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王耽美小說網

第32章

關燈
大夏民風尚武, 全民皆兵,制度與兩漢三國相似,貴族豪強們有養私兵與門客的傳統,這些私兵門客並不算多, 不過幾千人罷了, 單靠一個世家的私兵是翻不出什麽風浪的,故而天子們對這些私兵睜一只眼閉一只眼,並未嚴令禁止。

雖說一家之兵算不得什麽, 可幾家加起來,數量便可觀了。

尤其是, 這些世家互相鬥了數百年, 最見不得的,便是一家獨大。

前些年, 林家勢大, 連天子都要避其三分,這種一手遮天的局面沒有持續太久, 被眾多世家聯手搞了下去,直至今日都沒有恢覆元氣。

再其次是謝家,險些被長公主李淑趕盡殺絕, 如今在朝為官的,已經沒有謝家人了。

用世家來制衡世家, 只要籌劃得當, 從某種意義上來講, 是非常有效且一針見血的手段。

這個道理程彥明白, 李斯年更明白。

李斯年笑了一下,擡眸看著程彥,道:“小翁主與我說這些,莫不是在警告於我,要好好替翁主做事,莫生出不該生的心思,否則不日便會到來的崔家滅門之禍,便是我明日的下場?”

程彥道:“斯年多心了。”

“你我之間,起於交易,也將終於交易,我只是希望,在你我聯手的時候,斯年莫做出損人不利己的事情來。”

不是她不信任李斯年,而是李斯年這段時間的行為的確有些反常。

以前的李斯年連她想不到的事情都一並做了,現在的李斯年,不僅對崔振波的事情推三阻四,甚至還與旁的世家私下聯系,她與李斯年之間有血仇,她不敢肯定,李斯年會不會趁著崔家動手的時機,順手將她一同算計了去。

李斯年道:“小翁主多慮了。”

“在我沒有得到自己想要的東西之前,我一定是翁主手中最為鋒利的那把劍。”

程彥跳了跳眉,瞥了一眼李斯年。

至於這把劍是傷人還是傷己,便要看她自己的造化了。

她就不該對李斯年有任何期待。

程彥道:“你知道便好,你要的東西,只有我能給。”

哪怕她舅舅是天子,也不可能許李斯年自由,她的母親更不會,哪怕李斯年聰明有大才,關在三清殿做個道爺委實可惜,他們也不會放李斯年離開。

這個世界上,只有她看得到李斯年的價值,且動了惜才之心。

若她死了,等待著李斯年的,是在三清殿困守終生。

以後無論哪位皇子繼位,都會對李斯年嚴防死打——謝家人給天家子孫們留下的陰影太深了,天家的人是不會讓謝家人得勢的,畢竟他們曾將謝家屠戮,若謝家人得勢,他們的下場,便如七年前的謝家一般。

程彥沒再多說,轉身離開。

她不能再繼續依賴李斯年了,盡管聽話時的李斯年的確很好用,可不聽話的李斯年,又豈是一個可怕說得完的?

欺辱過他的人,死因成謎,死狀淒慘,與這樣一個人合作,無異於與虎謀皮。

程彥回到自己宮殿,內侍們送來的折子堆在她的案頭。

李泓雖不算一個英武果決的皇帝,但勝在寬厚仁和,並不像歷代多疑寡恩的天子那般,刻意打壓日漸長大的皇子們,甚至還有意培養他們對朝政的看法和敏感度,遇到處理不過來的政務時,時常讓幾個兒子在一旁歷練學習。

可惜李承瑛是個混不吝,不惹事生非便是萬幸了,處理起政務,不是報覆得罪過他的人,便是憑自己的喜好升官降爵,幾日下來,李泓再不敢讓他進殿。

太子李承璋做事謹慎可靠,可他生性薄涼,全然不念過往恩情,讓性子仁厚的李泓很是不喜,便不願讓他插手朝政。

算來算去,也只有五子李承瑾靠點譜,雖然文弱點,但做起事情來卻是井井有條,經他處理過的折子,讓人挑不出一絲疏漏。

李泓很是歡喜,自己身上的擔子輕了許多,又能抽出時間陪薛妃與薛妃剛生下的一雙龍鳳胎。

可這種歡喜沒有持續多久,北狄來犯,李承瑾請命與李淑一同出征了。

朝政又盡數壓在了李泓身上。

如今正值多事之秋,朝中政務繁忙,薛妃又剛剛生產,正需要人陪伴,李泓思來想去,讓老黃門把一部分的奏折送給程彥。

這個時代並不禁止女子幹政,程彥是他看著長大的,最是喜歡不過的孩子,又頗有才幹,時常替他分憂,況又立下了那種毒誓,他沒道理再懷疑程彥,只有加倍對程彥好,甚至放一部分權利給程彥。

