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章 太清宮
關燈
小
中
大
轉眼之間瑤光來到靈慧祠已經三天了。
靈慧祠女道士們的生活十分規律。每天五點三刻起床六點準時到觀主院中給她請安六點半陪觀主吃早餐然後陪她溜跶、說話、分享八卦、在花園裏侍弄花草到八點左右然後各自開始正式工作。
來靈慧祠之前瑤光以為自己和其他道士們的主要工作內容就是念經。來了幾天後才發現,念經這個工作每個人的工作量不同。
老郡主是不念經的。她十分坦誠地告訴瑤光,她現在也只會背一部經書:道德經。
“呵,笑話,道藏有三千多部,各路神仙又那麽多我哪記得住啊!我要是背書背得好,當初就不出家了嘛去考進士啦!”老郡主講起來理直氣壯,“再說,我做靈慧祠觀主是因為我道學上有造詣還是因為我會煉丹、念經?”當然不是啦!是因為您是郡主娘娘。
張師姐也是不念經的。
如果瑤光沒來靈慧祠,張師姐每天的日常工作是到太清宮整理編纂道藏。周真人從三十年前開始收集天下各類經書召集有道學的道士,像編四庫全書那樣將道經分類編纂,修改其中錯印錯錄之處。張師姐自幼熟讀道家典籍於道學上頗有成就,是四位主任編修之一。
至於張師姐的徒弟,宋、李兩人,呵呵,她們倆也是不念經的。這兩人到了念經的點兒,去了偏殿隨便一坐,跟平常閨秀一樣在一處做針線!
意外不?
宋李兩人都是仕宦家的小姐,不過,命運有些坎坷。宋
靜守的祖母在她七八歲的時候給她訂了婚,當時看著人家小正太俊俏又聰明,家世匹配,又是世交,本以為自己手快搶到了好孫女婿,沒想到小未婚夫在前年跟人游船的時候意外落水溺亡了。宋家當然不舍得女兒守望門寡,直接再議婚又不大好,不如讓女兒出家幾年再另尋佳婿,這樣,女兒既有美名,又不用受苦。
瑤光這才知道,哦,原來未婚夫死了,女方出家幾年後再還俗,在婚嫁市場上還是個加分項。仔細一想,其實蠻有道理,能出家再還俗,首先嫁妝不會少,家裏父母疼愛,其次,要是出家的地方是靈慧祠這種等級的,那說明女方家族的份量不低,最後呢,為早亡的未婚夫出家,是個快速刷聲望值的方法。大家都覺得你有情有義有擔當,既然對早亡的未婚夫能這麽好,那對將來的丈夫肯定會更好。
李靜微的情況和宋靜守如出一轍。唯一的不同是她定親更早,小未婚夫和她是青梅竹馬,不幸的是小正太十一二歲的時候得了天花,病逝了。她明年就要還俗了。家中已經為她相看好了人家,說起來也不是外人,是老觀主一位侄孫的兒子,也是宗室。
了解了情況之後瑤光頓感郁悶。
合著整個道觀真正把念經當工作的就我一個人啊!
老郡主還嘻嘻笑著逗她,“你怕什麽,他總不能因為你背不下經書、解釋不出道義就叫你還俗吧!”這個他,指的是誰,大家心照不宣。說著這種話不敢、不該提聖上。
瑤光可不敢這麽想。她們一個個都有依仗,她沒有。您敢叫皇帝“他”,是因為您是他堂姑祖母,我可不敢。
就算皇帝不會叫她再回端王府當小妾,就算她不用考道士資格證,但要是皇帝知道她連考都不去考,或者考了卻屢試不過,難道還不能叫太監來訓斥她一番麽?
給皇帝親媽念經都敢不好好念,工作態度這麽不端正,哼,你還想搞副業?拉倒吧你!
