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卷 雛龍淩風雨,廟堂和歌糜 第830章 一個時代的終結 (1)
關燈
小
中
大
步入行宮外學堂側殿,兩個少年低聲喚道:“大哥……”
面目輪廓相似,眼眉有差,藍衣海軍制服,氣質柔和的是老二李克銘,紅衣陸軍制服,氣質剛冷的是老三李克沖,分別是十五歲和十四歲,個頭已跟李克載差不多。
三兄弟本是極親的,久別重逢,有許多話要說,現在卻不是時候。李克載沈沈點頭,摘下軍帽,跟他們並列站好,目光投向前方。竹簾之後,隱隱能見一個背影低伏在床榻邊,正是他們的父親,大英的開國皇帝。但此時皇帝卻如醫工一般,端著藥碗,在給榻上之人餵藥。
“你還真趕回來了……”
刻意壓低了的脆聲在耳邊響起,李克載後頸汗毛下意識地就豎了起來,這是家裏的霸王,他的克星,大姐李克曦。
還好,語氣哀戚,不是要對他鼓搗什麽,李克載悶悶地嗯了一聲,轉頭看去,一身青衣的姐姐就在身邊。側面遠處,母親和幾位娘娘都在,都屏息不語,身後跟著弟妹們。母親挽著賢妃朱娘娘,撫背拍手地安慰著。偶爾向他溜過來一絲眼色,李克載知道,若不是此時,母親一定要沖過來掰胳膊捏腿,看看他到底有沒有少了一塊肉,還是不是個囫圇人。
這已是九月二十四日,段宏時在學堂猝然病倒,已經臥床八天。
只是病倒還不至於這般興師動眾,可蕭勝在黃埔接到的皇帝手令說大夫確認了,也就是十天半月的事,絕難回天。皇帝要蕭勝召回在西洋艦隊服役的李克載和在福州海軍學院進學的李克銘,同時要蕭勝安定海軍,提防生變。
段宏時是皇帝之師,大英一國幾乎就是他指點著皇帝一磚一瓦建起來的,師徒倆一同在康熙“盛世”裏硬生生撬開一條縫,長出了大英這株參天大樹。段宏時更親手給皇帝丟出的思想骨架添上了血肉,讓其成長為天道之學,破開理儒禁錮,為一國奠定思想根基。而後又帶著一幫學者,完成了史學和文教巨著。大英新生代士子都視段宏時為學宗,他出了事,國中人心必然動蕩。
段老夫子去了,一國怕真會有什麽變數吧?
咣當一聲,皇帝急急將藥碗頓在桌上,打斷了李克載的思緒,他和簾外眾人的心口全都提了起來,另一側,兩個人更低呼出聲:“老師!”
那是段宏時的另外兩個徒弟,薛雪和陳萬策,一個是次輔,一個是門下侍中,兩人異口同聲之後,又相互看了一眼,讓李克載有些納悶,兩人似乎比以前生分了許多。
“……十年……”
“……克銘……”
父皇的聲音自簾中傳來,低沈而壓抑,不知道在說什麽,只依稀聽到這樣的字眼。
接著父皇沈默了,片刻後,德妃撈起珠簾,喚道:“克載進來。”
硬著頭皮,頂著眾人的註視,李克載進了房間,見到榻上老夫子形銷容槁,奄奄一息,眼眶一熱,淚水頓時就下來了。老夫子就是看著他長大的,從啟蒙開始,但凡得閑,都要跟他講學,現在……
“現在,就只能用克載頂一下了。”
父皇這麽說著,李克載傷痛之外,又多了一層惶恐不安。
榻上段宏時已出不了聲,正舉著手,食指顫巍巍抖著,見李克載進來,欣慰地吐了口氣,曲下了手指。
接著父皇就帶著他一同退了出來,遞過來一本書,就只道:“這是老夫子的新著,你且看看。”
李克載接過,封皮是“三代新論”。
探視時間到,一家本難得團聚,但老夫子的事揮去了喜慶之色,父皇帶著諸位娘娘和兄弟姐妹一同用膳,席間也失了歡聲笑語。賢妃一直默默流淚,母親則咬著嘴唇,不時地自責著。聽母親嘮叨就該日日督導老頭練五禽戲,李克載一點也笑不出來。
晚間歇息時,李克載翻開那本《三代新論》,頓時陷入到浩瀚的思緒洪流中。
天道之學的骨架就是他的皇帝老爹搞出來的,而學宗老頭又自小在教導他,因此李克載即便算不上學有所成,也是小有心得。盡管他的志向是成為蕭老大那樣的海軍統帥,在驚濤駭浪中戰翻歐羅巴列強海軍,但對老夫子的學術著作一點也不生厭。
這一看就停不下來,而且越看心緒越激蕩,越敬佩老夫子的睿智。
老夫子將華夏之世分先人、古人和今人三代,讓人耳目一新的是,他將古人之世概括為束縛於田地的人身依附,而劃分世代更以農業人口和非農業人口的比例為標準。
古人之世,是非農業人口少於農業人口,整個華夏的運轉,核心是糧食和力役,老夫子在這裏引入了經濟學裏的本位概念,稱呼為“糧力本制”。
在糧力本制之下,一國的運轉都要圍繞糧食的生產、力役的征發來進行,盡管有白銀和銅錢,但糧食和力役只是小部分交換為錢,大部分都被以田地為根本,人頭對人頭的統治體系搜刮並且消耗掉了。
老夫子認為,這種以耕為本的體制,是華夏得以一統天下的基礎,只要是適合耕種的土地,最終都納入到了華夏的體系裏,先是黃河流域,之後是長江流域。但也是這種體制,導致華夏無法有效控制海洋和草原,以至於面對來自這些地域的外敵威脅時,顯得很是脆弱。
老夫子在書中說:“一石益於國家三升,百人之力益於國家三人,是故國雖大而不強,縱漢唐也難往覆弛張,宋時國富而不強,明時更弱於外力。”
維持糧力本制的紐帶就是人身依附,小農難以保全自己,不得不以各種方式尋求庇護,古人之世,部曲、婢奴、佃戶,再是投獻於官宦鄉紳之戶。便是自耕農,也要借宗族之力聚集自保。國家也只能通過大大小小,一層又一層的“人頭塔”來聚集資源錢糧。
老夫子以痛切之語提到明時武人要靠家丁才能有效作戰的事,還感嘆道:“愚者只知其家,只認其主,智者也只知君,君國一體。唯有大智慧人,方明有社稷,方知真道統。”
古人之世更多是總結經驗,檢討過失。讓李克載看得入迷的內容是今人之世,這也是段宏時少有地描述和總結本朝開國所變的華夏。
段宏時說,今人世跟古人世比,農業人口將少於非農業人口,這是農業進步帶來的變化。農業進步不單純是農業的事,也是非農業人口推動的。比如靠牛和鐵犁深耕可以增產,那麽就得有人去養牛和打鐵,靠水車灌溉可以增產,那就得有人造水車。靠換良種乃至引進新作物可以增產,那就得依賴商人通有無。總之農與非農之間並非截然相異的關系,而是相互影響的。古人之世裏,宋明都能容下上億人口,就是因為依附於農業的生存空間還足夠廣闊。
但以長遠看,人總是要一直增長下去的,這就面臨一個絕大難題,就算英華在海外四處搶地,適於耕種的土地是有限的,那麽種地的農人也將是有限的。當農業再也容納不下多出來的人口時該怎麽辦?
