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卷 南北杯盞換,歧路頭不回 第482章 看得懂也學不了
關燈
小
中
大
“等等……等等……”
李紱實在有些接受不了這些信息,腦子開始發暈,他止住陳元龍,喘了片刻才問:“陳老,有快槍大炮壓著,有抑儒興工商逼著,晚輩勉強可信一體納糧之事。可要掌握住農人土地實情,即便只是八九分,這也是天方夜譚吧?古往今來,此事都關系著國運。漢時王莽,宋時王安石,明時張居正,都有此妄想,結果如何呢?”
他搖頭道:“就說王安石,連一個青苗法推行下去,都成了害民之法。”
陳元龍笑了,這也是他研究了許久的課題,面對一個決然不信之人,正撓到他誨人不倦的癢處。
“說到青苗法,此事正好從青苗法說起……”
“你以為,這個朝廷是靠官員去丈量田畝?嗯,也沒錯,在你看來,似乎也只能是儒士治國,官員丈土。其他地方不論,廣東一省,田地多達三十萬頃,一人丈量一頃,就得三十萬人,還得弄清楚歸屬,這自是絕無可能。”
“可這個朝廷,辦事卻非同一般……”
陳元龍提到了一個李紱異常陌生的名字:“青田民貸”。
“這個朝廷的皇帝,非常善於調治輿論民情,諸多在前朝驚天動地的變化,早已悄然在廣東鋪開。就說青苗法,此法在廣東已行了四五年,只是不見輿論。施行此法的也非朝廷,而是青田民貸,沒錯,商人……但這是公商。青田民貸的東主有無數家,其中大東主還是皇帝本人。”
“廣東境內的農人,可得青田民貸的扶持,年利名義上是二成四,實際卻是折五推行,也就是一成二的實利,是的,一成二。”
“老夫深查過往,發現聖道帝早年在英德,還只是李半縣時,就開始推低率民貸。當時自然是以惡霸手段行事,對民間高利貸主威逼利誘,早早就成了韶州最大貸主。立國之後,更是借著國勢,將廣東境內的高利貸主盡數掃清。高利貸主不是被他吞入民貸,就是轉向工商。後來再起票行,鄉間再無其他人敢大行高利貸,也無心行貸,因為根本爭不過低利的青田民貸。”
陳元龍語氣中帶著濃濃的讚賞和欽佩,聽得李紱也心緒搖曳,一成二的民貸!?但這跟掌住田畝實情有什麽關系?
陳元龍接著道:“青田民貸的掌櫃夥計,完全是以商人手段行事。放貸和回籠銀錢都是他們的業績,自然力求罩住所有農人。他們終日在田頭奔波,核算哪家哪戶有多少田畝,磨破嘴皮,向有能力承貸的農人放貸,一年到頭幹的都是這事。青田民貸這幾年積下了頗厚的信譽,農人總有周轉不靈的時候,一年一成二的利錢已經低得發指,自然要跟民貸有所來往。農人靠什麽得貸?還不是以田畝為抵押麽?放貸之人,自然能知農人田畝細情。”
“據老夫所知,歸善縣的民貸專員就有二十多人,別看他們人少,長年累月就盯一片,這幾年下來,鄉下田畝是個什麽情形,十成不知,八九成也不離。”
李紱恍然,這聖道皇帝,竟然是靠民貸來握住民人田畝的?
陳元龍搖頭:“民貸要將田畝數目和歸屬遞報計司,這是因為朝廷要補貼民貸利錢,同時也要交縣府,因為縣裏也會以農稅補貼利錢。而縣下農正,也就是官員,並非什麽事都不做,一方面查漏補缺,一方面以過契漸漸補全田冊。官商合力,幾年下來,自然能掌住八九成田畝實情。”
接著他道:“說起來這也跟攤丁入畝和連年減稅有關,若是還依著以前那般雜派皇糧一起上,農人自然要想盡辦法藏地。”
李紱轉了半天腦子,找到一處漏洞:“這民貸蓋住所有民人,哪來這麽多銀子周轉?”
陳元龍笑了:“老夫早說過,這聖道皇帝,尤善拉著他人一起做事,分大餅時,也總得捎上一塊硬鍋巴。民貸的銀子,自己有一部分,三江投資現在吸的銀子,只給兩成年利,一部分投到高利之處,一部分也要投到民貸,至少能保一成利。此外民間自辦票行,也要在民貸上分攤一份定額,這些都是計司在核算往來。青田民貸總部自己有無數算手,一年流水銀錢上千萬兩,自然能積小利為大利。而計司也有無數算手,專門匯總核算地方農正和青田民貸的田畝籍檔,由此給朝廷定農策提供依據。”
李紱凜然道:“這可是南蠻國政絕密,陳老就這麽跟晚輩和盤托出,會不會有風險?”
陳元龍哈哈大笑:“絕密!?此事倒真不為外人廣知,但你真以為,明了此秘,就能效仿!?”
李紱本是滿心激蕩,覺得學到了一手,以民貸和官員配合,挖到民間根基,還將青苗法推行而下。若是用在自己治下,不,將此策獻給北面皇上,那簡直就是絕世奇功!
