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五十三章院長就你了
關燈
小
中
大
第四百五十三章 院長就你了
跟劉仁軌的書房討論讓李恪神清氣爽。
晚上,他將董伯仁和王績、謝偃還有袁天罡和李淳風請到書房商議漢學院的組建。
剛開始,他只是邀請了李淳風,只是沒有想到袁天罡也會出席。不過他猜測,這可能是因為李淳風的緣故!
但是,袁天罡的確實有才,李恪覺得有他參與那是再好不過了!
所以,他也倒是沒有覺得有什麽不妥。
李恪的書房內,眾人就坐,鷹衛奉上茶水,關門離開。
李恪這才開始切入到了主題上面。
“諸位,漢學院開辦在即,本王對漢學院有一下幾點設想,第一次,漢學院可以分為兩院,即北院和南院。北院主文學,南院主科技!”
李恪淡淡像眾人說道,“可能你們諸位很多人不清楚何謂科技,那本王就給你們解釋一下,本王所謂的科技就是天文歷法、算術以及一些發明創造。”
“殿下,讓漢學院涉及到這些,恐怕有些不妥吧!”
董伯仁第一個提出自己的不滿,在他思維中,除了詩詞歌賦,琴棋書畫外,其他的都不可取。
這不能說董伯仁迂腐不堪,而是他思維的局限性。因為,自隋朝開科舉到李世民登基重開科舉制度,所有入仕的人都是出自詩文辭賦,才會讓董伯仁有這樣的想法。
“對啊,殿下是否在想想呢?”
謝偃也跟著說道。
李恪一想,謝偃致力於文學,能說出這樣的話也不為過。
“老師,漢學院也要有主次之分,北院為主,南院只是為輔,只要兩院結合,才能體現出漢學院包容並兼的學術作風。漢學院不排斥任何學說,儒學、法家學說、陰陽家、天文家等,只要是學問,都可以在漢學院開講收徒,漢學院的宗旨就是百花齊放百家爭鳴。”
李恪義正言辭的說道。
“殿下,老臣明白你的心思,老臣絕對會支持你!”
董伯仁見李恪這麽說,他也就不在堅持自己的意見。
“那謝先生以為呢?”
李恪向謝偃問道。
“殿下上面說的,百花齊放百家爭鳴微臣很讚同!”
謝偃也支持李恪。
“而北院,本王已經做好了分科,北院主要是開設秀才、進士、明經、明法和明書五科。明法就是專門的研習律法;明經主要是教習貼經、策論等;秀才則是屬於教授的知識很廣的一科,而進士主要是為了像事務方面發展。”
李恪說道這裏,向諸人問道,“大家有什麽意見嗎?”
諸人開始思考李恪的分科制度。
半晌,王績開口說道,“殿下,你分這幾科還不能涵蓋到我們所學的學問的很多方面,像繪畫,像書法,音律等,還有想治史、著書等方面。所以,微臣的建議是,除了開設幾科之外,還要增設一些學科。”
“恩,王先生提出的問題很值得商酌!”
李恪很滿意的王績的建議,“那這件事情就交給王先生來辦理吧!”
李恪是一個很喜歡放權的人,既然王績提出了自己意見,那他就有自己想法,李恪也就順勢的將這個任務交給了他。
“殿下放心,微臣心裏已經有了一些想法,只是覺得還不晚膳,等待會下去之後跟董老他們商量一番,務必拿出一個可行的方案!”
王績向李恪回答道。
他是一個很務實的人,李恪既然讓他負責這件事情,他就覺得必須恪盡職守,認為不能太過潦草。
所以,即便是現在心裏有了想法,他還是覺得不夠晚膳,這才沒有在這個時候提出自己心裏的想法和意見!
“恩,那就有勞王先生了!”
李恪向王績謝道。
“微臣不敢當!”
王績施禮道。
“至於南院,主授科技,自然學等方面的學說,就像天文歷法,算術等他們都該屬於南院,還有陰陽學說,五行雜家等都始於南院教授的範疇,至於這個任務嗎?本王想將他交給李淳風!”
李恪說完,目光移向李淳風道,“淳風,你有什麽想法嗎?是否能夠勝任?”
