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王耽美小說網

第169章 身入狼穴

關燈
漪喬心裏莫名一跳,下意識地低頭一看,發現是幾張疊在一起的舊紙。她俯身撿起掃了一眼,見像是這冊子裏散落出來的書頁,微有些失望。正要隨手夾回去,又覺得似乎有點不對勁。

她看的這本冊子是南宋名臣範成大的《桂海虞衡志》抄本,桂海指的是南方偏遠之地,因為祐樘生母紀氏是廣西瑤族人,那塊玉佩是紀氏留給他的,所以她刻意搜羅來了南地風物類的書籍,希望能從中找到些蛛絲馬跡。

可是……她方才匆匆一掃間似乎瞥見了“永樂”二字。一本南宋人寫的書,哪來明朝皇帝的年號?巧合麽?

她疑惑之下低頭翻看了一下,只見上寫著什麽“……張太子,永樂戊子士人,蔔秋舉,降箕曰……”,從語句看,永樂在這裏確實是當年號講的。如此說來,這幾張殘頁確實是出自明人之手。漪喬看著這一團被壓成扁片的書頁,忽然來了興致,往前翻了一頁,發現這是一本名曰《涉異纂聞》的手稿殘頁。

《涉異纂聞》?這名字瞧著……

漪喬一顆心忽然激跳起來。她壓抑著興奮之情,重新坐回去,將殘頁放在桌上仔細查看起來。

然而隨著時間的流逝,她的眸光逐漸黯淡下來。直到翻到最後,仍舊沒有看到她想看的東西。漪喬喪氣地將那團紙扔到了一旁,心緒變得更加煩郁。她出神坐了片刻,目光漫無目的地從桌面上掃過。突然,她的視線鬼使神差地定在了一樣物什上。

那是一小截細細的紙撚樣的東西。因著古代線裝書裝訂時會用堅韌的紙條搓成的細紙繩串連書頁,她下意識地認為那是從那本殘破的《涉異纂聞》裏掉出來的紙撚,順手撿起來之後就擱在了一邊。

她嘆了口氣,順手拿起來用手指逆向撚了撚。原本只是一個隨意的舉動,然而她卻逐漸發覺有些不對頭。

那紙撚漸漸展開,顯露出了裏面的字。

漪喬眸光微動,暗道原來這不是裝訂用的紙撚,而是被人搓成了一小段細紙繩的紙片。在好奇心的驅使下,她小心翼翼地將紙撚一點點展開。

那紙片上的字十分模糊,好像洇過水似的,看起來異常費力。但漪喬只瞧了前幾個字,就不由驚得倒抽了口冷氣,險些興奮地跳起來。

她努力平覆自己的情緒,將紙片攤在桌面上仔細辨認字跡。她的目光緊緊釘在紙片上,放在桌上的手慢慢緊握成拳。

她似乎想到了什麽,面上神色陣喜陣憂,眉頭時而舒展時而蹙起,呼吸何時屏住了都不自知。

由於字跡極難辨認,加之紙張也泛黃得厲害,上面還有些汙跡,短短幾句話,她看了將近一刻鐘。

然而她正看到緊要處,卻沒了下文——這紙片是殘缺的,上面的最後一個字還只有半邊。

漪喬頓時大急。她趕忙又翻了翻那堆殘頁和夾著殘頁的那本薄冊子。可是連一星半點的碎紙屑都沒找見。

她無力地癱坐在圈椅裏,又不甘心地反覆查看手裏那張皺巴巴的紙片,和那幾張殘頁做了比對。

那張紙和《涉異纂聞》殘存的幾張書頁的長度差不多,寬度卻只有前者的三分之一左右。從兩者的字跡來看,應當是出自同一人之手。

這是被撕掉的正文?如果是的話,這紙片背面沒有字,那麽這還是最後一頁。

為什麽要撕了呢……什麽人幹的?

