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7章 踏雪而來
關燈
小
中
大
大堂嫂才把喜信告訴朱繡幾日, 程舅舅就打發人來回話說:“老爺的商隊已打聽清楚了,從都中出征安南國的將士們是第一波班師回朝的,如今大約已到魯地,再幾日就要到京。老爺叫姑奶奶放心, 咱們家的大掌櫃是個很妥當的, 大掌櫃傳信回說姑爺安好。”
朱繡問明白了才知道朝廷大勝的消息上個月就八百裏捷報上京, 闔府裏的人都知道, 只是不能確定湛冬是否無恙,因她月份大了,怕她懸心, 湛大就命全家都瞞著。一直到豐臺大營接到戰死的營兵名單子, 鄧繼細細查找過, 確定上頭沒有湛冬, 趕忙送了信給湛大, 二房大堂嫂這才過來告訴朱繡班師的事情。
“族中共有十一個兒郎跟隨冬子下南疆, 戰死了三個, 還有一個落下殘疾的。兒郎們都是好樣的, 不管朝廷怎麽撫恤,咱們家裏還要有個章程。”
朱繡到前頭見湛大。湛大見她已知道, 況且湛冬平安, 不說冬子媳婦, 就是湛大自己, 也是放下一顆半吊著的老心,因又告訴兒媳族裏的事。
“爹是如何想的?我看府上的舊賬,還有族裏的賬目, 這等因公而亡的族人家眷,有三等恤銀:一等的每年二十兩銀子, 二等的十五兩,三等的十兩。這原是很好的,只是列派哪一等卻無細則,也不能保障這銀子真就花用到父母妻兒的身上。”
湛大本只是一說,畢竟兒媳婦是家中主母,因自家是大房,這宗婦的責任也大半會落到她身上,才把這些事提一嘴。並無要她這個時候費心操持的意思。
這會兒倒覺得兒媳婦不愧是和冬子是兩口子,冷不丁的倒常來驚人之語。
因問:“這舊例是你曾祖定下的,幾十年裏族裏都照這麽來的。你覺得不妥?”
朱繡笑道:“並不是不妥,只是再細些豈不更好。我翻族志的時候,曾看到有一戶因欺壓親兄弟留下的孤兒寡母而被出族的,長房將恤銀占為己有,直到這弟媳婦不堪受挫磨尋了短見,才被族裏知曉。還有父母偏心的,把恤銀都攥在手裏,給其他兒孫使,卻叫失父的女孩兒連嫁妝都沒有……雖然族老們都公正處置了,只是家眷們受的苦卻也難補回來。再有,兒媳度量著,族志上記載的事原是鬧出來的,可保不齊還有那默默受罪的。”
朱繡叫春柳回去:“你從書房架子上找一個扁扁的樟木匣子,把裏頭的紙取出來給我。”
覆又稟明湛大:“先時看族志的時候,就有這想頭。本正想尋個時機回明你老人家呢。”
一時春柳覆歸,把一沓紙奉給朱繡。
湛大方才聽她說的話,也覺有理,正思量著如何跟族老們商議。從高姨娘手上接過那些寫滿字紙,笑道:“葫蘆裏賣的什麽藥?”這一看,卻入神了。
原來朱繡把族志中記載的所有領恤銀的丁口都列到一起。歷年來,湛氏族中共有四十六戶受恤,因何受恤,始於哪年,其父母妻兒名姓皆寫在之下,父母高壽卒年,妻子改嫁與否,兒女嫁娶進學皆列的明白。另有親兄弟人數、親侄子侄女人數也作簡單計數。
這些東西,有的是零零散散記錄在族志上的,有的就得翻查族譜,難為冬子媳婦能耐心找出來,還羅列的這麽清楚。湛大先還只讚兒媳婦心細,腦子也好使,可翻到後幾頁時,臉上就沈了下來。
高姨娘和胡姨娘早就被掰正的服帖了,這會兒看湛大的神情,就有些害怕,兩個人悄悄往角落裏挪一挪。
湛大且沒功夫理這倆閑人呢,將前頭的細錄放下,只擎著最後幾頁,手來回抖幾下那紙,嚴肅道:“冬子媳婦,這事非同小可,你沒弄錯?”
朱繡坐在下首,也正色道:“兒媳也怕錯了,核對了好幾遍,還把摘自族志或族譜哪處都記在各頁的背面,以備查對。肯定沒錯!”
湛大一摔那紙,氣道:“好呀,真好!兒郎們為族裏流血用命,給妻小的幾兩銀子都有人眼紅貪墨!”
