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78 章節
關燈
小
中
大
下百寶囊中掏摸了半晌,道,“當年我在植物園荷塘小亭頂上撬回了五顆彈頭,是老爺子神功逼射所致,那彈著之點,乍看也是五杯茶的茶陣,左三右二如此——”說時他且將五顆彈頭往圓桌中央放去。但見他放得雖輕,可一松手之際彈頭赫然嵌入桌面,布成一個‘氵亠’字:“只怨得福愚昧,我想破頭皮,只能猜出老爺子用的是‘稟進辭’的典故,而非茶陣。但不知這張圖上的小茶盅若用茶陣,又有什麽講頭?”
“自然是有的。”李綬武道,“設若岳子鵬、彭子越就是一而二、二而一之人,適才勳如說的那大胖子應該便是他了。疇昔之夜吾等去後,此人必有所見、必有所聞,才堪當得萬老所謂‘知情者也’。可是人家又憑什麽信得過咱們,而願意將所知之情據實相告呢?咱們不都是空子嗎?是以我方才說這字謎上必然有些交代,岳子鵬畫這茶盅的意思,諸位老兄弟都說對了一部分,卻真如瞎子摸象,各見一隅。兜攏了說,我倒認為要從‘五衷’這個用詞上說起。”
“綬武說的可是‘衷腸’之‘衷’?”汪勳如問道,“‘五衷’所指,不就是心、肝、脾、肺、腎五臟麽?”
“正是。”李綬武繼續說下去,“洪門‘海底’為庵清光棍收納之後,歷任總舵主常耿耿於懷的便是一個‘五’字。那是因為天地會尊奉的是蔡、方、馬、胡、李五祖,而老漕幫供養的則是翁、錢、潘三祖。餘事或許無須計較,奉祖之禮卻不可不有所區別。待傳到了光緒年間的俞航澄老爺子任上,遠黛樓一劫之後,俞老爺子引咎稱退,特別訂下了個‘五衷如一’的規矩——這些,孝胥書中都表過了的。”
“不錯。”孫孝胥道,“那是俞老爺子體念六十四位庵清元老齊心戮力逃過崩樓一劫,才頒下的一道旨諭,日後凡是逢著必須布茶五杯的場面,便多置一海碗,無論該喝的是哪一杯,都得先註入海碗之中,方可再飲,取的是‘相濡以沫’之意;‘濡’字音讀為‘如’,正合‘五衷如一’——這麽一來,桌上盛茶之具、其數為六,也就不再是敵壘仇家所供奉的五祖之五了。”
“從‘五衷如一’到‘五盅如一’——”李綬武道,“焉知岳子鵬畫此,不是在向咱們討五個一式一樣的信物?若沒有這如一的五個信物,咱們當然只是空茶(查)一場了。”說到這裏,眾人目光已不約而同地往桌面上那五顆彈頭望去。
唯獨萬得福失聲囁嚅道:“難道老爺子臨終之際另有托付,要家下光棍持這五顆彈頭去向那岳子鵬討消息?”
“得福!你是個用心的,悟到這一步,老爺子在天之靈應該十分欣慰了。不過——”李綬武瞄了我一眼,又向其餘五老道,“諸位老兄弟可曾想過,萬老臨終留書,何以用右手寫下‘泯恩仇傳香火會六龍知天命’,卻又用左手寫下隱著個‘岳子鵬知情者也’的字謎呢?右手是慣常持筆之手,僅書十二字;左手原不習於行文,卻寫了四十四個字的《菩薩蠻》,豈不謬悖常情?”
這一問,顯然把孫孝胥、汪勳如、趙太初、魏誼正都問住了。我老大哥則低頭傻瞪著自己的左手、又瞪瞪右手。倒是錢靜農又露出之前那種老屁股兔子哥的神色,沖我不住地點起頭來,口中的答話竟似與李綬武所問者無關:“大春也頗能識書,我卻問你,《禮記·玉藻》同《漢書·藝文志》相提並論起來,孰為可信哪?”
