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王耽美小說網

☆、第六話: 回紇

關燈
當時中國對西域的唯一交通就是絲路,絲路聞名中外,商人借著絲路將中國的茶葉、絲綢運往西方,也將西方的商品運往中國。絲路雖然是東西方的重要交通要樞,卻不安定,除了四周胡人強權威脅(突厥、回紇、吐番……等等),更經常有盜匪出沒,搶奪商人財物。

玄奘前往天竺,依現在地圖,是不可由南而行,因為有喜馬拉雅山山脈阻隔,必須經由絲路,從甘肅進入新疆,再穿過伊朗、阿富汗、巴基斯坦,再進入印度。

由古代地圖來看,須進入涼州,至瓜州,再穿過伊吾國、高昌國、阿耆尼國、屈支國……等,之後再進入天竺諸國。

玄奘騎著快馬前往涼州,官府已經發出通牒,要緝捕他,不準玄奘出國。涼州都督李大亮,派兵欲逼玄奘還京;幸好有慧威法師暗中幫助,派遣徒弟暗送玄奘西行,晝伏夜行,直到達瓜州。

瓜州刺史獨孤達,對佛學甚為著迷,不僅命人收集佛經,還命人在敦煌石窟,雕刻佛像。玄奘首度進入絲路,絲路上一片沙漠,一人獨行於沙漠之中,極為狼狽。莫賀延磧,長八百餘裏,古稱為沙河;可說是上無飛鳥,下無走獸,更沒有水草。

玄奘陷入困境,只有心中念著佛經來壯膽。在沙漠之中行走了一百餘裏因而迷失方向,玄奘急欲尋覓泉水飲用,但卻苦尋不得,之後看見綠洲,卻是海市蜃樓,玄奘快速奔跑,下水一躍,卻是黃沙滾滾,陷入黃沙之中。

之後連續四夜五日,玄奘不曾飲用一滴水,他口幹舌躁,就快要渴死了,體力不支倒臥在沙漠之中。玄奘幾度想要半途而廢,但想起對大乘佛教的熱愛追求與對佛經的渴望,心中不停念著阿彌陀佛與觀世音菩薩,使玄奘再度地堅定意志,繼續向前進。

到了夜晚得到涼風吹襲以及露水飲用,玄奘身體才漸漸恢覆。隔天再次勉強起身前行,走了許多時辰,終於遇見了綠洲,得到了水草,玄奘跳到池中,猛飲泉水,人與馬終於脫離困厄。

躺在綠洲上,看著天空,天空一片湛藍,艷陽高照,照出一片金澄,滾滾沙漠,一片金黃狂砂翻騰,如此美景美不勝收。雖然是草木不毛之地,但其壯觀偉大,震撼人的心靈。

玄奘起身,將水壺裝滿水,看見遠方出現一群人群,那是大食商人的商隊,有數十個大食人騎著駱駝,往綠洲而來。玄奘曾在京城學習西域各國番語,對大食語略懂一二,也聽聞大食人物風情,雖然如此,但是第一次看到大食人與駱駝,心中難免緊張。

大食人將駱駝牽到綠洲水池旁,讓駱駝飲水,數個大食人看見玄奘,心中好奇,玄奘用不熟悉的大食語與他們交談。

「你們好,我的法號叫做玄奘,是從大唐來的和尚。」

「原來是唐人,我們都是大食人,信奉伊斯蘭教。」伊斯蘭教就是現在的回教。

「我們前往大唐,要與唐人做生意,這是我們的商隊,要以胡椒、香水換取中國的絲綢和茶葉。」

「原來如此。」

「你獨自一人上路,難道你不害怕嗎?在沙漠之中,兇險甚多,不僅要對抗惡劣的氣候,還有許多的盜匪。」

「我想前往天竺,求大乘佛經,因為政府禁令,不得不一人孤身上路。」

「何必那麽辛苦,遠去天竺求經?佛經我們雖然沒有,但是我們可以送你一本可蘭經,裏面也是許多至聖名言,充滿真理。」

「不,謝了,你們的好意,我心領了。」

玄奘與大食商人相談甚歡,既然是有緣相聚,玄奘講個佛經故事給大食商人聽。

「這故事叫做『熬而種之』,是出自《百喻經》。

「從前有個愚蠢的人,有一次他生吃胡麻子,覺得味道不怎麽好。於是試著將胡麻子炒熟,果然味道又香又美味。

「但心裏想,每一次吃之前都要將胡麻子炒熟,覺得很麻煩,突然心生一計,在下種之前,先將胡麻子炒熟之後再下種,他想將來生長出來的胡麻子也一定是香熟美味,以後不需再炒了。之後,他就如計所施,將種的胡麻子之前就先炒熟。實際上,這些炒過的胡麻子是永遠不會發芽生長。」