朱繡便不說話了,依她看來,說旁人貪墨,不如說其老父母偏心更準確。其實細想也能明白,這時候講究“父母在,不分家”,孝順是天大的事,若是誰家的老人犯了左,族裏也很難管。
那些為族中做了貢獻,丟命或殘疾的,許多都是上有老下有小,還有好幾個親兄弟姊妹。一大家子一處兒,族裏給的恤銀都是直接送去他父母手上的。有的人家,老爺子老太太心疼去了的兒子留下的那點子骨血,厚待幾分,原也是應該的,孩子們承了他們父親的遺澤,誰也不能挑剔。可有明理的就有糊塗的,有些老人家自覺得依靠別的兒孫養老,不免偏心別的房頭,若是稍稍偏向也還罷了,孤兒寡母即便苦些也能活下去。
最怕的就是那種心全歪了的老人,尤其是去了的兒子屋裏只有閨女的,那可真是泡到黃連水裏了。受寵的那房只要推出一個兒子來說要過繼給他叔伯,好叫他叔伯在地下能受香火祭拜,這話出來,那留下的閨女一輩子就賠進去了,嫁人不是為她自己或是寡母,反倒是為了堂兄弟的前程作關系。先前說族譜中記載的那個逼死弟媳婦的,就是如此,長房不僅把恤銀貪了,還圈著守寡的兄弟媳婦和小侄女日日作活計,更有甚者,要把小侄女嫁給一個大她三旬孫子都抱上了的老鰥夫。她寡母為這尋了短,才鬧得叫族裏插手。
雖說把長房一家都出了族,可好幾年外頭沒聽到一點風聲,要說沒有上頭的兩位老人參與,誰都不信。只因那家老人兒輩分高,且老邁的沒幾年活頭,族中睜一只眼閉一只眼,不像他們追究。族裏發嫁了那小閨女,那女孩兒也恨上了湛家,朱繡想起大嫂子曾經說過的話,那女子自出嫁後,就與母族斷了聯系,再沒有回來過。
湛大閉了閉眼:四十六戶受恤的,總共有一百零三個子女,其中兒郎六十一人,閨女四十二人。兒郎裏進武學的只有七個,進湛氏蒙學的也只二十人。閨女更了不得,光夭折的,就十一人;其餘三十一人,足有六成十五就外嫁了,婆家更是千奇百怪,連作小的都有兩個。
武學還罷了,那是要花許多銀錢的。只因湛氏子孫多在行伍裏吃飯,才常有人家把孩子送去武學,像湛冬,不僅入過武學,還專門拜了武師傅,這原也得看各家的財力。可這入蒙學的比例就忒低了,要知道湛氏的蒙學可是不要束脩的,族裏的小子們只要願意學,都可以就學,只拋費些筆墨紙硯罷了。湛氏的家塾只啟蒙用,尋常族人大都會把兒孫送去念二三年,好能識的幾個字,行走外頭不至於連個契書都看不懂。
祖輩好幾代下來,湛氏在祖塋附近置下許多的田莊地畝,這是祭祀供給之用,就是日後獲罪敗落了,因歷朝歷代都有這“凡祖塋祭祀產業皆不入官”的規矩,這些祭祀產業並不會被抄走,是一族的根基後路所在。湛氏的家塾就在此處,族地裏每年出息的錢糧,不止能供給族裏放恤、立學、奉養孤寡,還能抽出一筆獎勵上進的年輕兒郎們。每年歲末,更會每家每戶的發幾兩節錢。
況且湛家的族地,都是佃給自家的族人種的,收的租子也比外頭低一成,族地都是上等田,只這一成,就是一筆不小的進賬。是以,湛氏族人,窮苦落魄的極少,每家或多或少都有點家底兒。
可就是有家底兒,六十來個小子只有三分之一的入了族裏的蒙學,其餘都早早討生計去了。兒郎們都這樣,更別提閨女們。這說明什麽,說明族裏每年拿出幾百上千的銀子,養肥了吸血的蛀蟲,卻沒護好這些失怙的可憐孩子。
朱繡指了指最末的那張,只道:“外嫁的女子,族譜上只記載了她們的夫家名姓。這丈夫的年齡、婆家家境,還有是否有嫁妝以及多寡,都是我向大嫂打聽來的。只是些太早了,大嫂也沒聽說過,是向六嬸問的。我整理出來之後,大嫂幫我一一向族裏伯娘嬸母們核實過,能作得準數。”
“兩個給人作小的姑娘,是離得挺遠的一支,是一家子的姊妹。因族裏定下的規矩,這恤銀在其父母亡故、兒女嫁娶之後就不會再給,這家老人早去了的,只有這兩個姑娘跟著叔嬸過活,是以這家把兩個姑娘留的老大,不肯發嫁。裏頭的姐姐二十二,妹子十九歲的時候,族裏修族譜,他們家才急急忙忙打發這兩姊妹出門子。才開始還瞞著說嫁去了她們嬸子娘家,誰知過了幾年,才露出來原來是賣給富戶作小了。大嫂子說因時過境遷,族裏只罰了這家子三年不能佃族裏的地,不能領年節銀子……”
“混賬!這樣黑心狠毒的,就該逐出族裏去!”湛大氣的直運氣:“沒得教壞了族人!”