李恪這麽問,不是說李淳風不能夠勝任,以李淳風能力,足夠勝任這個職位,他這樣說就是生怕李淳風不接受的時候,他自己還有一個臺階下。
“殿下放心,三天之內微臣絕對會拿出一個方案!”
李淳風倒是也爽快,不理會一旁的袁天罡,向李恪保證道。
“恩,淳風做事本王很放心!”
李恪對李淳風誇獎道。
這樣,漢學院的建設算是有了一個初步的討論結果!
隨即,李恪又開始跟眾人討論生源的問題,學制的問題,眾人都提出了自己的意見。
李恪的想法是四年制,不固定教學授課,四年制的授課時間裏,學員的學習費用全部免費,學院可以提供住宿,但學員想自己在外面住,學院也不幹涉。
王績認為可以延長學制,比如四年之後還有人繼續想在學院深造研究的話,可以讓他們繼續學習。但這些人的費用只需他們自己的承擔,學院一概不管。
對於這個建議大家都覺得很可取。
然後,李恪又提出了學習四年之後,成績優秀的人可以頒發他們在學院學習過的憑證。對於這個設想,幾人也表示支持。
特別是謝偃,他對李恪提出的不固定授課很讚許。
他認為讓學員來聽課,就該按照他們的習慣,不能強制他們學什麽。所以,他認為這是學院最大的特色。
但是,李恪覺得這個說法也對,既然是漢學院,他不想醫學院和陸軍學院是針對性培養,那就該自由開放一點。
時間過的很開,兩個時辰一晃就沒了,可是大家討論的都很熱烈,包括李淳風在內,只有袁天罡卻是一直都沒有開口說話,這讓李恪有點納悶袁天罡今天到底是來幹嘛的!
不過,在討論到學院的院長問題的時候,眾人的說法很一致。那就是,大家的意思是讓李恪兼任!
李恪可以看得出,這不是說他身居要職,創辦學院,才會讓他兼任。這是大家認同自己的理念,認同自己的觀點,才會認為自己合適。
可是,李恪死活不肯!他心裏有自己是想法。
李恪的目的是任職陸軍學院,想將主要的心思和時間放在對軍事人才的培養上面。所以,他認為即便是兼任了漢學院的職位,可能在漢學院裏管理不了具體事務,這會導致漢學院難以擴大發展,既然這樣,何不將這個職位給別人呢!
所以,最終大家討論的結果就是,沒有結果!
“漢學院的院長一職,就由老師擔任吧!”
李恪向董伯仁說道。
“殿下,老臣年邁體衰,怕是擔不起這樣的重任啊!”
董伯仁拒絕道,“老臣還是那句話,漢學院的院長一職非你莫屬啊!”
董伯仁心裏可清楚的就像鏡子一樣,將來漢學院的發展會是什麽樣子,他可不想這份榮譽送李恪的身世溜走。
除了董伯仁,大家也有這樣心思。
因為,他們知道了李恪漢學院的名字叫,皇家漢學院。
名字都這樣尊崇,這院長誰敢擅自兼任啊!
所以,眾人都力主李恪任職院長。
可李恪心裏也有苦衷!
最終,王績提出了自己的想法,他認為李恪擔任院長一職,學院在設六名副院長具體執行學院的工作。小事由副院長自己解決,遇到大事則有七個院長共同商議,最後將有李恪這個鄭院長裁決。
王績的提議得到了眾人的一致讚同!
就這樣,漢學院院長的一職又落到了李恪的頭上。
不過,李恪當即也任命了王績、謝偃、董伯仁和李淳風為漢學院副院長的職務。其中,他見謝偃和王績還有董伯仁放到了北院,負責北院的一切工作,而將李淳風放在了南院,負責南院的具體事務。這樣一來,北院院長人選已經飽滿,正好三個人!而南院還缺兩個人,但李恪覺得這個空缺在今後肯定會彌補。
至於,袁天罡,李恪見他一句話也沒有說,就沒有主動詢問過他。
副院長職務也沒有給他,這不是說李恪小氣,而是袁天罡真要是不願意,那硬是給他的話,對他反而是一種拖累。
至於李恪提出學院的管理者為院長,副院長,對於這個稱呼,眾人沒表示出什麽異議。
其實,這個問題很好理解,大唐是一個包容,善於吸取外來文化的國度,很多當年從西域傳到長安的文化、音樂和建築等發面的有用的可取的知識都被大唐所吸取。所以,在這樣一個國家,你要提出一個新的名詞,你要整出一件新的事務,絕對不會被人排斥,反而會被眾人所接受。
而這就有別於其他王朝最大的特點!