「你的故事之中,似乎有些含意,好像包含某些道理?」

「沒錯,在故事中,世人也常常有類似的愚蠢行為。認為發菩薩心願,需要不斷修行,艱難辛苦,成效很慢。於是常有它念:與其曠日廢時,不如速作阿羅漢,速戰速決,功夫簡易。

「如此,就得不到自己想追求佛果。因為種下的是炒熟的種子,是不能生長。凡事是一分耕耘,一分收獲。不能投機取巧,世事是如此,佛道也是如此。」

「大師所說的非常有理,是至理名言。」

「雖然我們信仰不同,但凡事須腳踏實地,一步一腳印,不可急功好利,欲速則不達。」

「希望大師此次去天竺,功德圓滿,求得大乘佛經。」

突然間戰鼓四起,黃沙滾滾,從東方沖出一支軍隊,是騎馬快速的騎兵部隊,朝玄奘與大食商隊,快速沖來。

大食商人吃驚,不禁大喊:「是回紇部隊!」

紛紛跳上駱駝,準備逃亡。沒想到回紇騎兵相當快速,一轉眼間就沖進大食商隊中,拔出彎刀,砍殺商人。玄奘被眼前光景嚇到,沒想到在這,竟遇上強盜,但他也不是沒有見過大風大浪之人,雙手合掌作佛印,口念南無阿彌陀佛,屹立於人群之中。

眼見旁邊的人,一個接著一個被殺躺下,倒在血泊之中,玄奘心中不忍,於是大聲吶喊:「不要再殺人了!」

回紇騎兵停下動作,數位騎兵兇狠看著玄奘,大聲怒罵:「你在胡說些什麽?死和尚!」

「我乃來自大唐的玄奘法師,你們既然已經搶奪財物,又何必殘害他人生命?」

幾個騎兵憤怒,紛紛將彎刀指在玄奘頸上:「臭和尚,信不信我們殺了你?」

「住手!」

從騎兵中,走出一位四、五十歲的中年人,他滿嘴落腮胡,他就是回紇部隊將領,名字叫做阿旺達。

「在沙漠中,水與食物最重要,人也非常重要;在沙漠中,要不斷的打戰,才能生存下去,我們需要士兵打戰。所有人都抓起來充軍,要他們幫我們打戰。」

阿旺達看著玄奘:「你是個和尚,也是個唐人。」

「沒錯,但請原諒,我絕對不會為你打戰,我也不會當兵,出家人是不殺生。」

「這由不得你,你想生存,就要當兵,就要殺人。」

阿旺達將盔甲丟在玄奘身上,強迫玄奘穿上,玄奘抵死不肯,被回紇兵連續毆打。勉強換上戰袍,卻不肯拿起兵器,回紇士兵越打越兇,打得玄奘倒地不起。

「住手,不須再打,他慢慢就會了解到,沙漠的殘酷。在沙漠中,你不殺人,人定殺你,這是不變的法則,他終究會被屈服。」

一群人被回紇部隊強押而走,回到回紇部隊大本營,有幾千個帳棚駐守,是回紇族的大軍。在大軍之中,有許多漢人,他們都是被強拉充軍,在回紇軍淫威之下,不得不屈服。漢人們聽到玄奘法師來到,心中歡喜,當夜有數個漢人拜見玄奘。

「法師之名,如雷貫耳,今日一見,果然非浪得虛名。」

「法師,你是來解救我們的嗎?」

「慚愧得很,我也是被回紇兵所抓。」

「我們漢人被回紇人欺侮,他們將我們當作苦役,過著生不如死的生活。」

「不如結合所有的漢人,起兵背叛回紇。」

「這樣不妥,若被回紇人知道,會殺死所有漢人,到時會連累許多無辜的犧牲者。」

「玄奘法師,你的意見如何?」

玄奘思索一會,向在座漢人說道:「你們真的覺得很苦嗎?」

「當然苦,回紇人簡直是虐待我們,不把我們當人。」

「那你們認為回紇人苦嗎?」

「回紇人怎麽會苦?他們虐待我們高興都來不及,怎麽會痛苦?」

「你們錯了,天地萬物都脫離不了生離死別,都脫不了痛苦,回紇人也不例外。回紇人生長在沙漠不毛之地,比起漢人生活在富庶之地,當然生活艱苦。而人所犯下的殺、盜、淫、妄語的行為,其起因心理動機的貪、嗔、癡、慢所產生的犯意。