漪喬舉著那紙片左右瞧了瞧,並未發現什麽玄機。她心裏暗暗苦笑:我是否要感謝這人撕毀書頁的時候是豎著撕的,好歹不影響前面幾句的閱讀。

紙面上的開頭語句是完整的,從語義看也不像是承接上文的,那麽就是獨立的另一篇的開頭——這一篇是專門講藍璇的。只是既然是最後一頁,那能寫的字數有限,所以……作者似乎根本沒寫完啊……

漪喬思慮至此,大致推出了一個猜想——這書頁很可能是作者自己撕下來的。作者將書頁撕成了兩到三段,之後可能是出於洇花字跡的心理,將揉成一團的皺紙又扔進了硯池一類的地方浸了水。但隨後不知為何,她手裏這一半沒有被扔掉,而是在紙張幹了之後被隨意搓成了一段紙撚。

作者這是怎樣微妙的一種心理呢?

不過有一點基本是可以肯定的,作者認為這些記載還是不要留下比較好——難道這手稿的作者也覺得那玉邪乎所以心有忌憚?

漪喬對著那張皺紙發了好一會兒的呆。她又將上面的記載通讀了一遍,心裏做著自我安慰:這興許是個好兆頭,比一無所獲強得多……好歹,為她提供了一條有價值的線索,也提醒了她一件事——一件一直以來都被她忽略掉的事。

不過……這事著實不好辦啊。

漪喬兀自出神片刻,開始打起精神繼續翻書。有了方才的驚喜之後,她便受到了鼓勵,滿心希望能有更多的發現。

然而她又花了三個月的時間,翻遍了這回帶回來的書籍,卻是再無斬獲。書籍被她差人陸陸續續分批還了回去。待到剩下最後一批時,她親自帶上那本夾著手稿殘頁的《桂海虞衡志》,又去了一趟百泉書院。她詢問了一圈,卻是無一人知曉那幾頁《涉異纂聞》的手稿是誰夾進去的。

謝鐸山長對著那手稿的名字看了半晌,搖頭說根本沒聽過這樣一本書。謝山長說,由於《桂海虞衡志》記述的是南方邊地風物,與書院平日所授內容和科考時文無甚關聯,故而這本書鮮有人借閱。而從手稿的所寫內容和古舊程度來看,這本《涉異纂聞》的撰寫時間應在永樂朝到成化朝之間。只是上面連撰寫者的名姓都沒寫,究竟如何實難考證。

回宮的路上,漪喬掏出自己謄抄的紙條,看了一會兒就覺得頭疼。為了穩妥起見,她將那殘破書頁上的內容謄寫了一份,裁成便箋大小,隨身帶著。只是如今她都已經將上面的內容倒背如流,這東西再留著恐會被祐樘瞧見。漪喬這樣想著,便隨手將那便箋撕成了碎片。

然而思及自家夫君,她又是一陣犯難。如果她要順著這上面的線索查下去,那麽她接下來要做的事他若知曉了便絕不會應允。若定要堅持,就要冒著雙重風險。並且,他近來身子不妥,若是執意而為暫離他身邊,她還真有些不放心。

漪喬回宮之後,路遇剛從乾清宮出來的幾位太醫,其中就有汪機和陳桷師徒。她像往常一樣仔細詢問了一番,又將汪機師徒單獨留下問話。

她啃書的這三個月裏,也不忘督促祐樘調理身體。可是他的境況並不見多少好轉,連經筵日講和奏疏批答都被耽擱了。他嗣位十年,朝臣們早已習慣了他不知疲倦似的勤政,如今眼見著如此光景,皆是既驚且憂。

汪機也是滿面憂緒。他告訴漪喬,陛下原本便身子偏弱,眼下這是積勞成疾,又加之心中磈磊難消,故而調養絕非朝夕之間的事。漪喬聽說他心有郁結,暗道他果然有心事。

她嘆息一聲,又問陳桷有何看法。陳桷原本微低著頭站在師父旁邊,如今被她點到名,似乎頗為緊張,唯唯答說師父之言便是他所想。漪喬笑言不必太過拘謹,又詢問了他們師徒入太醫院近半年可否習慣,見他們都道尚可,點了點頭便讓二人回去了。