朱繡搖搖頭,因道:“爹,我原本想著等合適的時機再提。只是這次跟著相公出征的族人三死一傷,若不趁早先擬定了細章程,叫族裏趕前頭按舊例作為起來,豈不是橫生枝節。也叫人不服。”
湛大道:“這戰報上也有錯漏的。我已同族老們說好,等冬子帶著幾個兒郎的骨灰回來,由他親自去磕頭報喪,那時族裏再恤撫其父母家眷。你做的很好,若不是你心細,只怕老子輕易想不到這上頭去……”
湛大說著,沒忍住粗了口。
“依你想,怎麽定細了規矩?”
朱繡見問,說道:“一是要人監管,每月每季每年,都有專人掌管監察之責,並要記錄下來,以備後面查對。這監管的人須得公正嚴明,三四個相互掣肘,一年一輪換,如此周流,方能常保更周全些。二是細定了恤銀和監管的則例。恤銀分作兩份,一份給其父母,一份與其妻兒。給其父母者只隨其父母意思,只要老人家不受逼迫就罷。給其妻兒的,卻要受監管:若其妻二嫁,這銀子需得由族裏監管著,只作養育孩子們的,賬目要清晰,不合理處定然要追究;若其妻意欲守著,也可選擇是否把恤銀存放族裏,咱們族裏養著一屋子的賬房,若要用,只管現向賬房取去,並不多費很多事……三是根據各戶的家境實情,作出劃分恤銀的標準來,父母多病、孩子多的,族裏多給些並不為過。不分嫡支旁支一視同仁就是。四是……”
朱繡說了一通,湛大聽得十分認真。
末了,朱繡笑道:“這是兒媳一點子想頭,粗陋淺顯的很。爹只聽一聽,具體的則例,還需得您和族老們商議。另外我想著,咱們家裏每年也要出一筆銀子給族裏的孤寡老幼,只是這銀錢好給,老人和孩子們卻難以買的到急用合意的物事,反叫外頭的商戶蒙騙。況且多有族人在行伍裏當差的,幾日不能著家也是常事,咱們族人聚居的地方雖然還安全,卻也離城遠些兒,家用的東西,倒得賴著伯娘嫂子們走半日到城裏鎮上去買賣,很是不便利。倒不如借著這回,咱們家拿出一筆錢來,助族中在村子裏開一個南北雜貨鋪子,賣些針頭巴腦、布料棉花之類的,不為利益,只圖個實惠便利。這買賣歸於族中經營,只要監管的好,誠信實在,就是附近的村落也願意去,這麽著,不怕弄不長久。族裏的小子們有那合適的還能練些交際應酬的本事。”省的一個個出去,不是憨實的,就是和自己的那個似的冷著一張臉,個個不善言辭。
湛大分外欣慰,撫掌笑道:“大善!”
湛大心道,兒媳婦心有溝壑,冬子這媳婦娶得好極了。不僅心細有巧思,更難得的是周全分寸。
她先前說的那些細例,雖對族裏好,卻免不了犯了那些藏有歪心人的利益;況且她說的那監管的法子,十分的怕人,不僅能用在恤銀上,族裏一切事物都可套上。若果真弄出這樣一個監察的班子來,憑他是誰,就算是族長,也輕易弄不成鬼兒。這法子出來,對宗族極好,卻也分薄了族長與族老們的權利。冬子媳婦只說恤銀上的監管的事,不提別的族務,是她的分寸;想出這法子,卻又提出自家出銀子為宗族辦個雜貨鋪子,上了緊箍咒又給個甜果子,這是她周全。
湛大心裏得意,就要往外頭去,與族老們商議。
朱繡見公爹的神色,因笑道:“那雜貨鋪子先前的備置,族人們若不嫌棄,兒媳這裏卻有些門路。當日舅舅陪送了我一條商船,那船不大,只能在運河上走,原是舅舅為了叫買南邊時新的東西用的,並不為作買賣。快一年了,我也沒用上,只叫跟著舅舅的商隊罷了。雖盡晃悠了,但從福州到都中一帶,船上的掌船和活計們卻混的極熟了,各地產什麽東西,哪裏便宜實惠都知道些,尤其蘇浙的土棉布、魯地的棉花…都是家常用的。族裏派人跟著活計們走一趟,內裏行情也就盡知了,再不怕進貨的時候被旁人誆騙。“
“等雜貨鋪子開辦起來,還可在旁邊的屋子弄個藥鋪,請兩個老大夫坐診。族老們年紀都大了,難保有個頭疼腦熱的,若是大夫就在家門口兒,就不怕耽誤了,咱們也好放心。”
湛大把那紙揣在懷裏,連道:“好,好,好!”這閨女隨她舅舅,又會看眼色又機變。
恭送公爹出了門,朱繡像公公房裏的兩個姨娘點點頭,扶著秋桂的手仍回後面去。
臺磯下早有嬤嬤們等著,都忙上來,有在前頭引路的,也有兩旁和後面護著的,簇擁著朱繡,慢慢悠悠的走在湛府正中的甬道上。
廳裏胡姨娘遠遠看著,忍不住羨艷道:“看咱們家大奶奶,真真是個金尊玉貴的主兒,多有福氣!一進門子就當家,如今說的話叫老爺聽了,都讚不絕口,只怕再過幾年,族裏的事她也能當三分家了。若是我有她一半的福氣,折壽十年我也願意!”