「殺人者時時害怕他人報覆,貪心者害怕賺的錢不夠多,說謊者害怕被人揭破謊言,癡心者卻因迷戀而苦,這都是心理的痛苦,心理的痛苦遠超過身體的痛苦。你們的苦是一時的,希望你們能當作上天在磨練你們的心志;而回紇人不同,他們的痛苦在心裏,不打開心結,是無法擺脫痛苦。

「佛有雲,對你們的敵人,須以慈悲心關愛,愛你的敵人;這樣你們的敵意就會消失,進而求得大圓滿,這就是菩薩心腸。」

數位漢人聽了玄奘所說,心中大悟:「聽法師一席話,勝讀十年書,法師的教導既是,我等佩服得五體投地。」

「可是回紇人該怎麽辦?他要我們殺人作戰,我們不得不從。」

「到時我會跟回紇將軍阿旺達溝通,你們相信我,我一定會說服他釋放所有的漢人。」

數字漢人向玄奘叩拜,之後就離開。到了第二天,回紇人操兵,訓練新來的士兵,漢人被強迫接受訓練。

「我說漢人最沒有用,手腳軟弱,武藝差勁,沒有我們回紇人來得強悍,來得矯勇善戰。」

玄奘不願意加入操兵,更不願意拿起殺人武器,幾個回紇兵看不過,痛毆玄奘,打得他趴在地上,漢人見玄奘被打,睜大憤怒雙眼猛瞪,欲作反抗。

「不打緊,這樣還打不死我,我說過出家人以慈悲為懷,我決對不會去拿殺人武器。」

「你是死鴨子嘴硬,想找死啊?」

回紇兵不停痛毆玄奘,恰巧阿旺達經過,他阻止士兵毆打玄奘,對玄奘說道。

「你的個性真是如此倔強,真不願意拿起武器?難道你真的不殺人?要怎樣條件,才肯拿起武器殺人?」

「出家人慈悲為懷,絕對不會犯下殺生之戒。今你要我拿起武器也行,你必須答應我一個條件。」

「我倒想聽聽,是什麽條件,讓你願意拿起武器?」

「將軍只要你答應我,讓我辦一次法會,讓所有回紇人與漢人都參加法會,法會之後,你要我做什麽,我就做什麽?」

阿旺達知道,玄奘在漢人的心中,地位甚高,只要讓玄奘臣服,所有的漢人也會死心塌地的臣服。

「好,我答應,就在明日中午,所有營區士兵都參加法會,聽你說道。我就不相信你有三寸不爛之舌,有什麽神通本領說服所有的回紇人?」

隔天中午,所有士兵集中在廣場,準備聽玄奘講道。阿旺達想要讓玄奘難堪,暗地裏交代幾位部將,偷偷交代所有回紇士兵,讓玄奘這場法會講不下去。正午時候到,艷陽高照,玄奘緩緩走到廣場上,看著每個回紇人都殺氣騰騰。

玄奘到底要講些什麽?才能感動回紇人的心。

「謝謝你們給我這個機會,今天在這想為大家講一個故事。」

「講故事?」

「沒錯,我想講的是觀世音菩薩的故事。

「相傳在東周貞定王時代,天竺邊區有個小國家︱興林國,其國四周強敵環伺,年年征戰。該國國王妙莊王剛愎自用,性格暴躁,喜怒無常。興林國素以鑄刀聞名,雄霸一方,妙莊王以強者心態,欲兼並其它諸國。

「妙莊王有三個女兒,大公主美麗虛榮,二公主驕蠻善妒,第三個女兒妙善公主,生性慈悲、善良,具有菩薩心腸,自幼有天聽之異稟,能與動物溝通,又善於醫術,事親至孝。經常以各種方式,化解其父妙莊王與鄰國之紛爭,又時時關心傷殘之士兵與百姓,深受人民愛戴。

「當時興林國尚未有文字,妙善公主深入中原,向孔子弟子子夏的後裔蔔哀求教殷商文字,其後將中原文化帶回興林國,因此興林國開始有文字流傳。釋儒之道經妙善公主融會貫通,儒教開始西傳。