程彥並沒有拒絕李泓的分權。

事實上,在崔家伺機而動的節骨眼上,縱然李泓不許她插手朝政,她也會想辦法影響李泓的決策。

李泓此舉,倒是省了她不少麻煩事。

程彥打開案上最上面的奏折。

這個時代的軍隊制度與西漢頗為相似,將萬騎,行障塞,烽火追虜是每年秋冬都會在郡守帶領下上演的節目,名喚“都試”,目的是挑選軍隊中的優良將士,送入華京,以充盈南軍與北軍。

程彥想把崔家在南北軍的勢力一網打盡,又不想把這些職位空缺便宜其他世家,再養出一個今日的崔家,最好的辦法,便是從地方送來的將士中挑選家世清白之人任用,借此培養自己的勢力與世家們抗衡。

大夏若想走的長遠,便不能被世家們把持朝政——漢唐國土廣袤,空前強大,這般強盛的朝代尚滅亡於地方豪強與藩鎮的手中,她實在不想讓大夏也如漢唐一般。

程彥圈了一些自己看中的人的名字,讓忍冬拿去細細打聽他們的家世。

如此又過了許多時日。

時光匆匆如流水,李淑出征兩月有餘,與北狄互有勝負,然而這幾日,北狄卻一改前兩月作戰策略,調整了布署,時常仗著馬快,夏軍追不上他們的軍隊,搶掠一番便趕緊逃跑。

夏軍吃了戰馬不行的虧,糧草又被胡人劫掠,戰事一度處於下風。

軍報傳至華京城,太極殿的朝臣們很快便因此事爭執起來。

保守派說不該對北狄主動用兵,只在城內堅守不出便好,只待天寒地凍,胡人受不住寒,自然不戰而退。

激進派說大夏從來不缺敢死之士,縱然傷敵一千字損八百也使得,胡人屢次藐視我大夏天威,驅兵來犯,大夏早就該大軍壓境,給他們一個教訓了。

再者,兩軍作戰,本就互有勝負,此時的受困,算不得什麽。天子應當增兵送糧於邊疆,讓長公主再整軍心,殺胡人片甲不留。

李泓看著殿裏的朝臣們爭吵不休,只覺得頭大如鬥,下了朝,便去昭陽殿找薛妃解悶。

薛妃道:“北狄威脅我大夏邊疆近百年,陛下如今正當壯年,國力強盛,此時不對北狄用兵,難道將北狄留給子孫後輩們去解決嗎?”

李泓惆悵道:“並非朕有心退讓,只是我們戰馬不及北狄,原就在戰場上占了劣勢,如今糧草被劫,軍心越發不穩,若再繼續僵持下去,只怕姐姐危矣。”

薛妃笑道:“妾不才,無法為陛下分擔戰馬之憂,但糧草之事,妾卻能幫陛下解困。”

之前程彥籌糧,薛家為保存實力,也為韜光養晦,只是象征性地送過去一些,如今她生下祥瑞皇子,心境便大不相同了,哪怕祖父再三叮囑她切莫出頭,切勿插手朝政,只小心養育皇子公主之類的話,但她還是有些意動。

太子李承璋哪怕有崔家撐腰,可已經遭了李泓厭棄,三皇子莽撞,五皇子文弱,其他皇子不比她的孩子大多少,李泓不過三十五六,身強力壯並無疾病纏身,她與孩子的日子,長著呢。

如今讓母家出些糧食收買軍心,為孩子鋪路,想來母家也是願意的。

當然,不願意也沒法子——她已經在李泓面前許下話了,祖父再怎麽不願,也要籌糧送至邊疆。

晚間這件事便被李泓身邊的小黃門告知了程彥。

程彥飲完杯中茶,整了整衣裙,道:“今日天氣不錯,咱們去找禦史大夫說說話。”