可陳元龍笑得放形,像是聽到了什麽天大笑話,李紱很是不解。
陳元龍收回笑聲,辛苦地道:“巨來啊,我問你,北面朝廷要推行此策,可能保證,官府真不問商人如何經營民貸?真能壓住一成二的底線?明白告訴你,青田民貸不僅在惠民,而且還一直在賺錢。”
李紱抽了口涼氣,這事的確太覆雜了,別說一成二,這麽大規模的生意,如果北面朝廷親自辦,那就是無數官老爺伸手。即便是兩成四的利錢,恐怕也是要虧本。如果是讓商人辦,恐怕又會演變成商人倚仗官威,壓榨鄉民,最終跟青苗法一樣,淪為害民之策。
陳元龍嘆氣:“北面朝廷,可不懂怎麽運用商人,只知吸商人血,或者與商人一同吸民人血。南面朝廷,卻懂得怎麽用商人來治國。而首先的一條,就是讓工商與士並立,所以聖道皇帝要抑儒,這也是老夫終日苦思所得。”
他憐憫地對李紱道:“即便將這英華的所有秘密道給你,道給北面的皇上,也是怎麽也學不來的。”
讓銀錢卷入所有事,再去把握銀錢的道理,由此所能掌控的力量,比以層層官吏領命行事而聚起來的力量,要強大得太多,這一點陳元龍已經看得很透了。甚至他已經看出了聖道皇帝為何能做到這一點,首先,他很早就廣辦商學,握有大批懂算學的人才。其次,他本就是以鈔關、票行、投資公司起家,之後再以英華銀行統合民間票行,銀錢全都循著他所挖掘的溝渠來往。當然,最重要的,是他敢於讓工商獨立,讓官府和朝廷,以生意對生意的方式跟工商來往。
如果不是自己已經年邁,考命終之事已成大節,不願再擔下貳臣的名聲,陳元龍其實很想投身這個朝廷,去把握這千古未見的時勢巨變。
但這並非意味著諸事完美,正是註意到了如此國策下,正隱藏著一些令人憂慮的跡象,他也不願就此離去,而是想繼續看下去,看聖道皇帝,到底對未來有沒有全盤應對。
陳元龍對李紱的最終勸告是:“好好維持著地方,待得那日到來,能少一分血火之災,都是仁義之舉。”
李紱憤然拂袖,哪日?自然是英華大軍打來之日,陳元龍竟然勸自己不要抵抗南蠻!?
跟陳元龍談了大半日,李紱終於醒悟,這陳老先生,已是走上歧途,無心再留,拱手告辭。出門時卻呆住,幾個便裝漢子,押著鼻青臉腫的瓜皮帽仆從攔住了他。
見他回望院子,一個漢子道:“陳老先生可沒說什麽,這位兄弟倒是什麽都交代了。李憲臺,去咱們禁衛署作作客吧。”
福建巡撫李紱的冒險之旅就此結束,江西巡撫田文鏡的冒險之旅卻正到精彩之處。跟不谙世事的李紱相比,田文鏡在地方上旋磨了三十多年,幹練得多,冒充棉商得心應手。李紱被禁衛署請去做客的時候,他卻在廣州西關萬怡樓裏,跟工商總會裏的一位布業巨頭把酒言歡。那布商聽說他是兩淮排得上號的棉商,為了撐面子,特地請到了中書省商部紡織司某曹的主事作陪。
“鄙人也在官面上混過幾年,終究是不慣官場規矩,還是清白一身來得清爽。”
田文鏡淡淡說著,為自己身上若隱若現的官味找了遮掩。
席宴上自不會深談生意,而這正是田文鏡的目的。他跟李紱的訴求不同,更想看到這英朝管控之術的根底。
“這朝野大議,該是要有結果了吧……”
田文鏡裝作熟撚本地事,丟出了這麽一個話頭。在他看來,南蠻的聖道皇帝,比昔日康熙皇帝更喜矯飾。火器怎可開禁?自然是丟出這麽一個題目,讓下面的托兒們迎合上去,然後宣稱民意禁槍的。聖道皇帝,就靠火槍大炮打出一個國,他絕不可能再給治下之民同樣的機會,除非腦子穿了洞,進了水。
商部那位主事很年輕,徑直道:“這事早就有結果的。”
田文鏡心道我就說嘛,大家都清楚聖道皇帝的手腳。
布商笑道:“那是自然,工商總會一兩年前就在喊開禁了,還不是那些窮酸秀才,還有尚書省那些狗官在攔著,啊,不是說你們中書省啊,他們滿腦子就想著天下萬民都得規規矩矩如小兒一般。可他們就沒想過,惡人怎麽也能弄到槍,好人總不能束手待斃……”
那主事卻像是開玩笑道:“你怎麽就算好人了?你想的是聚起一支火槍隊,徑直打進北面去搶棉花吧。”
布商嘿嘿笑道:“那還真說不定!總不成官家次次都派紅衣軍幫咱們商人開路吧,呃,田東家?田東家你怎麽了?沒嚇著吧?怎麽也不會搶到你的嘛,只要能談價碼,也不必打打殺殺……”
田文鏡收回呆滯的目光,摸去嘴角的唾液,勉力掩飾道:“是啊,沒必要,呵呵……”
主事看出了田文鏡極力掩飾的震驚,笑道:“其實呢,早前雖也禁火器,卻一直查得不嚴,只要不是拿到外面晃,基本沒人管。現在官家讓朝野大議,不過是商量出來一套具體的管制辦法。官家真鐵了心想禁什麽,早就跟之前禁洋教、禁邪教、禁纏足那般,直接下嚴令了。”
布商開始偏題:“咱們南方人纏足的本就不多,宮裏幾位娘娘都是天足,更是沒誰纏了。賢妃娘娘之前在山海樓開藏書會時,穿的踏月鞋已經風靡廣州,百兩一雙都搶不到。劉主事,你有沒有門路啊?”