高氏聽了,冷笑一聲,刺道:“你想這麽著,得不光你爹娘把你疼的像寶貝似的,還得給你生個好使的腦仁子!可你爹娘要是疼你,能把你許給個癆病鬼?你若是有腦子,會說出這樣的話來?也不瞧瞧自個兒,黑老鴰比鳳凰,你配不配和大奶奶比。”
胡姨娘嗤笑:“我是黑老鴰,我認!你比我能好到哪裏去,咱們忘八別笑老鱉,都一樣的人。我早認了命的人,不過是心裏羨慕,嘴上就說出來。你呢,只弄溫柔賢淑的做派,也沒見你得著好呀,還不是一樣都服了軟的。”
高姨娘唾了一口,自己回房去了。胡姨娘甩著帕子,只跟在她後頭踢踢踏踏的走。兩個姨娘被收拾的怕了,早歇了興風作浪的心思。如今一日長兩日短的,竟是她倆個面面相窺的時候最多,漸漸就成了這樣你譏笑我,我諷刺你的做派,偏還從不翻臉,只長日無聊打發時光。
朱繡往回走,秋桂小心攙扶著她,輕聲問:“我記得奶奶當日整理出幾張紙的細例法子,怎麽不奉給老爺看?”
朱繡拍怕她的手,笑道:“你還記得?”
秋桂忙道:“怎麽不記得,奶奶弄這個足費了半個月,所以我才納罕。”
朱繡笑道:“給爹的,都是族志裏或族譜裏記載的,我不過是謄寫到一處兒,歸總了一番。這樣的東西,拿出去,並不要緊。可我自己的想法,在咱們屋裏怎麽塗改怎麽寫都無妨,卻不好拿到族裏去現眼。我是個小輩媳婦,族老們認我是哪一個?公爹問話,我回稟了,這是正理兒,口頭上說幾句跟正兒八經寫成條陳,可是兩碼事。傻丫頭。”
其實依朱繡所想,本來還想提一提恤銀裏分出一份給喪夫的女人們的,可她思量再三,仍是按捺住了。這時候和後世不一樣,在後世,直系親屬也包括締結夫妻關系的人,可在當下,直系指的都是血親。很多人眼裏,奉養翁婆、生育子女的媳婦都是外人。
朱繡心想,自己說‘可讓其妻子選擇是否把恤銀存放在族裏’時,公爹應是覺察自己的意思了,依公爹有些任俠的性子,應是會同意。說到底,這時代對女子忒苛刻了些,若不說這條兒,那‘把恤銀分作兩份,一份給其父母,一份與其妻兒’根本是無用的。只要不分家,小家裏應是無私產的,就算把銀子送到孤兒寡母手裏,只要公婆一句話,還是得原數交上去。可有了這一條,就是說族裏同意這些特殊的小家有自己的私產,這原是她們的丈夫、父親用命換來的,合該如此。
“只怕這法子出來,闔族的女人孩子都感激咱們家呢。”秋桂笑道。
春柳挑起眉心,仰著臉道:“可不止家眷們,就是老少爺們兒,心裏也感恩呢。闔族的男人們,在京郊大營裏當兵的,在衙門當差役的,還有五城兵、西北軍裏的,不知多少呢,都是拼命悍勇的差事,誰能保得住一世平安呢。若是這法子實行下去,就是死了,父母妻兒也不慮著被欺負,全沒了後顧之憂,誰不願意呢。”
秋桂擠眉毛瞪眼睛給她使眼色,春柳還納罕,只道:“你作甚怪樣子?”
秋桂耷拉下眉眼,為春柳時不時沒腦子的行徑哀嘆,這沒救了的。
她倆的眉眼官司,倒看的朱繡一樂,因向秋桂道:“無妨。我信你們大爺的本事。”
春柳這才反應過來,忙呸呸呸的吐口水打嘴,笑道:“我胡說的!”
“菩薩在上,信女又胡說八道,罰信女一個月不吃肉!”
秋桂也道:“大爺和奶奶一世平安!”
