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5 章節
關燈
小
中
大
真實的存在”呢?那是因為當我置身於書中的時候,連“我”這個人都顯然忘記了;忘記了自身——也就是讓自身完全逃脫、不被(包括自己在內的)任何知覺所認識,這真是一個完美的狀態。而這個狀態也不會因書種之不同而有所差別。舉個例子來說:有一次我讀到一本名叫《吸煙無害身體》的書,作者是一位澳洲籍的退休醫師懷特(William T. White)。他堅信“抽煙危害健康”的說法是“人類史上最大的騙局之一”。在這本書裏,他如此寫道:“將極少量的鈈元素註射在狗身上,幾乎毫無例外地會導致肺癌。裏茲大學的實驗心理學教授巴塞曾經連續五年用老鼠做實驗,將老鼠分成兩組——一組抽煙、一組不抽煙,結果顯示抽煙那一組的老鼠一只也沒有罹患肺癌。”這是我讀之再三,以至於至今仍能成誦的一段。它不是小說,也沒有故事的情境,然而一如其他數以十萬、百萬計的書中片段,它使我進入了一個世界,一個我從來不曾親歷或想像過的世界——那兒也許是一個實驗室,有許多穿著銀灰色制服的科學家正在忙碌著,其中一個手裏拎著個半透明的塑膠袋,裏頭是條剛獲診斷得了肺癌而施打氰化物致死的混種牧羊犬。拎著袋子這人的身後還有幾個家夥正透過幾支吹管朝一組關在玻璃箱裏的老鼠噴香煙,這個玻璃箱上貼著英文印刷字的標示:“吸煙組”。旁邊當然就是“非吸煙組”了。後一組的老鼠比前一組毛色白亮許多,但它們都沒有罹患肺癌。這一幕情景是否曾經在地球的哪個角落裏出現過?我不得而知。但是它的確一直留存在我的腦子裏。此外——更重要的是——我確知有這麽一個角落,而且“我”也不在那個角落裏。當那樣的角落消失之際,我已經睡著了,脫逃到夢境裏去了。
等我醒來,完成了必要的漱洗、采買、飲食之後,另一個全新的世界正在等待著、歡迎著我。在那裏,有一個每天要喝兩次非常濃的湯、一個月裏吃過四回油敷羊肉、兩餐鮭魚的哲學家,有一個床前放置著打獵專用皮靴的物種發現者,有一個堅信自然本有其秩序以致導出自由經濟論的經濟學家,有一個強調童年如“寶貴的帝王般的財富”的詩人(他怎麽會想到用帝王的財富來比擬童年?實在令人覺得詭異),還有一個在西藏乞討到板油,加上一點葡萄幹、紅糖和面粉,居然做成兩個布丁的女基督徒,還有一個告訴我“冷飲比熱飲多兩倍時間才能消化”的瑞士籍生理學博士兼運動醫學專家,還有一個留下過一份箴言錄的大文豪,他在他的箴言第五百五十七條上這樣說道:“我們不管經歷了些什麽,都留下它的痕跡。每一次接觸事物,都會對我們的性格之形成有所影響——雖然是在不知不覺之間。但是,倘若過分重視這些影響卻相當危險。”
我相信:倘若一發不可收拾地“還有一個”下去,我就一輩子也別想提到在書店裏發生的那件事了。總而言之:與其說我因讀書而知道了這些人,毋寧說這些人原本就在一個個由書本打造起來的世界裏,不意間卻被我發現了。有些時候,不同書本裏不同的人在同一個問題上會爭吵,但是他們各自的時空相去太過遙遠,互相沒能爭吵起來。而我的閱讀一旦介入,卻自然而然能使素昧平生的兩種思想、兩般態度、兩個信念鬧得不可開交起來。另一方面,即使是擁有同一個名字、看來也擁有同一個生命歷程的家夥一旦出現在不同的書本裏,往往也躍躍欲試著要鬥嘴甚至打架。我曾一度認為笛卡兒和伏爾泰,乃至於尼采和尼采之所以不合,恐怕都是因為我這個人的閱讀行為的介入而導致的。然而這樣想下去會很糟糕,我讀任何一本書都有一種搬進那緬甸僑生和他的同鄉朋友們的寢室一樣的介入感——或者可以稱之為存在的自覺罷?
