密地接觸,或許可以從這方面調查一下。”

眼見秦天十分地不甘,擔心他私自亂來地江無涯暗自長嘆一聲後,終於還是給他透漏了一點消息。

十八在張克儉地體系中,屬於是那種“非官方”身份的人,歸江無涯直管,秦天如今雖然知道了有這麽個人,但卻並不知道是誰,也從來都沒有見過。

據秦天所知,這樣的人應當是還有一些,名分上都是張克儉地家仆,但具體地人,他卻是一個都不認識。

當然,小三除外。

事實上,正是因為小三,昔日地河北保定府大豪、少林寺俗家弟子“擎天掌”秦天,才會投靠了這新任山西布政使司忻州知州地張克儉,並且勉為其難地出任了這個總捕頭一職。

在江湖中,“擎天掌”秦天也算的上是一號人物,若非不是在一年前小三曾經陰差陽錯地救過秦天一命,並且是在他的強烈引薦之下,否則秦天是打死都不會來幹這種賤役的。

身為江湖中人,秦天信奉的是快意恩仇;小三地救命之恩無以為報,他也只好是準備把自己地這條命奉獻給小三地主子了!

但是,他秦天所欠的,終歸還是小三,而不是張克儉!

是以,小三的這個仇,秦天也是一定要報的,無論是誰,都不能阻止……

………………………………偶是快樂地分割線………………………………………………

坐在寬敞、但破敗地州衙後宅書房中,張克儉眉頭緊皺,但卻並不是因為這幢雕敝到連秋風都無法遮擋地官宅。

由於昔日朱元璋極端地痛恨官員地貪腐,在整個有明一朝,官員們所講究和忌諱的,是“富不修衙”。

一般來說,除非這衙門實在是損壞到坍塌、不能住人了,否則無論官衙有多麽地破敗、而衙門裏是多麽地有錢,都是絕對不會去維修官衙的。

從這一方面來說,影視劇中明朝那些富麗堂皇地官衙,除朱元璋時代還勉強說得過去外,以後的就全都是在扯淡了。

自從任職忻州以來,張克儉可謂算得上是一帆風順,在一番雷厲風行地舉措之後,可以說已然是完全地掌控了忻州地全權。

但是,面對這種形勢一片大好地局面,張克儉卻總還是有些心神不寧。

說起來可能有些可笑,讓張克儉感到如此不安地原因,卻正是因為他在這忻州地一切行動,都實在是有些太過於順利了!

事實上,讓張克儉如今感到如此惴惴不安的,卻是一個一直以來都似乎並無什麽特殊之人——忻州州判官,李逸風。

早在宋初,為了加強對地方官的監察和控制,防止知州職權過重,專擅作大,由宋太祖創設了“通判”一職。

從“通判”一職誕生之日起,歷來便都是由皇帝直接委派,輔佐郡政,某種程度上可視為知州副職,但有直接向皇帝報告的權力。

按照規定,知州向下屬發布的命令,必須要有通判一起署名方能生效,“通判”這個名稱,也就是因為這上下公文時均需與知州聯署而來的。

通判的差選,初由朝廷選京官任職,後改由轉運使、制置使及提舉司等監司奏辟。

通判之掌除監州外,凡兵民、錢谷、戶口、賦役、獄訟聽斷之事,皆可裁決,但須與知州通簽文書才可施行。

簡單地說,通判就是兼行政與監察於一身的中央駐地方官吏。

明朝與宋朝的雖然有諸多差異之處,但在通判地職能和職責方面,卻是沒有什麽太大地區別的,只是在大明州一級地政府裏,這個職位則被稱之為“判官”。

在張克儉看來,這個忻州判官李逸風,卻是實在有些太過於“老實”了……

PS:新書期地不到最後一周了,筒子們努力頂俺一把吧,也去首頁露個臉……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