自古以來,社會崩潰並不是糧食不足,而是土地兼並,國家又無力調劑,太多人無法過活,以至統治垮塌,總結說,這就是就業問題,而就業實質屬於分配問題。
段宏時認為,解決的法子就是將錢更深地壓入社會每個階層,每個角落,這也是本朝的大勢,讓田地所產和人力所耗盡可能地全交換為錢。
在這個基礎上,今世就跟往世完全不同了。
“錢能數度,田產和人力若全換為錢,人世所產即能數度。而以錢替代以往力役,人世所耗亦能數度。由此人世的物產和人力往來,皆能數度,再無懵懂於天下的茫然。”
這說的也是天道之學的一項基本原則,凡物要能用數字測量,才可深知此物性理,進而才可有效利用。
錢的第二項利處更關鍵,錢是交易專有之物,不僅糧食能靠換成錢交易,但凡有人需求之物,它都能通過錢交易,包括人的智慧,人的勞力。只要你肯付出,它一定會給回報,差別只是能交易到多少。既是交易,只要有了錢,什麽都可以換到。
因錢,因錢之交易,不僅能容納更多非農之人,還將古人之世的統治根基變了。古人之世是靠人身依附堆起來的一座座“人頭塔”,而今人世裏,因為可以靠著智力、靠著勞動就換得錢,然後錢又能換得生計所需。自此人不必再依附於另一個人,人之間也再不是主奴的關系,而是相互交換,也就是交易。
這錢及錢之交易,段宏時比擬為獅子,對應的是猛虎如國。
大英借白銀全球聚來華夏的大勢,將錢向下深壓,具體表現就是扶持起金融業,大力推動工商業,確保他們的利益,由此國家根基就從糧力本制,向錢本制轉變。直白說,餵飽獅子,讓它長大,能跟老虎分庭抗禮。
段宏時強調,錢這獅子雖然鼎革了舊世,但利外有弊,同樣猛烈。就因為錢能換到萬物,所以人心很容易受其誘引,失去底限,由此人世也會禍亂不斷。
這時段宏時重提老論,要破開國家這頭老虎對人的人身壓榨,就得靠錢這頭獅子,但要約束獅子,又得靠國家這頭大老虎。二者互鬥,但又鬥而不破。
但跟以前不同,段宏時對這“鬥而不破”有了細述,讓李克載頗感新鮮。
“本朝奉天道,本民心,天人之合在法,法即本朝道統。獅虎相爭,必繞法權、法行和法判而鬥,如此國體方能跌撲不破。”
“觀本朝在法之三事上,立制未全,經行未詣,東西院、法司和廟堂的政構,猶有未善之處,該如何聚散,是撼一國根基的大事。”
段宏時對皇權、法權和官僚之權的結構還很擔憂,認為現在的體制還很不完善,不知道什麽時候會鬧出不可收拾的亂子,乃至影響到一國前程。
看到這,呂宋亂相,周寧與地方官的爭鬥,甚至之前看到薛雪和陳萬策似有不睦,樁樁事都湧上李克載的心頭,讓他忽然覺得,段宏時所言不是未來之事,現在似乎已有征兆。
書看到一半,後面還有大量關於“今人世,錢為本”的分析評述,但李克載心思已經亂了,再看不下去,腦子裏就轉著雜念,輾轉反側,半夜才近合眼。
可能是剛剛入睡,就被喚醒了,聽行宮腳步聲雜亂不定,心臟如一塊鉛重重沈下。
聖道十九年九月二十五日寅時三刻,“英紀天時”為淩晨三點五十分,段宏時辭世,享年八十五歲。
“你的老夫子,我的老師……走了。”
行宮禦書房裏,李克載單獨與父皇相談,見父皇眼圈一片紅腫。
“下午你在時,老夫子舉起了三根手指,說他還有三樁心願未了。”
父皇找他,顯然是要解釋之前為何要帶他跟老夫子見面,李克載不敢插嘴,就靜靜地聽著。
“第一樁,是逐韃清,覆故土。”
想到依稀聽到的十年,李克載明白了,那是父皇向老夫子許下的承諾。
“第二樁,是老夫子在段家一脈的傳承……不是克銘,是克銘將來的兒子。”
李克載本還嚇了一跳,以為二弟要改姓段,聽到這話才松了口氣。
“第三樁,你看了老夫子的書嗎?”
父皇接著這麽問,李克載趕緊點頭,心說還好剛才看了,只是沒看完。
“那麽,周寧的事,你到底是怎麽想的?”
父皇忽然來了這麽一句,李克載腦子有些懵了,下意識地覺得自己不該接控狀,不該許諾代為上告。
可再想到天廟裏的歌聲,那個小天女專註的神情,李克載漸漸回覆了勇氣,既是錯的,就該糾正!母親不就是一直這麽教導自己的嗎?
李克載鼓足了心氣道:“兒子覺得,有過必罰!有罪必究!”
禦書房裏沈寂了好一陣,然後父皇沒頭沒腦地轉開了話題:“第三樁事,老夫子請立太子……”
李克載腦子嗡一下就炸了,他早有心理準備聽到這話,但他本身是非常恐懼這事的。倒不是怕什麽歷代殘酷的儲位之爭,而是他覺得自己根本不是當皇帝的料,尤其自己的爹爹把那龍椅坐得那般輝煌神聖,沒人配接著坐下去。
自己這爹爹是開國皇帝,還不是簡單的開國皇帝,老夫子的《新三代論》就說得很明白,是開新世的皇帝。而之前辭世的翼鳴老道,以及徐靈胎、葉重樓那幫天廟頭目嘴裏,爹爹更被私下說成是跟老莊孔孟墨翟並列的聖人,而且是末聖。
不僅名位和威望高於歷代皇帝,自己這爹爹的權柄也重於歷代皇帝。別看在大義上爹爹不是君父,可在實權上,他這爹爹創下皇帝直領軍、法、錢糧和外事等權的經制,雖然現在一樁樁都在往外拋,但沒哪個皇帝能像他爹爹這樣,說要打誰,說要養多少軍隊,沒有臣子有權吱聲。
當然,爹爹這皇帝對內的權就少得可憐了,不能向國庫伸手,不能說殺誰就殺誰,甚至收多少稅,都得跟東西兩院商量著辦,人家鐵了心的反對也只能幹瞪眼,甚至報紙上冷嘲熱諷,滿紙春秋,爹爹也只能受著,不過這反而坐實了聖賢之君的名聲……
再說功業,韃清盛世揭竿而起,數年立穩了腳跟,氣死康熙,逼“死”雍正,現在的乾隆還是被爹爹扶起來的。
對外就更不必說了,打敗西班牙,囊納呂宋乃至南洋,獨得南洲百萬裏之地,甚至東洲都占了一腳。現在四面開花,除了韃清故地和西域,爭的都是華夏數千年來都沒涉足過的異鄉他地。
於軍,龍旗飄四洋,紅衣震河山。
於民,家家得生計,溫飽已是恥,富足不難得,有手又有心。
於士,天廟固人心,學堂聲瑯瑯,千萬野游兒,盡皆在學鄉。
還有太多,根本就說不過來……在李克載心裏,父皇的形象就是那面雙身團龍旗,若他不是皇子,只是普通的海軍副尉,滿心想的也是為這面旗幟而戰,縱死也不悔。
盡管父皇自小對自己就沒太板著臉,總是親切溫和,但帝王乃至聖人的威嚴就蘊在親情之後,李克載越年長,就覺這威壓越重。
要他接過父皇的位置?他怎麽可能幹得好!?到時國人怕都會說,唉……陛下的兒子就是這個樣子?真是讓人失望。
是的,怕讓國人失望,怕現在已到了黃泉的老夫子失望,怕日後也去跟老夫子為伴的父皇失望,怕幾乎是溺愛著自己的母親失望。
所以李克載始終抗拒著這一天的到來,他……患有“太子過敏癥”。
因這恐懼,他滿臉是汗,下意識地就想推辭,同時也想,照著古時的禮法,他也必須做出推辭的樣子。卻不料父皇道:“老子的責任當然得兒子來背,你既是最大的一個,自小又愛武,有武人之心,除了你,還有誰能背得起來?”
