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王耽美小說網

第三十章迷途待返

關燈
第三十章 迷途待返

道胸聽他言語,更知此人絕非怙惡不悛之徒,究竟是何緣由致使怒障迷身、殺人鉞獲,卻是猜測不來。觀那人情貌,雖體若龍鐘、形若枯木,然語若連珠、氣若霜雪,心中一念興起,便欲籍言語之力勸得他迷途知返。

當下又道:“施主深谙佛理,可否靜心聽得貧僧一言?”

那人轉首垂目,並不應答。

道胸只道:“施主心中對塵世的態度便只剩下厭惡、仇怨,那是因為施主感覺塵世汙濁,了無他趣,對否?”

那人依舊垂目不答,道胸又接著言道:“昔日舍利佛問我佛如來:‘諸方凈土嚴凈美麗,唯有世尊之婆娑世界汙穢不堪,這是何故?’世尊道:‘日月何等光亮明凈?盲者無視之。此日月之過還是盲者之過?’舍利佛答:‘盲者之過。’世尊道:‘眾生罪故,不見如來國土嚴凈,非如來咎。此土凈,而汝不見,汝之咎也!’”

這本是《維摩詰所說經》中的一段,大意是說,舍利佛向佛祖質疑婆娑世界並不如西方凈土那般嚴正幹凈,佛祖回答:非世界不凈,心念不凈耳。此番道理與眾佛經“心中有佛,眼中萬物皆佛”的禪理頗具異曲同工之妙。

那人聽道胸說完此語,頸項微轉,似有所動。

道胸卻已轉身,幽幽道:“苦、集、滅、道,四諦也,涅盤因果,取舍之事。病而求醫,病者之智也;良醫良藥,苦口婆心。病者知己之病而求醫,凡夫之智,亦是佛家大智;諱疾忌醫,類所不取。須知世間萬物生滅變化,豈有不滅之常也?常者,無常也——六道之中,三惡道是苦,三善道亦是苦。怨憎會、愛別離、求不得,非覺知無以解脫,一切有為法,皆生滅於一剎那。六根,貪、嗔、癡、慢、疑、惡見也,六根不凈,苦諦無終。積善業,得善果——阿彌陀佛!”言罷便欲飛身下山。

只聽那褸衣人在身後道:“大師且慢!”

道胸回轉了身,又做個佛揖,道:“施主有話說?”

褸衣人道:“大師苦口相勸,郭某先行謝過。只是……郭某現下有他事料理,耽誤不得。一月之後,你我再在此處相會,郭某恭聆佛法,如何?”

道胸微笑道:“蒙施主言,甚好。只是施主須答允我,此去不再傷人性命。”

褸衣人將手中長劍拋下崖谷,道:“大師放心,你我立言為約!”一個轉身,往崖下山腳而去。此刻道胸卻不再追趕,只看著那褸衣人背影,目送遠去。

張無忌藏身峰頂,將二人話語聽得真真切切,只是於那道胸講的佛語不甚了了,他見道胸一番話語竟說得那褸衣人回心轉意,不禁暗暗欽佩。

忽聞得峰嶺之下呼聲四起,原來是鎮上之人趕至。只聽得峰下有人喝道:“國公府兵眾聽著!即刻搜山,捉拿賊兇和尚!”緊接著便聽有兵士列隊號令。張無忌心道:方才見到的那三位掌門身手不凡,應當最早趕至。俯身朝山下望去,未見三人,卻見蜈蚣嶺山麓已經聚了一百多號官兵,分列遍布,席羅搜山而上。張無忌心道:對了!這些兵眾們見伏屍當場的三名統領,未見行兇之人,再加上鎮上聽得道胸和尚約幾人前來,這兇手的罪名,自然是落在道胸身上了。再去看道胸,卻見他翻過峰嶺,竟自要從山嶺另一面逃走。

被人誤為兇手一事,道胸轉瞬之間早想得明白。縱身逃去,倒非是他要一走了之,只是念及方才與那褸衣人的約定,再加上此時身攜寶藏絹圖,孰重孰輕,他尚分得開來。這寶藏絹圖幹系之重,實不是罪名誣陷可比得了的。

張無忌見道胸朝了崖下而去,自己此刻卻是也無它途可循,尾隨其後,翻嶺向山下退去。

張無忌且停且下,適逢落至一塊突兀巖石之上。這巖旁裂隙之中,正斜斜插著方才那褸衣人拋落的長劍,張無忌順手將劍從裂隙中拔了,踏著幾根伸出崖壁的松枝,一節節從峰頂躍下。

轉眼間二人皆落至平地,張無忌深怕被道胸發現,遠遠隔了他約莫四五丈遠。正自觀察他動向,卻見道胸佇立當場,隔得良久,頭也不回,只朗聲道:“身後施主,自打方才上山之際便尾隨貧僧,何不以真面目示人?”