瑤光跟薛娘子商量之後,決定爭取先考過道士資格證考試中的童生試——“道初試”。
至於竹葉和小竹,一個才十四歲,一個更小,先把字認全了不遲。
關於考試,瑤光覺得指望張師姐教是不可行的。隔現代,張師姐是大學教授水平,平素指點的學生也都是至少也得是研究生水平,她習慣了這套方法,用來教瑤光這個學前班小朋友,兩人都很吃力(痛苦)。
於是,張師姐硬著頭皮教了三天後,誠懇地建議瑤光去太清宮的學堂去看看。那裏各種級別的課程都有,還有專門給小道童們開的入門級。
瑤光想到自己跟一群小學雞坐在一起的畫面,怪笑出聲,但依然恭敬地接了張師姐給她的太清宮入門木牌。
這個門牌不僅是太清宮內部的出入證,還可以當圖書借閱證,一人一張,寫著持證人的身份。
宋靜守告訴她,憑這個木牌還能在太清宮學堂的食堂免費吃飯、吃點心、喝茶呢!她剛來靈慧祠的時候還新鮮著,就每天跟師傅跑上太清宮蹭吃蹭喝。
瑤光早聽薛娘子說過太清宮是京城附近第一大景點,不僅建築有很高的藝術造詣,山上風景更是十分幽美。她來靈慧祠那天在山腳下仰望,只見薄暮之中山上鱗次櫛比的樓閣亭臺中閃動點點燈光,真仿佛仙山瓊樓,令人神往。
這時拿了門牌,又有了個正經的藉口,當即跟薛娘子定下明天就去太清宮一日游。
當晚瑤光稟報了老郡主,她自然同意的,還囑咐她們,“下山時從西邊那條路下來。那條路沒多少人知道,景致很不錯,半山腰有個池子,裏面有好多蓮花,你們給我摘幾朵回來插瓶。”
第二天一早,瑤光和薛娘子服侍師父用了飯,隨著張師姐上山。
小竹很想跟去,眼淚汪汪拉著瑤光的衣角不肯松手,瑤光只好哄她說,“等我回來給你帶好吃的。”
她還是不松手,竹葉就嚇唬她,“山上有大黑狗,專門咬你這麽大的小孩!”
小竹腦子轉得不慢,還會巴結人,對竹葉眨巴眨巴眼兒笑,“姐姐,你也去嘛!你看到狗就抱起我,它就咬不到我了。”
“嗯,你倒想得美!”竹葉看看這娃的胖爪子,嘻嘻笑道,“狗子最喜歡咬你這種小胖孩兒,你還臭美,非要跟宋師姐染鳳仙花指甲,狗子老遠看見你手指甲紅紅的啦,就算我抱著你也會跳起來咬你手指頭!”小竹嚇得一縮手指,瑤光趁機跑了。
三人上了騾子拉的大車,張師姐閉著眼睛不吭聲,薛娘子默默用眼神表示“我早說了吧?哪有帶這麽小的孩子出家的?”,瑤光一臉訕訕,默默接受譴責,但心裏想,小孩子在道觀裏長大是挺怪的,但留在王府難道就很好麽?
來了道觀,至少她有成為一個“普通人”的機會,可留在王府,就會接受“做奴婢”的教育,然後成為一個奴婢。
瑤光穿越之前自認不是聖母,但穿越後,她見過太多的身不由己,漸漸不再認為“只要你努力你就能過得更好”或者說“你過得不好一定是因為你不夠努力”這種精英式的信條是評判一個人的唯一標準了。
許多人——比如小竹,紫翎,還有綠柳莊那些爭著想要到杏芳院當差的女孩子們,她們一出生,一生就基本定下來了。這些女孩子還不是命最慘的,再比如竹葉,她被兄嫂賣了之後,如果不是用自己的兩百個私房錢賄賂人販子,求人將她轉給了高級人牙子,沒準早就被賣到了煙花巷。
上太清宮的道路盤山而建,由於歷年有信徒捐款修繕,路修得比出京城的管道還好幾分呢。一路上瑤光見到許多裝飾豪華的車馬,不由嘆道,“太清宮香火真是旺啊。”
張師姐和薛娘子一起笑道,“今兒是休沐日,人可不是都來了。”
大周朝的官員們一旬一休,一年四季再各有兩天的不固定假期,此外還有年節假日,福利當然和現代沒法比,但也算不錯了。
到了太清宮第一道石牌坊下,三人下了騾車,從石階旁一條專門給“工作人員”使用的通道上山。這條石階兩側立著石柱,柱子間連著黑黝黝的鐵鏈,和給香客們用的寬大石階平行。兩道石階旁均種著高大入雲的松樹,樹蔭蒼蒼,為石階遮擋住陽光,十分陰涼。
如此走了一刻鐘,到了第二道石牌坊下,只見一片平整的廣場,全以漢白玉鋪就,開闊極了,一道石牌坊後是層層疊疊的宮殿型建築群,什麽宏偉壯麗、瓊樓玉宇,根本難以形容此間氣象,恍惚間只想起一句李白的詩:天上白玉京十二樓五城。
正仰著頭讚嘆觀看時,一群白鶴飛過天空,鶴嚦聲聲。
天哪,這群仙鶴真的不是ps上的麽?
