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章 海禁
關燈
小
中
大
且不提,皇帝賜下金丹後歐陽氏如何之驚惶,反倒累得病情加劇的事,因為三月裏,朝中倒是又有了件大事。
之前,胡宗憲在東南等地剿倭,有意招降被人暗地裏稱作是“海盜頭子”的汪直。
這事,當初李清漪人還在白雲觀的時候就曾聽說過一耳朵,甚至和裕王說過幾句海禁之事。
胡宗憲本人耐心十足,他從那時起便有了招安之心,先是放了汪直被關在牢裏的父母妻兒,然後再把下屬夏正派去做人質,與汪直的義子幾次交涉,誘之以利,經過多年的經營和取信,這才把這位老奸巨猾的“老船長”汪直給引了上來。最後,他終於在嘉靖三十七年二月五日與杭州謁巡按王本固一起誘捕了汪直。
胡宗憲捫心自問,自己所為皆是為了東南百姓——自來興亡最苦是百姓,東南已然塗炭許久。他本人固然可以憑借戰功封妻蔭子,建功立業,但是這戰打得越久,國庫就越是吃緊,百姓越是艱難。
如今形勢日益明朗,汪直態度軟化,倒不如兩方各退一步,和平商談來得好。先令汪直等人約束了海盜倭寇,開通海禁,分利於民,然後再徐徐剿滅餘寇,平定沿海。
此方為利民之策。
只是,連胡宗憲本人都沒有想到,朝中上下竟會對招安汪直之事反應如此激烈,就連他的靠山嚴首輔都因為朝議洶洶和老妻歐陽氏病重勞心,幹脆放話讓胡宗憲殺了汪直來得好。
對於朝中那些清流來說,“脅從之賊可以招撫,首惡之賊決不可招撫”,汪直被稱作是“老船長”,乃是倭寇中的老大哥,若真的招撫歸朝,顏面何存,何以警示後人?
對於江南豪族望門來說,若汪直歸順朝廷,則海路一道將大半歸於朝廷,那麽他們私底下那些獲利極大的走私買賣就徹底做不了了。金山銀山就此一空,如何忍得?再者,江南自古多才子,多有官員在朝為官,自當為其家族後臺而賣力諫言。
這般一來,胡宗憲的壓力就更大了。
然而,最鋒利的劍卻還是來自於東南本地那位杭州謁巡按王本固,此人以清官自居,痛恨倭寇,自然對於胡宗憲善待汪直之事看得很看不上眼。他屢屢上書朝廷,最後終於拔劍出鞘,直指胡宗憲本人,說胡宗憲收了汪直大筆金銀,這才“養寇自重”、“姑息養賊”。
王本固雖不過是七品巡按禦史卻是代天子巡視地方,可以風聞奏事,直接上報天子。故而,胡宗憲這個一品總督,背靠嚴家大靠山的人也輕易得罪不起他。
這事可叫胡宗憲都嚇了一跳,幾乎心臟都快跳出嗓子眼了——他可不是王本固這樣自命清高、不怕人查的清官。他上給皇帝送白鹿祥瑞、下給嚴家送金銀打點,那可是大大的貪。雖說他沒有收汪直的錢財,可若真是查起來,那就是真的說不清楚了。
胡宗憲這下再顧不得汪直了——人不為己天誅地滅。他也沒再啰嗦,直接上本奏報:“……直(汪直)等勾引倭夷,肆行攻劫,東南繹騷,海宇震動。臣等用間遣諜,始能誘獲。乞將直明正典刑,以懲於後……”
胡宗憲這話的意思是:汪直這些人勾結倭寇蠻夷,詩意攻打劫掠,東南騷動,海內也被他們的惡行所震動。臣用派間諜去離間這才能將這人誘捕歸案。求陛下請將汪直明正典刑,用來懲戒後來之人。
這是胡宗憲對王本固等“殺汪直”一派人的直接應對——你們說我收受賄賂、養寇自重,那我就直接上表請旨殺他便是。至於汪直死後,沒了約束的倭寇如何燒殺劫掠、報覆諸人,我暫時也不管不了,自保要緊。
依著這般形勢,若無意外,被胡宗憲騙來的汪直大概是死定了。
只是,如今的大明,真正能做主的卻不是朝中群情激奮的大臣,也不是內閣幾位閣老,而是西苑裏頭戴香葉冠、身穿松江布制道袍、一心修道的皇帝陛下。
這日,裕王服侍皇帝用丹,見皇帝心情正好,於是說了一句:“兒臣聽說,胡大人為了誘捕汪直,倒是對他許諾許多。胡大人乃一品總督,若是他都食言而肥,朝廷威信何存?”
