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王耽美小說網

第46章 青年軍

關燈
清寒的11月,卡爾斯魯厄營地,林恩用飽含深情的目光註視著眼前這些富有朝氣的身影,他們年齡在15至18歲之間,正是人生中的花樣年華,他們出生在第三帝國政權初成的年代,沐浴著帝國蒸蒸日上的浮華成長,並且在剛剛懂事之時經歷了動蕩的戰爭年代,目睹了德國戰敗後的慘淡與悲哀,他們對於現狀、對於未來有著專屬這個年齡的理解,而在整個德國,和他們一樣生於1931至1934年的青年總共有160多萬人,女性占比略多,刨除身體存在缺陷和極度瘦弱的,身體健康、精力充沛且趨於成熟的男性約有70萬,以年齡狀況來看,五年之內他們就將成為這個國家社會、工業、經濟乃至軍事領域的寶貴新生力量。對於一個在廢墟上重建的國家而言,每一份資源都應該有預先的規劃,從而避免不合理配置造成的無謂浪費。

以自己對這個國家未來發展走向的理解,林恩經過反覆思量,依然判斷國防軍事是重中之重,增強軍隊實力應當及早入手,而作為軍隊的硬實力之一,兵員,尤其關系到軍隊的整體作戰水平。在二戰之前,德國因為吞並奧地利、捷克等地區,總人口接近8000萬,二戰期間死亡的軍人和平民為700萬,因傷殘喪失勞動和生活能力者不計其數,另有兩百萬之巨的軍人作為戰俘被押送至蘇聯從事勞役。在東西方陣營大戰期間,德國平民的傷亡較少,倒是以各種身份參戰的軍人損失了四十餘萬,加上在西伯利亞戰俘營死亡的、隨領土流失的、逃亡國外的,如今德國的實際人口已不滿6000萬。考慮到成年男性傷殘者甚多,又是國家重工業、農業、運輸等領域的中流砥柱,再想要從他們中間大規模征募兵員是不現實的,而第三帝國留下的高素質兵員,也即是自由帝國整裝待命的兵團,若能及早融入民主德國還好,可在蘇聯的阻礙以及國際社會的排斥下,這一進程何時能夠完成尚不得而知。在這樣的條件下,林恩希望從70萬適齡青年中獲得40萬軍事預備力量,而他的見解恰也為軍隊將領們苦苦尋思的強軍之徑理出了一個具有較高可行性的方案。

有了想法不代表立即可以實施,即便掌握國家軍事大權的總統也必須顧忌各方反應。於是,林恩和將領們商定,以義務勞動營的形式先把這一年齡階段的人力資源整合起來。為了察看實際效果,青年義務勞動營率先在卡爾斯魯厄、科布倫茨、杜伊斯堡、波恩這些覆興黨勢力較為穩固且遠離東部國境的地區啟動。尚未進入大學的學生每個月的正常課程壓縮到十八天,以班級和學校為單位輪流在義務勞動營呆上十二天;剛剛進入大學的青年,每個星期安排兩天時間進行義務勞動和一天的準軍事訓練課程;已經離開學校就業的,每周安排一天時間進行以義務勞動為掩飾的準軍事訓練。

為了盡可能減少社會抵觸,林恩的青年義務勞動營還僅是通過地方政府和覆興黨組織進行發動,沒有以官方名義進行強制要求。結果,除了個別學校拒絕參與,大多數都響應國家重建的大口號而予以配合。僅在卡爾斯魯厄,4800名適齡青年中的4600多人在青年義務勞動營登記,女孩們被安排在城區打掃街道、在醫院幫忙以及從事手工縫紉,2200名身體合格的男孩被編入7個營,他們編組之後可不是立即拉出去幹活,而是像新兵一樣接受基本的紀律訓練,熟悉自己的教官和同伴,學習傳統軍歌——在卡爾斯魯厄營地,青澀的歌聲聽著就像是初春的暖風,驅散了這冬日的陰寒氣息……

“15歲的時候,我還天真無邪地坐在教室裏,夢想著自己有朝一日能夠謀得一份受人尊敬的職業,例如醫生、樂隊指揮什麽的。”

看著訓練隊列中那一張張稚氣未脫的面容,民主德國陸軍司令部的訓練處長官弗雷德裏希·舒爾茨將軍語氣很是感慨。在昔日第三帝國的兵種將領中,這位1897年出生的戰將還算是比較年輕的,他戰爭生涯有一多半的時間是在集團軍或集團軍群級別的指揮部扮演參謀角色,從1943年才開始擔任部隊指揮官,最終以G集團軍群指揮官的身份向盟軍投降,在戰俘營裏待了兩年,爾後又重返德國軍隊,在防衛軍司令部任職,再未回到過前線。

林恩想了想:“15歲的時候,我夢想成為一名將軍。”

“結果我們都沒能如願。”舒爾茨調侃道。

林恩沒有作答,以帝國的正式軍銜論,他到現在也還不是一名將軍,可那些絕非普通將領所能夠經歷的事情早已讓他淡去了榮耀與軍銜上的欲求。作為一顆遠比初始身份耀眼的棋子,他希望贏得這盤棋局的勝利,並且享受應得勝利果實,而不是淪為勝利背後的犧牲品。

“他們也正處於充滿夢想的年齡,夢想成為一個不凡之人,將軍、王牌坦克手或王牌狙擊手……”舒爾茨說,“準軍事訓練有助於鍛煉他們的體格,培養他們單純而堅強的性格,這可比整天琢磨那些幽怨的情詩或在工廠裏機械勞作好多了!”