這話有些費解,武人之心跟太子,跟未來的龍椅有什麽關系?
李克載有些恍惚,可父皇一改往日說透事情的態度,揮著手,示意此事不容更改,就把他趕走了。
“本來不想這麽早的,可老師沒能多堅持幾年,就只能把兒子先拉出來擋槍了,這非我所願啊。”
看著兒子迷迷糊糊地退下,李肆發出了深沈的感慨,老頭啊老頭,你怎麽就這麽走了呢……咱們還有太多事,要一起商量著辦呢。
夜風中,李肆埋坐著,雙手掩面,二十多年來,跟自己這便宜師傅攜手同行的光陰在心中淌過,不覺間,淚珠滑落臉頰。
第十六卷 雛龍淩風雨,廟堂和歌糜 第831章 獅虎黨爭:皇子的疑惑
“段公薨,半國哀,上頒《悼師詔》,持弟子禮,歷數公績,定九月二十九為國忌日。禮部擬謚‘文正’,上猶覺不足,曰‘朕師開三代新論,明天道人理,豈止尊文臣之極?’禮部答曰:‘既贈謚,當依謚法’,上乃罷。然意不足,令入祀太廟。太廟僅天位,段公為陪祀之首,或雲段公踞高祖位,此語雙關,或非誤也。”
“朝堂有員諫議封贈王爵,上曰:‘朕師非朕臣,何以臣位待之?朕告子孫,有英一朝,歷代皇帝均尊為師,永留朕師布衣之身,加與官爵,乃侮朕師’,嗚呼,段公之榮,亙古無人可得矣!”
“十月,上扶柩西行,送段公還骸長沙,鎮江起行,數十萬人沿岸叩送,江面百裏飄蓮。”
東京龍門,龍門學院旁,國史館裏,學士鄭燮沈沈落筆,玻璃窗外,隔壁學院靜寂一片,往日喧鬧不止的學子們也無聲了。
天空低雲層壓,鄭燮低頭奮筆,行文驟然一轉:“上令政事堂攝政,調大皇子入京,加中廷秘書使常事,明彰立儲之意。然湯相已告病三月,薛陳二輔治事相悖……”
寫到這,鄭燮擱筆,長嘆一聲,低低自語道:“獅虎黨爭已起,雛龍能飛得起來麽?”
金山衛行宮南,杭州灣海面,一艘掛著海軍飛龍行雨旗的戰船駛過金山北島炮臺。這船吐著滾滾黑煙,靠著船身兩側的巨大車輪前行,該是輪船,可前後各立一根高高桅桿,又能升帆而行。舵臺也很奇怪,居然在船前高臺上用鐵板圍起來的小屋子裏。
就在這小屋子裏,大洋艦隊總領孟松海問:“有問題麽?”
身邊的少年軍官正是李克載,他打量著前方的船桅,臉上的疑惑怎麽也難消解,回答也很不利索:“這……應該是沒問題吧。”
嘴上不肯定,肚子裏更在叫喚:“要麽就幹脆是風帆,要麽就靠蒸汽機,各弄一半算什麽啊?”
孟松海似乎懂腹語,或者本就有同感,無奈地道:“蒸汽機經常出毛病,這帆只是救急用的。是啊,擋了炮角,只好多裝炮,又變回去了。”
李克載暗自呻吟,父皇還真是思路廣呢,給他栽了個秘書使常事的內職不說,還把他調到大洋艦隊禁衛巡隊的戰船上當見習航海長,調就調吧,怎麽弄到這麽一艘兩不靠的怪船上了?
“船長稍後才到,你就代理一下吧,這船暫時就是你的了。”
孟松海也光棍了,再不理李克載的感受,把這古怪家夥就這麽丟給了他。李克載是糾結,可他的四個同窗卻興奮不已,他們分別擔任見習槍炮長、帆纜長、輪機長和巡查長,盡管只是見習,崗位上還另有負責人,但這艘船與其說是執行巡查任務,還不如說是陪太子歷練的游船,船上的官兵都算是太子侍衛,因此從某種意義上說,這艘名為“寧綏”號的戰船等於就是他們這幫死黨的家當了。
“終於能單獨管著一條戰艦了……”
“這只是船,不是艦,在海軍裏連護衛艦都算不上!”
“可以啦,還用的是蒸汽機,海軍裏最先進的戰船!”
“沒高高的三桅大帆,數十門大炮,這算什麽戰船啊!?”
寧綏號靠上金山中島碼頭,孟松海下船,目送上司登上威武雄壯的巡洋艦,同窗們各有心懷地吵了起來。
六百料,兩桅,兩臺蒸汽機,八門兩寸炮,八門四斤炮,四門六斤飛天炮,五十枝火槍,船員一百四十人,機器驅動時速最快十二節,風帆驅動時速最快六節,機器風帆聯動……沒試過,煙囪吐出的熱氣會熏壞了船帆。
李克載默念著這艘船的數據,就覺得這玩意就不該在海軍裏存在,可大洋艦隊禁衛巡隊的戰船全是這玩意,還是父皇親自過問定下來的,聖心難測啊。
大洋艦隊禁衛巡隊的任務是巡查杭州灣,跟金山三島炮臺動靜結合,負責東京金山一帶海域警備。金山衛行宮西北就是未央宮、東西兩院和政事堂,加上行宮本身,直到金山三島,陸海都是禁區。李克載領著這職務,近似在前明京師三大營裏從軍。
跟這怪船比起來,想到自己的秘書使常事一職,李克載忽然覺得,就算只是條小舢板,如果能不兼那職務,也是滿心暢快。
中廷是連接內外廷的管道,秘書使是秘書監長使楊適的助手,負責整理文檔,同時附遞通政司本章相關資料。李克載這個秘書使常事是秘書使的助手,算不上官員,但卻能接觸到軍國大事,已是國務決策的外圍人員。父皇把他丟到這個位置上,用意不言自明,是告訴天下,他李克載要開始歷政了,這就是立太子的前兆。
還好,父皇還讓他以海軍職務為主業,秘書使常事只是兼差,只需要協助秘書使完成每旬常報就好。
“要怎樣做才能算個好太子呢……算了,還是先解決怎樣做個好航海長的問題吧。”
戰船離開金山中島,破浪前行,李克載也終於定下了心神,如果不能專註於眼前之事,那就無法操控未來之事,這是他自小養出的心性,海軍學院裏,導師們也是這麽訓誡的。
寧綏號開始了第一次巡航,自金山中島向東,檢視過繁忙的龍門港海域,查看商船以及龍門海巡的巡船有沒有偏離航道,威脅禁區。商船和巡船紛紛掛旗致敬,但他們敬的是戰船的海軍身份,並不知道,這艘怪船上載著未來的太子。
雖然回不到之前西洋艦隊那種氛圍,置身炮火沖天的戰場,感受空氣的嗡鳴,大海的蕩動,但李克載心中卻是寧靜而充實的,因為他對自己手頭上的工作很有自信,指揮戰船航行而已,話又說回來……在杭州灣裏還能擱淺迷航,怕九泉之下的林老將也會氣得從海底沖出水面,跑來開除他的學籍吧。
沒人把他當太子,這該是他心情越來越放松的原因。同窗不說了,船上的官兵都是禁衛出身,一個個都是孟松海和禁衛署於黑臉親手挑出來的,肯定再三吩咐過,除了要緊時刻,尋常就只把他當作見習的少年海官。這些禁衛執行得相當徹底,就連帶他的航海長,都沒稱呼過一聲殿下,而是滿口直楞楞的“見習李克載!”