若是換了以往,皇帝估計要抽“妄議國事”的裕王一頓,不過如今只剩下一個兒子了,很有些危機感的皇帝倒是會偶爾與他說些國事,稍稍提點一二。
故而,皇帝聽到這話,也不氣,只是對裕王這種略顯幼稚的話有些好笑:“對著這些亂臣賊子,何必談什麽信用?”自來兵不厭詐,詐降也是一種策略。聰明人總是更喜歡使計。
裕王卻仍舊是正色以對:“若如此,今後還有何人敢輕信朝廷?汪直一死,東南等地的倭寇再無和解、僥幸之心,只得背水一戰,戰火怕是數年都不能止。”
皇帝聽著略有些新奇——他這些日子日日看的折子都是請殺汪直,以懲於後的,倒是少有裕王這般論調。他瞥了眼裕王,神色淡淡:“看你這模樣,倒是有些看法了?說說吧。”
裕王卻是小聲道:“這事自有父皇和幾位閣老商議。兒臣才疏學淺,見識短薄,真要是說出什麽傻話,豈不是貽笑大方?”
皇帝見他不應,倒是更生了興趣,指了指邊上的位置道:“坐吧,”又詳怒瞪他,“朕讓你說,你就說!”
裕王這才道:“兒臣這幾日侍奉父皇,眼見著父皇如此簡樸,心中實在是心酸不已,”說到這,裕王用李清漪特意給他的帕子擦了擦眼睛,辣的眼淚一下子全都掉了下來,“雖說,‘儉以養德’,可父皇日日為國操勞,還這般克己,兒臣這個做兒子的,實在是……”
皇帝見他這般哭哭啼啼,面上嫌棄,心裏卻很受用:“這麽大人了,還學孩子哭鼻子!”
裕王下意識的用帕子擦了擦眼睛,結果辣的直眨眼,眼淚更是都止也止不住了。他語調裏頭都帶了哭腔:“都說開源節流,兒臣就想著是不是尋個方法開源。後來見著汪直上表請求開港通市,兒臣就想著,這也是個法子啊……”
皇帝面色稍稍凝重,淡淡提醒了一句:“太/祖有命‘片瓦不可入海’。”
裕王很有點無賴模樣:“太/祖禁的是民間而非官府。”
皇帝聞言神色略變,看他一眼,沈了聲音:“接著往下說。”
裕王小聲接著道:“實在不行,先重啟市舶司。兒臣聽說,咱們這邊的絲綢、瓷器,運到外邊,那可真是翻了好幾倍呢——那些夷人就是沒見識!這生意,何苦要丟給那些海盜來做?自家賺自家的錢不好嗎?”
有道是投人所好。皇帝本人看著簡樸無求,可實際上他修道所費金銀極大,修道壇什麽的更別提了。加上他當政以來屢有天災,先是地動再是雷火,這裏修、那裏補、這裏救濟、那裏賑災,每天都對著國庫和內庫發愁。
金錢是萬惡之源,可金錢也是萬眾所愛。至少,皇帝就愛的很,窮得做夢都想多撈點錢。裕王的話確確實實是說到了皇帝的心坎裏。
只是,皇帝依舊有些猶豫和躊蹴:“重啟市舶司,說得好聽。碼頭要修,海軍要建的,船也要造……”說到最後,皇帝又起了退卻之心,隨口道,“戶部怕是拿不出銀子。倘若再有事故,豈不更生麻煩。”
裕王好容易才止住眼淚,連忙接著道:“重啟市舶司,最大的支出便是海軍和船只。所以才要用到汪直啊。此輩之前皆是以此為生,手中有船有人,又深知海上各路通道,若得朝廷招安,許他一二利益,自然要為朝廷犬馬,把守門戶……”
皇帝微微沈吟,依舊沒有作聲。
裕王只得接著往下說:“自然,這不過是一時應急之策,我大明沿海安危自然不能全然操縱於汪直這般賊寇之手。待得市舶司有了進益,朝中也能騰出手了,自然能造大船、能建海軍。汪直等輩的生死,自當也全在父皇您的一念之間。”
皇帝實在是窮得受不住了,如今想著裕王所描述的美好情景,果是有些心動。不過,皇帝城府極深,倒也沒有立刻應聲,只是點點頭:“唔,此事事關重大,容朕再想想……”說罷,又瞥裕王一眼,“你也是,好好讓幾位講官給你講講經筵,別整日裏胡思亂想。海禁乃是國之大事,輕言不得。”
裕王知道——這事怕是成了大半。他心中狂喜,面上卻是惶恐的低下頭:“是是是,是兒子妄言了。”