她看了一眼遠處一簇盛開的望春花,微微苦笑。

弘治十年的早春已悄然而至,但她的內心卻仍是一片嚴冬。

還有八年。

她該怎麽辦……

早春雖說占了個春字,但也只有晌午時分有些回暖的意思,早晚間仍是寒風料峭。

翌日一早,寅時一過,漪喬便出於慣性按時醒來。她打了個哈欠,轉頭一看頓時驚得睡意全無——她驚訝地發現祐樘竟然還安靜躺著。

漪喬能按時自然醒是多年習慣使然,這個時辰醒來正好能依時趕往清寧宮和仁壽宮給周太皇太後和王太後請安。但祐樘平素都是雞鳴起身昧爽臨朝,往日這個時候他應該已經到了奉天門了。

漪喬拍了拍腦門,暗道怪不得她一下子睡到了這個時辰,中間一點知覺也沒有。若是往常,她朦朧間對他起身都會有所察覺。

她轉首望了望窗外蒙蒙亮的天色,估摸著這個點兒大臣們都在候著了。

他的睡容十分沈靜,沈靜得似乎永遠不會醒來。羽扇一樣的長睫投下的淡淡剪影,遮不住眼睛下的兩片清淤。

漪喬想起她昨晚提醒他去就寢,他笑說要把這陣子積壓的奏疏批一批,她交代他早些休息之後便安置了,也不知他何時回來就寢的。可他以往縱使睡得再晚也會準時醒來去上朝,今日是怎麽了。

漪喬嘆息一聲,有些不忍心叫醒他,猶豫了一下,才輕輕晃了他手臂一下,喚了他一聲。然而他卻似乎毫無知覺一樣。漪喬知道他一向淺眠,見狀不由心慌起來。她一面焦急地搖晃一面喚他,片刻之後才見他慢慢睜開眼睛。

她這才松了口氣,嘆笑道:“快起了,要遲了。下回還是讓值守的內臣留心看著時辰,當心再睡過頭——你……是不是哪裏不適?”她見他撫著額頭坐起身,一副昏昏沈沈的樣子,不由出聲詢問。

“無礙,初醒而已,”他似乎此刻才完全清醒過來,用手臂撐著轉身看了看天色,神情微微一滯,“什麽時辰了?”

“估摸著……有卯時一刻了,我每日都是這會兒醒來。”

他似是想到了什麽,嘴角牽起一絲淡淡的苦笑。

漪喬擡手指了指他眼睛下方的淤青道:“下回記得不要再熬那麽晚了,你看你都有熊貓眼了。”

祐樘按了按額角,轉眸淡笑道:“喬兒怎麽一臉嫌棄的模樣,你不是說熊貓是國寶?”

“你本身就是國寶了,比熊貓都稀罕的國寶。不過,”漪喬為他披衣的動作頓了頓,擡頭打量他一番,“頂著熊貓眼可就變醜了,陛下也不怕有損玉容?日後還是當心些,早點休息,仔細真的被我嫌棄。”

他倒是並未與她擡杠,只微微笑著刮了刮她的鼻尖,隨即轉身下了床。

漪喬給自己披了一件大氅,打算先幫他收拾好然後自己再慢慢更衣。然而她擡頭一瞧,卻見他腳步有些虛浮,似乎有些站立不穩。她心下一驚,當下跳到足踏上隨便趿拉上鞋子幾步奔過去,一把拉住他,緊張兮兮地上下端量一番後,擡手便探上了他的額頭。

“你是不是發燒了,”她秀眉緊蹙,“似乎有些燙啊。”

他笑著搖搖頭,拿下她的手道:“不礙事。我得快些趕去奉天門了。”

她擔憂地望著他,拉著他不肯松手:“要不你下旨免了今日的早朝吧,我去宣太醫來給你瞧瞧,你再休息會兒。”