再往裏一走,正殿之前有一個極大的花池,池中一道漢白玉拱橋,花池中種著各種花木,擺著奇石,還有溪水在其中潺潺流動,幾只仙鶴在樹下悠閑溜跶。
鑒於她從前看古言都是跳過景物描寫,所以,雖然眼前的景物建築都很美很輝煌,瑤光腦子裏只有兩字:絕了。
非要讓瑤光形容的話,她會說這太清宮完全可以直接拿來當仙俠劇取景地,都不用搞五毛特效。
張師姐帶著她們從偏殿之側一個石拱門進去,門一旁有個小門房,裏面坐著兩個道士,先向張師姐問好,收了三人門牌後驗明,再用門牌頂端的雲頭按在印泥裏,在登記冊子上壓了個印子,這才放行。
進門之後是一條更有幽靜的小道。兩旁種著槐樹。瑤光一邊走一邊遺憾,可惜,這時已經過了槐花的季節了,不然摘些槐花做點槐花餅多好。
這一路上,她們遇到許多道士,有男有女,有老有幼。這些道士們並不全是太清宮的,穿著各色道袍。有位年輕女冠穿了身杏紅色道袍,廣袖翩翩,只是把俗家首飾換成了一頂紫金寶冠戴在頭頂,頭上的道髻梳得仿佛靈蛇髻的樣子,從寶冠頂上伸出一截,昂首闊步,一副風流不羈的樣子。
張師姐小聲告訴瑤光:“這是裕和縣主,道號清徽,於道學上頗有成就。她現就住在山下翠谷別院中,每日來修經。”
又走了一會兒,瑤光才知道,裕和縣主還不是穿得最出格的呢,有不少道士衣飾華貴,道袍不僅顏色鮮艷,彩繡斑斕,用的材質也都是極為昂貴的絲綢,幾位女道士頭上戴的寶冠更是鑲珠嵌玉,甚至有一些冠上還有金珠步搖,道袍外還披了綃紗錦繡的披帛。
偶爾一兩個樸素的,人家道袍外罩的比甲也用三色菱形拼在一起。
這麽一看,她們靈慧祠的道袍真是不夠看的。
這些來往的道士們見了熟人也只是微笑略一致意,就繼續各走各的了,除非有事,並不主動上前打招呼。
大約是因為在此間活動的全是周真人請來的“訪問學者”,幫著編書的,或是觀中有珍本經書,帶著書來開研討會的。出家人本就和古代市井小民氣質不同,何況這些精英道士們許多出身不凡,目下無塵,個個都顯得十分灑脫,仿佛閑雲野鶴。
瑤光看到這景象,頓時感到一股熟悉——這不就和現代文明城市中的人一樣麽?哪怕是鄰居,也互相尊重,保持距離,甚至還帶點淡漠。
張師姐將她們領到自己在太清宮辦公的地點之後就不管了,讓兩人隨意活動。
薛娘子從未進過太清宮內部人士才能進的內門,看到這個樓是虞朝古建築,那個碑又是前朝名家書法,十分興奮。瑤光對這兩樣興趣缺缺,就跟薛娘子說好,大家分頭行動,正午一刻在學堂旁邊的食堂見面。
太清宮這部分不對外開放的建築群歷經數百年加建改造,新老混搭,其間又有很多繁茂花木,飛檐鬥栱在花葉與藍天之間露出一角,仿佛迷宮。
周真人近年來請了不少道友們來編纂經書,又時常開個研討會,內門中訪客漸多,時常有“訪問學者”迷路的事件,便在道路上放置了許多路標,甚至還有指示圖。