以我的一偏之見而言,《禮記》在群經之中是後起之書,西漢諸儒多講《儀禮》,東漢諸儒講《周禮》。《禮記》之所以受重視,多半是因為《儀禮》、《周禮》不再能通行實踐,才需要靠《禮記》來作一疏證會通。此書最早且稱完整而流傳的是鄭玄的註本,鄭玄出生於西元一二七年,上距《漢書》作者班固之死已經三十五年,若以孰為近古言之,班固的《漢書》自然著述得較早。然而錢靜農這麽沒頭沒腦地把一經、一史二書中略不相涉的兩個篇章拿出來討問,似乎不只是在問我:“哪一部書中之言較早出而可信?”或者“哪一部書中之言較後出而轉精?”他像是要我但憑直覺應對作答。我眨了眨眼,道:“你既然瞎問、我就瞎答——我還是信班固的。”
“敢問其故?”錢靜農紫臉上的五官一開,笑得更得意了。
“班固是世襲蘭臺令史,搞的就是紀實立言,比起搞經術思想的那些個儒生動不動就祭出一個尊經法聖的幌子來借註立說,真個是‘述而不作’,老實得多。”
“此子恐是王若虛的信徒,”李綬武摘下眼鏡,似是忍不住微笑著插嘴道,“所謂‘若謂聖人之經,不當變易以就己意,則寧闕之而勿講,要不可隨文而強說也。’儒生解經,常對法說相,越解得歧駢枝蔓、越覺立異鳴高,反而因相失法。好一個‘述而不作’!那麽我且多問一句:你可知靜農為什麽拿《玉藻》、《藝文志》來瞎問於你麽?”
我當然只能搖搖頭,道:“寧闕之而勿講,不可隨文強說!”
錢靜農當下一拍桌面,喝了聲:“好!”但見那五顆彈頭給震得向上沖飛,在半空之處叫他一把攫住,接道:“《玉藻》說的是‘動則左史書之,言則右史書之’;而《藝文志》說的則是‘左史記言,右史記事’。如今你既然省得了萬老臨終所托,竟是覓一記言之人,何不便將了這五個信物,去尋那‘岳子鵬知情者也’?”
“方才你還在問:為什麽是你?為什麽不是你呢?”李綬武虎瞪起一大一小兩只眼珠子,一臉麻瘢湊到我鼻尖上,仍舊狺狺笑著,道,“令尊當年要是肯不計出處安危、抗首任事,咱倆一裏一外,恐怕早就把‘哼哈二才’暗中勾串洪魔的事證搜羅齊詳、公諸於世,哪裏容得這二廝日後在萬老身邊嚼舌嚼黃胡開口、嘮噪出個‘周鴻慶’的案子來?即便是萬老升天之後,我還等了令尊一年又五個月,結果呢?令尊畢竟辜負了我!”
錢靜農攪握的那五顆子彈在此刻喀喀啦啦落入我那雙不知何時竟已攤開的掌心之中。我聽見萬得福對我老大哥說:“他原本就該是個光棍,卻到今兒才算是回了家!”
我把五顆彈頭交到彭師父手上的時候,他跟我說了兩句話:“看光景是長了點兒見識——屋裏說去罷!”
離開彭師父的家之前,他交給我一個用金懷表鏈條束著的布包兒,布包兒是淺藍色薄綢袍子前襟的一角,上頭還灑了幾滴早已幹涸、呈暗褐色的血汙痕漬,鏈條和袍襟之間則塞著一枚鈔票大小的紙方。彭師父告訴我:“聽萬老爺子說,裏頭是一卷音帶——你,可以回去了。”
在這一頭一尾之間,我問了他許許多多的問題。無論他怎麽說,都讓我覺得,“越活越回去大俠”自己那殘破、飄零的大半輩子竟然像連綴著百衲衣的針黹,扃著、穿引著、補充著他身邊所有的人們的生命。他從來不是這個世界上任何一隅的中心,他的存在總只能襯托出其他人巨大的幸福和痛苦。如果有誰要以他個人的經歷攝制成一部劇情片,則彭師父也只合是個龍套——且除了他自己以外,沒有誰能平庸到那個程度來飾演他的角色。他唯一值得丁點筆墨的地方是曾經偷偷摸摸練成了《無量壽功》之中所載的五層功法,然而即便如此,在施展此功之際,他的肌膚腫脹、筋肉膨臃、五官暴突、四肢肥滿,渾然不再是羸瘦弱的本來面目。換言之,認識彭師父的人不會知道、也難以想像他能有什麽本事。見識到他真有些本事的人則不會相信他就是彭師父。他的皮相和實體——請允許我略事誇張地把這個人物說得抽象一些——他的皮相和實體是彼此決裂、悖離且格不相容的。
事實上,在他的一生之中,也僅有兩次——純屬意外的兩次——讓人看見了他變容易貌的整個過程,一次是在一九八二年冬天、我和孫小六逃出地遁陣,躲進武館洗澡,聽彭師母說故事的那個晚上。彭師父認為那一回洩底的原因乃是被我一天之內喊了他兩聲“岳——子——鵬”給嚇岔了氣。另一次是在一九六八年六月二十五號,那天下午警察局派員扣押了他的三輪車,還裁處了他三百罰鍰,甚至告訴他三百罰鍰就是九百塊錢新臺幣。彭師父當時隱忍未發,睡到半夜裏起來撒尿,再回房臥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
“自然是有的。”李綬武道,“設若岳子鵬、彭子越就是一而二、二而一之人,適才勳如說的那大胖子應該便是他了。疇昔之夜吾等去後,此人必有所見、必有所聞,才堪當得萬老所謂‘知情者也’。可是人家又憑什麽信得過咱們,而願意將所知之情據實相告呢?咱們不都是空子嗎?是以我方才說這字謎上必然有些交代,岳子鵬畫這茶盅的意思,諸位老兄弟都說對了一部分,卻真如瞎子摸象,各見一隅。兜攏了說,我倒認為要從‘五衷’這個用詞上說起。”
“綬武說的可是‘衷腸’之‘衷’?”汪勳如問道,“‘五衷’所指,不就是心、肝、脾、肺、腎五臟麽?”