那劉主事摸鼻子:“我舅舅是在青田鞋業沒錯,可訂單早排到明年三月了,連我家娘子都得等……”
兩人說著閑話,田文鏡卻是在心底大叫,還真要讓民人隨便持火槍?那個聖道皇帝,腦子到底在想什麽啊?
第九卷 南北杯盞換,歧路頭不回 第483章 雷霆待起,長思與短慮
李肆本人離田文鏡不超過十裏地,他就在青浦碼頭邊的座舟裏,被幾艘不起眼的快蛟船護住,正跟前來請示的劉興純商談。
火槍管制其實只是個小問題,此次朝野大議,李肆真正要動的是兩樁舊時代的頑疾,一樁是人身依附,一樁是宗族,從某種層面上看,這也是一樁問題。
放開火槍管制是必然,但也會引發諸多問題。比如說民間武裝該怎麽管?這個問題涉及到的就是人身依附。
英華早早廢了賤籍,覆了宋時傳統,同時在律法中剔除特別歧視奴婢仆役“家生子”一類的條款,朝廷甚至以抵魚稅的半贖買方式,讓疍民脫了奴籍,由此疍民感念新朝最深。
但在其他地方,其他事情上,人身依附的觀念還特別嚴重,比如說鐘上位雇來游手充當家丁,那麽在這些家丁的心中,自己的飯食前程就是鐘上位給的,以鐘上位唯命是從。天理國法都著落在鐘上位身上,跟家丁自己沒關系。用李肆前世熟悉的話說,是只知有主子,不知有國法。
在這個時代裏,一旦放開火槍管制,誰都能拉起一支火槍隊。歷代雖有禁止民人持械集會的條款,在蒙元和滿清時代更是森嚴,但只要進到鄉紳仕宦體系裏,非法武裝就成了合法武裝,當年他李肆就是這麽起家的。
要興工商,那種“三人持武相聚流遣千裏”的中世紀條款自然就沒辦法再用,但徹底放開還真會天下大亂,即便只是禁外帶。
先不說工商,鄉下地主都會聚起幾條槍,而廣東一帶宗族勢力還強,一旦火槍管制疏漏,隨時都會蹦出來成百上千的火槍手。到時刑部的巡差和國內衛軍,怕不天天都要浸在槍聲和硝煙中。
李肆為延緩鄧小田案所引發的貧富思想對立風潮,丟出朝野大議火器開禁,也是要面對一樁難題。但相比之下,李肆覺得破除人身依附這一步要容易一些,在蠶食宗族勢力之前,先在火器開禁上作文章,也算是摸著石頭過河。
劉興純道:“火槍和槍藥專賣、禁手銃、核發持槍執照,這三項只能管到尋常民人,此事關系重大的還是那些鄉紳仕宦和大宗族,以及有財力雇得起大幫護衛的工商。一旦開禁,他們一定能借機建起自己的火槍隊。”
劉興純是尚書省右仆射,專門負責社會管治,兵部、刑部都由他掌管,幾年下來,思維也有了定勢,對火器開禁的前景很是擔憂。
李肆道:“我們禁,他們就不建自己的火槍隊了?那些船行、豪商,把他們的護衛巡丁都放在廣東之外,一旦出廣東,就拉扯起了一支火槍隊。上半年在福建,在洞庭湖,在川東,商人的護衛隊可是跟清兵打了無數仗。咱們英華軍中,都有不少人被他們挖了去當火槍教官。”
李肆搖頭道:“對上什麽事,只知道一個禁字的朝廷,最是沒用。”
劉興純汗顏地低頭,接著撓頭道:“我有些隱約的構想,覺得這方面的事可以跟鏢局扯上,但是還沒想透,總覺得又多出鏢局一塊,更難管。”
李肆笑著拍拍他的肩膀:“都想到這一步了?不錯!但是你沒再想深一層,如果是範晉在,他就會跟你提要求。一方面,給養護衛的工商和鄉紳們定下嚴苛條例。怎麽為難他們怎麽來,比如拉上通判、縣尉和典史們,一起管這些護衛,把他們的護衛載入預備民軍的籍檔裏,備著隨時調遣,如果不尊條令就重處,甚至可以用謀逆來威嚇他們!總而言之,不直接禁他們招家丁護衛,也禁不了,但讓工商和鄉紳們自己養家丁護衛的成本暴漲。”
“另一方面,讓鏢局壯大起來,為工商和鄉紳提供細致的護衛之事。朝廷不必去管工商和鄉紳,直接管鏢局就好。初期要扶持鏢局的話,可以由朝廷和地方一起出錢,補貼鏢局。但鏢局必須在朝廷的嚴密掌控下,著落到地方,就是典史、縣尉和通判一起看牢。”
李肆一番話,劉興純嘶嘶抽涼氣,讓民間自己大辦鏢局?
“沒錯,廣東內衛之前建了十八個營,現在看來是太多了,可以直接調出八個營來,朝廷和官兵合股,接下這些生意!”
接著這話讓劉興純腦子更是有些轉不靈了,直接把衛軍退下來轉成鏢局!?