夜色已經進入深空,李恪將討論的幾人送出了書房,回到椅子上坐下,他這才覺得今天做了很多事情。
可是,在他的心裏,依然還是在想著下午的那個問題,那就是移民!
李恪心裏犯難,還是因為一個抉擇的問題。
現在的大唐,很明顯是北方強於南方。而真正的想後世那樣讓南方富庶於北方,那是經歷了三次比較大的遷徙之後。
而這第一次遷徙就是西晉時期永嘉之亂,是指公元311年即永嘉五年,匈奴攻陷洛陽、擄走懷帝的亂事。這次戰亂之後,西晉有經歷了八王之亂,直到晉建武年間,晉元帝率中原漢族衣冠仕族臣民南渡,晉朝遷都至江東建康自此史稱東晉。
在歷史上被稱為,“永嘉之亂,衣冠南渡”這是中原漢人第一次大規模南遷,主要有主要有林、陳、黃、鄭、詹、邱、何、胡八姓。“衣冠”是文明的意思,衣冠南渡即是中原文明南遷。
而第二次遷徙主要是安史之亂。第三次則是靖康之亂,趙構在建康建立南宋王朝。
所以,南方後來的經濟超過北方,在南宋以至於道明清朝的時候有“蘇湖熟,天下足”的說法,那是因為經歷了幾次大的人口遷徙,而人口遷徙之後才有了開墾和發展。
因此,現在讓李恪為難的就是,十年之後,等到劉仁軌遠航發現新大陸,他是首先向外遷徙人口,發展新大陸呢?還是要將人遷徙到南方,將南方的經濟發展起來呢?
這是一個大問題。
“哎!”
李恪痛苦的搖搖頭,覺得自己還真是太天真了,這個問題還沒有到自己去思考的時候啊!但他自言自語的說道,“十年的時間不長,就應該早做準備才行啊!”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
跟劉仁軌的書房討論讓李恪神清氣爽。
晚上,他將董伯仁和王績、謝偃還有袁天罡和李淳風請到書房商議漢學院的組建。
剛開始,他只是邀請了李淳風,只是沒有想到袁天罡也會出席。不過他猜測,這可能是因為李淳風的緣故!
但是,袁天罡的確實有才,李恪覺得有他參與那是再好不過了!
所以,他也倒是沒有覺得有什麽不妥。
李恪的書房內,眾人就坐,鷹衛奉上茶水,關門離開。
李恪這才開始切入到了主題上面。
“諸位,漢學院開辦在即,本王對漢學院有一下幾點設想,第一次,漢學院可以分為兩院,即北院和南院。北院主文學,南院主科技!”
李恪淡淡像眾人說道,“可能你們諸位很多人不清楚何謂科技,那本王就給你們解釋一下,本王所謂的科技就是天文歷法、算術以及一些發明創造。”
“殿下,讓漢學院涉及到這些,恐怕有些不妥吧!”
董伯仁第一個提出自己的不滿,在他思維中,除了詩詞歌賦,琴棋書畫外,其他的都不可取。
這不能說董伯仁迂腐不堪,而是他思維的局限性。因為,自隋朝開科舉到李世民登基重開科舉制度,所有入仕的人都是出自詩文辭賦,才會讓董伯仁有這樣的想法。
“對啊,殿下是否在想想呢?”
謝偃也跟著說道。
李恪一想,謝偃致力於文學,能說出這樣的話也不為過。
“老師,漢學院也要有主次之分,北院為主,南院只是為輔,只要兩院結合,才能體現出漢學院包容並兼的學術作風。漢學院不排斥任何學說,儒學、法家學說、陰陽家、天文家等,只要是學問,都可以在漢學院開講收徒,漢學院的宗旨就是百花齊放百家爭鳴。”
李恪義正言辭的說道。
“殿下,老臣明白你的心思,老臣絕對會支持你!”
董伯仁見李恪這麽說,他也就不在堅持自己的意見。
“那謝先生以為呢?”