瑤光從斜背在右肩上的布袋中拿出速寫本和炭筆,把指示圖上畫的內門地圖畫了下來,按圖索驥,先去了學堂。
太清宮學堂是個小四合院,正堂是兩層小樓,還未走近就聽見朗朗讀書聲。瑤光站在院門口仔細分辨,聽到有人在講《道德經》。她側耳傾聽片刻,感覺講課老師的教法和張師姐的並沒太大分別。看來,並不是張師姐不會教,而是她只會這麽教。
如此一來,她來這兒學,和在靈慧祠跟著張師姐學,有什麽區別啊?張師姐至少只教她和薛娘子呢。
這時,一位年輕道士看見了瑤光,走來問微笑道:“這位道友,可是來接弟子下學的?還要一刻鐘呢。”
瑤光頓感尷尬,笑著打個哈哈,“不不,我隨師姐來的。第一次來太清宮,隨處看看。”
這道士一聽,還以為瑤光也是為來修書訪問學者呢,連忙客氣地請她進學堂參觀。瑤光哪裏敢進去啊,萬一進了人家教室,講課的道士突發奇想讓她講一段那可完球了!就算不會發生這種烏龍,人家問起她在哪兒出家,出家多久了,我靠,依舊很尷尬呀!
瑤光趕快找藉口,“其實,我是想去藏書樓。”
道士忙給她指了方向。
瑤光轉過院子角,撒腿就跑。
啊啊啊——什麽學無止境有教無類!讓我這麽個大人和一群小孩坐在教室裏正兒八經上課?還被提問?背書背不出來我該怎麽辦啊?伸手給老師打手板麽?
作者有話要說: 哈哈哈哈仍舊想像了一下女主坐在一群小學雞中舉手回答問題的畫面。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
靈慧祠女道士們的生活十分規律。每天五點三刻起床六點準時到觀主院中給她請安六點半陪觀主吃早餐然後陪她溜跶、說話、分享八卦、在花園裏侍弄花草到八點左右然後各自開始正式工作。
來靈慧祠之前瑤光以為自己和其他道士們的主要工作內容就是念經。來了幾天後才發現,念經這個工作每個人的工作量不同。
老郡主是不念經的。她十分坦誠地告訴瑤光,她現在也只會背一部經書:道德經。
“呵,笑話,道藏有三千多部,各路神仙又那麽多我哪記得住啊!我要是背書背得好,當初就不出家了嘛去考進士啦!”老郡主講起來理直氣壯,“再說,我做靈慧祠觀主是因為我道學上有造詣還是因為我會煉丹、念經?”當然不是啦!是因為您是郡主娘娘。
張師姐也是不念經的。
如果瑤光沒來靈慧祠,張師姐每天的日常工作是到太清宮整理編纂道藏。周真人從三十年前開始收集天下各類經書召集有道學的道士,像編四庫全書那樣將道經分類編纂,修改其中錯印錯錄之處。張師姐自幼熟讀道家典籍於道學上頗有成就,是四位主任編修之一。
至於張師姐的徒弟,宋、李兩人,呵呵,她們倆也是不念經的。這兩人到了念經的點兒,去了偏殿隨便一坐,跟平常閨秀一樣在一處做針線!
意外不?