“不妥。等下了早朝我再歇息也不遲,”他勉力朝她笑笑,溫柔地一點點拉開她的手,“我去喚人進來更衣。”

下了早朝還有午朝,下了午朝還有日講,日講結束還有如山的奏章等著批閱,根本沒有多少正經休息的時間。他眼下這副懨煎之態,今日的午朝和日講還不曉得能不能繼續,內閣遞上來的票擬奏章怕又要堆起來了。

漪喬望著他的背影,幾番張口想叫住他,卻都沒能出聲。

那是她的丈夫,但也是一國之君,在家國大義面前,她似乎沒有立場去勸說他留下來休息,也不能勸他黜免午朝和日講。

漪喬給太皇太後和皇太後請安回來,想起自己面臨的諸般種種就一陣愁悶。她瞧見禦案上擺放的奏疏有些散亂,猜測著是他昨晚批閱得太晚沒來得及整理。這些奏疏他從來都是自己規整或命親近的內臣代勞,宮人們不敢隨意碰。

漪喬思忖著他下朝回來也是要歸置的,便走上前仔細地幫他收拾起來。她在書桌上騰出一塊地方,將已批過的奏章和未批過的奏章分而置之。整理到下面時,她偶然間看到一本奏章下壓著一張字條。她隨手抽出來一瞧,一眼便認出了那是祐樘的手跡。

她輕聲念完上面的字句後,久久不語。

紙上寫著一首七言絕句:

自身有病自心知,身病還將心自醫。

心若病時身亦病,心生元是病生時。

這詩連個標題都沒有,又通篇明白如話,頗有些打油詩的意味,可見是他信手塗鴉之作。但這淺顯的四句話,卻不知藏著多少深埋的心事。

“‘心若病時身亦病,心生元是病生時’……”漪喬壓抑地嘆息一聲,面上的神色變幻不定。

可能她化解不了他的心結,但有一件事總是可以為他爭取的。

或許,她應當留心擬定出一個計劃了,然後伺機而動。只是要等他的狀況好一些才行,否則她定然放心不下。

對於皇帝近一年以來的怠政勢頭,朝臣們從去年擔憂到了今年。眼見著一個宵衣旰食、夙夜不輟的君王日漸懈怠下來,臣子們痛心疾首的同時,開始將矛頭對準內廷的崇道齋醮——今上不溺女色、不耽玩樂,唯獨近幾年對道事越加上心,想來怠政皆因此而起。但一時之間也找不到一個開口勸諫的好由頭,尤其惑上信道的閹豎李廣如今正是得勢,這話怕還得掂量著說。

幾日後,憂心如焚的朝臣們終於盼來了一件在他們看來無比大快人心的好事——龍虎山上清宮神藥觀祖師殿及內府番經廠走水,皆被焚無遺。那上清宮神藥觀是常在西苑主持齋醮的道士張玄慶的道觀,如今突然走水顯然是遭了天譴了,這是個勸諫的好引子。

群臣私底下合計一番,推舉幾位閣老牽頭遞上諫言。如今內閣裏的四位閣老,劉健、謝遷和李東陽都是陛下青宮時的侍講,剩下的徐溥也是德高望重的老臣,由這四人出面,想來事半功倍。

漪喬偶然間瞧見了那封聯名呈上的奏疏。她那晚去給他送夜宵時,見他正靠坐在禦案後對著一封攤開的奏疏出神,似在思量什麽。她鮮少見他如此,疑惑之下走過去探頭一看,發現是多位朝中重臣的聯名上奏。她擡頭看他一眼,見他沒有阻止她的意思,便拿起來一口氣從頭看到尾。

奏章歷數皇帝始自去年的怠政之舉,又與往昔的勤勉作了一番比對,一字一句不留情面卻是言辭懇切之極。批撻之後又是一番旁征博引,痛陳修煉服食之害,將神藥觀和番經廠的走水說成是“天厭其偽”。最後明曉利害,由衷寫道:“陛下深居九重,言路之臣皆畏罪隱默,臣等若覆不言,誰肯為陛下言者?伏願陛下嚴早朝之節,覆奏事之期。勤講學之功……”