朱繡才說了信湛冬的本事,沒幾天就打了嘴。
十一日,天降小雪。湛府正院裏紅梅綻放,開的極美。
朱繡坐在玻璃窗子處,一面看雪裏紅梅,一面向春柳和秋桂道:“一會子雪停了,咱們去折幾只紅梅來插瓶。”
春柳和秋桂相視一眼,都苦著臉瞅她那飽滿如球的大肚子,打定主意今兒不叫奶奶出房門半步。卻因少見朱繡這樣有興致,嘴裏不勸,心裏卻暗暗祈求天公作美,雪千萬別停,若是下的再大些兒,就更好了。
許是兩個丫頭的誠心感動了上天,朱繡等了半個時辰,雪不僅未停,反而越發大起來。朱繡擡首看天,真如鵝毛一般飄飄揚揚,倒叫她想起她過門那日,上花轎的時候雪下的極柔極小,等下了花轎卻變成了綿綿大雪。
正出神,院子外頭突然傳來聲音,朱繡只見漫天大雪裏,有個熟悉又陌生的昂藏身影踏雪而來。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
朱繡問明白了才知道朝廷大勝的消息上個月就八百裏捷報上京, 闔府裏的人都知道, 只是不能確定湛冬是否無恙,因她月份大了,怕她懸心, 湛大就命全家都瞞著。一直到豐臺大營接到戰死的營兵名單子, 鄧繼細細查找過, 確定上頭沒有湛冬, 趕忙送了信給湛大, 二房大堂嫂這才過來告訴朱繡班師的事情。
“族中共有十一個兒郎跟隨冬子下南疆, 戰死了三個, 還有一個落下殘疾的。兒郎們都是好樣的, 不管朝廷怎麽撫恤,咱們家裏還要有個章程。”
朱繡到前頭見湛大。湛大見她已知道, 況且湛冬平安, 不說冬子媳婦, 就是湛大自己, 也是放下一顆半吊著的老心,因又告訴兒媳族裏的事。
“爹是如何想的?我看府上的舊賬,還有族裏的賬目, 這等因公而亡的族人家眷,有三等恤銀:一等的每年二十兩銀子, 二等的十五兩,三等的十兩。這原是很好的,只是列派哪一等卻無細則,也不能保障這銀子真就花用到父母妻兒的身上。”
湛大本只是一說,畢竟兒媳婦是家中主母,因自家是大房,這宗婦的責任也大半會落到她身上,才把這些事提一嘴。並無要她這個時候費心操持的意思。
這會兒倒覺得兒媳婦不愧是和冬子是兩口子,冷不丁的倒常來驚人之語。
因問:“這舊例是你曾祖定下的,幾十年裏族裏都照這麽來的。你覺得不妥?”
朱繡笑道:“並不是不妥,只是再細些豈不更好。我翻族志的時候,曾看到有一戶因欺壓親兄弟留下的孤兒寡母而被出族的,長房將恤銀占為己有,直到這弟媳婦不堪受挫磨尋了短見,才被族裏知曉。還有父母偏心的,把恤銀都攥在手裏,給其他兒孫使,卻叫失父的女孩兒連嫁妝都沒有……雖然族老們都公正處置了,只是家眷們受的苦卻也難補回來。再有,兒媳度量著,族志上記載的事原是鬧出來的,可保不齊還有那默默受罪的。”
朱繡叫春柳回去:“你從書房架子上找一個扁扁的樟木匣子,把裏頭的紙取出來給我。”
覆又稟明湛大:“先時看族志的時候,就有這想頭。本正想尋個時機回明你老人家呢。”
一時春柳覆歸,把一沓紙奉給朱繡。
湛大方才聽她說的話,也覺有理,正思量著如何跟族老們商議。從高姨娘手上接過那些寫滿字紙,笑道:“葫蘆裏賣的什麽藥?”這一看,卻入神了。
原來朱繡把族志中記載的所有領恤銀的丁口都列到一起。歷年來,湛氏族中共有四十六戶受恤,因何受恤,始於哪年,其父母妻兒名姓皆寫在之下,父母高壽卒年,妻子改嫁與否,兒女嫁娶進學皆列的明白。另有親兄弟人數、親侄子侄女人數也作簡單計數。
這些東西,有的是零零散散記錄在族志上的,有的就得翻查族譜,難為冬子媳婦能耐心找出來,還羅列的這麽清楚。湛大先還只讚兒媳婦心細,腦子也好使,可翻到後幾頁時,臉上就沈了下來。
高姨娘和胡姨娘早就被掰正的服帖了,這會兒看湛大的神情,就有些害怕,兩個人悄悄往角落裏挪一挪。
湛大且沒功夫理這倆閑人呢,將前頭的細錄放下,只擎著最後幾頁,手來回抖幾下那紙,嚴肅道:“冬子媳婦,這事非同小可,你沒弄錯?”
朱繡坐在下首,也正色道:“兒媳也怕錯了,核對了好幾遍,還把摘自族志或族譜哪處都記在各頁的背面,以備查對。肯定沒錯!”
湛大一摔那紙,氣道:“好呀,真好!兒郎們為族裏流血用命,給妻小的幾兩銀子都有人眼紅貪墨!”