怪不得李肆會說如果範晉在,肯定會提供這樣的思路。劉興純暗道,那家夥正在頭痛城鎮老兵的安置方案呢。還不止如此,鏢局甚至是另一股朝廷掌控的武力,有些朝廷不方便親自出面,或是沒必要調動朝廷大軍的事,都可以由朝廷“雇”鏢局去辦,比如衛護臨時倉庫、中轉站等等。
開槍禁一事,竟然牽連這麽多,甚至還能起一樁產業,劉興純嘆氣,官家的腦子到底是咋長的?
“二弟,為兄已經等很久了……”
劉興純還想請教細節,卻被自家哥哥劉興兆趕走了。李肆臨時出巡湖南,朝堂要員都紛紛來交代工作,劉興兆現在掌管國子監,正有一肚子的事要找李肆定奪。
劉興兆說的是地方正在大搞教育大躍進,因為朝廷會補錢,地方官為了政績,就埋頭四起蒙學、小學,也不管師資力量足不足,反正先搭起校舍,圈起學生再說。
說到只會讀寫念的人都被抓去當先生,劉興兆痛斥地方官誤人子弟,李肆笑著勸解道:“這般急進,也是不得已,否則何以在三五年內拉扯出新舍法?”
新舍法就是李肆的教育大工程,跟宋時三舍法有異曲同工之處。蒙學、小學、縣學三級層層推進,再之上的學院就是學術深造之處了。
劉興兆的擔憂,李肆很清楚,他的教育大工程還含著算學格致天文地理等新知,現有的師資力量根本無法應付這種教育大擴張。
但這番情形,他卻不得不為,以他原本的計劃,是要在三年內,在廣東鋪開全民教育。蒙學要做到八九成的入學率,地方這般速度,在他看來還不夠快。
劉興兆苦著臉道:“即便國子監定下各科教材,可地方的先生只知道照本宣科,督導著學生們死記硬背,這又如何能成知識?”
那是,國子監幹的好事,把算學、格致、天文、地理等知識總結成童謠兒歌,或者是文章,就如三百千一般,直接由先生灌給學生。先生都不必會這些東西,只需要檢查他們是不是記住了,記牢了。李肆的新興教育運動,完全是填鴨式的大躍進。
可這時候何須這麽多講究?先背再領會!日後他們中的優秀之人進到高等學府,總比從頭開始有基礎。等轉上這麽幾輪,不出三五年,總會有越來越多的專業課先生,來為學生生動細致地講解基礎知識。
得了李肆一番勸解,劉興兆心頭好受了些,接著上船的是於漢翼。
“四哥兒,剛接到的消息,在惠州府抓著了福建巡撫李紱……”
李肆挑眉,咦,最近韃清動靜很大啊,雍正派來了孫嘉淦,左未生和陳萬策自年羹堯處來,這李紱該是施世驃指使來的吧,他們這是要在自家地盤開年會麽?
孫嘉淦為何而來,李肆猜想該是替雍正來要人的,之前在衡州抓住的延信等人還關著呢,更早的佟法海估計也是目標。
這一番交易,雍正丟開了茹喜,顯出了幾分急躁之心,李肆暗自鄙夷,真是個不折不扣的楞頭青。真以為掃幹凈了身邊的阻礙,就能大展拳腳了?你還有一圈自家的腳印要掃呢。
心緒回到自己這邊,李肆微微皺眉,北京、四川、福建都有了動靜,江西和湖南……
於漢翼跟了這麽久,早有靈犀,再報道:“我正跟向班頭攜手探查江西和湖南,目前還沒有具體消息。”
情報部門自然不是全知全能,能第一時間抓著李紱,已讓李肆很意外了。想著盡快了結湖南之事,就回來好好跟這幾路惡客周旋一番,吩咐了於漢翼善待李紱後,就讓船隊趕緊起航。
十一月十日,李肆抵長沙,召湖南兵備道胡期恒,湖南安撫使楊俊禮和招討使謝定北了解湖南事務,同時檢閱駐守長沙的神武軍官兵。
“李肆來了湖南!好機會……”
檢閱儀式在昔日的血肉戰場鐵爐寺下進行。四周有數萬人圍觀,人群中,一個青臉漢子低低自語道。
“好機會!絕好的機會!”
常德,依舊在清廷手中的常德,有如當年的郴州,人來人往,工商繁茂。常德府衙後堂,荊州將軍袞泰一身便裝,激動不已。
他朝跪在地上的仆從道:“你的主子忠心!這事辦得漂亮!趕緊去回他,說我這就籌備人馬,要怎麽動手,由他在前頭安排。”
仆從告退後,一個中年二品大員現身問道:“是馬見伯有了消息!?”
袞泰用力點頭:“馬見伯初任湖廣提督,就親身潛入敵境,探得了李肆正在長沙的消息,此乃天賜良機!年憲臺,咱們攜手,拿下李肆的人頭,所立功業,怕是你弟弟都望塵莫及!”
那中年大員正是年羹堯之兄年希堯,剛就任湖廣巡撫,他和袞泰,外加馬見伯,三人都是新官上任,功業之火正燒得滿肚子亮堂。
跟自信滿滿的袞泰不同,年希堯想得更多,行事也更穩:“此事能辦到最好,切記不能太過用強,當心壞了皇上大局。下官陛辭前,萬歲親自交代過,若能成事,必是雷霆一擊,若不能成,絕不可打草驚蛇。”
袞泰呵呵笑道:“那是自然,皇上現在雖然騰出了手,卻還不好跟李肆直接翻臉,除非……”
他以拳擊掌:“直接一掌拍死!馬見伯要找的,就是拍這一巴掌的機會!”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
李紱實在有些接受不了這些信息,腦子開始發暈,他止住陳元龍,喘了片刻才問:“陳老,有快槍大炮壓著,有抑儒興工商逼著,晚輩勉強可信一體納糧之事。可要掌握住農人土地實情,即便只是八九分,這也是天方夜譚吧?古往今來,此事都關系著國運。漢時王莽,宋時王安石,明時張居正,都有此妄想,結果如何呢?”