於是我想到了一個方法——更精確一點說,是有那麽一個方法跑出來撞了我一下:那就是我刻意不在一次的閱讀中讀完任何一本書。這樣做至少可以使我對尚未讀完的書本抱持一種比較保留的態度,進入書中世界的那個“我”也就比較不容易堅執定見,挑起不同書本之間的戰爭。這樣做當然會使每一本書都看來像一個並不完整的世界,可是,我的逃脫行動卻變得非常徹底,它讓我的存在的自覺像體味一樣降至最低,起碼我自己是如此深信著的。
正如我剛才說過的:我完全不記得書店裏那件事究竟在何時發生,不過可以確定的是它發生在我養成了隨手翻開一本書讀過一陣又隨手扔下再讀另一本的習慣之後,那時我讀書的速度也在不知不覺間變快了很多,且還是驚人地快。一個下午,我可以翻看大約四十到六七十本書左右——當然,每一本的最後一章、最後一節或者最後一個段落,我是盡可能略過的(有好幾次我不小心讀完了幾部偵探小說,在闔上書本的那一剎那忽然有赤身露體站在人群之中的羞赧之感)。如此一來(也是在不知不覺之間),我開始用一種我稱之為“接駁式閱讀”的方法讀書——每當快要讀完一本書的時刻(托書的手掌可以感覺到接近封底部分的紙頁越來越輕),我會自然而然地搜尋或回憶這整本書裏的一些於我而言相當疑惑的問題,並試著分心(也就是運用另一個區域的腦細胞)去分析、推測以及判斷:這問題的答案會躲藏在另外的一本什麽書裏面?每到我略過手上這本書的結尾的那一刻,已然胸有成竹,知道該上哪兒去找下一本書了。這個私密的游戲之所以有趣,乃是因為它可以永遠玩兒不完;且從一本書到另一本書之間不再是散落、斷裂的,它雖然仍有些許隨機即興的意味,卻總比我像老鼠一樣躺在寢室床上隨手抓瞎、逮到什麽是什麽那樣有意思多了。“接駁式閱讀”一旦成為積習,每回我逛書店的目的就不再是為了購買,而是那裏有更廣大、更覆雜、更能夠容納我逃脫、躲藏以至於產生消失之感的角落。
現在我可以敘述發生在書店裏的那件事了。那是一個叫“三民書局”的地方,位於臺北市重慶南路一段東側的連棟大樓某處。我站在二樓坐北的一整排書架前翻看一本書,書名是《奇門遁甲術概要》。之所以會讀這本書,乃是因為之前我剛讀了另一本名為《七海驚雷》的武俠小說,小說裏提到這種“奇門遁甲術”。
如果不是讀了這本《概要》,我只會從字面上去理解奇門遁甲,以為那是一種旁門左道的武功。翻讀之下,我才發現它其實是一種占蔔之術。就像許多古代中國的玄秘圖讖之學,將起源定於什麽河圖洛書、九宮八卦,和我曾經讀過的一些紫微鬥數、星門宮神之類的算命書差不多。我隨手翻了一兩百頁,也不覺有任何新奇之處,甚至還因檢排印刷之粗劣以及出現了好幾個明顯的錯字而哼哼嗤笑了兩聲。我正待將書放回架上,另起爐竈玩接駁式閱讀的游戲,忽然從身後傳來一陣低沈的語聲:“且慢!年輕人,你這是什麽態度?”
