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1章 震天
關燈
小
中
大
傍晚時分,風從海面吹來一片烏雲,天空中又落下了雨滴。這次雨勢雖然不大,可經過了上午的那場暴雨,夏末的熱感蕩然無存,身處室外還有著輕微的涼意。
阿爾克馬爾通往阿姆斯特丹的高級公路總共跨越六條天然或人工河渠,六座跨度各異的路橋連日來都受到荷蘭軍方的看護,而距離其中一座橋梁百多米處,河渠的南岸,矗立著幾棵粗壯高大的樅樹。在其中一棵樅樹高高的枝椏上,披著葉式偽裝的年輕的探哨已經潛伏近12個小時,若是平安無事地消磨下去,天黑之後就會有同伴來提他的崗,而他也可以回到屋子裏好好活動四肢,再泡上一個輕松舒服的熱水澡。雨天固然讓人處於濕膩膩的狀態,可總比高溫酷暑更易接受。這位攜帶狙擊步槍和雙筒望遠鏡的探哨小口小口地嚼著巧克力,帽檐下那雙炯炯有神的眼睛始終緊盯著前方的橋梁以及道路向北延伸的方向。
突然間,毗鄰橋梁駐守的荷軍有了動靜,士兵們看來得到了明確指令,紛紛從避雨的崗哨和屋棚裏出來,以橋梁為中心四下散開部署成為警戒狀。探哨連忙端起雙筒望遠鏡,不多會兒視線遠端的公路上車影一晃,但藉此判斷目標已經出現為時尚早。探哨繼續用望遠鏡觀察,剛開始的時候,在道路上行駛的僅僅是單獨一輛蒙著橄欖綠色帆布的吉普車,幾分鐘之後,遠端出現了更多的車影,綠的、黃的、黑的,好似商店門前用來引人註目的小彩燈。之前仿佛跟大樹融為一體的探哨動了,他小心翼翼地支起身體,曲蹲著從裝備囊裏取出蒙著紅布的手電筒,以開關的方式朝著身後方向打出信號,一遍之後又緊接著重覆一遍,直到村莊裏一棟樓房的閣樓窗戶後面有人用紅色的巾帕舞動,他才收起電筒趴回剛剛的位置,轉而端起步槍。這是一支戰爭時期常見的莫辛·納甘,與蘇軍狙擊手使用的裝備不同,它在這裏裝配了一具罕見的12倍瞄準鏡。透過瞄準鏡上的參照刻度線,探哨可以通過一輛普通轎車的正常寬度、長度所占比例來推算車隊的距離,但他關註的顯然是車輛的數量、組成以及相互之間的間隔。
幾分鐘後,閣樓裏的觀察員讀出信號:“前衛軍車……4輛,轎車……7輛,後衛軍車……2輛,間距……1車位。”
經過簡單改造的排氣口此時已經變成了一具炮隊鏡的觀測口,當觀察員報來探哨的觀察數字時,他通過精密的炮隊鏡肯定也捕捉到了目標的蹤跡,卻並不急於下令。時間一分一秒流逝,呆在這閣樓裏的其餘軍官都沈住氣等候著指令。終於,蓄著小山羊胡子的指揮官厲聲說道:“各隊裝膛待發,切勿走火!”