張無忌忽聽得他言語,吃了一驚,忖道:原來自己上山之際已被他察覺,如此卻當真低估了這人武功修為。

然張無忌跟得他良久,說不出心中隱隱總覺此人光明灑落,佛法修為甚高,一時意氣,信由大踏步從身後走上前來,拱手道:“鄙下曾阿牛,見過道胸師父。”

道胸轉身見到張無忌,又見他右手中握著褸衣人拋落山崖的長劍,微笑道:“施主姓名似假非真,莫非與貧僧說笑?施主若有意隱瞞,貧僧自不該追問。只是施主身法功夫太過招眼,貧僧素來疏妄,便忍不住猜了一猜。昔日蘇軾詩雲:‘都城日荒廢,往事不可還。惟餘故苑石,漂散向人間’——昔日林亭作石,今日流落人間,回望故國舊苑,看淡浮世流年——張九齡又有詩雲:‘幽人歸獨臥,滯慮洗孤清。持此謝高鳥,因之傳遠情’——鳥自高飛,羅當奈何?是淩雲之志重要,還是自在逍遙重要,各人心中自有定論。以施主修為,太阿難藏。縱然刻意晦避,舉手投足間亦難掩淳厚雄渾之勢。據說我朝創立之初,曾出過幾名名冠江湖的英傑少年,卻不知施主是執過屠龍刀、負過倚天劍的哪一位?”

張無忌聽得這道胸和尚言語,愈聽愈驚,待到他最後一句話說完,更自驚詫莫當。卻聽得道胸又言道:“施主不願相告,貧僧自不強難。只是貧僧現下有一個非施主不能幫得上的忙,懇請萬勿相拒。”

張無忌呆立片刻,道:“師父所謂何事?”

道胸笑道:“距此十裏之外有一‘冰雪村’,施主可曾聽聞?”

張無忌道:“未曾聽聞。”

道胸雙手垂立,道:“‘冰雪村’中約有鄉民三百,耕織漁種、自給自足。兩個月前貧僧雲游之際無意闖入,甚為幸惲。只因那村中嘉祥一片,其樂融融,鄰裏和睦,鄉人淳樸,絕不虞陶淵明所羨艷桃花源林。貧僧在村中心滿意暢,寄居良久,只覺過了數日,竟不自覺已晃過三月有餘。貧僧出行前與他人有約,不得已離村而去。離去之時,感念自己深受鄉人厚待,無以還報,恰見鄉人初春耕種,引濟不便。我仔細詢問,原來‘冰雪村’良田多在半山腰之中,灌溉乃靠初春峰崖間的消融積雪。峻嶺溝脊行走於壟畝之間,聚而成湫,則足以灌百頃良田。今年隆冬酷寒異常,播種之際久不見雪水,全村老少只得擔水濟田。我記起古書中曾有記載:太白山麓久不布雨,遇軍行鳴鼓路過山下,竟引得大雨傾盆而至——便思以此為鑒,或得奇效。我循那巖崖上峰去瞧,但見積雪深覆、浩際蒼茫,不動不融,灌溉無望。我又上至山坳,以佛門獅子吼功,欲誘發雪崩,數次不成。後來我懊惱自責,忖思若對面另有一人遙相呼應,便能使該法奏效。只是天下之大,何人能有如此功力?兼之有如此功力又能欣於善舉之人,又去何處遇求?”

言至此,立了右掌朝張無忌道:“今日幸遇施主,便是我佛憐見。施主若能施以援手,貧僧代‘冰雪村’三百老少感念曾施主大德。”

張無忌聽完他一番話語,只覺有趣,忖:以佛門獅子吼誘發雪崩這等奇思怪想,便也只有你這怪和尚想得出來。何以‘佛祖憐見’?佛祖倘若當真通曉,卻不被你氣破肚皮?

聽他言語之中說得摯切,又忖:我空負一身本領,隱居之後不在江湖上走動。救人於厄本是我輩本分,此事造福鄉澤,更是功德無量。毅然向了道胸道:“師父一言,在下義不容辭。”道胸喜得連誦佛偈。

張無忌脫了外衫將褸衣人長劍裹了,隨道胸揚長而去。

---------------------------------------------------------

二人一路談論甚歡,不知覺已便到‘冰雪村’村口。道胸正欲引了張無忌入村而去,卻見一人急匆匆迎面而來。那人撞見道胸、張無忌二人,似頗意外,轉瞬卻又朝著道胸急聲道:“道胸師父救人!”二人上前迎得來人,那人喘息不定,又道:“道胸師父快隨我入村救人!”二人當下不及詳問,隨了來人奔村東而去。急匆匆左轉右拐的入得一家門戶,見院中圍了數人,一個五十歲上下的婦人站在門口呼天搶地的哭喊。領二人前來的那人上得前去,呼道:“三嬸莫哭,你且瞧誰來了!”,那婦人轉過頭往回瞧看,待認清道胸和尚之後,急不疊的搶到幾人身前,哭道:“師父快救我兒!”道胸聽聞救人性命,顧不得細問,快步沖進屋裏,但見一個十六七歲的少女躺於床上,幾名女子圍著她哭喊。眾女子邊哭邊搖晃床上少女身子,那少女卻全然不動。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