皇帝這才一笑:“行了,今兒留下一起用午膳吧。”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
之前,胡宗憲在東南等地剿倭,有意招降被人暗地裏稱作是“海盜頭子”的汪直。
這事,當初李清漪人還在白雲觀的時候就曾聽說過一耳朵,甚至和裕王說過幾句海禁之事。
胡宗憲本人耐心十足,他從那時起便有了招安之心,先是放了汪直被關在牢裏的父母妻兒,然後再把下屬夏正派去做人質,與汪直的義子幾次交涉,誘之以利,經過多年的經營和取信,這才把這位老奸巨猾的“老船長”汪直給引了上來。最後,他終於在嘉靖三十七年二月五日與杭州謁巡按王本固一起誘捕了汪直。
胡宗憲捫心自問,自己所為皆是為了東南百姓——自來興亡最苦是百姓,東南已然塗炭許久。他本人固然可以憑借戰功封妻蔭子,建功立業,但是這戰打得越久,國庫就越是吃緊,百姓越是艱難。
如今形勢日益明朗,汪直態度軟化,倒不如兩方各退一步,和平商談來得好。先令汪直等人約束了海盜倭寇,開通海禁,分利於民,然後再徐徐剿滅餘寇,平定沿海。
此方為利民之策。
只是,連胡宗憲本人都沒有想到,朝中上下竟會對招安汪直之事反應如此激烈,就連他的靠山嚴首輔都因為朝議洶洶和老妻歐陽氏病重勞心,幹脆放話讓胡宗憲殺了汪直來得好。
對於朝中那些清流來說,“脅從之賊可以招撫,首惡之賊決不可招撫”,汪直被稱作是“老船長”,乃是倭寇中的老大哥,若真的招撫歸朝,顏面何存,何以警示後人?
對於江南豪族望門來說,若汪直歸順朝廷,則海路一道將大半歸於朝廷,那麽他們私底下那些獲利極大的走私買賣就徹底做不了了。金山銀山就此一空,如何忍得?再者,江南自古多才子,多有官員在朝為官,自當為其家族後臺而賣力諫言。
這般一來,胡宗憲的壓力就更大了。
然而,最鋒利的劍卻還是來自於東南本地那位杭州謁巡按王本固,此人以清官自居,痛恨倭寇,自然對於胡宗憲善待汪直之事看得很看不上眼。他屢屢上書朝廷,最後終於拔劍出鞘,直指胡宗憲本人,說胡宗憲收了汪直大筆金銀,這才“養寇自重”、“姑息養賊”。
王本固雖不過是七品巡按禦史卻是代天子巡視地方,可以風聞奏事,直接上報天子。故而,胡宗憲這個一品總督,背靠嚴家大靠山的人也輕易得罪不起他。
這事可叫胡宗憲都嚇了一跳,幾乎心臟都快跳出嗓子眼了——他可不是王本固這樣自命清高、不怕人查的清官。他上給皇帝送白鹿祥瑞、下給嚴家送金銀打點,那可是大大的貪。雖說他沒有收汪直的錢財,可若真是查起來,那就是真的說不清楚了。
胡宗憲這下再顧不得汪直了——人不為己天誅地滅。他也沒再啰嗦,直接上本奏報:“……直(汪直)等勾引倭夷,肆行攻劫,東南繹騷,海宇震動。臣等用間遣諜,始能誘獲。乞將直明正典刑,以懲於後……”
胡宗憲這話的意思是:汪直這些人勾結倭寇蠻夷,詩意攻打劫掠,東南騷動,海內也被他們的惡行所震動。臣用派間諜去離間這才能將這人誘捕歸案。求陛下請將汪直明正典刑,用來懲戒後來之人。
這是胡宗憲對王本固等“殺汪直”一派人的直接應對——你們說我收受賄賂、養寇自重,那我就直接上表請旨殺他便是。至於汪直死後,沒了約束的倭寇如何燒殺劫掠、報覆諸人,我暫時也不管不了,自保要緊。
依著這般形勢,若無意外,被胡宗憲騙來的汪直大概是死定了。
只是,如今的大明,真正能做主的卻不是朝中群情激奮的大臣,也不是內閣幾位閣老,而是西苑裏頭戴香葉冠、身穿松江布制道袍、一心修道的皇帝陛下。
這日,裕王服侍皇帝用丹,見皇帝心情正好,於是說了一句:“兒臣聽說,胡大人為了誘捕汪直,倒是對他許諾許多。胡大人乃一品總督,若是他都食言而肥,朝廷威信何存?”
