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41章 最後一戰(一)
關燈
小
中
大
紅軍不但聽任他們退役,聽任他們回老家,還根據級別的不同發給不同數量的路費,其數量還超過他們的想象。
這些官兵原以為紅軍是窮鬼沒有錢,想不到他們拿出光洋時都是一封一封的,這讓不少準備離開的軍官感到一點不對頭:“他們這麽大方地發錢,是不是早就希望我們離開?是不是希望我們不在他們的部隊裏幹?”
這種人顯然有點自卑的心態,以為紅軍看不起他們,以為紅軍像打發瘟神似的趕他們走。
有一些人則在心裏嘀咕:“會不會呆在紅軍裏更好,好過拿這些錢?現在拿了這麽多錢走了,將來會不會後悔?”因為這麽想,有的人就開始打退堂鼓了,準備先看一看情況再說。
等到他們到了部隊,等到他們看了紅軍的裝備,等待他們看到了紅軍官兵的待遇,才知道自己到部隊來真是來對了:這麽好的武器裝備,這麽好的待遇,怎麽能離開呢?呆在這種部隊要不打勝仗就沒有天理了,在這裏幹上幾年,就可以為家裏賺一大筆錢,還能為子孫後代爭取到一條出路,多好。
同時他們也發現自己的級別降三級是應該的,因為這支部隊的戰鬥力根本比自己原來的部隊強大得多,那些他們沒有見過的武器裝備以及由此帶來的新戰法、新戰術是他們沒有接觸過的,如果貿然讓他們帶兵,還不知道會鬧出多少笑話。自己必須學,用功地學,這樣才能在這樣的部隊立足。
軍官如此,那些士兵更如此。
開始的時候,那些士兵都以政府軍自居,以為戰鬥力雖然不如紅軍,但身份卻是高高的。可是,等見了紅軍的武器裝備,見了他們平時所吃的,身上所穿的,不由不感到慚愧,敢情自己才是叫花子部隊,自己才是土老冒啊。
沒有幾天,這些起義的將領和他們的士兵就平靜下來,他們感覺自己真的來對了,幸虧起義了,要不還真會給紅軍打得滿地找牙,只能在他們手下當敗兵,要不是被擊斃就是被俘虜。
……
郭拙誠將起義官兵處理好之後才向重慶報告。
對於他自作主張的行為,重慶的偉人並沒有責備他,反而認為他這麽處理好,把惡人一個人當了,否則的話他們還真不好如何處理這些起義官兵。
特別是郭拙誠提出的所有軍級以及軍級以上將領都視同為軍級將領,這就為今後接納其他勢力的高官掃清了障礙,為將來接收其他高官鋪平了道路。
到時候如果覺得某一起義過來的人功勞真的很大,意義非常重大,將他平級安排或者少降一級安排,那都是恩澤,都是他們上級額外開恩,做出來的都是人情。
在處理傅作義起義部隊的時候,郭拙誠的中國工農紅軍第三軍可沒有休息,他們順著起義官兵讓出的地盤和道路朝東南方向猛插,於1936年10月25日兵臨合肥城下,而南京政府方面依然沒有平靜下來,他們的慌亂不但沒有改善反而波及到更寬更廣的地域。
就在郭拙誠的第三軍兵臨合肥城下的時候,林總的中國工農紅軍第一軍也遲後兩天兵臨武漢。林總如本來歷史上一樣,其擴兵的能力無人能敵,在消滅了湖南的湘軍後,他的部隊早就超過了三萬,到達了讓人膛目結舌的十萬大軍的地步。
加上陳毅、粟裕的數萬大軍,一共十三萬精銳部隊將武漢三鎮圍得風雨不透,無數黑洞洞的炮口瞄準了敵人的陣地。
林總用明碼通電武漢的守軍,這篇電文很短,算是世界上最短勸降電文之一了:“降?趁早!”
連標點到文字,一共五個字。本來陳毅說寫兩字就行“趁早”,但林總認為如果只寫這兩個字很容易讓守軍感到迷惑,會花時間去思考什麽趁早,是逃跑趁早?是開戰趁早?還是自殺趁早?