也是,這幫估計都是天刑社的官兵,腦子裏只有皇帝,只有天道……若李克載現在不是代理船長,那航海長多半要跟在西洋艦隊時的帆纜長一樣,喝令他去刷甲板了。
寧綏號懶洋洋地完成了東面海域的巡視,折回西面,駛過金山下島炮臺,李克載還頗有閑心地一一數清楚了炮臺裏的炮口有多少。之後攔下一艘漁船盤查,就是當天最忙的事了,那艘漁船壞了舵,在李克載的指揮下,寧綏號把它拖到了金山中島去維修,漁民們感恩戴德,滿口稱呼著“小將軍”,讓李克載心頭暖暖的。
日子就這麽一天天過著,李克載因老夫子去世的傷痛,因即將當太子的惶恐也漸漸消散,但到了十月十一日,該他去金山衛行宮中廷幹“兼職”時,他又緊張起來。
“殿下不須幹什麽,林秘書會把常報做好。看後簽押,然後就可回後園見娘娘了。走吧,臣帶殿下去常報房。”
看出了他的心思,秘書長使楊適和顏悅色地解釋著,讓李克載又松了口長氣,這等於是放假呢。
“多勞長使了……”
對這個已跟在父皇身邊二十多年的親隨,李克載是很尊敬的。國人都說賈昊吳崖是皇帝的哼哈二將,在李克載看來,這個楊適,再加上通政司長使李燦,兩人更是父皇的門神。他們幾乎就是一個模子刻出來的:才幹平平,但心性如石,品行端正。二十多年如一日,不躁不驕,就只幹好上情下達和文書事務,從沒聽說過兩人借職攬權幹政,更沒收受過人情賄賂,這可不是一般人能辦得到的。
跟這二人比起來,父皇的前肆草堂文書,那位曾經以豆蔻年紀上公堂控訴官府的才女李香玉,心性就差得多了。只給父皇當了三年文書,就再受不了辛勞,跑去金陵女子學院當女教諭了。
對了,那李香玉本是要跟什麽曹沾定親的,結果不知出了什麽事,到現在還拖著,眼見都是快二十歲的老姑娘了,母親每每說起姐姐李克曦是嫁不出去的老姑娘,李香玉都被搬出來當擋箭牌……
跟著楊適去常報房的路上,李克載的心緒也胡亂飄著。
還沒到常報房,他的“上司”林敬軒就迎了過來,一番客套後,就算是上了工。
中廷秘書監主要分報房和檔房,檔房就是文檔庫,報房則是“業務部門”,再分特報、大報和常報三房。秘書監的運作跟通政司緊密協同,但凡自政事堂、通事館、計司、大理寺和樞密院有緊急本章送入中廷,都是一式兩份,通政司負責遞送給皇帝,秘書監則馬上尋找跟該本章有關的文檔,遞送給皇帝,以便皇帝作參考。
特報房負責的就是這樁事,因此隨時有人值班,當然,皇帝隨時需要什麽文檔,也是特報房遞送。
大報房則服務於皇帝的大決策,比如研究新的預算案,就需要查找海量文檔以備參考,這不是一時半會能搞定的,因此大報房只在秘書監裏設了個接口,主要人馬在國檔館裏,跟翰林院和政事堂共享一套工作班子。
常報房就是尋常國政要聞通報,若是皇帝在宮廷裏,常報就是日日報,現在皇帝在外,還令政事堂攝政,就只需要旬日報。除了附本章資料外,同時也從皇帝指定的各家報紙上搜集要聞和輿情。
秘書監和通政司並非皇帝唯一對外的消息渠道,禁衛署和總帥部又各有一套渠道,相互不幹擾。也就是說,李克載所領的秘書使常事一職,僅僅只接觸到尋常的政務國事。而且因為皇帝都已不再插手尋常政務,都是政事堂直接批黃,李克載也看不到他父親的決策情況。
看著林敬軒指揮另外的常事整理本章,查找文檔,縱覽數十份報紙,尋找值得重視的報道和評論,李克載就覺得渾身發癢,真要他來幹這事,他怕是三刻鐘就要瘋掉。
因為十天才一報,即便之前的內容已作了準備,但匯總整理也要花很多功夫,常報房一忙就是兩個多時辰,直到午後,林敬軒才像是恍然記起了李克載的存在,抱歉地帶著他去了小食堂用餐。而饑腸轆轆的李克載,肚子裏就只剩下欽佩,對此人敬業的欽佩。
直到下午三點,這一旬的常報才整理出來,看著林敬軒在裝訂好的常報冊上親手一頁頁蓋下編號印章,李克載就提醒自己,日後堅決不能幹文牘之事。
“殿下閱過之後,在末頁簽押,就算妥了。”
林敬軒遞上厚厚文冊,李克載心說,光看就是累人之事,他本想直接翻到末頁簽字,可這麽幹似乎太對不起別人的勞動成果,只好硬著頭皮,一頁頁看了起來。
前面基本都是政事堂、東西兩院等方面追悼段老夫子的本章,接著李克載看到了魯漢陜提報樞密院的本章,說南洋艦隊已與西洋艦隊匯合,呈請樞密院增派醫生,加運藥物,還在勳章數目和軍功賞賜上討價還價,看樣子是要準備大幹一番。而敵情如何,具體要怎麽打卻沒說,這也不會說給樞密院,而是匯報給總帥部。
後一份本章就讓李克載眼角一跳,是都察院解釋為何沒有接受呂宋縣丞投告總督周寧的書狀,李克載心一熱,父皇在過問此事了,正義一定能夠伸張。都察院具體是怎麽解釋的,他也懶得看了,這事父皇肯定會弄個水落石出的。
接著的本章就有點意思了,是武西直道事顧正鳴彈劾湖北巡撫楊燁,說湖北巡撫煽動民戶阻礙武西直道。武西直道是去年收覆西安後定下的大工程,要從武昌修直道,連通西安。這是國家由海到陸這項戰略決策的重要組成部分,直道之後還會上馳道,最後會架上類似礦山和港口碼頭所用的那種鐵道。李克載記得父皇還說起這工程,戲言到孫子登位時,鐵道可能才會建成。
武西直道事顧正鳴就是專門幹這事的,他所掌管的武西直道事署直屬工部,負責勘查設計、分段招標,監察工程進度,現在只是剛剛起步,就在湖北遇到了大麻煩,還不知是哪方面跟湖北沒能談好,逼得湖北巡撫楊燁跳腳了。
這事太覆雜,李克載也無心深涉,繼續向下翻,後面也有不少紛爭,不由感慨這一國太大,國事難平。
眼見沒幾頁了,李克載再見到一份本章,微微蹙眉。
是湖北巡撫楊燁彈劾武西直道事顧正鳴私相收受,分包工段強征,與民人發生沖突,釀出血案。
李克載來了興趣,翻到之前顧正鳴的彈章,才知道顧正鳴是彈劾湖北本地官員跟宗族勾結,索要高額地償,楊燁也有所關聯,所以出面阻礙工程,甚至還唆使民人聚眾驅趕路工,致有死傷。
他訝異地問:“兩份彈劾為何不放在一起?”