宋李兩人都是仕宦家的小姐,不過,命運有些坎坷。宋
靜守的祖母在她七八歲的時候給她訂了婚,當時看著人家小正太俊俏又聰明,家世匹配,又是世交,本以為自己手快搶到了好孫女婿,沒想到小未婚夫在前年跟人游船的時候意外落水溺亡了。宋家當然不舍得女兒守望門寡,直接再議婚又不大好,不如讓女兒出家幾年再另尋佳婿,這樣,女兒既有美名,又不用受苦。
瑤光這才知道,哦,原來未婚夫死了,女方出家幾年後再還俗,在婚嫁市場上還是個加分項。仔細一想,其實蠻有道理,能出家再還俗,首先嫁妝不會少,家裏父母疼愛,其次,要是出家的地方是靈慧祠這種等級的,那說明女方家族的份量不低,最後呢,為早亡的未婚夫出家,是個快速刷聲望值的方法。大家都覺得你有情有義有擔當,既然對早亡的未婚夫能這麽好,那對將來的丈夫肯定會更好。
李靜微的情況和宋靜守如出一轍。唯一的不同是她定親更早,小未婚夫和她是青梅竹馬,不幸的是小正太十一二歲的時候得了天花,病逝了。她明年就要還俗了。家中已經為她相看好了人家,說起來也不是外人,是老觀主一位侄孫的兒子,也是宗室。
了解了情況之後瑤光頓感郁悶。
合著整個道觀真正把念經當工作的就我一個人啊!
老郡主還嘻嘻笑著逗她,“你怕什麽,他總不能因為你背不下經書、解釋不出道義就叫你還俗吧!”這個他,指的是誰,大家心照不宣。說著這種話不敢、不該提聖上。
瑤光可不敢這麽想。她們一個個都有依仗,她沒有。您敢叫皇帝“他”,是因為您是他堂姑祖母,我可不敢。
就算皇帝不會叫她再回端王府當小妾,就算她不用考道士資格證,但要是皇帝知道她連考都不去考,或者考了卻屢試不過,難道還不能叫太監來訓斥她一番麽?
給皇帝親媽念經都敢不好好念,工作態度這麽不端正,哼,你還想搞副業?拉倒吧你!
瑤光跟薛娘子商量之後,決定爭取先考過道士資格證考試中的童生試——“道初試”。
至於竹葉和小竹,一個才十四歲,一個更小,先把字認全了不遲。
關於考試,瑤光覺得指望張師姐教是不可行的。隔現代,張師姐是大學教授水平,平素指點的學生也都是至少也得是研究生水平,她習慣了這套方法,用來教瑤光這個學前班小朋友,兩人都很吃力(痛苦)。
於是,張師姐硬著頭皮教了三天後,誠懇地建議瑤光去太清宮的學堂去看看。那裏各種級別的課程都有,還有專門給小道童們開的入門級。
瑤光想到自己跟一群小學雞坐在一起的畫面,怪笑出聲,但依然恭敬地接了張師姐給她的太清宮入門木牌。
這個門牌不僅是太清宮內部的出入證,還可以當圖書借閱證,一人一張,寫著持證人的身份。
宋靜守告訴她,憑這個木牌還能在太清宮學堂的食堂免費吃飯、吃點心、喝茶呢!她剛來靈慧祠的時候還新鮮著,就每天跟師傅跑上太清宮蹭吃蹭喝。
瑤光早聽薛娘子說過太清宮是京城附近第一大景點,不僅建築有很高的藝術造詣,山上風景更是十分幽美。她來靈慧祠那天在山腳下仰望,只見薄暮之中山上鱗次櫛比的樓閣亭臺中閃動點點燈光,真仿佛仙山瓊樓,令人神往。
這時拿了門牌,又有了個正經的藉口,當即跟薛娘子定下明天就去太清宮一日游。
當晚瑤光稟報了老郡主,她自然同意的,還囑咐她們,“下山時從西邊那條路下來。那條路沒多少人知道,景致很不錯,半山腰有個池子,裏面有好多蓮花,你們給我摘幾朵回來插瓶。”
第二天一早,瑤光和薛娘子服侍師父用了飯,隨著張師姐上山。
小竹很想跟去,眼淚汪汪拉著瑤光的衣角不肯松手,瑤光只好哄她說,“等我回來給你帶好吃的。”
她還是不松手,竹葉就嚇唬她,“山上有大黑狗,專門咬你這麽大的小孩!”