他搖頭道:“就說王安石,連一個青苗法推行下去,都成了害民之法。”
陳元龍笑了,這也是他研究了許久的課題,面對一個決然不信之人,正撓到他誨人不倦的癢處。
“說到青苗法,此事正好從青苗法說起……”
“你以為,這個朝廷是靠官員去丈量田畝?嗯,也沒錯,在你看來,似乎也只能是儒士治國,官員丈土。其他地方不論,廣東一省,田地多達三十萬頃,一人丈量一頃,就得三十萬人,還得弄清楚歸屬,這自是絕無可能。”
“可這個朝廷,辦事卻非同一般……”
陳元龍提到了一個李紱異常陌生的名字:“青田民貸”。
“這個朝廷的皇帝,非常善於調治輿論民情,諸多在前朝驚天動地的變化,早已悄然在廣東鋪開。就說青苗法,此法在廣東已行了四五年,只是不見輿論。施行此法的也非朝廷,而是青田民貸,沒錯,商人……但這是公商。青田民貸的東主有無數家,其中大東主還是皇帝本人。”
“廣東境內的農人,可得青田民貸的扶持,年利名義上是二成四,實際卻是折五推行,也就是一成二的實利,是的,一成二。”
“老夫深查過往,發現聖道帝早年在英德,還只是李半縣時,就開始推低率民貸。當時自然是以惡霸手段行事,對民間高利貸主威逼利誘,早早就成了韶州最大貸主。立國之後,更是借著國勢,將廣東境內的高利貸主盡數掃清。高利貸主不是被他吞入民貸,就是轉向工商。後來再起票行,鄉間再無其他人敢大行高利貸,也無心行貸,因為根本爭不過低利的青田民貸。”
陳元龍語氣中帶著濃濃的讚賞和欽佩,聽得李紱也心緒搖曳,一成二的民貸!?但這跟掌住田畝實情有什麽關系?
陳元龍接著道:“青田民貸的掌櫃夥計,完全是以商人手段行事。放貸和回籠銀錢都是他們的業績,自然力求罩住所有農人。他們終日在田頭奔波,核算哪家哪戶有多少田畝,磨破嘴皮,向有能力承貸的農人放貸,一年到頭幹的都是這事。青田民貸這幾年積下了頗厚的信譽,農人總有周轉不靈的時候,一年一成二的利錢已經低得發指,自然要跟民貸有所來往。農人靠什麽得貸?還不是以田畝為抵押麽?放貸之人,自然能知農人田畝細情。”
“據老夫所知,歸善縣的民貸專員就有二十多人,別看他們人少,長年累月就盯一片,這幾年下來,鄉下田畝是個什麽情形,十成不知,八九成也不離。”
李紱恍然,這聖道皇帝,竟然是靠民貸來握住民人田畝的?
陳元龍搖頭:“民貸要將田畝數目和歸屬遞報計司,這是因為朝廷要補貼民貸利錢,同時也要交縣府,因為縣裏也會以農稅補貼利錢。而縣下農正,也就是官員,並非什麽事都不做,一方面查漏補缺,一方面以過契漸漸補全田冊。官商合力,幾年下來,自然能掌住八九成田畝實情。”
接著他道:“說起來這也跟攤丁入畝和連年減稅有關,若是還依著以前那般雜派皇糧一起上,農人自然要想盡辦法藏地。”
李紱轉了半天腦子,找到一處漏洞:“這民貸蓋住所有民人,哪來這麽多銀子周轉?”
陳元龍笑了:“老夫早說過,這聖道皇帝,尤善拉著他人一起做事,分大餅時,也總得捎上一塊硬鍋巴。民貸的銀子,自己有一部分,三江投資現在吸的銀子,只給兩成年利,一部分投到高利之處,一部分也要投到民貸,至少能保一成利。此外民間自辦票行,也要在民貸上分攤一份定額,這些都是計司在核算往來。青田民貸總部自己有無數算手,一年流水銀錢上千萬兩,自然能積小利為大利。而計司也有無數算手,專門匯總核算地方農正和青田民貸的田畝籍檔,由此給朝廷定農策提供依據。”
李紱凜然道:“這可是南蠻國政絕密,陳老就這麽跟晚輩和盤托出,會不會有風險?”
陳元龍哈哈大笑:“絕密!?此事倒真不為外人廣知,但你真以為,明了此秘,就能效仿!?”
李紱本是滿心激蕩,覺得學到了一手,以民貸和官員配合,挖到民間根基,還將青苗法推行而下。若是用在自己治下,不,將此策獻給北面皇上,那簡直就是絕世奇功!