林敬軒恭謹地道:“殿下,因是十日才一報,我們都是按時日順序編的。”
這是自己不專業了,李克載暗自撓頭,但他還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
面目輪廓相似,眼眉有差,藍衣海軍制服,氣質柔和的是老二李克銘,紅衣陸軍制服,氣質剛冷的是老三李克沖,分別是十五歲和十四歲,個頭已跟李克載差不多。
三兄弟本是極親的,久別重逢,有許多話要說,現在卻不是時候。李克載沈沈點頭,摘下軍帽,跟他們並列站好,目光投向前方。竹簾之後,隱隱能見一個背影低伏在床榻邊,正是他們的父親,大英的開國皇帝。但此時皇帝卻如醫工一般,端著藥碗,在給榻上之人餵藥。
“你還真趕回來了……”
刻意壓低了的脆聲在耳邊響起,李克載後頸汗毛下意識地就豎了起來,這是家裏的霸王,他的克星,大姐李克曦。
還好,語氣哀戚,不是要對他鼓搗什麽,李克載悶悶地嗯了一聲,轉頭看去,一身青衣的姐姐就在身邊。側面遠處,母親和幾位娘娘都在,都屏息不語,身後跟著弟妹們。母親挽著賢妃朱娘娘,撫背拍手地安慰著。偶爾向他溜過來一絲眼色,李克載知道,若不是此時,母親一定要沖過來掰胳膊捏腿,看看他到底有沒有少了一塊肉,還是不是個囫圇人。
這已是九月二十四日,段宏時在學堂猝然病倒,已經臥床八天。
只是病倒還不至於這般興師動眾,可蕭勝在黃埔接到的皇帝手令說大夫確認了,也就是十天半月的事,絕難回天。皇帝要蕭勝召回在西洋艦隊服役的李克載和在福州海軍學院進學的李克銘,同時要蕭勝安定海軍,提防生變。
段宏時是皇帝之師,大英一國幾乎就是他指點著皇帝一磚一瓦建起來的,師徒倆一同在康熙“盛世”裏硬生生撬開一條縫,長出了大英這株參天大樹。段宏時更親手給皇帝丟出的思想骨架添上了血肉,讓其成長為天道之學,破開理儒禁錮,為一國奠定思想根基。而後又帶著一幫學者,完成了史學和文教巨著。大英新生代士子都視段宏時為學宗,他出了事,國中人心必然動蕩。
段老夫子去了,一國怕真會有什麽變數吧?
咣當一聲,皇帝急急將藥碗頓在桌上,打斷了李克載的思緒,他和簾外眾人的心口全都提了起來,另一側,兩個人更低呼出聲:“老師!”
那是段宏時的另外兩個徒弟,薛雪和陳萬策,一個是次輔,一個是門下侍中,兩人異口同聲之後,又相互看了一眼,讓李克載有些納悶,兩人似乎比以前生分了許多。
“……十年……”
“……克銘……”
父皇的聲音自簾中傳來,低沈而壓抑,不知道在說什麽,只依稀聽到這樣的字眼。
接著父皇沈默了,片刻後,德妃撈起珠簾,喚道:“克載進來。”
硬著頭皮,頂著眾人的註視,李克載進了房間,見到榻上老夫子形銷容槁,奄奄一息,眼眶一熱,淚水頓時就下來了。老夫子就是看著他長大的,從啟蒙開始,但凡得閑,都要跟他講學,現在……
“現在,就只能用克載頂一下了。”
父皇這麽說著,李克載傷痛之外,又多了一層惶恐不安。
榻上段宏時已出不了聲,正舉著手,食指顫巍巍抖著,見李克載進來,欣慰地吐了口氣,曲下了手指。
接著父皇就帶著他一同退了出來,遞過來一本書,就只道:“這是老夫子的新著,你且看看。”
李克載接過,封皮是“三代新論”。
探視時間到,一家本難得團聚,但老夫子的事揮去了喜慶之色,父皇帶著諸位娘娘和兄弟姐妹一同用膳,席間也失了歡聲笑語。賢妃一直默默流淚,母親則咬著嘴唇,不時地自責著。聽母親嘮叨就該日日督導老頭練五禽戲,李克載一點也笑不出來。
晚間歇息時,李克載翻開那本《三代新論》,頓時陷入到浩瀚的思緒洪流中。
天道之學的骨架就是他的皇帝老爹搞出來的,而學宗老頭又自小在教導他,因此李克載即便算不上學有所成,也是小有心得。盡管他的志向是成為蕭老大那樣的海軍統帥,在驚濤駭浪中戰翻歐羅巴列強海軍,但對老夫子的學術著作一點也不生厭。
這一看就停不下來,而且越看心緒越激蕩,越敬佩老夫子的睿智。
老夫子將華夏之世分先人、古人和今人三代,讓人耳目一新的是,他將古人之世概括為束縛於田地的人身依附,而劃分世代更以農業人口和非農業人口的比例為標準。
古人之世,是非農業人口少於農業人口,整個華夏的運轉,核心是糧食和力役,老夫子在這裏引入了經濟學裏的本位概念,稱呼為“糧力本制”。
在糧力本制之下,一國的運轉都要圍繞糧食的生產、力役的征發來進行,盡管有白銀和銅錢,但糧食和力役只是小部分交換為錢,大部分都被以田地為根本,人頭對人頭的統治體系搜刮並且消耗掉了。
老夫子認為,這種以耕為本的體制,是華夏得以一統天下的基礎,只要是適合耕種的土地,最終都納入到了華夏的體系裏,先是黃河流域,之後是長江流域。但也是這種體制,導致華夏無法有效控制海洋和草原,以至於面對來自這些地域的外敵威脅時,顯得很是脆弱。
老夫子在書中說:“一石益於國家三升,百人之力益於國家三人,是故國雖大而不強,縱漢唐也難往覆弛張,宋時國富而不強,明時更弱於外力。”
維持糧力本制的紐帶就是人身依附,小農難以保全自己,不得不以各種方式尋求庇護,古人之世,部曲、婢奴、佃戶,再是投獻於官宦鄉紳之戶。便是自耕農,也要借宗族之力聚集自保。國家也只能通過大大小小,一層又一層的“人頭塔”來聚集資源錢糧。
老夫子以痛切之語提到明時武人要靠家丁才能有效作戰的事,還感嘆道:“愚者只知其家,只認其主,智者也只知君,君國一體。唯有大智慧人,方明有社稷,方知真道統。”
古人之世更多是總結經驗,檢討過失。讓李克載看得入迷的內容是今人之世,這也是段宏時少有地描述和總結本朝開國所變的華夏。
段宏時說,今人世跟古人世比,農業人口將少於非農業人口,這是農業進步帶來的變化。農業進步不單純是農業的事,也是非農業人口推動的。比如靠牛和鐵犁深耕可以增產,那麽就得有人去養牛和打鐵,靠水車灌溉可以增產,那就得有人造水車。靠換良種乃至引進新作物可以增產,那就得依賴商人通有無。總之農與非農之間並非截然相異的關系,而是相互影響的。古人之世裏,宋明都能容下上億人口,就是因為依附於農業的生存空間還足夠廣闊。
但以長遠看,人總是要一直增長下去的,這就面臨一個絕大難題,就算英華在海外四處搶地,適於耕種的土地是有限的,那麽種地的農人也將是有限的。當農業再也容納不下多出來的人口時該怎麽辦?