軍官們一言不發地離開了,耳邊只聽到他們順著木樓梯下樓的噔噔聲音。從閣樓的窗戶往下看,這些同樣是荷蘭平民裝扮的軍官四散奔向不同的位置。受到下雨天氣的影響,排水溝渠工程只能暫停,多數“工人”都後撤到了農舍,靠近道路的工棚裏只留了兩名負責照看“水泥物資”的。待到一名軍官進去之後,三人不一會兒都離開工棚回農舍這邊來了——線路已經接通,操縱者只需要從數百米外的農舍就能引爆沿著已完工的排水溝所埋設的炸藥。在那些從外部看不到或者不容易觀察到的地方,編遣戰隊的士兵們只要一接到命令,隨時可以動用機槍、迫擊炮以及巴祖卡火箭筒攻擊道路上的目標。只要車輛過了橋,最短的直線距離只有兩百多米,最遠的農舍也處於500米的槍彈有效射程之內。
近了,更近了,無須樹上的探哨報告,使用炮隊鏡觀察的指揮官也能夠判斷出這支車隊的行駛速度。
30碼,30英裏每小時,相當於48公裏時速,這對於20世紀40年代的車輛來說也只能算是中等速度。由於雨水的襯托,它們像是空中的蒼鷹、水中的劍魚,在自己的領域無所阻礙地馳騁著。領頭四輛乍看都是美制吉普車,細細辨認會發現它們在大小和型號上還是有所區別的:前面兩輛是普通的軍用吉普車,最多只能載運五六名士兵,後面兩輛是兼顧靈活和載量的大型吉普車,除了駕駛和副駕駛位置,車鬥裏還能擠下六到八名全副武裝士兵。不過,這些吉普車都沒有配備美軍常用的勃朗寧機槍,這與荷蘭戰後良好的治安環境應當有著非常直接的聯系,而沿途的嚴密守備也是荷蘭官方信心的來源,他們當然不會想到,狡猾的敵人會以出乎意料的方式發動襲擊,而這在迄今為止的現代戰爭史上也是不多見的。
“爆破手準備了……”
指揮官這一聲令下,負責傳令的士官蹲在樓梯口向下傳達:“準備爆破!”
威力巨大的路邊炸彈使用最常見的電線引爆,一號起爆器就裝在閣樓下方的房間裏,兩名爆破手早已經仔仔細細地檢查過了技術牢靠的按壓式起爆器,而一旦出現意外,位於臨近房屋內的二號起爆器還能夠充當後備——德國人的嚴謹結合機械、化學技術的優勢形成了無懈可擊的組合。
指揮官目不轉睛地對著炮隊鏡口,環境是如此安靜,雨聲之外人們已能隱隱聽到車輛行駛的聲音了。
“待發……”
最後的準備命令從指揮官那裏傳來,士官神情嚴峻地往下傳達。無形之間,氣氛變得凝重起來,爆破手甚至不敢騰出手擦拭額頭上流淌的汗珠,其餘人也自發離開玻璃窗戶,以免爆炸的強勁沖擊震碎窗戶時遭致非戰鬥損傷。
探哨早已不發信號了,肉眼可及之處,軍車一輛接著一輛駛過橋梁,車隊的速度似乎有稍許的減慢,但這在呈線狀的爆炸物面前並沒有太大的影響。就像是以大炮攻擊遠處的坦克,指揮官在心裏估算出提前量,只待車隊前方的綠色軍車一壓過這條線,他卯足勁喊道:“引爆!”
士官幾乎在同一時間喊了引爆,爆破手們無需辨別前後兩個聲音是否存在區別,猛然間按下起爆器。下一秒,每個人都開始等待猛烈的爆炸聲,他們有人也許想過,這次襲擊會給荷蘭、給盟國乃至全世界帶來非常大的影響,至於大到什麽樣的程度,以這些職業軍人、特戰精英們的思維恐怕是難以準確揣測的。
轉念之間,宛若火山噴發的巨大轟響聲洶湧襲來,這些荷蘭農舍的窗玻璃果然無一幸免,天色原本已經暗淡下來,外面的世界頃刻間會轉到了白晝,強烈的光線經過木地板折射仍然亮得刺眼,雖然這一切只持續了片刻,經歷過殘酷戰鬥的士兵們能夠體會它的真實威力。
爆炸的聲光剛散去,不論是閣樓上的指揮官、觀察員和參謀士官,還是埋伏在農舍、倉庫裏的各戰鬥小組人員,無不急促地想要知道爆炸的結果,因而這特殊的戰場上出現了突然的沈寂——依然只是片刻的時間,車隊前後沒有被直接摧毀的部分軍車因為緊急剎車和閃避而發出刺耳的吱呀聲,至於硝煙彌漫之處,隱約可見兩輛黑色的轎車形同廢鐵,橋梁那邊的荷蘭守軍們則是趴的趴、蹲的蹲,一個個呆若木雞、不知所措。
