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王耽美小說網

第六章 高原的美麗與哀愁(3) (2)

關燈
梅花的嬌艷的,不是來和未曾相識的野生啤酒花交朋友的,不是來見識祥瑞的菩提樹(學名叫暴馬丁香)、奇特的露仁核桃、神秘的連理槐、一身紅袍的唐古特圓柏、活了數百年還在結果的山楂樹的;更不是為了多住些日子,多有一些在清涼的森林浴中淘洗凈化汙濁身心的幸福感。我只是想來看看,看看早就聽說的發生在孟達林區的猖狂盜伐究竟造成了怎樣的後果。

李工程師告訴我,孟達林區原有成片的遼東櫟,現在這一質地優良的資源已經砍伐殆盡;數千棵珍貴的臺灣檜,也已經看不到幾棵了;冷杉幾乎全部被盜伐;青杄的遭遇更是目不忍睹,中齡以上的樹盡數遭到多次斷頭砍,再下來就該鋸掉兩人合抱、三人合抱乃至四人合抱的古樹主幹了;許多物種面臨絕跡的危險,林界下限每年都在迅速後退,新的毀林痕跡說明,林緣地帶平均每年都會損失三千多根可做檁條的樹木,灌木和草本植物的損失更為嚴重,嚴重到了根本就來不及統計的地步。

繼續往山上走,風聲雨聲送來一路泥濘。那條石板路——青色的幽徑,在峽谷蒼松蔭庇的地方舒展著身子。穿越灌木叢,又過神仙洞,再登斷頭青杄崗;止步,小憩,眺望山景:榛榛莽莽,郁郁蒼蒼,在那些盜伐者還無法攀登的險要地帶,依然是枯藤老樹,參天茂密。君子登高必賦,賦什麽呢?什麽也想不起來了。沈默。是誰輕輕抹去了激蕩在我心頭的綠色感喟?是背靠著的這棵低俯頭顱的青杄樹嗎?是屹立在腦海裏的那個撒拉族老護林員嗎?是的,他矍鑠,他挺拔,他硬朗,他剛健,他執著,他頑強,他不屈,他不朽——是韓得明,是青杄樹。

從斧聲的節奏、隱現的腳印、閃爍的光點、聲音的高低中分辨盜賊的去向和人數,然後帶著護林隊的人,包抄過去,大吼大叫著攆他們走開。他們當然不會是一些聽到吼聲就逃跑的人,用石頭還擊,用利斧威脅,用惡語攻訐,甚至還挖了陷阱想讓他一腳踩空掉到懸崖下面去。韓得明風雨不動,只用一句話來對付他們:“你們要砍林,可以,先把我砍死再說。”在他樸素的思想裏,有一個牢固的觀念,那就是如果容忍孟達林的毀滅,人失去的將不僅僅是森林,而是生命賴以存在的根本,是整個生活的希望,照他的話說就是:“樹少一片,人枯一群,林子是我們的命根根。”韓得明是艱難的,他克制了一個農民對承包地的眷戀,屏棄了一個老人對晚年安樂的希求,把時間幾乎全部花在巡山守林上,伴隨他的只有冷饃、涼水、陋室、草棚、陰風、急雨、蠓蟲、野獸,還有被打傷的身體、被搶空的腰囊、被撕爛的衣服,還有常常出現在集鎮上的私人通緝令:“韓得明趕集時誰來報信,或是誰把他打倒,到×××處領獎二十元。”韓得明苦澀地笑著說:“打倒我,沒那麽容易,我不去趕集你們到哪裏去打倒我?”然而,在面積為十七萬畝的林區中,有著形成網絡的許多小道,韓得明和他的護林隊員都是一個嘴巴兩條腿,有什麽法力阻止四面來八方走的盜伐者?眼看著不斷有參天大樹幾百棵幾百棵地倒下,他經常要做的便是跪伏在死樹上,面朝蒼天,流著眼淚,大聲呼喚真主的保佑。