小竹腦子轉得不慢,還會巴結人,對竹葉眨巴眨巴眼兒笑,“姐姐,你也去嘛!你看到狗就抱起我,它就咬不到我了。”
“嗯,你倒想得美!”竹葉看看這娃的胖爪子,嘻嘻笑道,“狗子最喜歡咬你這種小胖孩兒,你還臭美,非要跟宋師姐染鳳仙花指甲,狗子老遠看見你手指甲紅紅的啦,就算我抱著你也會跳起來咬你手指頭!”小竹嚇得一縮手指,瑤光趁機跑了。
三人上了騾子拉的大車,張師姐閉著眼睛不吭聲,薛娘子默默用眼神表示“我早說了吧?哪有帶這麽小的孩子出家的?”,瑤光一臉訕訕,默默接受譴責,但心裏想,小孩子在道觀裏長大是挺怪的,但留在王府難道就很好麽?
來了道觀,至少她有成為一個“普通人”的機會,可留在王府,就會接受“做奴婢”的教育,然後成為一個奴婢。
瑤光穿越之前自認不是聖母,但穿越後,她見過太多的身不由己,漸漸不再認為“只要你努力你就能過得更好”或者說“你過得不好一定是因為你不夠努力”這種精英式的信條是評判一個人的唯一標準了。
許多人——比如小竹,紫翎,還有綠柳莊那些爭著想要到杏芳院當差的女孩子們,她們一出生,一生就基本定下來了。這些女孩子還不是命最慘的,再比如竹葉,她被兄嫂賣了之後,如果不是用自己的兩百個私房錢賄賂人販子,求人將她轉給了高級人牙子,沒準早就被賣到了煙花巷。
上太清宮的道路盤山而建,由於歷年有信徒捐款修繕,路修得比出京城的管道還好幾分呢。一路上瑤光見到許多裝飾豪華的車馬,不由嘆道,“太清宮香火真是旺啊。”
張師姐和薛娘子一起笑道,“今兒是休沐日,人可不是都來了。”
大周朝的官員們一旬一休,一年四季再各有兩天的不固定假期,此外還有年節假日,福利當然和現代沒法比,但也算不錯了。
到了太清宮第一道石牌坊下,三人下了騾車,從石階旁一條專門給“工作人員”使用的通道上山。這條石階兩側立著石柱,柱子間連著黑黝黝的鐵鏈,和給香客們用的寬大石階平行。兩道石階旁均種著高大入雲的松樹,樹蔭蒼蒼,為石階遮擋住陽光,十分陰涼。
如此走了一刻鐘,到了第二道石牌坊下,只見一片平整的廣場,全以漢白玉鋪就,開闊極了,一道石牌坊後是層層疊疊的宮殿型建築群,什麽宏偉壯麗、瓊樓玉宇,根本難以形容此間氣象,恍惚間只想起一句李白的詩:天上白玉京十二樓五城。
正仰著頭讚嘆觀看時,一群白鶴飛過天空,鶴嚦聲聲。
天哪,這群仙鶴真的不是ps上的麽?
再往裏一走,正殿之前有一個極大的花池,池中一道漢白玉拱橋,花池中種著各種花木,擺著奇石,還有溪水在其中潺潺流動,幾只仙鶴在樹下悠閑溜跶。
鑒於她從前看古言都是跳過景物描寫,所以,雖然眼前的景物建築都很美很輝煌,瑤光腦子裏只有兩字:絕了。
非要讓瑤光形容的話,她會說這太清宮完全可以直接拿來當仙俠劇取景地,都不用搞五毛特效。
張師姐帶著她們從偏殿之側一個石拱門進去,門一旁有個小門房,裏面坐著兩個道士,先向張師姐問好,收了三人門牌後驗明,再用門牌頂端的雲頭按在印泥裏,在登記冊子上壓了個印子,這才放行。
進門之後是一條更有幽靜的小道。兩旁種著槐樹。瑤光一邊走一邊遺憾,可惜,這時已經過了槐花的季節了,不然摘些槐花做點槐花餅多好。
這一路上,她們遇到許多道士,有男有女,有老有幼。這些道士們並不全是太清宮的,穿著各色道袍。有位年輕女冠穿了身杏紅色道袍,廣袖翩翩,只是把俗家首飾換成了一頂紫金寶冠戴在頭頂,頭上的道髻梳得仿佛靈蛇髻的樣子,從寶冠頂上伸出一截,昂首闊步,一副風流不羈的樣子。