軍營固然是磨礪意志品格的好地方,可也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人們的思維,尤其對這些尚未定性的青年而言更是如此——在做出組建青年義務勞動營之時,林恩已能夠想象他們在不久的未來滿懷憧憬走進兵營時的場景,而戰爭一旦爆發,他們將責無旁貸地走上戰場。於公於私,林恩都不希望黨衛軍第12裝甲師也即是“希特勒少年師”的悲慘命運在他們身上重演,而除了專業的軍事訓練和理性的戰術培養,更應該讓他們從老兵那裏學習到真正的戰場生存之道。為了提高這支未來“青年軍”的作戰能力,正逐步重建的軍校將開放少年預備班和青年預科班,以便從適齡青少年中選拔、培養有志從軍並且擁有一定軍事天賦的優秀人員。

“站在國家層面,如果一代人的犧牲能夠讓國民擺脫困苦和屈辱,能夠讓後代生活在自信和富庶當中,一切都是值得的。”林恩低聲呢喃著,而在訓練場上,持續一個小時的隊列訓練已經結束。相較於軍隊的嚴格環境,這裏的各種訓練簡直是“小兒科”。男孩們在解散之時還顯得有些拘禁,但很快就恢覆了活潑好動的天性。他們在營地裏聊天、走動、玩耍、打鬧,等待進餐——在現階段全國物質條件還較為缺乏的情況下,義務勞動營的供給是受到優先保障的,不盡是食物,來到這裏的青年還會得到質料不錯的制式服裝和靴鞋,內部職級按照個人表現評定且登記在冊,從而形成與軍隊模式相類似的積極競爭氛圍。

受訓青年解散自後,卡爾斯魯厄第一青年義務勞動營的負責人安格裏斯少校來到林恩和舒爾茨用於“秘密視察”的房間聆聽長官訓示。為了引起青年們的興趣,給他們營造良好的軍人形象,林恩要求軍隊挑選形象氣質出眾的精英軍官到各義務勞動營任職,這位安格裏斯少校也不例外。魁梧的身材、英俊的外貌、剛毅的神態、洪亮的聲音以及三十出頭的年齡,其個人“硬實力”無可挑剔,而在“軟件”方面,少校是柏林軍校出身,以國防軍尉官身份參加了第二次世界大戰,戰場表現可圈可點,並且獲得過多枚勳章,這些條件和經歷正是許多大男孩內心非常向往的。

“保持這樣的訓練強度很好,不必讓他們在營地裏太過疲累,主要是逐步養成他們的紀律性,體力勞動方面的安排也是一樣的,鍛煉他們的身體、磨礪他們的精神,多安排一些講解,讓他們真正了解自己的祖國是如何受到敵人欺淩的。要想杜絕這種情況再次出現,唯有讓國家變得強盛、軍隊變得強大,而他們是建設國家、發展軍隊不可或缺的一份子!”

林恩以國家首腦的口吻作出了概括性的指示,目前青年義務勞動營給男孩們安排的工作主要是協助修路築橋人員施工。在蘇聯占領時期,德國密集的交通網絡受到了嚴重破壞,許多道路都需要重鋪路面,數以百計的橋梁必須重建,為確保國家工業大規模建設的順利進行,這些交通設施的修建時間上也很緊迫。

“請您放心,我們一定會好好培養他們,讓他們成為德意志的優秀一代。”安格裏斯少校答道,他顯然不會知道,在另一個歷史時空,這一代的德國青年飽受戰敗國身份困擾,憂郁成為社會的主調,許多人因為走不出心理陰影而選擇自殺。

在舒爾茨的陪同下,林恩實地察看了為營地準備的午餐,菜式毫無新奇繁雜之感,葷素簡單搭配、分量充足,能夠滿足青少年的營養需要。到了飯點,營地裏的喇叭放起了音樂,林恩他們離開時正好響起《莉莉瑪蓮》的旋律。這首婉轉纏綿的德國歌曲創作於一戰時期,兩次世界大戰期間均為交戰雙方士兵所喜愛,它喚起了戰士們的鄉愁,喚起了他們對過往美好回憶的追思,也喚起了常年征戰者的厭戰情緒。青年義務勞動營之所以選擇這首歌,是因為它那傷感的詞句反而讓許多青年憧憬那種既充滿男子漢氣概、又能抒發憂郁氣質的軍營生活。

林恩刻意讓司機將車停下來,靜靜聆聽著。在常人眼裏,他是無牽無掛、隨性自如的超級鉆石單身漢,可在光鮮亮麗背後,對家人的思念以及對爭鬥的厭倦是多麽地強烈,正如那歌詞所寫:“無論在地球上哪個寂靜角落,我都希望夢中擁有你愛的唇;當霧色早已將一切淡淡籠罩,我依舊還靜靜站立在天窗邊……只和你,莉莉瑪蓮!”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