難道森林一定要用眼淚來澆灌?難道資源一定要用鮮血來保衛?是的,至少在孟達應該是這樣。好像是昨天,那個秋風蕭瑟的日子,鶯鳥陣陣啼鳴,草馨縷縷襲人,藍馬雞朝深林飛去,屙下一粒裹在糞裏的樹種。如果這糞裹的樹種落在土壤裏,用不了多久,就會冒出一個嫩嫩的幼芽,那是一棵參天大樹的童年。然而,土壤被砍下來的枝丫覆蓋了,枝丫上的條條針葉仍然是蒼綠的,絲毫沒有覺察生命的源泉已經枯竭。韓得明帶著人抓住了兩個毀林者,痛罵了一頓後,押著他們往山下的林場走去。這時,從濃蔭遮蔽的地方躥出一個手持利斧的人來,尖聲叫喚著胡亂砍殺。斧光閃耀,在空中劃過道道弧線。韓得明的左胳膊當下被砍斷了,肩上、胸上、頭上到處都是傷,血流了一地。盜伐者跑了,韓得明倒下了。

孟達林瑟瑟發抖。認得那些個野蠻的毀林人,它乞求他們收斂一點,哪怕刈戮的利斧只對準祖輩父輩們蒼虬老健的軀體,而對稚憨的幼株胚芽多少動一點惻隱之心;認得那個叫韓得明的撒拉族老護林員,它乞求他千萬不要撒手而去,尤其是在這個秋風陣陣、寒涼乍到的日子裏,盡管它也知道人的死活是由不得自己的。它害怕如果沒有了韓得明就會再次出現五六十人甚至上百人的盜伐團夥,就會再次被迫接受人為火災的考驗,就會再次發生以支援建設的名義大規模亂砍濫伐的事情。團夥盜伐、人為火災以及有組織的亂砍濫伐,對孟達林和整個中國西部的森林來說,都是一些災難性的詞匯,它代表了人類的意志,代表了森林走向滅絕的全過程。

……翻過青杄崗,便是凝碧的天池水。秋水是似曾相識的,豪風是似曾相識的,護林房是似曾相識的。然而,四周的森林已是今非昔比了,稀疏著,出人意料地稀疏著;斑禿著,癩子一樣斑禿著。好比一個舊愛的姑娘面色憔悴、衣服襤褸地來到了你的面前,嚴峻的現實是:你還愛她嗎?她已經多次被人糟蹋過了。我的心在滴血,我的牙齒已經咬得扁平,我的眼睛正在放射憤怒之光。但是我知道,最有能力占據我心腦的情緒還是無奈,我只能長嘆一口氣,然後上前緊緊地抱住她。

痛苦的現實必須要用痛苦的心靈來承載:我愛孟達林。

草原的聲音引領我們悲憫

想起貴南縣的森多草原了:一片曠達的山垣之上,有一條河在靜靜地流,好像多少年都沒有人畜驚擾過那裏的清澈了;有一些草在青青地長,好像那是永遠的秀挺,是草原夏天永遠的證明。我這樣說,是因為在我經過的山垣北坡,在方圓二十公裏的夏窩子(夏季牧場)裏,已經看不到水的清澈和青草的蹤跡了:牛羊過處,綠色席卷而去,褐土翻滾而出,只留下無數牛羊的蹄印,和無數同樣是褐色的羊糞蛋、牛糞餅,在枯幹中等待著明年牧草的覆蘇。外地人以為草原上的牛羊跟別處的牛羊一樣是不辨東南、插花吃草的。不,它們實際上是擁作一片、擠作一攤的,是朝著一個方向一路吃過去,一直吃得草原寸草不留,漆染了似的變成黑褐色。牛羊太多,草場太少,這種掃地以盡的畜牧方式已經不是一年、兩年了。