“記住,要悄悄地去,不能被任何人得知,尤其是崔莘海那只滿肚子壞水的老狐貍。”

薛懷信對程彥的到來頗為意外。

華京城的世家們對程彥的印象並不好,她培養出來的苗子搶去了世家們太多的生意,讓世家的高價糧無處可賣。

薛懷信雖出身世家,可與其他世家的看法不大相同。

程彥所做之事雖然損害了世家豪強的利益,卻是功在千秋,青史悠悠,一個昌盛的世家,其起勢到滅亡,也不過三兩句話的位置,可程彥造福萬民培育苗種的事情,卻會一代一代傳下去。

薛懷信很是欣賞程彥,但礙於身份,也不好與程彥主動相交。

此次程彥來府,他忙人備上程彥愛喝的茶,愛吃的點心。

程彥抿了一口茶,便笑了起來,道:“禦史大夫費心了。”

薛懷信捋著胡須,頗為儒雅,道:“不知翁主造訪,所為何事?”

程彥不大與朝臣往來,今日找他,必有要事。

程彥道:“我中午得了一個消息,想聽聽禦史大夫的意見。”

說著,她把薛妃許給李泓糧草的事情告知薛懷信。

薛懷信尚不知道這個消息,乍一聽,眸光微變,須臾之間又恢覆往日的清雅有禮模樣,沈思片刻,道:“老夫明白翁主的意思了。”

“翁主瞧著,是崔振波適合去護送糧草,還是崔元銳更為合適?”

程彥眸光輕轉。

到底是沈浸宦海數十年的老臣,她一開口,他便知道她的用意,根本不需要她再繼續浪費口舌勸說——薛妃已經許下糧草,崔家推脫不得,只能往邊疆送糧草。可若薛家的子弟盡數去護送糧草,朝中空虛,崔莘海必有動作。

為提防崔家異動,運送糧草之人除卻薛家的兒郎外,必須還要有崔家掌兵的人一同前去。

程彥道:“崔元銳年輕,又是崔家嫡子,去邊疆歷練一番也是好的。”

頓了頓,程彥又道:“至於崔元銳走後的宮廷警備,便由車郎將袁行代管吧。”

車郎將、戶郎將、騎郎將統稱為郎中三將,主宮廷宿衛,僅在光祿勳光祿丞之下。

袁行雖然出身汝南袁家,但卻是旁支所出,與袁家的關系不遠不近,她在宮中見了許多次,是個好苗子,值得培養一番。

薛懷信沒有猶豫太久,點頭道:“此事交於老夫去辦。”

二人達成協議後,程彥便起身告辭。

她是偷偷來找薛懷信的,不能停留太久。

薛懷信將程彥送走後,在書房喝了好幾杯茶,才覺得心頭翻湧著的情緒慢慢平覆下來。

薛妃雖然一向聰明懂事,可到底年輕,又加上入宮之後便頗為得寵,又生下祥瑞的皇子,往日的謹慎便少了幾分,起了不該起的念頭。

薛家四世三公,靠的不是從龍之功。

這池渾水,薛家本不該趟的,偏他孫女心高,中了旁人的圈套,如今又——

萬幸程彥特意前來告知他,讓他有充足的時間去準備,若不然,薛家滿門,怕是要覆滅在崔莘海的算計中了。

薛懷信嘆了口氣,讓人連忙去準備糧草。

薛懷信揉了揉眉心。

他之前一直以為程彥是個只懂些培育苗子,性格有些跋扈的小翁主,今日一見,方覺得自己錯得有些離譜,程彥看問題一針見血,薛妃根本不是她的對手。

她現在無意皇位還好,若她有意奪嫡......

薛懷信不敢深想,換了身衣衫,去找丞相楊奇文。

楊奇文出身華陰楊家,年逾五十,比薛懷信小上幾歲,長著一副關外人特有的細眉長髯,比薛懷信多了幾分威儀精明,少了幾分儒雅溫和。

楊奇文呷了一口茶,笑道:“薛禦史可是稀客,不知今日來找本相,所為何事?”