雨未停,清風送至,硝煙淡薄。炸藥起爆時,車隊中部正好位於爆炸區域的中央,這裏不僅是1.5噸烈性炸藥,經由爆破專家們安排,壘砌溝渠的石塊和水泥塊也發揮著如同手榴彈預制破片的作用,7輛轎車顯然都受到了爆炸沖擊,但並不是每一輛都像最中間兩輛那樣扭曲變形、慘不忍睹,有的車窗全碎、車身坑窪但是車輛主體完好,很難說裏面的重要人物是否受到了硬創傷。是發動後續攻擊以增加絕殺概率,還是趁著荷蘭護衛部隊不知攻擊者身處何處而迅速撤離現場,編遣戰隊的行動指揮官面臨著至關重要的抉擇,而這位小山羊胡子用實際行動展現了自己果決的風格。爆炸發生後不到半分鐘,他下令攻擊,瞬時間村莊槍聲大作,雙聯裝的MG42以驚人的射速向公路上的目標傾瀉“金屬風暴”,美國人制造的“巴祖卡”火箭筒縱橫沙場數年,終於在這個離奇的時刻被用來攻擊己方的高級將領,而50毫米口徑的蘇制迫擊炮屬於蘇軍步兵連最典型的火力支援武器,和德軍同口徑迫擊炮一樣,它們輕便靈巧,射程近、威力小,在“熟練工”手中能夠發揮強有效的壓制作用……
盟國駐歐洲司令部將領和荷蘭王室成員途中遭到襲擊的消息傳到德國駐荷蘭大使館時,幾乎每一張臉孔都反映出了巨大的驚愕,唯有少數幾個足夠沈穩的人還能夠保持冷靜,馮·梅恩男爵就是其中一個。確定了消息的真偽,他迅即將大使館人員分為三組,一組留守聯絡,一組負責保護和安撫僑民事宜,第三組則趕去距離阿姆斯特丹不遠的事發現場參與救援。
當年輕力壯的同僚們自告奮勇前去救援,林恩冷靜地選擇了留守。一方面,抵達現場未必就能知曉大人物的傷亡情況,另一方面,他畢竟是襲擊行動的總負責人,如果行動部隊遇到了無法克服的難題,關鍵時刻還需要他來拿定註意。
接下來,馮·梅恩男爵驅車趕往荷蘭政府。雨中,自願充當救援者的人們把大使館裏能夠找到的急救藥品和醫療用具裝上汽車,看著這些人忙碌的身影,林恩很好奇他們究竟是為了爭表現呢,還是出於單純的人道主義想法或者有其他方面的考慮,但這樣的安排多多少少能幫德國政府洗脫嫌疑,也算是好事一件。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
阿爾克馬爾通往阿姆斯特丹的高級公路總共跨越六條天然或人工河渠,六座跨度各異的路橋連日來都受到荷蘭軍方的看護,而距離其中一座橋梁百多米處,河渠的南岸,矗立著幾棵粗壯高大的樅樹。在其中一棵樅樹高高的枝椏上,披著葉式偽裝的年輕的探哨已經潛伏近12個小時,若是平安無事地消磨下去,天黑之後就會有同伴來提他的崗,而他也可以回到屋子裏好好活動四肢,再泡上一個輕松舒服的熱水澡。雨天固然讓人處於濕膩膩的狀態,可總比高溫酷暑更易接受。這位攜帶狙擊步槍和雙筒望遠鏡的探哨小口小口地嚼著巧克力,帽檐下那雙炯炯有神的眼睛始終緊盯著前方的橋梁以及道路向北延伸的方向。
突然間,毗鄰橋梁駐守的荷軍有了動靜,士兵們看來得到了明確指令,紛紛從避雨的崗哨和屋棚裏出來,以橋梁為中心四下散開部署成為警戒狀。探哨連忙端起雙筒望遠鏡,不多會兒視線遠端的公路上車影一晃,但藉此判斷目標已經出現為時尚早。探哨繼續用望遠鏡觀察,剛開始的時候,在道路上行駛的僅僅是單獨一輛蒙著橄欖綠色帆布的吉普車,幾分鐘之後,遠端出現了更多的車影,綠的、黃的、黑的,好似商店門前用來引人註目的小彩燈。之前仿佛跟大樹融為一體的探哨動了,他小心翼翼地支起身體,曲蹲著從裝備囊裏取出蒙著紅布的手電筒,以開關的方式朝著身後方向打出信號,一遍之後又緊接著重覆一遍,直到村莊裏一棟樓房的閣樓窗戶後面有人用紅色的巾帕舞動,他才收起電筒趴回剛剛的位置,轉而端起步槍。這是一支戰爭時期常見的莫辛·納甘,與蘇軍狙擊手使用的裝備不同,它在這裏裝配了一具罕見的12倍瞄準鏡。透過瞄準鏡上的參照刻度線,探哨可以通過一輛普通轎車的正常寬度、長度所占比例來推算車隊的距離,但他關註的顯然是車輛的數量、組成以及相互之間的間隔。
幾分鐘後,閣樓裏的觀察員讀出信號:“前衛軍車……4輛,轎車……7輛,後衛軍車……2輛,間距……1車位。”
經過簡單改造的排氣口此時已經變成了一具炮隊鏡的觀測口,當觀察員報來探哨的觀察數字時,他通過精密的炮隊鏡肯定也捕捉到了目標的蹤跡,卻並不急於下令。時間一分一秒流逝,呆在這閣樓裏的其餘軍官都沈住氣等候著指令。終於,蓄著小山羊胡子的指揮官厲聲說道:“各隊裝膛待發,切勿走火!”