李恪向謝偃問道。
“殿下上面說的,百花齊放百家爭鳴微臣很讚同!”
謝偃也支持李恪。
“而北院,本王已經做好了分科,北院主要是開設秀才、進士、明經、明法和明書五科。明法就是專門的研習律法;明經主要是教習貼經、策論等;秀才則是屬於教授的知識很廣的一科,而進士主要是為了像事務方面發展。”
李恪說道這裏,向諸人問道,“大家有什麽意見嗎?”
諸人開始思考李恪的分科制度。
半晌,王績開口說道,“殿下,你分這幾科還不能涵蓋到我們所學的學問的很多方面,像繪畫,像書法,音律等,還有想治史、著書等方面。所以,微臣的建議是,除了開設幾科之外,還要增設一些學科。”
“恩,王先生提出的問題很值得商酌!”
李恪很滿意的王績的建議,“那這件事情就交給王先生來辦理吧!”
李恪是一個很喜歡放權的人,既然王績提出了自己意見,那他就有自己想法,李恪也就順勢的將這個任務交給了他。
“殿下放心,微臣心裏已經有了一些想法,只是覺得還不晚膳,等待會下去之後跟董老他們商量一番,務必拿出一個可行的方案!”
王績向李恪回答道。
他是一個很務實的人,李恪既然讓他負責這件事情,他就覺得必須恪盡職守,認為不能太過潦草。
所以,即便是現在心裏有了想法,他還是覺得不夠晚膳,這才沒有在這個時候提出自己心裏的想法和意見!
“恩,那就有勞王先生了!”
李恪向王績謝道。
“微臣不敢當!”
王績施禮道。
“至於南院,主授科技,自然學等方面的學說,就像天文歷法,算術等他們都該屬於南院,還有陰陽學說,五行雜家等都始於南院教授的範疇,至於這個任務嗎?本王想將他交給李淳風!”
李恪說完,目光移向李淳風道,“淳風,你有什麽想法嗎?是否能夠勝任?”
李恪這麽問,不是說李淳風不能夠勝任,以李淳風能力,足夠勝任這個職位,他這樣說就是生怕李淳風不接受的時候,他自己還有一個臺階下。
“殿下放心,三天之內微臣絕對會拿出一個方案!”
李淳風倒是也爽快,不理會一旁的袁天罡,向李恪保證道。
“恩,淳風做事本王很放心!”
李恪對李淳風誇獎道。
這樣,漢學院的建設算是有了一個初步的討論結果!
隨即,李恪又開始跟眾人討論生源的問題,學制的問題,眾人都提出了自己的意見。
李恪的想法是四年制,不固定教學授課,四年制的授課時間裏,學員的學習費用全部免費,學院可以提供住宿,但學員想自己在外面住,學院也不幹涉。
王績認為可以延長學制,比如四年之後還有人繼續想在學院深造研究的話,可以讓他們繼續學習。但這些人的費用只需他們自己的承擔,學院一概不管。
對於這個建議大家都覺得很可取。
然後,李恪又提出了學習四年之後,成績優秀的人可以頒發他們在學院學習過的憑證。對於這個設想,幾人也表示支持。
特別是謝偃,他對李恪提出的不固定授課很讚許。
他認為讓學員來聽課,就該按照他們的習慣,不能強制他們學什麽。所以,他認為這是學院最大的特色。
但是,李恪覺得這個說法也對,既然是漢學院,他不想醫學院和陸軍學院是針對性培養,那就該自由開放一點。
時間過的很開,兩個時辰一晃就沒了,可是大家討論的都很熱烈,包括李淳風在內,只有袁天罡卻是一直都沒有開口說話,這讓李恪有點納悶袁天罡今天到底是來幹嘛的!
不過,在討論到學院的院長問題的時候,眾人的說法很一致。那就是,大家的意思是讓李恪兼任!
李恪可以看得出,這不是說他身居要職,創辦學院,才會讓他兼任。這是大家認同自己的理念,認同自己的觀點,才會認為自己合適。
可是,李恪死活不肯!他心裏有自己是想法。
李恪的目的是任職陸軍學院,想將主要的心思和時間放在對軍事人才的培養上面。所以,他認為即便是兼任了漢學院的職位,可能在漢學院裏管理不了具體事務,這會導致漢學院難以擴大發展,既然這樣,何不將這個職位給別人呢!