大夏的禦史大夫並非前朝沒有實權的言官,禦史大夫位列三公,掌廷尉刑罰,上至天子,下至庶民,都要受他的管束。

楊奇文雖為丞相,但也不敢小瞧薛懷信。

又加上薛家出了一個頗為受寵還生下祥瑞的皇妃,往日楊奇文再怎麽與薛懷信政見不合,相看兩厭,此時笑臉相迎,馬虎不得。

薛懷信與楊奇文略微寒暄兩句,便開門見山道:“娘娘為替陛下分憂,許下糧草萬石,不日便要送往長公主賬下。老夫今日來此,便是與相爺商議此事。”

楊奇文眸中精光一閃,道:“娘娘心善,薛家大義,此事利國利民的好事,薛禦史決斷便可,有何可勞煩本相之處?”

他知道薛懷信為什麽找他,

運送糧草不是一件小事,且北狄壓境,薛懷信只能用自己的心腹之人去送糧,可薛家人若是傾巢而出送糧,華京城便成了崔家人的天下,崔家虎視眈眈,一心保的是太子殿下李承璋,這種情況下,難保不會趁機生事。

薛懷信找他,是想讓在送糧之人的名單上加上幾個崔家子弟的名字。

且是擔任華京重職之人的崔家人。

比如京兆尹崔振波,再比如掌皇城禁衛軍的崔元銳。

他加上也無妨,只是這是一件得罪崔家的事情,若薛懷信開出的好處不夠多,他才不會冒著開罪崔莘海的風險趟這趟渾水。

薛懷信知道楊奇文雁過拔毛,泥人從他手中過,都能被他刮下一層油水來,自己有求於他,免不得要送些“過路財”。

薛懷信道:“薛家雖為士族,卻並非巨富之家,哪能拿得出這數萬石的糧草?”

“是相爺心懷天下,不忍邊疆將士忍饑挨餓,與薛家一同湊出來的糧草。”

楊奇文會心一笑,道:“既是如此,薛禦史覺得本相出多少糧草為好?”

薛懷信道:“十之二成如何?”

楊奇文眉梢輕挑,道:“本相要四成。”

一番討價還價後,楊奇文分文不出,落了個資助邊關將士三成糧草的好名聲。

薛懷信雖然肉痛,可眼下只得如此,心中寬慰自己錢財不過身外之物,只要薛家仍在,便有源源不斷的銀錢糧草送至薛家。

楊奇文擬了公文,薛懷信簽字蓋印章,之後再讓郎官們拿去給大將軍趙懷山過目。

趙懷山是李泓的奶娘的兒子,早年在李淑兵變逼宮之時,沖鋒陷陣,替李淑擋了不少刀槍,後來又去邊境歷練一番,回來便坐上大將軍之位。

他出身並非士族,心中沒有那麽多的彎彎腸子,看楊家與薛家主動給李淑送糧草,還以為是太陽打西邊出來了,揉了揉眼睛連看好幾遍,才大笑著拿著自己的金印蓋了上去。

丞相、禦史大夫、大將軍三公確定了的事情,縱然是天子也不好駁回。

公文下發到薛家後,崔莘海一看,要掌皇城禁衛軍的崔元銳去護送軍糧,當下再也忍不住,罵了無數遍的老狐貍——他費盡心機把薛家拉進奪嫡隊伍中,為的是薛妃年輕,經不住皇位誘惑,為了給兒子鋪路,讓薛家出錢出糧送至邊關。

薛家人不在華京,長公主又遠在邊關,崔家人掌著南北軍,雖說北軍的崔振波是庶出,早年受了不少委屈,可這些年來崔家也沒少補償崔振波,再加上崔振波的母親在清河郡,崔振波縱然對他百般不滿,也只能聽他的命令行事。

南北軍都在薛家手裏,太子李承璋雖被李泓厭棄,和吳皇後的恩寵仍在,大可讓吳皇後尋個機會留住李泓,哄李泓寫下退位詔書,讓李承璋繼承大寶,他帶著南北軍“安撫人心”,不過幾日,大事定矣。

長公主縱然有心還朝撥亂反正,可北狄大軍壓境,長公主只能鎮守邊關,根本無法分身回華京。

如此拖上幾年,李承璋的皇位坐穩,長公主縱然再怎麽不甘,也只能俯首稱臣。

至於那個讓崔家吃了無數苦頭的程彥,沒有權勢之後,還不是任由他揉捏?