漪喬閱畢不禁微微動容,尤其是最後幾句,語重心長裏又透出殷殷期許。她放下奏疏,見他仍是緘默不語,暗自嘆息一聲。

這些聯名的臣子裏,大多都是年高德劭的股肱之臣,其中不乏他敬重有加的授業恩師,這封奏疏更帶著諄諄告誡之意。

漪喬想了想,笑道:“他們以為陛下沈溺修煉服食,陛下不解釋解釋?”他們也不看看他經不經得起丹藥的折騰,她在心裏補充道。

祐樘輕嘆一聲,兀自笑笑:“喬兒還打趣我。我這裏如今可是千頭萬緒。”

漪喬俯身盯著他,故作輕松地笑道:“陛下不會是覺著被先生們批得無地自容了吧?沒事的,有則改之無則加勉嘛,人非聖賢孰能無過,何況……”何況是有隱情的。

不過她說完就有些後悔了——她這不是鼓勵他繼續玩命做回工作狂麽?太醫們說他眼下需多靜養的……

“我是個怎樣的人?”

“啊?”漪喬對於他這突然一問有些懵。

他凝視著她的眼眸,認真道:“在後世人眼裏,我是個怎樣的人?”

漪喬見狀斂了笑,微正辭色。她仔細想了想,答道:“就我所知,陛下是大明中興之主,勤政賢明的一代明君。”

他神色微滯,問道:“此之‘中興’謂半途振興亦或由衰轉盛?”中興有兩層含義。

漪喬知道他是擔心大明只剩下一半的國祚,但這種事也是沒法子的,讓他知曉對他沒什麽好處。她這樣想著,便笑著道:“自然是由衰轉盛啊,陛下讓大明重回治世。所以,不要多想。陛下可以將這一年當做休整期,眼下要做的就是先把身子調理好……”她說著說著就被他看得說不下去了。在他洞明秋毫的目光下,她覺得自己的謊言是那樣蒼白。

“陛下不是不在意後世人如何看你麽?為何又突然有此一問?”她刻意岔開話題。

他若有所思地凝望她片刻,倒是順著她的話答了下去:“我有些擔憂我會因不可控之事偏離了我預設的道路。”

漪喬一怔,頓時明白了他意所指,一時無言。她想起西苑的道場,嘆息著問道:“那齋醮呢?陛下還要繼續?”

“神藥觀走水興許確乃上天示警,但……”但若就此放棄,又著實不甘。

“不管怎樣,”她忽然拉住他的手,深深地望他一眼,而後傾身抱住他趴在他肩頭,“我都陪著你。”

他垂眸看著妻子烏亮柔美的雲鬢,一雙漂亮的眸子裏瞬息之間劃過諸般紛亂的情緒。少頃,他唇畔浮起一縷輕淺的淡笑,溫柔地回擁住她。

“那個……其實我早就想說的,煒煒……煒煒的事與你無關,你不用自責什麽,或許煒煒與我們緣淺吧……我也並不後悔重回這裏,”提到早夭的幼子,她嘴唇緊繃一下,眼眶一陣發燙,低著頭輕聲喃喃,“我已經失去了一個孩子,你們不能再有事……”

他溫柔地拍撫著她的後背,眸光微動,旋即又徑自笑笑:“喬兒何時瞧出我這心結的?不過,喬兒一定只猜對了一半。”

“一半也好全部也罷,總之,你不要再耿耿於懷了,”她擁抱他的手臂加了力道,埋首在他頸窩處,“也不要再胡思亂想什麽,我和孩子們都盼著你好好的……況且,你的對頭可一直盯著大明的疆土呢,你出了什麽事他就高興了。”

祐樘拍撫她的動作頓了頓,輕笑一聲:“巴圖蒙克?他近兩年間倒確實猖狂了不少。兩年前,繼擊敗伊斯馬因之後,他又打垮了伊斯馬因的繼任布刺因,徹底平了韃靼的內亂,沒了後顧之憂,就開始頻繁侵擾九邊,卷土重來。”

漪喬嘆氣道:“他真是能折騰啊。折騰大明,也折騰自己的族人。”

“他還有一群兒子,回頭還能接著折騰。”

“一群兒子?”