一天早晨,我正在隊長巴桑家的帳篷裏喝茶,一個放牧員進來質問隊長說:“為什麽不讓我去河東草場?”隊長說:“南山草場還能放牧,去河東幹什麽?”放牧員說:“南山草場能不能放牧草原知道!”隊長說:“草原的事情我比你清楚,你趕緊去吧!”放牧員說:“倒黴的時候在後頭哩。”放牧員走了以後隊長對我說:“放牧員說得對,‘南山草場能不能放牧草原知道’!但是公社不聽草原的話,我也沒辦法。”我的疑問是:“草原怎麽能知道,難道它會說話?”巴桑隊長苦苦一笑說:“草原的話是狼毒說出來的。”

這是1984年夏天,我第一次知道那種被大家稱為饅頭花也就是狼毒的植物,原來是草原關於自身健康的表達。狼毒是一種草本植物,植物學的名字叫“瑞香狼毒”,馬耳似的闊葉,饅頭形的花朵,白中透紫的顏色,不時有一股濃香隨風而出;因為是單性花(雄花五瓣對生,雌花六瓣對生),狼毒便把黃色的花蕊突挺出來,等待著授精或者受粉;根莖可以入藥,有清熱解毒、化淤止痛的功效,可治療瘟疫、潰瘍、疥瘡、頑癬、炎腫等。狼毒是有毒的,就跟它的名字一樣,對牲畜來說,狼有多可怕它就有多可怕,如同俗話說的:“今兒吃狼毒,明兒吃馬肉”——說的是馬吃了狼毒就會立刻斃命;“駱駝見狼毒,唐僧遇白骨”——說的是妖艷的狼毒之於駱駝,好比白骨精覬覦著唐僧。但對草原來說,重要的並不是它的藥用價值和它含有的毒素,而是它生長的地方。巴桑隊長告訴我:“只要草原一退化,狼毒就會長出來,好像是在對牲畜說,‘你別吃了,你別吃了,再吃草原就死了’。”

我驚異於狼毒的作用,知道正是通過它對牲畜的毒害,草原拒絕了對自己的過分掠食,贏得了一個歇地再生的機會。它是草原保護自己的有效行為,是防止草場迅速沙化的警示標志。等到草場喘息已定,又是芳草萋萋、綠茵如坪的時候,妖艷的狼毒之花也就瘦了,敗了,不再長了。

我更驚異於巴桑隊長和那個放牧員的表達,他們在談論一件有關牧業生產的枯燥事情時,居然跟講童話一樣有趣,完全是擬人化的手法。不,豈止是手法,也應該是他們的意識和草原以及狼毒的意識在維護生存關系時的對話和交流,是人和土地、牲畜和牧草互相理解、互相依賴又互相制約的表現形式。首先,在牧人們看來,作為生命的草原以及狼毒和人一樣是有思想、有靈魂的,草原完全懂得人的意思,人也完全懂得草原的意思,人和草原所不同的僅僅是表達的方式:草原用狼毒來講理,人通過牲畜來說話。其次,在人和草原的對話中,正確的一方往往是作為弱者、作為被踐踏者的草原,而人雖然是錯誤的,卻有權力“不聽草原的話”,一意孤行的結果就是草原會用寸草不生來表示自己的悲哀,來懲罰人類的霸道。就像那個放牧員說的:“倒黴的時候在後頭哩。”這當然不僅是放牧員的警告,而且更是草原的警告,巴桑隊長已經告訴我們了:“草原的話是狼毒說出來的。”

