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王耽美小說網

第44章 絕對“殺器”

關燈
從丹麥遠道而來的帝國守護者、傳奇名將埃爾溫·隆美爾給林恩帶來了帝國大本營的方略指示,帶來了他家人的照片,還帶了一樣林恩沒有料到的“秘密武器”——一個同樣具有傳奇色彩的人。他本身沒有可怕的破壞力,而是給大多數接觸者留下溫文爾雅的印象,他擅長組織協調,且不止一次地展現了化腐朽為神奇的能力,他心胸開闊、濟世為懷,為了黎民百姓不惜違逆上意,更神奇的是,如若罷兵休戰,他隨時可以華麗轉身,成為一個世界頂尖的建築設計師。

古往今來,恐怕沒有誰比阿爾貝特·施佩爾更適合這些描述。

共存於這個亂局紛呈的大時代並效力同一陣營,林恩與施佩爾對彼此之名早有所聞,且因紐倫堡營救行動而產生了奇異的因果聯系,但兩人直至此時才第一次見面。論性格,一個爽直、一個含蓄;論風度,一個穩重、一個低調;論心態,一個青春洋溢卻極力扮老,一個天賦異稟卻偏要顯得大智若愚。不同的年齡、不同的身高,不同的語調、不同的喜好,這兩個人湊在一起,最大的相似之處也許在於他們的“跨界錯位”——擅長以槍殺人者成了指點江山的領袖,擅長以筆繪圖者成了運籌帷幄的妙手,而且從目前的情況來看,他們還都幹得很不錯。

相較於在世人面前一直是無名小輩的林恩,施佩爾的知名度可非同凡響,僅在德國,許多人仍然對他在二戰末期拒絕執行元首“焦土命令”心懷感激,如若施佩爾不加掩飾地公開露面,想必許多人都會認出他來,而自從逃離紐倫堡之後,他也一直掛在盟國聯合委員會的通緝名單上。為了避免身份暴露帶來的一連串麻煩,施佩爾只好和林恩一樣簡單喬裝,蓄起胡須、改換發型,戴起了樣式普通的圓框眼鏡,乘坐交通工具時總和普通幕僚們擠在一起。坐定總統高位,林恩所挑選的幕僚要麽是追隨自己回到德國的舊部下,要麽是信得過的帝國情報官員和覆興黨骨幹,這些人很快就知道了施佩爾的真實身份,自覺保守秘密之餘,他們皆以敬仰之心將他供奉在首席幕僚的位置。

以施佩爾在第三帝國及後第三帝國時期的突出表現,此番前來自然不為它事,而重建德國本土工業也是近一段時間林恩百般焦慮的事情。盡管國家內政歸由總理內閣負責,可強大的工業畢竟是實現宏偉願景不可或缺的基礎。自從邁入工業時代以來,德國參與國際競爭最大的資本就是它的優質工業,克虜伯的大炮、奔馳的汽車、容克的飛機、蔡司的光學部件、西門子的電氣設備便是最具代表性的。以德國的現有資源和處境,率先恢覆這些工業巨頭的生產能力無疑是見效最快的途徑。借巡視軍隊防務之便,林恩一一拜會了正在重建工廠或醞釀重建的工業領袖們。從總體情況看,德國工業家並沒有因為盟國、蘇聯的輪番蹂躪而喪失信心,在德國獲得獨立主權的情況下,大多數昔日的成功者都雄心勃勃地準備大幹一場,民眾對這些工廠的重建也持非常積極的態度。可是,廠房毀了很快就能重建,生產器械和流水線設備沒了就得重新定制或在國外進口,資金是令企業家們頭疼的大問題,而這還不算最糟糕,以往最好的設計師有的遁去了西班牙、阿根廷,有的移民美國、瑞士,還有些被蘇聯人“請”走,至今仍渺無音訊,熟練的技術工人有的參軍戰死,有的在戰亂中流落他鄉,而培養一名技術員少說需要幾個月,培養一名好的設計師動輒數年……站在現實角度,除非短時間內大量資金回流、技術精英群聚而至,否則萊茵金屬、大眾、亨克爾這些著名企業只能經歷一次漫長而痛苦的輪回旅程。

在沃爾夫斯堡,大眾汽車公司總部及最大的制造工廠,二戰時期年產量過萬輛的廠區竟然不見一臺像樣的機器,工人們有的在修葺磚墻廠房,有的借助起重設備撬開廢墟,以便從中尋獲機器殘件進行重新利用。看著眼前的場面,林恩不禁對這個痛苦輪回的時限感到憂心,而大眾汽車的創始人、天才設計師費迪南·波爾舍(又譯費迪南·保時捷,甲殼蟲汽車和虎式坦克設計者),步履鏗鏘、神態堅定,當著眾多工人對林恩致以樂觀積極的歡迎詞:“總統閣下親臨視察,讓我們這些曾經無所事事、虛度聊生的人倍感鼓舞!我們深知工業是德意志的骨骼,它現在雖然境況慘淡,可我們深信,只要有我們堅持不懈的努力,在不久的將來,我們一定能夠以出色的姿態回到世人眼前,讓我們的汽車行駛在世界的每一個大洲、每一個國度、每一條公路上。屆時我們有充足的理由感到無上的光榮和驕傲,若要問我們為什麽能做到這一點,只需回答:德意志!”