“嗯,到如今得有七八個了吧。”

“天,這速度……”好像和先帝有一拼啊!

“喬兒那是何神情?”

漪喬想到自己的計劃,本想再問些旁的,但想想他眼下心緒不佳,她問多了恐有不妥,便笑了笑,道:“沒什麽,我就想說反正他是瞎折騰,兒子再多也白搭……對了,這個,陛下打算……”她說話間,指了指方才那封奏疏。

祐樘瞧她一眼,又微微一嘆,笑道:“如喬兒所言,有則改之無則加勉。”

“打住!那你也要量力而行才是。”漪喬繃著臉看向他。

祐樘淡淡一笑,片刻之後才點了點頭。

漪喬瞧著他那樣子就有些不放心,忖著還是看著他為好。她的計劃要往後推了。

聯名勸諫的奏章呈上去之後,忐忑的群臣很快就等來了結果:聖上嘉納之。眾人額手稱慶,這才算是松了口氣。而隨後,聖上也的確逐漸變回了往昔那個夙興夜寐的勤勉帝王,早午朝參和經筵日講逐步恢覆如常,積壓的奏疏也很快消減下去,朝臣們看在眼裏喜在心裏,算是打消了最後一絲疑慮。只是如此一來,可忙壞了太醫院的一眾太醫們。

漪喬一次次嘆氣,感慨他這真是天生的勞碌命。

弘治十年五月二十七,蒙古小王子犯潮河川。次日,又率兵侵擾大同。

弘治十一年二月初三,小王子以久未通貢之由,大張旗鼓地遣使臣六千餘人至邊關請求入貢。然而大明皇帝下旨,僅許其二千人入關,五百人入京,並敕太監鄧瑢大和通事王英往視之,根本不親自接見。

同年五月十三,小王子再擾九邊重鎮甘肅。

七月,小王子率部眾攻甘肅、寧夏和延綏三重鎮。

這一年多來,漪喬一直留意著巴圖蒙克那邊的動靜,對於他鍥而不舍的精神深表欽佩。他這麽三天兩頭地折騰,大明這邊雖也有損兵折將,但九邊重鎮依然好端端的,並未翻起太大的風浪。

他今年二月的時候遣使臣六千要求入貢,她當時一聽說便忍俊不禁——什麽入貢,六千人這麽大陣仗,確定不是來沿路搶劫的?他明知對於這種過分的請求,大明這邊根本不可能答應,卻還要如此,明顯是來找茬的。

祐樘在令其削減人數後倒是應允了入貢之請,只是等到使團到時,卻只差了個太監和通事去招呼巴圖蒙克派來的這幫使臣。漪喬心裏暗笑巴圖蒙克鬧這麽大動靜,最後遣來的使團卻連皇帝的面都沒見著,想來他也能察覺到自己被打了臉。

不過,她原本想借此機會去打探一番的,但得知巴圖蒙克並未親臨,便只能打消這個念頭。

從弘治十一年的二月等到七月,終於讓她等來了機會。經過一年的調養,祐樘的身體狀況在不斷反覆中總算是見好了些,她終於可以實施自己的計劃,放手一搏。

漪喬將早就搜集好的一應物什都打點好後,尋了個時機跟祐樘說她在宮裏憋得太久了,想微服出宮去北京西郊的石景山一趟,看看景燒燒香。又由於路途較遠,她堂而皇之地央他讓他幫她安排一輛得用的快馬馬車和幾名最好能以一敵百的心腹高手隨駕。