讓對方如此糾結廢腦子實在不是君子之道,於是電文上的文字就長了三分之一。
實際上武漢三鎮的守軍並不多,雖然這個一個非常重要的城市。其原因其實也很好理解,因為閻錫山也好,張學良也罷,他們都被紅軍淩厲的攻勢嚇怕了,他們現在最關心的是南京這個首都城市,如果將兵力分散在外圍,等到外圍失敗後,南京也就成了一個空殼殼,紅軍隨時可以攻進來將他們抓走。
南京是他們權力的象征,只要守住南京,他們的權力就具有正當性,就能擁有大義上的名分,如果南京丟失,就是再有實力也不過是地方政府,不過是地方軍閥,根本沒有權力指揮全國,沒有能力向全國各地收稅收錢。
無論是朝代,大義都是很重要的,所謂名不正言不順就是這個意思。
既然如此,閻錫山、張學良自然要死守南京,確保南京的穩固了。
因此等到林總下令炮兵萬炮齊轟的時候,武漢三鎮的守軍就開始土崩瓦解了,開始有部隊爭先恐後地投降,不少東北軍、西北軍幹脆當起了帶路黨,主動要求充當先鋒部隊進攻武漢內層陣地。
林總、陳毅、粟裕領導的部隊不得不提前原計劃向前移動陣地,不斷將炮兵陣地向前、向前移動。
雖然林總不喜歡喜形於色,但他的動作還是不可避免地暴露了他的內心,以前很多行動都是深思熟慮後再做決定,現在卻隨意多了,對部下的意見也實時采納,現在常常聽到的就是:“好!好!再上去一點!再靠近一點!俘虜?投降的官兵?你們處理就是,有用的你們就編入你們的部隊,沒有用的就遣散吧,他們願意去哪裏就去哪裏,不管他們。”
對於有人擔心那些遣散的俘虜再次加入東北軍、西北軍或者晉軍,林總大度的揮揮手,說道:“好,更好,他們已經沒有膽氣跟我們鬥了,加入他們的老部隊也就是讓我們多了幾個民夫,多了幾個幫我們運送武器彈藥的人而已。或許他們還是我們的宣傳隊呢,在他們那裏多說幾次我們厲害,他們的軍心就更加不穩了,這難道不是好事?”
在林總的眼裏,閻錫山也好,張學良也好,都已經是案板上的魚肉,隨時可以切片刮鱗,或者清蒸或者紅燒,隨意都可以做出來吃。
林總是這麽輕松,郭拙誠卻沒有這麽隨意。他比林總先一步兵臨合肥城下,可他的第三軍受到的阻力卻比林總的第一軍大得多。
從地圖上就可以看出,合肥已經是南京的西邊、北邊大門,一旦合肥失守,南京就已經失去了兩個方面的屏障,南京也就成了一座孤城。
閻錫山、張學良、馮玉祥等人自然不甘心自己就此失敗,為了保住這座城市,他們做出了死守合肥的決定,並由馮玉祥親自坐鎮指揮,為此他們還專門組建了擁有射殺一切膽敢拒絕執行命令、延誤戰機、宣傳畏敵情緒、怠慢執行任務的所有官兵的權力。
為了守住合肥,南京政府方面將其他地方的部隊源源不斷地調往這裏,其總兵力高達二十萬,還有從全國各地搜集來的飛機三十五架,以及有十八輛坦克,上百門火炮。
除了合肥是南京西面、北面的門戶這個原因導致南京政府向這裏結集重兵外,另外一個原因就是因為這種部隊是郭拙誠率領的,他們只能用最大的力量來阻擋。
郭拙誠自出道以來就一直是用摧枯拉朽的動作橫掃一切敵人。在湘江戰役的時候,僅僅一個營的兵力就占領了桂軍的炮兵陣地,然後就地擴軍,竟然率領一群烏合之眾幹掉了桂軍的一個主力師,之後突襲江華縣城,幹掉蔣芥石中央軍的兩個師,再長途奔襲輕易奪取贛州,幾個小時就滅掉了宋希濂的主力師占領蔣芥經營多年的贛州城。
更不必說郭拙誠率領的部隊占衡陽、滅薛岳,然後偷奪重慶、面對面殲滅稅警總團,將蔣芥石最後一支強大的機動部隊給吞入腹中,導致蔣芥石輕易就被閻錫山、張學良、馮玉祥趕下臺,交出總統寶座。
閻錫山、張學良、馮玉祥都不想重滔覆轍,都不想被郭拙誠給滅了,因此將他當作最大最危險的敵人,他們的主力部隊主要用來對付他。在他們看來,對付郭拙誠就應該盡可能調集最多的軍隊,盡可能集中最多最好的武器,盡可能將郭拙誠消滅或者至少將郭拙誠阻擋在合肥城之外。
可以說,面對郭拙誠殺氣騰騰而來,閻張馮三人難得的一次達成了統一意見:增兵!