和狼毒一樣作為草原預警語言的還有牛糞。牛糞是牧民的燃料,是吉祥的天賜神物,有了它茶炊就是滾燙的,食物就是噴香的,帳房就是溫暖的;它使人類在高寒帶的生存有了可能,使牧民遷流而牧的生活有了保證。草養牛,牛出糞,糞暖人,人可牧,牧有草——多麽密切的生態鏈條,多麽圓滿的良性循環!人類生存必不可少的能源,以取之不難、用之不盡的牛糞的形式暖熱了廣袤的草原。如果你讓一個牧民對活著的條件作出排序,他們一定會說,第一是牛羊,第二是糌粑,第三便是牛糞。但是牛糞對人來說並不僅僅意味著燃燒,在它溫良的性格裏也常有閃電般的一擊,這一擊足以讓人明白在這個世界上沒有絕對馴服的東西。我在森多草原的時候就曾經遭受過這樣的一擊,一擊之後我的右手腫脹成了饅頭,接著整個胳膊就擡不起來了,我就趕緊找寺院的藏醫喇嘛治療。他讓我喝了一個星期的馬尿脬(也叫白莨菪,草藥)湯,才算把腫消下去。藏醫喇嘛告訴我:“你是被瘴氣打了,拾牛糞的時候要小心啊!你是城裏來的,最好戴雙手套,濕牛糞不要動,半幹的牛糞先用腳踢翻,等瘴氣跑散了你再拾。”我這才知道草原上遍地都是的牛糞並不是俯可拾、仰可取的,牛糞下面有瘴氣,瘴氣是見肉瘋的,活蹦亂跳地到處鉆,碰到哪兒,哪兒就腫。

但是牛糞和狼毒一樣,對草原來說,重要的並不是它能產生瘴氣,而是另外一種事實——我是在森多草原了解到的:越是退化的草場,牛糞下面的瘴毒就越大,手拿手腫,腳踢腳腫,有時候連牛腿也會熏出腫脹來。巴桑隊長告訴我:“這是牛糞代表草場跟人說話哩,意思是說別在這兒放牧了,這兒已經不行了。”這是牛糞的勸說,是關於草場已經過牧的信號,它往往也會成為綠海變荒漠的前奏,過不了多久,人們就會發現,草原荒了,夜以繼日地荒涼成不毛之地了,真可謂“一毒成讖”!後來我仔細比較過草地上的牛糞和禿地上的牛糞,發現其中的道理大概是這樣的:在沒有退化的草場上,牛糞下面一般都有蓬蓬松松的草枝草葉作為支撐,是通風透光的;而在退化了的草場上,牛糞直接貼在潮濕的黏土上,沒有走風漏氣的縫隙,瘴氣自然就越聚越濃,越濃越猛了。其實道理的明白與否並不重要,重要的是牧人們通過牛糞聽懂了草原的聲音,又把這種聲音變換成了人的語言來說服自己不要違拗草原的意志。不管他們是否真正做到了這一點,但人對自然之聲的掌握和傳達足以證明:人原本是屬於自然的,只要人在必要的時候尊重一下自然的請求,就不會成為自然的棄兒而終生無所依歸。事實上,就草原來說,只有到它老邁、疲倦、無力照顧人類的時候它才會拋棄人類,才會拒絕它從來沒有厭倦過的付出,而以貧瘠和荒涼冷眼相向。而人在這種時候,往往已經做絕了和自然勢不兩立的事情,雖然愧悔得要死,厚著臉皮想恢覆關系,但已經來不及了。老去的不能再青,失去的不能再回,費力勞心地去做種種修好如初的事情,往往是人有意而事無情。“君不見擔雪塞井空用力,炊沙作飯豈堪食?”不如當初就聽了牛糞的話,“行不得也哥哥”?