“正是。”李綬武繼續說下去,“洪門‘海底’為庵清光棍收納之後,歷任總舵主常耿耿於懷的便是一個‘五’字。那是因為天地會尊奉的是蔡、方、馬、胡、李五祖,而老漕幫供養的則是翁、錢、潘三祖。餘事或許無須計較,奉祖之禮卻不可不有所區別。待傳到了光緒年間的俞航澄老爺子任上,遠黛樓一劫之後,俞老爺子引咎稱退,特別訂下了個‘五衷如一’的規矩——這些,孝胥書中都表過了的。”
“不錯。”孫孝胥道,“那是俞老爺子體念六十四位庵清元老齊心戮力逃過崩樓一劫,才頒下的一道旨諭,日後凡是逢著必須布茶五杯的場面,便多置一海碗,無論該喝的是哪一杯,都得先註入海碗之中,方可再飲,取的是‘相濡以沫’之意;‘濡’字音讀為‘如’,正合‘五衷如一’——這麽一來,桌上盛茶之具、其數為六,也就不再是敵壘仇家所供奉的五祖之五了。”
“從‘五衷如一’到‘五盅如一’——”李綬武道,“焉知岳子鵬畫此,不是在向咱們討五個一式一樣的信物?若沒有這如一的五個信物,咱們當然只是空茶(查)一場了。”說到這裏,眾人目光已不約而同地往桌面上那五顆彈頭望去。
唯獨萬得福失聲囁嚅道:“難道老爺子臨終之際另有托付,要家下光棍持這五顆彈頭去向那岳子鵬討消息?”
“得福!你是個用心的,悟到這一步,老爺子在天之靈應該十分欣慰了。不過——”李綬武瞄了我一眼,又向其餘五老道,“諸位老兄弟可曾想過,萬老臨終留書,何以用右手寫下‘泯恩仇傳香火會六龍知天命’,卻又用左手寫下隱著個‘岳子鵬知情者也’的字謎呢?右手是慣常持筆之手,僅書十二字;左手原不習於行文,卻寫了四十四個字的《菩薩蠻》,豈不謬悖常情?”
這一問,顯然把孫孝胥、汪勳如、趙太初、魏誼正都問住了。我老大哥則低頭傻瞪著自己的左手、又瞪瞪右手。倒是錢靜農又露出之前那種老屁股兔子哥的神色,沖我不住地點起頭來,口中的答話竟似與李綬武所問者無關:“大春也頗能識書,我卻問你,《禮記·玉藻》同《漢書·藝文志》相提並論起來,孰為可信哪?”
以我的一偏之見而言,《禮記》在群經之中是後起之書,西漢諸儒多講《儀禮》,東漢諸儒講《周禮》。《禮記》之所以受重視,多半是因為《儀禮》、《周禮》不再能通行實踐,才需要靠《禮記》來作一疏證會通。此書最早且稱完整而流傳的是鄭玄的註本,鄭玄出生於西元一二七年,上距《漢書》作者班固之死已經三十五年,若以孰為近古言之,班固的《漢書》自然著述得較早。然而錢靜農這麽沒頭沒腦地把一經、一史二書中略不相涉的兩個篇章拿出來討問,似乎不只是在問我:“哪一部書中之言較早出而可信?”或者“哪一部書中之言較後出而轉精?”他像是要我但憑直覺應對作答。我眨了眨眼,道:“你既然瞎問、我就瞎答——我還是信班固的。”
“敢問其故?”錢靜農紫臉上的五官一開,笑得更得意了。
“班固是世襲蘭臺令史,搞的就是紀實立言,比起搞經術思想的那些個儒生動不動就祭出一個尊經法聖的幌子來借註立說,真個是‘述而不作’,老實得多。”
“此子恐是王若虛的信徒,”李綬武摘下眼鏡,似是忍不住微笑著插嘴道,“所謂‘若謂聖人之經,不當變易以就己意,則寧闕之而勿講,要不可隨文而強說也。’儒生解經,常對法說相,越解得歧駢枝蔓、越覺立異鳴高,反而因相失法。好一個‘述而不作’!那麽我且多問一句:你可知靜農為什麽拿《玉藻》、《藝文志》來瞎問於你麽?”