「妙莊王為爭霸權,不惜窮兵黷武,弄得興林國上下內憂外患,民不聊生,而他的朝中大臣優陀夷善於巫術,屢次耍弄權謀,謀圖篡位,其子梵高則娶妙莊王的二女兒為妻,他們父子兩人,喜歡制造事端。

「妙善公主為救父王,冒死找來千年靈芝,卻在優陀夷及梵高之加害下,被妙莊王施以刺目斷臂之極刑;事過境遷,妙莊王得知是一場誤會,但為時已晚,之後妙莊王痛改前非,決定終生修行以贖罪。」

「這故事非常普通,玄奘究竟要想講些什麽?」

「我想講的就是『犧牲』。」

「犧牲?」

「人的死有輕如鴻毛,重如泰山;人的死法也有很多種,有輕率的死、意外的死、病死、戰死、盛大的死……等等。我知道回紇人都是不怕死的武士,都是矯勇善戰,但要戰死在沙場上,必須要有神聖的使命,是要為何而戰?」

「為何而戰?」

「每個人都是人生父母養,每個人都有親情、愛情、友情,是什麽原因會讓你們想犧牲生命?是什麽原因會讓你們想要戰鬥?一個人死了,會有許多人為你們傷心;一個人在一生之中,可以做許多的事情;你覺得你這一生活夠了嗎?你們不應該讓生命輕言流逝,不應該輕言戰鬥。」

玄奘的話打動了眾人的心。

「或許你們會覺得觀世音菩薩很傻,為什麽她願意犧牲眼睛、手臂,阻止妙莊王的窮兵黷武?因為她知道,生命是可貴的,一發動戰爭,將會有多少的生命在戰場上被奪去?將會有多少人無家可歸?會有多少家庭破碎?

「或許在戰場上戰死,會被稱作英雄,但是被你殺死的人呢?你的家庭、你的妻子、你的小孩將會成為最可憐的人,無依無靠無人照顧。觀世音慈悲的心,就算是犧牲雙眼雙臂,也要阻止戰爭的發生,這就是菩薩的慈悲之心。」

所有人聽了玄奘的話,被玄奘的話打動。在戰場上生生死死看得習慣,早已不在意;但是一旦退出戰場,看見許多家庭破碎,許多人民流連失所,那種慘況深刻在每人心中。

「犧牲是一種藝術,死是一種境界,佛家所說的涅盤,乃是死亡的最高境界。當犧牲一人性命,可以換取許多的生命,即使犧牲,又何妨?但是在犧牲之前,你必須想一想,你的犧牲究竟是為了什麽?到底值不值得?如果不值得,就必須珍惜生命,因為大千世界之中,還有許多美好的事,等著你追求,有太多真理,等著探索。

「觀世音菩薩為救眾人超脫苦楚,不忍看世人受苦,而犧牲自己。升天之後,被視為佛陀在人間的化身,我們稱其為觀音,在梵文中意為『眼觀各方之主』,觀察世人之聲,察覺世人苦痛,進一步解救世人。」

玄奘念出大悲咒,陣陣佛聲打動眾人內心,使人不禁落淚。

「南無喝啰怛那哆啰夜耶.南無阿唎耶,婆盧羯帝爍缽啰耶.菩提薩埵婆耶……」

阿旺達起身,走到玄奘面前,向玄奘叩拜:「大師教悔,深深感動我心,從此之後我阿旺達絕對不會叫大師作出殺戮之事,大師也可以自由進出回紇。」

「但我的目的是希望你們停止戰爭,停止殺戮,不要再燒殺劫掠,再做出傷天害理之事。」

「我也想,但那是不可能的。沙漠之地,生活困苦,絲路一帶,有漢人、突厥人、回紇人三股勢力,相互爭奪。在這最富庶之地是河西走廊,為漢人所控制,那裏有人工運河可以灌溉農作物,衣食不缺;而其他地方,幾乎是不毛之地,生活困苦。為了生存,不得不戰爭。」

「難道沒有其他的方法?」

「有的,除非漢人開放河西走廊,讓回紇人進駐敦煌,一同開墾農地,過安定生活,戰爭即可結束。」

玄奘想了一會,對阿旺達說:「我願意為回紇當說客,說服瓜州刺史開放敦煌,讓漢人、回紇人一起生活,共同開墾。」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