對牧人來說,聽懂草原的話並不折不扣地按照草原的吩咐去做,這是他們自己對自己的基本要求,是獨特的生產方式給予他們的貼近自然和順從自然的自由。但實現這種自由的前提必須是他們有支配草場的權力,不能牛羊是自己的,草場還是公有的;必須是小規模的自給自足的自然經濟,不能把大規模增加商品牛和商品羊作為牧區經濟發展的主要手段。從保護草原和長期利用草原的意義上說,追求暫時的商品畜的高額出欄率,顯然是一種規求無度的盲目做法和短視行為。我們的牧業史已經證明,小規模的自給自足的自然經濟依然是唯一最有生命力和最適合草原生態的畜牧業經營方式。這種方式雖然並不能使牧民的生活超越溫飽,綽有餘裕,卻不至於使他們丟棄家園,顛沛流離,在海拔更高的地方搶奪野生動物的草地。我因此想到,牧民們盡管比任何人都更有權利追求一種豐衣美食的高質量的生活,但途徑只應該是得到必要的生活補貼和獲取一定的環保經費,只應該是發展畜產品的細加工,而決不應該是盲目增加牲畜的存欄數。殺雞取卵的事情只能做一次,得不償失的錯誤只能犯兩次,長期犯下去那就有華屋丘墟,塗炭自身的危險了。佛說:“刀刃有蜜,不足一餐之美,小兒舐之,則有割舌之患。”什麽樣的愚蠢都可以原諒,引刀入嘴,貽害子孫的愚蠢是斷不可原諒的。小心啊,養育了人類的草原一旦變成沙漠,那就是生命的葬身之地。還是巴桑隊長說得好,連馬都知道保護草原,何況我們是人呢?

不錯,我們是人。巴桑隊長說了,我們是人,我們應該比馬知道得多一點。但實際上似乎並非如此,至少在我這裏是這樣,因為首先我不知道馬是怎樣保護草原的。我疑惑地追問巴桑隊長,他笑了笑,帶我來到他的坐騎跟前說:“你看我的馬,我的馬在幹什麽?在吃草,你看它是怎麽吃草的?它只吃兩寸以上的大草,兩寸以下的小草它決不吃一口。為什麽,因為小草根淺,稍微一拽,就會連根拔起。馬知道,連根拔起的吃法是斷子絕孫的吃法。”說實在的,對巴桑隊長的這番話我當時並不以為然。我覺得馬不吃小草的原因是它的嘴唇太厚,吃草時墊在地上,牙齒根本就夠不著草葉。但是後來,在我接觸了更多的馬以後,我發現我錯了,巴桑隊長是對的。如果別無選擇,馬完全可以把嘴唇擠上去,露出牙齒來啃掉一寸以下的小草,或者說它更愛吃鮮嫩多汁的小草。它還可以把坑窩裏的草用蹄子連根帶莖刨出來吃掉,可以齜牙咧嘴地把貼在地皮上的地衣啃幹舔凈,甚至可以用舌頭化開河灘裏的冰雪吃掉凍在裏面的青草。然而,如果不是饑餓難忍或者危及生命,馬決不會用這種極端的方法采食牧草,決不會吃掉小草。因為馬知道,小草還要長大,小草是草原的未來。

馬是智慧的,更是向善的,在保護它的衣食父母——草原的時候,往往會有一些出人意料的舉動,讓我們這些牧馬馭馬的人類嗟嘆不已,汗顏不已。我曾經不止一次地想,要是我有資格題詞並以此號召天下,我一定要題“向馬同志學習”,還要題“向狼毒致敬”,還要題“向牛糞鞠躬”,還要題“做一個巴桑隊長那樣的好牧人”——盡管我知道,巴桑隊長已經是過去時了,因為能聽懂草原的話的巴桑隊長已經死了。

“有的人死了他卻活著,有的人活著他卻死了。”巴桑隊長自然是屬於死了還活著的那一類人,至少在我心裏是這樣的。因為他教我聽懂了草原的聲音,使我在以後的日子裏只要面對草原就覺得它正在註視著我,正在和我親切交談;風、雨、土、石、花、草、蟲、獸,都是它的語言,是它的思想,是它對我的自然啟蒙。而所有的自然啟蒙都意味著對我的提升,意味著我可以用草原的眼光來看待我們的青藏高原了。

——草場一片片消失了,草原一天天縮小了,沙化已經出現,新生的沙漠正在形成,牛群和羊群已經沒有吃的了。我想起了貴南縣的森多草原:有一條河在靜靜地流,有一些草在青青地長……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