那是一個上了年紀——而且可以說上了很一大把年紀的老家夥。頭上戴著頂色如牛屎的毛線帽,兩鬢卻沒留下一點毛發痕跡,看不出是不是個禿子。可他一雙眉毛卻全都白了,而且是那種透著銀光的白,仿佛一根一根都分別用刷子刷過。眉心處就隆起了鼻根,直梁下通,垂著一朵微微泛著粉紅光澤,人稱之為懸膽的那種鼻頭。底下兩撮白胡子,胡尖向上揚翹,像要迎合上方垂下來的兩綹眉梢。這老人話說得不甚客氣,臉上卻帶著一抹輕輕的笑意。一時之間,我並不覺得他是在跟我說話,可那張老臉上的笑容卻分明是沖著我來的。如今回想起來,一定有那麽短暫的一秒半秒鐘,我會以為他是從隔街新公園裏跑出來釣兔子哥的老變態。總之,我沒搭理他,繼續往書架上胡亂找一本什麽書來讀。
“小弟你讀書讀得很快啊?”老家夥沒松勁兒,接著說下去,“可是讀書不讀末章,能長什麽見識呢?”
我很想頂他一句:“我長不長見識幹你老屁股什麽事!”可轉念一想:此人存心搭訕,頂回話去就扯絡不完了。當下一扭身,朝旁邊的柱子後踅去。不料才站定腳跟,老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
等我醒來,完成了必要的漱洗、采買、飲食之後,另一個全新的世界正在等待著、歡迎著我。在那裏,有一個每天要喝兩次非常濃的湯、一個月裏吃過四回油敷羊肉、兩餐鮭魚的哲學家,有一個床前放置著打獵專用皮靴的物種發現者,有一個堅信自然本有其秩序以致導出自由經濟論的經濟學家,有一個強調童年如“寶貴的帝王般的財富”的詩人(他怎麽會想到用帝王的財富來比擬童年?實在令人覺得詭異),還有一個在西藏乞討到板油,加上一點葡萄幹、紅糖和面粉,居然做成兩個布丁的女基督徒,還有一個告訴我“冷飲比熱飲多兩倍時間才能消化”的瑞士籍生理學博士兼運動醫學專家,還有一個留下過一份箴言錄的大文豪,他在他的箴言第五百五十七條上這樣說道:“我們不管經歷了些什麽,都留下它的痕跡。每一次接觸事物,都會對我們的性格之形成有所影響——雖然是在不知不覺之間。但是,倘若過分重視這些影響卻相當危險。”
我相信:倘若一發不可收拾地“還有一個”下去,我就一輩子也別想提到在書店裏發生的那件事了。總而言之:與其說我因讀書而知道了這些人,毋寧說這些人原本就在一個個由書本打造起來的世界裏,不意間卻被我發現了。有些時候,不同書本裏不同的人在同一個問題上會爭吵,但是他們各自的時空相去太過遙遠,互相沒能爭吵起來。而我的閱讀一旦介入,卻自然而然能使素昧平生的兩種思想、兩般態度、兩個信念鬧得不可開交起來。另一方面,即使是擁有同一個名字、看來也擁有同一個生命歷程的家夥一旦出現在不同的書本裏,往往也躍躍欲試著要鬥嘴甚至打架。我曾一度認為笛卡兒和伏爾泰,乃至於尼采和尼采之所以不合,恐怕都是因為我這個人的閱讀行為的介入而導致的。然而這樣想下去會很糟糕,我讀任何一本書都有一種搬進那緬甸僑生和他的同鄉朋友們的寢室一樣的介入感——或者可以稱之為存在的自覺罷?