可現在,薛懷信不知從哪得了消息,竟然提前布署好了一切,悄無聲息讓崔元銳去護送糧草,如此一來,他便少了個臂膀,崔振波雖然也聽他的話,但到底不如崔元銳這個嫡出好用。

崔莘海罵完了薛懷信,閉眼深呼吸讓自己鎮定下來。

此事必是程彥那個小賤人在後面搗鬼,宮裏的消息,沒有人比她更靈通了,必是她得了消息告知了薛懷信,又與薛懷信合謀,策劃了這一切。

崔莘海閉了閉眼,沈聲道:“請振波過來,我與他有話要說。”

事已至此,他不能認輸退縮,只能放手一搏。

程彥能調走他的人,他也能將程彥的人調離華京城。

淩虛子早有預言,天命不在李。

.........

邊關戰況不好,薛家楊家大義,自願捐助糧草以壯軍威,護送糧草的隊伍在英王李承瑛與光祿勳崔元銳帶領下向邊疆進發。

李承瑛剛剛抵達,尚未下馬,便挨了李淑一馬鞭。

李承瑛的臉瞬間便見了血,捂著臉哀嚎道:“姑姑,你又發什麽瘋?”

李淑一身甲衣,她身後的副將請崔元銳去隔壁軍帳休息。

崔元銳知道李淑與李承瑛有話要說,只當沒看到二人的爭執,面色如常離開。

崔元銳走後,李淑冷聲道:“調虎離山這般淺顯的計謀你都不懂?”

李承瑛不服氣道:“是阿彥讓我來的,她說只有我走了,崔家人才能放心。”

李承瑾從軍帳裏走出來,聽到李承瑛這句話,臉色大變,聲音也不覆往日的溫和,道:“阿彥讓你走,你便走?她一無兵權,二無可用之人,你怎放心留她在華京?”

李夜城巡邏還營,見李承瑛帶兵馬與糧草而來,眼睛輕瞇,碧色眸光如嗜血的野狼,看得李承瑛不敢與他對視。

李夜城調轉馬頭,出營而走。

李承瑛硬著頭皮道:“餵,你做什麽?”

李夜城抿唇不答,眉眼似劍,看向華京城的方向。

阿彥有難。

他要回去救她。

........

邊關戰事不利,崔莘海上書李泓,建議天子以身做表,登天臺為邊關戰事祈福。

李泓應允,讓崔振波去準備祈福事宜。

天臺在皇城外的鈞山,李泓攜太子李承璋與朝臣們前來鈞山。

李泓原本是不打算帶李承璋的,但李承璋的太子之位一日沒被廢,這種場合便一日少不了他。

祈福事關重大,天子與皇後親往,命婦們也要陪著。

浩浩蕩蕩的馬車鸞轎去往鈞山,崔莘海捋著胡須,眼底浮現一抹笑意。

到了日子,李泓與吳皇後一前一後登天臺,剛行至一半,李泓突然暈倒在地,吳皇後大呼傳太醫。

天子昏迷,祈福只能推遲,朝臣與命婦們被安置在鈞山的離宮裏。

衛士們往來巡視匆匆,身上的甲衣在陽光下閃著寒光,讓人不寒而栗。

朝臣命婦們看到這種陣勢,忍不住想起七年前長公主李淑發起兵變的事情,行事越發小心翼翼,生怕自己做了宮變中的替死鬼。

一隊衛士縱馬而行,高呼道:“安寧翁主何在?天子傳召,要安寧翁主速速前往!”

然而衛士們直到晚上也沒有找到程彥。

程彥早就知道崔莘海會在這個時候動手,她的鸞轎出發時,坐在上面的人便已經不是她了。

她扮做了小內侍,此時正混在命婦之中。

程彥低頭斂眉而行,剛轉過長廊,便撞了一人。

那人罵道:“哪來的這麽不長眼的小內侍?沒看到本姑娘在這嗎?!”

程彥暗道不好。

若是旁人,她還能賠罪糊弄過去。

可她此時撞的這個人,名喚鄭孟君,當初在紅梅山莊被她羞辱的極慘的人。

華京城貴女中她頭號的死對頭。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