軍官們一言不發地離開了,耳邊只聽到他們順著木樓梯下樓的噔噔聲音。從閣樓的窗戶往下看,這些同樣是荷蘭平民裝扮的軍官四散奔向不同的位置。受到下雨天氣的影響,排水溝渠工程只能暫停,多數“工人”都後撤到了農舍,靠近道路的工棚裏只留了兩名負責照看“水泥物資”的。待到一名軍官進去之後,三人不一會兒都離開工棚回農舍這邊來了——線路已經接通,操縱者只需要從數百米外的農舍就能引爆沿著已完工的排水溝所埋設的炸藥。在那些從外部看不到或者不容易觀察到的地方,編遣戰隊的士兵們只要一接到命令,隨時可以動用機槍、迫擊炮以及巴祖卡火箭筒攻擊道路上的目標。只要車輛過了橋,最短的直線距離只有兩百多米,最遠的農舍也處於500米的槍彈有效射程之內。
近了,更近了,無須樹上的探哨報告,使用炮隊鏡觀察的指揮官也能夠判斷出這支車隊的行駛速度。
30碼,30英裏每小時,相當於48公裏時速,這對於20世紀40年代的車輛來說也只能算是中等速度。由於雨水的襯托,它們像是空中的蒼鷹、水中的劍魚,在自己的領域無所阻礙地馳騁著。領頭四輛乍看都是美制吉普車,細細辨認會發現它們在大小和型號上還是有所區別的:前面兩輛是普通的軍用吉普車,最多只能載運五六名士兵,後面兩輛是兼顧靈活和載量的大型吉普車,除了駕駛和副駕駛位置,車鬥裏還能擠下六到八名全副武裝士兵。不過,這些吉普車都沒有配備美軍常用的勃朗寧機槍,這與荷蘭戰後良好的治安環境應當有著非常直接的聯系,而沿途的嚴密守備也是荷蘭官方信心的來源,他們當然不會想到,狡猾的敵人會以出乎意料的方式發動襲擊,而這在迄今為止的現代戰爭史上也是不多見的。
“爆破手準備了……”
指揮官這一聲令下,負責傳令的士官蹲在樓梯口向下傳達:“準備爆破!”
威力巨大的路邊炸彈使用最常見的電線引爆,一號起爆器就裝在閣樓下方的房間裏,兩名爆破手早已經仔仔細細地檢查過了技術牢靠的按壓式起爆器,而一旦出現意外,位於臨近房屋內的二號起爆器還能夠充當後備——德國人的嚴謹結合機械、化學技術的優勢形成了無懈可擊的組合。
指揮官目不轉睛地對著炮隊鏡口,環境是如此安靜,雨聲之外人們已能隱隱聽到車輛行駛的聲音了。
“待發……”
最後的準備命令從指揮官那裏傳來,士官神情嚴峻地往下傳達。無形之間,氣氛變得凝重起來,爆破手甚至不敢騰出手擦拭額頭上流淌的汗珠,其餘人也自發離開玻璃窗戶,以免爆炸的強勁沖擊震碎窗戶時遭致非戰鬥損傷。
探哨早已不發信號了,肉眼可及之處,軍車一輛接著一輛駛過橋梁,車隊的速度似乎有稍許的減慢,但這在呈線狀的爆炸物面前並沒有太大的影響。就像是以大炮攻擊遠處的坦克,指揮官在心裏估算出提前量,只待車隊前方的綠色軍車一壓過這條線,他卯足勁喊道:“引爆!”