朱繡便不說話了,依她看來,說旁人貪墨,不如說其老父母偏心更準確。其實細想也能明白,這時候講究“父母在,不分家”,孝順是天大的事,若是誰家的老人犯了左,族裏也很難管。
那些為族中做了貢獻,丟命或殘疾的,許多都是上有老下有小,還有好幾個親兄弟姊妹。一大家子一處兒,族裏給的恤銀都是直接送去他父母手上的。有的人家,老爺子老太太心疼去了的兒子留下的那點子骨血,厚待幾分,原也是應該的,孩子們承了他們父親的遺澤,誰也不能挑剔。可有明理的就有糊塗的,有些老人家自覺得依靠別的兒孫養老,不免偏心別的房頭,若是稍稍偏向也還罷了,孤兒寡母即便苦些也能活下去。
最怕的就是那種心全歪了的老人,尤其是去了的兒子屋裏只有閨女的,那可真是泡到黃連水裏了。受寵的那房只要推出一個兒子來說要過繼給他叔伯,好叫他叔伯在地下能受香火祭拜,這話出來,那留下的閨女一輩子就賠進去了,嫁人不是為她自己或是寡母,反倒是為了堂兄弟的前程作關系。先前說族譜中記載的那個逼死弟媳婦的,就是如此,長房不僅把恤銀貪了,還圈著守寡的兄弟媳婦和小侄女日日作活計,更有甚者,要把小侄女嫁給一個大她三旬孫子都抱上了的老鰥夫。她寡母為這尋了短,才鬧得叫族裏插手。
雖說把長房一家都出了族,可好幾年外頭沒聽到一點風聲,要說沒有上頭的兩位老人參與,誰都不信。只因那家老人兒輩分高,且老邁的沒幾年活頭,族中睜一只眼閉一只眼,不像他們追究。族裏發嫁了那小閨女,那女孩兒也恨上了湛家,朱繡想起大嫂子曾經說過的話,那女子自出嫁後,就與母族斷了聯系,再沒有回來過。
湛大閉了閉眼:四十六戶受恤的,總共有一百零三個子女,其中兒郎六十一人,閨女四十二人。兒郎裏進武學的只有七個,進湛氏蒙學的也只二十人。閨女更了不得,光夭折的,就十一人;其餘三十一人,足有六成十五就外嫁了,婆家更是千奇百怪,連作小的都有兩個。
武學還罷了,那是要花許多銀錢的。只因湛氏子孫多在行伍裏吃飯,才常有人家把孩子送去武學,像湛冬,不僅入過武學,還專門拜了武師傅,這原也得看各家的財力。可這入蒙學的比例就忒低了,要知道湛氏的蒙學可是不要束脩的,族裏的小子們只要願意學,都可以就學,只拋費些筆墨紙硯罷了。湛氏的家塾只啟蒙用,尋常族人大都會把兒孫送去念二三年,好能識的幾個字,行走外頭不至於連個契書都看不懂。
祖輩好幾代下來,湛氏在祖塋附近置下許多的田莊地畝,這是祭祀供給之用,就是日後獲罪敗落了,因歷朝歷代都有這“凡祖塋祭祀產業皆不入官”的規矩,這些祭祀產業並不會被抄走,是一族的根基後路所在。湛氏的家塾就在此處,族地裏每年出息的錢糧,不止能供給族裏放恤、立學、奉養孤寡,還能抽出一筆獎勵上進的年輕兒郎們。每年歲末,更會每家每戶的發幾兩節錢。
況且湛家的族地,都是佃給自家的族人種的,收的租子也比外頭低一成,族地都是上等田,只這一成,就是一筆不小的進賬。是以,湛氏族人,窮苦落魄的極少,每家或多或少都有點家底兒。
可就是有家底兒,六十來個小子只有三分之一的入了族裏的蒙學,其餘都早早討生計去了。兒郎們都這樣,更別提閨女們。這說明什麽,說明族裏每年拿出幾百上千的銀子,養肥了吸血的蛀蟲,卻沒護好這些失怙的可憐孩子。
朱繡指了指最末的那張,只道:“外嫁的女子,族譜上只記載了她們的夫家名姓。這丈夫的年齡、婆家家境,還有是否有嫁妝以及多寡,都是我向大嫂打聽來的。只是些太早了,大嫂也沒聽說過,是向六嬸問的。我整理出來之後,大嫂幫我一一向族裏伯娘嬸母們核實過,能作得準數。”
“兩個給人作小的姑娘,是離得挺遠的一支,是一家子的姊妹。因族裏定下的規矩,這恤銀在其父母亡故、兒女嫁娶之後就不會再給,這家老人早去了的,只有這兩個姑娘跟著叔嬸過活,是以這家把兩個姑娘留的老大,不肯發嫁。裏頭的姐姐二十二,妹子十九歲的時候,族裏修族譜,他們家才急急忙忙打發這兩姊妹出門子。才開始還瞞著說嫁去了她們嬸子娘家,誰知過了幾年,才露出來原來是賣給富戶作小了。大嫂子說因時過境遷,族裏只罰了這家子三年不能佃族裏的地,不能領年節銀子……”
“混賬!這樣黑心狠毒的,就該逐出族裏去!”湛大氣的直運氣:“沒得教壞了族人!”
朱繡搖搖頭,因道:“爹,我原本想著等合適的時機再提。只是這次跟著相公出征的族人三死一傷,若不趁早先擬定了細章程,叫族裏趕前頭按舊例作為起來,豈不是橫生枝節。也叫人不服。”
湛大道:“這戰報上也有錯漏的。我已同族老們說好,等冬子帶著幾個兒郎的骨灰回來,由他親自去磕頭報喪,那時族裏再恤撫其父母家眷。你做的很好,若不是你心細,只怕老子輕易想不到這上頭去……”
湛大說著,沒忍住粗了口。
“依你想,怎麽定細了規矩?”