聽了這位企業管理者的發言,林恩頗受打動,可內心底仍有自己的顧慮:國民可以接受十年、二十年甚至更長的覆興周期,而在暗流湧動、深淺難測的國際大背景下,他即便有著年輕健康的體魄,也等不起國家實力以常態緩慢恢覆,何況是日益老去且抱有頑疾的帝國元首?整整十年前,這位平民出身的天才領袖悍然發動戰爭,既是審時度勢之抉擇,也足以體現其迫不及待之心態。林恩可以料想,從今往後每過一個月——或許是以星期為單位,他都會收到來自帝國大本營的催促,直至元首失去耐心,或是自己冒險取得勝利。

在工人面前是積極、堅定的態度,關起門來探討實事求是的問題時,74歲的波爾舍並不回避企業當前面臨的重重困難,以他的樂觀估計,大眾四個月後能重新生產發動機,如果橡膠、玻璃、儀表等部件依靠進口,半年之內就能夠實現整車下線,而要實現百分百國產化,則必須等到相配套的各個產業都恢覆生產,那個日子可就不好估算了!

礙於人多眼雜,施佩爾未隨林恩一起視察大眾工廠,但他擔任第三帝國軍備和生產部長時就已經對這些企業有深入了解,而這四年以來,它們的狀況無不在曲折中走下坡路。待林恩返回,兩人促膝長談,重建工業的思路便如剝繭抽絲般慢慢呈現眼前,而且兩人形成了明確共識:覆興國家的關鍵在於工業,覆興工業的關鍵在於魯爾!

明確了支點所在,林恩調整行程第二次造訪魯爾。眾所皆知,魯爾工業區是德國工業體系的核心所在,戰前以通用電力、聯合鋼鐵、法本化學為代表的工業寡頭提供了德國擴張軍備所需的絕大部分資源。二戰時期,魯爾區的企業已經在盟國的持續轟炸中損毀嚴重,戰後蘇聯軍隊又從這裏拆走了大量機器設備,甚至在最後階段秘密破壞了許多固定設施,然而占領者無法拆走也無法破壞的是魯爾的優質煤炭資源以及這裏得天獨厚的交通便利。就在蘇軍撤離之後不久,幾座新的高爐就在萊茵河西岸矗立起來,而從前的設備雖然不覆存在,各種圖紙資料也被掠奪一空,可冶煉出高品質鋼材和有色金屬的技藝卻保存在工程師們的頭腦裏。在魯爾,林恩以國家首腦的身份發出呼喚,號召全體德國人擯棄前嫌、放下成見,一切從國家利益出發,投身這場轟轟烈烈的大建設——暗含的意思是那些曾在第三帝國政府擔任官職、因參與迫害猶太人或支持戰爭而受到通緝追責的戰犯們可以通過為國效力而減輕乃至免除罪行,在當下的特殊時期,林恩的這一決定無疑是非常冒險的,它很可能給盟國蘇聯落下口實而使新生的民主德國陷入新的外交困境,然而隨著時間的推移,這種大膽的冒險獲得了回報,一批身份特殊的技術專家陸續回到了他們能夠發揮最大作用的技術崗位上,這些人有的原本已在中立國定居,有的改換身份享受鄉間寧靜生活,他們的回歸為德國的冶金、化工、機械制造等重工行業增添了寶貴的技術含量。

有了企穩向好的內部環境,有了政府高層的實際支持,在德國戰敗前向國外轉移了大筆資產的工業巨頭們逐步轉回資金,加上德國官方協調的特別貸款,因戰火摧殘而不得不從頭再來的工業企業獲得了比預想中更加強勁的源動力。那些用於冶煉金屬的高爐猶如雨後春筍,許多形同廢墟的廠區也逐漸恢覆了往日的勃勃生機,航行在萊茵河上的內河駁船仿佛是從南方越冬歸來的候鳥,令這個經歷了嚴酷寒冬的富庶之地重新煥發了活力。隨著沈甸甸的鋼錠、亮閃閃的銅錠、白花花的鋁錠成堆成堆地運出車間,人們得以憧憬塵煙之外的未來……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