士官幾乎在同一時間喊了引爆,爆破手們無需辨別前後兩個聲音是否存在區別,猛然間按下起爆器。下一秒,每個人都開始等待猛烈的爆炸聲,他們有人也許想過,這次襲擊會給荷蘭、給盟國乃至全世界帶來非常大的影響,至於大到什麽樣的程度,以這些職業軍人、特戰精英們的思維恐怕是難以準確揣測的。
轉念之間,宛若火山噴發的巨大轟響聲洶湧襲來,這些荷蘭農舍的窗玻璃果然無一幸免,天色原本已經暗淡下來,外面的世界頃刻間會轉到了白晝,強烈的光線經過木地板折射仍然亮得刺眼,雖然這一切只持續了片刻,經歷過殘酷戰鬥的士兵們能夠體會它的真實威力。
爆炸的聲光剛散去,不論是閣樓上的指揮官、觀察員和參謀士官,還是埋伏在農舍、倉庫裏的各戰鬥小組人員,無不急促地想要知道爆炸的結果,因而這特殊的戰場上出現了突然的沈寂——依然只是片刻的時間,車隊前後沒有被直接摧毀的部分軍車因為緊急剎車和閃避而發出刺耳的吱呀聲,至於硝煙彌漫之處,隱約可見兩輛黑色的轎車形同廢鐵,橋梁那邊的荷蘭守軍們則是趴的趴、蹲的蹲,一個個呆若木雞、不知所措。
雨未停,清風送至,硝煙淡薄。炸藥起爆時,車隊中部正好位於爆炸區域的中央,這裏不僅是1.5噸烈性炸藥,經由爆破專家們安排,壘砌溝渠的石塊和水泥塊也發揮著如同手榴彈預制破片的作用,7輛轎車顯然都受到了爆炸沖擊,但並不是每一輛都像最中間兩輛那樣扭曲變形、慘不忍睹,有的車窗全碎、車身坑窪但是車輛主體完好,很難說裏面的重要人物是否受到了硬創傷。是發動後續攻擊以增加絕殺概率,還是趁著荷蘭護衛部隊不知攻擊者身處何處而迅速撤離現場,編遣戰隊的行動指揮官面臨著至關重要的抉擇,而這位小山羊胡子用實際行動展現了自己果決的風格。爆炸發生後不到半分鐘,他下令攻擊,瞬時間村莊槍聲大作,雙聯裝的MG42以驚人的射速向公路上的目標傾瀉“金屬風暴”,美國人制造的“巴祖卡”火箭筒縱橫沙場數年,終於在這個離奇的時刻被用來攻擊己方的高級將領,而50毫米口徑的蘇制迫擊炮屬於蘇軍步兵連最典型的火力支援武器,和德軍同口徑迫擊炮一樣,它們輕便靈巧,射程近、威力小,在“熟練工”手中能夠發揮強有效的壓制作用……
盟國駐歐洲司令部將領和荷蘭王室成員途中遭到襲擊的消息傳到德國駐荷蘭大使館時,幾乎每一張臉孔都反映出了巨大的驚愕,唯有少數幾個足夠沈穩的人還能夠保持冷靜,馮·梅恩男爵就是其中一個。確定了消息的真偽,他迅即將大使館人員分為三組,一組留守聯絡,一組負責保護和安撫僑民事宜,第三組則趕去距離阿姆斯特丹不遠的事發現場參與救援。
當年輕力壯的同僚們自告奮勇前去救援,林恩冷靜地選擇了留守。一方面,抵達現場未必就能知曉大人物的傷亡情況,另一方面,他畢竟是襲擊行動的總負責人,如果行動部隊遇到了無法克服的難題,關鍵時刻還需要他來拿定註意。
接下來,馮·梅恩男爵驅車趕往荷蘭政府。雨中,自願充當救援者的人們把大使館裏能夠找到的急救藥品和醫療用具裝上汽車,看著這些人忙碌的身影,林恩很好奇他們究竟是為了爭表現呢,還是出於單純的人道主義想法或者有其他方面的考慮,但這樣的安排多多少少能幫德國政府洗脫嫌疑,也算是好事一件。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