朱繡見問,說道:“一是要人監管,每月每季每年,都有專人掌管監察之責,並要記錄下來,以備後面查對。這監管的人須得公正嚴明,三四個相互掣肘,一年一輪換,如此周流,方能常保更周全些。二是細定了恤銀和監管的則例。恤銀分作兩份,一份給其父母,一份與其妻兒。給其父母者只隨其父母意思,只要老人家不受逼迫就罷。給其妻兒的,卻要受監管:若其妻二嫁,這銀子需得由族裏監管著,只作養育孩子們的,賬目要清晰,不合理處定然要追究;若其妻意欲守著,也可選擇是否把恤銀存放族裏,咱們族裏養著一屋子的賬房,若要用,只管現向賬房取去,並不多費很多事……三是根據各戶的家境實情,作出劃分恤銀的標準來,父母多病、孩子多的,族裏多給些並不為過。不分嫡支旁支一視同仁就是。四是……”
朱繡說了一通,湛大聽得十分認真。
末了,朱繡笑道:“這是兒媳一點子想頭,粗陋淺顯的很。爹只聽一聽,具體的則例,還需得您和族老們商議。另外我想著,咱們家裏每年也要出一筆銀子給族裏的孤寡老幼,只是這銀錢好給,老人和孩子們卻難以買的到急用合意的物事,反叫外頭的商戶蒙騙。況且多有族人在行伍裏當差的,幾日不能著家也是常事,咱們族人聚居的地方雖然還安全,卻也離城遠些兒,家用的東西,倒得賴著伯娘嫂子們走半日到城裏鎮上去買賣,很是不便利。倒不如借著這回,咱們家拿出一筆錢來,助族中在村子裏開一個南北雜貨鋪子,賣些針頭巴腦、布料棉花之類的,不為利益,只圖個實惠便利。這買賣歸於族中經營,只要監管的好,誠信實在,就是附近的村落也願意去,這麽著,不怕弄不長久。族裏的小子們有那合適的還能練些交際應酬的本事。”省的一個個出去,不是憨實的,就是和自己的那個似的冷著一張臉,個個不善言辭。
湛大分外欣慰,撫掌笑道:“大善!”
湛大心道,兒媳婦心有溝壑,冬子這媳婦娶得好極了。不僅心細有巧思,更難得的是周全分寸。
她先前說的那些細例,雖對族裏好,卻免不了犯了那些藏有歪心人的利益;況且她說的那監管的法子,十分的怕人,不僅能用在恤銀上,族裏一切事物都可套上。若果真弄出這樣一個監察的班子來,憑他是誰,就算是族長,也輕易弄不成鬼兒。這法子出來,對宗族極好,卻也分薄了族長與族老們的權利。冬子媳婦只說恤銀上的監管的事,不提別的族務,是她的分寸;想出這法子,卻又提出自家出銀子為宗族辦個雜貨鋪子,上了緊箍咒又給個甜果子,這是她周全。
湛大心裏得意,就要往外頭去,與族老們商議。
朱繡見公爹的神色,因笑道:“那雜貨鋪子先前的備置,族人們若不嫌棄,兒媳這裏卻有些門路。當日舅舅陪送了我一條商船,那船不大,只能在運河上走,原是舅舅為了叫買南邊時新的東西用的,並不為作買賣。快一年了,我也沒用上,只叫跟著舅舅的商隊罷了。雖盡晃悠了,但從福州到都中一帶,船上的掌船和活計們卻混的極熟了,各地產什麽東西,哪裏便宜實惠都知道些,尤其蘇浙的土棉布、魯地的棉花…都是家常用的。族裏派人跟著活計們走一趟,內裏行情也就盡知了,再不怕進貨的時候被旁人誆騙。“
“等雜貨鋪子開辦起來,還可在旁邊的屋子弄個藥鋪,請兩個老大夫坐診。族老們年紀都大了,難保有個頭疼腦熱的,若是大夫就在家門口兒,就不怕耽誤了,咱們也好放心。”
湛大把那紙揣在懷裏,連道:“好,好,好!”這閨女隨她舅舅,又會看眼色又機變。
恭送公爹出了門,朱繡像公公房裏的兩個姨娘點點頭,扶著秋桂的手仍回後面去。
臺磯下早有嬤嬤們等著,都忙上來,有在前頭引路的,也有兩旁和後面護著的,簇擁著朱繡,慢慢悠悠的走在湛府正中的甬道上。
廳裏胡姨娘遠遠看著,忍不住羨艷道:“看咱們家大奶奶,真真是個金尊玉貴的主兒,多有福氣!一進門子就當家,如今說的話叫老爺聽了,都讚不絕口,只怕再過幾年,族裏的事她也能當三分家了。若是我有她一半的福氣,折壽十年我也願意!”
