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王耽美小說網

第五十七章 通會燈市

關燈
“元宵節”,最早稱為“燈節”、“上元節”。起源於漢代張燈祭祀太乙星的風俗。到了唐代,才逐漸演變成了今天的“火樹銀花似燈海、星光璀璨耀乾坤,人潮奔湧萬民樂、笑語歡歌映春暉。”的元宵美景。

元宵之夜,無論是王公貴族,還是黎明百姓,無論是繁華的城市,還是偏僻的鄉村,節日氣氛都同樣熱鬧、喜慶。

更有詩為證:

——蘇味道:火樹銀花,星橋鐵索開。暗塵隨馬去,明月逐人來。

——崔夜:神燈佛火百輪張,刻像圖影七寶裝。影裏如開金口說,空中似放玉豪光。

——辛棄疾:東風夜放花千樹,更吹落,星如雨,寶馬雕車香滿路。風簫聲動,玉壺光轉,一夜魚龍舞。

類似這樣頌揚讚美元宵佳節的詩詞歌賦,可謂是數不勝數。可見,元宵佳節在中國人心目中的位置是何等的重要了。

涿縣八景之一的《通會燈市》也是由來已久了。

據史料記載:古城涿縣的《通會燈市》,始自漢唐,盛於明清。

正月十五前後,在涿縣城的鼓樓大街,縱貫南北,要搭建數十架大小不一、千姿百態、流光溢彩的燈牌坊。同時,整條大街兩旁的店鋪前,還要自發地懸掛起萬盞寫有燈謎的紙質和布質的彩燈籠。燈籠品種之多,實難用數字來計量。

屆時,像一艘巨船一樣的三裏長街便形成一條游動著的,見首不見尾的燈的火龍。徹夜觀燈的百姓,皆穿著節日的盛裝,人流如潮、摩肩接踵,伴著優美抒情的古典樂曲,扶老攜幼,笑逐顏開地游走於燈市之中。好一派人間仙境之盛況、美景。

向秋菊的姥姥家就居住在這條大街的南端路西。臨街的“慶豐”診所,每到元宵佳節期間,都要延長坐堂時間,以方便觀燈者的應急之需。而且分文不取。

時年的正月十三,“通會燈市”便如約供游人觀瞻了。天色剛一暗淡,從四面八方湧來觀燈的百姓便絡繹不絕。沒用多時,整條大街就人滿為患了。

“慶豐”診所的主人姚文甫大夫,因出診剛剛回來,正在房中用晚餐。診所裏只有十四歲的女兒姚一蓮在接待尋醫問藥的病人。一時間竟也忙得不亦樂呼。

因一蓮自幼一邊苦讀詩書,一邊跟父親學習醫術,已有十年的從醫經歷了,把脈、行針、下藥,均拿得起,放得下。一般的頭痛腦熱,對她來說早已不在話下。因此,每當父親出診期間,診所就交由她代為料理。遠近的市民們也都了解一蓮的底細,因此,對她坐診絲毫不感到奇怪。更不會排斥。

這天,就在一蓮剛剛送走了一位前來抓藥的客人時,從門外匆匆忙忙闖進三個彪形大漢。其中,兩個人攙扶著一個蔫頭耷腦的病人。一進到診室以後,兩個攙扶著病人的人就迫不及待地將病人放倒在候診椅上,上氣不接下氣地站在一旁,神情緊張地看著躺在長椅上一動不動地病人。想說什麽,卻因喘息的厲害,而說不出話來。

姚一蓮見狀,沒敢上去問個究竟,而是趕緊跑去後院請父親。她緊張地對父親說:“剛來了一位病人,病得實在不輕。您快看看去吧!”

姚文甫聽了後,趕緊撂下筷子,跑到門診。一見病人的姿態,也認定病情危重,便上來把脈。可手剛放在病人的手腕上,他緊張的表情頓時就放松了。對旁邊的兩位客人說:“二位不要著急。從脈項看,病人沒有什麽大礙,一定是著了些累,致使氣息不暢,心慌氣促。稍安靜一會就沒事了。”轉身對女兒說:“一蓮,給三位客人各沏一杯茶。也好讓病人在這多歇息一刻。”

姚一蓮遵父親之命,要去沏茶。這時,一直躺著奄奄一息的病人,突然擡起頭來說:“大夫,我好像夜裏總睡不著覺。能給我開點催眠的藥嗎?”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