對於合肥敵人大量增加的情況,郭拙誠是知道的,他認為這次攻占合肥基本就是攻占南京的預演,或許打下了合肥後,南京的爭奪就手到擒來,輕松了許多。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
這些官兵原以為紅軍是窮鬼沒有錢,想不到他們拿出光洋時都是一封一封的,這讓不少準備離開的軍官感到一點不對頭:“他們這麽大方地發錢,是不是早就希望我們離開?是不是希望我們不在他們的部隊裏幹?”
這種人顯然有點自卑的心態,以為紅軍看不起他們,以為紅軍像打發瘟神似的趕他們走。
有一些人則在心裏嘀咕:“會不會呆在紅軍裏更好,好過拿這些錢?現在拿了這麽多錢走了,將來會不會後悔?”因為這麽想,有的人就開始打退堂鼓了,準備先看一看情況再說。
等到他們到了部隊,等到他們看了紅軍的裝備,等待他們看到了紅軍官兵的待遇,才知道自己到部隊來真是來對了:這麽好的武器裝備,這麽好的待遇,怎麽能離開呢?呆在這種部隊要不打勝仗就沒有天理了,在這裏幹上幾年,就可以為家裏賺一大筆錢,還能為子孫後代爭取到一條出路,多好。
同時他們也發現自己的級別降三級是應該的,因為這支部隊的戰鬥力根本比自己原來的部隊強大得多,那些他們沒有見過的武器裝備以及由此帶來的新戰法、新戰術是他們沒有接觸過的,如果貿然讓他們帶兵,還不知道會鬧出多少笑話。自己必須學,用功地學,這樣才能在這樣的部隊立足。
軍官如此,那些士兵更如此。
開始的時候,那些士兵都以政府軍自居,以為戰鬥力雖然不如紅軍,但身份卻是高高的。可是,等見了紅軍的武器裝備,見了他們平時所吃的,身上所穿的,不由不感到慚愧,敢情自己才是叫花子部隊,自己才是土老冒啊。
沒有幾天,這些起義的將領和他們的士兵就平靜下來,他們感覺自己真的來對了,幸虧起義了,要不還真會給紅軍打得滿地找牙,只能在他們手下當敗兵,要不是被擊斃就是被俘虜。
……
郭拙誠將起義官兵處理好之後才向重慶報告。
對於他自作主張的行為,重慶的偉人並沒有責備他,反而認為他這麽處理好,把惡人一個人當了,否則的話他們還真不好如何處理這些起義官兵。
特別是郭拙誠提出的所有軍級以及軍級以上將領都視同為軍級將領,這就為今後接納其他勢力的高官掃清了障礙,為將來接收其他高官鋪平了道路。
到時候如果覺得某一起義過來的人功勞真的很大,意義非常重大,將他平級安排或者少降一級安排,那都是恩澤,都是他們上級額外開恩,做出來的都是人情。
在處理傅作義起義部隊的時候,郭拙誠的中國工農紅軍第三軍可沒有休息,他們順著起義官兵讓出的地盤和道路朝東南方向猛插,於1936年10月25日兵臨合肥城下,而南京政府方面依然沒有平靜下來,他們的慌亂不但沒有改善反而波及到更寬更廣的地域。
就在郭拙誠的第三軍兵臨合肥城下的時候,林總的中國工農紅軍第一軍也遲後兩天兵臨武漢。林總如本來歷史上一樣,其擴兵的能力無人能敵,在消滅了湖南的湘軍後,他的部隊早就超過了三萬,到達了讓人膛目結舌的十萬大軍的地步。
加上陳毅、粟裕的數萬大軍,一共十三萬精銳部隊將武漢三鎮圍得風雨不透,無數黑洞洞的炮口瞄準了敵人的陣地。
林總用明碼通電武漢的守軍,這篇電文很短,算是世界上最短勸降電文之一了:“降?趁早!”
連標點到文字,一共五個字。本來陳毅說寫兩字就行“趁早”,但林總認為如果只寫這兩個字很容易讓守軍感到迷惑,會花時間去思考什麽趁早,是逃跑趁早?是開戰趁早?還是自殺趁早?