若是換了以往,皇帝估計要抽“妄議國事”的裕王一頓,不過如今只剩下一個兒子了,很有些危機感的皇帝倒是會偶爾與他說些國事,稍稍提點一二。
故而,皇帝聽到這話,也不氣,只是對裕王這種略顯幼稚的話有些好笑:“對著這些亂臣賊子,何必談什麽信用?”自來兵不厭詐,詐降也是一種策略。聰明人總是更喜歡使計。
裕王卻仍舊是正色以對:“若如此,今後還有何人敢輕信朝廷?汪直一死,東南等地的倭寇再無和解、僥幸之心,只得背水一戰,戰火怕是數年都不能止。”
皇帝聽著略有些新奇——他這些日子日日看的折子都是請殺汪直,以懲於後的,倒是少有裕王這般論調。他瞥了眼裕王,神色淡淡:“看你這模樣,倒是有些看法了?說說吧。”
裕王卻是小聲道:“這事自有父皇和幾位閣老商議。兒臣才疏學淺,見識短薄,真要是說出什麽傻話,豈不是貽笑大方?”
皇帝見他不應,倒是更生了興趣,指了指邊上的位置道:“坐吧,”又詳怒瞪他,“朕讓你說,你就說!”
裕王這才道:“兒臣這幾日侍奉父皇,眼見著父皇如此簡樸,心中實在是心酸不已,”說到這,裕王用李清漪特意給他的帕子擦了擦眼睛,辣的眼淚一下子全都掉了下來,“雖說,‘儉以養德’,可父皇日日為國操勞,還這般克己,兒臣這個做兒子的,實在是……”
皇帝見他這般哭哭啼啼,面上嫌棄,心裏卻很受用:“這麽大人了,還學孩子哭鼻子!”
裕王下意識的用帕子擦了擦眼睛,結果辣的直眨眼,眼淚更是都止也止不住了。他語調裏頭都帶了哭腔:“都說開源節流,兒臣就想著是不是尋個方法開源。後來見著汪直上表請求開港通市,兒臣就想著,這也是個法子啊……”
皇帝面色稍稍凝重,淡淡提醒了一句:“太/祖有命‘片瓦不可入海’。”
裕王很有點無賴模樣:“太/祖禁的是民間而非官府。”
皇帝聞言神色略變,看他一眼,沈了聲音:“接著往下說。”
裕王小聲接著道:“實在不行,先重啟市舶司。兒臣聽說,咱們這邊的絲綢、瓷器,運到外邊,那可真是翻了好幾倍呢——那些夷人就是沒見識!這生意,何苦要丟給那些海盜來做?自家賺自家的錢不好嗎?”
有道是投人所好。皇帝本人看著簡樸無求,可實際上他修道所費金銀極大,修道壇什麽的更別提了。加上他當政以來屢有天災,先是地動再是雷火,這裏修、那裏補、這裏救濟、那裏賑災,每天都對著國庫和內庫發愁。
金錢是萬惡之源,可金錢也是萬眾所愛。至少,皇帝就愛的很,窮得做夢都想多撈點錢。裕王的話確確實實是說到了皇帝的心坎裏。
只是,皇帝依舊有些猶豫和躊蹴:“重啟市舶司,說得好聽。碼頭要修,海軍要建的,船也要造……”說到最後,皇帝又起了退卻之心,隨口道,“戶部怕是拿不出銀子。倘若再有事故,豈不更生麻煩。”
裕王好容易才止住眼淚,連忙接著道:“重啟市舶司,最大的支出便是海軍和船只。所以才要用到汪直啊。此輩之前皆是以此為生,手中有船有人,又深知海上各路通道,若得朝廷招安,許他一二利益,自然要為朝廷犬馬,把守門戶……”
皇帝微微沈吟,依舊沒有作聲。
裕王只得接著往下說:“自然,這不過是一時應急之策,我大明沿海安危自然不能全然操縱於汪直這般賊寇之手。待得市舶司有了進益,朝中也能騰出手了,自然能造大船、能建海軍。汪直等輩的生死,自當也全在父皇您的一念之間。”
皇帝實在是窮得受不住了,如今想著裕王所描述的美好情景,果是有些心動。不過,皇帝城府極深,倒也沒有立刻應聲,只是點點頭:“唔,此事事關重大,容朕再想想……”說罷,又瞥裕王一眼,“你也是,好好讓幾位講官給你講講經筵,別整日裏胡思亂想。海禁乃是國之大事,輕言不得。”
裕王知道——這事怕是成了大半。他心中狂喜,面上卻是惶恐的低下頭:“是是是,是兒子妄言了。”
皇帝這才一笑:“行了,今兒留下一起用午膳吧。”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