張師姐小聲告訴瑤光:“這是裕和縣主,道號清徽,於道學上頗有成就。她現就住在山下翠谷別院中,每日來修經。”
又走了一會兒,瑤光才知道,裕和縣主還不是穿得最出格的呢,有不少道士衣飾華貴,道袍不僅顏色鮮艷,彩繡斑斕,用的材質也都是極為昂貴的絲綢,幾位女道士頭上戴的寶冠更是鑲珠嵌玉,甚至有一些冠上還有金珠步搖,道袍外還披了綃紗錦繡的披帛。
偶爾一兩個樸素的,人家道袍外罩的比甲也用三色菱形拼在一起。
這麽一看,她們靈慧祠的道袍真是不夠看的。
這些來往的道士們見了熟人也只是微笑略一致意,就繼續各走各的了,除非有事,並不主動上前打招呼。
大約是因為在此間活動的全是周真人請來的“訪問學者”,幫著編書的,或是觀中有珍本經書,帶著書來開研討會的。出家人本就和古代市井小民氣質不同,何況這些精英道士們許多出身不凡,目下無塵,個個都顯得十分灑脫,仿佛閑雲野鶴。
瑤光看到這景象,頓時感到一股熟悉——這不就和現代文明城市中的人一樣麽?哪怕是鄰居,也互相尊重,保持距離,甚至還帶點淡漠。
張師姐將她們領到自己在太清宮辦公的地點之後就不管了,讓兩人隨意活動。
薛娘子從未進過太清宮內部人士才能進的內門,看到這個樓是虞朝古建築,那個碑又是前朝名家書法,十分興奮。瑤光對這兩樣興趣缺缺,就跟薛娘子說好,大家分頭行動,正午一刻在學堂旁邊的食堂見面。
太清宮這部分不對外開放的建築群歷經數百年加建改造,新老混搭,其間又有很多繁茂花木,飛檐鬥栱在花葉與藍天之間露出一角,仿佛迷宮。
周真人近年來請了不少道友們來編纂經書,又時常開個研討會,內門中訪客漸多,時常有“訪問學者”迷路的事件,便在道路上放置了許多路標,甚至還有指示圖。
瑤光從斜背在右肩上的布袋中拿出速寫本和炭筆,把指示圖上畫的內門地圖畫了下來,按圖索驥,先去了學堂。
太清宮學堂是個小四合院,正堂是兩層小樓,還未走近就聽見朗朗讀書聲。瑤光站在院門口仔細分辨,聽到有人在講《道德經》。她側耳傾聽片刻,感覺講課老師的教法和張師姐的並沒太大分別。看來,並不是張師姐不會教,而是她只會這麽教。
如此一來,她來這兒學,和在靈慧祠跟著張師姐學,有什麽區別啊?張師姐至少只教她和薛娘子呢。
這時,一位年輕道士看見了瑤光,走來問微笑道:“這位道友,可是來接弟子下學的?還要一刻鐘呢。”
瑤光頓感尷尬,笑著打個哈哈,“不不,我隨師姐來的。第一次來太清宮,隨處看看。”
這道士一聽,還以為瑤光也是為來修書訪問學者呢,連忙客氣地請她進學堂參觀。瑤光哪裏敢進去啊,萬一進了人家教室,講課的道士突發奇想讓她講一段那可完球了!就算不會發生這種烏龍,人家問起她在哪兒出家,出家多久了,我靠,依舊很尷尬呀!
瑤光趕快找藉口,“其實,我是想去藏書樓。”
道士忙給她指了方向。
瑤光轉過院子角,撒腿就跑。
啊啊啊——什麽學無止境有教無類!讓我這麽個大人和一群小孩坐在教室裏正兒八經上課?還被提問?背書背不出來我該怎麽辦啊?伸手給老師打手板麽?
作者有話要說: 哈哈哈哈仍舊想像了一下女主坐在一群小學雞中舉手回答問題的畫面。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