可陳元龍笑得放形,像是聽到了什麽天大笑話,李紱很是不解。
陳元龍收回笑聲,辛苦地道:“巨來啊,我問你,北面朝廷要推行此策,可能保證,官府真不問商人如何經營民貸?真能壓住一成二的底線?明白告訴你,青田民貸不僅在惠民,而且還一直在賺錢。”
李紱抽了口涼氣,這事的確太覆雜了,別說一成二,這麽大規模的生意,如果北面朝廷親自辦,那就是無數官老爺伸手。即便是兩成四的利錢,恐怕也是要虧本。如果是讓商人辦,恐怕又會演變成商人倚仗官威,壓榨鄉民,最終跟青苗法一樣,淪為害民之策。
陳元龍嘆氣:“北面朝廷,可不懂怎麽運用商人,只知吸商人血,或者與商人一同吸民人血。南面朝廷,卻懂得怎麽用商人來治國。而首先的一條,就是讓工商與士並立,所以聖道皇帝要抑儒,這也是老夫終日苦思所得。”
他憐憫地對李紱道:“即便將這英華的所有秘密道給你,道給北面的皇上,也是怎麽也學不來的。”
讓銀錢卷入所有事,再去把握銀錢的道理,由此所能掌控的力量,比以層層官吏領命行事而聚起來的力量,要強大得太多,這一點陳元龍已經看得很透了。甚至他已經看出了聖道皇帝為何能做到這一點,首先,他很早就廣辦商學,握有大批懂算學的人才。其次,他本就是以鈔關、票行、投資公司起家,之後再以英華銀行統合民間票行,銀錢全都循著他所挖掘的溝渠來往。當然,最重要的,是他敢於讓工商獨立,讓官府和朝廷,以生意對生意的方式跟工商來往。
如果不是自己已經年邁,考命終之事已成大節,不願再擔下貳臣的名聲,陳元龍其實很想投身這個朝廷,去把握這千古未見的時勢巨變。
但這並非意味著諸事完美,正是註意到了如此國策下,正隱藏著一些令人憂慮的跡象,他也不願就此離去,而是想繼續看下去,看聖道皇帝,到底對未來有沒有全盤應對。
陳元龍對李紱的最終勸告是:“好好維持著地方,待得那日到來,能少一分血火之災,都是仁義之舉。”
李紱憤然拂袖,哪日?自然是英華大軍打來之日,陳元龍竟然勸自己不要抵抗南蠻!?
跟陳元龍談了大半日,李紱終於醒悟,這陳老先生,已是走上歧途,無心再留,拱手告辭。出門時卻呆住,幾個便裝漢子,押著鼻青臉腫的瓜皮帽仆從攔住了他。
見他回望院子,一個漢子道:“陳老先生可沒說什麽,這位兄弟倒是什麽都交代了。李憲臺,去咱們禁衛署作作客吧。”
福建巡撫李紱的冒險之旅就此結束,江西巡撫田文鏡的冒險之旅卻正到精彩之處。跟不谙世事的李紱相比,田文鏡在地方上旋磨了三十多年,幹練得多,冒充棉商得心應手。李紱被禁衛署請去做客的時候,他卻在廣州西關萬怡樓裏,跟工商總會裏的一位布業巨頭把酒言歡。那布商聽說他是兩淮排得上號的棉商,為了撐面子,特地請到了中書省商部紡織司某曹的主事作陪。
“鄙人也在官面上混過幾年,終究是不慣官場規矩,還是清白一身來得清爽。”
田文鏡淡淡說著,為自己身上若隱若現的官味找了遮掩。
席宴上自不會深談生意,而這正是田文鏡的目的。他跟李紱的訴求不同,更想看到這英朝管控之術的根底。
“這朝野大議,該是要有結果了吧……”
田文鏡裝作熟撚本地事,丟出了這麽一個話頭。在他看來,南蠻的聖道皇帝,比昔日康熙皇帝更喜矯飾。火器怎可開禁?自然是丟出這麽一個題目,讓下面的托兒們迎合上去,然後宣稱民意禁槍的。聖道皇帝,就靠火槍大炮打出一個國,他絕不可能再給治下之民同樣的機會,除非腦子穿了洞,進了水。
商部那位主事很年輕,徑直道:“這事早就有結果的。”
田文鏡心道我就說嘛,大家都清楚聖道皇帝的手腳。
布商笑道:“那是自然,工商總會一兩年前就在喊開禁了,還不是那些窮酸秀才,還有尚書省那些狗官在攔著,啊,不是說你們中書省啊,他們滿腦子就想著天下萬民都得規規矩矩如小兒一般。可他們就沒想過,惡人怎麽也能弄到槍,好人總不能束手待斃……”
那主事卻像是開玩笑道:“你怎麽就算好人了?你想的是聚起一支火槍隊,徑直打進北面去搶棉花吧。”
布商嘿嘿笑道:“那還真說不定!總不成官家次次都派紅衣軍幫咱們商人開路吧,呃,田東家?田東家你怎麽了?沒嚇著吧?怎麽也不會搶到你的嘛,只要能談價碼,也不必打打殺殺……”
田文鏡收回呆滯的目光,摸去嘴角的唾液,勉力掩飾道:“是啊,沒必要,呵呵……”
主事看出了田文鏡極力掩飾的震驚,笑道:“其實呢,早前雖也禁火器,卻一直查得不嚴,只要不是拿到外面晃,基本沒人管。現在官家讓朝野大議,不過是商量出來一套具體的管制辦法。官家真鐵了心想禁什麽,早就跟之前禁洋教、禁邪教、禁纏足那般,直接下嚴令了。”
布商開始偏題:“咱們南方人纏足的本就不多,宮裏幾位娘娘都是天足,更是沒誰纏了。賢妃娘娘之前在山海樓開藏書會時,穿的踏月鞋已經風靡廣州,百兩一雙都搶不到。劉主事,你有沒有門路啊?”