高氏聽了,冷笑一聲,刺道:“你想這麽著,得不光你爹娘把你疼的像寶貝似的,還得給你生個好使的腦仁子!可你爹娘要是疼你,能把你許給個癆病鬼?你若是有腦子,會說出這樣的話來?也不瞧瞧自個兒,黑老鴰比鳳凰,你配不配和大奶奶比。”
胡姨娘嗤笑:“我是黑老鴰,我認!你比我能好到哪裏去,咱們忘八別笑老鱉,都一樣的人。我早認了命的人,不過是心裏羨慕,嘴上就說出來。你呢,只弄溫柔賢淑的做派,也沒見你得著好呀,還不是一樣都服了軟的。”
高姨娘唾了一口,自己回房去了。胡姨娘甩著帕子,只跟在她後頭踢踢踏踏的走。兩個姨娘被收拾的怕了,早歇了興風作浪的心思。如今一日長兩日短的,竟是她倆個面面相窺的時候最多,漸漸就成了這樣你譏笑我,我諷刺你的做派,偏還從不翻臉,只長日無聊打發時光。
朱繡往回走,秋桂小心攙扶著她,輕聲問:“我記得奶奶當日整理出幾張紙的細例法子,怎麽不奉給老爺看?”
朱繡拍怕她的手,笑道:“你還記得?”
秋桂忙道:“怎麽不記得,奶奶弄這個足費了半個月,所以我才納罕。”
朱繡笑道:“給爹的,都是族志裏或族譜裏記載的,我不過是謄寫到一處兒,歸總了一番。這樣的東西,拿出去,並不要緊。可我自己的想法,在咱們屋裏怎麽塗改怎麽寫都無妨,卻不好拿到族裏去現眼。我是個小輩媳婦,族老們認我是哪一個?公爹問話,我回稟了,這是正理兒,口頭上說幾句跟正兒八經寫成條陳,可是兩碼事。傻丫頭。”
其實依朱繡所想,本來還想提一提恤銀裏分出一份給喪夫的女人們的,可她思量再三,仍是按捺住了。這時候和後世不一樣,在後世,直系親屬也包括締結夫妻關系的人,可在當下,直系指的都是血親。很多人眼裏,奉養翁婆、生育子女的媳婦都是外人。
朱繡心想,自己說‘可讓其妻子選擇是否把恤銀存放在族裏’時,公爹應是覺察自己的意思了,依公爹有些任俠的性子,應是會同意。說到底,這時代對女子忒苛刻了些,若不說這條兒,那‘把恤銀分作兩份,一份給其父母,一份與其妻兒’根本是無用的。只要不分家,小家裏應是無私產的,就算把銀子送到孤兒寡母手裏,只要公婆一句話,還是得原數交上去。可有了這一條,就是說族裏同意這些特殊的小家有自己的私產,這原是她們的丈夫、父親用命換來的,合該如此。
“只怕這法子出來,闔族的女人孩子都感激咱們家呢。”秋桂笑道。
春柳挑起眉心,仰著臉道:“可不止家眷們,就是老少爺們兒,心裏也感恩呢。闔族的男人們,在京郊大營裏當兵的,在衙門當差役的,還有五城兵、西北軍裏的,不知多少呢,都是拼命悍勇的差事,誰能保得住一世平安呢。若是這法子實行下去,就是死了,父母妻兒也不慮著被欺負,全沒了後顧之憂,誰不願意呢。”
秋桂擠眉毛瞪眼睛給她使眼色,春柳還納罕,只道:“你作甚怪樣子?”
秋桂耷拉下眉眼,為春柳時不時沒腦子的行徑哀嘆,這沒救了的。
她倆的眉眼官司,倒看的朱繡一樂,因向秋桂道:“無妨。我信你們大爺的本事。”
春柳這才反應過來,忙呸呸呸的吐口水打嘴,笑道:“我胡說的!”
“菩薩在上,信女又胡說八道,罰信女一個月不吃肉!”
秋桂也道:“大爺和奶奶一世平安!”
朱繡才說了信湛冬的本事,沒幾天就打了嘴。
十一日,天降小雪。湛府正院裏紅梅綻放,開的極美。
朱繡坐在玻璃窗子處,一面看雪裏紅梅,一面向春柳和秋桂道:“一會子雪停了,咱們去折幾只紅梅來插瓶。”
春柳和秋桂相視一眼,都苦著臉瞅她那飽滿如球的大肚子,打定主意今兒不叫奶奶出房門半步。卻因少見朱繡這樣有興致,嘴裏不勸,心裏卻暗暗祈求天公作美,雪千萬別停,若是下的再大些兒,就更好了。
許是兩個丫頭的誠心感動了上天,朱繡等了半個時辰,雪不僅未停,反而越發大起來。朱繡擡首看天,真如鵝毛一般飄飄揚揚,倒叫她想起她過門那日,上花轎的時候雪下的極柔極小,等下了花轎卻變成了綿綿大雪。
正出神,院子外頭突然傳來聲音,朱繡只見漫天大雪裏,有個熟悉又陌生的昂藏身影踏雪而來。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