我當然只能搖搖頭,道:“寧闕之而勿講,不可隨文強說!”
錢靜農當下一拍桌面,喝了聲:“好!”但見那五顆彈頭給震得向上沖飛,在半空之處叫他一把攫住,接道:“《玉藻》說的是‘動則左史書之,言則右史書之’;而《藝文志》說的則是‘左史記言,右史記事’。如今你既然省得了萬老臨終所托,竟是覓一記言之人,何不便將了這五個信物,去尋那‘岳子鵬知情者也’?”
“方才你還在問:為什麽是你?為什麽不是你呢?”李綬武虎瞪起一大一小兩只眼珠子,一臉麻瘢湊到我鼻尖上,仍舊狺狺笑著,道,“令尊當年要是肯不計出處安危、抗首任事,咱倆一裏一外,恐怕早就把‘哼哈二才’暗中勾串洪魔的事證搜羅齊詳、公諸於世,哪裏容得這二廝日後在萬老身邊嚼舌嚼黃胡開口、嘮噪出個‘周鴻慶’的案子來?即便是萬老升天之後,我還等了令尊一年又五個月,結果呢?令尊畢竟辜負了我!”
錢靜農攪握的那五顆子彈在此刻喀喀啦啦落入我那雙不知何時竟已攤開的掌心之中。我聽見萬得福對我老大哥說:“他原本就該是個光棍,卻到今兒才算是回了家!”
我把五顆彈頭交到彭師父手上的時候,他跟我說了兩句話:“看光景是長了點兒見識——屋裏說去罷!”
離開彭師父的家之前,他交給我一個用金懷表鏈條束著的布包兒,布包兒是淺藍色薄綢袍子前襟的一角,上頭還灑了幾滴早已幹涸、呈暗褐色的血汙痕漬,鏈條和袍襟之間則塞著一枚鈔票大小的紙方。彭師父告訴我:“聽萬老爺子說,裏頭是一卷音帶——你,可以回去了。”
在這一頭一尾之間,我問了他許許多多的問題。無論他怎麽說,都讓我覺得,“越活越回去大俠”自己那殘破、飄零的大半輩子竟然像連綴著百衲衣的針黹,扃著、穿引著、補充著他身邊所有的人們的生命。他從來不是這個世界上任何一隅的中心,他的存在總只能襯托出其他人巨大的幸福和痛苦。如果有誰要以他個人的經歷攝制成一部劇情片,則彭師父也只合是個龍套——且除了他自己以外,沒有誰能平庸到那個程度來飾演他的角色。他唯一值得丁點筆墨的地方是曾經偷偷摸摸練成了《無量壽功》之中所載的五層功法,然而即便如此,在施展此功之際,他的肌膚腫脹、筋肉膨臃、五官暴突、四肢肥滿,渾然不再是羸瘦弱的本來面目。換言之,認識彭師父的人不會知道、也難以想像他能有什麽本事。見識到他真有些本事的人則不會相信他就是彭師父。他的皮相和實體——請允許我略事誇張地把這個人物說得抽象一些——他的皮相和實體是彼此決裂、悖離且格不相容的。
事實上,在他的一生之中,也僅有兩次——純屬意外的兩次——讓人看見了他變容易貌的整個過程,一次是在一九八二年冬天、我和孫小六逃出地遁陣,躲進武館洗澡,聽彭師母說故事的那個晚上。彭師父認為那一回洩底的原因乃是被我一天之內喊了他兩聲“岳——子——鵬”給嚇岔了氣。另一次是在一九六八年六月二十五號,那天下午警察局派員扣押了他的三輪車,還裁處了他三百罰鍰,甚至告訴他三百罰鍰就是九百塊錢新臺幣。彭師父當時隱忍未發,睡到半夜裏起來撒尿,再回房臥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