自古以來,社會崩潰並不是糧食不足,而是土地兼並,國家又無力調劑,太多人無法過活,以至統治垮塌,總結說,這就是就業問題,而就業實質屬於分配問題。
段宏時認為,解決的法子就是將錢更深地壓入社會每個階層,每個角落,這也是本朝的大勢,讓田地所產和人力所耗盡可能地全交換為錢。
在這個基礎上,今世就跟往世完全不同了。
“錢能數度,田產和人力若全換為錢,人世所產即能數度。而以錢替代以往力役,人世所耗亦能數度。由此人世的物產和人力往來,皆能數度,再無懵懂於天下的茫然。”
這說的也是天道之學的一項基本原則,凡物要能用數字測量,才可深知此物性理,進而才可有效利用。
錢的第二項利處更關鍵,錢是交易專有之物,不僅糧食能靠換成錢交易,但凡有人需求之物,它都能通過錢交易,包括人的智慧,人的勞力。只要你肯付出,它一定會給回報,差別只是能交易到多少。既是交易,只要有了錢,什麽都可以換到。
因錢,因錢之交易,不僅能容納更多非農之人,還將古人之世的統治根基變了。古人之世是靠人身依附堆起來的一座座“人頭塔”,而今人世裏,因為可以靠著智力、靠著勞動就換得錢,然後錢又能換得生計所需。自此人不必再依附於另一個人,人之間也再不是主奴的關系,而是相互交換,也就是交易。
這錢及錢之交易,段宏時比擬為獅子,對應的是猛虎如國。
大英借白銀全球聚來華夏的大勢,將錢向下深壓,具體表現就是扶持起金融業,大力推動工商業,確保他們的利益,由此國家根基就從糧力本制,向錢本制轉變。直白說,餵飽獅子,讓它長大,能跟老虎分庭抗禮。
段宏時強調,錢這獅子雖然鼎革了舊世,但利外有弊,同樣猛烈。就因為錢能換到萬物,所以人心很容易受其誘引,失去底限,由此人世也會禍亂不斷。
這時段宏時重提老論,要破開國家這頭老虎對人的人身壓榨,就得靠錢這頭獅子,但要約束獅子,又得靠國家這頭大老虎。二者互鬥,但又鬥而不破。
但跟以前不同,段宏時對這“鬥而不破”有了細述,讓李克載頗感新鮮。
“本朝奉天道,本民心,天人之合在法,法即本朝道統。獅虎相爭,必繞法權、法行和法判而鬥,如此國體方能跌撲不破。”
“觀本朝在法之三事上,立制未全,經行未詣,東西院、法司和廟堂的政構,猶有未善之處,該如何聚散,是撼一國根基的大事。”
段宏時對皇權、法權和官僚之權的結構還很擔憂,認為現在的體制還很不完善,不知道什麽時候會鬧出不可收拾的亂子,乃至影響到一國前程。
看到這,呂宋亂相,周寧與地方官的爭鬥,甚至之前看到薛雪和陳萬策似有不睦,樁樁事都湧上李克載的心頭,讓他忽然覺得,段宏時所言不是未來之事,現在似乎已有征兆。
書看到一半,後面還有大量關於“今人世,錢為本”的分析評述,但李克載心思已經亂了,再看不下去,腦子裏就轉著雜念,輾轉反側,半夜才近合眼。
可能是剛剛入睡,就被喚醒了,聽行宮腳步聲雜亂不定,心臟如一塊鉛重重沈下。
聖道十九年九月二十五日寅時三刻,“英紀天時”為淩晨三點五十分,段宏時辭世,享年八十五歲。
“你的老夫子,我的老師……走了。”
行宮禦書房裏,李克載單獨與父皇相談,見父皇眼圈一片紅腫。
“下午你在時,老夫子舉起了三根手指,說他還有三樁心願未了。”
父皇找他,顯然是要解釋之前為何要帶他跟老夫子見面,李克載不敢插嘴,就靜靜地聽著。
“第一樁,是逐韃清,覆故土。”
想到依稀聽到的十年,李克載明白了,那是父皇向老夫子許下的承諾。
“第二樁,是老夫子在段家一脈的傳承……不是克銘,是克銘將來的兒子。”
李克載本還嚇了一跳,以為二弟要改姓段,聽到這話才松了口氣。
“第三樁,你看了老夫子的書嗎?”
父皇接著這麽問,李克載趕緊點頭,心說還好剛才看了,只是沒看完。
“那麽,周寧的事,你到底是怎麽想的?”
父皇忽然來了這麽一句,李克載腦子有些懵了,下意識地覺得自己不該接控狀,不該許諾代為上告。
可再想到天廟裏的歌聲,那個小天女專註的神情,李克載漸漸回覆了勇氣,既是錯的,就該糾正!母親不就是一直這麽教導自己的嗎?
李克載鼓足了心氣道:“兒子覺得,有過必罰!有罪必究!”
禦書房裏沈寂了好一陣,然後父皇沒頭沒腦地轉開了話題:“第三樁事,老夫子請立太子……”
李克載腦子嗡一下就炸了,他早有心理準備聽到這話,但他本身是非常恐懼這事的。倒不是怕什麽歷代殘酷的儲位之爭,而是他覺得自己根本不是當皇帝的料,尤其自己的爹爹把那龍椅坐得那般輝煌神聖,沒人配接著坐下去。
自己這爹爹是開國皇帝,還不是簡單的開國皇帝,老夫子的《新三代論》就說得很明白,是開新世的皇帝。而之前辭世的翼鳴老道,以及徐靈胎、葉重樓那幫天廟頭目嘴裏,爹爹更被私下說成是跟老莊孔孟墨翟並列的聖人,而且是末聖。
不僅名位和威望高於歷代皇帝,自己這爹爹的權柄也重於歷代皇帝。別看在大義上爹爹不是君父,可在實權上,他這爹爹創下皇帝直領軍、法、錢糧和外事等權的經制,雖然現在一樁樁都在往外拋,但沒哪個皇帝能像他爹爹這樣,說要打誰,說要養多少軍隊,沒有臣子有權吱聲。
當然,爹爹這皇帝對內的權就少得可憐了,不能向國庫伸手,不能說殺誰就殺誰,甚至收多少稅,都得跟東西兩院商量著辦,人家鐵了心的反對也只能幹瞪眼,甚至報紙上冷嘲熱諷,滿紙春秋,爹爹也只能受著,不過這反而坐實了聖賢之君的名聲……
再說功業,韃清盛世揭竿而起,數年立穩了腳跟,氣死康熙,逼“死”雍正,現在的乾隆還是被爹爹扶起來的。
對外就更不必說了,打敗西班牙,囊納呂宋乃至南洋,獨得南洲百萬裏之地,甚至東洲都占了一腳。現在四面開花,除了韃清故地和西域,爭的都是華夏數千年來都沒涉足過的異鄉他地。
於軍,龍旗飄四洋,紅衣震河山。
於民,家家得生計,溫飽已是恥,富足不難得,有手又有心。
於士,天廟固人心,學堂聲瑯瑯,千萬野游兒,盡皆在學鄉。
還有太多,根本就說不過來……在李克載心裏,父皇的形象就是那面雙身團龍旗,若他不是皇子,只是普通的海軍副尉,滿心想的也是為這面旗幟而戰,縱死也不悔。
盡管父皇自小對自己就沒太板著臉,總是親切溫和,但帝王乃至聖人的威嚴就蘊在親情之後,李克載越年長,就覺這威壓越重。
要他接過父皇的位置?他怎麽可能幹得好!?到時國人怕都會說,唉……陛下的兒子就是這個樣子?真是讓人失望。
是的,怕讓國人失望,怕現在已到了黃泉的老夫子失望,怕日後也去跟老夫子為伴的父皇失望,怕幾乎是溺愛著自己的母親失望。
所以李克載始終抗拒著這一天的到來,他……患有“太子過敏癥”。
因這恐懼,他滿臉是汗,下意識地就想推辭,同時也想,照著古時的禮法,他也必須做出推辭的樣子。卻不料父皇道:“老子的責任當然得兒子來背,你既是最大的一個,自小又愛武,有武人之心,除了你,還有誰能背得起來?”