那劉主事摸鼻子:“我舅舅是在青田鞋業沒錯,可訂單早排到明年三月了,連我家娘子都得等……”
兩人說著閑話,田文鏡卻是在心底大叫,還真要讓民人隨便持火槍?那個聖道皇帝,腦子到底在想什麽啊?
第九卷 南北杯盞換,歧路頭不回 第483章 雷霆待起,長思與短慮
李肆本人離田文鏡不超過十裏地,他就在青浦碼頭邊的座舟裏,被幾艘不起眼的快蛟船護住,正跟前來請示的劉興純商談。
火槍管制其實只是個小問題,此次朝野大議,李肆真正要動的是兩樁舊時代的頑疾,一樁是人身依附,一樁是宗族,從某種層面上看,這也是一樁問題。
放開火槍管制是必然,但也會引發諸多問題。比如說民間武裝該怎麽管?這個問題涉及到的就是人身依附。
英華早早廢了賤籍,覆了宋時傳統,同時在律法中剔除特別歧視奴婢仆役“家生子”一類的條款,朝廷甚至以抵魚稅的半贖買方式,讓疍民脫了奴籍,由此疍民感念新朝最深。
但在其他地方,其他事情上,人身依附的觀念還特別嚴重,比如說鐘上位雇來游手充當家丁,那麽在這些家丁的心中,自己的飯食前程就是鐘上位給的,以鐘上位唯命是從。天理國法都著落在鐘上位身上,跟家丁自己沒關系。用李肆前世熟悉的話說,是只知有主子,不知有國法。
在這個時代裏,一旦放開火槍管制,誰都能拉起一支火槍隊。歷代雖有禁止民人持械集會的條款,在蒙元和滿清時代更是森嚴,但只要進到鄉紳仕宦體系裏,非法武裝就成了合法武裝,當年他李肆就是這麽起家的。
要興工商,那種“三人持武相聚流遣千裏”的中世紀條款自然就沒辦法再用,但徹底放開還真會天下大亂,即便只是禁外帶。
先不說工商,鄉下地主都會聚起幾條槍,而廣東一帶宗族勢力還強,一旦火槍管制疏漏,隨時都會蹦出來成百上千的火槍手。到時刑部的巡差和國內衛軍,怕不天天都要浸在槍聲和硝煙中。
李肆為延緩鄧小田案所引發的貧富思想對立風潮,丟出朝野大議火器開禁,也是要面對一樁難題。但相比之下,李肆覺得破除人身依附這一步要容易一些,在蠶食宗族勢力之前,先在火器開禁上作文章,也算是摸著石頭過河。
劉興純道:“火槍和槍藥專賣、禁手銃、核發持槍執照,這三項只能管到尋常民人,此事關系重大的還是那些鄉紳仕宦和大宗族,以及有財力雇得起大幫護衛的工商。一旦開禁,他們一定能借機建起自己的火槍隊。”
劉興純是尚書省右仆射,專門負責社會管治,兵部、刑部都由他掌管,幾年下來,思維也有了定勢,對火器開禁的前景很是擔憂。
李肆道:“我們禁,他們就不建自己的火槍隊了?那些船行、豪商,把他們的護衛巡丁都放在廣東之外,一旦出廣東,就拉扯起了一支火槍隊。上半年在福建,在洞庭湖,在川東,商人的護衛隊可是跟清兵打了無數仗。咱們英華軍中,都有不少人被他們挖了去當火槍教官。”
李肆搖頭道:“對上什麽事,只知道一個禁字的朝廷,最是沒用。”
劉興純汗顏地低頭,接著撓頭道:“我有些隱約的構想,覺得這方面的事可以跟鏢局扯上,但是還沒想透,總覺得又多出鏢局一塊,更難管。”
李肆笑著拍拍他的肩膀:“都想到這一步了?不錯!但是你沒再想深一層,如果是範晉在,他就會跟你提要求。一方面,給養護衛的工商和鄉紳們定下嚴苛條例。怎麽為難他們怎麽來,比如拉上通判、縣尉和典史們,一起管這些護衛,把他們的護衛載入預備民軍的籍檔裏,備著隨時調遣,如果不尊條令就重處,甚至可以用謀逆來威嚇他們!總而言之,不直接禁他們招家丁護衛,也禁不了,但讓工商和鄉紳們自己養家丁護衛的成本暴漲。”
“另一方面,讓鏢局壯大起來,為工商和鄉紳提供細致的護衛之事。朝廷不必去管工商和鄉紳,直接管鏢局就好。初期要扶持鏢局的話,可以由朝廷和地方一起出錢,補貼鏢局。但鏢局必須在朝廷的嚴密掌控下,著落到地方,就是典史、縣尉和通判一起看牢。”
李肆一番話,劉興純嘶嘶抽涼氣,讓民間自己大辦鏢局?
“沒錯,廣東內衛之前建了十八個營,現在看來是太多了,可以直接調出八個營來,朝廷和官兵合股,接下這些生意!”
接著這話讓劉興純腦子更是有些轉不靈了,直接把衛軍退下來轉成鏢局!?