於是我想到了一個方法——更精確一點說,是有那麽一個方法跑出來撞了我一下:那就是我刻意不在一次的閱讀中讀完任何一本書。這樣做至少可以使我對尚未讀完的書本抱持一種比較保留的態度,進入書中世界的那個“我”也就比較不容易堅執定見,挑起不同書本之間的戰爭。這樣做當然會使每一本書都看來像一個並不完整的世界,可是,我的逃脫行動卻變得非常徹底,它讓我的存在的自覺像體味一樣降至最低,起碼我自己是如此深信著的。
正如我剛才說過的:我完全不記得書店裏那件事究竟在何時發生,不過可以確定的是它發生在我養成了隨手翻開一本書讀過一陣又隨手扔下再讀另一本的習慣之後,那時我讀書的速度也在不知不覺間變快了很多,且還是驚人地快。一個下午,我可以翻看大約四十到六七十本書左右——當然,每一本的最後一章、最後一節或者最後一個段落,我是盡可能略過的(有好幾次我不小心讀完了幾部偵探小說,在闔上書本的那一剎那忽然有赤身露體站在人群之中的羞赧之感)。如此一來(也是在不知不覺之間),我開始用一種我稱之為“接駁式閱讀”的方法讀書——每當快要讀完一本書的時刻(托書的手掌可以感覺到接近封底部分的紙頁越來越輕),我會自然而然地搜尋或回憶這整本書裏的一些於我而言相當疑惑的問題,並試著分心(也就是運用另一個區域的腦細胞)去分析、推測以及判斷:這問題的答案會躲藏在另外的一本什麽書裏面?每到我略過手上這本書的結尾的那一刻,已然胸有成竹,知道該上哪兒去找下一本書了。這個私密的游戲之所以有趣,乃是因為它可以永遠玩兒不完;且從一本書到另一本書之間不再是散落、斷裂的,它雖然仍有些許隨機即興的意味,卻總比我像老鼠一樣躺在寢室床上隨手抓瞎、逮到什麽是什麽那樣有意思多了。“接駁式閱讀”一旦成為積習,每回我逛書店的目的就不再是為了購買,而是那裏有更廣大、更覆雜、更能夠容納我逃脫、躲藏以至於產生消失之感的角落。
現在我可以敘述發生在書店裏的那件事了。那是一個叫“三民書局”的地方,位於臺北市重慶南路一段東側的連棟大樓某處。我站在二樓坐北的一整排書架前翻看一本書,書名是《奇門遁甲術概要》。之所以會讀這本書,乃是因為之前我剛讀了另一本名為《七海驚雷》的武俠小說,小說裏提到這種“奇門遁甲術”。
如果不是讀了這本《概要》,我只會從字面上去理解奇門遁甲,以為那是一種旁門左道的武功。翻讀之下,我才發現它其實是一種占蔔之術。就像許多古代中國的玄秘圖讖之學,將起源定於什麽河圖洛書、九宮八卦,和我曾經讀過的一些紫微鬥數、星門宮神之類的算命書差不多。我隨手翻了一兩百頁,也不覺有任何新奇之處,甚至還因檢排印刷之粗劣以及出現了好幾個明顯的錯字而哼哼嗤笑了兩聲。我正待將書放回架上,另起爐竈玩接駁式閱讀的游戲,忽然從身後傳來一陣低沈的語聲:“且慢!年輕人,你這是什麽態度?”
那是一個上了年紀——而且可以說上了很一大把年紀的老家夥。頭上戴著頂色如牛屎的毛線帽,兩鬢卻沒留下一點毛發痕跡,看不出是不是個禿子。可他一雙眉毛卻全都白了,而且是那種透著銀光的白,仿佛一根一根都分別用刷子刷過。眉心處就隆起了鼻根,直梁下通,垂著一朵微微泛著粉紅光澤,人稱之為懸膽的那種鼻頭。底下兩撮白胡子,胡尖向上揚翹,像要迎合上方垂下來的兩綹眉梢。這老人話說得不甚客氣,臉上卻帶著一抹輕輕的笑意。一時之間,我並不覺得他是在跟我說話,可那張老臉上的笑容卻分明是沖著我來的。如今回想起來,一定有那麽短暫的一秒半秒鐘,我會以為他是從隔街新公園裏跑出來釣兔子哥的老變態。總之,我沒搭理他,繼續往書架上胡亂找一本什麽書來讀。
“小弟你讀書讀得很快啊?”老家夥沒松勁兒,接著說下去,“可是讀書不讀末章,能長什麽見識呢?”
我很想頂他一句:“我長不長見識幹你老屁股什麽事!”可轉念一想:此人存心搭訕,頂回話去就扯絡不完了。當下一扭身,朝旁邊的柱子後踅去。不料才站定腳跟,老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