這話有些費解,武人之心跟太子,跟未來的龍椅有什麽關系?
李克載有些恍惚,可父皇一改往日說透事情的態度,揮著手,示意此事不容更改,就把他趕走了。
“本來不想這麽早的,可老師沒能多堅持幾年,就只能把兒子先拉出來擋槍了,這非我所願啊。”
看著兒子迷迷糊糊地退下,李肆發出了深沈的感慨,老頭啊老頭,你怎麽就這麽走了呢……咱們還有太多事,要一起商量著辦呢。
夜風中,李肆埋坐著,雙手掩面,二十多年來,跟自己這便宜師傅攜手同行的光陰在心中淌過,不覺間,淚珠滑落臉頰。
第十六卷 雛龍淩風雨,廟堂和歌糜 第831章 獅虎黨爭:皇子的疑惑
“段公薨,半國哀,上頒《悼師詔》,持弟子禮,歷數公績,定九月二十九為國忌日。禮部擬謚‘文正’,上猶覺不足,曰‘朕師開三代新論,明天道人理,豈止尊文臣之極?’禮部答曰:‘既贈謚,當依謚法’,上乃罷。然意不足,令入祀太廟。太廟僅天位,段公為陪祀之首,或雲段公踞高祖位,此語雙關,或非誤也。”
“朝堂有員諫議封贈王爵,上曰:‘朕師非朕臣,何以臣位待之?朕告子孫,有英一朝,歷代皇帝均尊為師,永留朕師布衣之身,加與官爵,乃侮朕師’,嗚呼,段公之榮,亙古無人可得矣!”
“十月,上扶柩西行,送段公還骸長沙,鎮江起行,數十萬人沿岸叩送,江面百裏飄蓮。”
東京龍門,龍門學院旁,國史館裏,學士鄭燮沈沈落筆,玻璃窗外,隔壁學院靜寂一片,往日喧鬧不止的學子們也無聲了。
天空低雲層壓,鄭燮低頭奮筆,行文驟然一轉:“上令政事堂攝政,調大皇子入京,加中廷秘書使常事,明彰立儲之意。然湯相已告病三月,薛陳二輔治事相悖……”
寫到這,鄭燮擱筆,長嘆一聲,低低自語道:“獅虎黨爭已起,雛龍能飛得起來麽?”
金山衛行宮南,杭州灣海面,一艘掛著海軍飛龍行雨旗的戰船駛過金山北島炮臺。這船吐著滾滾黑煙,靠著船身兩側的巨大車輪前行,該是輪船,可前後各立一根高高桅桿,又能升帆而行。舵臺也很奇怪,居然在船前高臺上用鐵板圍起來的小屋子裏。
就在這小屋子裏,大洋艦隊總領孟松海問:“有問題麽?”
身邊的少年軍官正是李克載,他打量著前方的船桅,臉上的疑惑怎麽也難消解,回答也很不利索:“這……應該是沒問題吧。”
嘴上不肯定,肚子裏更在叫喚:“要麽就幹脆是風帆,要麽就靠蒸汽機,各弄一半算什麽啊?”
孟松海似乎懂腹語,或者本就有同感,無奈地道:“蒸汽機經常出毛病,這帆只是救急用的。是啊,擋了炮角,只好多裝炮,又變回去了。”
李克載暗自呻吟,父皇還真是思路廣呢,給他栽了個秘書使常事的內職不說,還把他調到大洋艦隊禁衛巡隊的戰船上當見習航海長,調就調吧,怎麽弄到這麽一艘兩不靠的怪船上了?
“船長稍後才到,你就代理一下吧,這船暫時就是你的了。”
孟松海也光棍了,再不理李克載的感受,把這古怪家夥就這麽丟給了他。李克載是糾結,可他的四個同窗卻興奮不已,他們分別擔任見習槍炮長、帆纜長、輪機長和巡查長,盡管只是見習,崗位上還另有負責人,但這艘船與其說是執行巡查任務,還不如說是陪太子歷練的游船,船上的官兵都算是太子侍衛,因此從某種意義上說,這艘名為“寧綏”號的戰船等於就是他們這幫死黨的家當了。
“終於能單獨管著一條戰艦了……”
“這只是船,不是艦,在海軍裏連護衛艦都算不上!”
“可以啦,還用的是蒸汽機,海軍裏最先進的戰船!”
“沒高高的三桅大帆,數十門大炮,這算什麽戰船啊!?”
寧綏號靠上金山中島碼頭,孟松海下船,目送上司登上威武雄壯的巡洋艦,同窗們各有心懷地吵了起來。
六百料,兩桅,兩臺蒸汽機,八門兩寸炮,八門四斤炮,四門六斤飛天炮,五十枝火槍,船員一百四十人,機器驅動時速最快十二節,風帆驅動時速最快六節,機器風帆聯動……沒試過,煙囪吐出的熱氣會熏壞了船帆。
李克載默念著這艘船的數據,就覺得這玩意就不該在海軍裏存在,可大洋艦隊禁衛巡隊的戰船全是這玩意,還是父皇親自過問定下來的,聖心難測啊。
大洋艦隊禁衛巡隊的任務是巡查杭州灣,跟金山三島炮臺動靜結合,負責東京金山一帶海域警備。金山衛行宮西北就是未央宮、東西兩院和政事堂,加上行宮本身,直到金山三島,陸海都是禁區。李克載領著這職務,近似在前明京師三大營裏從軍。
跟這怪船比起來,想到自己的秘書使常事一職,李克載忽然覺得,就算只是條小舢板,如果能不兼那職務,也是滿心暢快。
中廷是連接內外廷的管道,秘書使是秘書監長使楊適的助手,負責整理文檔,同時附遞通政司本章相關資料。李克載這個秘書使常事是秘書使的助手,算不上官員,但卻能接觸到軍國大事,已是國務決策的外圍人員。父皇把他丟到這個位置上,用意不言自明,是告訴天下,他李克載要開始歷政了,這就是立太子的前兆。
還好,父皇還讓他以海軍職務為主業,秘書使常事只是兼差,只需要協助秘書使完成每旬常報就好。
“要怎樣做才能算個好太子呢……算了,還是先解決怎樣做個好航海長的問題吧。”
戰船離開金山中島,破浪前行,李克載也終於定下了心神,如果不能專註於眼前之事,那就無法操控未來之事,這是他自小養出的心性,海軍學院裏,導師們也是這麽訓誡的。
寧綏號開始了第一次巡航,自金山中島向東,檢視過繁忙的龍門港海域,查看商船以及龍門海巡的巡船有沒有偏離航道,威脅禁區。商船和巡船紛紛掛旗致敬,但他們敬的是戰船的海軍身份,並不知道,這艘怪船上載著未來的太子。
雖然回不到之前西洋艦隊那種氛圍,置身炮火沖天的戰場,感受空氣的嗡鳴,大海的蕩動,但李克載心中卻是寧靜而充實的,因為他對自己手頭上的工作很有自信,指揮戰船航行而已,話又說回來……在杭州灣裏還能擱淺迷航,怕九泉之下的林老將也會氣得從海底沖出水面,跑來開除他的學籍吧。
沒人把他當太子,這該是他心情越來越放松的原因。同窗不說了,船上的官兵都是禁衛出身,一個個都是孟松海和禁衛署於黑臉親手挑出來的,肯定再三吩咐過,除了要緊時刻,尋常就只把他當作見習的少年海官。這些禁衛執行得相當徹底,就連帶他的航海長,都沒稱呼過一聲殿下,而是滿口直楞楞的“見習李克載!”