讓對方如此糾結廢腦子實在不是君子之道,於是電文上的文字就長了三分之一。
實際上武漢三鎮的守軍並不多,雖然這個一個非常重要的城市。其原因其實也很好理解,因為閻錫山也好,張學良也罷,他們都被紅軍淩厲的攻勢嚇怕了,他們現在最關心的是南京這個首都城市,如果將兵力分散在外圍,等到外圍失敗後,南京也就成了一個空殼殼,紅軍隨時可以攻進來將他們抓走。
南京是他們權力的象征,只要守住南京,他們的權力就具有正當性,就能擁有大義上的名分,如果南京丟失,就是再有實力也不過是地方政府,不過是地方軍閥,根本沒有權力指揮全國,沒有能力向全國各地收稅收錢。
無論是朝代,大義都是很重要的,所謂名不正言不順就是這個意思。
既然如此,閻錫山、張學良自然要死守南京,確保南京的穩固了。
因此等到林總下令炮兵萬炮齊轟的時候,武漢三鎮的守軍就開始土崩瓦解了,開始有部隊爭先恐後地投降,不少東北軍、西北軍幹脆當起了帶路黨,主動要求充當先鋒部隊進攻武漢內層陣地。
林總、陳毅、粟裕領導的部隊不得不提前原計劃向前移動陣地,不斷將炮兵陣地向前、向前移動。
雖然林總不喜歡喜形於色,但他的動作還是不可避免地暴露了他的內心,以前很多行動都是深思熟慮後再做決定,現在卻隨意多了,對部下的意見也實時采納,現在常常聽到的就是:“好!好!再上去一點!再靠近一點!俘虜?投降的官兵?你們處理就是,有用的你們就編入你們的部隊,沒有用的就遣散吧,他們願意去哪裏就去哪裏,不管他們。”
對於有人擔心那些遣散的俘虜再次加入東北軍、西北軍或者晉軍,林總大度的揮揮手,說道:“好,更好,他們已經沒有膽氣跟我們鬥了,加入他們的老部隊也就是讓我們多了幾個民夫,多了幾個幫我們運送武器彈藥的人而已。或許他們還是我們的宣傳隊呢,在他們那裏多說幾次我們厲害,他們的軍心就更加不穩了,這難道不是好事?”
在林總的眼裏,閻錫山也好,張學良也好,都已經是案板上的魚肉,隨時可以切片刮鱗,或者清蒸或者紅燒,隨意都可以做出來吃。
林總是這麽輕松,郭拙誠卻沒有這麽隨意。他比林總先一步兵臨合肥城下,可他的第三軍受到的阻力卻比林總的第一軍大得多。
從地圖上就可以看出,合肥已經是南京的西邊、北邊大門,一旦合肥失守,南京就已經失去了兩個方面的屏障,南京也就成了一座孤城。
閻錫山、張學良、馮玉祥等人自然不甘心自己就此失敗,為了保住這座城市,他們做出了死守合肥的決定,並由馮玉祥親自坐鎮指揮,為此他們還專門組建了擁有射殺一切膽敢拒絕執行命令、延誤戰機、宣傳畏敵情緒、怠慢執行任務的所有官兵的權力。
為了守住合肥,南京政府方面將其他地方的部隊源源不斷地調往這裏,其總兵力高達二十萬,還有從全國各地搜集來的飛機三十五架,以及有十八輛坦克,上百門火炮。
除了合肥是南京西面、北面的門戶這個原因導致南京政府向這裏結集重兵外,另外一個原因就是因為這種部隊是郭拙誠率領的,他們只能用最大的力量來阻擋。
郭拙誠自出道以來就一直是用摧枯拉朽的動作橫掃一切敵人。在湘江戰役的時候,僅僅一個營的兵力就占領了桂軍的炮兵陣地,然後就地擴軍,竟然率領一群烏合之眾幹掉了桂軍的一個主力師,之後突襲江華縣城,幹掉蔣芥石中央軍的兩個師,再長途奔襲輕易奪取贛州,幾個小時就滅掉了宋希濂的主力師占領蔣芥經營多年的贛州城。
更不必說郭拙誠率領的部隊占衡陽、滅薛岳,然後偷奪重慶、面對面殲滅稅警總團,將蔣芥石最後一支強大的機動部隊給吞入腹中,導致蔣芥石輕易就被閻錫山、張學良、馮玉祥趕下臺,交出總統寶座。
閻錫山、張學良、馮玉祥都不想重滔覆轍,都不想被郭拙誠給滅了,因此將他當作最大最危險的敵人,他們的主力部隊主要用來對付他。在他們看來,對付郭拙誠就應該盡可能調集最多的軍隊,盡可能集中最多最好的武器,盡可能將郭拙誠消滅或者至少將郭拙誠阻擋在合肥城之外。
可以說,面對郭拙誠殺氣騰騰而來,閻張馮三人難得的一次達成了統一意見:增兵!
對於合肥敵人大量增加的情況,郭拙誠是知道的,他認為這次攻占合肥基本就是攻占南京的預演,或許打下了合肥後,南京的爭奪就手到擒來,輕松了許多。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