所以,最終大家討論的結果就是,沒有結果!
“漢學院的院長一職,就由老師擔任吧!”
李恪向董伯仁說道。
“殿下,老臣年邁體衰,怕是擔不起這樣的重任啊!”
董伯仁拒絕道,“老臣還是那句話,漢學院的院長一職非你莫屬啊!”
董伯仁心裏可清楚的就像鏡子一樣,將來漢學院的發展會是什麽樣子,他可不想這份榮譽送李恪的身世溜走。
除了董伯仁,大家也有這樣心思。
因為,他們知道了李恪漢學院的名字叫,皇家漢學院。
名字都這樣尊崇,這院長誰敢擅自兼任啊!
所以,眾人都力主李恪任職院長。
可李恪心裏也有苦衷!
最終,王績提出了自己的想法,他認為李恪擔任院長一職,學院在設六名副院長具體執行學院的工作。小事由副院長自己解決,遇到大事則有七個院長共同商議,最後將有李恪這個鄭院長裁決。
王績的提議得到了眾人的一致讚同!
就這樣,漢學院院長的一職又落到了李恪的頭上。
不過,李恪當即也任命了王績、謝偃、董伯仁和李淳風為漢學院副院長的職務。其中,他見謝偃和王績還有董伯仁放到了北院,負責北院的一切工作,而將李淳風放在了南院,負責南院的具體事務。這樣一來,北院院長人選已經飽滿,正好三個人!而南院還缺兩個人,但李恪覺得這個空缺在今後肯定會彌補。
至於,袁天罡,李恪見他一句話也沒有說,就沒有主動詢問過他。
副院長職務也沒有給他,這不是說李恪小氣,而是袁天罡真要是不願意,那硬是給他的話,對他反而是一種拖累。
至於李恪提出學院的管理者為院長,副院長,對於這個稱呼,眾人沒表示出什麽異議。
其實,這個問題很好理解,大唐是一個包容,善於吸取外來文化的國度,很多當年從西域傳到長安的文化、音樂和建築等發面的有用的可取的知識都被大唐所吸取。所以,在這樣一個國家,你要提出一個新的名詞,你要整出一件新的事務,絕對不會被人排斥,反而會被眾人所接受。
而這就有別於其他王朝最大的特點!
夜色已經進入深空,李恪將討論的幾人送出了書房,回到椅子上坐下,他這才覺得今天做了很多事情。
可是,在他的心裏,依然還是在想著下午的那個問題,那就是移民!
李恪心裏犯難,還是因為一個抉擇的問題。
現在的大唐,很明顯是北方強於南方。而真正的想後世那樣讓南方富庶於北方,那是經歷了三次比較大的遷徙之後。
而這第一次遷徙就是西晉時期永嘉之亂,是指公元311年即永嘉五年,匈奴攻陷洛陽、擄走懷帝的亂事。這次戰亂之後,西晉有經歷了八王之亂,直到晉建武年間,晉元帝率中原漢族衣冠仕族臣民南渡,晉朝遷都至江東建康自此史稱東晉。
在歷史上被稱為,“永嘉之亂,衣冠南渡”這是中原漢人第一次大規模南遷,主要有主要有林、陳、黃、鄭、詹、邱、何、胡八姓。“衣冠”是文明的意思,衣冠南渡即是中原文明南遷。
而第二次遷徙主要是安史之亂。第三次則是靖康之亂,趙構在建康建立南宋王朝。
所以,南方後來的經濟超過北方,在南宋以至於道明清朝的時候有“蘇湖熟,天下足”的說法,那是因為經歷了幾次大的人口遷徙,而人口遷徙之後才有了開墾和發展。
因此,現在讓李恪為難的就是,十年之後,等到劉仁軌遠航發現新大陸,他是首先向外遷徙人口,發展新大陸呢?還是要將人遷徙到南方,將南方的經濟發展起來呢?
這是一個大問題。
“哎!”
李恪痛苦的搖搖頭,覺得自己還真是太天真了,這個問題還沒有到自己去思考的時候啊!但他自言自語的說道,“十年的時間不長,就應該早做準備才行啊!”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