怪不得李肆會說如果範晉在,肯定會提供這樣的思路。劉興純暗道,那家夥正在頭痛城鎮老兵的安置方案呢。還不止如此,鏢局甚至是另一股朝廷掌控的武力,有些朝廷不方便親自出面,或是沒必要調動朝廷大軍的事,都可以由朝廷“雇”鏢局去辦,比如衛護臨時倉庫、中轉站等等。
開槍禁一事,竟然牽連這麽多,甚至還能起一樁產業,劉興純嘆氣,官家的腦子到底是咋長的?
“二弟,為兄已經等很久了……”
劉興純還想請教細節,卻被自家哥哥劉興兆趕走了。李肆臨時出巡湖南,朝堂要員都紛紛來交代工作,劉興兆現在掌管國子監,正有一肚子的事要找李肆定奪。
劉興兆說的是地方正在大搞教育大躍進,因為朝廷會補錢,地方官為了政績,就埋頭四起蒙學、小學,也不管師資力量足不足,反正先搭起校舍,圈起學生再說。
說到只會讀寫念的人都被抓去當先生,劉興兆痛斥地方官誤人子弟,李肆笑著勸解道:“這般急進,也是不得已,否則何以在三五年內拉扯出新舍法?”
新舍法就是李肆的教育大工程,跟宋時三舍法有異曲同工之處。蒙學、小學、縣學三級層層推進,再之上的學院就是學術深造之處了。
劉興兆的擔憂,李肆很清楚,他的教育大工程還含著算學格致天文地理等新知,現有的師資力量根本無法應付這種教育大擴張。
但這番情形,他卻不得不為,以他原本的計劃,是要在三年內,在廣東鋪開全民教育。蒙學要做到八九成的入學率,地方這般速度,在他看來還不夠快。
劉興兆苦著臉道:“即便國子監定下各科教材,可地方的先生只知道照本宣科,督導著學生們死記硬背,這又如何能成知識?”
那是,國子監幹的好事,把算學、格致、天文、地理等知識總結成童謠兒歌,或者是文章,就如三百千一般,直接由先生灌給學生。先生都不必會這些東西,只需要檢查他們是不是記住了,記牢了。李肆的新興教育運動,完全是填鴨式的大躍進。
可這時候何須這麽多講究?先背再領會!日後他們中的優秀之人進到高等學府,總比從頭開始有基礎。等轉上這麽幾輪,不出三五年,總會有越來越多的專業課先生,來為學生生動細致地講解基礎知識。
得了李肆一番勸解,劉興兆心頭好受了些,接著上船的是於漢翼。
“四哥兒,剛接到的消息,在惠州府抓著了福建巡撫李紱……”
李肆挑眉,咦,最近韃清動靜很大啊,雍正派來了孫嘉淦,左未生和陳萬策自年羹堯處來,這李紱該是施世驃指使來的吧,他們這是要在自家地盤開年會麽?
孫嘉淦為何而來,李肆猜想該是替雍正來要人的,之前在衡州抓住的延信等人還關著呢,更早的佟法海估計也是目標。
這一番交易,雍正丟開了茹喜,顯出了幾分急躁之心,李肆暗自鄙夷,真是個不折不扣的楞頭青。真以為掃幹凈了身邊的阻礙,就能大展拳腳了?你還有一圈自家的腳印要掃呢。
心緒回到自己這邊,李肆微微皺眉,北京、四川、福建都有了動靜,江西和湖南……
於漢翼跟了這麽久,早有靈犀,再報道:“我正跟向班頭攜手探查江西和湖南,目前還沒有具體消息。”
情報部門自然不是全知全能,能第一時間抓著李紱,已讓李肆很意外了。想著盡快了結湖南之事,就回來好好跟這幾路惡客周旋一番,吩咐了於漢翼善待李紱後,就讓船隊趕緊起航。
十一月十日,李肆抵長沙,召湖南兵備道胡期恒,湖南安撫使楊俊禮和招討使謝定北了解湖南事務,同時檢閱駐守長沙的神武軍官兵。
“李肆來了湖南!好機會……”
檢閱儀式在昔日的血肉戰場鐵爐寺下進行。四周有數萬人圍觀,人群中,一個青臉漢子低低自語道。
“好機會!絕好的機會!”
常德,依舊在清廷手中的常德,有如當年的郴州,人來人往,工商繁茂。常德府衙後堂,荊州將軍袞泰一身便裝,激動不已。
他朝跪在地上的仆從道:“你的主子忠心!這事辦得漂亮!趕緊去回他,說我這就籌備人馬,要怎麽動手,由他在前頭安排。”
仆從告退後,一個中年二品大員現身問道:“是馬見伯有了消息!?”
袞泰用力點頭:“馬見伯初任湖廣提督,就親身潛入敵境,探得了李肆正在長沙的消息,此乃天賜良機!年憲臺,咱們攜手,拿下李肆的人頭,所立功業,怕是你弟弟都望塵莫及!”
那中年大員正是年羹堯之兄年希堯,剛就任湖廣巡撫,他和袞泰,外加馬見伯,三人都是新官上任,功業之火正燒得滿肚子亮堂。
跟自信滿滿的袞泰不同,年希堯想得更多,行事也更穩:“此事能辦到最好,切記不能太過用強,當心壞了皇上大局。下官陛辭前,萬歲親自交代過,若能成事,必是雷霆一擊,若不能成,絕不可打草驚蛇。”
袞泰呵呵笑道:“那是自然,皇上現在雖然騰出了手,卻還不好跟李肆直接翻臉,除非……”
他以拳擊掌:“直接一掌拍死!馬見伯要找的,就是拍這一巴掌的機會!”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