她的心情十分忐忑,但還要強自做出一副自然之態。畢竟在一個成了精的人面前扯謊,她壓力很大。並且她內心裏有些負罪感,她不想欺騙他任何事,但或許有時善意的謊言是必須的,只希望他發現時不要太過惱她。

祐樘盯著她瞧了半晌,直看得她心裏一陣發虛,手心都冒出一層薄汗。她思量著要不要撒嬌賣乖一番,但轉念想想她這要求並不過分,若是太殷勤了反而招疑。她抓心撓肝半晌,他才似乎終於思慮妥當,笑著應允下來。

翌日,她出發之前,特意去看了看照兒和榮榮。兩個孩子都在熟睡,她凝望片刻後,在心裏默念道:等母後回來。

出乎她意料的是,這回隨駕的護衛竟有十幾人之多,且她竟在其中看到了牟斌。牟斌是錦衣衛指揮使更是他的心腹近臣,他把牟斌都調來跟著,不會是看出什麽了吧……

漪喬又即刻否定了這個想法,因為中間少了一環,他再是如何明睿,也絕不可能想到她的目的。她在出城的路上買了些幹糧,在心裏做了一番盤算。

到了石景山山麓時,她掏出早已備好的一封信箋,略一猶疑後,掀起簾子,斂容道:“往西南,去榆林。”

作者有話要說: 1.那首詩確實是陛下寫的,陛下所作禦詩雖然多已散秩,但還是有那麽兩三首流傳了下來。不過這一章裏用的這一首沒有標題,是很隨意的塗鴉之作。但是從這首頗具打油意味的詩裏也能看出,陛下身體真是不好……

2.陛下有過一段怠政期,這也是一些孝宗黑最喜歡拿出來說事的一點。從徐溥等人聯名的那封奏疏可以看出,這個怠政期大概是從弘治九年開始的,然後這封奏章遞上去之後,孝宗實錄上說“上嘉納之”,陛下嘉許並接納諫言,然後一切又逐步回歸正軌,這個時候是弘治十年的二月。所以,這個怠政期大概持續了一年多點。

至於為什麽怠政,我認為,綜合來看有兩點,一是身體原因,二是幼子夭折。孝宗陛下身體不好這一點並非秘密,從他自己寫的詩裏也能看出(還有一首相關的詩)。經常能看到當世和後世的明人讚他是堯舜再世是聖主,孝宗在絕大多數明人眼裏是個非常完美的君王。或許有恭維的意味,但也能瞧出他確實無愧於中興之名。他開了午朝和日講,每天工作量巨大,等到了弘治九年時,我想他已經明顯感受到自己身體不堪重負,他那段時間特別崇道也與之相關。這一年的二月二十五,他的小兒子又早夭,他整個人都不好了,有心無力的即視感。當他看到徐溥等人勸諫的奏章時,想來心情很覆雜。有個妹子表示,陛下就是被那群大臣們玩壞的【這叫神馬話……】。他可能也覺得自己不能再這樣下去,所以那個勤政的帝王又回來了。但這是否以掏空身體為代價呢?弘治十年,距他去世只剩八年。有一種說法是,陛下是累死的。雖然不完全對,但也差不多。

3.弘治十一年二月初三,達延可汗遣使六千到關外請求入貢,這簡直就是來侮辱陛下智商的……讓他們這麽多人來才怪!這陣仗夠打一架了~

4.達延可汗是蒙古歷史上的中興之主,一生一共有十一個兒子【還有別的說法,我沒有具體考證】,於是我腦海裏蹦出這樣一段對話——

巴圖蒙克:你夫君是中興之主,我也是中興之主,我還是黃金家族後代,我還有十一個兒子!

小喬:哇,十一個!可以組建一個足球隊了(⊙o⊙)!

巴圖蒙克:我雖然始終都沒有得逞,但我的兒子比他多得舉不勝舉,hiahia……

小喬:……你贏了……不過大汗你那漢語水平是不是要再精進一下……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