也是,這幫估計都是天刑社的官兵,腦子裏只有皇帝,只有天道……若李克載現在不是代理船長,那航海長多半要跟在西洋艦隊時的帆纜長一樣,喝令他去刷甲板了。
寧綏號懶洋洋地完成了東面海域的巡視,折回西面,駛過金山下島炮臺,李克載還頗有閑心地一一數清楚了炮臺裏的炮口有多少。之後攔下一艘漁船盤查,就是當天最忙的事了,那艘漁船壞了舵,在李克載的指揮下,寧綏號把它拖到了金山中島去維修,漁民們感恩戴德,滿口稱呼著“小將軍”,讓李克載心頭暖暖的。
日子就這麽一天天過著,李克載因老夫子去世的傷痛,因即將當太子的惶恐也漸漸消散,但到了十月十一日,該他去金山衛行宮中廷幹“兼職”時,他又緊張起來。
“殿下不須幹什麽,林秘書會把常報做好。看後簽押,然後就可回後園見娘娘了。走吧,臣帶殿下去常報房。”
看出了他的心思,秘書長使楊適和顏悅色地解釋著,讓李克載又松了口長氣,這等於是放假呢。
“多勞長使了……”
對這個已跟在父皇身邊二十多年的親隨,李克載是很尊敬的。國人都說賈昊吳崖是皇帝的哼哈二將,在李克載看來,這個楊適,再加上通政司長使李燦,兩人更是父皇的門神。他們幾乎就是一個模子刻出來的:才幹平平,但心性如石,品行端正。二十多年如一日,不躁不驕,就只幹好上情下達和文書事務,從沒聽說過兩人借職攬權幹政,更沒收受過人情賄賂,這可不是一般人能辦得到的。
跟這二人比起來,父皇的前肆草堂文書,那位曾經以豆蔻年紀上公堂控訴官府的才女李香玉,心性就差得多了。只給父皇當了三年文書,就再受不了辛勞,跑去金陵女子學院當女教諭了。
對了,那李香玉本是要跟什麽曹沾定親的,結果不知出了什麽事,到現在還拖著,眼見都是快二十歲的老姑娘了,母親每每說起姐姐李克曦是嫁不出去的老姑娘,李香玉都被搬出來當擋箭牌……
跟著楊適去常報房的路上,李克載的心緒也胡亂飄著。
還沒到常報房,他的“上司”林敬軒就迎了過來,一番客套後,就算是上了工。
中廷秘書監主要分報房和檔房,檔房就是文檔庫,報房則是“業務部門”,再分特報、大報和常報三房。秘書監的運作跟通政司緊密協同,但凡自政事堂、通事館、計司、大理寺和樞密院有緊急本章送入中廷,都是一式兩份,通政司負責遞送給皇帝,秘書監則馬上尋找跟該本章有關的文檔,遞送給皇帝,以便皇帝作參考。
特報房負責的就是這樁事,因此隨時有人值班,當然,皇帝隨時需要什麽文檔,也是特報房遞送。
大報房則服務於皇帝的大決策,比如研究新的預算案,就需要查找海量文檔以備參考,這不是一時半會能搞定的,因此大報房只在秘書監裏設了個接口,主要人馬在國檔館裏,跟翰林院和政事堂共享一套工作班子。
常報房就是尋常國政要聞通報,若是皇帝在宮廷裏,常報就是日日報,現在皇帝在外,還令政事堂攝政,就只需要旬日報。除了附本章資料外,同時也從皇帝指定的各家報紙上搜集要聞和輿情。
秘書監和通政司並非皇帝唯一對外的消息渠道,禁衛署和總帥部又各有一套渠道,相互不幹擾。也就是說,李克載所領的秘書使常事一職,僅僅只接觸到尋常的政務國事。而且因為皇帝都已不再插手尋常政務,都是政事堂直接批黃,李克載也看不到他父親的決策情況。
看著林敬軒指揮另外的常事整理本章,查找文檔,縱覽數十份報紙,尋找值得重視的報道和評論,李克載就覺得渾身發癢,真要他來幹這事,他怕是三刻鐘就要瘋掉。
因為十天才一報,即便之前的內容已作了準備,但匯總整理也要花很多功夫,常報房一忙就是兩個多時辰,直到午後,林敬軒才像是恍然記起了李克載的存在,抱歉地帶著他去了小食堂用餐。而饑腸轆轆的李克載,肚子裏就只剩下欽佩,對此人敬業的欽佩。
直到下午三點,這一旬的常報才整理出來,看著林敬軒在裝訂好的常報冊上親手一頁頁蓋下編號印章,李克載就提醒自己,日後堅決不能幹文牘之事。
“殿下閱過之後,在末頁簽押,就算妥了。”
林敬軒遞上厚厚文冊,李克載心說,光看就是累人之事,他本想直接翻到末頁簽字,可這麽幹似乎太對不起別人的勞動成果,只好硬著頭皮,一頁頁看了起來。
前面基本都是政事堂、東西兩院等方面追悼段老夫子的本章,接著李克載看到了魯漢陜提報樞密院的本章,說南洋艦隊已與西洋艦隊匯合,呈請樞密院增派醫生,加運藥物,還在勳章數目和軍功賞賜上討價還價,看樣子是要準備大幹一番。而敵情如何,具體要怎麽打卻沒說,這也不會說給樞密院,而是匯報給總帥部。
後一份本章就讓李克載眼角一跳,是都察院解釋為何沒有接受呂宋縣丞投告總督周寧的書狀,李克載心一熱,父皇在過問此事了,正義一定能夠伸張。都察院具體是怎麽解釋的,他也懶得看了,這事父皇肯定會弄個水落石出的。
接著的本章就有點意思了,是武西直道事顧正鳴彈劾湖北巡撫楊燁,說湖北巡撫煽動民戶阻礙武西直道。武西直道是去年收覆西安後定下的大工程,要從武昌修直道,連通西安。這是國家由海到陸這項戰略決策的重要組成部分,直道之後還會上馳道,最後會架上類似礦山和港口碼頭所用的那種鐵道。李克載記得父皇還說起這工程,戲言到孫子登位時,鐵道可能才會建成。
武西直道事顧正鳴就是專門幹這事的,他所掌管的武西直道事署直屬工部,負責勘查設計、分段招標,監察工程進度,現在只是剛剛起步,就在湖北遇到了大麻煩,還不知是哪方面跟湖北沒能談好,逼得湖北巡撫楊燁跳腳了。
這事太覆雜,李克載也無心深涉,繼續向下翻,後面也有不少紛爭,不由感慨這一國太大,國事難平。
眼見沒幾頁了,李克載再見到一份本章,微微蹙眉。
是湖北巡撫楊燁彈劾武西直道事顧正鳴私相收受,分包工段強征,與民人發生沖突,釀出血案。
李克載來了興趣,翻到之前顧正鳴的彈章,才知道顧正鳴是彈劾湖北本地官員跟宗族勾結,索要高額地償,楊燁也有所關聯,所以出面阻礙工程,甚至還唆使民人聚眾驅趕路工,致有死傷。
他訝異地問:“兩份彈劾為何不放在一起?”
林敬軒恭謹地道:“殿下,因是十日才一報,我們都是按時日順序編的。”
這是自己不專業了,李克載暗自撓頭,但他還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